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內蒙古導遊詞 >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精選18篇)
手機版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精選18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88W 次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

響沙灣在蒙語中被稱爲“布熱芒哈”,意思是“帶喇叭的沙丘”。它坐落在內蒙古達拉特旗境內庫布其沙漠東端,北距草原鋼城50公里,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狀約有80多米高,橫亙數公里,金黃色的沙坡掩映在藍天白雲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雲天的壯麗景象,好似一條金黃色的臥龍。

響沙灣的沙漠面積約有1.6萬平方公里,沙坡斜度約50°,其上沒有任何的植被覆蓋,從沙丘的頂部向下滑會響起“嗡嗡”之聲。響沙灣的沙鳴奇蹟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幹百年來,人們解釋不了響沙的成因,卻賦予它許多美麗的傳說。傳說很早以前;這裏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喇嘛廟,正當千餘喇嘛聚衆頌經,擊鼓吹號時,突然狂風大作,傾刻間,將寺廟掩埋在沙漠之中,這聲音,便是喇嘛們冤魂未散,至今仍在擊鼓、吹號的聲音.....傳說固然美麗,但不能揭開響沙之迷。近年來學者提出了“地形說”、“共鳴箱原理”、“靜電學說”來揭示它的成因,還有人認爲,響沙灣沙丘之中的含金量較大,因此發出響聲;也有人認爲沙漠表面的沙子細且乾燥是沙鳴的原因。

然而,沒有哪種解釋將響沙灣的謎團徹底解開。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2

響沙灣旅遊區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距包頭市以南50公里處,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爲主要特色,此外,還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

這裏沙丘連綿分佈,景色壯觀,嫩黃色的沙漠,一望無垠,景區內有東西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爲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著名的“響沙”奇觀,是罕見的自然景觀。除此以外,在這裏騎駱駝、玩滑翔傘等項目都將讓你興奮難忘。

在這裏滑沙,真是件最愜意不過的事了,坐在沙丘上,雙腿前伸,用力下滑時,耳畔會響起“嗡嗡”的轟鳴聲,隨着下滑速度的加快,聲音也越來越響,令人驚異不已。騎駱駝沙海探奇則是另一種體驗,在搖曳不定的駝背上,明麗的藍天、白雲、黃沙都悠遠無邊,讓人有一種神遊物外的不真實感。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3

親愛的朋友,您聽說過沙子會唱歌嗎?因沙子會唱歌而得名的響沙灣,位於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東端的罕臺川西岸,東岸的孤子樑與它臨川相望,一條索道臨空飛架其間,形成大漠旅遊的獨特風景。響沙灣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現在正在申報5A級旅遊區。響沙,蒙古語爲布日芒哈,意爲“帶喇叭的沙丘”。響沙灣是中國三大響沙之一,沙高110米,寬400米,沙坡斜度約50度,沙丘呈月牙形沙灣狀。沙子乾燥時,從沙丘頂往下滑,沙子會發出鳴響聲,輕則如青蛙“呱呱”的叫聲,重則像飛機轟鳴聲,故名“響沙灣”。響沙灣1984年開闢爲旅遊點。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和發展,開發了豐富多彩的沙漠娛樂項目,如沙漠索道、滑沙、滑沙板、沙漠卡丁車、沙漠摩托車、沙漠衝浪車、沙漠滑翔傘、騎馬、騎駱駝等。

另外,在這裏,您還可以欣賞到獨具鄂爾多斯蒙古族特色的大型民族歌舞《鄂爾多斯婚禮》表演等。關於響沙的成因,當地流傳着許多美麗的傳說,但大部分都與藏傳佛教寺廟有關。傳說以前在響沙灣一帶有一座喇嘛廟,裏面居住着衆多喇嘛。有一天,小喇嘛不服大喇嘛的管理,製造事端,鼓動喇嘛預謀造反,這時正巧雲遊四方的神仙張果老倒騎着毛驢經過,他聽到喇嘛們大吵大鬧,非常氣惱,心裏想:如若不一心向佛,何時才能修得正果?

一氣之下就將鞋裏的沙子撒落喇嘛廟上空。轉眼間,金碧輝煌的喇嘛廟被沙漠覆蓋,喇嘛廟和作孽的喇嘛們全部埋到了黃沙下面。然而,喇嘛們畢竟是佛家弟子,他們並沒有死去,因而經常在下面誦經吹號,這樣沙子便會發出響聲。近年來,很多專家都在研究沙子的鳴響問題。

有人認爲,沙子作響是由於該處氣候乾燥,陽光長久照射,是沙粒帶了靜電,一遇到外力,就會發出放電的聲音;也有人認爲,是水的蒸發形成蒸汽牆,它與月牙形的沙丘向陽坡恰好構成一個天然的“共鳴箱”,產生了共鳴作用;還有的人認爲沙子的鳴響與沙粒的結構有關等。關於響沙成因的說法不一,目前尚無定論,至今仍是個謎,這便賦予了響沙灣更加神奇的魅力。有一位旅遊界詩人飽含對響沙灣特別鍾愛之情,將多次遊覽此處的感受吟誦成如下動人的詩篇:遊響沙灣其一其二年來久仰響沙灣,大漠風光誠壯觀——欣睹沙坡呈半環。黃沙無際銜蒼天。瀚海茫茫騰萬浪,數行足跡通峯頂,金沙漫漫聳千山;一陣駝鈴繞沙灣;踏沙何懼雙足燙,遊子動情癡佇立,登頂渾如赤腳仙。雄鷹展翅樂盤旋。豪興勃發連廣宇,縱然雨後沙不響,折腰笑對大自然!猶勝園林寺廟間。重遊響沙灣響沙灣,瀚海茫茫風光異,河兩頭,沙坡上下人如流。遊人如織,遊樂當盡興,景觀壯神州。徜徉勝踟躕!青天籠黃沙,歸來欣然赴婚宴,大漠漫峯丘。吃羊背子喝喜酒;碧空飄紅傘,絃歌悅耳誠勁美,飛人動悠悠。健舞賞心更悅目。

索道凌空架,習俗真奇特,天塹變通途。民風忒淳樸。下駝背,乘滑板,一代天驕子孫旺——聽沙響——聲嗚嗚。鄂爾多斯蒙古族!這些詩作,真是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奇樂異曲,將響沙灣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天籟民風巧妙地組合成一部醉人的動感畫面和交響樂章。

朋友們,神奇的響沙灣難道不是您眷戀的人間勝境嗎?

【擴展閱讀】

響沙灣簡介

響沙灣於1984年1月被開闢爲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爲國線景點,1999年轉爲民營股份制企業,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更值得驕傲的是,20xx年1月響沙灣被評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集觀光與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特大型綜合型的沙漠休閒景區。

中國首家沙漠度假地—— 響沙灣是集觀光與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特大型綜合型的沙漠休閒景區,地處中國著名的庫布其沙漠的最東端,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及北京最近的沙漠旅遊勝地,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擁有全世界最長的駱駝隊—— 超過500峯。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4

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有一處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這就是“世界罕見,中國之最”的銀肯響沙,俗稱響沙灣。

它位於達拉特旗南部,庫布其沙漠的東端,北距草原鋼城包頭市50公里,周邊延綿的沙山層層疊疊,形成一幅壯觀的沙海奇景。

人們常說“鄂爾多斯人能歌善舞”,甚至連沙子都會唱歌,是不是有點神奇了呢?那麼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莫測神奇的響沙,來領略一下它神祕面紗背後的風姿。

銀肯響沙居中國各響沙之首,被稱爲“響沙之王”。

銀肯是蒙語,漢語意思是“永久”,銀肯響沙陡立於罕臺河谷西岸,有清泉從坡底涌出。

響沙灣沙高110米,寬400米,依着滾滾沙丘,面臨大川,背風向陽坡,地形呈月牙形分佈,坡度爲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迴音壁。

沙子乾燥時,遊客攀着軟梯,或乘坐纜車登上“銀肯”沙丘頂,往下滑溜,沙丘會發出轟隆聲,輕則如青蛙“呱呱”的叫聲,重則像汽車、飛機轟鳴,又如驚雷貫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響樂,這響沙聲令人精神振奮,妙趣橫生,於是一鼓作氣從100多米高的沙山頂一直滑到沙山底下,人們不禁驚歎:這裏的沙子竟會唱歌?!

