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方案 > 實施方案 >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精選27篇)
手機版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精選27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7.75K 次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精選27篇)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土壤,因爲土壤能夠給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和各種無機鹽,並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但是土壤資源有限,而且土壤易受環境污染。以蔬菜爲例,隨着環境污染的加劇,土壤、地下水中含有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越來越多,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植的蔬菜也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樣,我們吃的蔬菜就不那麼香了,它們對人體也有害了。最近,一種綠色無公害蔬菜出現了。它不含有害的農藥,營養豐富,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如果它是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直接供給植物水分和無機營養,並以水或其他基質作爲植物生長髮育的基質,那麼我們就可以不用土壤來栽培植物了,這種方法就稱爲無土栽培。這種栽培方法一點也不神祕,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在自己的家裏動手種植這種無公害的蔬菜。

無土栽培具有栽植方便、節約肥水、提高效率、種植工序簡單、無污染、產量高、產品品質優良等諸多優點,近幾十年來發展迅速,前景廣闊。也許未來在太空中,人們可以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糧食和蔬菜,爲星際旅行提供食品。

二、活動準備:

1、給學生講解種子發芽和植物正常生長的條件。

2、材料準備:中心統一配備。

3、查閱有關無土栽培的資料,聽老師講解,並做好記錄。.

三、活動過程:

(一)查閱:

1.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營養元素。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其中有16種是必須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9種大量元素和硼、鋅、錳、鐵、鉬、銅、氯7種微量元素。植物營養液是人工配製的無機鹽溶液,應含有植物生長髮育的全部必需元素,且各種營養存在狀態、數量、比例及pH值都要適合植物的吸收和生長要求。不同植物所需營養液配方不同。

2.無土栽培有哪些方法。

基質是指用於固定植物並容納營養液和空氣的材料。根據基質不同,可將無土栽培分爲水培法、霧培法、固形基質栽培法等。固形基質通常選用蛭石、珍珠岩、細沙、礫石、陶粒等。固形基質栽培是一種常用且簡單易行的方法,可根據植物特點將一種或幾種基質混合,也可單獨使用。能夠盛裝營養液和基質的各種花盆、玻璃器皿都可使用,但也應根據家中環境和植物特點選擇大小合適且美觀的容器。選好容器後將植物根洗淨植入基質中,加入營養液,選擇合適的光照和溫度,這樣栽培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長。

(二)設計:

根據無土栽培知識,設計一個具體的無土栽培的方案:

(三)體驗:

按照說明書及老師講解要求,回家自行動手種植,注意深度,澆水量和營養肥料的使用。

(四)活動時間安排

1、4月初,學生自由結合,成立“無土栽培小組”。

2、5月初,在種植過程中查閱更多的有關無土栽培知識並對活動情況進行記錄。

3、7月初,種植3個月後,將自己栽培的成果和觀察記錄帶回學校,與其他同學比較種植情況,交流體會,回家後對種植過程和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四、可供活動評估的結果:(如總結報告、圖像資料、獲獎名次等)

A:學生種植日記

B:活動開展過程和活動成果的照片

C:師生參加活動體驗感悟

五、實施規模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爲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爲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爲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於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製作摺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瞭解研究內容知識,學會製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溼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瞭解溼地、觀察溼地、保護溼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並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責任感。

三、年段分目標

四、課程內容

五、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保障

1、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爲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責任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 副組長:張蘭英 李雪梅 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 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2、課時設定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採用固定課時每週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3、師資力量

我校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慾、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二)課程實施措施

1、準備階段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2)召開教師會議,透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

(3)以年級爲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4)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5) 分析學情,確立主題,設計教案。

2、實施階段

(1)制定學校實施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成果展示階段

(1)積累資料,創造性地編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爲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

2、對學生的評價

採用:成果彙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3

爲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溫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爲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爲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定、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定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定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資訊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爲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定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衛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說溫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爲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資訊技術相伴隨的資訊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覈細則,指導和審覈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爲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爲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七、過程管理

科學地組織和有效地管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一)組織形式力求靈活多樣。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小組活動與個人活動、集體活動有機結合的辦法,靈活運用,相互配合。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求做好活動日記,及時記錄活動基本情況。

(二)教師指導必須細緻到位。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指導教師必須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課時安排、活動過程、場所要求、人員分工、安全措施、活動評價等環節),預設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及其解決方案,並認真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實施計劃,透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資料查閱、實驗觀察、設計製作、志願者服務等方式進行實踐與探究,獲取豐富的資訊和資料。

(三)實施過程務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須逐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數量、活動小組、活動結果、教師工作、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過程管理,科學合理地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要增強安全防患意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安全制度和預案,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保證師生開展各項外出活動的安全。

八、評價獎勵

學校要根據整體性、多元化、過程性等原則,運用成長記錄袋、活動過程的觀察、學生自我反思、師生協商式民主評議、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法,對每一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作出相應的階段性評價。在學生評價活動中,教師應注重收集和分析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和數據;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要點,提出改進計劃;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過程與結果、個人與小組、評價週期與時空、多元主體評價的必要性與實效性的關係。

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評價制度,並將其納入教師的年度考覈。對教師的評價,應側重於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設計、指導、管理、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能力、實效的評價。根據溫教中〔20xx〕33號精神,常年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專職教師,其任職時間可按二分之一計入班主任工作年限。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應納入教師課時總量。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滿三年且成績優秀的教師,申報進階職稱時予以優先推薦。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應作爲教師教學業務考覈、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作爲教學常規管理年度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組織領導、課時安排、師資安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校本教研實施、管理制度、具體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覈結果將與學校評先評優及校長年度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鉤。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報批評;申報創建各類市級先進學校的,其參評資格予以一票否決;屬於省、市示範學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達兩次及以上者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取消示範學校稱號。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以“迎世博,讓綠色生活方式走進徐匯千萬學子家庭”活動爲契機,結合我校“科技建築模型”特色,開展“綠色建築,和諧家園”爲主題的系列活動,透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培養自主探索,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活動階段安排:

1、20xx年3月活動啓動

2、20xx年3月——11月活動實施;

3、20xx年11月底活動總結。

三、活動內容和形式:

一、結合課堂教學,發揮基礎學科的先導作用,在各年級選擇重點滲透的學科開展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拓展課,綜合科學、地理、語文、生物、物理、政治等等,將人口與環境、環境的污染與保護、節約資源等環保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

二、開展主題系列活動:

活動一:讓綠色走進校園(3月)

1、組織全校師生開展綠化角評比活動,美化學習、辦公環境。

2、進行綠色環保專題黑板報評比。

3、舉行節水、節電、護綠等環保標誌設計與展示,增強師生們的節水、節電環保意識。

4、開展“與節約文明同行,建設節約型社會——XX年上海市大中學生科普徵文”活動。透過活動形成浪費資源可恥,節約資源光榮的理念,爲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做出我們的一份貢獻。(4月、八年級)

5、開展綠色環保爲主題的課題研究,組織綠色生活方式大討論、編制家庭綠色生活手冊等活動,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實際生活中。(5月、七年級)

活動二:以“身邊的綠色建築”爲課題開展調查研究、製作模型活動。

1、開展“綠色建築的故事”活動,透過尋訪市區相關建築,瞭解建築風格,收集有關圖片,查找其歷史文化內涵,進行課題研究,寫出調查報告或製作電腦小報。(7、8月、3——8年級)

2、組織學生參觀“上海市建築博物館”,瞭解綠色生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和建築結構,透過活動,增強學生對現代綠色建築的感性認識,拓展綠色環保創新思路。(10月)

3、舉行“暢想綠色家園”科學幻想繪畫活動,透過科幻畫的創作,用藝術形象反映建築與未來能源、建築材料利用的發展。(10月、2——5年級)

4、舉行“暢想綠色家園”環保創意製作活動,組織學生利用廢舊物品,設計並製做未來綠色家園的建築模型,讓“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理念滲透在建築設計中,並撰寫設計的理念。(10——11月、6年級)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5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必修課之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透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資訊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爲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爲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爲指導,透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目標

1.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透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即爲人之道、爲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透過經歷文字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透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啓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爲方式。

