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專題 > 熱點專題 >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精選6篇)
手機版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精選6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44W 次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1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逐步培養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爲了更好地開展這一工作,促進教育網絡工作步入正軌,我校開展了以下工作。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精選6篇)

一、明確教育目的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是教育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勇敢、勤勞、節儉等品德和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等行爲習慣,初步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爲培養他們成爲跨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類人才和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二、明確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少先隊工作計劃的安排,在對學生進行以“五愛”爲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淺顯易懂的政治常識教育,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有人民、有祖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感情,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爲。同時,有計劃地召開學生家長會,讓家長與學校、社會一起,共同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服務、學會創造。教導處、少先隊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熱愛集體的教育,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徑

教育網絡要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爲重點,以養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文明習慣爲重點和起點,引導學生知事、明理、動情、踐行。同時要切實搞好“五愛”教育,並注意挖掘和發揮本地各種德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有機地相結合,在知事、明理、動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並逐步建立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相互聯繫的有效機制,不斷鞏固教育成果。

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是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和班主任老師日常對學生的品行教育與引導,並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滲透教育內容,使學生知事、明事,長大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

社會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輔助作用。每學期,我們將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校外教育隊伍對學生開展教育,做到絕大多數學生離校不離教,並利用學校周邊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導作用,學校除健全家訪制度外,每學年家長學校開班一次,每學期召開學生家長會,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適時將開展家庭教育諮詢,並進行經驗交流。

四、教育的領導與制度建設

1、成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成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全體教師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網絡領導小組會議,每月觀看一次愛國主義影片,每學期聘請有關人員給學生進行專題講座或報告,班主任、科任老師每學期家訪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做到重點學生重點家訪。

3、加強校風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在我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牆報、板報、讀報欄等宣傳陣地,努力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體開展的'工作

(一)“學校—家庭”一體化教育

1、做好上門家訪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學期內對全班學生普遍進行一次家訪,所有班主任一學期家訪面達100%,每學期結束家訪面達80%,科任教師按每學期家訪學生人數不少於30%,並有記錄。

家訪前要作好充分準備,提高家訪的質量,家訪時既要肯定優點(每次家訪前要爲學生準備2—3個優點),也要指出不足,同時要有引導學生努力前進方向的具體措施。根據每次家訪不同的目的,可採用不同的家訪形式,如:報喜式、慰問式、教育探究式。

透過上門家訪,教師進一步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學習生活的環境,進一步瞭解學生個性特徵及愛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施加教育;透過家訪也使家長進一步瞭解孩子在校情況,溝通教師與家長的心靈的橋樑,增進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學效率。

2、進行多種形式的家校聯繫

(1)電話、書面聯繫等要做到經常性,學生有進步向家長報喜,學生有問題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向家長反映,多溝通,少告狀。

(2)建立家校聯繫本,這是家長與教師聯繫瞭解學生在校、在家情況的最方便、最及時的一種方法。每週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在他的家校聯繫本上用簡短的話,寫上該生最近在校的情況,讓家長閱讀了解後簽名留言,及時地採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發放家校聯繫單,每學期期中檢測後,要求全校對每位學生髮放期中家校聯繫單。

(4)每學期末填寫成績報告單,班主任對全班每位學生一學期的情況作全面的評價,寫好談心式評語。

3、建立“家長學校”、“家長會”制度

家庭教育要獲得良好成效,家長的教育方法至關重要,而實際上,家長的素質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學校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等形成對家長進行指導,使家長具有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質量不斷提高。

家長會由各班定期召開,一般每學期1—2次。

家長學校由學校統一安排,根據子女年齡特點和學校實際,學校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

家長委員會是使家庭教育更趨於規範性的必要組織機構,要求各班推薦出關心教育事業,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長2—3名組成家長委員會,每學期活動不少於2次。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2

一.充分發揮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

(一)建立家長委員會。校級家長委員會成員由學校黨政領導和學生家長代表5—7人組成,每年調整;同時每個年級也設家長委員會,由級長、班主任及家長代表7—9人組成。機構健全,任務明確,學校負責聯絡,共同開展工作。