當我們站在沙丘的高處放眼望去,茫茫大漠沙丘滾滾,如金波盪漾,十分壯觀。

這就是內蒙古三大沙漠之一的庫布其沙漠,總面積達16000平方公里,庫布其是蒙古語,漢語爲“弓弦”的意思,如果我們把庫布沙漠比喻爲一張彎弓,那麼,我們腳下的銀肯響沙(即響沙灣)就是這“弓上之弦”。

這道平地崛起的沙丘在陽光的沐浴下,起伏着優美的曲線,宛如側臥的美女,在茫茫的沙漠中靜靜享用着大自然賜給的靜謐,無數種傳說溶進沙歌裏——無論是“鳴沙”、“響沙”、“哨沙”抑或近代的“唱沙”、“樂沙”等,都在這傳說的迷霧中延伸拓展。

銀肯響沙的傳說很多,但大都分傳說都與藏傳佛教寺廟有關。

傳說之一是:有500名喇嘛正在召廟中奏樂祭典,忽然狂風驟起,漫天的飛沙走石將召廟埋沒。

傳說之二是:當年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騎驢馱着沙袋子不慎解口,一夜之間沙子埋沒了這裏的一座寺廟。

人們滑沙聽到的鳴沙的響聲,好像是喇嘛們在地下奏樂和誦經的聲音,這個傳說的普遍性代表了當地蒙古族聚集所產生的文化效應。

傳說沙下埋着一座叫“銀肯召”的召廟,真的有沒有銀肯召這座召廟呢?這是一個謎。

遊客們可以透過在銀肯響沙遊覽期間欣賞到蒙古族歌舞,靜靜地感受民族宗教、民族文化與自然景觀之間的緊密聯繫。

那麼,沙子爲什麼會響呢?至今對世人來說還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也正因爲這個謎,賦予

了響沙灣神奇的魅力,迎來了許多國內外的遊客。

傳說固然美麗,但不能揭開響沙之謎,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提出了“地形說”、“共鳴箱原理”、“靜電學說”等,都試圖科學的解釋響沙的成因。

對於旅遊者來說,獵奇和自然的親近,以及觀賞是必不可少的心境,對於沙漠,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蘊藏沙海深處的美,浩瀚無垠的響沙大漠,晴空萬里,驕陽似火,純淨的沙子既沒有頑石也沒有雜塵,沙丘的形態各異。

您可以穿着沙襪徒步或乘着駱駝走進沙漠深處,祭敖包、觀沙湖,體味遼闊大漠帶給您的寧靜與寬廣;您也可以踏着沙撬、踩着滑板,或坐下來順着沙山往下滑,一邊聆聽響沙的聲音,一邊享受返老還童的輕鬆與無憂;或是到沙山底下開卡丁車、騎駿馬、坐羊拉車,當一回現代羊倌,別提多滑稽。

觀沙漠日出,賞大漠晚霞,在沙漠中探險,燃起沙漠篝火,觀賞沙雕,或在沙漠中打靶、射箭、跳傘,甚至盡情地在沙海中滾爬……這裏成了人們返樸歸真的樂園。

響沙大漠如夢如畫,晨曦時波光粼粼,五彩紛呈,夕陽下大漠孤煙,美不勝收。

置身其中,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那一份讓靈魂寧靜的溫馨。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響沙灣景區來旅遊觀光。鄂爾多斯響沙灣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南距包頭市區50千米。從呼和浩特到包頭轉包東高速可直達。響沙灣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它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面臨罕臺大川,又名“銀肯響沙”。沙高110米,寬200米,坡度爲45度,呈彎月狀的巨大沙山。迴音壁綴在大漠邊緣,是一處珍稀、罕見、寶貴的自然旅遊資源。沙漠淨水沙湖在彎月沙山迴音壁南約2千米處,是一個小面積沙池,終年不涸,爲難得的“沙漠甘泉”。從沙湖向西約3千米處,有一髙出沙漠的高地,海拔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庫布其銀肯敖包。響沙灣神祕的沙歌現象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沙響妙音春如松濤轟鳴,夏似蟲叫蛙鳴,秋比馬嘶猿啼,在冬日則像雷鳴劃破長空。關於響沙的成因衆說紛紜,科學工作者進行過多次科學考察,得出的理論有篩勻汰淨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共鳴箱理論等,莫衷一是。響沙之i迷還在探索中。

各位遊客朋友,響沙灣融合了雄渾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蘊,薈萃了激情的沙漠活動與獨特的民族風情。景區擁有罕見而神奇的響沙景觀,浩瀚的庫布其大漠風光,世界第一條沙漠索道,中國最大的胳駝羣,中國一流的蒙古民族藝術團,有幾十種驚險刺激獨具沙漠特色的旅遊活動項目。遊客可以乘坐沙漠觀光索道鳥瞰沙漠的壯觀景象,可以騎胳駝、乘沙漠衝浪車和沙漠滑翔傘與沙漠太空球,還可以近距離親近沙漠、滑沙與沙共舞。大漠深處獨具特色的沙漠住宿體驗,蜚聲中外的鄂爾多斯婚禮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會,熱情的大漠篝火晚會,原生態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會之祭敖包等深度體驗類活動,將帶各位去親密接觸神祕大漠,去領略蒙古族別樣的風情。由響沙灣民族藝術團排演的大型歌舞“鄂爾多斯婚禮”,融風俗、禮儀、服飾、歌舞、音樂於一體,寓情於舞,寓情於歌,充滿吉祥、喜慶、熱烈的氣息,展示了蒙古族婚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節”,於每年的9月舉行,活動豐富多彩——“沙漠文化服裝大賽及服裝展”“蒙古民族服飾魅力秀”“沙漠攝影大賽及攝影展”,大型主題晚會、焰火晚會、“沙漠尋寶”樂翻天、沙漠狂歡夜等活動精彩連連„響沙灣不僅有神祕的自然奇觀,更是一個匯聚歡樂的沙漠海洋。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闢爲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爲國線景點。20xx年,被評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6

河套地區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爲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爲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爲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後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何丙勳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迴二千餘里,環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在的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

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陝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着河套地區,正如衆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峯,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裏,並有了較穩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並以烏拉山爲界,東爲前套,西爲後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爲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後套對稱。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7

各位遠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內蒙古的這幾天,遊得開心、玩得愉快!今天我們要首先遊覽的是內蒙古非常出名的歷史文化類景區昭君墓,也就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舊城南9公里處,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區,現已更名爲昭君博物院。關於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會有所瞭解。那麼,我想問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麼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誰?她爲什麼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漢後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韓邪(yé)單(chán)於。單于就是“擁有廣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當於漢朝的皇帝。說起她的出塞,還得從漢匈發展與漢匈關係說起。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葷粥(xūn yù)、獫狁(xiǎn yǔn)的後裔,戰國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頭曼城爲中心的今內蒙古陰山、河套地區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匈奴騎兵不斷騷擾中原地區的安寧。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使其北卻七百多裏,放棄了陰山、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趁秦末變亂及楚漢相爭之機,又發展壯大起來。此時匈奴是在冒頓(mò dú)單于的統治時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草原遊牧民族創建的北方統一政權。而此時的漢朝由於剛剛建國,尤其經過3年秦末農民戰爭和4年楚漢戰爭的浩劫,國力相當薄弱。強盛的匈奴趁此機會不斷地入侵漢朝北部邊界一帶。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發兵30多萬,抗擊匈奴,結果被匈奴40萬精兵圍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郊外)長達七天七夜,後來劉邦不得不採納陳平的計策,賄賂了冒頓單于的閼氏(yān zhī 即單于妻子)才得以逃脫。針對漢初統治尚不鞏固,經濟還未恢復的情況,劉邦採取了與匈奴和親及“休養生息”的政策,從而贏得了發展經濟與積蓄力量的時間。經過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漢武帝在位時,漢朝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已有實力反擊匈奴。後來經過幾次打擊後,匈奴受到了沉重打擊,並不斷走向分裂,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混亂局面。經過這場戰爭,匈奴統治面積大大減小,人口牲畜大量減少,最終分裂爲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支。爲了取得爭位的勝利,呼韓邪單于想到了依靠漢朝的力量來打擊其兄郅支,但是當漢朝消滅了郅支以後,呼韓邪單于既高興又感到害怕,高興的是郅支已滅,政敵清除,沒有後患;怕的是漢朝強大,今後難免因得罪而被滅亡,下場像郅支單于一樣。所以從公元前51年開始,先後三次入見漢帝。第三次入見時(公元前33年)表示“願婿漢氏以自親”,得到漢元帝恩准,於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這裏的塞,指的是長城邊塞,即包頭北面的“光祿塞”。〔昭君墓大門前〕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已經到昭君墓南門廣場了。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個淺紅高大、顯示漢代建築風格的石砌門闕。經過近年多次擴建的昭君墓旅遊區,現闢建爲佔地面積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門前吸引人眼球的這一組漢闕和與大門正對的位於廣場南側的“嬙雲”浮雕石壁,將把我們的遐思帶入兩千年前漢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嬙雲”浮雕〕緊接着我們先去觀賞那堵長10米、高6米的花崗岩大型浮雕“嬙雲”照壁,它是我區著名的雕塑家張恆的作品。之所以叫“嬙雲”,是因爲王昭君名嬙。“嬙雲”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單于威武粗獷、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豪爽氣質,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女性。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昭君似乎比單于要年輕得多。事實確實如此,因爲昭君要比呼韓邪單于小二、三十歲。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個習俗——收繼婚,即“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昭君與呼韓邪共同生活了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之後,其前閼氏之子,也就是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繼位爲單于。按照這種收繼婚的習俗,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昭君是漢族人,對於“收繼婚”的習俗,雖然有些牴觸,但爲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給了新單于,並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兩個女兒。右首則刻有形象生動的少數民族青年,熱情吹着號角,歡呼雀躍;還有忠厚長者、婆娑舞女等。這些形象表達出了人民對此次和親的讚賞與歡迎。下面有象徵祥和的兩隻仙鶴,並有朵朵祥雲襯托着,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後,使得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院區內董老碑前〕

