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書信 > 檢討書 > 比大小教學反思(通用9篇)
手機版

比大小教學反思(通用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24W 次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1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

比大小教學反思(通用9篇)

本節課是透過圖形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認識,初步建立“符號感”,透過將小猴與3種水果的對應排列,以兒童能接受爲以後集合、對應、統計的教學打下基礎。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認識這三種符號後,學生是怎樣區別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學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符號的開口方向:“>”開口向左是大於號;“<”開口向右是小於號;兩邊都相同的數用等於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順口溜:相同數間用等號;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可以幫助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2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數的大小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上臺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建立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圖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抓住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動物的心理,新課的匯入用“小猴吃水果”這一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瞭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在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故我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中間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 “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已理解後,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最後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並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3

比較數的大小,學生是有經驗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或多或少接觸過兩個數量哪個多、哪個少的實際問題,甚至親自解決過類似的問題。但是,究竟怎樣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不少學生還是似懂非懂的。根據這些情況,我首先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根據經驗來比較家人的年齡大小,從而引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緊接着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圍繞“小松鼠和小白兔比,誰拾得多?也就是多少和多少比?”引出46和38比。讓學生在比較46和38(十位上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時,自己嘗試比較,進行討論,給學生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中把生活經驗上升爲數學思考,學生透過思考後得出四十幾比三十幾多,也可以比十位,十位上4比3大,從而得出比較兩位數的大小,先比十位。

再透過比較十位上相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和比較100與兩位數的大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思考,讓他們經歷比較的過程。透過互相交流將比較方法得以提升,讓學生知道碰到十位相同,再比個位。兩個數位不同的數進行比較,則數位多的數大(即三位數比兩位數大,兩位數比一位數大)。目的在於體現由易到難逐漸完善比較方法的意圖,最後採用多種多樣的練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課上學到的方法進行比較。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4

回憶整節課,我覺得學生學得比較積極,在課堂上我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爲學生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做數學、用數學,這也是新《課標》中所強調的。在這節課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日會素材。課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進入有趣的情境,展開“數一數”“理一理”“擺一擺”“比一比”活動中將“=”“>”“<”的教學滲透到學生熟悉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愉快的探究數學問題,積極的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

2、留給更大空間,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這節課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體會。在課堂實踐中,加強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說和做的教學,不但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能滲透創新意識,培養實踐操作的能力。爲此,我努力創設民主、寬鬆、開放的課堂氛圍,放開手腳讓學生積極大膽的探索知識海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當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個數時,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能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3、建立對話平臺,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在這節課教師、同學的交流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實現平等對話。從練習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走過場,而是互相探討、交流着。對於5>?,學生開始答的比較散,後來有學生說我能一次說幾個答案,有學生能講出全部答案。於是學生開始交流、討論、總結。可見,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才能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發展。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數的大小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上臺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建立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圖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抓住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動物的心理,新課的匯入用“小猴吃水果”這一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瞭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在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故我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中間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 “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已理解後,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最後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並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已學過簡單的小數大小比較,這次教學安排在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之後,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對小數有個完整的認識。課後,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效果,我感覺在這次教學中我比較注意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並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注重遷移,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

這節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繫。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一開始,透過讓學生對整數進行比較,回想整數比較的方法,鼓勵學生將其類推到小數的比較中。注重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的思路迴歸課堂,讓學生體會到“比較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體會在使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問題時,要掌握比較的有序性、相對性和傳遞性,從而培養辯證思維。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2、教學難點的處理

“小數的大小比較”與整數大小的比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區別,正因爲此,學生受思維定勢的 影響容易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誤認爲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針對此難點,在學生總結出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之後,我提出“位數多的小數就一定大”這句話對嗎?讓學分析判斷,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舉例驗證的方法,得出“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大”的結論,學生明確“小數的大小與位數的多少沒有關係”,這樣學生認識了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與小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的聯繫與區別,促進數學知識的系統化。

三、營造氛圍,使學生樂於學習。

整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爲學生中的一員,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感到親切、輕鬆、能主動的學習。在教學問題設計上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將問題設定梯度,分層提問。這樣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其次在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學習環節,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各類學生都有熱情參與、有能力參與。總之,多給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老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學習,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

不足:

1.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們完全可以透過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遷移到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上來,絕大多數的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非常的輕鬆,對知識點還掌握的比較好,但我還是覺得在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整體參與。

2.我覺得自己的評價性語言太單一,不能及時的給與學生以鼓勵,也就是沒有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不能讓學生的激情去染升。

3.有的地方講的太多,還不夠放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充分發掘利用教學資源,認真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關注每一個學生,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精彩!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7

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我是這樣進行的:

教學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時,先讓同學說一說可以採用哪些方法進行比較,引導學生(1)動手操作比較;(2)因爲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可以透過分數單位來比較。透過看圖,找包含的分數單位,啓發學生說出:2/3是2個1/3,1/3是1個1/3,2個1/3比1個1/3大,所以2/3>1/3; 2/5是2個1/5,3/5是3個1/5,2個1/5比3個1/5少1個1/5,即2個1/5比3個1/5小,所以2/5<3/5。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分數的共同點,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這兩組分數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同時指出: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數的單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什麼判斷分數的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數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數單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在教學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時,先讓同學說一說可以採用哪些方法進行比較,與剛纔學習的有何不同。引導學生說出(1)畫個圖來看一看;(2)它們的分數單位不同,不可以透過分數單位來比較。透過看第一組圖,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組圖,教師可以在比較第一組分數大小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這兩個分數裏各有幾個幾分之一?接着說明這兩個分數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嗎?哪一個大呢?引導學生說出1/8<1/4,所以3個1/8<3個1/4,即3/8<3/4。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組分數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兩組分數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然後提問: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什麼判斷分數的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平均分的份數多,每一份反而小(也就是分數單位小),所以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操作、互動,懂得了各種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判斷。這個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纔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在這樣的環境裏,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8

本次評優課我執教的分數比較大小,上完課發現自身的一些優勢和不足現在做一下反思:

優點:

1、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總體水平進行了備課,把分數比較大小的難點放在了一課時。根據練習反饋,看出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所學知識。

3、課堂上使用多種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班中隨讀生小冀都發言積極,學習興趣極高。

4、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小組交流探索新知,總結規律。

不足:

1、練習缺少坡度,對於學習好的學生沒有能夠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拳腳”。

2、由《西遊記》給八戒幫忙匯入,學生總結出四分之一大於八分之一,沒有一個給八戒的反饋。

3、瞭解學情還不夠,對那些已經掌握新知的孩子考慮的不夠。

比大小教學反思 篇9

《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雜雜,東扯西扯,但是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給人啓迪,發人深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在教學本文時,我把學習作者開闊的思路和質樸的語言以及作者表現的強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作爲教學重點。

爲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思路,我要求同學們課前蒐集一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課文預習,蒐集牛頓、晏嬰的有關資料,以便介紹給其他的同學;蒐集一些現實生活中辯證的多角度思維的例子以豐富課堂的內容。

課堂上結合本文中的故事,指導學生繪聲繪色地給夥伴們講故事,讓學生用發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其中的道理,同時展開小組討論,看那個小組的說法更獨特、更有新意。

結合智力訓練,培養學生多層次的辯證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裏面有什麼道理”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反思。

總之,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僅僅從自身的角度而且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同時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積極培養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sxfanwen/jiantao/859e0w.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