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 對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手機版

對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5.2K 次

一、現狀和問題

對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縣域經濟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總量持續增長、質量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對外影響力顯著增強,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糧油、生豬、茶葉、烤煙、中藥材等為重點的農業主導產業,以煙草、設備製造、化工、建材、礦產冶金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工業支柱和以旅遊業、房地產開發等為重點的第三產業。XX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核中,由XX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XX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0.81億元,增長13.1%,三年年均增長12.4%,增速比“十五”期間加快3.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累計完成30.56億元,XX年達到13.25億元,增長32.2%,年均增長21.27%。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72億元,增長24%,年均增長16.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6億元,增長23.5%,年均增長2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167元,增長20.3%,年均增長17.56%。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360元,增長20.2%,年均增長18.1%,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鄭看南鄭,我縣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認真破文祕雜燴網解的問題。一是經濟發展仍然比較滯後。經濟總量仍然較小,XX年儘管我縣生產總值達50.81億元,但與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縣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70349元,我們是10307元,僅是神木的14.65%。財政總收入神木是712050萬元,我們是107187萬元,僅是神木的15.53%。發展速度仍然較慢,XX年,全省83個縣市中,有53個增長速度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根據漢中市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市生產總值增長12.8%,南鄭增長13.3%,均低於全省14.4%的增幅。農民收入依然偏低。XX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64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3.9%。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93元,佔全省90.4%,南鄭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3360元,雖略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與全國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發展步伐,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仍然突出,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夠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規模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產品質量不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偏小;工業骨幹少,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相對滯後,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尚未形成,單極化(煙財政)現象十分突出,財政自給率仍然較低,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能力脆弱。培育壯大羣體支柱財源,構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的任務十分緊迫。四是城鎮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國城鎮化水平為44.9%左右,全省為40.6%,而我縣僅為33%。特別是縣城人口少,規模小,難以形成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

二、思路和重點

儘管我縣經濟發展面臨着不少困難和矛盾,但同時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近一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實行結構性減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服務業等,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機遇。二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區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了農業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經濟園區建設、交通、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支持,隨着西漢、成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以及規劃中的寶雞至南充鐵路、西漢蓉高速鐵路、襄樊至天水國家級高速公路、寶雞至巴中高速公路、漢中機場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使南鄭有望融入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經濟圈、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經濟圈和以武漢為重要節點的長江中下游經濟帶,為我們突破交通等瓶頸制約、加速信息溝通和經濟橫向聯合,擴大招商引資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三是由於東部地區產業升級,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急於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這對於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城鄉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四是我縣生物、礦產、水能、旅遊等資源豐富,為我們立足資源抓特色,依託特色強產業,圍繞產業上項目,依託項目求發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走特色取勝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潛力。五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全縣的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特別是人民謀發展、促和諧、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參與熱情和創造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為我們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實現率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證。

綜合分析各種不利因素和有利條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及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縣委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壯大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加快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為主要任務,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機制創新為動力,持續推進“五大突破”,着力發展特色經濟,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全面提升勞務經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努力構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南鄭。力爭到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7%,達到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2 %,達到 15450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 20 %,達到3.87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 23 %,達到 30.7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6 %,達到5600 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我縣經濟發展應着力抓好以下幾個重點:

1、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夯實縣域經濟的發展基礎。一是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綠色產業,按照市場化、品牌化、標準化、集約化、綠色化的要求,發展壯大優質糧油、茶葉、烤煙、生豬、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蠶桑、苗木花卉、藤草編等後續產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攻堅,堅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優勢、規模連片、相對集中的原則,推進“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多鄉一業”轉型,加快建立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的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糧油產業要建設平川、丘陵二農區優質糧油產業帶,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3萬畝。建成米倉山沿線9萬畝生態茶葉產業帶和丘陵小南海、塘口、兩河等13個鄉鎮4萬畝優質烤煙產業帶。以發展專業村、萬頭養豬場為重點,帶動家庭養殖,建成全省生豬養殖大縣,年飼養總量達到175萬頭。中藥材產業要突出骨幹,加快gap生產基地建設,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蔬菜產業重點在漢江、濂河、冷水河沿岸發展精細菜、地方特色菜,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在元壩、碑壩等山區發展野生菜、高山菜,建設7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柑桔產業建成梁山山脈沿線4萬畝柑桔產業帶。二是精心培育龍頭企業。要扶持壯大一批,選擇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縣域名牌產品。嫁接改造一批,對現有經營狀況一般但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進有資金實力,有科技含量、品牌市場的企業進行嫁接改造,通過注入資金、引入機制、引進技術,使之儘快壯大起來。招商引進一批,鼓勵引導各類工商企業、技術院校、投資商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實施品牌戰略,把資源、資金、技術向骨幹龍頭企業聚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三是建立健全與產業化配套的服務體系。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切實做好試點縣建設工作,高標準建設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紀人隊伍,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產、營銷、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引導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

