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師工作計劃 >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5篇)
手機版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1.45W 次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基本情況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5篇)

五(1)班共有學生43人。大多數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課能專心聽老師上課,認真做課堂筆記,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有一部分學生還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沒有良好的認識,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存在着惰性,喜歡依賴老師和家長,不是主動的去獲取知識,靠的還是死記硬背。

這學期的教學重點放在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

在語文教學上,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每月繼續向學生推薦一、兩本好書,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閲讀量。重視課堂教學,利用文本進行閲讀分析,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進行自主擬題作文練習和作文指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積累素材的方法和審題、構思、開頭、結尾等方法的指導。相信學生的習作會有所提高。

二、指導思想

藉助新課改的強勁東風,認真貫徹和落實市教育局及中心校在本學期工作計劃,以學生髮展為根本,堅定不移的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工作目標:

(1)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2)閲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6、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7、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敍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3)關於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

5、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4)關於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説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5)關於綜合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些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些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充分藉助“精讀課文”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1)正確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知識自學課文生字。

(2)加強學生詞、句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推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進行積累。

(3)繼續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努力激發學生多讀、要在讀中悟情。

1、學生以讀為主,充分利用早讀、晚讀和課堂訓練等時間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堅持多讀少講。

2、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學生自生的各方面情況,努力轉化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後進生,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生帶動落後生,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努力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從原來的“厭學”到“愛學”。

3、充分利用“略讀課文”的安排,讓學生將所學運用於其中進行自學,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4、指導學生自學“讀寫例話”並將所學運用於今後的學習。

5、以作業、測試等形式進行句、段、篇、章的鞏固。抓住作業質量不放鬆。

6、注意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利用週記形式,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儘量為學生的自主作文創造條件。要儘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説真話、實話、心裏話,表達真情實感。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禦、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後,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小説《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説説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麼。

(2)請學生説説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麼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麼“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麼意思?武松是“就”着什麼“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説説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後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説説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説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説説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着,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佈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臏、譏”等5個生字,會寫“喪、瞪”等8個字,會寫“依次、等級”等12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描寫人物神態等的詞語,讀出人物説話時的語氣,瞭解人物想法。

3.讀懂課文內容,推測孫臏的思維過程。

4.知道用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田忌就轉敗為勝的原因。瞭解不同的思維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説説從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紙牌小遊戲。

老師拿出六張撲克牌,分為兩組,分別是紅桃的4、8、10,梅花3、7、9。老師和學生各選一組,然後比大小。老師依照田忌賽馬的思維跟學生玩兩盤,把輸和贏的兩種情況都體現出來。

2.在歷史上,像這種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故事還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人戰勝10餘萬敵軍

赤壁之戰 周瑜、劉備 5萬人戰勝20餘萬敵軍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人戰勝80多萬敵軍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輕蔑(qīng miè)、孫臏(bìn)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瞪、耀、蔑、贏”,並在黑板上示範。

(“瞪”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筆順是橫撇、點、撇、撇、捺。

“耀”是左右結構,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

“蔑”是上中下結構,中間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寫一點。

“贏”是上中下結構,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貝、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説一説,課文以什麼為線索?寫了什麼?

(課文以“賽馬”為線索,寫了田忌和齊威王的兩次賽馬。)

2.自由讀“兩次賽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這兩次比賽各是怎麼賽的?畫出兩次賽馬的對陣圖。

3.兩次賽馬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是什麼?

(1)學生自學、討論。

(2)小組彙報:

① 第一次賽馬    第二次賽馬

齊威王  田忌   齊威王  田忌

上   上     上   下

中   中     中   上

下   下     下   中

②兩次賽馬的相同之處:

a.兩人的馬沒換。

b.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c.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後中等,再下等。

③兩次賽馬的不同之處:

a.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後上等,再中等。

b.比賽結果不同。

c.齊威王前後心情不一。第一次齊威王勝,得意揚揚。第二次齊威王敗,目瞪口呆。

四、課堂小結。

朗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只要多思考,以弱勝強也不是不可能。)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基本瞭解了兩次賽馬的比賽結果。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初賽失敗後,孫臏與田忌的對話和表現。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1~2自然段。

(1)田忌為什麼都失敗了?

