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简历 > 职场指南 > 职业生涯规划 > 个人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手机版

个人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1.09W 次
个人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今天在天涯看到一个长篇帖子——《工作不快乐,很难撑到最后》(又名《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大概作者还没有写完。
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宏观整体的计划是不可行的,微观个体的规划却必不可少,尤其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是目标,是“认识你自己”——想好自己的路,要时刻研究自己的兴趣在哪,适合做哪一类的人,找准定位。每到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在自己视力范围内,尽量看,能看多远看多远,看看前面还能分出几条叉,最大限度地看清楚前面的路,最大限度地计算“二叉树”,考虑好风险和不确定性,争取最大化地规避风险,提前准备好多种选择集。高中时数学考试里大凡出现数学归纳法一类的题目时,常有一种节省时间的取巧办法,就是逆向推回去,再正向两头堵。这个思路其实也就是规划的思路,统合可能性与现实性并最终使得“为了实现某个目的、当下要做什么”这一推理链条越来越清晰。
前段时间给我一个即将在明年高考的表弟讲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出的理工类学生的几个职业生涯走向,后来也和一些朋友和同学聊过,大多同意我的判断。我认为大体上是两大类,一是从技术到深层技术——最终成为技术类高管,一是从技术转向管理——最终转成管理类高管。前一类又有两种,一是学院式一钻到底再入世的,一是凭借着一股对技术的兴趣而在实践中保持热情摸索出真知的;后一类也分两种,一是由于自身技术研究能力江郎才尽而不得不有意识的转型——表现为在一些“硬指标”上的转业(进行跨专业的回炉),一是由于本身就表现出对管理知识和技巧的浓厚兴趣而很顺畅自如地踩着技术的跳板转向管理(技术本来就与管理密不可分,说到底,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将世界分解为大大小小的最优化求解的过程,这正与技术暗合)。理工类学生最怕的是在技术上没了追求,在管理上又没有兴趣,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都身心疲弊、心力交瘁、如坐针毡,这样是最危险的,否则的话,无论技术上一路到底,还是转管理,都是前途光明。我所讲的前途光明不是指狭隘的名利,而是自己的满足感,人活着是为了满足,为了快乐和幸福的,钞票不一定代表幸福,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其实看不开。我想现实中已经有太多的大大小小的例子来证实我上面的这一观察结论了。
时常会有一种声音告诫人们:“你没经历过,你不懂。”这种声音忽视了人的大脑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的,但是没有调查却可以观察别人的调查,利用别人的发言权壮大自己的数据库、充实自己的头脑。我相信人的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只要你细心细致地观察实践,总结各种经验事实之后,你就可以揭穿很多本质性的东西,而并不必须亲身实践。有些东西是必须了解的,但了解不一定等于必须应用,了解也不一定要说出来让人知道你了解了,有些东西了解了之后还是装作不了解的好,这叫做“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大智若愚”。
如果猪肉太贵,你没吃过猪肉,那么多多观察猪是怎样跑的,这样也是有意义的。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观察别人的实践,观察别人的观察,这种二手观察,也是有意义的。比如观察天涯这篇讨论工作目的帖子,就不简单是那种大学讲堂里那种空对空的“成功学”、“创造心理学”一类的空洞口号所能相比,至少从这篇帖子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些道理:认识你自己,规划你自己,呵护你的兴趣。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zcznfanwen/zhiye/4ym9kl.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