(以下景區內各景點、景觀介紹以昭君博物院講解員講述爲主)“董老碑”,上面鐫刻的是1963年國家副主席、開國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謁(yè)昭君墓”時題寫的一首詩。全詩的內容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shū)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兩千多年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填詞、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些文人大多對昭君和親提出了消極的看法。但董老面對衆說紛紜的議論,從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事實的確如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和親”是明智之舉,它對於當時社會的安定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文人墨客們的惜古哀怨是徒勞無益的,因爲昭君出塞使胡漢之間形成了長達近60年的和平,從而出現了史書描述的那種百姓安居樂業、生產大力發展的幸福景象與和諧局面。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這一歷史事件,它正是順應了時勢,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願望,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緩和並穩定了民族關係。在兩千年前及其以後的封建社會中,這不失爲一種明智之舉。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中,這也足以引爲民族團結、國家和睦相處的有益借鑑。〔昭君雕像〕在大道兩側兩兩相對的按戰國、漢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獸組成的“儀仗隊”的侍衛迎接下,我們繼續往前走。前方60米處漢白玉框架涼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勝利喜悅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漢白玉雕像。去過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這一尊和那一尊幾乎一模一樣,難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間,重歸她的第二故鄉?你看,那雍容華貴、風流典雅、美麗動人的颯爽英姿和安祥神態,不正是她當年和親出塞前臨辭大會上“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裴回(徘徊),竦動左右”的光輝形象嗎?

〔石牌坊〕

我們前面的“石牌坊”前後是大家以此爲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這兒照相可以把和親銅塑和昭君墓都拍攝進去。但是請大家先聽我講解,後面會留出自由活動的時間。這個石牌坊是按照傳統的“三間四柱沖天式”構建而成,中間的大間被稱爲明間,旁邊的兩小肩間被稱爲“次間”,這樣的石結構牌坊是墓園的典型標誌物。在明間華版正中鐫刻着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任主席烏蘭夫按歷代傳統稱謂所題的“青冢”二字,其含義是“青色的墳墓”。傳說每年深秋,各處草木枯黃的時候,惟獨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稱爲“青冢”。又因爲墓體周圍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時有變化,傳說它一日有三變——“晨如峯,午如鍾,酉如土從(cōng,雞土從,指一種雞愛吃的頭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擁黛”,早已成爲呼和浩特世代相傳的八景之一。

〔“和親”銅塑〕

再往前面就是“和親”銅塑像了。它是按廣州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銅澆鑄而成,高3.95米,重5噸,生動再現了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雙雙騎馬並肩聯轡而行的歷史性場面。兩匹馬中,一匹似回眸低語,一匹似側耳傾聽,相依相偎,情意綿綿,從而使整個雕像渾然一體,婉轉地表達出馬背上的呼韓邪單于和昭君夫妻間相依相隨的新婚戀情。這座雕有“蒙漢”兩種文字的和親銅像被內蒙古人民稱爲“民族團結的象徵”。當然,昭君真的是騎馬去匈奴的嗎?可能還值得商榷,因爲昭君自幼生長於水鄉澤國的南方山區,入宮後又未曾練習馬術,且一妙齡女郎,那麼遠的路她真的會騎馬去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馬背民族的一員後,騎馬伴夫君,也還是極有可能的。再看銅像,細心的遊客可能會發現,爲什麼馬頭會朝西呢?因爲這表明了當時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線,即從長安出發先向西行至今甘肅慶陽,然後北上,經陝西榆林、內蒙古東勝、達拉特旗、包頭,最終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還可以注意一下呼韓邪單于帽子上的頭飾,頂中是鷹的形象,這是因爲匈奴人崇拜鷹,鷹是他們民族的圖騰,只有單于或王的頭冠上才配飾金鷹。

〔“石像生”浮雕〕

200多米長的甬道兩邊排列的這些獸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護、辟邪、吉祥的象徵意義,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這樣的“石像生”;它也有營造陵區莊嚴肅穆的氣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馬、駝、鹿、虎等12對共24只,它們對稱排列,雄壯生動。優美的石像生既體現了漢代墓葬的傳統儀規,又反映了當時北方的民族特色。

〔昭君出塞陳列室〕

我們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陳列室了,這個陳列室位於昭君墓墓體的右前方。我依次簡要給大家講一下這裏的圖文陳列內容——1.昭君及其家鄉和入宮後情況:昭君,姓王名嬙字昭君,西漢晚期人,出生地爲南郡秭歸縣香溪寶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作爲秭歸人,她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鄉。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選入掖庭”,爲漢元帝后宮“待詔”。所謂的“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的出身,而是農民出身。因爲在“以農爲本”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商人、手工業者等受到鄙視,地位低下,而農民的子女則被認爲是出身更爲乾淨、正派,所以被稱爲“良家子”。所謂“待詔”,意思爲“等待皇上召見”。而“掖庭”是專管後宮的機構,當時的“掖庭”對於一個普通宮女來說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因爲婦女一旦被選入後宮後,就決不會有任何自由。因此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那麼肯定有朋友會問,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難道皇帝還不喜歡漂亮的嗎?這就要提到一個人¾¾畫師毛延壽。據說,當時因爲後宮美女特別多,皇帝沒時間去一一看,就透過畫師們繪就的美女畫卷來決定召見誰。於是,後宮出現了賄賂特別嚴重的現象,而昭君因爲性格倔強,沒有賄賂畫師毛延壽,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點了一顆痣,別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會它被稱爲是“傷夫淚痣”。哪個男人願自己娶個剋星呢!因此,昭君在宮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沒見到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入朝求親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因爲出塞要面對不同的語言、居住、飲食等,誰願意出塞呢!而這時昭君挺身而出,表示願意遠嫁匈奴。於是纔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中臨辭大會上漢元帝的尷尬場面。在這次大會上,漢元帝第一次見到如此美麗的昭君,特別驚訝,心想這麼漂亮的姑娘我怎麼從來沒看見過呢!再仔細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畫卷上見過,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難道不是一個人嗎?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讓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只能硬着頭皮讓她去匈奴了。後來查明是毛延壽做的手腳,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及其同流畫師全部抄斬。2.楠木井:楠木是我國的千年不朽之木,在兩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飲用這口楠木井裏的水,直到現在家鄉的百姓還在飲用這口井裏的水。這井裏的水特別甘甜,而且還有一種奇異的現象。據說,在暑天,天氣特別熱,當你來到井邊,涼氣襲人,喝一口井水,暑氣頓消;到了冬天,無論天多冷,地多寒,井水總是熱氣騰騰。村裏人說,用楠木井的水做飯,飯格外香;燒湯,湯特別鮮;泡茶,茶也特別香;還有飲其水,生美女之說。有機會,準媽媽可以去那兒沾點美女的靈氣。3.香溪河:在歷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傳說她的身上有一種奇異的芳香,由於經常去河裏浣帕浣紗,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氣了。因此,人們把這條河叫做香溪河。 4.白鶴茶:昭君救了兩隻白鶴,白鶴從杭州銜來龍井茶種籽回報昭君,心靈手巧的昭君在家鄉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鶴茶”,成爲興山著名特產。5.漢朝與匈奴和親的史實記錄、昭君出塞時的詳細路線圖,這些文獻資料請大家瞭解掌握。現在再請大家掌握一個新的有趣的知識——歷史上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個詞兒是形容王昭君的?爲什麼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傳當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爾多斯北部,正好一行遠歸的大雁從頭頂飛過,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驚,連翅膀都忘記扇動而紛紛落了下來。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稱,黃河南岸也多了一處稱作“落雁崖”的景點。昭君容貌美、心靈美、事業美、名聲美,比西施、貂蟬、楊貴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況:昭君與呼韓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師,被立爲右日逐王,後因單于繼承權問題,在東漢初年被他的同父異母兄殺死。昭君與復株累單于生有二女,分別是須卜居次和當於居次。昭君死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女婿須卜當,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繼續爲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7.昭君在國外的影響:昭君故事在國外傳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響較大。日本的詩歌中,很早就出現過引用昭君故事的詩句,十四世紀就出現了昭君題材的繪畫,十五世紀時,“能樂”就演出過昭君故事。近年來,在日本以昭君爲題材的藝術作品和昭君研究論文也不斷出現;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現了詠昭君的詩作。在西方十九世紀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蹟,影響一直挺廣。〔匈奴歷史陳列室〕昭君出塞陳列室東數十米,昭君墓墓體的左前方便是匈奴歷史陳列室。這裏展出的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實物,充分說明了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它興起於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戰國末期,歷史上泛稱爲“胡”。其強盛時,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國最早的遊牧部落聯盟大帝國,在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和漢族的歷史上有過重大影響。匈奴民族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大漠以南的陰山與河套一帶,即今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曾是匈奴最初的經濟、政治、軍事活動中心。

