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總結 > 教學工作總結 > 教學反思(精選29篇)
手機版

教學反思(精選2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3.08W 次

教學反思 篇1

《通分》這一模組的主要內容是理解通分的意義,能夠對異分母進行通分,爲下一步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基礎。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在通分時會正確應用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找到兩個數的公分母。進而,對兩個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

教學反思(精選29篇)

首先,由一些同分母分數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引出當兩個分數的分母如果不相同該怎樣進行大小的比較,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通分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透過小組學習來解決,師生共同總結出如果把這些分母不相同的分數轉化爲分母相同的分數那麼再進行大小的比較就會比較方便。引出通分的概念: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的過程叫做通分。

同時,引導學生找出通分時怎樣確定同分母分數的分母,用什麼數做公分母會算起來會比較簡便,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會得到用異分母分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公分母。

理解了通分的意義,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後,透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熟練地把兩個異分母分數通分,並進一步對兩個以上的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在練習時大膽嘗試。

教學反思 篇2

六年級是學生英語學習生涯中重要的階段,它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總結涵蓋了小學的所有英語知識,開啓了初中英語知識的篇章。因此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因爲面對的仍然是小學生,要注重引導強化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要注重傳授英語知識的系統性,不能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但作爲一個新教師,對英語教學仍然缺少一個度,現對於六年級英語教學反思如下:

一、教學除了要有趣味性,還應注重公平性。

在課堂教學上,我有時會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動,這些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課堂活動的時間只有短暫的45分鐘,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表現自己。那些沒有機會表演的學生將會感到很失落,作爲一個老師,應該注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不僅要做到表揚每一個表現出色的學生,而且要做到安撫那些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孩子。並且儘可能地找機會彌補他們不能展示自己才能的遺憾。要相信,學生的每一次舉手對老師而言都是意義巨大的,那一雙雙小手代表着學生的上進心,積極性還有對知識的渴望。

二、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對學生犯的錯誤要有寬容的態度,並且加以指導。

讓學生在習慣用Hello、Good 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See you、Goodbye…這些簡單句型的基礎上,運用一些較難的句型,這樣的英語學習,將學習融入了日常情景之中,有利於學生更好的運用英語,學以致用,這纔是我們教授英語的最終目的。

三、對於不同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爲他們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並且留心他們的學習情況,一旦發現進步就要對其加以表揚。培養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很多差生都覺得自己學不好而從來不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其實好,教師提的很多基礎性問題他們是能解答的。對次,教師要注意給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表現的舞臺。長此以往,會讓差生養成在課堂上發言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裨益。

在成爲教師短短的5個月時間裏,我發現,當一個稱職的老師不僅需要基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對教學藝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懷抱一個對學生的愛心耐心。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師們,任重道遠,我們年輕教師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教學反思 篇3

《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數”教學的起始單元,對於滲透與發展學生的代數思想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開課時,透過複習哪些是方程,鞏固方程的含義,爲後面教學作鋪墊。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的想法,然後着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並在後面的鞏固練習當中加入口答檢驗,根據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出示概念時,先讓學生自學了概念。自學完概念後,應讓學生對兩概念講講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畫出重點字,然後纔是教師對概念重點的強調,這樣更能區分兩概念不同的含義,對難點的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易混易錯的地方,清楚理解後,明確兩概念的區別,這點在課上忽略了。

在後面的反饋練習時,因前面例題的格式講的還不夠明確,所以練習時有點反覆,但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生已完全掌握。鞏固練習的層次很好,由易到難,對學生的學習有突破,學生完成的正確率也很高。

這節課整體來說我比較滿意,對於細節上的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使教學更加嚴謹,也會更注意教材的研讀,爭取上一節完美的好課。

教學反思 篇4

酸和鹼的知識對學生來講一直是個難點,學生一學到此知識都會產生畏懼心理。本節課將教材內容進行了簡單的調整,重點是介紹常見酸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特性,將酸鹼使指示劑變色的內容放在酸的化學性質那一節課,所以本節課的學習難度不大。此節課這樣設計一方面是體現由淺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學生的畏懼心理,從學生親身體驗入手引出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好酸和鹼的知識打好基礎。

授課過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見的酸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獲取對酸和鹼的感性認識;並透過對比學習、學生親自觀察和動手實驗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體驗到收穫的喜悅。透過實驗探究和和教師的分析實驗現象,幫助學生推理出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特性;同時在使用濃硫酸時,強調注意它強烈的腐蝕性,因此在做實驗探究三稀釋濃硫酸時,考慮到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教師親自演示實驗。透過這樣的設計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歸納酸的化學式特點,爲下一節學習酸的化學性質做好鋪墊。

教學反思 篇5

近一段時間在六年級上課,總感覺學生的情緒調動不好,我也很迷惑,於是就查閱一些教育學理論的書,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

英語學習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具體表現在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行爲習慣等方面存在較爲嚴重的缺陷。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動機和態度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事實證明,認爲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於助人、聰明、富於邏輯性和快樂”的人,一般來說,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

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於是我決定近段時間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注意激勵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把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使學生喜愛英語課當重點,把教學的形式和學生當成備課的重點。儘量讓教學形式多樣,生動形象,激發個體的參與慾望,課堂的氣氛要儘量輕鬆、愉快,重個體、重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先把重點詞句掌握牢固。以上就是我困惑過後的反思。

