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 市場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手機版

市場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46W 次

XX年以來, xx市掀起了種植食用菌的熱潮。XX年生產規模更由XX年的2500萬棒猛增到4000萬棒。食用菌究竟爲何物?食用菌生產形勢究竟怎麼樣?效益如何?有沒有發展前景?帶着這些問題,我在實習期間,對遵化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市場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食用菌的發展史以及在x市的發展情況

菌類食用在我國已有3600多年的歷史。自商周時期,菌菜就作爲山珍,成爲奴隸主的奢侈品。直至晚清,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菌菜以其山珍的地位和獨特的個性魅力,征服了數代帝王。但他們一直是食用野生菌。自20世紀初法國在雙孢菇純菌種的分離培養方面首告成功,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末首先製成了香菇的純菌種,人工種植的食用菌開始風靡世界餐桌,並形成產業。荷蘭、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食用菌生產趨於工業化和集約化。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年產量約1600多萬噸。

在我國,從白山黑水到青海湖畔,從天山南北到日月潭邊,除海南未見報道外,食用菌在其餘各地均有種植。人工種植品種有320多個,形成大規模商業性種植的有香菇、雙孢菇、平菇、木耳、靈芝、雞腿菇等15個。而其中的兩大主要菌類則是東北黑木耳(遼寧最多)和華北(河北)、華中(河南)、華東(浙江)、華南(福建)的香菇。目前,全國有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市)近200個,大中型加工企業XX多家。年產食用菌103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65%.其中,出口43.3萬噸,其餘均爲內銷。

在河北,食用菌產量前三名的爲靈壽縣、平泉縣、遵化市。其中,靈壽縣主要生產金針菇,年產7.5萬噸,產值近6億元。平泉縣主要產品是滑子菇,年產4萬噸,產值4.4億元。國家農業部批准的唯一的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設在該縣。遵化市主要生產香菇,年產2.5萬噸,產值約7500萬元。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經歷了兩次高潮。1994年,該市西留村鄉籌建了第一家規模食用菌生產企業,當時的技術不完善,產量也不高,但市場價格較高,每市斤達到3-5元,效益較好,2分地掙3萬,畝純掙10萬,食用菌種植開始向遵化市其他鄉鎮擴散,形成了種植食用菌的第一次高潮。但是,由於當時的大部分羣衆對這一新鮮事物持觀望態度,以及技術不成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沒有形成大氣候。沉寂了幾年後,從XX年開始,因平安城鎮平一村種植食用菌獲得較好收益,從而帶動了平安城鎮、東新莊鎮農民種植食用菌,並迅速擴散到全市。XX年,遵化市種植食用菌的鄉鎮達到18個,規模達2500萬棒。其中,平安城鎮1200萬棒、東新莊鎮600萬棒、劉備寨鄉200萬棒,其餘爲石門鎮80萬棒、蘇家窪鎮80萬棒。XX年,增速更爲迅猛,全市新建大棚1220個,其中平安城鎮、東新莊鎮、劉備寨鄉新建1167個。僅平安城鎮就增加834個,增加產能1300多萬棒。預計今年全市可突破4000萬棒,產量4萬噸,產值1.2億元。種植食用菌已經成爲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

二、食用菌的主要功用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高蛋白質、低鹽、低糖、低脂、低熱,富含藥用物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特點,被稱爲“素中之葷”.如蘑菇、猴頭菇、銀耳等,早就被稱爲“山珍之王”、“庖廚珍品”.研究發現,食用菌子食體的蛋白質含量約爲鮮重的3%-4%,乾重的20%-40%,介於肉類和蔬菜之間,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所以,在國際上被認爲是“最理想的蛋白質和組合營養來源”.據調查,大衆餐館的菜食原料中,有近25%的原料來自食用菌,並且呈上升趨勢。到XX年,北京食用菌餐館已經達到200多家,有80%的大中型餐館、賓館有食用菌菜譜和配菜。

在作爲美味營養食品的同時,食用菌又是食療保健食品。食用菌含有較多的核酸和維生素b1(硫磺酸)、維生素b2(核黃酸)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c(抗壞血酸)和維生素d(麥角淄酸)等,還有具有抗癌功能的多糖物質干擾素誘發劑-雙鏈核糖核酸,可降低血壓的酪氨酸酶、牛黃酸,可降低血脂的香菇素,可降低膽固醇的膽鹼和核香酸,可降血凝塊的腺苷,可預防肝炎和腸胃潰瘍的原黃素等。礦物質的含量亦極豐富,尤其含磷較多,有利於調節生理機能。長期實用,具有滋陰補陽、益氣活血、補腦強心、養顏美容、延年益壽等功效。現在許多企業已經利用食用菌開發出多種中成藥和保健食品。對於當今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人們來說,食用菌受到青睞是自然而然的。