〔昭君墓墓體〕

大家隨我看,我們面前的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記載見於唐代。其墓體佔地20多畝,墓高33米,底面面積13000多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幾座漢墓之一。相傳,昭君死後,漢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紛紛趕來送葬,人們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墳上;由於送葬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每個人又都想多捧幾包土寄託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後竟壘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墳墓。現在我們看到的昭君墓是於197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同意,按照漢墓“封土爲墳”的結構特點,在原來的墓體基礎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復而成的,整體呈現爲覆鬥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爲方形平頂(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漢封土形制。其實,在內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僅在內蒙古西部傳爲昭君墓的就有多處,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呢?因爲昭君給人民帶來了和平,人民愛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鄉,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鄉富饒美好。因此,有這麼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認爲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認爲,在昭君墓前許願是十分靈驗的。傳說,一對青年夫婦久婚不育,便在這裏許了願並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寶寶。女士們、先生們,就讓我們也在這裏許個願吧!從墓體側面拾階而上,我們可到達昭君墓墓頂,我們會看到一個懷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綿延千里的陰山山脈和呼和浩特城市遠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

〔碑廊〕

昭君墓後面是百米碑廊,廊內陳列大量詩文書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跡。據統計,僅詩一項,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題詩之多更是數不勝數。大家可以從昭君墓後面的臺階下去開懷一覽,陶情感受一下這些詩文碑銘的魅力!詩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晉時避司馬昭之諱,稱昭君爲明妃,後世也跟着叫了。

〔藏墨苑〕

藏墨苑是一處新建的墨寶收藏展覽館,位於昭君墓的東南約60米處。這裏收藏有一些領導同志和社會名流、書畫家歌頌昭君的書畫精品和中央領導視察昭君墓的實況照片。看完這些,我想起十幾年前一位旅遊界詞人作的一首《念奴嬌·謁昭君墓》,將這裏的景觀和昭君出塞和親的史實、功績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較客觀精闢。詞曰:“青冢擁黛,黑河畔,氣勢如山屹立。寰宇幾經人世變,惟此巍然不易。草木蔥蘢,繁花似錦,騎塑傳英氣。詩碑銘頌——千秋萬代功績。

追思兩千年前,漢匈得睦處,何其相契!五十餘載,慶境寧,民無干戈之役。多賴昭君,深明大義,出塞和親締。民族團結,單于同創先例”。 我想,遊覽昭君墓,背會並領會董老《謁昭君墓》那首七絕,賞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對照品味這首《念奴嬌》,定會使您對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詠昭君及與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韓邪單于的詩詞佳作加深印象、增進理解、提高認識、昇華精神境界和文學修養的。

〔新增建築〕

昭君博物院在東西兩側新增了幾處規模宏偉、景觀壯麗的建築物。它們是坐西面東的匈奴文化博物館、單于大帳和坐東面西的和親宮、昭君故里昭君宅等。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館建設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館。其陳列內容圍繞匈奴的興起、發展和變遷,匈奴的政權機構與官職,匈奴的社會經濟與習俗,匈奴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漢和親等爲線索展開。單于大帳採用匈奴民族的建築形式及風格來體現匈奴的歷史文化及其底蘊,主要用於展示匈奴歌舞和漢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親場面的歌舞,使參觀者透過觀看錶演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漢文化與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則採用長江流域的建築形制,將昭君故里——湖北興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進行復制,包括昭君使用過的楠木井、梳妝檯以及有關生產生活工具物品等。同時這裏還進行獨具楚風底蘊的湖北編鐘表演和茶藝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爲包括漢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內的綜合性文化資源載體,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之際,以嶄新的風貌喜迎中外嘉賓。〔結束語〕昭君墓我們已經參觀完了,可能朋友們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嗎?這裏是真正的昭君墓嗎?現在考古學家還沒有確定。其實,我覺得昭君埋葬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爲時代的和平做出了貢獻。正如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在《內蒙訪古》中寫到的:“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讚的這段精闢論述,難道不是關於昭君和昭君墓最最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嗎?大家可以在景區內自由活動20分鐘。現在是×點×分,請大家對好表,20分鐘後我們在昭君博物院大門外乘車。請大家記準我們的藍色旅遊大巴車號:蒙A×××××,×點×分,我將準時在車門口恭候大家。謝謝大家的配合。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8

各位女士、先生們:

這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岱海遺址羣”組成部分之一——老虎山龍山文化早期人類聚居遺址。你看,半穴房屋,環山而築,外圍城牆,壁壘森嚴,一派古國風貌。該遺址1982年始開掘,現已發現認定文化遺存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古石牆南北長370米,東西寬330米。這是迄今發現的我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石牆防護體系之一,它標誌着涼城地區早在5020_年前就已進入了初具規模的城市王國時代。遺址內先後發掘房址60多座,灰坑21個,墓葬4座,出土陶器200多件。

石器和骨器陳列在考古室內。一個居室、一件文物,雖說形態各異,色彩不一,但猶如原始彩電,在述說着夢幻的故事。此處遺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內蒙古烏蘭察布涼城地帶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喜愛中華文明的遊客朋友們,歡迎您下次再來涼城做客。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9

此外園區還爲大家修建了3個大小不同的草原漁村,大家在草地上玩累了,還可以下到水中和魚兒嬉戲一番,或用您手中的魚杆爲自己豐盛的晚餐再添一道可口的魚菜。享受一下自給自足、怡然自樂的獨特心情。這就是蒙古風情園。“走進蒙古風情園,做一天蒙古人”就是我們要傳播給各位的資訊。那麼大家就隨着我的腳步一同邁進蒙古文化之園——蒙古風情園,共同領略博大精深的蒙古文化吧!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個比喻,說我們內蒙古是“歌的海洋,酒的故鄉”,因此各位如果想做一回馬背上的民族,就得入鄉隨俗了,那就先從我們蒙古族的傳統禮儀開始吧。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極富蒙古族風情特色的入園大門“風情園彩虹門”。彩虹門是一座跨度長99米的巨型拱形大門,諸位由下向上看,最底端是一條潔白的巨型哈達。對於蒙古族來說,潔白是乳汁的顏色,是聖潔,善良,友好和正義的表示。潔白的哈達是獻給客人最誠摯的禮物。哈達,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十分厚重的禮物,只有最最珍貴的客人才會收到主人敬獻的哈達。在藏語裏哈達是兩個字組合而成的,也就是哈和達。哈的意思是“嘴上的”,達的意思是“一匹馬”,合起來哈達的意思就是“嘴上的一匹馬”。看來,馬能幫人解決吃飯問題。衆所周知,馬匹對於蒙古族和藏族是十分重要的生產、生活伴侶,足見敬獻哈達的禮節是多麼的隆重。

大家請看,蒙古風情園的吉祥哈達正向各位尊貴的客人致以最誠摯、最熱烈的歡迎——歡迎您到草原來!大家可能很奇怪,爲什麼要用9這個數字呢?在蒙古族看來9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也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婚禮或王宮送禮,講求九禮,是一九到九九不等,九九就是八十一件禮品,這是最高的。給那達慕競賽中奪魁的搏克手(摔跤手)的獎勵,一般是一九的禮品。這裏的99是指99天,亦即九十九個天,薩滿教把天分爲許多種,諸天各司其職。成吉思汗陵陰曆三月二十一日的大祭,就是祭祀99天的。我們的99米哈達的蔚藍色,都是象徵天空即“長生天”的。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0

嘎仙洞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部。風景名勝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的嘎仙洞,是我國一級保護文物。嘎仙洞是一個天然大石洞,地處高阜,依山傍水,三角形的巨大洞口,暴露在距地面20多米高峭壁上。洞南北長九十二米,東西寬二十七點八米,高二十多米。洞內石壁光滑,穹頂渾圓,曲徑通幽,洞內由下往上宛如“長蛇”似的向山頂延伸。洞頂又分出四個小洞,洞洞怪狀奇形,洞內吐薄霧,山洞繞白雲,煙樹雲海,氣象萬千,集雄、奇、險、秀、幽、奧諸景觀形象於一區。

