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其他 > 导游词 > 贵州导游词 >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通用16篇)
手机版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通用16篇)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1W 次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 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资,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

数百年过去了,昔日风俗依旧,仿佛历史已在此处停留。岜沙有吃新节、芦笙节、映山红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跳芦笙、集体围猎、成年剃发仪式等风俗,有奇特的竹编饭盒、精美的手工钢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民间工艺品。芦笙节规模盛大,人山人海,芦笙对赛时,姑娘盛装助威,小伙吹起芦笙粗犷、奔放、尽显古朴本色。 走进岜沙,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 环境的良好习惯。多少年来,村民们一直恪守禁止乱砍乱伐的民间习俗,公路修到村寨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盗伐林木的事件。这个有350户,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没有一辆马拉车,手拉车,人们运货,进县城赶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认为,畜力运输工具载量大,砍伐树木就会多,破坏森林及环境。

岜沙人的这种良好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而来,成为必须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村里有一规定;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们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只修剪权枝或砍枯树。偶尔也伐一些杂木,打成捆挑到城里卖。 在岜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看不见坟冢,小孩生下来就种上一棵树,待死后将数砍掉,埋在树下,然后又种上一棵树。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土地的占有。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缘聚在此,我是即将带你们游览古朴苗寨的能说会唱的小黎导游啦。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贵州。在今天岜沙一日游中,我会给远到而来的朋友们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在即将进入美丽而神奇的岜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它。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属从江县丙妹镇,由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这个苗族的分支是随着他们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战战败后,从东方长途跋涉迁徙过来的。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进入岜沙,你们可以看到这里树木幽深,古藤缠绕,浓荫蔽日,不禁让人感叹。感叹树怎会那么多?我给大家解开疑惑,在岜沙,如果盗伐树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来请全寨人食用,作为惩罚。这三个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有栽树的优良传统。就是在这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们现在踏上进村的石板路,吊脚楼层层叠叠地蔓延开。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来到岜沙,朋友们会像我一样对岜沙的穿着感兴趣吧?男子身穿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却又极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绣图案,还配银项圈、手镯。其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独特的发式了吗?这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苗语称之为“后棍”。剃发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镰刀,剃完后将剩余的头发束于头顶,盘成鬏髻。而岜沙男人头上蓄留的发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岁成人礼仪式的剃头,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大家都有听说岜沙是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并且每每走过我们身边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枪的,因此火枪是不得不提的。枪是阳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们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枪是为了打猎防身,后来则是为了防止盗贼来偷牛。除此之外,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不是锣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让岜沙人引以为荣的是,岜沙人被给予特许,80%以上的人拥有持枪证,这样岜沙就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而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特别的地方,慕名而来,来感受这个与世隔离的境地!就如现在的我们的到来。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最诱人和最独特的风景——禾晾。这是岜沙苗寨原始收割糯谷的方式,别以为岜沙人耕作粗放,其实他们收割糯谷的工序精细至极,田里的糯谷并不是用镰刀割,而是用一个小巧得如同剃须刀一般镶嵌在木架上的刀片,将禾穗一根一根的割下。每个禾晾大约五六米高,四五米宽,糯米穗一排一排在上面挂起,金灿灿的一大片直入云天,绚丽而壮观。要吃糯米的时候,岜沙人才到禾晾去拿上两捆稻谷穗子放进脚踏的石堆里舂。而古朴沉重的舂米声总会牵动着你想走进它的历史,这声音在山寨里不倦的响过了几代人,如今依然声声不息,你们用心感受到了吗?

大家是否听到了热闹非凡的叫喊声?这可是岜沙别具一格的斗木牛比赛表演呀,大家亲临现场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场边上等大家。

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了解了岜沙的火药枪、镰刀剃头、禾晾和斗木牛等,感受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朴文化,也对火枪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我们贵州旅游,谢谢你们!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3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 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 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4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5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20xx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

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6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7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8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9

岜沙苗族部落仅20__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0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来到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杨家岩是赤水世界丹霞自然遗产地核心景区之一,位于赤水市区西南部,离市区16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连绵的丹霞山崖,掩映在绿树飞瀑之中,被誉为最具美学价值的天然石刻丹霞景观。走进瀑布成群,桫椤密布的深山幽谷,壮阔耀眼的丹霞岩层,仿佛让人置身于远古时代。这里空气富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30000个以上,是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杨家岩景区由丹霞壁画石刻长廊游览区和观音沟原始生态瀑布王国区两大部分组成,景区内有珍稀植物数10种:包括濒危植物桫椤,珍稀保护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树(当地人称铁夹子),鹅掌秋等等。