教學反思 篇6

1、本課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情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學、好學,較好地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2、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分數基本性質和公因數的求法。本課無需在此處多費時間,合理的知識遷移,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約分”的含義,使知識深入淺出,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3、爲學生提供充分探究和發現的時間與空間,從約分含義的理解到約分方法的學習,教師始終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相信學生的潛能,透過第一組活動,引發學生思考,發現幾個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同;藉助第二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理解約分的含義;創設第三組活動,爲學生搭建了實踐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約分方法,最終達成共同的認識。可以說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學生的發現、探究、討論中解決,課堂處處閃動着學生智慧的光芒。

4、教師關鍵處的點撥和發人深省的提問充分體現了教學主導的作用,既引導學生的發現,又不限制學生的思路;既能放開手充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能在發散思維之後,求同存異,提升學生的認識,使課堂充滿生機,啓發引導無痕跡。

5、練習的設計體現了清晰的層次性,尤其是最後遊戲的創設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天真活潑的特點,同時又寓教於樂,使學生對約分的認識有了更新鮮,不呆板的認識。

教學反思 篇7

語言的學習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並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我在講六年級Unit3Dream的時候,我拍了我睡覺做夢的照片作爲課件展示,當課件剛一展示出來的時候,馬上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開心地喊焦老師做夢了,她做了這麼多的好夢。這個課件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於是我乘熱打鐵開始介紹:Ioften/sometimes/never dream of/that….這個句型。新課標教材貼近生活,許多單詞、語句都是學生們日常學習生活中常見到和用到的。如在教學本單元的silver bells這個詞的時候我拿了實物銀鈴鐺,藏在一個包裏,待到用時,隨手拿出,學生譁然。我問:“What are they ?”學生回答:“銀鈴鐺”。我說:“銀鈴鐺就是silver bells。學生們就可以看着課件說:Miss Jiao often dreams of sillverbells."知識在學生心中刻下烙印。這樣,全班同學在極短的時間內既學會了I often dream of/that 這個句型,又掌握了 其中的單詞。

教學反思 篇8

x月12日我講了一節公開課,透過這次活動我收穫頗多,有優點也有缺點,爲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使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對這一節課進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準備的比較充分。在備課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資訊資源,對知識深挖掘,對這方面的知識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點突出。在備課過程中,我注重了創設教學情景,以一錯誤的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爲主線,使這一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另外,我選的練習題針對性強,層次性強。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找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魚鰾的探究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探究爲手段,複習歸納總結知識,力求使化學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落實,在落實過程中,真正做教師導、學生學,並且注意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分析解決問題。

二、不足之處:

在這節課中,總結出來有“兩板”。第一板,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後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一點,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留出活動的“天地”。正象趙老師所說的學生是喜歡戰的。不要怕學生回答不對,敢於面對學生的錯,可以讓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態板,缺乏激情,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不夠熱烈。

總之,透過這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許多。多謝趙老師給了我這一次鍛鍊的機會。

教學反思 篇9

《除法》的教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中除法的初步認識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何爲平均分的基礎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知道除法。本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基礎,而本課的內容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因此孩子們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本課的教學至關重要。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了解除法的兩種意義。

除法有兩種意義,因此本課我分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將兩種意義分開教學。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對自己動手操作得到的結論印象也更深刻些,所以爲孩子們準備了小棒作爲學具,第一課時是除法的第一種意義,等分除法。孩子們在學習平均分的時候,已經瞭解了平均分的多種方法,讓孩子們分組將12平均分成4份,孩子們在組內操作都很活躍,選擇了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達到平均分成4份的目的,緊接着就引入除法算式,將12平均分成4份可以寫成除法算式“12÷4”,這種除法的意義孩子們掌握的很好,也知道了把一個總數平均分成幾份可以用除法來做。

但是引入第二課時除法第二種意義的教學時,難題出現了,孩子們對於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的結論能輕易得出,但是卻不甚理解這種包含除法的意義,可能受了第一意義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我要求說出包含除法的意義時,不少學生仍是用了第一種除法意義。因此我結合例題對例題所給的數學資訊及得到的結論各個數字的意義都又做了詳細的解釋,並找很多孩子對數字代表的意義,20是竹筍的總數,4是每一份的個數即每份數,我們所求出來的就是可以分成的5份,並就把20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的意義讓孩子們反覆理解記憶,大部分的孩子有了思想的轉變,能夠分析出題目所給的資訊每幾個爲一份求份數的可以用除法計算。

我們學習除法就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我發現運用實例更能讓孩子們加深理解,所以在實例中分析,融入知識的學習,並還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們自己說,是很好的方式,就部分孩子對這兩種除法意義的瞭解還是不夠清晰的問題,仍需要在生活實踐中給孩子們不斷滲透。

教學反思 篇10

《分數混合運算(一)》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下面結合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

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問題情境改爲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爲學習素材,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

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把它作爲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使學生正確地選擇了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綜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透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關注學生的學情

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一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透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係、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透過由先分步,再列出綜合算式這一過程,學生很自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說明學生有自己豐富的數學現實,並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注重對學生的課堂生成的及時捕捉和對比反饋,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注意格式的規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重視數學的體驗發展提升數學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如在“透過畫示意圖,列分步、綜合算式,着重說明綜合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這個環節上和透過讓學生分組解答不同的提問,回答這道題要先求什麼等思維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在學完本節課後,讓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使學生又體驗到豐富的數學內容,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和諧統一。