登上嘎仙洞,給人以幽祕的仙境之感。園內四面環山、碧波漣漪、青山綠水、相映生輝。園內嘎仙河、西北—東南流向,流域長25公里,平均水深0.4米,兩岸生長着繁茂的興安柳和甜楊,河水清澈透明,別具一番景象。園內棲息着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生長着各種食用菌和中草藥材,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人工湖、長廊、歐式房,蒙古包、斜人柱(撮欏子)等構成了風景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嘎仙洞就坐落在公園內一道高達百米的花崗岩峭壁上,是我國古代北魏拓跋鮮卑祖先居住的“石室”舊墟,在洞內左側的石壁上,有公元443年拓跋燾派大臣李敞來此祭祖時所留下的石刻祝文,共 19行20l字,漢字隸書,距今已有1550多年的歷史。

該公園有諸多的娛樂項目,如:民族歌舞、射弩、野生動物觀賞、餐飲、遊樂場,洞中探險,卡拉OK、划船、登高望遠、垂釣等,最佳遊覽期爲5月—10月末。最佳旅遊時間嘎仙洞森林公園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爲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最佳旅遊時間爲5-10月。歷史文化嘎仙洞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聞名海內外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拓跋鮮卑舊墟石室嘎仙洞,是一個天然石洞,規模宏大,地處高阜,背風向陽,依山傍水。洞南北長92米,東西寬27.8米,高20多米。洞內石壁祝文是北魏皇帝拓跋燾於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派李敞來祭祖時所刻,距今已1558年。

這一重大的我國北部少數民族遺蹟考古發現,只引了衆多中外知名人士、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旅遊者來此考察和觀光遊覽。是呼倫貝爾市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文物古蹟之外,另又佈設四大景點,有嘎仙洞森林公園大門,嘎仙山莊、嘎仙湖長廊遊覽區、野生動物馴養區,分佈在巍巍羣山之中,可使遊人沐浴自然、掏冶自然、享受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1

各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素有“塞外明珠”美譽的烏樑素海觀光旅遊。烏樑素海生態旅遊度假村位於巴彥淖爾市東部烏拉特前旗境內。烏樑素,蒙古語意爲盛產紅柳的地方,這裏的一處海子即烏樑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蘆葦佔150平方公里。這裏是我國西部五省區及世界同一緯度唯一的一塊溼地,20__年被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以及國家溼地重要保護區域。烏樑素海堪稱鳥的世界、魚的樂園,有各種珍禽益鳥近200種,它是全球八大鳥類遷徙路線之中亞線路的必經之地,也是亞洲北部重要的水鳥繁殖地和遷徒驛站;有各種魚類20多種,浮游植物86種,浮棲、底棲動物67種。更爲神奇的是,這裏是天鵝的故鄉,遠遠看見天與湖之間,有一條銀白色的線段在熠熠發光——那是一大羣的野生白天鵝!在這裏,雖吃不上天鵝肉,好歹也能撿上片天鵝毛,拍上個天鵝照,這也算得上是人生一大樂趣。該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烏樑素海是一個年輕湖泊。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公元1850年以前。到了近代,由於草原植被遭到破壞,阿拉善流沙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沿狼山和賀蘭山之間的缺口不斷東侵,且狼山山洪所夾帶的沙石不斷在山的南麓堆積擴展,致使河牀不斷擡高,終於將北河上游長約15公里的河牀淤塞,迫使北河南移。北河斷流後,改稱烏加河。1930年以後,由於河套農業引黃灌溉的不斷髮展,黃河水透過八大幹渠常年不斷流入烏樑素海,致使水域不斷擴展,到1938年前水域最大面積達到1500平方公里。至1949年前,水域面積仍達800平方公里。解放後,隨着水量的控制和排水系統的疏通,湖泊面積逐年縮小。關於烏樑素海的來由,有一個金馬駒的美麗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長江中游地區非旱即澇,年年天災不斷,嚴重時顆粒不收。居住在那裏的南蠻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艱辛,難以度日。然而,黃河上游的河套地區則是另一番天地:無雨不旱,有雨不澇,旱澇保收,年年五穀豐登,歲歲六畜興旺。居住在此地的河套人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天下黃河,唯富一套”,果然名不虛傳。爲何一南一北禍福憂樂有此天壤之別呢?爲何“天下黃河”偏偏要“唯富一套”呢?南蠻人終於探知了其中的奧祕:原來流經河套一帶的黃河水中暗潛金馬駒一匹,因而河套人憑藉金馬駒的仙緣,獨享天公的偏愛。於是,南蠻人決心不遠萬里來到河套,想把“添風水,聚寶氣”的金馬駒牽回南方,投入長江之中,讓多災多難的長江流域也成爲風調雨順、昌盛興隆的寶地,徹底改變自己的不幸命運。萬里尋寶的南蠻人剛到河套,尚未下水尋寶,金馬駒早已預知,躍出黃河水面,拉着一根長長的繮繩,由南向北、由西向東疾馳而去,途經現今的磴口、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臨河、五原一帶,最後臥在烏拉特前旗的戈壁灘上。南蠻人見金馬駒驚走,緊追不放,直奔戈壁。金馬駒一見此狀又躍身而起,拉着長長的繮繩重新潛入黃河之中,隱跡潛形,使人無從尋覓。說來也怪,金馬駒繮繩拉過的地方竟然地裂土移,出現了一條長長的深溝,這便是現今的烏拉河和烏加河;金馬駒在戈壁灘臥過的地方,壓出一個深深的大坑,這便是今日的烏樑素海;金馬駒二次飛奔時,繮繩又拉出了烏樑素海通入黃河的水路,使乾旱的烏拉特草原兩頭通黃河,出現了烏樑素海這樣的漁村水鄉(摘自《巴彥淖爾盟志》、《杭錦後旗志》)。 唐玄宗時,在今烏樑素海地帶建有天德軍城,一代名將郭子儀曾率軍駐紮該城。“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就此率兵萬餘衆,向東打到河北逐鹿一帶,大敗叛軍。抗日戰爭時,傅作義將軍在五原抗擊日寇,日寇敗退西山咀至烏樑素海一帶,在當地軍民的奮力追殺下丟槍棄械,大部分被掩殺,日酋皇族水川伊夫中將亦溺死於此。好,我們現在透過烏樑素海景區的大門,首先來看一下鳥展館。館內有80多種鳥類標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大家可以從這邊看起……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烏樑素海一點碼頭,這裏是烏樑素海漁場場部所在地,漁場前身是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九團,現隸屬於巴彥淖爾市農牧場管理局,系國有漁場。漁業生產分湖區自然生殖和人工池養兩部分。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鰱魚、烏鱧、鮎魚、團頭魴、螃蟹,年產魚、蟹125萬公斤,其中人工養殖魚10萬公斤,年產蘆葦10萬噸。這裏還有一個垂釣中心,爲垂釣愛好者提供“用武之地”。在這裏,您可以自備釣具或租賃釣具,感受置身自然,悠然自得,“自食其果”(笑)的垂釣樂趣!當然,有興趣的話,可隨漁船入海作一次“漁泳旅遊”。一位青年體驗此項特種旅遊後作《烏樑素海漁泳一日遊》七律一首曰:“盛夏出漁近四更,風傳槳櫓咿呀聲。波翻碧水星光動,日躍明湖海天紅。浪裏舒肢百侶樂,船頭收網萬魚爭。斜陽雲影漾蘆蕩,長憶此遊趣無窮”。體味此詩意境,我想多數遊客會怦然心動的。心動不如行動,我們不妨去體驗一下吧。現在,我們將乘遊艇前往長島。此時快艇已駛入蘆葦叢中,大家看,百鳥嬉戲,此起彼落;大家聽,百鳥齊鳴,好不熱鬧!這種鳥就是國家保護動物疣鼻天鵝,那個是野鴨,還有白天鵝

