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個人 > 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體會 >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通用5篇)
手機版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通用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5.81K 次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 篇1

近幾年來,各高校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規章制度。如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園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實踐證明,這些安全規章制度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保障學生的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通用5篇)

安全教育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安全牢牢的記在心中,平安將會伴隨我們渡過美好的一生。安全事故的教訓是深刻的,事故的代價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學用自己的'生命爲代價,給我們帶來了慘痛的教訓和無可禰補的損失。在現代的大學生羣體中,每年都會發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造成大學生們的生命財產損失,究其原因,大學生雖然是一個素質相對較高的羣體,但多爲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較爲優越,習慣依賴父母,自理自立能力較差,且大都自信自我,安全防範意識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易造成自殺,犯罪,及生命財產受損的情況。爲了自己長壽,爲了親人,重視安全,使自己健康,快樂得過每一天。

但是,由於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思想覺悟、價值觀念、自律意識千差萬別,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教學實習、社會實踐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爲,造成個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安全規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一是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學校各項安全規章制度,使廣大學生充分了解安全規章制度的內容和要求,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

要透過對安全規章制度考試、知識競賽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安全規章制度的認識。要使學生認識到安全規章制度是多少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有些是總結事故教訓,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如果爲了自己省點力、省點事而違反安全規章制度,那就是對國家不負責任,對社會不負責任,對人民的生命財產不負責任,對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負責任。從而使學生懂得學校安全規章制度是同校園安全與個人安全密切相關,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學校對違章違紀的學生要進行公開曝光,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使違章人員及周圍學生都受到教育,以促進規章制度的落實。

隨着高教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必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使之感到心理有壓力,表現爲各種心理上的不適。諸如:焦慮、強迫、恐怖、抑鬱、冷漠、固執、消沉、暴躁等等,情緒色彩十分強烈,如不加以積極疏導,極有可能導致各類安全問題。近幾年來發生在學生中的自殺、打架鬥毆、偷盜等行爲,多數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

一是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引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障學生安全的內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絕心理性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對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應採取普遍教育和個別疏導相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人際關係和諧教育、環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挫折應對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內容。這對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全面發展與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是要把安全教育與心理諮詢結合起來,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防範教育。學校要透過開設心理門診、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等形式,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及時幫助諮詢對象,減輕他們內心的緊張與壓抑。同時,透過心理諮詢對違紀行爲或思想上有輕生苗頭的學生進行及時疏導和教育,使學生在輕鬆氛圍下,認識自己的錯誤,以達到心悅誠服,使教育真正發揮震撼心靈的力量和感化學生心靈的作用,使學生安全教育邁上新的臺階。

安全構築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爲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透過這次安全教育課的學習,我再一次深刻的休會到: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倖,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于思,合於規、慎於行;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要築起思想、行爲和生命的安全長城。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 篇2

自今年三月份以來,公安局、處相繼開展隊伍紀律作風集中教育整頓活動和“_紀、守規矩、嚴作風、樹形象”紀律作風教育整頓專題活動,透過不斷的學習,反思、自查和總結,應該說廣大民警都得到了很好的學習和教育,尤其是一些血淋淋的例子給大家持續敲響警鐘,效果很好。

今天,我就結合__實際,談談如何運用__精神,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一、維護核心聽從指揮,永葆政治本色。

__會議重新確立了“黨指揮槍”,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人民軍隊此次有了“根”與“魂”,才迸發出壓倒一切敵人的力量。同樣的,鐵路警察,公安姓“黨”,始終是黨領導下的一支堅強隊伍。這就要求我們,嚴守政治紀律。我們常說“聽黨話”,黨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黨要我們去哪兒,我們就去哪兒!決不允許陽奉陰違、討價還價,更不能說三道四、評頭論足。關鍵時刻絕對不能掉鏈子!任何違背黨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的言論,我們不要去聽,更不要去傳播。在大是大非面前,心中要繃緊紀律這條“紅線”,守好紀律“底線”,管好隊伍紀律這條“生命線”!

二、夯實黨建基礎,發揮堡壘作用。

三灣改編提出支部建在連上,__會議更是強調必須健全黨的各級組織,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黨小組,這是紅軍黨的組織重要原則之一。放到現在,隊伍管理,考驗的便是我們支部能不能切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我們的黨員能不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一切重大事件,支部決定;凡是有困難,黨員先上。我們的組織建設是一切作戰行動的基礎,是能夠戰無不勝的關鍵所在。我們的黨員要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隊伍的思想、組織、作風統統都帶起來,把思想集中到幹事業上,把精力凝聚到做實事上,那麼我們這支隊伍精神就不會散,作風不會散、紀律不會散,就能牢牢抓住政治建警的主動權。