不足:

1、教師放手不夠,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充分表達的時間,更好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在教學中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所以造成一些時間的浪費,影響了學生的情緒,也影響了老師的情緒。

教學反思 篇11

“愛護書籍”是本單元主體課文,寫了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課文從“愛讀書、儲存書、愛護書”幾個部份再現了魯迅先生的愛書好德。課文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愛護書籍的意識,養成用功讀書,珍惜工夫的良好習慣。

目前孩子的家庭生活生計前提皆很優越,家長儘可能知足孩子對學習用品的要供。多數孩子不懂得珍惜、庇護學習和生活生計用品,孩子們缺乏治理自己工具的意識,“愛護書籍”中魯迅從小愛護書籍的做法給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講授時,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教學反思《《愛護書籍》教學反思》。品詞賞句,抓住人物愛讀書、儲存書、愛護書的好品量、好習慣來學習魯迅愛書的精神和幹事認真的態度。使學生樹立愛護書籍的意識,主動愛護書籍。

學完課文後,引導學生此後你怎樣庇護書,愛護書?把自己的設法寫下來與同學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寫話能力,又進一步學會了愛護書、庇護書的方法。

在初讀感知課文首要內容時,引導學生找出概括課文首要內容的句子:“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麼皆寶貴。”以此爲主線貫穿學文的始終。在品詞析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魯迅愛讀書、愛護書的事例來學習魯迅愛書勝過親情,勝過財寶,勝過生活生計中的統統。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我們應當愛護書,學會儲存書。

本節課存在不敷之處,由於教師籌辦不敷,課堂說話缺乏連貫性。在當前的講授中我會努力專研,與長補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教學反思 篇12

《搭石》這一課,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搭石教學反思。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字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讓學生透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並透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想把同事們集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課堂中。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整堂課自己給學生的空間還不夠,因此,便有了整堂課都希望學生順應自己的思維方式,害怕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與自己思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學從人們走搭石的畫面中體會家鄉的一道風景時,我總喜歡讓學生按順序交流,不想讓學生跳出我的思維方式,因此便有了課堂上,自己在瀏覽孩子們讀書勾畫的情況時,特意尋找按順序勾畫的孩子來首先來發言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們的思維順應了我的思維方式。

教學反思 篇13

我們六年三班的學生整體來說英語基礎不是很好,對以前的知識更是印象不深刻。尤其是部分男同學對英語學習感覺乏味。所以,一般過去時態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難的,特別是動詞過去式的變化更是難點中的難點。但是我們班的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和所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樣,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願意參加活動。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需要穿插遊戲活動,讓學生以遊戲的方式練習對話。

本課爲一節新課,結合本單元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等特點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根據本課的特點,結合本單元內容我設計了旅遊這條主線,透過讓學生欣賞我們國家大好河山的圖片,少數民族特色 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

2、小組活動練習法

用比賽的形式學生自動分爲小組,學生間相互交流、切磋,聯繫本課重點句型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合作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及交流的意義,也透過小組成員間的榮辱與共的關係形成同步學習的環境。說的好的給加分。在本課時中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和發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成爲課堂的主人並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動詞短語及過去式形式,爲了讓學生掌握髮音我指導學生透過聽說練習,語言交際練習,師生互動交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創設鍛鍊的機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於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拓展環節讓學生欣賞圖片由暑假即將到來引出句將來時句子“I wii / I am going to …… holiday , because Ilike ……”談論自己的感受,同時鼓勵學生走出去,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爲祖國的名勝古蹟而感到自豪.鼓勵學生把握住現在的機會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走出去。

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我進行了本單元最重要的環節——Reading部分的教學。這節課對學生的要求很高,難度也較大,現在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

首先,我對本節課進行了總體設計,先讓學生整體瀏覽全文,找出生單詞,並對文章有初步的印象。然後適時的講解單詞,讓學生對文章不恐懼。帶着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信心百倍的去聽錄音,趁着學生們意尤未盡,解決剛纔的問題。然後再讓學生聽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注意停頓等,並試着理解文章。在兩次聽錄音的基礎上,對學生展開提問,以多種形式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及時糾正他們生單詞的發音,本Reading的容量較大,需要兩到三課時完成,所以這節課只能粗略的講解,重點讓學生熟悉單詞,爲下節課做好準備。這節課基本貫穿了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素質。讓全體學生透過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使用交際英語的能力。

這節課學生基本上都動起來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剛開始學生對出現太多的生單詞有難以接受的心態。所以造成了一點點的手忙腳亂,後來才適應。教師應該及早點撥。還有讓學生大膽嘗試不夠好,自主學習時間太少,有待在下面的課堂教學中提高。

教學反思 篇15

“鹼的化學性質”是化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雖然傳統的教學是教師給定實驗步驟,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缺少學生的自主性,但是這個授課班級是個平行班,如果本節課在設計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許多學生將無法動手。不過由於學生動手有快慢,所以課堂顯得有點亂。在教學時,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幾點:

(1)控制好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應給學生合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

(2)本節課的起點較高,難度較大,因此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避免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效率低下。