2、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培育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堅定不移地走縣域工業化道路,重點抓好捲煙、設備製造、建材、礦產冶金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工業主導產業,加快中小企業示範縣建設步伐,培育骨幹企業、名牌產品,實現工業經濟總量擴張、質量提高、水平提升、效益增加。工業經濟總量年均增速25%左右,力爭到2012年,工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由XX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力爭到2012年末,培育年產值30億元的企業2户以上,10億元左右的企業2户以上, 1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户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的個數由XX年的34户發展到70户以上。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建企業發展平台。圍繞“兩園兩區一帶”(即梁山建材工業園區、碑壩礦產冶金工業園區,草堰機電設備工業聚集區、陽春農產品加工聚集區,大河坎至陽春濂水河流域中藥材種植及提取加工產業帶)為重點,科學合理佈局,高起點編制園區規劃。增加建設投入,抓好工業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環保設施等基礎建設,改善園區的硬環境。引領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催生新的產業羣。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工業園區市場化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讓利於企業、促其發展。二是狠抓骨幹工業企業培育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重點扶持行業優勢明顯、代表性強、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產業鏈長,具有較強帶動力的企業發展,幫助其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利税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實行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建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聯動協調機制和推進機制,強化重點工業項目的規劃、論證、報批(核准)和建設工作,確保工業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三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實施好“330工程”(即:培育30個骨幹企業,30個科技型企業,30個成長型企業),促進非公經濟健康快速成長。四是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創新企業管理,規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權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逐步改變企業產權單一、管理落後而造成的效益低下問題。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併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改造。