2.以資訊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透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2.5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透過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爲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爲主體逐步實施以資訊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爲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初一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資訊技術課,初二安排1課時,在完成資訊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資訊技術學科,重視資訊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資訊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初一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初二、初三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爲要求讓學生體驗爲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積極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初一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資訊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資訊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資訊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臺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熱點、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必須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儘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鑑定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資訊中心負責資訊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闢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資訊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週開展集體備課,相互瞭解情況、分析情況、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情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爲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爲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初一、初二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爲兩年,在初二學年末寫出結題報告,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覈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爲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覈範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爲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爲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6

一、目的意義:

爲加強中學生社會實踐和勞動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紮實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資源優勢,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根據初中勞動技術課的要求,決定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教育時間培訓。

二、組織領導:

帶隊領導:張建國王樹林

帶隊教師:徐小峯魏雪梅顏峯宋芳李向飛張曉紅時佃強崔雲德郭叢叢賈麗

三、帶隊須知:

1.每位教師提高認識,加強工作責任心。各班主任組織學生按時到實踐基地報道,並協助基地管理人員安置好學生。

2.帶隊教師負責學生上課以外的全日制管理,督促學生按時打掃教室內、外衛生及宿舍衛生,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確保不出現人爲安全事故。

3.上課前協助任課教師組織學生按時進入實踐基地,協助基地教師組織學生。按要求對任課教師進行評議。

4.帶領學生認真學習基地有關材料(學生入校工作指南,學習活動指南、生活指南、一天生活學習流程、宿舍物品使用管理規定、宿舍安全守則及其評價標準、離校須知等)。

5.做好與基地管理人員的協調工作,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基地管理人員協商處理。

四、學生須知:

1.認真學習並遵守實踐活動基地的一切規章制度,體現良好的明集中學學生的精神風貌。

2.嚴謹攜帶管制刀具,隨身聽及錄音機、手機、MP3等。認真學習並遵守安排內容,努力達到學習效果。

3.每天統一穿校服,早操統一穿運動鞋。

4.進入實踐基地後學生的活動範圍只限制在基地內,如果學生因特殊情況,必須外出的,必須有班主任批准並陪同。

5.不準在校園內追逐打鬧,打架鬥毆,不準攀折花木。

6.按時按要求打掃好室內外及宿舍衛生並保持好,不準亂丟垃圾。

7.不準串班級,不準外出就餐,嚴禁吃零食。

8.晨練時,一班爲單位在指定地點提前5分鐘集合,要做到集合迅速、隊伍整齊、口號。

9.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不準違章操作機器、儀器、更不準頂撞輔導教師。

10.嚴格執行實踐基地的一切規章制度。

11.學生不準帶零花錢。

五、跟車教師及司機職責

1.第一批九輛車八點半準時集合出發,第二批發車時間大約9點半。

返程順序同去時。往返途中按照編號順序前進,不得超車。

行車路線:鄒魏路-上口-原肖臺路-肖鎮-向東至禮叄職業中專

2.跟車老師清點人數後,組織學生上車下車,不落下學生。

3.組織學生上下車時必須要有秩序依次上車,要排隊等候,不要擁擠,不得讓學生搶座。上下車均應等車停穩以後。

4.一路上對學生安全負責,禁止喧譁,胡鬧,禁止將頭、手、胳膊伸出車窗外等。

5.到禮叄職業中專下車時,按順序下車,下車後原地站隊集合待命,不準到處走動。

六、明集中學實踐基地課堂要求:

1.預備鈴響,在指定位置按順序整隊集合,背誦基地誓言。

2.上課鈴響前,班主任帶領本班學生到功能室前等待上課。

3.上課鈴響後物品檢查員負責檢查功能室器材是否完備,各組長檢查上報。

4.實踐活動,自覺遵守基地管理規則,積極參與,用於實踐,注意安全。

5.具體做到:1)不在課堂上大聲喧譁,交頭接耳。2)不遲到、早退、曠課。3)不亂串功能室。4)不丟失損壞基地的公共設施、設備。5)不違章操作機器、儀器。

6.愛護基地設施和器材,使用完畢及時歸還,不死自留用,帶走。

7.帶隊老師及時不定期的巡視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情況及時協商處理。維護明集中學形象和尊重基地老師的勞動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7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從小學到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爲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着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領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綜合實踐活動作爲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非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也不是隨意性的自由活動。在實踐教學中,透過學習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摸索新課程實踐經驗,逐步提高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實力。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核心,全面貫徹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積極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學校工作意見,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綜合實踐活動爲陣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爲宗旨,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創新學習的形式,集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社團活動、資訊技術教育爲一體,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教程。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社會、與某學科緊密結合、相互交叉。

三、課程內容安排

(一) 課程設定思路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綜合能力。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當前高中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對一些公衆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爲了讓學生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重陽節開展以敬老愛老爲主題系列活動、中秋節傳統風俗文化研究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如結合國旗下講話、赤中精神等開展行爲習慣、文明道德、時事熱點、自主管理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6、綜合利用各種資源、運用多種方式。網絡已經成爲最大的資源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技術和資源,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對於山區高中學生來說,上網瀏覽還不會或者不夠熟練,因此,應該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引導、鼓勵學生從圖書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挖掘社區中人力資源、地域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發揮學校教師的特長,讓教師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綜合實踐活動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採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和活動手段,刺激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採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的方式。從研究採取的手段來看,可以採用活動設計、網絡技術、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測量製作、社會宣傳、服務、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

(二)課程內容範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的開發與實施以學生爲核心,實現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學生與自我三種關係的整體整合,最終指向學生個性健全發展。進一步來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應根據當地情況、學校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同,選擇切入點。

1、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研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透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具有時代使命感,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生活教育、主體文化與多元文化等內容都可以不斷滲透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走出課堂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爲主值得學習領域。透過該學習領域,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的人格臻於完善,如社會考察、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讓學生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在體驗與探究活動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

3、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爲主的多方面發展爲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爲特徵的學習領域。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透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以創新教育內容爲載體、以資訊技術教育爲手段,培養學生具有利用資訊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4、加強資訊技術教育。

資訊技術不僅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究學習的重要內容。資訊技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這既包括髮展學生利用資訊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還包括髮展學生對浩如煙海的資訊的反思和辨別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資訊倫理。

在指定領域之外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田徑運動會、元旦文娛晚會、校園歌手大賽)、學生間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與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定領域相結合,共同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5、豐富學生文體生活與社團活動。

在綜合實踐活動與資訊技術整合的基礎上,繼續大力加強學生文體生活,豐富社團活動,以促進精彩的校園生活。這樣一來,既有助於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又可以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總的說來,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科特點,綜合活動課程採用小組活動爲基礎,並與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個人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各單元中均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每一個小組圍繞一個共同的子主題(或次子主題)展開討論,提出小組圍繞主題所要探究的幾個問題,交活動導師挑選,活動導師根據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慮,幫助每一小組確定探究問題,並與小組成員討論實施方案,在實施中做好指導工作。小組成員根據子主題實際可進行調整,組長民主產生,每一個小組成員須承擔一定的工作。小組活動產生結果之後,以彙報材料,調查報告、設計方案、研究報告等形式透過班級或年級交流、展覽體現活動的成果。

(三)課程安排

根據活動的規律和特點,採取動態管理的辦法。爲了便於活動,打破傳統的靜態課時管理,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需要,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I課程總目標:透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II課程的價值:表現在對學生的發展功能上,作爲國家規定的全體學生的必修課,反映國家的教育意志,有利於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要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是: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Ⅲ課程結構: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核心內容:研究性學習。各項內容有着共同的的教育目標,又有側重,不能互相代替。

四、課程評價 (一) 評價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的評價以及對教師在活動指導中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的評價。

1、學生方面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素。

(1)學生的態度。學生參與狀況、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的態度與精神。

(2)學生的體驗、知識的應用和方法。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表現、感悟的情況。

(3)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考察學生在活動過程表現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和增長情況,在活動中施展個性和才能發揮程度。

2、教師方面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素。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協調者和評價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