(3)對練習時間以授課時間的把握不夠到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到最後的小結就顯得有些匆忙。以後可以在複習小測的安排上少一些內容。

教學反思 篇16

一、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玩,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爲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每週3節課,第一學年即要求掌握約500個英語詞彙,而目前在小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小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小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三、小學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一向以來,人們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爲小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爲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四、小學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爲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資訊量少的緣故,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教學反思 篇17

《鞋》,這是一篇文字優美而又富有童趣的小文章。作者從一家人穿的鞋子的角度,巧妙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滿、幸福、忙碌的家庭。表現了作者對美好家庭的讚美。作爲一年級上學期來教學這篇課文,我把識字教學作爲了重點,因爲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縱觀這節識字課,自己還是在設計和實施上花了很多心思和工夫的。大家都說識字課有個固定的模式,按套路上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墨守成規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下面結合這節課和自己這一階段的識字教學談幾點感受:

一、方法重在實

說到識字方法,真可謂百花齊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都爲尋找有效的識字方法傷透了腦筋,對於剛剛送完五年級摸不着頭緒的我來說更是無章可循,所以第一步是學,也就是“照葫蘆畫瓢”。看遍了所有識字教師的識字課堂實錄,把自己可以學得來的方法一一記錄下來,然後進行了有效整合,重新設計了環節,依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把每一步的訓練落到實處,每一個環節做到紮實有效,不流於形式。這樣訓練了一段時間,孩子們對字特別敏感了,學習識字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

1、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如:猜謎語,請教小老師、找朋友……並充分利用小字卡的作用,使字卡真正成爲幫助孩子識字的樂園,大家在“擺長龍”“火眼金睛”“送字卡回家”中感受到了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聘請“小老師”,打造多元鞏固。

課堂上要讓孩子在短時間熟記每一個生字是很難的。只有讓孩子反覆與生字碰面才能增強記憶。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其他同學聽,並聘任其爲“小老師”,可以在教其他同學的過程中再次熟悉所有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方法重在巧

識字兩個月後,孩子們對漢字的敏感又給識字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要使識字課堂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更高效地在35分鐘裏達到識字目的,同時培養語感,爲下一階段的寫做準備。於是以後必須增大讀說的空間,所以巧用識字方法是我對課堂新的方向。雖然識字環節會有所減少,但質量不能降低,因此在方法上一定要巧妙靈活,於是,我開始在不同語境中反覆識字和利用口令化教學來提高學生識字興趣、

1、不同語境中識字

直接的生字教學、詞語帶讀直接放回文字誦讀課文都是讓孩子識記生字的好方法,但是如何檢驗孩子脫離文字後,是否還能熟練認讀並再次鞏固識記效果,我採取了在不同語境中讓孩子反覆練讀的方法,教師創設孩子們喜歡的由生字組成的簡單句子練讀,比如出示句子“一年級五班是個溫暖的港灣”,既增強了孩子們對自己班級的榮譽感,又複習了“溫”“暖”“港”“灣”這4個生字的認讀,何樂而不爲呢?

2、有效的口令化教學

一年級上學期,由於學生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簡單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大。在剛開學的一段日子裏,面對嘰嘰喳喳的孩子和大量的生字任務,我真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輕鬆、愉快的樂於接受大量的生字,口令化教學給了我最大的教學空間。有效的口令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透過口令把各項訓練落到實處,讓我們的孩子儘快步入正軌。

三、不足之處

1、課堂求全

自己的老毛病自己最清楚,可總是事後諸葛亮,其實一節課上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課堂是孩子們的,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透過自己努力去解決出現的問題,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教學設計實施的不完整,課堂生成的問題改變了最初的設計……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我總想把最初的設計實施完成,一心希望課堂流暢準時,表現急躁,所以常常控制孩子們自由表達的時間,這樣往往把孩子們的興趣從沸點降到了冰點,這是自己經常出現的問題,當然在這節課上也不例外。

2、缺少教學機智

對於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還是缺少機智果斷的總結和引導,總是佩服很多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轉折起伏,自己卻總是望而生嘆,其實優秀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對文字的深度解讀,精心研究後的胸有成竹,總是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太對了,10分鐘備課和幾個小時的細緻研究絕對不是一個效果,作爲教師教學機智是歷練出來的,方法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能力也是在自己的虛心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我深信這一點。

如今,我漸漸感受到了教師們常說的兩個字:幸福!看着孩子們在自己的帶領下一天天進步,愛上了學習,愛上了讀書,愛上了寫作,我只想說:“讓幸福延續,讓幸福相隨!

