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14篇)
手机版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14篇)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1.84W 次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通过学习39中学以顾晓敏为代表三名教师为辅导脑瘫儿翟俊林的先进事迹。我听后深爱感动,深深体会到他们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学习。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14篇)

39中学接受了这样的一位特殊学业,他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信守诚诺,不抛弃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教育途径圆一个脑瘫儿求学的梦想把知识送到家中。让他在家读完了三个初中课程。以顾老师为代表的三名教师三年中始终坚持为翟俊林上课,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还是身体有多么不舒服从未忱误一节课。特别是在支家给他上课的途中一位老师遭遇车祸在住院期间心里还在惦记为翟俊林上课的事,后来又换了一名教师顶替,就这样出色地完成了学校领导交给的神圣使命。使一个脑瘫者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了。

她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的崇尚境界。学习她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个学生。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18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18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用的还是苏联较为落后的炼油技术,难以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流化催化裂化作为当时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但国外一些国家封锁了最新技术。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仅几十套,时年34岁的陈俊武作为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为了完成任务,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终于有机会去国外学习这项技术。

陈俊武:短短半年时间内把它的资料尽量变成胶卷,胶卷拍了400卷,另外我们还拿到很多图纸资料,也记了很多笔记。

“取经”回来的陈俊武和技术人员干脆住进干馏炉旁的简易房里,睡大通铺,争分夺秒设计适合中国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由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组成。

经过1300多个日夜攻坚克难,陈俊武终于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带动国内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5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陈俊武:那时候是国家困难时期,我们当然也得咬着牙,克服困难熬过去。

工作了70年,时至今日,他依然在“想方设法地创新”。

陈俊武: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受人民欢迎的科学家。

陈俊武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急;矢志创新,与国家共奋进,这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担当。陈俊武70载奋斗人生,因与祖国同频共振而更添荣光、更加精彩。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4

近日,茂名石化组织干部员工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以及《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的颁奖典礼,深入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迹。干部员工纷纷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为国尽责,勇担重任的精神,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初心,立足岗位奉献企业,事事争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中国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中国好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师岑静芸表示,作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勇担创新驱动发展的重担;要像陈俊武院士一样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全心全意想着科技工作;要像陈俊武院士一样在石油化工的新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努力实现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为中国石化实现“两个三年”、“两个十年左右”战略目标,打造更多“中国造,中国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贡献。

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茂名石化热电分部班长叶飞表示,92岁高龄仍坚持打卡上班,研究技术的劲头比小伙子还足。真的很佩服这位“90后”院士——陈俊武,他是我们石化人的骄傲、石化人的榜样。他的经历、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作为一名班长、党员,我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班组队伍带好,把试验工作做好。作为一名劳模、工匠,我必须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把试验技术研究透彻,把试验人才培养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车间党支部书记李灵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陈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鲜活的诠释。学习他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转型发展、为生存而战的事业中带头打破思想桎梏,以创新思维直面新困难新挑战,模范完成工作,不让领导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5

不忘初心,以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张超,一位矢志翱翔的“天空斗士”,一位舍生忘死的“护国卫士”,以29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的牺牲是伟大的、是光荣的,值得人们永世纪念,值得所有党员矢志学习。

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向党和人民许下神圣的誓言,这庄严的一幕,在华夏大地上无数次上演。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每人都经历过,不知到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憧憬的向往、澎湃的激情、上进的决心,还有多少人始终保持入党之时的初心。不忘初心,首要就要不忘入党时那份纯洁的真心,不忘对党的崇敬和向往,不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骄傲和荣耀。

时至今日,新形势下,各种思潮起伏,各种国外敌对势力的侵蚀无孔不入,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种挑战”,为何如此?正因为有部分党员忘记了自己入党时的初心,忘记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先进性永恒地追求,也忘记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当理想信念出现滑坡、精神之“钙”不断散失之时,正需要一批像张超同志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来唤醒那些迷失的信仰,来激发深埋于每个党员内心深处的熊熊火焰、炙热激情。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6