(1)對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規劃與設計能力。

(2)組織指導、管理協調與應變能力。

(3)評價導向是否正確。是否重視對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探究創新、合作狀況的過程評價,透過評價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人文素質的提升以及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 學生評價的方式

本課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標準多元、評價內容與方式多元,避免教師評價唯一、終極結果唯一的現象。提倡協調研討式評價,即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並根據協商的結果進行評價。

1、自評和互評相結合。以學生自我評價爲主,重視學生透過反思評價自我調整、自我改進。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對自己和他人的活動經歷做出評價並和其他人討論他們所開展的活動。

2、日常觀察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爲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學生深入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

3、教師評價與家長、社區有關人員的評價相結合。在適當時候以適當方式讓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參與評價,使他們更多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有利於拓展課程資源,也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評價的具體操作方式有:自我闡述、交流討論、觀察記錄、檔案袋、評語、成果展示、調查問卷、實際操作等。

要及時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導向性作用,以促進社會綜合實踐課程健康有序地開展,並不斷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

(三) 學分的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考覈、學校教務、政教部門審覈等程序,並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除上述基本認定程序和內容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組成部分還應有自己的認定要求和內容:

Ⅰ研究性學習:

具備下列條件,可得到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小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⑤達到規定的課時。對確認結果有異議的,由校課程指導中心複議。

具體見《中學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Ⅱ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

一是要有參與社會實踐或社區服務的對象方式或組織者的有效證明,如實踐單位或服務接受單位負責人寫明的活動項目、內容、時間、聯繫方式並簽章,無單位的由組織者或帶隊教師簽署證明,學校或班級組織的要有簽到本;二是要有學生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如學生自己參加活動的感想、體會或小結等內容。

學分認定由學校課程指導中心組織評審,每學年一次。評審組負責實施本學科學分認定相關事宜,其成員包括:學校領導、教務主任、科組長、年級長、班主任、指導老師代表、學生代表、社會人員(如學生家長、服務單位負責人)等。

五、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綜合實踐活動科組成員

組長:

成員:政教處人員、教務處人員、各年級長、全體班主任、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

科組具體職能:

(1) 制訂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指導制訂年級和班級課程計劃等;

(2) 組織、指導和協調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工作;

(3) 規範全校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過程的管理,如活動主題或項目管理、過程檔案管理、活動成果管理、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管理等。

(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加強校內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包括與龍川縣德育基地、中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有關單位簽定共建活動協議;加強學校、家庭、社區的聯繫,充分發揮校內外資源在綜合實踐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三)根據學校實際,建立本課程教師承擔指導任務制度、工作量計算制度、培訓進修制度、經費保障制度等,培養建設一支專兼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隊伍。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有關社會力量都可以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揮車中精神和專長教師的作用,鼓勵他們向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發展。

每位教師都有承擔綜合實踐課程指導和課程資源開發的義務與責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覈目標。

(四)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發展狀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納入高中畢業生學業評價的範疇,該工作由學校政教處和教務處負責。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8

一、活動主題:“數學小課題研究”

二、指導思想:“小課題研究”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可以解決“書本知識”的侷限性,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整齊劃一。能爲學生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還擅長髮現研究中的問題,它使隨時質疑、不斷思考成爲學生小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這樣的研究可成就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

三、具體內容。

1.收看天氣預報,記錄明天一些城市的氣溫,然後進行分析研究。

2.在廣場上插幾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時間裏測量竹竿的長和相應的影長。記錄後研究。

3.用幾張邊長12釐米的正方形,分別剪成一個半徑12釐米的四分之一圓、一個直徑12釐米的圓、四個直徑6釐米的圓、九個直徑4釐米的圓……,然後比較每次剪下的面積,你能發現什麼?寫出你的發現和感受。

4.從下列題材中任意選擇一兩項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完成研究報告。

①瞭解附近幾個家庭最近一次水費、電費、電話費、燃氣費的繳納情況,也可把最近幾個月的費用繳納情況蒐集一下,把調查的數據列表整理,製成統計圖,然後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我們在數學課中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出一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到生活中找尋一些事例,透過運用一些規律、策略來解決,然後把自己經歷的過程進行總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走進市場或商場,調查一兩種商品的成本、售價、盈利等情況。瞭解商家對這種商品的促銷手段。透過自己的調查分析,完成研究報告。

④閱讀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故事……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寫一些體會。

⑤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什麼疑問、發現、頓悟,是怎樣解決的,有什麼收穫。把你的經歷整理一下,形成研究報告。

四、活動注意點:

1.外出調查必須得到家長同意,確保安全,最好有家長陪同或同學間結伴而行。

2.與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禮貌,切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調查之前要寫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問題,準備好記錄工具。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9

一、活動目的

1、透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問卷調查等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2、透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種資訊的方法。

3、透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4、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體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5、透過展示、採訪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

6、透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7、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__年9月——20__年6月

三、活動設計

1、組建小課題研究的四個活動小組:資訊組,調查組,採訪組,實驗組。

2、明確各組職責。

資訊組:上網或圖書館查尋焚燒落葉和秸稈危害的資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調查組: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走訪一些能夠有效處理秸稈或落葉的機構,瞭解處理秸稈和落葉的常用方法。

實驗組:開展實驗,探索更加有效的處理秸稈和落葉的方法或措施。

3、實地觀察:學生到收割後的農田去看一看,走一走,瞭解農民處理稻草的辦法,爲活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如萬一人家不接受你的採訪,我們一定要有理有禮;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與街道和居委會取得聯繫,爭取他們的支援與幫助,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資料(上網、問長輩)

2、調查、研究(實地調查爲主)方法:

五、活動形式

個人或小組,分散活動與集中活動相結合。

六、活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瞭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可透過實地的調查、問長輩、上網查閱資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動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活動最終成果以小論文、手抄報、調查報告、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八、活動實施

第一階段:根據主題,制定活動內容和步驟。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收集資料階段。

第三階段:整理材料,總結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0

爲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我校本學期在初一、初二學生中開展此項活動。

活動要求學生自主,人人蔘與。在各班成立多個課題活動小組,每組成員一般不超過8人,確立組長1人。

活動內容:學生自主選題,以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爲主。

活動方法:按研究性學習課程中介紹的各種方法自主開展活動,並自己尋找一位與課題結合度較高的教師作指導。

活動時間:以課外活動時間及雙休日爲主,參與課題的同學要組長召集下認真完成各項活動。

請各課題組組長按要求填寫好課題中報表(可裁下),並於下週交勞技老師備案(初一交給錢老師,初二交顧老師)。在期末時將活動材料如活動過程記錄結題報告或研究成果上交教務處。

本學期末,我校將活動進行評比和展示,對優秀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給予表彰及獎勵,並編入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冊。

以往我校的優秀實踐活動開展情況掛在學校主頁上,供大家參考。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1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必修課之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透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資訊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爲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爲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爲指導,透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目標

1.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透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即爲人之道、爲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透過經歷文字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透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啓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爲方式。

2.以資訊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透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2.5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透過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爲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爲主體逐步實施以資訊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爲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初一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資訊技術課,初二安排1課時,在完成資訊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資訊技術學科,重視資訊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資訊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初一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初二、初三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爲要求讓學生體驗爲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積極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初一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資訊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資訊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資訊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臺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熱點、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必須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儘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鑑定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資訊中心負責資訊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闢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資訊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週開展集體備課,相互瞭解情況、分析情況、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情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爲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爲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初一、初二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爲兩年,在初二學年末寫出結題報告,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覈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爲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覈範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爲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爲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2

一.活動背景:

爲了進一步促進同學間的瞭解交流,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樹立理想,明確方向,讓大家提早爲就業作好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___決定策劃一些相關活動給全系同學提供一個平臺。大多數大學生都會去參加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同學們一定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感受了很多社會與學校的差異,同學們間一定很有多值得學習的經驗和可貴的心得體會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在系領導老師的支援下,___團總支學生會主辦了“寒假社會實踐交流會”這個活動。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讓全系的同學在互相交流中達到思想上的進步和精神上的共識,能深入地認識到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單位對工作人員的不同需要和特點,加強大家對社會的認識,提高服務家鄉支援海西建設的意識。