教學反思 篇18

本單元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掌握,能夠明確列行的概念,能夠用正確的格式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做題的正確率在90%以上。

個別學生摘書寫格式上出現錯誤,有的沒寫小括號,有的在列和行之間沒有用逗號隔開,目前還沒有發現列和行顛倒位置的現象。

在處理練習三的題目時,第1~5題學生可以輕鬆解決,第6題靈活性較大,答案多樣,有的學生不僅按要求完成了鮮花和綠色植物的擺放,而且做到了美觀、合理,這就體現出了一個學生智力的多元化,對這一題的要求,我就沒有僅僅侷限在“對”上,我還要求學生要“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上,都大有好處。在這方面狄雨柔、周苗、孔祥夢等幾名細心的女同學表現比較好,設計比較美觀,新穎。體現出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熱情。

但也有幾名學生敷衍了事,沒有體現出“設計”的要求,這樣學生普遍是缺少學習數學的熱情,缺乏主動性,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要主要從學生自身的自主意識入手,一旦他自己發現了學習的樂趣,願意去學了,相信他一定會表現的很出色。

教學反思 篇19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學生難於理解,且這個概念也是初高中銜接不上的一個點,初中新課程中對溶解度的計算不作要求,老師也講得淺顯,但到了高中,又有對溶解度的直接計算,所以很多同學不能適應。因此,初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溶解度這個概念的實質。

如“溶解度”概念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爲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本節課以“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爲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爲載體,以問題爲主線,進行了有個性、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侷限於教材中的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爲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設定問題羣、應用多媒體、分步突破難點,使環節緊扣、層層遞進,師、生及教材編寫者思維同步,形成共鳴,高潮迭起。

由於教學任務重安排的內容較多,結果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建議以後再講本節時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只完成溶解度的定義,第二課時講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應用。

本節課還有一個缺點:師生之間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學根本沒有跟上教師的思路,回答問題事實而非。

今後上課時要多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對學生給予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跟上教師的思路,當然也要注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不能只顧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教學反思 篇20

孔子有句話說:“吾日三省吾身。”“三省”而後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勝欣慰,如有所失,必當明日加倍努力以彌補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進步,來平山中學已經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沒有認真鑽研教材,對重點把握不夠明確,知識點講的不夠全面。我是第一次講必修二,對教材內容更要深入的學習、研究、探討,這樣纔有利於我們更好地進行教學,因此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成爲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更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上課我與學生的互動比較少,採取填鴨式、滿堂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體現。爲了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就必須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所以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做好教學設計,結合學生實際設計相應的互動環節;其次,增加上課的幽默型和趣味性,纔不至於讓學生感到厭倦。爲此,我在備課時,找了些和課程有關的小視頻,儘可能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最後,教學情感反思。就我個人認爲,教學情感包括對學生的情感和對所授科目的情感。第一,對學生的情感就是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不管學習成績好與壞、紀律遵守的好與壞,他們都是一樣的自尊、有上進心,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到對他們的關懷與教育中。第二,對所授科目的情感就是要把他當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看待。曾經聽一位老師說過,一個老師如果自己對所教的科目沒有了情感又怎麼要求學生對其產生興趣與熱愛呢?所以,老師必須對自己的科目有感情。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無價值的,你必須不時的停下來,審視你的生活,與你的內心相接觸,你必須不斷的瞭解世事,不斷地發現自我。惟其如此,你的經歷纔會成爲你的財富。”作爲一名新教師,要不斷的反省自己,爲自己確定正確的路線和目標,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教學反思 篇21

20__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把孩子們歡快外出的腳步擋在了家門之外。延遲開學,讓線上教育成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影響所採取的措施,也是利用教育資訊化改變教學方式、轉變學習方式的一種積極嘗試。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制定了有效的教學活動、親子游戲、室內運動等,讓幼兒與家長互動起來。還充分利用QQ羣、微信羣、家園聯繫小程序等這些軟件,進行交流指導與幼兒們充分的互動共同成長。不知不覺線上教學已經三個星期了,對近期我的線上教學做出了一些反思。

當得知要開展線上教學的時候心裏很茫然,不知從何入手。我用什麼形式才能讓幼兒清晰的瞭解活動的內容?語氣是針對家長還是面向幼兒?當幼兒回答時我怎樣才能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你們的回答我已收到?等一系列的問題。與老師們探討過後,明白了幼兒在家學習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當幼兒或家長存在一些疑問時,可以在羣裏提問,教師給予幫助,讓幼兒認識到線上活動和幼兒園活動態度一個樣,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在《母子情深》這節活動中,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首先,跟家長闡明瞭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在進行活動時需要用到什麼材料。其次,結合PPT、圖片、視頻等,詳細的闡述本次活動的流程,讓家長充分的瞭解並配合進行活動。最後,在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表現進行鍼對性的指導。比如,幼兒在朗誦時只追求熟練度而忽視了韻律;在活動過程中坐姿習慣不正確,當幼兒出現這些問題時,我會與家長溝通,指導幼兒進行改正。

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個別幼兒口齒不清晰,不能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的進行朗誦,對含義的理解也有待提高。還需要不斷的練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自身還要不斷的學習,充分的準備,借鑑他人優秀的方法,這樣在開展活動時就可以給予家長和幼兒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也要更加及時的跟進與幼兒的互動點評。

教學反思 篇22

複韻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我先請出a o e i uü這6個老朋友,說說這是什麼音,發音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引出複韻母ai,ei,ui。

在教學是,我不忘提醒學生注重口型。發ai音時,讓學生先觀察老師的口型,無聲勝有聲。學生目不轉睛地看着我,從大“a”變成“i”型。然後我在發一個“ai”音。學生在觀察中,自己的小嘴巴也模仿着,無聲中掌握髮音的方法。我再次強調從“a”滑向“i”音。訓練後,我觀察學生,每次發完這個複韻母時,我讓學生保持住口型,老師說“收”,學生才能成自然狀態。透過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學生掌握的十分到位,發音完全正確。在學習四聲時,我找個讀音差不多的字來引入的,比如ai從姐弟比高矮來引出.教學ei時,讓學生一邊表演拔蘿蔔,一邊念“ei呦ei呦拔蘿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在玩中鞏固了知識。

