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其他 > 导游词 > 山西导游词 >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通用15篇)
手机版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通用15篇)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1.27W 次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

九龙壁在代王府,位于大同城和阳街,系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的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进裕门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东边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春宫、望宗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西边进戟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大成之殿,过穿廊为谨德等殿。整个王府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相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西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总占地面积达175950平方米。

现今的东华门、西华门、皇城口、石宰门正是当时王府四门的遗址。该府于崇祯末年(1644)毁于兵火。王府照壁九龙壁因隔和阳街而立,故独以保存至今。

九龙壁位于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座南朝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该壁东西长45.5米,高 8米,厚2.02米,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全壁由 426块特制烧造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弥须座的束腰部的75块琉璃砖上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 9条琉璃壁龙,整个壁身下部是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是蓝色的云雾和黄色流云。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中心龙两侧的一对浅黄色龙,为飞行之龙,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神情潇洒,怡然自得。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飘逸,古朴大方。第三对龙为紫色,是对飞舞之龙,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呈黄绿色,神采飞扬,气宇轩昂。整个正面 9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体态雄健,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壁顶为仿木构单檐五脊顶,由62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顶两侧有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莲花及游龙等图案,两端是龙吻、戗首,为龙首造型。飞椽、额枋均雕镂得细致、逼真。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壁前倒影池长34.9米,宽4.38米,深0.8米。由石栏围绕,中有一石桥相连。池水碧绿,龙影倒映,水波微兴,九龙似昂首奋爪畅游水中,气势磅薄壮观。九龙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2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20公里,是我国佛教净土宗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玄中寺,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由高僧昙鸾大师创建,到承明元年落成,距今已有1500余年。宋、元以来,玄中寺几毁兵火,元初由圆明禅师修复。元至正年间赐名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寺,因而得名玄中寺,又称永宁寺。因寺地处石壁山中,故又称石壁寺。

寺院创建人昙鸾,为北魏雁门人,初随道士陶弘景学仙道,后接受了净土门法,成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始祖。著有《天亲净土论》,影响很大,北魏孝文帝授谥号“神鸾”。到隋、唐时,玄中寺已成为道绰、善导两位大师宣讲佛教净土佛学的道场。至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以天子之尊,拜谒玄中寺。盛唐以后,玄中寺成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后经日本僧人将佛教净土宗教义传回本国,公元1175年,日本僧人法然受善导大师所著《观经疏》一书影响,便创立了日本佛教净土宗。日本现在的东、西本愿寺、知恩院等净土宗,就是受中国净土宗影响建立起来的,属于中国玄中寺净土宗系统。尊昙鸾、道绰、善导为中国佛教净土宗之祖,故玄中寺为日本佛教净土宗之“祖庭”。“净土宗”按西方讲,有“极乐世界”之意,中国佛门则称之“净土”,信奉“阿弥陀佛”。

玄中寺坐北朝南,分前、中、后三部分,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殿。其中天王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多年。大雄宝殿居中,其左右各有一配院,配院前又有对称的东西厢房,形成一个雅致的协调布局。1955年重建善法殿、万佛殿、千佛阁及配殿,作工精细,仍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风格。寺东部山顶有一座两层八角白色秋云塔,坐落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绚丽壮观。寺内还存有历代名人的40余幅碑碣和铁铸弥勒佛及明代木雕佛像,均为珍贵文物。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3

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原名苇译关,世传为万里长城第九关。这一关隘处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山西人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代称。

娘子关的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随山势蜿蜒,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娘子关历史悠久,隋代开皇年间曾在此设苇泽县,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据守此关,所以后人皆称之为娘子关。关城,现存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南、东两座关门和长达650米的城墙,中间为居民区。城南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城门上方书额“京畿藩屏”四个大字,门洞前是近百米的石铺古车马道。城门楼建于门洞之上。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城内民宅、街道仍保持原貌,当地居民多为明、清两代“车户”后裔。东门为砖券门洞,上为平台。洞门上镌刻有“直隶娘子关”五个大宇。绵山上的避暑楼,相传为唐代平阳公主所建。关外是曲折绵延的燕赵古道。娘子关东门里有处砖砌的高台,相传为平阳公主的点将台。

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闻名遐迩,位于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300米的妒女祠下的“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这里家家流水,处处涌泉,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

登上宿将楼台,凭栏眺望,或仰看苍山巍巍,或俯视大河滔滔。山光水色,与古老的娘子关城堡相映成趣,宛如进入一幅水粉描绘的山水风景画中。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4

在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山巅有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由此山状为羊头,故名。

羊头山梵刹,名曰清化寺,据记载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四七七——四九九年),原名定国寺,北齐时改名宏福寺,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六九一年)重建,并改额清化。今清化寺建筑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遗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时期窟龛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

羊头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脉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于其间。