“张贵斌同志深藏功名60多年,一辈子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坚守初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甘于平凡、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清廉自守、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操。”10月29日,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副部长田雅娥说。

田雅娥表示,作为妇联工作人员,学习张贵斌,就要做到心中始终装着妇女群众,为妇女群众办实事。未来工作中,市妇联将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致力于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共建共享新模式,全力推进家庭教育地方立法进程,以构建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在科学研究、宣传普及、阵地建设、队伍提升、特色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努力打造“百万家长教育工程”“父母成长训练营”“困境儿童心理援助服务”等工作品牌,注重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7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卢永根院士于20__年8月12日4时41分在广州逝世。虽然他已逝世,但他长流人间。他的动人事迹、他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涉农高校的学生辅导员,我要将卢永根院士这种“坚定信仰,永葆初心的本色;一心为农,深稽博考的作风;淡泊名利,朴素纯粹的追求”传承下去,我要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强农兴农热洒自己的汗血。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卢院士病危之际,他更是签订了遗体捐赠志愿书,生前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生命结束之时,满腔的爱国之情,再次迸出了绚烂的火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爱国之情,不计名与利,只问为民耕耘,他的精神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点燃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主义火焰。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8

第一次写周秀芳的故事时,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对于大多数鄞州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很陌生的地名。记得当时某位与贫困学子结对的爱心人士,一个字一个字告诉记者,那些陌生的镇名、村名、校名应该怎么写。

如今,不仅溆浦山区已经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爱心汇聚之地,还有源源不断的人群,在那山路上,用脚步丈量着属于他们的公益历程。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那个滚烫的名字--周秀芳。

记者在溆浦的第一站是北斗溪镇桐林希望小学,是她牵线捐建的29所希望小学中的第一所。

“下雪天,孩子们在没有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上课,小脸冻得通红。”这样的情形,每一次在记者脑海浮现,只为了与眼前高山之上,树木清幽,校舍崭新的景象作对比。

每一次去桐林,一路都是“过山车”般的转弯,惊心动魄的山路,同行的新闻界同仁,有人在半路就吐了,有人到第二天还晕着。

这样的山路,恐高、膝盖疼痛的周老师,走过了4年。

在那些希望小学,每一次都会出现的画面是,周奶奶被孩子们围在中间,他们亲热地叫着她,好像是在叫着自己的亲奶奶,他们还总会拿出画之类的小礼物,送给周奶奶。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身影,灿烂的笑容,与周围山区的环境,与他们身后一个个贫困的家庭,形成了一种反差,给初见的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总是有人当场湿了眼眶。

在孩子们中间,她的笑容热情亲切,她的声音温柔随和,她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会问起他们家人的近况,她会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她会随时随地教导学生,从握笔的姿势到正在做的数学习题。

是奶奶,也是老师。从她身上,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爱被重视的幸福。特别是一些身体上有些病残的孩子,依偎在她身边时,脸上的神情特别踏实。

在山村的小学,听着孩子们的声音,看着那一条条曲折而漫长的山路,曾经,这些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要走上几个小时。

也只有走到这里,看到她和孩子,才会更加明白,那一所所希望小学,那些因为她而来的支教、送教的老师,对于孩子们,对于山区的未来,所具有的意义。

她因此成为所有人的“周奶奶”,孩子、村民、家长、学校老师、县城里社区的居民以及记者在溆浦不同场合遇到的人们,都知道她。

她实实在在感动着溆浦,感动着湖南。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9

尊敬的钟爷爷:

您好!我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叫许恒。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春节。这个春节,我们遵照您的要求,退掉了所有出行的机票和酒店,每天在家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事态。