三、持續抓好作風教育,確保思想穩定。

革命時期的部隊裏,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非常地濃厚。_當時是這樣形容的:“他們是大_、大吃、大喝,他們不是忙着建立政權和分土地,而是扯着紅旗亂跑。”可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呢?主要是因爲當時部隊的主要成分就是由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組成的,在黨內瀰漫着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殘餘八種錯誤的思想嚴重影響了中國革命的進程。要改變這樣的一支隊伍,不是要做少數人的工作,而是要做大多數人的工作。__會議正是透過思想教育,正確處理黨員社會成分和黨性質的矛盾,提出“思想建黨”的原則,才從根本上保證了黨的先進性。放到現在看也一樣,這就要求我們領導幹部要懂得做民警的思想工作。我就經常跟我所民警講“我爲什麼對內務衛生的要求是常抓不懈?那是因爲一個人如果個人衛生都搞不好,何以正衣冠,一個單位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內務環境,何談紀律作風,所以不能用工作忙、忘記了來搪塞,那就是不守紀律的開始”。當然,我只是舉了個例子,實際中官兵在隊伍管理中還會碰到很多問題,牽涉到情感、家庭、事業等方方方面面,作爲一名領導幹部,更多的是要以一名老大哥的立場,不遺餘力地爲民警、協警排憂解難的同時,思想教育工作要時時抓,抓時時。這是我們的工作,更是我們的責任。只有民警的思想正了,頭腦清了,我們的隊伍纔有穩定發展可言。

四、強化黨建引領,激發政治活力。

我們民警一聽到黨建引領,腦海裏立馬浮現出虛、大、空此類的字眼,認爲黨建工作太不貼合實際,造成這類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開展黨建工作的方法太死,不夠有張力,抄抄幾張授課筆記,到會址拍拍照片,難道就能讓民警隊伍的思想統一上來?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__會址所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開展的一些活動我覺得都挺好的,比如“三個注重”做強黨性教育環境,鑄牢忠誠警魂:一是注重紅色環境感染。我所因地制宜,引入紅色元素,積極打造以“一牆兩廊三室”爲載體的設施完善、功能清晰的政治堡壘。二是注重紅色傳統教育。經常性組織民警瞻仰__會議舊址、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並採取“穿一套紅軍服裝、走一段紅軍小道;吃一頓紅軍飯菜、訪一位紅軍後代;唱一首紅色歌曲、聽一堂紅色歷史”的做法,組織民警模擬當年紅軍生活與戰鬥的場景,讓民警身臨其境地感受_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是注重強化實踐活動。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支部適時組織開展了“人人要做__精神講解員”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全體民警學習、熟知__會議精神“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精髓,營造了“人人會講、人人爭講”的濃厚氛圍,讓忠誠警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斷夯實理想信念之基,激發民警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的工作勁頭。比如“三個創新”優化組織生活環境,激發組織活力:一是創新工作形式。針對派出所警力少的實際,我們把書記碰頭會與所務會合並召開,黨員大會與全所民警大會合並召開,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黨建知識與業務知識同學習,有效解決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二是創新黨課模式。爲了讓黨課更具活力,更具實效,我所適時讓每個黨員都當一回“支部書記”,走上講臺爲全體黨員上一次黨課,從角色轉換中喚起黨員的主動參與意識,增強黨性觀念。三是創新活動載體。在黨員活動室設立“入黨紀念日”、“從警紀念日”提示牌,每逢紀念日組織民警重溫入黨、入警誓詞,送祝福喚回憶、談體會話忠誠,把紀念活動落實到“值好一班崗、幹好一天活”的具體實踐當中。還比如我們的支部聯建等等,總之我們要踐行黨建要建在心上,黨務要務在實上,活動要創在新上。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 篇3

“三生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的新發展,它詮釋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發展規律和本質,豐富了素質教育基本內涵,因此,要實現“三生教育”真正走進課堂,變爲學生的需要,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就必須更新觀念,掌握“三生教育”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深刻理解“三生教育”的科學含義及其內涵,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教學策略。

按照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認知規律,“三生教育”走進課堂,就要強化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去感受生命的可貴、生存的艱辛、生活的快樂,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感知和感悟,理解和掌握生存、生活的本領,培養他們熱愛生命,懂得生存,享受快樂的情趣和能力。

一、結合教材,確定教法

“三生教育”與其它學科既有共和又有個性,它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透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惜生命、會生存、懂生活,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特別是地方實際,確定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引發學生活動的興趣,讓學生置身於事件或情境之中,積極主動的進入“實踐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要達此目的,教師就要根據學生需要和實際積極旁徵博引,指導學生按照活動目標去實踐,去探究,去發現,使學生在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開展《拯救人類自己》(小學五年級)教學活動時,我們就應根據學生實際,對第一主題《開發新能源》教學活動,可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廣泛收集身邊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的鮮活實例,之後在課堂上師生一道互動交流,就一定能達成只要我們積極努力,能源危機不會出現的共識。而對《保護環境》教學活動,最好採用實驗法和觀察法,或走進實驗室,親自試驗;或走出課堂,親自觀察;讓學生親身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結合實際,創新教法

“三生教育”立足於幫助個體成長,着眼於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着力於培養建設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現代公民。因此,教師要大力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親身體驗,認真感受,積極投入到每一項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探究中提出自己學習課文後或實踐操作中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所提問題,與學生一道給問題編號排位,簡單的問題生生互相解決,有研究價值的確定下來共同研究,共同實踐探究。比如開展《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的教學活動,我們就應結合學生實際,特別是學生身邊或者班中存在的類似問題,引領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理解因人的觀察視角或心裏原因,就會出現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如果從自己的角度或者認爲去看問題,就會出現偏差。同時爲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各自觀察之後寫下來。我們也就可以證明,學生因處的位置不同,學識及本人意識原因,他們的答案也就各各不相雷同。