在進行鞏固訓練中,我跟學生做了個“猜猜我要發什麼音”的遊戲。我無聲發“ai”“ei”“ui”,學生觀察我的口型,發出相應的複韻母。很高興,班上的學生喜歡這個遊戲,而且能準確地猜出老師要發的音。交換角色,學生表現發音的口型,老師來猜一猜。學生更喜歡,他們認真地做着發音的口型。在檢查環節中我發現學生都能正確都準這三個複韻母。

在拼讀環節中,學生透過卡片紙聲母和複韻母的結合,能順利地拼讀出來,有個別學生讀書本上的音節,對複韻母有點陌生了。需要加強訓練。

教學反思 篇23

1、“方程”的思想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初中最重要的數量關係是等量關係,其次是不等量關係。最常見的等量關係就是“方程”。比如等速運動中,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就有一種等量關係,可以建立一個相關等式:速度×時間=路程,在這樣的等式中,一般會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這樣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透過方程裏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過程就是解方程。我們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簡易方程,而七年級則比較系統地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並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如果學會並掌握了這五個步驟,任何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順利地解出來。八、九年級我們還將學習一次函數及其圖象,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等,到高中我們還將學習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線性方程組、參數方程、極座標方程等。解這些方程的思維方法幾乎一致,都是透過一定的方法將它們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後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決。物理中的能量守恆,化學中的化學平衡式,現實中的大量實際應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透過解方程來求出結果。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進而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所謂的“方程”思想就是對於數學問題,特別是現實當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善於用“方程”的觀點去構建有關的方程,進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它。

2、“數形結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數”與“形”無處不在。任何事物,剝去它的質的方面,只剩下形狀和大小這兩個屬性,就交給數學去研究了。初中數學的兩個分支--代數和幾何,代數是研究“數”的,幾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數要藉助“形”,研究幾何要藉助“數”,“數形結合”是一種趨勢,越學下去,“數”與“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現了專門用代數方法去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課,叫做“解析幾何”。在七年級,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後,八年級研究函數的問題就離不開圖象了。往往藉助圖象能使問題明朗化,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解決問題。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數形結合”的思維訓練,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得上一點邊,就應該根據題意畫出草圖來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容易找出切入點,對解題大有益處。嚐到甜頭的人慢慢會養成一種“數形結合”的好習慣。

3、“對應”的思想

“對應”的思想由來已久,比如我們將一支鉛筆、一本書、一棟房子對應一個抽象的數“1”,將兩隻眼睛、一對耳環、雙胞胎對應一個抽象的數“2”;隨着學習的深入,我們還將“對應”擴展到對應一種形式,對應一種關係,等等。比如我們在計算或化簡中,將對應公式的左邊,x對應a , y對應b,再利用公式的右邊直接得出原式的結果。這就是運用“對應”的思想和方法來解題。七年級我們已經看到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直角座標平面上的點與一對有序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八年級還有函數與其圖象之間的對應。“對應”的思想在今後的學習中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4、“轉化”的思想

解數學題最根本的途徑是“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化未知爲已知”,也就是把複雜繁難的數學問題透過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和手段,逐漸將它轉變成一個大家熟知的簡單的數學形式,然後透過大家所熟悉的數學運算把它解決。比如,我們學校要擴大校園,需要向鎮鎮府徵地。鎮府給了一塊形狀不規則的地,如何丈量它的面積呢?首先,使用小平板儀(有條件的話使用水準儀、經緯儀)依據一定的比例,將實際地形繪製成紙上圖形,然後將紙上圖形分割成若干塊梯形、長方形、三角形,利用學過的面積計算方法,計算出這些圖形的面積之和,也就得到了這塊不規則地形的總面積。在這裏,我們把無法計算的不規則圖形轉化成了可以計算的規則圖形,從而解決了土地丈量問題。另外,我們前面提到的各種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終都可以把它們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後用已知的步驟或公式把它們解決。“轉化”的思想,是解題的最重要的思維習慣。面對難題,面對沒有見過的題,首先就要想到“轉化”,也總是能夠“轉化”的。平時,要多留心老師是怎樣解題的,是怎樣“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化未知爲已知”的。同學之間也應多交流交流“成功轉化”的體會,深入理解“轉化”的真正含義,切實掌握“轉化”的思維和技巧。

教學反思 篇24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可以這樣說,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爲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我們知道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透過各種教學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合作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本堂課我遵循以上原則,並結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而設計的。同時,在課堂上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有趣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並將所學的知識自然有效地運用於生活實際,收到了“現學現用、學用結合”的成效。

本節課的優點是:

1、重難點句型突破形式較新穎,學生興趣較高,掌握較好。我深知興趣是的老師,所以我在設定我的每個環節時我都會反問自己,這個孩子會不會喜歡,效果好嗎?最終我決定採用歌曲,遊戲,卡片,採訪,快速記憶等形式突破重難點,效果確實很好,孩子都很感興趣,樂於發言。

2、採用了任務型教學,各個環節都圍繞着季節話題展開,藉以突出重點,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學生感興趣,學得輕鬆而愉快。

3、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留給學生更多說的機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發展。