我们沿着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顶,随处可见桫椤戏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独特景观。这里位于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的西北部,属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壳运动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强烈抬升的夷平面,经过几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剥露后,软的被水冲刷带走,形成沟谷;硬的被留下来,形成山脉、山峰和丘陵;余下赤红色的土壤、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1

百里竹海,群山叠翠,成片竹林14万亩,翠竹翻浪,蔚为壮观。拥有白夹竹、寿竹、楠竹、斑竹、慈竹、水竹、刺竹、金竹、箭竹、苦竹、桐竹、棕竹、芦竹、方竹、丝竹、罗汉竹、凤尾竹等30多种竹资源,还有绿竿花黔竹、黑水竹等珍惜竹种。绿竿花黔竹,竹类资料图谱上没记载,我国竹子分类学权威、四川大学教授易同培确认,是一种梁平的特产竹种,为其命名为绿竿花黔竹,重庆市科委验明正身后,确定为全国首次发现。黑水竹会变色,当年生竿淡绿色,次年变为紫黑色,老竿呈漆黑色,发亮。

百里竹海市级风景名胜区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景区内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天星塘、竹丰天池、小峨眉山、猫儿寨革命老区、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景区竹林茂密、锋峦多姿、山形奇瑰、湖中野鸭飞舞、绿竹倒影、景象万千、风光迷人。

百里竹海系天然竹海,若干年前,整个梁平大地都是竹树等覆盖的植被茂盛区,据五代(约公元907——960年)王仁裕的《玉堂闲话》记述,早在一千余年前的五代,已有人靠挖笋贩卖为生。历史上,梁平位于"荔枝古道"上,从涪陵采运荔枝经梁平前往长安,演绎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古传奇。早在唐末,梁平以西就已知多竹,竹山连绵,那时竹笋已成为市场上的交易之物。

随着人类的开发,竹树森林萎缩,仅存百里竹海一带交通闭塞地区尚保存着较好的竹林景观。建国后,竹林遭到几次大规模破坏,一是50年代的大炼钢铁,二是改革开放前后至今的竹林开发,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猎神村还有上千亩原生松柏林,1974年至1977年4年间,该村6社就砍伐了上万棵柏树、松树,修建了近20户木板房。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江大峡谷景区旅游,我是景区导游_,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游览神奇多彩的南江。在此,提醒各位游客,参与到我们的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动中来,有环保问题可直接拨打“12369”环保投诉电话,参与到我们“讲文明树新风”行动中来,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乱画,自觉排队购票、上车、上船,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理性消费、理性维权。我将竭诚的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各位能够在南江玩的开心、吃的舒心、一切都顺心。

南江景区全程8.5公里,整个游程大约需要三个小时。我们先乘观光车到达倒车坝。车程约8分钟。

各位游客朋友请下车,换乘游船继续观光。在我们面前的是南江大峡谷的三大标志性景观之一的水落亭台。它一半嵌在崖内,一半露在外面,悬挑3米多,好像半壁亭阁,流水自亭顶泻下,形成瀑布,故曰“水落亭台”。再向上看为“一线天”,因两岸山峰对峙而成,又称“南江地缝”。

眼前的“世外桃源”就是我们的梯子岩度假村。那掩映在翠竹绿树之间的茅屋农舍,那隐约可闻的犬吠、人声,那充满民俗风情特色的苗族吊脚楼和布依寨石板房,无一不令人流连忘返,大家游览完景区以后也可以回到这里就餐,品尝我们南江的特色菜肴…….