本段中寫“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這説明彼強我弱。而比賽的時候卻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所以田忌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

(2)體會“垂頭喪氣”是寫田忌初賽失敗後的情緒。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失敗後情緒頹喪,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認為田忌要怎樣才能賽過齊威王?(實力或技巧方法)

組織學生議論,各抒己見,最後讓學生帶着求知慾望學習第3~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讀第3~12自然段。

要求:(1)找出描寫田忌情緒的三句話。

①“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是寫田忌初賽失敗的情緒,認為好朋友孫臏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説另換幾匹馬”是寫田忌只看到馬力的強弱,沒有認識到比賽方法的重要。

③“那還不是照樣輸”是寫田忌沒有信心,缺乏求勝的精神。

(2)找出描寫孫臏神態的四句話。

①“從剛才的情形看,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哇”是寫孫臏當朋友失意時,熱情鼓勵。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讓你取勝”是寫孫臏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之後找到了取勝的可行辦法。

③“搖搖頭”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換”初次表露出馬力強弱不能決定比賽的勝負。

④“胸有成竹地説”是寫孫臏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是寫孫臏具有必勝的信心。再三用必勝的語言鼓舞田忌的鬥志,終於使田忌鼓起勇氣,充滿信心再次比賽。表現在田忌説:“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

3.體會三個人的對話。默讀13~18自然段。

提問:(1)第二次比賽,馬還是原來的馬,田忌為什麼能戰勝齊威王?

(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調換出場順序。突出孫臏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質。)

(2)齊威王為什麼失敗?

①齊威王正在得意揚揚地誇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麼,難道你還不服氣?”

這段話是寫齊威王根本沒把田忌放在眼裏,充分表現出驕傲自滿的弱點。

②齊威王輕蔑地説:“那就來吧!”

這段話是説齊威王認為自己有必勝的把握,毫無失敗的思想準備。

講解以上兩句話,要充分突出齊威王盲目驕傲自滿,只憑馬力、不善智謀,沉浸在勝利的喜悦之中。孫臏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安排了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才取得勝利的。

③齊威王有點兒心慌了。

田忌勝了第二場,齊威王稍有覺醒但已經晚了,已無調整餘地了,所以到第三場比賽下來,“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維的重要性。

(3)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心句)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除了田忌賽馬裏面兩種比賽匹配的辦法還有別的方法嗎?(有,但只有孫臏説的那種是取勝之道。再次突出了孫臏的聰明機智。)

2.讓學生各選一個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説話時的語氣,演一演。

演完並讓學生再次説説人物的性格特點。

3.你還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是智力的比賽,不是力量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齊威王的失敗是不善於動腦思考的失敗。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用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勝。)

板書設計

田忌賽馬

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孫臏獻策

教學反思

1.從遊戲切入課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歷史上,包括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發散性思維統籌各方面。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4

[學習目標]

培養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能通過評點的方法與文本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

[重點難點]

1.通過閲讀,訓練學生運用評點的方法來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學生第一次評點課文,有一定的難度。課堂上老師可介紹方法並進行示範,來指導學生評點課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恆的母題,伴隨着人類的腳步,關注着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恆的象徵。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關於寫月的詩,不勝枚舉。

杜甫有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二、簡介作者

季羨林,山東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曾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等。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三、整體感知課文: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把握內容與特色。

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而是由許多人、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為融匯了鄉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有的景物因為被反覆書寫而成為思鄉的文學意象,如柳、月、炊煙、鄉音等等。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就是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第1小節對“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句作了簡單闡釋。“月是故鄉明”是一句流傳很廣用以表達故園之思的詩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全詩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時期,抒發了杜甫離亂之際對故鄉親人的懷念。對自然事物的感覺有時因主觀情緒而改變,在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寫法特別多,月亮其實無處不明,但杜甫偏説“月是故鄉明”,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由於杜甫這句詩特別能引發人的鄉思共鳴,因而被廣為傳誦。本文的第一段,實際上就是對這句詩的解釋,最後説“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正是説明它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感受。

