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北京導遊詞 >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通用13篇)
手機版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通用13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2.36W 次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1

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公園路,在北京正陽門外,永定門內路東。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朝、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在這裏,本站的小編為您提供天壇公園的導遊詞,幫助各位導遊在帶領遊客遊玩時能夠更好的解説。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通用13篇)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壇公園。我叫做,是大家來參觀天壇公園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x導。現在我帶大家一起來參觀美麗的天壇公園。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天壇公園土也廣大,古柏參天,建築精美。蒼松翠柏,綠草如茵,樹幹上還掛着木牌子,記着古樹的年齡。

天壇公園裏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外圍牆北圓南方,象徵着“天圓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整個大殿全部都是木質結構,造型奇特,結構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藝術價值。殿內金碧輝煌,殿頂上畫着飛龍鳳舞,形態逼真,仰頭望去,金龍舞鳳,似乎好像真的騰空躍起,中間的4根紅色的柱子兩個人都合抱不過來,外面的一圈還有12根盤花籃柱,它們共同支着彎形的殿。4根紅色的柱子象徵着一年四季。

12根藍柱子像這種12個月和12個時辰。殿內地面上正中間有一塊圓形的龍鳳石,藴藏着天然形成的龍鳳圖案。

這顆九龍柏已經有幾千歲的歲數了,樹皮隆起的地方蜿蜒的向上伸展,就像九條龍盤在樹上。這裏還有神奇的迴音壁,這邊還有美麗的荷花 ······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結束了,請大家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裏面。希望這一次的天壇公園之旅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遊玩,謝謝大家!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2

今天我們去天壇遊賞。天壇是古代皇帝的祭台。在每年的春天,皇帝會在這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冬天,皇帝會在這裏舉行祭祖儀式;如果遇上旱季,皇帝還會來這裏求雨。

天壇的主要建築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個雄偉的建築,高38.2米,直徑24.2米。遊客們,讓我們走進祈年殿細細觀賞吧!祈年殿分為三層,越向上越窄。每一層都有着碧藍碧藍的琉璃瓦,三層密密麻麻的琉璃瓦閃着耀眼的藍光,從而體現出了天的至高無上。三層琉璃瓦下面是分佈在四面八方的一扇扇深紅色做工精細的門和一根根筆直筆直的紅柱子。祈年殿的地基是用建築中最好的玉---漢白玉一刀一刀地雕刻出來的。漢白玉上,還有一個個精美絕倫、活靈活現的龍頭。遠遠望去,整座底基就好像一朵潔白無瑕的白雲,美麗極了。

遊客們,請往這邊看。現在我們的周圍是不是有一圈強?知道它是什麼嗎?它就是有趣的迴音壁。迴音壁牆體光滑,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而且圓周率精確,所以聲波可沿着牆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如果對着迴音壁喊一聲,然後將耳朵緊貼着牆壁,就可以聽見一聲一聲的迴音。遊客們,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回音壁的樂趣吧!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3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4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天壇遊玩。今天由我為大家介紹天壇的歷史,我叫尤思媛,大家叫我尤導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天壇的正前方。天壇,是古代皇帝祭祀求佛的地方。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公頃。天壇(Temtple of Heaven 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請大家不要掉隊,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圖丘。圓丘,在天雲南半部,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着紅色的宮牆,上面裝飾着綠色的琉璃瓦,俗都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扇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西門叫廣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璧門。將各門名稱的第一個字順序排為元、亨、利、貞、元,代表始生萬物。

謝謝大家,今天我的天壇一小時講解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請大家不要破壞文物,大聲喧譁,希望給找打五星好評喲!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5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宇。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北京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此刻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那裏能夠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禮貌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此刻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最後構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説也説不盡,期望您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6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説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説的枱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説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曹宇翔。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這裏可以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8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 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説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説的枱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説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9

遊客們,大家好!此刻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羣。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峯,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着牆小聲説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此刻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裏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説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台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11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衞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説。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12

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Temple of 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台,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

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

天壇的導遊詞400字 篇13

各位遊客:

一路辛苦了,我代表藍天旅行社歡迎你們!我的名字叫剛力,是這次旅行的導遊,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壇吧!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修建了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273 萬平方米,主建築是祈年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一會兒,大家進去的時沿着中線走,將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圈丘,它有兩道護牆,大家登壇的時候會發現,所有的台階數相同,都是九級或九級的倍數。枱面上的石級中心叫天心石,是皇帝恭讀祈天所站立的地方,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聲音特別洪亮。稍後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這奇特的效果。

好了,後面的兩個景點就有各位自己去觀光體會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石階很滑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我們六點鐘還在這裏集合。

今天的旅遊觀光就要結束了,希望天壇之旅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寧的家人和朋友!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dycfanwen/beijing/gvze8k.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