(二)召開家長會或舉辦家長開放日。向家長展示學校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教育成果,向家長介紹學校近、遠景規劃和當前的教育教學計劃,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努力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支援和配合,同時值此機會徵詢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

(三)開通“家校聯繫熱線電話”。班主任老師隨時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繫,使資訊交流及時,在偶發事件發生時,能立即實現家校溝通,使事件得到較好處理。同時,還可透過印發家庭教育學習材料家訪、書面聯繫等形式指導家庭教育。

(四)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家長走出教育的誤區。由只重視“專家學者型”轉到“多層次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由“重智輕德型”轉到“德才兼備型”,不能只抓分數,要抓非智力因素;由“溺愛型”轉到“嚴愛結合型”,要把溺愛變成“關愛”。

二、構建學校管理社會參與體系

(一)充分運用社會優質人力資源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化,國防教育、環保教育、法制教育、交通法規教育等正逐步進入課堂,各學校積極在學生家長和周邊的企事業單位中挖掘合適的師資資源,探索與社會各界實現人力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紛紛組建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充實學校的教學力量,有效拓展了社會教育資源。

(二)綜合協調淨化校園周邊環境

教育文化、城管、公安、交警、衛生、市場監督等部門相互支援、通力協作,形成治理校園及周邊秩序的長效機制;街區、村委成立社會文化管理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由家長、教師和社會“五老人員”擔任監督員,形成社會文化監督管理網絡,對經營業性歌舞廳、電子遊戲機室、網吧、出租書屋等容易誘發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經營業主提出具體要求,有效抵制這些不良場所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開拓教育環境資源

積極開闢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透過組織學生定期到“社區居委會”、“名牌企業”、“武警中隊”、“檢察院”等單位及歷史文化古蹟、人文景觀等地參觀、學習、調查,指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經濟、文化、道德現象,評價社會思潮,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學校擺脫教育管理方面孤身奮戰的局面。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3

關於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說明報告

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整體功能,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搞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多渠道立體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體情況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結合”教育網絡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不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關心、支援和幫助,社會、家庭環境,公民道德素質,家庭教育質量直接影響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爲未成年人創設良好的社會成長環境和家庭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水平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各學校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繫,爭取社會和家長的支援,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社會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結合”教育網絡,發揮綜合教育效益

堅持以人爲本,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爲重點,以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爲切入點,引導學生知事、明理、動情、踐行。同時搞好“五愛”教育,並注意挖掘和發揮本地各種德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學校方面充分發揮學校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建立以學校領導、德育幹部、教師和班主任爲主體,共青團及學生會負責人共同組成,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要建立和完善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機構,辦好家長學校,每學期分年級段召開學生家長會,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適時開展家庭教育諮詢,組織家長交流育人經驗。加強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資訊交流,做到資源共享。

三、充分發揮社區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社區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在節慶日、寒暑假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活動,突出思想道德內涵,寓教於各種有益活動之中,豐富學生的課餘活動,使青少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接受教育。建立學校與家庭、社區工作協調製度,加強對社區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統籌和指導,成立由社區工作者、學校領導、學生家長以及社區居民參加的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協調組織,定期溝通情況,研究工作,組織活動,做到學校、社區、家庭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4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機制

爲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現制定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機制:

1、建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管理系統

(1)學校教育方面由校長爲首,教務處主任、少先大隊輔導員、班主任代表共同組成。其職責是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協調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係,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進行指導,主動溝通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資訊渠道,交流教育資訊。

(2)家庭教育方面,由熱心教育工作並有一定威信的家長組成家長學校,其職責是參與學校教育管理,共同監督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並提出建議和意見,傳達學校教育資訊,成爲學校與家庭聯繫的紐帶。

(3)社會教育方面,建立村委教育組織,由村委行政部門分管宣傳教育的領導爲首,其職責是配合學校教育抓好青年學生的社會教育、宣傳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組織有意義的社會教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組成的管理系統中,以學校教育爲主導,協調其他兩方面的工作。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調途徑