南江景区三大标志性景观之一的南江大佛就在梯子岩度假村的正前方,笑容可掬,慈祥的眼睛,微笑的嘴唇,似乎在为您祝福,祝您鹏程万里,平安幸福。

我们即将看到的是长在石头上的森林,没有土壤,干旱缺水,然而却坚韧不拔,生机盎然。正如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眼前这棵树叫“长寿树”,其树龄在520_年以上,过往行人都会抚摸祈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好了,放松你的心情,放轻你的脚步,感受全国最长的悬空木栈道—一八Ο栈道。栈道全部悬空于峡谷绝壁,如飞龙,如天梯,行走其上,河水奔腾,雾霭缭绕,如入仙境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3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来到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杨家岩是赤水世界丹霞自然遗产地核心景区之一,位于赤水市区西南部,离市区16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连绵的丹霞山崖,掩映在绿树飞瀑之中,被誉为最具美学价值的天然石刻丹霞景观。走进瀑布成群,桫椤密布的深山幽谷,壮阔耀眼的丹霞岩层,仿佛让人置身于远古时代。这里空气富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30000个以上,是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杨家岩景区由丹霞壁画石刻长廊游览区和观音沟原始生态瀑布王国区两大部分组成,景区内有珍稀植物数10种:包括濒危植物桫椤,珍稀保护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树(当地人称铁夹子),鹅掌秋等等。

我们沿着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顶,随处可见桫椤戏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独特景观。这里位于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的西北部,属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壳运动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强烈抬升的夷平面,经过几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剥露后,软的被水冲刷带走,形成沟谷;硬的被留下来,形成山脉、山峰和丘陵;余下赤红色的土壤、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

瞧!左边丹霞石滩上,清澈的溪水被映成朱红色,像一块细腻柔韧的绸缎,飘在群山之间。水边矗立的桫椤,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演化的顽强和连续,他是古地理环境研究的活体标本。桫椤树不惊不艳,带我们走进那宁静幽远的和谐。水边这几株穿越时空,恰巧来到这里的,说不定,是在等着与您相见!

前面的小桥,从桥墩到桥面是一色的丹霞石,把我们脚下的红石板路延伸到对岸更高处,这红就像杨家岩的血脉,把沟沟岭岭连成一片。

杨家岩观音沟原始生态瀑布王国区内有数百个瀑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佛头瀑、观音瀑、犀牛潭瀑布、一线天瀑布等,瀑布最大落差达60余米。仪态各异的瀑布前,常有平坦的红石滩。远观瀑布,如银珠织帘垂挂谷中,高山流水瀑布之下,有100多米长,40多米宽的丹霞石滩,光洁平缓。瀑布水飞泻而下,在石滩上瞬间舒展,波光粼粼,乐韵飞扬。赤脚踏浪,激起欢快的浪花,清透冰凉,常引得游人乐不思蜀。

大家往前看,前方一大片耀眼的红色,便是杨家岩的核心景点丹霞壁画石刻长廊,这里是赤水最早被发现并开发的丹霞景观,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黄进教授到此考察后题词:“杨家岩天然石刻,奇妙无穷,举世罕见”。丹霞壁画石刻长廊,长148米,宽20米至40米,高20多米。布满了丹霞壁画石刻,若飞禽如走兽。最为巧夺天宫的则是那些蜂窝状的痕迹,均匀精致,玲珑圆润,但他并非出自人工雕琢,而是自然而成。岩穴正上方一条金龙张嘴翘尾,全身布满蜂窝状的鳞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灵动,栩栩如生。下方的金蛙,金龟像一对披上金纱的护卫,守护家园。有诗曰:丹霞一绝闪金辉,活泼金龙势欲飞;金佛金花红宝殿,金龟金甲紫螺堆;金蛙金鹿檐前雨,金谷金楼壁上碑……

岩前飞瀑洒落,翠竹婆娑。像把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发育而来的丹霞岩穴,嵌进玉储碧窗,精致地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的缩影。鲜艳的丹霞石刻,遍布岩穴,有的表面如鱼粼、如蜂窝、如水波,纹理相通,造型各异,讲述了巴蜀古湖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杨家岩最具特色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观赏性和科考价值,还在于他的参与性。返程中,坐在一条长达600多米的滑槽内,就能直通山底,让您一边领略原始丛林的古朴幽静,一边享受童年的乐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过如此之长的滑滑梯。到达溪边,您还可以乘上飘流船,顺流而下,与红石清泉碰撞搏击,尽情感受清溪峡谷中的激情奔放。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4

月亮湖景区海拔900多米,距赤水城区94公里,是以七里坝(月亮湖)、大闪坪、水茶溪三个景点为核心的人工湖泊群景区。景区以湖光山色为主体景观,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

九曲湖距城区54公里,面积30多平方公里,以九曲湖、蕨基坝、二郎坝、黑串孔等四个大型人工湖泊及配套水利设施为主体景点,兼有山颠湖泊群、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古朴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