二.活動對象:__學院___全體學生

三.活動主題:交流社會實踐心得共同進步支援海西建設從家鄉做起

四.活動目的以及意義:

1、透過交流總結實踐的感受和體會讓大家達到思想上的進步和精神上的共識;

2、透過說出彼此的心得感受,拉近彼此的距離,以促進同學之間的瞭解;

3、讓大家在交流中提高對社會的認識;

4、透過說說海西建設中家鄉近幾年的發展和變化,讓同學們感受到各個地區不同的發展情況,加強大家對將來的步入社會就業的信心

5、透過談論實踐中對爲人處世的感受及對成功的看法,指引同學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6、鼓勵同學們在校時努力學習,明確自己的方向,從此刻起就爲將來就業作好準備。

五.資源需要:人力資源:___團總支學生;

佔用地區:教學樓4-105教室;

物品需求:多媒體設施、相機、話筒等

六.活動流程:

準備工作部分:由系團總支學生會做好整體部署,由系團總支副書記負責主持整場交流會,規定參與的同學在當晚採取毛遂自薦式上臺演講,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分配宿管部、祕書部負責現場秩序;記者團成員負責現場拍照、記錄;活動地點的申請,教室的設施檢修、現場的佈置等由學生會派相應人員進行處理;活動策劃好學生會派人員第一時間邀請嘉賓老師參與,通知各班級人員做好準備,通知準時參加。

活動開始部分:活動於20__年3月19日晚19:30在教學樓4-105準時開始,考慮到該時間段大多數同學都沒有課,可以程度的讓全系學生參加該次活動,讓交流會效果儘可能的化。對於活動前的準備,要保證全部到位。交流會由主持人宣佈開始,並做簡要介紹,鼓勵同學踊躍自由上臺演講,維持好現場秩序,做好現場記錄拍攝,時間控制好讓儘可能多的同學可以上臺分享自己的心得,最後,有評委老師做點評,並選出優秀演講者,交流會在22:00時結束。

七.經費估算:活動需要的策劃書、部分參與者的名單的打印材料,照相機,礦泉水等,總預算大約於:100元左右。

九.參與人員:活動組織者:___師等;活動對象:全系學生。團總支學生會。活動邀請的嘉賓:李老師,陳老

十.活動中應注意問題:

1、現場秩序的維持,不得大聲喧譁;

2,參與活動的同學很多,要讓活動進行地更緊湊、有條不紊

3、活動中,應聽從___團總支副書記張三__的指揮

4、委派相關人員做好現場情況的記錄,不能有遺漏

5、活動需要用的物品購買過程需要開發票證明

6.活動結束要做好衛生,整理好教室方可離開。

十一:活動時間及地點:教學樓4-105教室,20__年3月19日

編策單位:___團總支學生會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3

一、在思想上提高認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實踐活動是對這句話測驗證。現在衆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但課本上每學期僅有的兩個實踐活動內容,遠遠滿足不了教學實際的需要。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開啟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資訊量,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設計了兩個主題:1、對各村種植農作物產值情況的調查。2、調查本班學生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學校教育工作支援情況的調查。透過本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我們認爲:開展好數學實踐活動,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1、觀察能力。如學習了“找規律”與“觀察物體”後,學生們經常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探討研究問題,觀察能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2、動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達能力。數學實踐活動課爲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廣闊空間。數學交流主要表現在學會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質疑思考能力。在開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動中,學生結合身邊一些物體指出角的存在。可有個別學生觀察得很細緻,他們發現生活中許多“角”的兩條“邊”不夠直,頂點不尖,有點鈍,並提出質疑:生活中的“角”並不像數學課本中描述的那樣規範。經過大家激烈的探討、驗證與交流,總結出生活中物體表面的角與數學課中嚴格意義規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聯繫和區別。

5、創造能力。傳統教學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單一與絕對的,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能從多角度、多層次與多側面地分析問題,從而產生許多聯想。

三、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爲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教師成爲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援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的主體,一個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緊密聯繫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以及學生知識水平與認知能力的狀況,努力做到目的明確,計劃周密。

2、開展實踐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初中學生,他們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又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與社會生活經驗。因此,一般以開展"具體操作、實地測量、參觀調查、小課題試驗"等活動內容爲主,逐漸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與應用的能力意識。

3、轉變教師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與個性發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4、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工作

客觀、正確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與激勵性,因此要積極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工作,發揮積極的激勵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4

爲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溫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爲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爲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定、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定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定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資訊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爲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定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衛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說溫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爲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資訊技術相伴隨的資訊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覈細則,指導和審覈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爲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爲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5

一、活動主題:

怎樣過好生日

二、活動主題分析:

在當今小學生中間,有一種亂花錢,消費攀比的現象,歸根到底是他們對物質消費的錯誤認識,形成消費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從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次活動以小學生中最常見的過生日現象爲例,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消費問題,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三、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日觀念,培養小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消費習慣、

2、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作爲一名小學生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生日、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珍惜父母勞動成果、

4、從能力上培養學生制定計劃搜尋整理資料的能力,學會分析和鍛鍊實踐的.能力、

四、活動準備:

1、瞭解小學生生日消費的一些情況、

2、收集生日的來歷,爲什麼過生日、

3、調查大人們怎樣慶祝

五、活動時間:

1個月

六、活動內容與時間安排:

第一週:導人新課,瞭解過生日意義,確定研究課題,分組分工,安全教育。

第二週:調查有關人過生日費用,以及名人怎樣過生日。

第三週:討論研究,怎樣過一個文明生日

第四周:彙報結論

七、活動過程:

第一次活動

一、匯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在過生日的時候,大家總會說:“生日快樂”。那麼怎樣過生日才快樂呢?

2、課堂討論:怎樣過生日才快樂呢?

3、學生自由發言:

二、講故事:

老師給同學講“明明過生日”,這天是明明的生日正巧又是“五一”節,明明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都在家,忙着爲明明準備了豐富的生日菜餚,大人們忙的不亦樂乎。可明明只顧看電視,過了一會兒明明的朋友小泉和婷婷來了,他們給明明帶來了貴重的生日禮物,以祝賀明明的生日。

三、討論交流

1、你認爲明明的生日過得快樂嗎?

2、是不是花很多錢過生日,纔算是快樂的生日?

3、快樂的生日標準是什麼?

4、你以前的生日過的怎樣?哪一次生日最有意義最快樂?

四、教師小結:

明明的生日確實過的很熱鬧,有長輩的厚禮,但是長輩爲了明明的生日花去了很多的錢和精力。同學們也爲明明的生日花了一大筆錢,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其實過生日最重要的給生活增添意義,而不在與生日的形式。

五、提出問題

1、過生日有什麼意義和來歷?

2、你怎樣去過生日?

3、爸爸媽媽怎樣過生日的?

4、偉人們怎樣過生日?

5、你認爲明明怎樣過好生日?

六、確定課題、分組分工、落實任務。

要求學生從中選課題,課題相同的人爲一組,各組確定組長,組長明確組員任務。

七、教師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文明禮貌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爲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爲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爲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於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製作摺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瞭解研究內容知識,學會製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溼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瞭解溼地、觀察溼地、保護溼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並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責任感。

三、年段分目標

四、課程內容

五、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保障

1、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爲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責任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 副組長:張蘭英 李雪梅 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 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2、課時設定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採用固定課時每週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3、師資力量

我校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慾、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二)課程實施措施

1、準備階段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2)召開教師會議,透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

(3)以年級爲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4)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5) 分析學情,確立主題,設計教案。

2、實施階段

(1)制定學校實施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成果展示階段

(1)積累資料,創造性地編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爲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

2、對學生的評價

採用:成果彙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7

設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該課程的設臵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爲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課程目標,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原則

1、遵循《初中課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的原則和要求,體現內容上的聯繫性和實施上的獨立性。

2、課程編排應立足於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儘可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3、課程編排應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等。

4、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5、課程編排應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愛好、興趣和需要所選擇的內容和活動方式。

二、課程目標

透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走向社會,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透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爲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進教學觀念,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具體目標: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學會觀察與發現,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養成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4、養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5、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社區服務:

1、主動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學會時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