从看到一张您在广州至武汉的火车上小憩的照片开始,我陆续阅读了很多关于您的新闻和报道。例如:《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钟南山?》《钟南山:我有两句人生格言,分别来自父亲和我的老师》、《走进院士钟南山的家里,被眼前一幕深深震到,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等。这些新闻和报道,让我心生感动,再到由衷的敬佩,直至灵魂的震撼。现在,我成了您的一枚忠实小粉丝。

您的父亲是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老先生,母亲廖月琴老夫人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正是这样深厚的家庭底蕴培养了“文能说真话,武能治大病”的您。

您有杰出的家庭。夫人李少芬奶奶是首届中国女篮的主力、电影《女篮五号》的原型,她为广东的女篮事业和体育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您的女儿钟帷月阿姨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打破过短池蝶泳世界记录。您的儿子钟帷德叔叔是一位泌尿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您24岁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41岁赴英国进修2年,60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67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84岁依然挂帅亲征,与冠状病毒做斗争,着实令人敬佩。

在您丰富的人生履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0__年和20__年这两次“逆行”。20__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了第1个非典病例。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当时,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以确定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您坚决反对,因为您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您顶住压力,通过不断研究,弄清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您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那时,您已经连续工作整整38小时。您也患了肺炎。幸运的是只是普通肺炎。您将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了一枚钉子打点滴。等症状一消失,您又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您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__年,您84岁。武汉出现疫情,您说武汉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然而您却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您是一位合格的医生,更是一位无畏的战士。

1月28日您接受采访,您的发言犹如一剂强心剂,您说不觉得有很确定的超级传播者;您说一定要早发现早隔离;您相信只是局部的大暴发,有信心防止多点的大暴发;您说“尽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我看到,您哽咽了!

您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您说不要轻易下结论,相信自己的判断。您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您对您的儿女,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二是办事要严谨,要实在。这些,您都做到了!

在我心中,您是一位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您代表了正直、科学和权威。您有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您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最让我惊讶的是,您不仅学识了得,敢说真话,运动成绩也非常棒。我查了百度百科,了解您在20岁时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在运动会中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1959年,您在首届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多年来,您长期坚持锻炼,举杠铃、打篮球、跑步等。网上那一张您举哑铃的照片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您的故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冲击。妈妈问我:“了解钟爷爷的故事和经历后,你要向钟爷爷学习什么呢?”我想我们要像您一样,做一个热爱运动的人。自己的身体好,才有余力去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学问有追求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为人正直、能独立思考、冷静判断,敢于说真话的人。现在,读书和运动就是我们的责任!

您有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人民日报》上说: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爷爷,您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指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与疫情作斗争!

钟爷爷,我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我的祖辈是贫穷的农村人,我的父辈靠着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和安身之地。现在,他们的同学师长都在为疫情出人出力。

1月27日,爸爸的公司老板决定斥资100万通过德国的分公司购买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一些药品等医疗物资捐给湖北慈善总会。在实施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因为购买的人太多,物资的购买渠道不畅通;购买的医疗物资是否符合一线医院的要求;怎么转钱到国外等。现在,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些物资已经在运往湖北的路上了。

每天,妈妈都会给我讲一些她的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为疫情奔波劳碌的故事。她的校友们自发组织捐款捐物,其中,李发明伯伯在他母亲病重住院期间还在为家乡的疫情上下奔波。老奶奶离开人世,李伯伯却不能回去尽孝;阮方勇伯伯目前滞留在村里,每天帮着村干部登记测温,送生活物资、药品、猪牛饲料......

