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 世界遺產的導遊詞精選
手機版

世界遺產的導遊詞精選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83W 次

寫我國世界遺產有什麼樣的著名風光、著名景點?這個景點有什麼美麗的、動人的傳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國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歡迎閱讀。

世界遺產的導遊詞精選

世界遺產導遊詞精選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周金洋,是你們這次八達嶺長城之行的導遊。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長城吧!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跨羣山,穿蟒原,它是中華民族這條騰飛的巨龍的象徵!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的奇蹟!

這裏我也溫馨提醒各位:在遊覽長城的過程中請注意安全,坡度較大的地方拉好扶手;不在長城上亂塗亂刻,做文明的遊客!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長城腳下。讓我們擡起頭來遠望,長城像蜿蜒的巨龍臥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中,宏偉壯觀。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長城。我們腳下踩着的石塊,手扶着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勞動人民就靠肩扛,手擡。當時還流傳着"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勤勞智慧的孟姜女到長城尋找修築長城的丈夫,可是丈夫卻已經累死了,孟姜女連哭三天三夜,終於把長城哭倒了。長城凝結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呀!

遊客們,這是八達嶺長城的烽火臺,這些烽火臺可以在二到三小時之間將情報傳到數千裏外的地方。烽火臺分兩層,上層是眺望臺,下層是士兵吃飯和睡覺的地方。那兒駐紮着許多士兵,一旦發現敵人,便點燃烽火,將消息傳到遠方,可見烽火臺在當時的軍事中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

不知不覺,我們已快到"好漢坡"了。"好漢坡"意爲只有好漢才能登上的險坡,是登八達嶺長城的必經之路,以險、陡而著稱世界。遊客們,讓我們也登上這似乎通天的石級,做一回好漢吧!Let's go!

經過好漢坡,就要到達頂峯了!看,那琥珀色的巨石上刻着毛主席的親筆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我身後的那塊石壁,上面是遊人的刻字留念,你們也可以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大名哦!

遊客們,我們的長城之旅就要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長城有更多的瞭解,願雄偉壯觀的長城能給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世界遺產的導遊詞

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去遊覽萬里長城,希望大家也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萬里長城。大家請注意,不要在城牆上亂塗亂畫,不要亂扔垃圾,以免給後來的遊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來介紹一下萬里長城吧!萬里長城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侯國們爲了防禦各國互相攻打,所以修築了萬里長城。公元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派蒙田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後,爲了防禦匈奴再次攻打秦國,所以把原來分段的長城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前17世紀中葉明代末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現在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的鴨綠江邊。其中山海關至鴨綠江邊一段約長二千公里,現已全部毀壞,但山海關到嘉峪關一段,大部分仍然儲存下來。城牆平均寬五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行。內側砌成高約一點五米的矮牆,外側砌成高約一點五米的牆垛,牆上的瞭望口是用來瞭望敵軍軍情的,射擊眼是用來架槍和大炮來射擊用的,排水溝和吐水嘴是用來排水的。在關口和險要的地方設有凸出的羅城,還有供傳遞軍情的烽火臺。這些設施就在這兒,大家可以摸一摸、觀察觀察。

大家請沿着萬里長城向前看,就會發現萬里長城規模宏大。一次修築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築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這道長牆足以環繞地球一週而餘;如果用來修築寬五米,厚三十五釐米的馬路,那就要環繞地球三四周。如果包括歷代的重修和補築,那工程總量就要增加許多倍了。因此,以工程的艱鉅浩大,則要居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爲世界人民所矚目。現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點保護的文物。 萬里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大,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它是一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萬里長城像徵着中華人民的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好了,這次旅遊就到這裏,再見了,萬里長城。

我國世界遺產的導遊詞

各位朋友,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從泰山中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我們仍要像古人那樣問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後,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裏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在被知名人稱爲“登天景區”,也稱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裏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爲“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爲“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中了。

朋友們,中國的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是有着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築構思既出於封禪大典將由此爲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後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着如此的魅力,決定於它自身的特徵。首先,它的圍牆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牆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中爲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爲三靈侯殿,西爲太尉,三殿之間以牆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繞,雲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境產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迴廊,形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築中,廊是起着使空間有聯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於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築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迴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大建築物緊緊地環抱着,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築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對比中產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迴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於雄偉中寓含着恬靜閒適,因此天貺殿並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後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後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爲“帝”,帝則應當有“後”,於是便爲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後”。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佈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纔,我們是沿着岱廟的主軸線遊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後兩院,前爲“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後爲“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裏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大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後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於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泰山最後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雲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羣峯產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裏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爲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雲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並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裏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大殿取名爲“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峯叫“月觀峯”,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在這裏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大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峯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爲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中北有一坊,匾額上題有“望吳聖蹟”,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大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並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衆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澱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着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着去鄉離國的遊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爲御高山疾風,殿爲銅瓦、碑爲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築技巧被認爲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的典範,人舞到這裏來進香並不感其小而覺其高大,神聖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築羣中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佈,洋洋大觀,人稱“大觀峯”。大觀峯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大觀峯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於到了盡頭,這裏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牆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裏,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着:“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於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着數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託舉着它,使它高聳雲天,以至玉皇廟中的玉皇大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dycfanwen/jingxuan/2or4lz.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