2、在社區服務過程中,獲得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感受到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和作用;認識到社會發展對個人的客觀要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

3、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並在社區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體驗奉獻的愉悅和人間親情,自覺地爲他人服務,培養愛心和同情心。

(三)社會實踐:

1、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和文化參與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

2、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教育能力。在社會活動中學會與他人、與社會機構進行交往的技能,學會社會活動的規則,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3、發展社會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問題的直接感受,積累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樹立勞動觀念,形成相關的勞動技能。

三、課程管理

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從整體上布臵、協調、管理、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專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設立家長委員會,本着家校聯繫的思路,擬聘請學生家長、社區中知名度較高的人爲校外輔導員。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師輔助管理人員同時參加。

1.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校 長

成員:教導處正副主任、團支部書記

職責如下: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師資配備和教學(或活動)場所。

(3)對活動過程進行監控、指導。

(4)建立學生綜合活動實踐課學習檔案袋。

(5)對教師的課程實施進行評價、考覈。

(6)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課題成果進行評價。

2.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成員:

組長:學年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課程教師、課題指導教師

職責如下: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3)協助教導處建立“綜合活動實踐活動檔案管理”。

(4)審定課題或活動計劃。

(5)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

(6)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四、課程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

1.課程安排

按照學校的要求,三年內學生須完成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分別完成1個課題。

2.組織形式

(1)以班級爲單位組織課程的實施,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每組8人組成每班組成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實情小組確定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實施步驟

(1)理論指導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剛開始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直接研究,而給他們提供一些當前學科知識的背景和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科研的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初始階段先上理論課:研究性學習意義和如何選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和開題報告、研究過程與方法、研究課題的結題與展示。

(2)發動全校教師爲“研究性學習”出課題,以學科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爲主渠道,根據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教師提出的課題,也可自己確定研究課題。並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3)指導學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導教師及時指出研究方案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透過各種手段(展板,實物投影,多媒體展示軟件,錄像,實物,照片)來闡述自己研究設想和方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創造,創新的思維方向引導,鼓勵學生多突破,多創新。

(4)學生實施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對於研究階段,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從事研究,教師角色必須轉變,不再是學生研究的指揮者,而是學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務者,指引者。學生實施研究過程中,學生每次活動都必須認真填寫

《記錄表》,並定期與指導老師見面,指導老師透過學生介紹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他們的研究進展,並相應提出針對性指導。對於學生外出調查,指導教師還要做好道德品質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後,教師要及時總結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對過程性的材料要及時存檔,將學生的成果在班內或校內進行展示,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社區服務

1.課程安排

社區服務學習活動分別安排在初一、初二兩個學年進行,每個學年分別完成5個工作日活動時間,社區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如校內外志願者活動、社區活動、宣傳教育、幫貧助困等。

2.組織形式

(1)採取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結合的形式。

(2)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向班主任提交“社區服務活動設計方案”,經班主任審覈後,上報政教處,批准後,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服務活動。

(3)在學生進入社區服務之前,學校政教必須與學生參與服務的社區管理機構,透過不同方式取得聯繫,以便爭取社區的支援。爲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4)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社區服務活動進行總結,透過總結,加深體驗與感受。

3.成果評定

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不少於5個工作日,學校根據學生提交的有關參加社區服務的方案、活動記錄、社區管理機構評價、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評價、小組成員或同學評價等材料,進行評定。

(三)社會實踐

1.課程安排

社會實踐的形式可多樣化,學生三年中至少要有兩週時間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社會實踐活動,至少要有一週時間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2.組織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課由學校組織,一般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小組不少於4人,同時注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

(1)活動前的相關培訓與教育。培訓內容主要是社會實踐課程的組織要求、學習要求、活動方案的設計、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的一般步驟等。同時根據社會實踐課的開放性特點,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

(2)選擇活動內容與制定活動計劃。除軍訓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外,其他活動都要由各社會實踐小組根據本組共同意願,先選擇活動內容,並根據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交班主任或指導教師審查後再進行實施。

(3)活動的實施。各社會實踐小組圍繞選擇的活動內容,按照活動計劃認真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服從實踐單位的管理和領導;二是服從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三是小組內搞好協作;四是認真作好活動記錄。

(4)參與交流。當一項活動圓滿結束後,各小組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撰寫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報告。同時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要提交一份活動小結或體會文章。小組成果報告在班級或年級交流,個人的活動小結或體會文章在組內交流。

3.成果評定

由班主任或指導教師根據小組成果報告和個人的活動小結,進行評定,然後由學校進行評定,教務處做好登記。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8

一、活動主題:“數學小課題研究”

二、指導思想:“小課題研究”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可以解決“書本知識”的侷限性,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整齊劃一。能爲學生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還擅長髮現研究中的問題,它使隨時質疑、不斷思考成爲學生小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這樣的研究可成就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

三、具體內容。

1.收看天氣預報,記錄明天一些城市的氣溫,然後進行分析研究。

2.在廣場上插幾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時間裏測量竹竿的長和相應的影長。記錄後研究。

3.用幾張邊長12釐米的正方形,分別剪成一個半徑12釐米的四分之一圓、一個直徑12釐米的圓、四個直徑6釐米的圓、九個直徑4釐米的圓……,然後比較每次剪下的面積,你能發現什麼?寫出你的發現和感受。

4.從下列題材中任意選擇一兩項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完成研究報告。

①瞭解附近幾個家庭最近一次水費、電費、電話費、燃氣費的繳納情況,也可把最近幾個月的費用繳納情況蒐集一下,把調查的數據列表整理,製成統計圖,然後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我們在數學課中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出一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到生活中找尋一些事例,透過運用一些規律、策略來解決,然後把自己經歷的過程進行總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走進市場或商場,調查一兩種商品的成本、售價、盈利等情況。瞭解商家對這種商品的促銷手段。透過自己的調查分析,完成研究報告。

④閱讀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故事……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寫一些體會。

⑤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什麼疑問、發現、頓悟,是怎樣解決的,有什麼收穫。把你的經歷整理一下,形成研究報告。

四、活動注意點:

1.外出調查必須得到家長同意,確保安全,最好有家長陪同或同學間結伴而行。

2.與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禮貌,切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調查之前要寫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問題,準備好記錄工具。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19

一、比賽項目:製作半成品風箏,放飛自制風箏。

二、比賽時間:20__年.4月30日

三、比賽場地閣公園

四、參賽人員:五年級每班3男3女參加比賽。

五、比賽規則:

1.製作半成品風箏部分。

學校提供5套男子組沙燕半成品風箏,5套女子組板子類半成品風箏,學生在班主任老師指導下完成風箏的繪畫,在校風箏組老師指導下完成風箏的粘制,並進行風箏放飛與比賽的相關指導。班級在此基礎下推選3男3女參加風箏繪畫與粘制的藝術類評分(分值40分),從畫面,色彩,蒙面,粘糊等幾方面進行評定。

2.放飛自制風箏部分。

放飛分60分,放飛時需助手一名。

1.起飛分10分。風箏全部離開助手的手和地面,完成起飛,得10分。風箏飛起後掉落地面一次扣5分,二次扣10分,三次則判放飛失敗,比賽結束。

2.留空分30分。

留空時間10分鐘。風箏放飛後停留空中10分鐘得30分,每少一分鐘扣3分。

3.角度分10分。

根據風箏線與地平線的夾角大小得分。70°爲10分,每少5°扣一分。

4.空中效果與放飛技巧10分。

根據風箏在空中的姿態與運動員的放飛技巧給分。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0

一、工作目標:

1、將《科學》、《思品》、《資訊技術》等學科納入管理,狠抓落實,加強監管,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2、強化科技創新思想,開展第一屆校科技周活動,積極迎接省、市、鎮科技創新大賽,迎接上級部門對科普特色學校的階段性檢查和評估工作,樹立品牌,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3、積極準備,努力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爲市(省)的樣本學校。

二、工作要點:

(一)狠抓落實,注重學習,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首先落實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只有把每一科課程開齊,把每一節課上好,學生纔會全面和諧發展,素質纔會真正提高。學校將《綜合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電腦》等課程納入綜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組對我校課程開設情況檢查工作,要求教師先培訓後上崗,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指導綱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培訓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上好每一節綜合課。本學期,我科組將及時瞭解各年級上課情況,狠抓落實,加強監管,深入課堂全面、細緻地檢查。

(二)精心撰寫,積極籌備,打造綜合樣本學校。

以“創新、實踐、發展”爲主線,採取“點上深化、面上拓展、縱深推進”的措施,深化課程研究,全面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

圍繞市公開課,積極積累相關的教學活動資料(如課題實施方案、成果總結等),撰寫三份學習案例、一份說課設計、4篇論文,準備參加每年一次的市(省)論文、課例評選活動,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爲市(省)的樣本學校。學習案例具體負責人: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1、《我是客家小主人》 負責人:

2、《石頭的奧祕》 負責人:

3、《葉子的世界》 負責人:

4、以上負責人各自撰寫一篇論文,參加評選。

(三)發揮教師特長,完善科普基地,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1、鑄品牌學科,爲特色教育提供源泉。

鑄品牌學科要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把科普教育活動作爲重點內容,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科學課、隊活課、勞動課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與學習,保證每班每週都有科普教育活動課。由劉洪珍老師、李海明老師擔任校科普輔導員;各年級組長擔任年級科普輔導員;各班主任老師擔任班級科普輔導員,全面鋪開科普教育工作,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活動中發展自我,在活動中形成隊伍。

2、發揮教師特長,組建興趣小組。

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廣,難度很大。我校積極挖掘校內外現有的教育資源,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紮實開展科普教育。本學期將成立以下科普興趣小組:

①、科技製作小組 負責人:

②、種植飼養小組 負責人:

③、綜合實踐小組 負責人:

④、電腦科幻小組 負責人:

⑤、客家文化小組 負責人:

⑥、麒麟舞蹈小組 負責人:

3、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科普基地。

開辦以來,我校致力於《好習慣》和《客家文化》這兩大特色。其一,《好習慣》是我校自編的教材,自出版以來,影響力大,深受廣大師生、家長青睞,形成了品牌,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其二,《客家文化》是我們下一步將要打造的品牌,它也是科普特色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應該採取走出去,帶進來的方式,進一步充實、完善《客家實物展覽室》和《客家文化展覽室》,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1

活動目的:

爲讓學生更大程度地接觸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也爲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爭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我校師生決定4月13日去合肥植物園參觀。

活動初步計劃:

時間: 4月13日

地點:合肥植物園

參加人員:一年級師生,約550多人。

教師人員安排:負責人:王嵐

一(1)束然 張婷婷 一(2)葉婷婷 汪愛梅 一(3)方義炳盧娟

一(4)郭雲 勞 芮 一(5)朱 紅 許玉珍 一(6)袁燕敏 宇世蓉

一(7)鄭海燕 馬勤 一(8)喬利榮 廖紅玲

一(9)李麗李慧 一(10)劉曉娟 張宏強

後勤、聯絡員:王嵐(兼)

活動費用:25元/人(午餐自帶)

活動安排:

教育活動

08:30---09:00

從學校出發坐車到達植物園。

09:00---09:30

1、一日活動安全教育

2、強調活動紀律。

綜合實踐活動

09:30---09:50

學生稍息片刻,組隊。

09:50---11:20

學生進入園區進行參觀。

11:20---11:30

學生上廁所、洗手準備午餐

11:30---12:00

學生午餐、休息

12:00---14:00

教師將學生組隊進入其他園區,繼續參觀。

遊戲活動

14:00---14:10

學生休息。

14:10---14:50

學生進行遊戲活動

14:50---15:00

組織學生乘車回校

合肥師範附小一年級組

__年4月1日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2

一、指導思想:

大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及對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薰陶感情,充實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長知識才幹具有重要意義。

同學應該把自己價值實現同祖國興衰聯繫起來,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爲主題,全面宣傳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爲主要活動內容。

爲實現全面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作充分準備。

在紮紮實實的實踐服務中,我們經受鍛鍊,增長才乾和社會閱歷,增強自己對自身實踐力的認識,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彌補,促進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次活動會有效實現我們大學生的實踐力的提高與我們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有機統一。

二、活動背景:

在中共中央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背景下,爲了響應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關於部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

在“體驗三農,服務三農”的主題指引下結合農村基層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按需設項,據項分組,雙向受益”的原則,重點組織大學生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爲和諧社會建設宣傳服務,爲科學發展觀實踐服務,爲農村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內容,結合本學院本專業優勢重點開展:文藝晚會下鄉、社會調查等活動。

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驕陽似火的七月,一個揮汗如雨的季節。我們__大學藝術學院黨支部積極響應中央及全國學聯關於大學生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將毅然投身到今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中去,以身體力行的實踐行動,給炎炎夏日中的__帶去絲絲的涼意。

三、活動目的:

透過此次實踐活動,讓同學們積極爲社會、人民服務,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服務和諧社會,讓廣大學生滿懷激情的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落實科學發展觀中。以實踐充實認識,以實踐促使進步。大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積極響應學院團委暑期三下鄉活動。

對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對口開展紮實深入的服務,促進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化、連續化。

透過“文化宣傳”等多樣性的活動,豐富大學生暑期文化生活,使大學生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在暑期對企業參觀學習,建立實踐基地及關注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各項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爲廣大羣衆提供紮實有效的服務,在活動中樹立起在基層建功立業的志向。

讓同學們全方位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努力鍛鍊自己成爲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用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水準,努力把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建設成爲__大學藝術學院黨支部工作的一個品牌,透過社會實踐,鍛鍊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也爲我國社會勞動保障發展吹了新風,讓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把先進的文化和學術以新穎的形式送下鄉。並且將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爲青年志願者、共青團員、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一個社會實踐的陣地,成爲__建築大學的一個素質教育典範。

我們用如火的青春,激昂的鬥志譜寫出了一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曲。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即將開始新的征程。按照“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指導思想,圍繞“建黨__週年”的活動主題,我們認真,紮實,深入地開展學習、宣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求真務實的實踐中牢固樹立了勤於學習,重視實踐的__建築大學學子的新形象,在求真務實的實踐中接受教育,經受考驗,不斷提高個人素質。

四、活動意義:

認真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滿懷激情的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並在與實際結合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深厚的感情向人民學習,以謙虛的態度向實踐學習,增強團結協作精神,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在火熱的實踐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增長知識才幹,實現全面發展。

使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深入體會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同時也讓同學們深入的瞭解國情,瞭解社會,正確的認識自我,正確認識基層特別是西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廣闊發展前景,把個人追求同國家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的結合起來,牢固樹立起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成材志向。

五、活動要求:

爲保證我們團隊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遵守紀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羣策羣力,激情與理性相結合,共同搞好本次活動,決不因爲一個人的關係影響全隊的活動,時刻把安全問題放首位,加強安全防範措施,杜絕意外事故發生,請各隊員遵守以下的規範和要求:

所有成員必須服從帶隊老師的安排,不得私自行動對自己的工作必須認真完成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違章車輛,行車注意安全,選擇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走安全道路,時刻保持警惕,決不能私自離開隊伍,單獨行動活動過程中注意飲食衛生,不私吃東西,不喝不淨生水;遇到突發事件要沉着冷靜,尋求正當方式解決,避免衝突,第一時間與當地有關部門聯繫,並速與帶隊老師聯繫。

六、活動主題:“黨旗引領成長,紅色點亮青春”__大學生暑期實踐------走進__

七、活動時間:20__年7月

八、前期準備:

實踐團隊準備:

1.由我校藝術學院黨總支帶領我校藝術團進行前期活動節目安排。

2.由活動組織人員聯繫外出車輛,保證行動流暢,人員到職。

3.提前進行活動環境預測,便於活動開展,保證各個人員安全接待。

__:

由當地政府進行前期活動準備,例如:聯繫對口專業的公司,建立友好關係;接待舞臺;提供節目;安排好下鄉鎮以及分配各農戶的名單。

九、活動流程安排:

1、在__廣場舉辦“__大學志願農村開幕式”(邀請縣政府有關領導及社會有關人士參加,開幕結束後次日分三個小組走進鄉鎮,志願鄉鎮)。

2、7月10號早上7:00黨建活動室集合出發,路程兩個半小時,於上午十點到達__。

3、到達__後,經過短暫休息調整,爲保證開幕式晚會圓滿成功,下午進行節目彩排,在此過程當中及時進行節目以及人選的調整,有效地保證晚會小組順利開展。晚會結束後,進行小組短暫總結,對於次日活動進行安排。

4、7月11號參觀學習事先安排好的對口專業的各企業公司,以建立長期的實踐基地,並舉行掛牌儀式。

5、7月12號上午7:00集合,按照組織提前安排好的小組分配到各個鄉鎮進行爲期三天的“燃燒青春,服務基層”的幫扶實踐活動,同時也爲大學生調研農村,經濟生活提供平臺。

6、7月13號上午,組1,組2,組3從__分別出發到達__進行實踐活動,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並由帶隊團長和各小組隊長進行活動總結,總結經驗教訓,爲第二天做準備。

7、7月14號上午,組1,組2,組3從__分別出發到達__進行實踐活動,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並由帶隊團長和各小組隊長進行活動總結,總結吸取經驗教訓,爲第三天做準備。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每個活動接近尾聲時進行活動總結,各自闡述活動感想。

8、7月15號上午,組1,組2,組3從__分別出發到達__進行實踐活動,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並由帶隊團長和各小組隊長進行活動總結,總結吸取經驗教訓,爲第四天做準備。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每個活動接近尾聲時進行活動總結,各自闡述活動感想。

9、7月16號上午,組1,組2,組3從__分別出發到達__進行實踐活動,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並由帶隊團長和各小組隊長進行活動總結,總結吸取經驗教訓,爲第四天做準備。晚上六點整合隊伍回到__與大部隊集合休整,準備第二天返程。

10、7月17號早晨,全體隊員8點集合當日到達__,由領導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髮言,整個活動結束。

十、安全保障措施:

1、事先培訓:

在實踐隊出發前,我們會進行詳細的安全培訓.安全培訓的內容包括出行時再見通工具上的自我保護(防病防盜)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安全問題的緊急處理辦法.還包括一些常見的急性疾病的緊急處理措施,外傷的緊急措施,遇到公共緊急事件的自我保護措施.在到達實踐地後,還將請有關人員介紹在當地的風俗,避免發生糾紛,確保同學瞭解當地各種安全機構的地點。

2、負責到人:

(1)確定團隊安全總負責人,統一協調,監督管理。

(2)團隊分組,確定出各個小組的安全負責人,對安全措施具體監督協調。

(3)活動進行中,各小組合理分配所有手機並確保24小時開機。

(4).每晚開碰頭會,及時總結安全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3、路程上延誤時日:

由團長和對方取得聯繫,如果雖然延誤了一些時間,但是能夠到達,則有隊長與接待單位重新安排時間即可.如果延誤時間很長或者可預見時間內不能到達.則有老師與接待單位直接透過公函關係。

4、路程上遇見到不可抗力導致部分或全部同學不能參加實踐:

由團長向學校及時報告,有老師緊急和接待單位聯繫取消本次實踐計劃。

5、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出現傷病:

實踐培訓的時候有對特殊疾病和外傷的緊急救治的培訓,同時預算中有專門醫藥預算,出行團隊應當自帶一些常用藥物。如有緊急情況或突發病狀,及時向老師通報,有老師做出統籌安排。

6、在實踐過程中出現公共緊急情況:

如若遭遇當地暴力犯罪事件,要服從當地有關部門的安排,盡努力確保我們的人身安全。

十一、實踐可行性分析:

1、國家重抓農村建設,黨中央不斷的提升農村在國家整體工作的地位,大力倡導大學生志願服務農村建設,黨中央也不斷地強調在黨基層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因此從大的大的方面講我們此次活動是響應政策,適國情,順民意。

2、我們學校全開放的教學體制爲本次活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一直以來,我校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作一項重要工作開展,我們這次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各項素質鍛鍊都是一個的機會。

3、與當地的友好關係,爲我們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

十二、實踐預期目標及預期成果:

1.初步建立當地作爲實踐基地關係,遠程網絡教育。

2.初步規劃鄉村圖書館,成立廣播站.爲農民及中小學生提供科普教育資源,科技支農。

3.初步規劃“大學生一幫一”扶助貧困,留守兒童計劃。

4.透過開展慶祝建黨__年文藝宣傳活動,激發當地學生和人民羣衆的愛國情懷。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3

爲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溫教中〔20__〕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爲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爲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定、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定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__〕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定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資訊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爲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定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衛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說溫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爲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資訊技術相伴隨的資訊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覈細則,指導和審覈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爲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爲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__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4

一、設計主題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優雅的生活環境成爲越來越多人們的追求。學生是未來的主宰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應該從小培養健康意識、環保意識和審美能力,這一任務無疑就落到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我們開展“養護花草,健康生活”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在學生動手查閱資料、養護花草,動腦思考的基礎上,讓他們掌握關於花花草草的知識,來美化自己的健康生活,提高動手動腦、交流共享、辯論溝通的各方面能力。

二、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觀察花草、查閱資料、調查訪問、親自養護花草,讓學生掌握瞭解更多的花草知識,知道養護不同花草益弊,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健康美化生活的能力。

1、透過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確立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透過觀察、諮詢,瞭解自己家中或親友家中自己感興趣的花草的相關知識,並在小組交流。

3、設計自己家庭各功能房間需要達到的健康美化標準,網上查閱或訪問專家,瞭解相關功能花草的知識。

4、小組交流,評選組員代表小組在全班中進行交流。

5、根據自己需要和代表推介情況,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並寫好觀察日記。

三、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關注並瞭解花草的相關知識,能選擇合理的方法查閱編輯資料,訪問時要掌握交談技巧,有禮貌地傾聽被訪者談話並注意做好記錄,掌握養護花草的方法與技巧,提高裝扮美化生活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班級主要以小組活動爲主,在家庭或社會訪問主要以本人、小組爲單位。透過查閱法、研究法、調查訪問法、實踐法等開展各項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有關花草知識的瞭解和人們生活標準提升的認識,讓學生懂得種花養草已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花草是人類的朋友,能陶冶人們的情操,寄託人們的感情,美化、淨化、健康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花草的相關知識,積極參與到養花護花、美化健康生活中來。

四、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透過查閱資料瞭解有關花草知識,包括花草的生活習性及養護要點、室內應用等。

2、進行調查、訪問和實地考察,瞭解花草的生態習性及養護要點、對環境的益弊等,培養養護花草的能力和美化健康環境的意識及審美設計意識等。

難點:

1、查閱、摘抄有關花草後,進行歸類彙集整理或繪製手抄報。

2、調查訪問和實地考察並寫出調查報告。

五、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1——3周。

第1周:課堂常規教育。結合學科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簡單指導。

第2周:確定活動主題。經過教師提議,全體同學交流討論,確定活動主題。

第3周:制定活動計劃。在全班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完善活動計劃,側重於研究方法和活動流程的討論。

第二階段:

根據活動主題,查閱蒐集資料,製作手抄報。4————8周。

第4周:組內交流:自己家種養的花草的相關知識,從而總結出蒐集整理花草知識從哪幾方面入手。全班進行完善。

第5周:網上查閱自己喜歡的花草資料,提前聯繫微機教師安排時間及地點。

第6周:到圖書室查閱自己喜歡的花草資料,提前聯繫圖書管理員。

第7周:根據查閱的資料,製作手抄報。

第8周:展評手抄報。

第三階段:

實地參觀或訪談專家,瞭解種養花草的相關知識。9——12周

第9周:實地參觀花卉基地,觀察各種花草樹木,做好觀察記錄。

第10周:訪談專家,瞭解種養花草的相關知識。提前聯繫韓汶栩家長或王其華老師對象。

第11周:整理觀察記錄和調查報告。

第12周:先組內後全班交流觀察記錄和調查報告。

第四階段:

小組交流,資源共享,每位同學掌握更多的花草知識。13——15周

第13周:整理前段時間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在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花草的相關資料。