(1)互相訪問

學校同家長就教育孩子問題互相訪問、交談是教育好學生不可缺少的途徑。家庭和學校間的'互相訪問既可交流學生情況,全面瞭解學生,也可在此基礎上研究教育措施、統一教育口徑,達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體形式有:

①進行個案家訪。目的在於針對當前學生情況,同家長研究現代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瞭解當前家庭教育的現狀,徵求對學校工作的改進意見,爲學校工作決策提供依據。

②常規性訪問(學校教師和班主任的常規性工作)。教師、班主任代表學校就教育孩子問題對家長進行訪問。目的在於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商討教育策略,明確教育目標,協調統一教育影響,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長訪問學校(家長會),其目的在於商討教育策略、明確教育目標、協調統一教育影響,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長訪問班主任,其目的在於向學校通報學生在家的表現、瞭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徵求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建議。

(2)通訊聯繫(學校校信通)

家庭和學校之間透過家校聯繫卡、電話、E-MAIL等方式實現雙方的聯繫、互通教育資訊的途徑。

(3)召開家長座談會

召開家長座談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繫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徑。家長座談會包括全校性的、年級的和班級的三種類型,其中較多的採取班級的家長座談會。

(4)開辦家長學校

開辦家長學校目的在於提高家長素質,從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學校的教育內容一般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教子有方的家長經驗交流,探討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問題等。家長學校授課的教師由校長、教導處主任和有經驗的教師擔任,也可邀請有教子經驗的家長承擔。

3、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協調的途徑

(1)學校的社會宣傳、社會服務工作。學校主動地安排、組織社會宣傳和服務性工作,這是學校與社會教育做到配合協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學校要向社會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宣傳教育的功能與作用,宣傳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協調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學校自身的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和現在進行的主要工作等,以爭取社會各界尤其是社會教育機構對學校工作的瞭解、理解,從而與學校教育工作協調配合,支援、幫助學校搞好對青年學生的教育工作。學校要利用自身的優勢適當開展社會宣傳服務性活動,宣傳黨政部門的方針、法規及中心工作和進行科技傳播等,強化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校同社會之間的關係,增強社會對學校工作的信任感,從而有利於學校與社會教育的協調配合。

(2)加強學校與社會宣傳部門的聯繫,開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學校與社會聯繫途徑是廣泛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將學校的重大事情及將要開展的活動及時向村委反映,以爭取透過宣傳媒體向社會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學校、支援學校。二是學校要爭取社會宣傳的配合支援,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活動,寓教於各種有益活動之中,豐富學生的課餘活動。

(3)建立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學校把那些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的單位作爲教育學生的基地。這些單位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學校要加強同這些單位的聯繫,充分發揮這些單位的教育作用,要依託這些單位建立起長久的、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

(4)聘請校外輔導員。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則,在一些重點聯繫的單位中,並經這些單位的同意聘請校外教育輔導員。聘請校外輔導員的條件是:他們在所在單位具有較高的聲望、有專長、關心教育、熱愛青少年學生,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教育能力。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5

一、指導思想: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在中小學中開展毒品預防教育”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充分認識當前毒品氾濫蔓延的嚴峻性,切實增強毒品預防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毒品預防教育作爲我學校德育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宣傳主題開展活動,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的禁毒意識和拒絕毒品自控能力,打造平安校園。

二、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組長:何兵

副組長:

張秀文

彭開慧

楊彩霞

孫耀文

楊順兵

組員:李勇

楊銀菊

龍剛

戴啓康

龍正芳

楊智勇

蔣芳

張慶規

各教研組組長、各班班主任

三、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學校工作計劃中,透過校會、國旗下講話、主題隊會、黑板報、廣播站對師生進行宣傳教育。把禁毒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相結合,與學校法制教育相結合,與培養青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相結合,做到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廣大師生了解毒品基本常識,無人蔘與涉毒、吸毒活動,不斷增強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四、集聚合力,加強教育。

