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精选 >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通用24篇)
手机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通用24篇)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3.53K 次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通用24篇)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育与德育,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强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制定出本届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二、复习原则

复习要坚持做到"五要五不要"的原则。即:

1、要重基础,不要搞偏题,难题,怪题。

2、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不要就题讲题。

3、要抓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4、要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不要搞"一刀切"。

5、要精选练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

三、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采取"三段法"复习法。

第一轮:分类复习,过好基础关。

第二轮:知识穿线,过好综合关。

第三轮:考前练兵,过好考试关。

四、复习时间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搞好家访工作,加强住宿食生管理,协助做好家庭辅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抓两头,带中间。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认真备好案,上好课,向40分钟要重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5、做好复习巩固工作。上好复习课,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每复习一个小节,小考一个小节,及时反馈信息。找个别学生谈心,一是了解思想动态,二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6、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科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愈临近毕业,教师要用温馨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

二、总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24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比和比例;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4.量的计量——2课时

●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名数的改写

5.几何的初步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6.简单的统计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和讲评

三、复习内容:

(一)、数和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 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

(1)借助书中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教材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的练习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1)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二)、代数初步知识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

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 要先求出 3.5 ×4, 3/5× 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4x-14=10 2.1-x=1.4 再解。

●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如:2/3 x+1/2x=42, x-0.8x-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1-0.8)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11/6x=42, 0.2x-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3)引导学生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如:甲、乙两数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5,乙数相当甲数的 4/5,甲数则是乙数的1.25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 5/9 ,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 4/9等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4)训练学生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别,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 正反比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y/x=k(一定)和xy=k(一定)的关系式,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在复习简单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 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 使学生能够按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熟练地选择计算方法解答简单应用题。

(2) 复习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3、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正确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不仅要重现应用题数量关系地训练,也要重现帮助学生建立检验的意识,掌握应用题验算的方法。

4、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式

(1)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等量关系式,并依关系式列出方程

(2)重点训练是抓住题中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答有很大区别。注意习惯上用算术法的逆向思维。加强引导,以防学生思维定势。

5、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着重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使学生弄清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着力训练学生准确观察题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有没有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根据性质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四)、量与计量

1、常用的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却是1000。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面积、地积单位;掌握面积,地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复习面积、地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常用的重量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单位,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5 、 常用的容积单位与相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1)升、毫米虽然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联系,但绝不是说容积就是体积,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2)区别好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树立正确使用相关计量单位的意识。

6、 常用的地积单位

掌握地积单位间的进率

7、常用的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强对进率的记忆。

8、 名数的改写

(1)着重化聚方法的复习,特别是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能力。

(五)、 几何初步知识

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

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加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掌握角的分类,并能运用工具画出所要求的各类角。

(2)教学角的概念时,应注意纠正学生把直线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误识。要从角的意义出发,看待平角或周角。

3、认识垂直与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较熟练地画出与一条直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认识。

(1)掌握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找出与某一个底相对应的高(重点)

5、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

(1)认识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注意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复习。

6、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需充分发挥教材中网络图的作用,使学生对平面几何面积计算能形成结构。

7、认识圆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8、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理解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9、在进行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的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地使用各个数位和单位名称。

(2)在需取近似值时,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

(六)、简单的统计知识要点:

1、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

(1)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

(2)能够熟练地解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3)在求平均数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求得结果。

2、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掌握数据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3、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根据需要绘制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绘制统计图着重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纸张的大小恰当的选取一定的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4、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可以增加一些根据统计表反映的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的训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3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无论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层次,还是对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点:

⒈、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⒉、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⒊、几何形体知识。

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⒈、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

⒉、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⒊、准确的进行计算。

四、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周

⒈、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

⑹、四则混合运算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应用题

这节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⑴、简单应用题

⑵、复合应用题

⑶、列方程解应用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⒋、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⒌、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⒍、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平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周:专题复习训练

⒈、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⒉、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⒊、各类应用题的训练。⒋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周:

综合复习、测试

综合练习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五、总复习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⑴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⑵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内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⑶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于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6、在复习当中,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4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 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书上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复习计划, 期末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5

一、复习内容:

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除法、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认识百分数。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解形如aⅹb=c、aⅹb= c 、aⅹbⅹ= c 的方程,能正确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分数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能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用比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解答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在全面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6

一、 指导思想

重视双基 关注能力 注意应用 发展情感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习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习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习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习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习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3、确保练习的精致合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习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习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复习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习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用极短的练习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4、注重学生的提优补偿,促进个性发展

在复习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走进数学王国》中的习题或其他补充的提高题,提高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7

总复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计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掌握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5.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复习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3)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五课时

复习课时: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比、倒数、百分数。

复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复习要点: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5.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复习课时: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四则混合运算、文本题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掌握解答文本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复习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要点: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混合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后算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列出式子解答文本题的步骤:先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从问题出发,找出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计算,最后检验