第14周:組內推選代表在全班內交流,注重方法和形式的運用。

第15周:圖片展:我最親愛的朋友——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第五階段:

“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16——19周

第16周:準備“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資料。

第17周:籌備“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推選成立評委會,同時成立工作小組。

第18周:“我最喜歡的花草”推介會,學生根據推介情況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並評選推介員。

第19周:評選班花班草,認養自己喜歡的花草。

第六階段:

成果展示,活動總結。20——21周

第20周:成果展示,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小明星。

第21周:活動總結。形成書面報告。

成果呈現形式:活動計劃、蒐集整理的打印或手寫資料、手抄報、調查報告、觀察記錄、活動過程的照片集錦或影像資料、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5

一、活動目的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爲引導學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弘揚民族精神,爭做合格公民。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夕開展“感恩英雄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爲主題的講故事、演講比賽。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們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不忘歷史,學習革命先烈爲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的振興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民族精神薪火相傳。

二、演講主題

感恩英雄先烈,弘揚民族精神。

三、演講稿要求

內容緊緊圍繞主題,並結合自身實際。

四、參賽要求

1.演講內容健康向上,能夠緊緊圍繞主題。

2.演講題目自擬。

3.每人演講時間爲3-5分鐘左右,且使用普通話。

4.參賽選手按順序上臺,演講要求脫稿。

五、比賽時間

20_年_月_日(下午第二節課後在教學樓前進行)

六、參賽人員

三——八年級每班只少1人(或組合)。

七、評分細則

1.比賽評分採用十分制,滿分爲10分,評委打分後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彙總後取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若出現同分,則精確到後三位,依此類推。

2.演講能力:普通話流利,發音標準,語調準確,表達流暢;脫稿演講;節奏優美,富有感情,肢體語言使用恰當。(4分)

3.綜合印象:上下場致意、答謝,服裝得體,自然大方,氣質佳,觀衆反映好。(2分)

八、獎項設定

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根據獲獎情況,量化計入班主任考覈之中,評委另行通知。

九、要求及說明

1.演講稿件由各班級自己組織材料,稿件內容要符合活動要求。

2.演講稿、解說詞、演講人名單3月30日早晨第一節課報到校團委。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6

一、工作目標:

1、將《科學》、《思品》、《資訊技術》等學科納入管理,狠抓落實,加強監管,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2、強化科技創新思想,開展第一屆校科技周活動,積極迎接省、市、鎮科技創新大賽,迎接上級部門對科普特色學校的階段性檢查和評估工作,樹立品牌,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3、積極準備,努力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爲市(省)的樣本學校。

二、工作要點:

(一)狠抓落實,注重學習,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首先落實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只有把每一科課程開齊,把每一節課上好,學生纔會全面和諧發展,素質纔會真正提高。學校將《綜合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電腦》等課程納入綜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組對我校課程開設情況檢查工作,要求教師先培訓後上崗,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指導綱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培訓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上好每一節綜合課。本學期,我科組將及時瞭解各年級上課情況,狠抓落實,加強監管,深入課堂全面、細緻地檢查。

(二)精心撰寫,積極籌備,打造綜合樣本學校。

以“創新、實踐、發展”爲主線,採取“點上深化、面上拓展、縱深推進”的措施,深化課程研究,全面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

圍繞市公開課,積極積累相關的教學活動資料(如課題實施方案、成果總結等),撰寫三份學習案例、一份說課設計、4篇論文,準備參加每年一次的市(省)論文、課例評選活動,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爲市(省)的樣本學校。學習案例具體負責人: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1、《我是客家小主人》 負責人:

2、《石頭的奧祕》 負責人:

3、《葉子的世界》 負責人:

4、以上負責人各自撰寫一篇論文,參加評選。

(三)發揮教師特長,完善科普基地,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1、鑄品牌學科,爲特色教育提供源泉。

鑄品牌學科要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把科普教育活動作爲重點內容,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科學課、隊活課、勞動課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與學習,保證每班每週都有科普教育活動課。由劉洪珍老師、李海明老師擔任校科普輔導員;各年級組長擔任年級科普輔導員;各班主任老師擔任班級科普輔導員,全面鋪開科普教育工作,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活動中發展自我,在活動中形成隊伍。

2、發揮教師特長,組建興趣小組。

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廣,難度很大。我校積極挖掘校內外現有的教育資源,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紮實開展科普教育。本學期將成立以下科普興趣小組:

①、科技製作小組 負責人:

②、種植飼養小組 負責人:

③、綜合實踐小組 負責人:

④、電腦科幻小組 負責人:

⑤、客家文化小組 負責人:

⑥、麒麟舞蹈小組 負責人:

3、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科普基地。

開辦以來,我校致力於《好習慣》和《客家文化》這兩大特色。其一,《好習慣》是我校自編的教材,自出版以來,影響力大,深受廣大師生、家長青睞,形成了品牌,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其二,《客家文化》是我們下一步將要打造的品牌,它也是科普特色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應該採取走出去,帶進來的方式,進一步充實、完善《客家實物展覽室》和《客家文化展覽室》,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篇27

一、教學背景分析:

選擇“讓陶藝扮靚校園”這個陶藝合作學習的主題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學校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習場所,憑着學生對學校的瞭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創作。第二、選擇陶藝這種藝術手法是因爲它有着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設計和製作爲一體的三維空間,既讓學生動腦又動了手,提高了學生設計、思考和製作的能力,以及實際的生活能力,領悟了勞動創造的愉快。第三、陶藝是綜合實踐課程之一,用陶藝這種藝術手法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更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第四、新課改提出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其中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以人與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關係爲基礎的。在合作中,每個人都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吸取營養,同時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同意見提出爭議。在以往的陶藝教學中我們常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其間學生心情偷快,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集思廣益,激發了更完美的創意,往往會給課堂帶來驚喜,給教學帶來無法估量的.效果,對提高學生素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

二、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本案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而本案在教學過程中也處處體現着合作,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與集體合作能力。教案引導學生討論目標、設計方案、製作陶藝、扮靚校園、總結評價。在實踐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本案內容設計爲四課時,本節課40分鐘的時間展示爲第四課時,要求學生在前三課時學習的基礎上,透過自己雙手將自己想象變成具體成果的過程,是他們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展示。

三、活動目標:

1、透過研究陶藝的歷史、分類及製作方法,對陶藝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

2、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動手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對陶藝的興趣,加深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3、初步掌握陶藝製作的簡單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瞭解陶藝,增強同學之間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

利用已掌握的陶藝製作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

五、教學難點:

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調,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學準備:

收集資料;材料準備:陶泥、木板、紙;工具準備:塑刀、剷刀。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提示課題

師:近段時間,同學們圍繞陶藝這個話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收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瞭解了許多有關陶瓷的知識並掌握了陶藝製作的基本技法。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陶藝世界,用陶藝扮靚我們美麗的校園。

(二)複習技法、設計方案

1、複習陶藝製作技法(捏、揉、搓、壓)

[這一環節讓學生看視頻,學生可以邊看邊複習,再加上老師的示範,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藝製作方法。]

2、合理分工,設計方案

[引導學生明確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手段,讓他們知道並有這樣一個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單獨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學會分析、比較和聯想,更利於發揮想象力,說不定課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圖片,也適合用陶藝的手法表達而且可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繫,擴大學生視野,使其瞭解勞技課與相關學科的知識,更全面地認識和把握與勞動方法、操作要領相聯繫的道理及規律。]

(三)製作陶藝、扮靚校園

1、開展活動,製作陶藝

[課堂中,無論是設計還是製作,都由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巡視指導時應該注意到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地平均分配時間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別的重點指導;指導個體時要邊指導具體的個體,邊環顧整體班級。在學生創作環節,有個別的亮彩學生要給予及時地表揚,如有失誤要給予及時糾正與指導。]

2、展示作品,扮靚校園

[教師根據小組展示的作品和製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要從作品製作方法、製作過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勞動習慣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勞技素養。教師的評價以肯定,鼓勵爲主,對於小組教師要提出建。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充分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們將更喜歡小組合作學習。]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fangan/shishi/o9g0z2.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