中国侏罗纪公园距城区4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地球史迹自然生态园林。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面积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罗为主体景观。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距城区40公里,占地面积10666公顷,其中楠竹面积3200公顷,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区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购成的秀美景段。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5

各位游客朋友,“多彩贵州,绝美蒸波!”欢迎大家到荔波樟江景区来旅游观光。荔波位于我国贵州省的南边,属于黔南地区。从浩瀚的宇宙俯视地球北纬25度的地方,除了海洋都是沙漠,但是在贵州南部却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专家就把它比喻成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这宝石就是“最美荔波”。大家可以看到这颗宝石泛起了点点波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樟江景区。

樟江景区是蒸波山水的一个完美缩影,自古就有“山水贵族”的美名。樟江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桂林一贵阳一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总面积大约273.1平方千米。樟江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苍茫的森林为主体,具有野、奇、秀的特色。整个景区由小七孔鸳鸯湖、大七孔地峨宫、水春河峡谷等共同组成,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和神奇的特色。其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水春村上下十多千米的碧绿江水和江岸迷人的风景。

樟江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也颇具特色。在这里有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烈士故居。邓恩铭是我们当地的水族人,曾经和王尽美组织过励新学会、发起并且建立了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他是毛泽东眼中山东支派的创始人,是董必武先生眼中的不老松,也是后人称赞的“能歌且善吟、反腐不容情、临难不苟免”的烈士。除了荔波人民的骄傲邓恩铭,还有瑶麓流传至今的洞葬,在这里集聚了布依族、水族、瑶族粗犷古朴、个性鲜明的民族风景。现在的樟江景区是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中的重点示范景区。20xx年樟江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樟江景区吧!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小七孔景区了。小七孔景区位于荡波境内,因为景区里面有一座修建于道光年间的七孔石桥,所以就把这里称为小七孔。小七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黄果树景区,西江的千户苗寨并列为贵州最成熟的三大景点。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刚刚提到的小七孔桥了,桥身是由麻石条砸成,曾经是荔波到广西的一条重要桥梁。这是一座小桥玲珑的七孔古桥,桥长25米,宽度大约4米左右。桥两岸生长的参天古木是不是呈现出了这座桥幽深历史呢?在这座桥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曾经有对情侣为了爱情,携手出逃。他们逃到一条汹涌的大河前,无计可施,打算跳河殉情。这时突然出现七名仙女幻化出了七孔桥帮助他们。他们在桥上每走一步,便会衰老一年,但是这对情侣毅然牵手而过,到了桥的另一头的时候,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了!所以当地人又把小七孔称为“忠贞桥”。穿过了小七孔桥,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有名的拉雅瀑布,它宽度约10米,高度30米。在它的旁边就是跌水瀑布,沿着这里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跌水和瀑布。

游客朋友们,既然有小七孔自然就有我们的大七孔,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观赏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在这桥身上面一共有七个桥孔。它距离我们的小七孔景区大约是5千米左右。我们现在迎面可以看到在这里有一道长长的峡谷,前面大约1千米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有一个高宽约100多米的峭壁直上云霄,这里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这个峡谷的脾气十分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能大声呼叫。呼叫声会和绝壁上的石块产生共振,可能就会有沙石飞下来,大家要注意安全。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继续前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有一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凿造的天生桥。这座桥的高度大约80多米,在宽度为20米的桥洞之下我们可以看到遍布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这个桥的侧面又生长了许多灌木和花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专家们也被它所折服,所以把这里称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东方凯旋之门”。

各位游客萠友,现在我们籴到的就是水春河景区了。水春河峡谷位于小七孔景区内,因为位于布依族古寨水春寨而得名。水春河起源于月亮山的原始森林,西边经过荔波县城,全长6千米,是樟江风光之中最美的河段。在水春寨上游15千米的地方有一处十分险峻的河段名为“戈给”。在这里还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因为这个洞里面居住了成千上万只燕子,所以就把这里称为万鸟洞。每到晨牺初露的时候,燕子就会在峡谷里面追逐盘旋,它们需要花费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全部飞出洞,这时鸟翅蔽天,翔声震耳,十分的壮观。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行参观吧!

贵州岜沙苗寨导游词 篇16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xx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太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0,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dycfanwen/guizhou/55lr1y.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