3、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打造縣域經濟的有效載體。一是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實施重點突破,持續推進城鎮化發展。到2012年,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重點鎮為支撐、以集鎮為基礎的全縣城鄉一體化框架,縣城和建制鎮、集鎮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化率達到35.4%,城鎮人口達到19.6萬,力爭使全縣城鎮化水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在陝南處於領先地位。二是切實抓好縣城建設。依託我縣毗鄰漢中市區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漢中“雙百”城市規劃實施、加快“一江兩岸”開發建設和城市重心南移的良好機遇,按照“相互呼應、功能對接、產業互補、融為一體”的原則,以漢南大道、大河坎東片區開發建設等項目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面貌,加快推進周家坪、大河坎城區與漢中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使縣城成為漢中今後商住、休閒發展的重點新區。三是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重點發展西漢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寶巴高速公路沿線,以及漢寧公路、二南公路、漢通公路沿線城鎮帶建設。將聖水鎮、梁山鎮、陽春鎮、高台鎮、新集鎮、元壩鎮確定為縣域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並積極爭取將梁山鎮、新集鎮、聖水鎮申報為全省100個重點鎮扶持範圍;黃官鎮、青樹鎮、牟家壩鎮、碑壩鎮確定為縣域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濂水鎮、協税鎮、紅廟鎮為縣域西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小南海鎮、法鎮、湘水鎮為縣域南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到2012年將胡家營鄉、喜神壩鄉發展為建制鎮。四是加強城鎮規劃編制和管理。積極爭取省、市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規劃投入,啟動縣城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漢中“雙百”城市規劃修編縣城總規和城鎮規劃、村莊規劃,XX年底前完成縣城總規、建制鎮規劃修編工作,到XX年完成12個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到2012年完成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4、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及第三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一是加強旅遊項目建設。圍繞“打造漢中休閒旅遊目的地”與“秦巴天府·水韻漢中”旅遊品牌,按照“山水南鄭·詩畫家園”主題形象,認真實施全縣旅遊總體規劃,以開發黎坪和天漢水城旅遊區為重點,加快黎坪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設施工程。加快天漢水城旅遊區開發建設步伐。狠抓小南海、龍崗寺等宗教和歷史文化景區開發,提高旅遊產業文化內涵。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結合“和諧城鄉遊”和新農村建設,加快青樹、紅廟、黃官、元壩和小南海等旅遊重點集鎮建設,改造城鎮風貌,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力打造旅遊名鎮。加大鄉村旅遊景點開發,大力扶持發展農家樂。開發旅遊產品,延長旅遊產業鏈條。二是擴大旅遊宣傳營銷。以唱響“黎坪”和“天漢水城”兩大品牌為重點,全面實施“三位一體”宣傳模式,通過定期舉辦“兩節一會”、設置宣傳牌、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方式,提升南鄭在外知名度和旅遊美譽度,塑造“山水南鄭·詩畫家園”良好旅遊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區域的旅遊合作機制,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宣傳互動、聯合促銷、共同受益。三是創新旅遊發展機制。堅持旅遊經營項目市場化運作,實行旅遊開發“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鼓勵國有、集體、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股份制或其它經營方式投資開發旅遊項目。進一步加強旅遊行業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到2012年,年接待遊客達15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12億元。旅遊總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5、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縣域經濟活力。一是培育壯大民營主體。圍繞放寬准入領域、精簡審批項目、落實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四個環節,結合構建縣域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礦產開發、建築房產、三產服務和機械加工六大工業體系,大力發展企業集聚區和產業集聚區,推動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鼓勵全民創業。放寬企業名稱、投資主體、經營範圍、出資期限、出資方式、經營方式、投資領域、投資比例等限制;健全完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技術支持、信息諮詢、市場服務等創業服務。積極培育創業主體,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廣大羣眾不拘形式、不拘規模自主創業,壯大民營經濟發展基礎。三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度。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有功人員。加快構建政策性、商業性和民間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破解中小企業資金難題。到2012年,全縣民營企業增加值達到25億元,年均遞增15%;總產值達到60億元,年均遞增15%;工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年均遞增15%;營業總收入達到90億元,年均遞增15%;初步形成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格局。

三、措施和對策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着眼於打造漢中最具優勢的投資環境,大力建設透明優惠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執法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功能完備的人居環境,助推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充分利用我縣的區位、資源優勢,加大項目的策劃包裝和推介力度,憑藉優勢項目、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和優良環境激發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情。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獎勵辦法、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鼓勵支持社會各方面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形成招商引資工作合力。加強招商引資成果後續工作的落實,竭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每年縣財政投入資金600萬元,用於生豬、茶葉、中藥材等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及後續產業發展。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要加大財政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財源建設激勵機制,將招商引資、財政收入作為考核部門和鄉鎮的重要指標,年終對完成任務的部門或鄉鎮進行獎勵。

四是提高金融保障水平。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進一步加大對縣域工業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企業貸款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資金投入,幫助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縣域經濟特點的信貸品種、融資產品。

五是堅持科教興縣,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為工業、農業和勞務輸出培養技術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訓長效機制。加快實施縣鄉實用人才工程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提高從業人員科技文化素質。改革和創新人才管理體制,重視培養和挖掘使用縣內人才,注重吸引外來人才,拓寬取才、引才渠道,形成納才、用人的良性機制。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發展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注重培育和保護農村科技大户。設立縣域優秀人才獎勵資金,重點獎勵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第一線優秀人才。建立科技投入的保障機制,增加縣本級科技投入,改善基層科技基礎條件。到2012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六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狠抓幹部培訓工作,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着力提高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成員駕馭市場經濟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積極選拔在發展經濟中成績突出的優秀基層幹部進入各級黨政班子,注重把熟悉市場經濟、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為鄉鎮、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成為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為推動南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加強對《南鄭縣科級幹部管理有關規定》和縣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的考核,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落實科學發展有創新、發展縣域經濟有實績的,給予表彰獎勵,特別優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定期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進行研判,及時研究解決班子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建立經濟發展情況巡查制度,每年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單位黨政領導班子推動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巡查,並及時予以通報。通過強化幹部監督和管理,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gzbgfanwen/diaocha/eney01.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