羊头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头山历史遗物中的精华所在。它的分布,有的在山巅,有的在山腰,有的为窟,有的为龛,原有规模及顺序已不可考,现状可分为九区。较大窟龛二十二个,小型佛龛八十多个,窟洞平面多为方形。还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山巅山腰雕石塔六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圆两种,高者七层,密檐式,低者两层,楼阁式,形制古朴,手法简洁,为他处所少见。

主峰极顶列为首区,有石塔两座,佛龛一区,龛为三块巨石叠成,下为卧羊,中为佛龛,上为瓦陇式屋顶,龛内内置一佛二菩萨,佛像结跏而坐,面型衣饰皆属北魏风格。

西南山巅(亦称右峰)“八十八佛”窟,距羊头石龛二百余米,列为第二区。窟龛三个,分上下两层。前窟南向平面方形,门外二金刚侍立,窟内正面一佛二菩萨,佛结跏而坐,菩萨侍立主佛四周,四周雕有龛八十七个,内各置一佛,皆坐式,连同主佛共八十八尊,窟名由此而来。窟南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面型略秀,身材修长。后窟较高,亦称上窟,窟上石塔已毁坏。塔下一窟,方形,窗门南向,三面雕像,正面和西侧主佛已不存,尚存东侧一佛二菩萨和西隅左尊胁侍,面型清秀,神态自若,刻工纯熟而洗练。视其造像风格,与前窟同为齐隋间遗物.

第三区为千佛洞,位于半山腰部,窟内方形,四面小佛龛满壁,近千尊,故称千佛洞。这里的雕像都是唐代风格。第四区为方塔窟区,第五区为圆塔窟区,第六区为多宝龛窟区,第七区为大石窟龛区,第八区为佛山区,第九区为唐代龛区。这些石窟龛内,雕像大都肌肉健美,衣饰贴体,艺术价值很高。

千佛碑,在清化寺址西,四面满雕佛像,正面碑身中心雕火焰形大龛一区,内置坐佛一尊;侧面中雕佛像两龛,为一佛二菩萨。造像风格,发髻光滑,面相方圆,宽衣博带,肩膀较平,尚存魏碑风格。

羊头山石塔,是山上石雕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原为六座,两座损毁,现存四座,分布于山巅和山腰。山巅两塔,南北对峙,十里外皆可望见。山腰两座,一方一圆。此处石塔虽然不大,但造型特殊,在我国已知的古塔中,尚属奇构。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5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

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

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6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华山又称太华山,位于西安城东120公里的华阴市以南。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华山。1992年12月会山被 评为全国风景名胜40佳之一。即使没来有来过华山的朋友也会从一些有趣的神话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华山的情况,如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论剑”,以及近代的智取华山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华山的向往和崇拜。

华南 山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被称为华山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壮丽。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

说到奇,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奇”。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自古华山一条路”。山中道路仅有南北一线,约10公里,逶迤曲折,艰险崎岖,不少地方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华山除了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题字、诗文、石刻就会使人流连忘返。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玉泉院,据说因这里的泉水与山顶的玉井相通,水质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华山的必经之地。相传为隐士陈抟所建。院内殿宇亭台、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赏胜地。玉泉院与我们一会将会见到的东道院、镇岳宫都是道教的活动场所,现共有殿宇53间。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间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脚下,距华山谷口约10公里,这里是华山山峪水流的源头。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树,也许是许多人都会认识它,对,就是青柯树。这里青柯树在此浮苍点黛,故名青柯坪”。

过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从平坦的石板路变为在峭壁上开凿的狭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盘旋而上,许多意志薄弱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回心转意望山兴叹无功而返。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到达了北峰。经过前面三关,我想大家已经对华山的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北峰双名云台峰,海拔1550米,这里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因恰似一座云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枢。我们面前的这个小亭叫军魂亭”,此名来源于景片《智取华山》。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传说春秋时,华山隐士萧史,善吹洞箫,优美的箫声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的爱慕,使她放弃了奢华舒适的宫廷生活,随箫史在此隐居,多年后二人修炼成仙乘凤而去,山上许多名胜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头盆、舍身树等。由于这则美丽的爱情故事,华山在它博大、庄严、深沉之后又被赋于了一些浪漫与温柔。

经中峰,我陪同大家去东峰参观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朝阳台,在此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华山据传是众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华山隐士陈抟老祖在一个孤峰,上有棋台,那就是他们下棋的地方。陈抟又叫希夷先生,是一个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经过商议,越匡胤以华山做赌注。结果输给了陈抟,按事先订立的条件,华山自此成为道家的道场且永有纳粮。在东东峰的东崖上,有一天然图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参差不齐,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这就是所谓的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据说在很久以前,华山和中条山相连,右足登开中条山,给黄河开出一条通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华山时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是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疲乏”。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顶有太上泉”,池水青绿澄澈,常年不竭,俗称仰天池”。池崖上镌刻甚多,多为明清和近代诗人所题。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华山论剑”大概也是发生在南峰。

我们现在来到是华山的精华部分。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右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奇拨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渭、洛二水如银带,北望黄河细如丝。唐代大诗人李白观此景后曾写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美丽诗句。

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条0.66米宽的裂缝,关于这条裂缝也有一个感人的传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圣母与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单玺相爱之后,结为夫妻。二郎神杨戬大骂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反天条,于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顶的巨石下面,后来三圣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来到华山,战胜杨戬,了压在母亲身上的巨石救出母亲,全家得以全聚。这就是劈山救母”神话发生的地方。

亿万年来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惊险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咏颂,使华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可以说,华山与华夏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关于华山的传说、掌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计策、典雅、深沉、严肃,而且幽默、诙谐,甚至还有一丝浪漫与温柔,这不正我们中华民族的写照吗?