复习课时: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掌握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复习重点: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复习要点:

1.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在理解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的基础上,还要找出应量和分率(百分率)的对应关系

2.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工作问题一样,就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解题的关键是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并由此得到工作效率就是1÷工作时间,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3.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应纳税款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复习课时: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圆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复习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复习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3.圆周长计算公式:C=d=2r

4.圆面积计算公式:S=r

复习课时: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复习目的: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和课程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强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

复习难点: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8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3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改善,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只好想办法争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可能性

复习时,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的描述。

3、分数除法

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比

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圆

复习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扇形的组成、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习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8、拓展平台

复习“黄金比之美”和“智慧广场”,了解黄金比,能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思路

先分块复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综合练习,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习,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具体安排

12.19--23日 引导学生分块复习查缺补漏

12.26——1.6 综合练习总结提升

1.9——1.10 再次查缺补漏

1.11——1.12 期末检测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4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0

一、复习内容

1.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习。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习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习。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习的第5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习。

2. 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习,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习。总复习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习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习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习。

3. 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习。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8题复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习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习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习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习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习。

4. 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习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三、复习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习难点

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六、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习,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练习吸引学生去探究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习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中都自己新的收获。

6、后20%学生有针对性辅导。

七、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综合以前学过的平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后,再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复习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3、在复习时注重思想方法,如周长“化曲为直”,面积“化圆为方”和“极阴思想”,分数乘除法是化未知为已知,在沟通分数、比、百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提高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在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突出方法的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时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 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

3、分数除法

4、比和比的应用

5、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6、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7、扇形统计图

8、数学广角(数与形)

9、总复习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少)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习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内容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2)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2班现共有学生67人,五、一班有学生34人,五、二班有学生33人。上学期接手这两个班级,总体成绩还是很好的,经过了一学期对学生的基本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对于(二)班来说(一)班的孩子课上比较活跃,思维跟进的很快也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但这个班上有几个学困生,每次考试数学成绩都是一位数,其它科的成绩也是如此,因为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这学期努力抓住所有的孩子的潜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从而弥补与(二)班的平均成绩差。二班的孩子们总体水平与平均成绩都很好,因此这学期还是要稳住优等生鼓励差等生,让孩子们都有新的收获。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基础。

2、主抓常规教学,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分好小组,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及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自助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6、重视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储存,加强数学阅读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3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求上进,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因此,在新学期里,要在这方面要多下苦功,让后进生尽快的跟上学习进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五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旋转”、“图形的运动”、“欣赏设计”。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五)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单位的换算。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五、教学进度表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5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主要缺漏补缺措施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加强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梳理解题思路。

加强概念间的理解、比较、分析。

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难点

关键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_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_数量=总量,所以12_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_表示求12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_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_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

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_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

可以列成_,表示;或者表示;

也可以列成_,表示。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

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7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_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_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_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_4  _4  _ 14_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_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_。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_。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_”和“12_”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_表示12L的是多少:12_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_。)

(2)探究_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_5)份,取其中的1份,即_1==。

板书:_===(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_

⑵提问:“_”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_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_===(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第3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与学法:交流讨论,加深理解;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_30= 12_=

_= _=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_===(km)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千米)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_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_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第4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5课时

教学课题:小数乘法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及手段:常规的学习用品;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_15 21_

_ _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_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_=_=(dm)

分数化成小数:2.1_=2.1_0.75=1.575(dm)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6课时

教学课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5_6+7_3 15_(34-27) 16_4-7_9

(35+21)_28 70-4_6 36_2+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6。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⑴画框长m,画框宽m。

⑵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⒉学生独立列式。

(+)_2或_2+_2

⒊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⑴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⑵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⒉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⒊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本题既复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加强了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

⒋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7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_b=b_a

乘法结合律:(a_b)_c=a_(b_c)

乘法分配律:(a+b)_c=a_c+b_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_7_4 0.36_101

⒋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⒊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先算会使计算更简便。

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这三道题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道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第8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法与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__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8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

⑴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学生折一折。

②计算萝卜地的面积:480_=240(平方米)

⑵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

学生动手折一折。

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_=60(平方米)

⑶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__=60(平方米)

⑷讨论不同的解法。

小组交流。

组织汇报。

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_=

再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_=60(平方米)

综合算式是:480_(_)=60(平方米)

【回顾与反思】

⑴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⑵学生尝试检验。

⑶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或240÷480=

只要学生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有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4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解答。

⑵组织交流。

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⒉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这三道题都是和例8类似的连乘应用题,每道题都有两种不同解法。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第9课时

教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对两种应用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

(1)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一瓶墨水已经用了。

(3)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儿童读物的是科普读物。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汇报时,让学生找到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根据关键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⒉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独立读题。

⑵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①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③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⑶学生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分析与解答】

⑴找到单位“1”

提问:题目中是把谁看作单位“1”?