我校注重以活動爲教育載體,在活動中落實毒品預防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邀請司法人員到學校做報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學校老師結合研究性學習開設“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爲主題的教育課,引導學生們透過查閱、展示資料,討論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強禁毒、拒毒意識。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分析吸毒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學校還依託家庭、社區充分發揮“三位一體”的合力。

學校認真落實工作方案,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禁毒教育活動,做到經常化、規範化、有特色、有實效、羣衆參與率高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每次宣傳教育工作要做到“六有”,即:有領導參與、有音響設備、有圖片資料、有橫幅標語、有宣傳記錄,有資訊上報。做好“五個一”活動:

1.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課。學校要求各班利用班會課上一節禁毒教育課。

2.看一部宣傳片。組織全體同學透過觀看“拒絕毒品、關愛未來”禁毒專題片,讓師生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禁毒的重要性和當前形勢的嚴峻性。

3.讀好一本書。5年級至6年級組織學生看書學習禁毒知識,讓學生切實掌握毒品知識和國家對禁毒的法律法規。

4.開好一次主題班會。三至六年級各班活動課舉行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爲主題的主題班會,開展禁毒討論,提高防毒、拒毒意識。

5.寫好一篇心得體會。3年級以上學生每人完成一篇心得體會。

精心組織“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透過觀看禁毒展覽、禁毒影視片等形式,結合班隊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禁毒意識。開展一次禁毒拒毒宣誓簽名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並要求每名學生在家裏開展一次“不讓毒品進我家”的宣傳活動。

總之禁毒工作任重而道遠,學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紮實有效地把這項工作搞好,爲鞏固“無毒學校”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結合教育工作總結 篇6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教育是一項多維和立體的整體工程,學校教育必須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協調,形成和諧共振,從而在學生身上產生最優化的效應。反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缺乏溝通和理解,勢必會造成三者之間的矛盾、衝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因此,我校的“三結合教育”是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爲學生的成長搭橋鋪路,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架起教育的橋樑。透過校內外、家內外、課內外使學生成長爲會學習、能工作、知美醜、愛生活、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學校教育——品德修養的重要園地

在社會化大德育的實踐中,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得到強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學校的作用,相反,在社會學習化日趨明顯的今天,學校教育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將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們堅持學校教育這塊主陣地,圍繞新時期的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熱愛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各項教育活動。

1、文化育人。把民族文化的傳承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建設。我們從學校傳統出發,結合整體建設發展的目標,開掘課程資源,開發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課程。

學校在環境方面實現了立體的教育氛圍,有看、有聽、有動、有學。我們用傳統的民間遊戲引導學生的課餘活動,每班配備跳繩、毽子和鐵環,學生自帶一些小遊戲的器具,讓學生會活動,活動起來;班級和專用教室的佈置也相對緊扣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讓學校一切的時空和資源都成爲傳承優秀文化要素和資源。

2、活動育人。我們引導學生參與制訂、參與執行制度和檢查制度落實情況,讓學生成爲學校的小主人。在落實制度方面,我們積極讓學生參與檢查、指導工作,有時甚至把檢查權、評比權直接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相互檢查中增強責任感和主動性,讓每一個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執行制度情況的檢查。全校統一安排,全員參加。內容有十多個活動項目。學校還從德、智、體、美、勞不同角度入手,開展了以民族精神爲核心的主體教育活動。讓學生從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民族勤勞美德的薰陶。“我爲校園添光彩”、“我是小雷鋒”等活動很好地在校園內形成了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使之成爲學生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

二、家庭教育——品行養成的首要陣地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一個人來說,家庭教育不僅是啓蒙教育,同時也是人的終身教育。家長和學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熱情,和學生有着最爲親密的關係,他們是聯繫學校和社會的紐帶,其自身經歷以及社會關係中蘊藏着極爲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對家長的溝通與教育。