、石雞、白喉鶯……經過半個小時的乘風破浪,我們在烏樑素海長島登陸,先讓我們環顧一下長島四周。這裏是可以容納上百人就餐的餐廳,在這裏可以品嚐到獨具特色的全魚席;這邊是茶館……這是10米高的瞭望臺,登此臺居高臨下,全湖景色盡收眼底,可見藍天白雲、碧波盪漾,水葦連天,百鳥飛翔,令人心曠神怡。好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或者上瞭望臺看看,或者四處走走,十一點半在餐廳集合。上午我們瀏覽了烏樑素海一點,下面我們將乘坐摩托飛艇前往二點遊覽。二點主要景觀和遊樂項目有:湖面盪舟、天門觀鳥、葦蕩探幽、漁舟唱晚、柳蔭獨釣、水榭小酌、高塔覽勝、草原騎射、柳堤信步、牧野流星、篝火晚會等。這裏建有不同風格的夜宿設施如迎賓館、蒙古包、小木屋、普通客房、客服大廳等等。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二點的海內觀賞區。海內觀賞區有很多小島,每個小島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海內區域有碰碰船、游泳池等,大家到此可以放鬆心情,自由玩耍。海內基本上都是淺水域,不會給大家帶來危險。 現在大家上岸,這裏是堤岸活動區。那個是水上餐廳,那邊是濱水木臺,這些是我們效仿蘇州金雞湖旅遊區種植的矮灌木和喬木。 大家看到的這些小屋都是木製的,屋裏設備齊全,可以給大家提供輕鬆浪漫的住宿環境。木屋前邊這個大廣場是歌舞活動廣場,可以舉辦盛大的篝火晚會。現在進入生態餐飲暨觀光農業區,這裏的蔬菜有大棚種植和庭院種植的,餐廳裏所供遊客的食品均爲地產無公害綠色食品。餐廳後邊看到的多處院落,是我們的“河套人家”生產、生活體驗小區,庭院內種植許多蔬菜,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河套農家種植與收穫的樂趣。這邊是烏拉特風情區,這些建築物分別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舉辦 敖包和蒙古包。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住下來慢慢體驗一下蒙古族的民俗風情。大家往前走,就到了娛樂活動中心。這裏有專門爲兒童設計的戲水池、卡丁車、碰碰車、旋轉木馬、翻越障礙、八仙過海等遊樂設施,有專門爲釣魚愛好者提供的垂釣佳境等。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的出口(入口)處,這裏有爲遊客提供休息和消費的場所。經過一天愉快的遊覽、吃、玩,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透過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美麗的烏樑素海。謝謝大家!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2

扎蘭屯吊橋公園現爲國家4A級景區,公園幾經修葺,已成爲集水上娛樂、動物、花卉、碑廊等爲一體的綜合景區。無論您橋上漫步、水上盪舟、賞戲動物、觀賞花草、碑廊駐足、林中漫步、攀高遠眺……都會令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吊橋公園修建於東清(中東)鐵路通車不久的1920_年,相繼修建的還有六國飯店(今鐵路職工食堂)、中東鐵路俱樂部(今扎蘭屯市博物館)以及日光浴場、露天音樂廳、秋林商店等幾處遊樂歡娛場所。其他幾處景觀或湮沒、或面目全非,唯吊橋公園屢經修葺,成爲人們遊玩休息的場所。[1]

扎蘭屯吊橋始建於1920_年,以園內“吊橋”而得名。清東鐵路通車後,園內只有懸索橋和衍橋,是專供當時的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解放以後,吊橋公園連年修繕,近幾年隨着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創新,現吊橋公園正以其嶄新的面貌、秀麗的風光,迎接着前來觀光遊覽的客人。吊橋公園位於市區北部,佔地面積68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

步入園內,您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品位,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牆上。這裏還留有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李準、葉聖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詩作。修建的碑廊上篆刻着許多領導和文人的墨寶,這裏處處體現着吊橋公園的文化品位。

公園以“吊橋”最富盛名,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繫有42根扎蘭屯吊橋公園細鐵索,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於水面悠悠晃晃,大有飄若欲仙,心蕩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行湖、月型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遊覽,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臺錯落,綠草如茵,碧波盪漾,可謂是處皆景。吊橋風光四季不同,各具情態,情景迥異。初春,雜樹生花,綠柳扎蘭屯吊橋公園垂絲,如情竇初開的少女,風姿綽約,猶富神韻;盛夏,湖光流彩,水榭花香,蝶舞鳥鳴,景色如織;深秋,層林盡染,霜葉飄搖,丹楓簇簇,林木疏疏,一片斑斕秋色;冬日,則銀裝素裹,雪樹瓊枝,粉妝世界,玉雕穹宇。吊橋四季風光,有巧工難繪之妙;天然景色,有觀賞不盡之美。她象一顆璀璨多姿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北部邊疆的綠樹叢中,成爲扎蘭屯市各族人民引以爲榮的驕傲。“如此風光真是畫,不須粉墨寫鮫銷”,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就這樣爲她吟出了千古絕唱!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3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

現在我們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鄂溫克少數民族分佈地。今天我們來看草原。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去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的就是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好了,今天的旅遊就到此結束。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4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大家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好!請允許我代表內蒙古××××旅行社全體員工,並以內蒙古各族同胞的名義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請讓我用蒙古語向前來作內蒙古之旅的每一位朋友深情地問候一聲“他,賽白呶(náo)”!——這句蒙古族日常禮儀用語的確切含義是“您好”!

(邊說邊微笑、鞠躬示意)

中國有句古話,記得是孔子說的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確實,對來自五湖四海、七洲四洋的中外賓朋,好客的內蒙古人真是感到無比的歡欣。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蒙古族聚居的省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她成立於1947年5月1日,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還早兩年零五個月,是新中國5個自治區中成立最早的一個,被周恩來總理譽爲“模範自治區”。20__年夏秋之交,適逢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大慶盛典,大家恰好在此時踏上這塊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的神奇熱土,親眼目睹內蒙古萬象更新、欣欣向榮之勝景和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市場繁榮、異彩紛呈之盛況,真是幸運有福之人啊!讓我們在內蒙古草原城鄉縱情遊覽,有福同享吧。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邊臨俄、蒙二國,毗鄰黑、吉、遼、冀、晉、陝、寧、甘八省區,靠近京、津兩大都市,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近1/8,在全國34個省、區、市和特區中位列第三(僅次於新疆、西藏),接近於5個英國的面積,比兩個法國或3個日本都要大出好幾萬平方公里。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邊境線長4221公里,東西橫跨2500公里,南北縱距1700多公里。在這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上,遍佈着舉世聞名的草原牧場和大漠山川。內蒙古宏觀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6818萬公頃,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所描述的以古代敕勒川(今呼和浩特平原)爲代表的內蒙古草原的壯美景觀,千百年來不知令多少人心馳而神往、癡迷而陶醉。“東林西鐵,遍地礦藏”,更爲內蒙古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充實的資源保障。內蒙古現有12個盟市101個旗縣市區(含兩個計劃單列市)、49個民族。20__年底,全自治區在籍總人口數爲萬2392.35(常住人口實爲2416.82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萬,佔全區總人口近18%,佔全國蒙古族人口的78%以上,佔世界蒙古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儘管少於漢族,是少數民族,但屬於自治民族,俗稱“主體民族”;聚居在呼倫貝爾市境內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在各自的自治旗內,也是那裏的自治民族,即“主體民族”。蒙古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偉大民族。這個民族有着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淳樸憨厚的風格和熱情好客的傳統。成吉思汗(hán)、忽必烈、阿勒坦汗、孝莊文皇后、明安圖、蒲松齡、李四光、烏蘭夫等,都是這個民族傑出的代表人物,而斯琴高娃、騰格爾等,則又是當今婦孺皆知的蒙古族影視名星或著名歌唱家。而今,借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大慶的東風,蒙古族同胞正與各民族兄弟姐妹一道奮筆譜寫着共建和諧進步、繁榮昌盛的內蒙古之英雄史詩。朋友們,內蒙古的藍天碧野、天堂草原,大漠駝鈴、神奇響沙,蒼莽林海、錦繡山河和魅力青城、動感鋼都……等充滿誘惑力的旅遊景觀和休閒度假勝地在等待着您的光顧,請您無拘無束地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和都市現代化的潮流中去,圓您一個內蒙古之旅的美夢吧。在欣賞雄渾奇麗的草原風光、體驗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的同時,遊客朋友們還可盡情體味內蒙古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位於呼和浩特東郊的“大窯文化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是世界上最古遠、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石器製造場,這充分證明在70萬年前至5000年前,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之一支就已繁衍生息在內蒙古中南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鄂爾多斯出土的“河套人”化石、赤峯出土的“中華第一龍”碧玉龍和“中華第一鳳”陶鳳杯,也再次證明了內蒙古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正因如此,才進一步增添了內蒙古作爲中國北方最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的誘人魅力。 朋友們,你們中間有不少人是初來乍到,也有一些人是舊地重遊。不管您屬於哪種類型,我們迎賓有一個原則,就是“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都是好朋友,一樣格外親”。大家來內蒙古定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無論住在哪裏、吃在哪裏、遊在哪裏、玩在哪裏,都會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我們將最大限度地滿足您此番內蒙古之旅期間求新、求異、求知、度假觀光、一飽眼福口福、盡情娛悅身心……等合理消費的正當要求,保您不虛此行。好了,爲了回報大家對內蒙古的青睞和對內蒙古人的信任,請允許我用蒙古語道一聲“塔勒兒哈拉” ——即“謝謝”!