4、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學生表演環節,表演情況予以禮物獎勵。學生回答問題,參與活動給予口頭或肢體評價等。

有待改進的是:

1、時間分配有些不合理,應安排再緊湊一些。練習句型的一些環節合併或省掉能省下不少時間用在採訪及對話的聯繫上,那麼對話練習的展示會更充分。 不至於由於時間不夠,程度不好的孩子在課堂上沒有完成,只能佈置成作業完成,如果能在課堂上完成,一定能成爲這節課的精彩之處。

2、 由於課堂容量較大,語速稍快,如果適當的刪剪,時間就會充裕些,語速也會相應的放慢。同時,額外的內容添加的太多,一天吃不成一個胖子,一定要學會對自己狠心,狠心刪掉雖然自己精心設計,但不是必要的部分。要考慮整體,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學反思 篇25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在這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就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能促進創造思維培養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開放式教學:由教師透過開放題的引進,在學生參與下解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本質,品嚐進行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樂趣。開放式教學中的開放題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果開放,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二是方法開放,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三是思路開放,強調學生解決問題時的不同思路。例如再學習瓷磚的鋪設生活中軸對稱,圖案的設計等等內容時,我都是讓他們先收集資料,然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透過蒐集資料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離我們進了,透過互相交流使他們學到了他人的知識,使學生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中軸對稱一節的學習,書上內容不是很多,所以我安排學生課下蒐集有關軸對稱的圖形實物。

我很擔心課的內容不夠,怕學生蒐集不到資料等,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上課了我先舉了一些例子又把我剪的軸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把他們認爲好的例子和圖案那出來。同學們開始合作起來,有的剪、有的給黑板上貼不一會黑板便貼滿了美麗的圖案,有動物、植物、人、字等等。每小組還有同學負責解釋設計意圖,最後同學們有設計了軸對稱圖案,有校園、小區、街道等能把學到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一節下來學生們感覺很輕鬆愉快除了學會課本上的知識外,學生們還學會了剪紙,我從中也學會了剪喜字、剪小人、蝴蝶等。課後他們把這些美麗的圖案貼在了班級的後強上,給班級增加了美感同時同學們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班級的後強成了剪紙拼圖才能的天地。瓷磚的鋪設、圖案的設計、圖表的蒐集、七巧板拼圖等。同學們有了新作品舅子發的更換。我也給起了一個名字叫巧手樂園。所以說在新課改中不知不覺師生的關係近了處於平等的地位,講臺也變大了,在也不是三尺講臺了,教師已經溶入學生中間了,學生也不在封閉而是互相合作主動討論、探討、學生們不在感覺數學枯燥乏味,而是生動有趣,感到了數學就在我們中間。

活動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製作、遊戲、行動、調查研究等,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熱愛數學。例如:在測量中(八年級),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校的旗竿的長度,要求學生至少用三種方法,並說出哪一種方法誤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透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製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後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哪一種形狀的圖形面積最大?這樣的“做一做”活動,既觸及到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嚐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探索式教學:採用“發現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例如“談談儲蓄的利息”(七年級)就是來源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並作一些簡單的計息演算,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感性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好處,提高學習興趣。

誘發學生的靈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於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教學反思 篇26

要想成爲一名優秀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對中學語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筆者認爲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挖掘語文教師成長的源泉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認爲:“個體要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體驗,嘗試、改造,必須去做”,充分體現“實踐中體驗,體驗中發展”。教學時實踐的藝術,教師只有自主參與到開放式的教學應用實踐活動中,透過切身的身心體驗,才能挖掘自身專業成長的源泉,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

1、走出去:專家引領,與時俱進。專家是一線教師的航標,教師除了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外,更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讓教師“走出去”,是教師走近名家、名師、名校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喚起和激發教師的情感。20__年7月28日,在貴州教師教育學校呤聽了四川省肖成全教授關於“有效教學”的講座。聽肖成全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肖老師幽默風趣,知識淵博,語言生動,言行整合。課上有講解,課中有互動。激情昂然,鏗鏘有力,舉例實在(如對“愛”(愛)的詮釋:“愛”(愛)的本意是:用手(爪)捧着,用絲綢蓋着(ㄇ),把最好的東西(心),送給朋友。),很具感染,潛移默化,真乃高效課堂,我受益匪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參與名師名課的實踐活動,可以爲教師注入新的生機,有力地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2、站出來:重構教研組功能,實施校本實踐。教研組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起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教研組要具備教研、科研、培訓多項職能,藉助於跨學科的、不同層次教師間的互助與合作,作用於教師的校本實踐專業成長。即利用教研組活動或大學科教研活動,透過“問題懸掛”、“問題招標”的方式方法,以“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反思”爲過程展開自己的教學實踐。日常教學的“問題”並非都能構成研究的“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並“有心設計”了問題解決的思路之後,教師日常教學的“問題”才能轉化爲研究“課題”,這也意味着教師的“問題意識”上升成爲“課題意識”。如果有解決不了的重大疑難,再邀請有關專家來報告講座、對話商榷。

3、坐下來:苦思冥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能有效地豐盈教師的實踐經驗,提升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在處理教學突發事件時,能超越經驗,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案例研究要涉及學科層面:學生學習層次是否促進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有效生成?涉及操作層面:討論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學技術和教學技巧問題,其目的是探討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做才更好,解決“怎麼做”的問題;涉及理論層面:“爲什麼這樣做”“怎樣做更好”,對實踐中的操作策略進行理論分析,主動建構和豐富教學理論。