1、制度保障。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隊伍,一支是以校長爲首,參與的家庭教育管理隊伍,負責家長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一支是家長學校講師隊伍,由校長掛帥,德育骨幹、代表、心理工作者及好家長代表、班主任組成,做到師資隊伍多元化;一支是由家長代表組成的家長委員會,負責監督家長學校各項工作、溝通家長與學校適時組織家長對學校的各項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三支隊伍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學網絡,爲家庭教育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2、形式多樣。

家長活動靈活多樣,受到一致好評:

(1)、舉辦家庭教育講座,透過講座幫助家長確立新的理念,確立新的觀,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觀。

(2)、根據不同情況召開小型座談會,召開部分學生家長會,從各角度探討學生的習慣、品德的養成。

(3)、平時及時與家長聯繫:一方面鼓勵家長校訪,一方面將學生在校情況透過各方式(家訪、家長會、家校聯繫卡、發家長信、)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援與配合。

(4)、邀請家長來校參加活動。家長開放日。我們邀請一年級家長來校,觀摩學生上課,欣賞每一位學生的特長表演。學校有重大展示活動,也邀請家長參加,一方面宣傳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工作中尋求家長更多的支援。家長透過參加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特長,又欣賞到別的孩子的擅長,倍受鼓舞,調動了其教育子女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自身文化素養。

(5)透過向家長髮放調查問卷,及時瞭解家長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看法與滿意度,從而更好地揚長避短,開展工作。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調查問卷、家長對教師師德評價的調查問卷、家長對學校開展民族民間文體活動的評價問卷等。

(6)、學校關心愛護弱勢羣體家庭子女的教育,思想上積極引導,學習上耐心輔導,生活上全力幫助,建立下崗、失業、殘疾、外來人員及其特困戶、特殊家庭子女的檔案,實行跟蹤教育。對困難家庭,學校組織黨團員教師進行慰問,給予關心與幫助。

3、效果顯著。家長活動每學期活動不少於3次,出席對象穩定,出勤率達95%以上,受到家長的普遍重視。家長透過家庭教育知識方面的系統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家庭教育技能。同時,學校與家長多角度、多方面的溝通,也使家長能及時瞭解學校的各項工作和自己孩子的品德、習慣、學習等方面的近況,從而有目的地進行鍼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支援,也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教育學生。

學校近年來,在強烈的競爭下,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這其中就能顯示出學校重視家庭教育,紮實開展家長活動的重要作用。

三、社區教育——陶冶的基礎環境

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過程,是人的社會化過程,家庭是基礎,是人的社會化的搖籃;學校教育是主體,是人的社會化的基礎;社會教育是依託,是人的社會化的擴大。社區教育對促進和溝通地區的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聯繫,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大德育的格局與網絡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認爲:社區教育是學生品質陶冶的基礎環境。

1、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性。

學校社區互動的核心,是社區服務學校教育,教育服務社區發展。採取雙向參與,互相幫助等形式來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化水平。結合學生和社區實際,由社區牽頭,學校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常規活動方面,如植樹節、學雷鋒日、六五環境日、敬老愛老活動。主題活動方面,如七一黨的生日、廉潔教育、八一建軍節。如上個學期,社區就組織我校全體學生參加了愛國衛生日活動,慶七一黨的生日等。透過一系列聯合社區的活動的開展,使隊員們學會了交流和溝通,培養了隊員們積極參與,敢於實踐的能力。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補性。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參與,彌補了學生校外教育的失調。據統計,學生的課餘時間在逐漸增加,一年中有160多天在校外渡過。社區積極支援和參與學校教育,優化育人環境和育人過程。提供社會實踐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學生開展校外活動。

總之,我們認爲家庭、學校、社區教育是一種多元互動的關係。三者既要各司其職,獨立作戰,又要重視聯繫和結合,聯合作戰,形成教育合力。也許我們目前的教育,還無法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出類拔萃的模範生,讓今天的每一棵幼苗,都長成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但我們會繼續認真落實、開展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盡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長,讓每一片葉子都快樂地歌唱……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ztfanwen/redian/v1ee22.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