(鞠躬示意)

最後,祝大家在內蒙古的這幾天裏,在“休閒大草原、激情蒙古風”的生活旋律與人文氛圍中,行得安全、遊得盡興、住得舒適、吃得香甜、購得物有所值、玩(娛)得熱鬧開心!願大家旅途愉快,收穫多多,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5

青石板上的遠祖大腳印

遊客一到嘎仙洞口,就會看見洞口兩側聳立的青石板直衝峯頂,像刀劈斧削似的。遊客腳下的大青石板上,留下不易發現的一釐米深的大腳印。

遊人到此,觀看這個大腳印都要歎爲觀止,是哪代人在石板上踩下的大腳印呢?傳說在很久以前,被人們稱爲“天神般的首領”嘎仙,一天打獵回來,得知有個九頭魔鬼滿蓋偷佔了嘎仙洞,嘎仙帶着巨大神箭趕去。九頭魔鬼見嘎仙帶着巨大神箭趕來,便說:“這個仙洞已經歸我啦。”嘎仙打量了一下,說他是個蠢笨廢物。九頭魔鬼一聽把自己說成個廢物,便提出要與嘎仙比武,誰把擋在洞門的這塊大石頭扔得遠,勝利者就是仙洞的主人。九頭魔鬼先舉起擋在洞門的那塊大石頭,運足了力氣,扔在甘河邊上。嘎仙輕輕地把那塊巨石託回來,一跺腳,扔到甘河對岸那座嶺上,不偏不倚,直立在山嶺頂上,嘎仙站在這塊石壁板上也踩出了一個大腳印。九頭魔鬼服輸了,又提出比箭法,要射剛纔扔過去的那塊石頭的正中心。九頭魔鬼彎弓搭箭,可因九個腦袋行動各異,連射三箭也沒射中,而嘎仙一箭就射穿了巨石中心,還射出一個圓洞。九頭魔鬼一看嚇壞了,撒腿就跑。從此,鄂倫春人把石洞叫做仙洞,那座射穿的山峯叫窟窿山。

石縫菠蘿樹——大自然精靈的千古造化

嘎仙洞口上方南側石壁的縫隙中長出一棵黃菠籮樹,樹身與主幹瘤疤盤結,枝幹虯曲蒼勁,蟠折交錯,如龍騰飛、如蛇爬行,千姿百態。據說此樹是阿里河林區唯一的一棵種樹。每逢陰雨連綿季節,樹葉間便開出金黃色花朵,可稱爲奇中之奇。老百姓說它是精靈鬼仙,而且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

說是一個古代獵人上山打獵,不小心碰在樹枝上,造成雙目失明。從此,獵人再也無法以獵爲生,後來天上的月亮仙子知道後,十分同情這位善良小夥子,就偷偷下凡給這位小夥子治眼睛。眼睛治俞後,小夥子睜眼看見美麗善良的姑娘,便向她求婚,於是倆人就結成了夫妻。可好景不長,月亮仙子的母親知道女兒犯下天規,十分惱火,派雷公傳月亮仙子回宮。雷公駛雲來到月亮仙子與小夥子的家傳娘娘令:“月亮仙子快速回宮”。月亮仙子知道母親不同意自己的婚事,便對雷公說:“我已和鄂倫春人結爲夫妻,決不回去。”雷公回到天宮將此事稟報娘娘,娘娘聽後大怒,下令派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

在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回宮時,小夥子挺身而出。眼看仙妻要抓回到天宮去,急忙上前攔救,被雷公一掌擊在嘎仙洞石壁上,石壁被擊開一條長長的石縫,血淋淋的屍體被擊在了石縫裏。月亮仙子悲痛欲絕,扯掉自己衣裙上的黃飄帶扔下,飄帶落蓋在丈夫身上,屍體頓時化做了一棵黃菠蘿樹,傲然挺立在石縫隙裏,留下了“救媳婦化做仙樹”的佳話。

熊親戚的傳說與仙洞養育人與熊

沿着嘎仙洞口往裏走,到達中部光線就黑暗起來。快到頂部時,只有用火把、手電照在洞壁上,可以看見上面有幾個小洞,自上而下向上延伸。冬天洞中溫暖如春,夏天涼爽宜人。

傳說此洞是仙人與熊同居生兒育女的地方。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鄂倫春婦女到河邊打水,被公熊抓進洞中,把她被進洞中用大石頭擋住洞口,不讓她出來。從此,公熊白天出去給她覓食,晚上就和這位婦女住在一起。後來,這位婦女懷孕了,生下了一半像人、一半像熊兩個孩子,孩子們常常跟着熊出外覓食。一天,公熊領着一個孩子上山覓食事,這位婦女突然聽到洞外有人行走聲,於是她喊了一聲,獵人聽到喊聲後,知道洞裏面有人,過去將她和孩子救了下來,婦女帶着孩子一起騎馬跟着獵人回到自己的家。後來,隨公熊的那個孩子成了熊,隨人的那個孩子成了鄂倫春人了。

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到現在,老人們說我們鄂倫春人的祖先跟熊是親戚呢。自古以來,鄂倫春人很尊重熊,不殺它,即使無意中打死了熊,也要舉行風葬儀式要說是“弄錯了”,而決不說“殺”字,以求得熊的寬恕。

1980年7月30日,人們在嘎仙洞內的斜陽中發現壁上刻有一些道痕,剝掉笞衣,才發現北魏第三代皇帝拓拔壽派中書侍郎李敞,當年祭祖時所刻的祝文。石刻祝文開頭一行有“維太平真君四年癸未七月甘五日”(公元443年)字樣。祝文通篇是歌祖先之功德,乞神靈之賜福。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6

是的,今天由我給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導遊,定會讓大家收穫驚人的喜悅。巴丹吉林沙漠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額濟納旗東部一帶。東西長約27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總面積爲4.7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這裏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間。作爲沙漠世界最高峯,必魯圖沙峯海拔高度爲1617米,相對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峯絕對高度高出70多米,號稱“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動沙丘爲主,約佔83%。

沙漠邊緣爲沙丘相連的沙丘鏈地形,起伏較低,對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爲複合型沙山,相對高度爲200—500米,堪稱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對高度之最。這裏還有被譽爲“世界鳴沙王國”的鳴沙山,發出的響聲猶如牛吼機鳴,聲傳數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沙山間有窪地、鹽湖,但面積都很小,周圍綠洲上生長海韭菜、芨芨草等,爲主要牧場。奇峯、鳴沙、湖泊、神泉、寺廟爲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絕”。兩年前,在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開展的探險旅遊網絡調查活動中,由阿拉善盟旅遊部門推薦上報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確定爲沙漠探險旅遊地之一。

這次活動,旨在引導探險旅遊活動規範化發展,以保障廣大探險遊客的安全。國內探險遊被分爲山嶽探險、沙漠探險、峽谷(洞穴)探險、漂流(潛水)探險和高原探險五大部分。全國共確定17個探險旅遊地(或項目),其中內蒙古有2處,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處是庫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絕對優勢高居中國沙漠探險旅遊地之首。朋友們,讓我們在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處享受沙漠探險、瀚海觀光的樂趣吧。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遊詞2

1993年,中國、德國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發現了駝鳥和古動物化石,包括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其中大量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經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1998年3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探險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唯一推出的項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遊線路,引起外國旅遊部門極大的關注。因此,巴丹吉林沙漠旅遊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來吧。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的韻味,是何等的情調,清新純淨的空氣,藍澈的天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會使您領略到一種原始的、空曠的、與世無爭的寧靜,不啻人間仙境。那份感覺,那種享受,使您留連忘返,永久難忘。我們將竭誠爲中外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必會讓您玩得瀟灑,遊得盡興。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導遊詞3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導遊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我姓郭,你們就叫我小郭吧!下面的行程將由我來爲大家安排。先讓大家猜個謎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上部,有一塊狹長的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地區。這個區域,看似一隻驕健的雄鷹上,振羽展翅,盤踞在祖國的正北邊疆,這就是遼闊、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草原。

好,到了,大家慢點下車,不要擠,到了草原上,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大家先待目遠眺一下,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漾過,羊羣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無限美麗。大家若一會兒騎馬,不必擔心放不開,因爲這遼闊平坦的草原可爲馬兒提供了盡情馳騁的空間呀!

看,這個高原上分佈着遼闊的草原,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立於坦蕩無限的草原上,極目遠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景,一瞬間似乎可以領略到自由而豪邁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好,大家往右看,那就是寒暑往,祖祖輩輩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就居住在別具牧民風格的蒙古包裏,那些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放牧,過着騎馬遊牧的生活。

其實在內蒙古高原廣袤的背脊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印跡。如:在赤峯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龍,通高26釐米,雕刻着豬首、馬鬢、蛇身,造型極爲獨特,美觀大氣。據專家考證,玉龍系7000多年前製作,譽之爲“中華第一玉龍”。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沙漠之中的古城遺址,它是1520xx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廈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它如同歷經滄桑的老人,爲我們講述着一個個遙遠而古老的故事。

綠野延天外,晴空如碧泉,天然而美麗的草原與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合稱“六大奇觀”,構成了內蒙古草原別具特色的寒暑外風情。好了,現在已彩霞滿天,鋪出粉的、紫的、黃的、褐的錦緞,錦色順勢鋪向青白的蒙古包,聖潔溫暖。夕陽的餘輝灑向草原、氈包和畜羣被鍍上一層玫瑰色。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欣賞草原美麗的景色吧!