優秀案例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學技術的嫺熟,甚至每個教學細節背後都隱藏着教育理想、教學藝術、新課程理念。這些意義需教師在觀察、研究中激活自己的經驗,喚醒沉睡的知識,與教師對話、與活生生的課堂教學實踐對話,感悟如何憑藉教材,將觀念轉化爲具體操作,從而實現思想的超越和教學行爲的改善。對失敗的案例,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會診”教訓,共商問題。同時也促使“旁觀者”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有所察覺,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

4、彎下腰:“換一個視角,別樣的景色更精彩;換一個說法,多少辛苦都溫暖;換一個表情,輕鬆了自己歡樂了大家!與他人一份情懷,與自己一份方便;給世界一份溫暖,給自己一份寬和”———于丹。做一個幸福的人,首先必須學做一個喜歡別人的人!不用着急,因爲我們都在路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要行動,就會成功!凝聚你我,共同在一條路上走下去,一定會勝利!師生對話,教學相長。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纔是學習的指導者。所以在語文課程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衆,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透過平等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才能增加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多維有效的互動,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追求課堂教學之美

反思: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參、一支粉筆上課堂的現象並不屬“偶然”。目前,語文教師的備課要麼參考或照搬現成的教案,要麼再加以或多或少的個人苦思冥想,而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參說法”則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也正是這個緣故,本來十分精彩的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變得索然無味了。“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說法也就不復存在了,正所謂“你不分析我還興趣盎然,你一分析我便昏昏欲睡”的語文教學現狀也就不足爲怪了。

三、語文老師要能寫好作文

《教育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老師,你能作文嗎》,對現代教師的寫作能力提出強烈質疑和拷問,語言犀利,批判無情。但捫心自問,這的確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實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震驚和深思!語文老師會寫,本是理所當然的,可現在似乎存在大問題了。看過一則報道,上海某校舉辦師生同題作文競賽,學生作文雖不盡如人意,但更出乎意料的是教師的作文也語言乾癟,結構鬆散,內容牽強,總體水平竟不及學生,着實令評委瞠目結舌,始料未及。一個語文老師要是自己不能寫,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要是自己構思不出一篇好文章,又如何引導學生琢磨文章的寫法?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去,以便培養他們的語感和興趣。但由於語文老師對語文的冷漠和不擅長,往往充當了“說文”而不是“作文”“是評論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語文老師反而成了語文的門外漢,致使點評學生作文時往往流於空洞說教,或隔靴搔癢,甚至優劣顛倒,把學生作文中許多精彩之處忽略掉或處理掉,可嘆啊!

四、語文老師不但能“教”還要能“研”

有人說“語文老師人人能當”,這是對傳統語文學科的曲解和對“老套”教學的語文教師的不信任,但,要想改變這種看法,恐怕需要我們語文老師揹負着層層壓力去努力了,從我自身開始吧!傳統的語文教學是讓教師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給學生,但是,我們知道,哪怕是滴水不漏,那也只是“一桶水”。若要達到“青出於藍”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把汲水的方法和經驗傳授給學生。然而,什麼樣的方法適合本班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又該如何教學?這又啓示着我們千篇一律的統一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目的的。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教研能力。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還要注意研究我們的學校,研究我們的學生,研究我們的課堂,研究我們的課程。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立足於學校自身的真實教學問題,做到“以校爲本”。

教學反思 篇27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資料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可是彎來,總是圍繞自我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我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爲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本事,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纔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教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善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必須的教育目標和資料,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爲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供給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理解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並且幼兒的這種主角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爲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我的一片藍天。

是提高幼兒的閱讀本事及語言表達本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本事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教學反思 篇28

資訊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光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潛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爲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

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潛力的知識爲主要資料。這樣做,貼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理解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潛力。爲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資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透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必須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必須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着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選單的使用。透過複製、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着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我的畫取名或將自我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最後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我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寫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十分高興。對自我的創新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教學反思 篇29

《雪孩子》是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係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預設了:跟孩子談談冬天、看看雪景圖,因爲天氣關係,外面並沒有雪,於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大的雪人,讓孩子們給自己親手畫的雪人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爲雪人取名字:雪人、小可愛、雪娃娃、小雪、雪孩子……孩子們在快樂中走進冬天。趁機匯入新課。在配有動畫的範讀中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一、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

二、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去練讀,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師: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就這麼一個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聽上去有些專業化的問題,讓孩子們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意見。

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聽完孩子們的訴說,我的內心爲之一震,真的不能小看這些還年幼的孩子,它們那鮮活的心靈裏有的是多麼豐富的情感呀!

不過,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其他小朋友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讓大家各抒已見,再根據自己的意見,用自己的方式去讀這段話。

這時的我絕不會,也不忍心再用自己的意見代替他們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已經在剛剛的練讀中,在理解課文的情境中得到噴發,藉機更應該讓孩子們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在個別的朗讀中,我讓學生的評價代替了自己的評估。讓他們評評站起來讀的小朋友讀出了什麼語氣?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讀的時候,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

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最後我也只是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爲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gzzjfanwen/jiaoxue/4mo5n3.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