最后,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像华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7

大家好!

我叫韩楷昕,是咱们山西博物院丝绦之路院的一名小解说员。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美妙的丝绦之游,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满意。开头自然亲切,自然引起解说。

大家可能都知道,丝绦之路从山西大同开始,一直到延伸到罗马,整条路经过了二十几个国家,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漫长的贸易之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位蹲跑铜武士俑,此文物的年限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前战国时期。俑高40。6厘米,出士时间是1938年,出士地点是新源县巩乃斯河南现藏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要写出其历史价值或者历史意义。

中国以前一个神秘的楼兰古城,一直沿用到东晋时期。公元4世纪左右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了,在此中国史籍中再没有出现过,楼兰人去哪了,一直是个谜?解说留有余地,很吸引人。

接下来,我告诉大家一些旧石器时代,石器打制法里有捶击法、碰砧法、砸击法。修整技术有:软捶、压剥法、间接打制法等等。要解说这里有哪些代表性的石器。

今天我为大家的服务将告一段落了。我叫韩楷昕,希望大家记住我。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再次感谢!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8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 ,门前有石狮一对 ,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 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 ,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 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 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 、壁画 、塑像 、背光 、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 10 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 ,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 ,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平,耗尽全家资产,在平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爱国者,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解放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千佛石塔的塔身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存放在南京博物馆,尔后又运往台湾,在台北国立博物馆栖居。

塔刹高57厘米,中间是两层楼阁,在每层的四化个转角处都刻有一个负重交脚菩萨。楼阁上部雕有九道相轮及摩尼宝珠。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宝刹虽已残痕累累,然而其细腻精巧、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仍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在崇福寺欣赏千佛石塔塔刹的时候,总有一种遗憾,总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9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

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0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竞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

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1

7月10日下午,即到达太原的第一天,我们便来到迎泽公园。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

迎泽公园,总面积66万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迎泽湖,分成南、北、中三个部分。中湖东侧,长廊蜿蜒,长达150米的廊式木构建筑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湖南面,假山堆砌。假山脚下,水榭伸至湖心。迎泽湖上,桥梁横跨,游船点缀,颇有生气。

迎泽公园,凉亭极多,取名也很别致。北湖东岸有绣绮亭,菜花池畔有荷花亭,西门附近还有景亭,果园附近有玫瑰亭,与长廊相对的有六角亭,牡丹园里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曲径奇趣,优美多姿,引人入胜。

公园内,古建藏经楼颇为典雅。这是一座金代建筑,从别处迁移至此,给迎泽公园添了古朴的风采。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员,叫我赵导就行,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人民公园游玩,希望能和大家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现在马上就要到人民公园了,请大家不要着急,耐心地坐好。人民公园是忻州较大的公园,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人们散步、游玩、健身的好地方。

好了,现在我们到了人民公园的东门,大家看,眼前这座金碧辉煌,高大雄伟的雕塑是不是很美呀!它可是忻州人民团结的象征,它代表着忻州人民团结友爱,一起用勤劳的双手美化着自己的家乡。

大家跟随着我的脚步,走过这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去看看假山吧!

这座假山可高了,比一座5层楼房还要高呢,看!这就是假山,我没骗你们吧!

大家注意到山顶上那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小亭了吗?现在我们就登上去看看!

“呼——呼——”爬累了吧?不过没关系,马上就到山顶了。到了山顶,咱们就到小亭下休息会。

终于到山顶了,大家找个位置先坐下。看!从这里向下望,前面的湖上不断有游船轻轻地划过;左边的长廊也很美,红漆的栏杆,绿漆的柱子,柱子上还有精美的绘画。

好,下了假山,咱们看看人工湖吧!

看!湖水多像一面镜子,又多像一块碧玉,清澈的湖水连水底的石头都清晰可见。如果乘着小船在湖面上划一圈,真有“鱼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的感觉。下面可以亲自坐船体验一下,半个小时之后,咱们再在这里集合。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乐场,这里有可怕的“鬼谷城”,有趣的“旋转木马”,还有惊险刺激的“摩天轮”……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玩吧!

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次的游玩也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回首看一眼美丽的人民公园吧,真希望你能把这里介绍给更多的人!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3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米。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一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道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三间,宽两米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 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4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关于魅力山西导游词 篇15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dycfanwen/shanxi/8l9pww.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