他们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但在灾难面前,却各尽所能,各展身手。钟爷爷,我相信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这特别的春节里,我代表千千万万的小学生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您和千千万万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攻克难关,远离危险!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0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1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2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3

滕启刚,中共党员,生前是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曾获得“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带领行政审判庭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__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滕启刚同志扎根基层30余载,以生命践行使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忠诚信仰、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市委追授其为“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授予其“新时代鞍山政法英模”光荣称号。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

向滕启刚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滕启刚自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始终扎根基层,从刑事审判到民事审判再到行政审判,这些年不管岗位怎么变换,他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正如26年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基层法院与群众打交道最多,他怀揣无限的热情,在法庭之间反复穿梭,在村屯之间不停奔走,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舍小家顾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决中,融入到每一次矛盾化解中。离世前,_滕启刚曾坦言“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并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开放和发展,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来之不易_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励我要永远做一名坚韧不拔、永不生‘锈’的共产党员”。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国之大者”,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政法事业的奉献上,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切。

向滕启刚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司法为民的人民情怀。滕启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需,倾心保护群众合法权益。20__年冬天,滕启刚接手了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件,老人有多个子女,却互相推诿不肯尽赡养义务,也不肯来法院应诉。滕启刚平日里最为孝顺父母,见老人年近80岁孤苦无依,心中苦涩难过,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做通子女工作。他顶着严寒、冒着风雪,一家一家走访,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经过耐心调解,最终赢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兄弟姐妹同意轮流赡养母亲。他常呼吁年轻法官要走出法庭,多到基层去,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提高调解功夫和办案本领。在工作期间,他发现辖区离婚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与动拆迁补偿款之间有联系,为防止村民被一时的物质利益冲昏头脑,离婚后又追悔莫及,滕启刚在处理离婚案件和下乡普法时将“前进一步是孤独”“后退一步是幸福”“不弃不离”几句话制成横幅,挂在调解室中和巡回法庭的宣传架上,用巧妙方式走进群众心里,收效显著。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通过优质高效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

向滕启刚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勤勉敬业、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作为资深法官,滕启刚始终保持对司法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坚守公平正义底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勇挑重担、善作善成,时刻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20__年曾有一起轰动全国的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的涉鞍山民营企业家案,再审撤销原二审判决,改判无罪。而23年前,一审作出无罪判决的法官,正是滕启刚。这是他精益求精、把每起案子都办成铁案作为最高追求的最好佐证。20__年7月,千山区人民法院与千山区司法局联动建立“千山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是全市行政审判工作集中审理试点之一,作为千山法院行政审判庭的庭长,也是庭里唯一的员额法官,滕启刚负责集中审理海城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所有行政争议案件,20__年办理案件155件,20__年办理案件161件,结案率均达100%,平均审理天数仅45天。在已经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滕启刚主动担当,负责牵头调处中心工作,110件行政争议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实现了案结事了。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积极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把岗位当成事业来干,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职业价值追求,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

向滕启刚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滕启刚艰苦朴素、公而忘私,始终一身正气、廉洁自律。20多年前,千山法庭的条件特别简陋,滕启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立案大厅,人手不够,他就带着妻子一起义务给大门刷油,安装挡板玻璃。为节约办案经费,他带领年轻干警设计装修法庭、维修电器、自制装订器、配管、修锅炉,处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滕启刚作为法官,当事人都知道他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就想通过亲属和身边人打开缺口,他反复告诫家属,绝不许收取当事人送来的任何礼品和财物,绝不许吃请。滕启刚有个远房亲戚,因为抢劫被抓起来了,亲属找到他让帮忙说情,被他断然拒绝了,后来那个亲戚被判了十多年,两家人也从此断了往来。滕启刚家属工作的幼儿园改制后,他没有找组织帮助,而是让妻子自力更生、自谋职业,一直以拌小菜、卖小菜为业。他还经常教育儿子要努力向上,后来儿子不负期望,先后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仁川亚运会斩获奖牌,为国争光,如今已成为南京一所高校体育老师的他,原本约定待父亲退休后就到南京一起生活,可是那个始终忙忙碌碌、一刻也不空闲的父亲失约了。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守纪律、讲规矩,注重家教、家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全市上下正在奋力开创“抓发展、促振兴”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滕启刚等先进模范为榜样,从_,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鞍山振兴发展有我”的庄严承诺,以实干苦干的实际行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广泛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让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让我们身边涌现出更多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的平凡英雄,让鞍山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加美丽。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4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刘芳老师的先进事迹。一次朴实的演讲、一次简单的座谈,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首先,校长介绍了刘老师一身的光环与荣誉:贵阳市“五·一”先进劳动者;贵阳市十佳师德标兵;“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十佳教师;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白云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贵阳市年度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20xx年又被提名“中国好人榜”,参与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听了校长的介绍后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刘芳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刘芳白云三中(麦架中学)一名语文老师。在1997年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必须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让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回报社会。所以她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多年来,她克服了眼病带来的不便,以独特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成绩,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她十四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用一个“爱”字作为当好班主任的不二法门。她的接手班级大多是学校的“问题班”,“问题学生”较多,不过,她认为这些学生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只要给他们爱的疏导和爱的力量,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就是最好的办法。一个曾经的学生在教师节时给她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你用心灵去沟通彼此的情感,用爱心去照亮生活的昏暗,用真诚去消散人生的迷茫,用关怀去温暖彼此的心房,用和谐去营造幸福的天堂,世界因你闪耀美丽的光芒!