三、食用菌的經營及成本利潤

目前,遵化市食用菌種植所用的大棚大小不同,但目前所建的基本接近長70米、寬9米、高3.4米的標準。下面以該規格的大棚爲例進行成本分析。

建一個長70米、寬9米、高3.4米的大棚,需要在大棚前預留同樣面積的空地,以保證光照和通風需求,所以,所需土地爲大棚面積的2倍。

(一)建築及設施成本

1、紅磚27000塊,水泥4噸,約需3400元;2、鍍鋅管,用管粗細不同,拱樑用80根,需7500元,橫樑用50根,需2500元,後壁支撐用100根,需XX元,中間立柱60根,需XX元,小計約14000元;3、塑料840平方米,需1000元。草簾70塊,需2500元。壓塑料膜及卷草簾用的繩子280米,需1200元。攏塑料膜用鐵絲140米,需100元;4、打井及購置潛水泵、上水管需1000元。 5、接種箱1至2個(每個500元左右)、裝袋機1臺(500元左右)、鍋爐1座(1300元左右)、蒸籠1個(600元-700元),小計3000-3500元;6、建一個大棚約需人工80個,按目前大工50 元/天計算,約需2500元。

綜上所述,建一個大棚合計需2.9-3萬元左右。

(二)經營成本

一是菌棒。每棒需木渣2.5斤,約0.7元左右。菌袋每個0.1元。每支菌種需6元,接種XX棒,每棒用菌種摺合0.003元。在制棒、接種及菌棒入棚季節,每個棚每天需人工8-10個,合計約15天左右,每個工20元,約需支付3000元左右,每棒人工費折0.15元。所以,每棒總體成本在0.95-1.0元左右。每個大棚可擺放菌棒2萬棒,需資金2萬元左右。

二是易損、易耗及水電費。每個棚草簾每年更換一半,需1300元左右,塑料膜每年更換一次,需1000元左右。接種箱、鍋爐、蒸籠、繩子等總計4000-4500元,按5年折舊期,每年提取折舊費用800-900元。水電費中,用水沒有收費,電費每月120餘千瓦時,每年用8個月,農業用電每千瓦時0.41元,需400元左右。總計約3400-3600元。此項開支每棒平均約0.18元。

三是固定資產折舊。大棚固定資產(紅磚及鍍鋅管、水井、潛水泵)合計約1.9萬元,按15年折舊期,每年提取折舊費用1300元。此項開支每棒平均約0.06元。

綜上所述,每年每個大棚經營成本需2.5萬元左右。單棒成本爲1.25元左右。日常經營需要2個家庭自有勞動力。如果家庭勞動力按每人每日15元計算,家庭勞動力的成本爲7500元左右,總成本爲3.25-3.4萬元。單棒綜合成本爲1.7元左右。

(三)經營利潤

每棒食用菌可採2斤鮮菇。去年遵化市香菇最高產地批發價格爲每斤2.2元,最低爲1元,平均價格爲1.5元左右。每棚放2萬棒,銷售收入約爲2×1.5×XX0=60000元。單棒銷售收入爲1.5×2=3元。單棒純利潤約爲3-1.25=1.75元。

如果不計算家庭勞動力成本,每年每個大棚毛利潤爲:銷售收入(6萬元)-經營成本(2.5萬元)=3.5萬元。

新建大棚當年可以收回成本,建築成本、管理成本低則可獲部分利潤。從第二年開始,不計算家庭勞動力費用,年毛利潤可達3.5萬元。如果大棚建築採用的是較低成本的鋼筋而不是鍍鋅管,收益會更高,但是,因爲使用年限短,折舊費用也高。

(四)相關經濟效益

種植食用菌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僅以平安城鎮爲例。一是流通領域。每年需要100多萬元的更換用塑料膜。今年爲發展食用菌,建築用鋼材需求折算爲XX多萬元,潛水泵也需要近900臺,價值36萬元。塑料繩、鐵絲等也有大量需求。二是交通運輸業。每年僅制棒就需要37500噸木渣,大部分要到外地採購木料自己加工,或是直接從外地採購木渣。即使是採購木料,按每車載重10噸計算,需要出動3700多輛車次,另外每年需要從江蘇等地調運草簾5300噸,也需要近1000輛車次。三是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據估算,在制菌棒期間,就需要20萬個勞動日,因平安城鎮內的勞動力不足,需要到堡子店、石門甚至玉田、薊縣等地招收3000到4000名勞動力。建築大棚,製造蒸籠、鍋爐、接種箱,打井等也安排了大量勞動力。同時,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和收購食用菌人員,也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

四、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

遵化市目前的食用菌種植品種中,香菇佔90%,其餘爲白靈菇、雙孢菇、茶樹菇等。香菇在遵化市種植歷史已經有10餘年,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價格比較穩定的菌種。產量位居全省首位,佔全省總產量的30%以上。但是,如果放在全國看,遵化市的食用菌產量只佔0.24%.