⑵画线段进行分析。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⑶交流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思路二: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⑷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⑸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板书。

【回顾与反思】

⑴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⑵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先让学生自主检验,再组织交流汇报。

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135-75=60(次);再算多出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60÷75=。

⒉教材第15页“做一做”。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⑵介绍有关“噪音”的知识。

⑶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⑷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⑸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_=80-10=70(分贝)

(6)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_(1-)=80_=70(分贝)

(7) 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⒊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7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⒉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5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⒊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这道题是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第10课时

教学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

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论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做“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和练习四第1、2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_b=b_a;乘法结合律:(a_b)_c=a_(b_c);乘法分配律:(a+b)_c=a_c+b_c

⒊做“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3题,说说这些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七第4、5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研促教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本年级组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罗拉范文"提供

2、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信息来自"罗拉范文"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期初工作,导入正常教学秩序。本文来自"罗拉范文"

2、酝酿、讨论本学期教研计划并用书面形式表达。

3、选拔一部分学生参加“培优”辅导。

4、集体备课,共享信息、资源。

十月份:

1、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培优”时间和形式。

2、教师每周集中一次,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的方法。

3、启动轮流开课、听课、评课制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关心罗拉后进生,通过结对子帮助他们进步。[内容来自"罗拉范文"]

十一月份:

1、继续开课、听课、评课工作。

2、适当进行复习,安排期中教学质量评估。

3、组内组织一次教学理论学习。

4、积累资料与素材。

十二月份:

1、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2、尝试“换班”教学,了解各种不同信息。[资源来自"罗拉范文"]

3、整理备课资料,准备存档。

元月份:

1、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接受期末质量评估。

2、出好期末试卷一份。

3、写好论文和教学案例及心得体会。

4、开会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反省、总结。资源来自"罗拉范文"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19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有17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一单元圆:13课时。

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三单元图形的变化:4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数学与体育:4课时

四单元比的认识:10课时

五单元统计:5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

生活中的数:5课时

六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

看图找关系: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机动时间:3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0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实物和课件演示、观察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来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比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比较知道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5、通过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填一填、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正、反比例的意义。通过正比例关系的图像的教学,使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到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通过地图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7、通过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认识放大和缩小。

8、通过学过的统计知识,引导学生准确提取统计图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的结果。

9、通过枚举、反证、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0、通过整理、复习、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总结、验证等方法,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5、通过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数量关系,学生会依据任何的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6、使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渗透函数思想。

3、引导学生准确提取统计图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的结果。

4、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来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填一填、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正、反比例的意义,渗透知识之间有联系的数学思想。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_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_4或4_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_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_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_2= 3_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_2、5_1/7、2/9_4、2_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_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_6= 1/2_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_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2

一、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的含义,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进行简单的分数初等算术运算。

2.理解互易的含义,掌握互易的方法。

3.理解比值的含义和性质,求比值,化简比值,解决关于比值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性,用圆规画圆;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可以用平移,轴对称,旋转来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正方形纸上用数字对表示位置,对坐标的思想有初步了解。

7.理解百分比的含义并巧妙地计算它可以解决关于百分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8.了解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流程和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假设性数学思维方法解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形成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除、圆、百分比等。

困难:

1.在学习整数和小数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分数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比的含义,掌握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将解决关于百分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及相关知识的探索研究,初步了解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识

经过五年的数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曾涉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问题解决、统计学、广角数学等领域。但是有几个学生不精通计算,

抽象能力滞后,难以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绪和态度

学生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存在不平衡。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而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些学生已经提前进入青春期,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在教学中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学好数学。

(二)提高这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透彻理解本教材的内容,掌握本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期教学有完整的构想;其次,每节课都要循序渐进的教。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的改错工作

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继续体现以往实验教材的风格和特点。这本教材内容仍然丰富,注重学生的经验,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该教材还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整数、小数计算的教学一样,小数乘除的教学也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思路。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改进。

(1)不要单独讲授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含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运算含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法,将解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

(3)借助运算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的算法和运算。

(4)叙事计算规则不再出现,简化了数学推导过程的叙事和解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觉和操作的手段,对重点进行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和交流空间。

(5)调整分数乘与除法应用题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百分比的排列,注意知识的传递和联想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3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9人。

2、;双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九、教学周次安排表(第一学期)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24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重点:

本册的重点是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应用题以及圆。

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3.能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四、复习难点:

本册的复习难点是分数应用题

五、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六、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书上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比和按比例分配

4、圆的周长和面积

5、负数的初步认识和可能性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综合试卷)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习时间:

12.29~1.28

八、复习计划的补充说明:

复习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复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讲求复习的实效性,只有抓住难点知识的突破,练习中的拓展练习,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gzjhfanwen/jingxuan/2mv2ro.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