她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20xx年到20xx年她用课余时间采访了十所学校的校长,写下了十二篇报道,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心灵的洗涤,也得到了自己今后工作的新方向,她用倾听的方式完成了另外一份对农村教育的反思和梳理。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创作了16万字的小说《石榴青青》,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和一群年轻人的理想和追求,其中大量笔墨触及到师生之间最质朴的感情,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和困惑,她想通过这部小说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孩子,希望更多的师范生能来农村教书。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教师,20xx年以来被多家媒体报道,称为一朵美丽的山菊花;她多次站在道德讲堂上让听众潸然泪下,称她为中国的海伦。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心灵家园,使许多孩子走出青春的迷惘。她就是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盲人女教师刘芳。

20xx年8月,刘芳建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全校25个班级每个学期她要做50次以上的微型讲座。她通过学校广播站的咨询课很受欢迎,学生们欢迎她的方式是鼓掌、尖叫和拍桌子,课下很多学生还会给她讲悄悄话。刘芳耐心地帮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她也经常对孩子们说:“我现在看不见了都能快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你们的这点小困难怕什么呢,来,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有一次,她收到一条误发的短信,内容是一个在校的高中女生,因为一段错误的爱情要轻生,收到短信后,她向对方拨通了电话向她讲述人生的价值和可能遇到的波折,一个月以后女孩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走出了阴霾。在学校里她也这样配合过班主任把一个多次轻生的女学生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她为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记录袋,里面装满了来咨询的孩子们的小秘密和对她的信任。最近她又听说有个一年级的小李同学因为车祸亲眼看到母亲失去了生命,从此一蹶不振,成绩一落千丈,她主动认这个男孩做了儿子,阳光般的母爱又唤回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习惯好了成绩也上去了,后来这个孩子转入了体校学习拳击,他对刘芳妈妈说他要像拳王周世明那样为国争光,还说,练习拳击很苦很累也很疼,可是为了刘老师对他的爱,一切都能忍受。这让刘芳感到很欣慰。她明白了一个老师不单是教书育人,还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社会担当。这还不够,自从她的电话被公示以后,现在找她解决问题的家长和校外人员也多了起来,这让她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了,但是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她认为这才是她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她还从学校走出去,被多次邀请到别的学校和单位做道德讲堂和职业倦怠分析,她以残缺的身体坚毅的性格感染着每一个健全的人。记得20xx年三月她在贵阳护理职业学校做报告时,下面的老师学生都感动得哽咽了。在互动环节里,有个李老师当场就提出要资助一个白云三中的贫困学生,他说要向刘老师学习,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扶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不久,刘老师就为他找到了一个叫小钟的男学生,他小时候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李老师当月就拿出了一千元为小钟换了一个新的拐杖,这让那个贫困的家庭感激不尽,这就是爱的传递,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xdthfanwen/xuexi/z6820y.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