XX年,全市食用菌總產2500萬棒,到XX年7月,生產能力猛增至4000多萬棒。大量增長的食用菌生產能力是否會造成供大於求,增產不增收,挫傷農民積極性,最終影響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從市場價格分析

一是國際價格。我國食用菌出口,1995年爲30萬噸,XX年爲47.6萬噸,XX年爲38萬噸,創匯卻分別爲9億、6億和4.6億美元,平均噸價爲3000美元、1255美元和1213美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相關質量指標很多,而我國的標準體系還不健全甚至落後。資料顯示,目前僅在農藥殘留限量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有2572項,歐盟有22289項,美國有8669項,日本有9052項,而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有484項。所以,大大影響了食用菌的出口價格。如果我們加大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推行力度,產品符合了國際市場標準要求,價格也會相應提高的。二是國內價格。根據中國農業資訊網價格之窗的數據庫,XX年6月至XX年2月國內大中城市農貿批發市場香菇價格一直呈上揚態勢,今年2月後開始下滑,但價格仍高於去年。南方菇品市場今年以來最低價格爲6月下旬的5元/斤,遠高於去年最低價格6月的2.5元/斤。而今年最高價格6元/斤也高於去年的最高價格5.5元/斤。香菇作爲常規品種,價格波動幅度小,價格是相對穩定的。今年上半年,北京香菇價格同比上漲30%.

(二)從市場需求分析

一是國外市場。香菇市場主要是日本、北美和歐洲。日本對我國香菇輸入底線爲鮮菇2.5萬噸,幹菇爲8000噸左右。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呈上升趨勢。歐洲人喜歡吃蘑菇,但是,在華人飲食文化影響下,尤其是歐盟國家多達8000家的中國餐館,對香菇、木耳的消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上國家的香菇消費以華人爲主,比較穩定,隨着華人的不斷增加,消費量也會上升。二是國內市場。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有着密切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在戰後經濟增長時期,香菇消費就表現了高速增長。目前,我國人均消費香菇不到12克,分別是日本人的1/5,香港人的1/10.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善,全國範圍內的消費量正在以10%的速度增加。以上海市場爲例,上海市場鮮菇消費量每年上升15%,XX年冬季,幹菇消費量同比增長25%,單價上升12%.

(三)從遵化市的產量分析

如前所述,遵化市的香菇產量只佔全國的0.24%,所以,遵化市增加的香菇產量根本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此外,因爲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點和種植習慣。比如,靈壽縣就因爲當地氣候的原因,沒有發展香菇種植。唐山境內,遷西縣就以種植慄蘑爲主,灤縣以種植杏孢菇爲主,灤南縣以種植白靈菇爲主。即使全國的香菇產量均有增加,但是消費量也在增加,兩者相抵,價格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與其他地區相比,遵化市的香菇生產成本較低。況且,香菇是一種可以加工的產品,如果鮮銷不暢,還可以烘乾,也可以醃漬,不至於造成較大損失。

五、關於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

就國際市場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量不斷增加,這既爲我們發展出口創匯提供了機遇,也把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盟國家對進口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對農產品的有機物殘留方面,標準近於苛刻。就國內來看,實施標準化生產也是一個遲早的問題。如北京等大城市,農產品檢驗的項目也在逐漸增加。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如果不盡早推行標準化生產,我們已經形成氣候的食用菌產業遲早會被淘汰出局。所以,應設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辦公室,靠掛在農村經濟局或科學技術局,由專人負責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早動手,早受益。

(二)及早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銷售主要處於小規模、散銷售階段,基本上“送出地頭”,還沒有真正“走進市場”,生產者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所以,應該把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提到議事日程。如平泉的食用菌交易市場,每年春、秋、冬三季,商賈雲集。除能節省銷售費用,還可以帶動本地菌種、原料的銷售,延伸產業鏈條。河南一省就建立了10餘個市場,西峽、鄭州兩個市場年交易額達20億元。而泌陽縣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遵化市菇農用的錛渣機、裝袋機,甚至是小小的菌袋,都要從那裏購買。如該縣生產的錛渣機,原理與礦山粉碎機沒有太大區別,但最高價格爲一臺20萬元左右。從遵化市的工業基礎看,完全可以自己製造。但因爲市場有限,沒有廠家願意生產。如果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場,不僅可以提高銷售價格,還可以極大地帶動需求,拉動市場,延伸產業鏈條。

(三)儘快對食用菌進行加工利用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只是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例如,一斤鮮菇市場價格爲2元左右,到飯店餐桌上一盤可賣15-20元,一斤可做兩盤,增值達10-20倍;保鮮出口,大約增值10倍;加工成罐頭,可增值50%-200%;如提取多糖可以增值上百倍。所以,遵化市應儘快走出“出棚進籃、出籃進車、出車進市”,由“農田工廠”進“農貿市場”的原始銷售階段。建議抓緊扶持建立1-2家較大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時,降低市場風險。

(四)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和分工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尚處於“小而全”的分散狀態,家家建大棚,家家支爐竈,家家有支出,家家沒規模。造成資源浪費,勞動力浪費,綜合效益較低。所以,應該引導農民進行專業分工,把菌種銷售、原材料製造、種植等環節剝離開,使菇農不必再自己造原料,搭滅菌鍋,制接種室,建培養室,也不必拌料、滅菌、接種全做,只要買回菌棒直接出菇,可以專心抓管護,減少投入,騰出精力,最終提高生產效益。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gzbgfanwen/diaoyan/743l23.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