內蒙古響沙灣導遊詞 篇18

各位團友,大家好,大青山是陰山山脈的中段,東西綿延700餘里,南北寬百餘里。我們即將前往大青山革命根據地參觀遊覽,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大青山革命根據地位於陰山腹地的崇山峻嶺之間,在這裏爲我國抗日戰爭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青山根據地的革命歷史是中共黨史重要而特殊的一筆。它把黨的理想、主張開始較早地傳播在內蒙古的中西部地區,包括今天的包頭市、土右旗、固陽縣,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土左旗,武川縣以及烏蘭察布市的卓資縣、四子王旗等地。大青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不僅在抗日戰爭期間打擊了日僞軍的囂張氣焰,而且鼓舞了內蒙古地區各民族的抗日豪情。特別重要的一點是,黨的民族政策和黨的民族幹部在這裏得到了實踐的歷練和培養。今天各民族團結進步,和睦相處的大好局面都應該與大青山的紅色火種有關。走進大青山根據地的中心地帶武川縣,“革命老區人民歡迎您”的縣門橫標雄偉耀眼。老區人民發揚吃苦耐勞、勇敢獻身的“老區”精神,正在進行新一次的“綠色革命”——退耕還林還草,封圍轉移,保護生態,建設秀美山川;並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設中國的馬鈴薯基地。現在,我們沿過去游擊隊伏擊日寇的山區公路進山,過去的戰場現在已經是寬暢的一等級柏油公路,兩邊過去光禿禿的山坡現在已草木繁茂。從20__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老區人民以“暫時犧牲收入,增加、換取長遠山川秀美”的奉獻精神進行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態移民。他們少養羊、少種地、多種樹、多種草,發展生態種植業和養殖業。目前,全縣60%的耕地已退出來種草、種樹。武川現在是中國第一大無公害綠色馬鈴薯基地。今年全縣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達66萬畝,產量達8億公斤。“塞外高原”牌的無公害馬鈴薯暢銷全國大中型城市的超市、批發市場。武川還是保健糧種莜麥(裸燕麥)的主要產地之一。〔建立根據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了全面的軍事進攻。中共中央於8月下旬在陝北洛川召開了擴大會議,確定在敵後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使游擊戰爭擔負起配合正面戰場、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隨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爲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115、120、129三個師。其中120師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14日,毛澤東給在晉西北的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八路軍120師師長賀龍、關嚮應發出電報:在平綏鐵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

於是賀龍同志認真地調查了大青山區的情況。當時曾有人說“山西是八路軍的根據地,呂梁山、太行山如人之雙臂,緊攬中原,而陰山如人之頸背”,真是一語中的。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決策和部署,八路軍120師於1938年6月下旬組建了大青山支隊,這支部隊由精銳358旅的715團和師直屬的一個騎兵連組成。由李井泉任支隊司令兼,姚喆(zhé)任參謀長,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支隊多數指戰員經歷過紅軍長征鍛鍊,共產黨員約佔三分之一,是一支具有較高政治和軍事素質的部隊,可以說是大浪淘沙、千錘百煉的鋼鐵之師。因爲支隊長姓李,所以這支部隊又稱李支隊。1938年8月,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和有關抗日組織工作人員約2300多人,從山西五寨出發,突破敵人重重封鎖和堵截,經過兩次北上,於9月1日越過平綏鐵路,勝利挺進大青山,在面鋪窯子與在那裏堅持武裝抗日的蒙漢抗日遊擊隊勝利會師。從此,中國共產黨在此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把紅色革命的種子播撒在大青山南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掀起了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歸綏一帶堅持地下鬥爭的楊植霖、劉洪雄、高鳳英等蒙漢共產黨員,毅然組織起一支“蒙漢抗日遊擊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進攻,鼓舞了綏遠敵佔區蒙漢各族人民的抗日信心。

八路軍挺進大青山後,在敵強我弱,環境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迅即開展了靈活多變、機智勇敢的游擊戰爭。在蒙漢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僅用3個多月的時間,就開闢了綏中、綏西和綏南三塊游擊區組成的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與此同時,綏遠地區匪盜猖獗,象日寇一樣蹂躪百姓,李井泉作出“剿滅土匪、爲民除害”的決定,對惡貫滿盈的土匪採取主動出擊,解救了被掠來的婦女數百人。老百姓對此感恩不盡,有的人家甚至供起“八路軍神位”。1938年12月,八路軍大青山支隊主力部隊轉向冀中,只留下一個營在大青山堅持游擊戰爭。 根據大青山地區的地理環境和對敵鬥爭的需要,大青山支隊逐步由步兵改進裝備而成爲騎兵,建成了八路軍第一支鐵的騎兵部隊。在敵強我弱、環境艱苦的情況下,多次粉碎了日軍的大“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摩擦”。到1940年2月,部隊共與敵人進行戰鬥120餘次,擊斃日僞軍1500多人,俘虜500餘人,兵力逐步擴大到了三個團,創造了開展敵後騎兵游擊戰爭的豐富經驗。

1940年,李井泉同志回延安彙報工作,姚喆擔任代支隊司令,開始領導根據地黨政軍全面工作。姚喆以英勇善戰著稱,人稱“姚一刀”。

1945年,黨中央爲加強大青山地區的抗日力量,派奎璧、白成銘、鄭天翔、楊植霖等大批蒙漢幹部北上。7月,派烏蘭夫回到綏遠,成立了中共綏蒙區委員會。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保衛了陝甘寧邊區的北門戶,擴展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外翼,爲保衛晉西北根據地,爲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同時,游擊隊發動當地各族羣衆,傳播革命理想,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幹部和黨的優秀民族工作幹部。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幹部獻身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爲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創建與鞏固,綏遠敵佔區黨的組織和政權建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爲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組織保證和政權基礎。

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牽制和粉碎了日本侵略軍南下、西進,以形成對陝甘寧邊區包圍的計劃,點燃了大青山地區蒙漢各族人民抗日鬥爭的烽火;同時爲打通國際紅色交通線創造了條件,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烽火遍燃〕

在領導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同時,黨還繼續領導了內蒙古其他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黨領導的內蒙古地區的抗日武裝,就其規模來說並不算大,力量也不算強,但它在牽制和阻擊日本侵略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組織蒙漢各族人民團結抗日,堅定人民羣衆的抗日信心,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位於武川縣境內大青山深處的得勝溝,曾是當年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司令部駐地,被人們親切地稱作“小延安”、“老根據地”。這裏的父老鄉親曾與八路軍相依爲命,並肩戰鬥,經歷了戰火硝煙的洗禮,爲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瞭解,在地理環境上,得勝溝羣山緊抱,流水環圍;溝深谷險,峯迴路轉,是難得的天然屏障。西南端的“鑽天溝”林木參天,是當年李井泉和無線電的隱蔽處,透過這紅色電波可直接與延安的黨中央取得聯繫,佈署戰略,執行指揮。而東西兩頭能與紅色據點井兒溝和八區政府相通。這裏是大青山的心腹地帶,是易守難攻的理想戰略要地。

1964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把得勝溝列爲全區重要革命文物紀念地。先後修復了大青山支隊司令部駐地、八路軍講堂、警衛連、衛生隊、炊事班伙房、後勤部等舊址,李井泉司令員故居、姚喆的窯洞、電臺、“郝區(武歸縣某區郝秀山爲區長)政府”等革命歷史遺址、遺蹟,還有八路軍辦公、作戰使用過的珍貴歷史文物。並樹大理石碑銘文紀念,新建了“革命鬥爭陳列室”,收藏着當年鬥爭的遺物及照片史料等。 在這裏可供人們觀仰遺蹟實物,再現當年老一輩革命者在大青山區浴血奮戰的戰鬥歷程。整個景區可謂集歷史、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融教育、觀光、休閒、遊樂於共享。隨着全縣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不斷加深,建設的步伐也逐步加快。自1998年開發建設以來,得勝溝、李齊溝兩地的革命遺址、遺蹟修復重建,恢復了原貌:距得勝溝司令部十公里的蘑菇窯村建成了呼和浩特市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讓大家在工作、學習、休閒之餘,來這裏憑弔先烈、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20__年初,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爲“100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結束語〕

“憶往昔崢嶸歲月我們躊躇滿志,展未來光輝前景我們任重而道遠”,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在向人們昭示歷史,同時也在鞭策着人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保衛和建設好我們來之不易的家園,透過全民族的不斷努力,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相信朋友們這次大青山抗日根據地之遊,一定受益匪淺吧。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dycfanwen/neimeng/268p7z.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