開展“三生教育”,就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與班、團、隊活動和專題講座、小組學習、個人自學等結合的有效形式,着力實現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認知教育與行爲實踐的有機統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的空間,學習的空間,有感受的空間,發表的時空,都有釋放自己所感興趣的話題或展現自己成果獲收穫的機會。教師再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感受、成果,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一道再研究、再實踐,並從中確定具有實踐價值的研究課題,引領學生實踐。研究空間不分課內課外,可以是教室,可以是野外,也可以是實驗基地,研究內容可以是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疑難問題、觀點看法。例如開展《危險來臨時》教學活動時,對於《理智面對侵犯》學習,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或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表演。而學習《當地震來臨時》,可以學習探究一些相關的應急措之後,再進行一些面對地震來臨時的應急演練,然後引領大家交流感想。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 篇4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聖賢的經典爲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爲基礎的教育,爲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摒棄中國祖先自己留下的國學。中國也開始了所謂的與世界教育的接軌,思想與行爲也開始逐漸西化,一切都以物質爲基礎,以自我爲中心。

學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學,英語等與國際接軌的課程,對國學的課程也很少提及。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然而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其實德行的教育才應該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一個圓滿的人生。這些道理也都寫在國學裏面。還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書院這個平臺,讓現代人可以瞭解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現代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幸福之本。

“儒家的‘仁義’、‘慈愛’、‘忠信’、‘誠敬’等思想,符合現代企業精神,能引導大家更好地做人做事……”。 3月29日,大豐市供電公司汽車運輸部員工利用工休時間交流。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學習古聖先賢,研究傳統文化,就是要關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價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該公司在深入開展學習型企業活動中,組織開展了“學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讀書活動,在職工中迅速掀起“學國學”的熱潮。爲了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國學經典的主要內容,該公司專門購買了國學經典視頻教學資料和學習讀本,並將視頻教學資料上傳到局域網,供大家在工作之餘自學。3月9日,該公司黨委書記俞文祝還親自走上講臺,他從品讀國學經典,豐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導廣大職工更好地做人做事,愛崗敬業。

與此同時,該公司要求在收看國學學習講座時,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深刻領會國學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爲人之道和宏大的處事方略,注重從做人做事出發,在不斷的完善進取過程中提升自己,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昇華。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開展“學國學大討論”活動,將研讀《道德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在領會其深刻內涵的基礎上,聯繫各自實際,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用學習成果錘鍊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培養自主學習、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

大學集中教育心得 篇5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也絕對不會成爲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爲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爲了將無以爲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爲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和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感恩不僅僅是爲了報恩,因爲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同學們,在家中,當你吃着可口的飯菜,你是否會感謝父母付出的辛勤勞動?當你穿着漂亮,暖活的衣服,你是否會感謝父母對你的關心呢?也許有的同學會漠視這些來之不易的東西,認爲這些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可是你知道嗎?爲了給你提供這些你毫不動容的東西,父母們,每天要在工廠裏辛苦地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他們是何等的辛苦啊?面對父母語重心長的教誨,有些同學會無動於衷,會感到厭煩,甚至會無禮地和父母頂撞。同學們,你們說,這樣做對嗎?我以爲,作爲孩子,要學對父母感恩,要感謝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要感謝他們讓你衣食無憂。對他們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個尊重父母,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的辛勤勞動,你是否能對老師感恩?老師們無私的奉獻,不求回報,我們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們哪怕只有一點進步,我們都會忘記自己的勞累,爲你感到高興,爲你的成功慶賀。當我們看到你們在學習上出現了滑坡,學習習慣散漫的時候,對你提醒或批評的時候,你能否體察老師的關懷之情,對老師感恩呢?也許有的同學會反感老師的批評,同學們,請記住“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正是由於老師的這些及時的批評,你的人生纔會減少遺憾或後悔。對於有些學習有困難或不想學習的同學,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你應當用什麼樣的行動來對老師感恩呢?有些同學的言行真讓老師心寒,他們不僅不配合老師,甚至會有牴觸情緒並頂撞老師,好象學習是爲老師學的,老師們從早到晚,不辭辛苦地教育你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你們身上,無非是讓你們能夠成人、成材,能夠自立於社會,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試想一下,當你長大成人、過着舒適安逸生活的時候,你能給老師什麼回報?老師從不奢求這些,這也是不可能的。我認爲只要是有良知的學生,都應當感謝老師對你們的教導,無論是批評或表揚,表揚是一種激勵,批評更是一種關心和呵護,你們都應當以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對你們的教育。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者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制了多少的月月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現在我們到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爲他嘔心瀝血,默默地奉獻着光和熱,燃燒着自己,點亮着他人。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是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爲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來的偉大無不有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的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xdthfanwen/jiaoyu/1wkpn8.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