第2、3、4、5節是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第2小節是一個過渡,由月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山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對家鄉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雖然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但兒時的記憶連同那少年的夢境與感受仍新鮮如昨,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揀鴨蛋,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構成了美麗純潔的鄉村生活圖景,經過幾十年後一位耄耋老人的的敍述顯得更加動人。

第6、7、8三節寫作者離開故鄉之後的生活,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現出來,故鄉的小月亮為什麼那麼美,除了親切而温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説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要説景色,比故鄉那只有在童年看來才有浩渺之勢的葦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處兩處,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故鄉的月亮越美,越發勾起作者的鄉思鄉愁。作者指出,對一個異鄉人來説,對故鄉的思念常常構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思鄉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有故鄉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這種複雜的滋味顯示出鄉思特有的情感色彩。

最後一小節是對前面的呼應,也是作品在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和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的記敍與描寫之後,情感的自然迸發。雖然短短几句話,卻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文章的風格與一個人的年齡有着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講,老年人的文章都寫得古拙、質樸,所謂由絢麗而歸於平淡。季羨林的這篇《月是故鄉明》就體現了這一點,它寫得非常平實,採用的大都是短句子,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娓娓道來,甚至不時流露出返老還童般的天真,但越是這樣的質樸自然,越是能見出作者對故鄉的至情至愛。

四、通過評點,研讀課文。

1.什麼是評點?

評點是古人研讀文章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在閲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等)和寫作方法進行評論與分析,從而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從方法上講,評點的要義是對話,是交流,是再創造。評點作為對話,是讀者與文本、與作者、與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讀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對話的第一個對象,與文本的對話是構成其他對話的前提和基礎。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要注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實際上,在閲讀中,作品的局部與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對整體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礎上的,而且,從閲讀的過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體次第展開的,有時,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實際上關係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體的關鍵。古人講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説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眼”有的關係到全篇的結構,有的關係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轉換,甚至是給全篇寫作方法和風格定調子的地方,我們在評點時就要注意到。另一方面,對局部的理解又離不開作品的整體,局部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理解,整體是局部的語言環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與心中”,這些詞語,有時是實指,有時又是比喻,有時又是在實指中寄託了另外一些涵義,如果不從全篇的立意出發,不從文章特定的語境出發,是很難搞清楚的。

與文章對話的進一步就是與作者對話,孟子講“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説可以通過對作品意義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想北平》為例,由文章就會想到老舍,想到老舍與北平的關係,老舍為什麼愛北平?為什麼愛到了與愛母親相提並論的地步?愛到了“説不出”的地步?這就是從文章過渡到作者了。還有,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只是你一個人的一己之見,而文章是不會只有一種看法的,因此,點評時應該會想到別人怎麼看。這實際上就是在與文章的其他讀者展開對話。

2.示例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開篇點題。)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過渡,由月到山、水,從而寫到故鄉的水。)

至於水……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寫童年往事,故鄉往往與童年連在一起。下面還有許多充滿童趣的細節。)

在濟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對比,為的是突出故鄉月亮之美,同時又是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隨着年月的增加,思鄉之情更增一番蒼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這也是對比,又是襯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與故鄉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對故鄉的思今是充滿了惆悵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鄉可以思念,並且擁有一份温馨的回憶,又是幸福的。)

3.學生進行評點,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五、小結

評點是讀書時常用的方法,古人講讀書不動筆等於不讀書。讀書不是純粹單向的、被動的接受,同時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隨時記下來,書的天地邊角空白處都是記錄的地方,因此,評點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一種讀書的好習慣,要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六、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2.預習。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生字,會書寫“蓑”,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

2.通過註釋以及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感知詩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意境,滲透學習古詩。

3.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感悟詩人情懷。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一曲笛子獨奏——《小放牛》。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欣賞一曲笛子獨奏——《小放牛》。

上課:

一、啟: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同學們剛才很陶醉的樣子,説説吧,這樣的曲子,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這悠揚的笛聲自然而然地就讓我們聯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畫面,我們學過一首寫牧童的詩,還記得嗎?指名背。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

今天,我們也要學一首與牧童有關的詩。題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體顯

1.(出示)自己先讀讀吧,讀上兩至三遍,把它讀正確,讀通順。(讀詩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在這狀態,非常好。

2.指名誦讀:誰來單獨為大家讀讀

正音:這個“蓑”字,是平舌音,寫的時候要注意它是草字頭,有一種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書空一遍,可別漏了中間的一橫。(過渡:一絲不苟,字正腔圓,有板有眼)還要讀出節奏和味道來。師聲配合讀。

3.齊讀:好,我們一起來讀讀

過渡:詩就是這樣,讀出味道,讀出節奏。讀詩不僅要讀出味道,讀出節奏,還要讀出感覺,讀出畫面。你讀後眼前有怎樣的畫面?指名説。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過渡:剛才我們看到的是遠景,現在就象拍電影一樣,讓我們把鏡頭慢慢拉近。你肯定會有新的收穫。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想像畫面,看哪些字詞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鋪橫野六七裏

“鋪”(草長得很茂盛,像平鋪開一樣)

1.指名説,你找得很好,(板書“鋪”字)我們平時鋪什麼?

2.出示:草長橫野六七裏

草冒橫野六七裏

草鋪橫野六七裏

與“長、冒”比較,鋪感受到草的多和廣。再讀這一句學生説道六七裏:真的六七裏嗎?“六七裏”在這裏是虛指,就是説呀,這原野——非常廣闊,你讀讀。鋪得再廣闊些,再讀。

3.看着這樣的原野,你腦海中會出現哪些詞,指名説。出示:

鬱鬱葱葱青草繁茂綠茵遍野綠氈鋪地綠草如毯鋪青迭翠綠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機盎然綠草茸茸綠草如氈

( 草地彷彿一塊無暇的綠氈,在鋪展。

鬱鬱葱葱像碧綠的畫卷在鋪展再讀

4.在這麼廣闊的草地上,牧童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小結:對,牧童就是這樣,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樂。這廣闊的原野帶給了牧童多少的樂趣啊,一起讀讀這句

板書:自由!

過渡:一個“鋪”字激活了我們想象,再往下讀讀,讓我們再往下讀讀,我們還看到怎樣的畫面?

B 笛弄晚風三四聲

“弄”:(板書“弄”字)

1.組詞:詩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樣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這問題不急着回答。也許讀懂了這句詩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北宋]雷震《村晚》

看看註釋,你讀懂這句了嗎?不成曲調,想怎麼吹就怎麼吹。這就是“短笛無腔信口吹。”“笛弄”就是-“短笛無腔信口吹”啊。

指導朗讀:笛聲高了,引讀笛弄晚風三四聲低了引讀

3.(聯繫生活)我們班很多孩子也在學樂器!那你們學樂器能不能説“弄”?(時間、地點、目的、心情)根據學生所説的,給予迴應:你説的是地點不同

哦,你是為了形成一樣技能,目的不一樣啊心態也不一樣呢

4.我聽出來了,他的弄笛比我們多了幾分輕鬆,幾分自由,少了幾分壓力,幾分緊張。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這就是““笛弄”啊。

板書:自在!再讀“笛弄晚風三四聲”

過渡:看到牧童在晚風中怎樣吹笛子了嗎?請你把看到的寫下來。

5.寫話

你可以寫第一句,也可以寫第二句,能幹的同學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寫下來。要做到下筆如有神。

6.交流。回讀第一二句。

7.拓展:

剛才,你們這麼一想象啊,牧童彷彿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示畫面),他也出現在其他詩人的詩句裏:(師讀)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

你也讀讀,(生讀……)見到牧童了嗎?他正幹嗎呢?

是呀,牧童騎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遊蕩在青山青草裏。這樣的生活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哪,我們一起讀: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

帶着對這兩幅畫的美好印象,讓我們再讀呂巖的這兩句詩,讀出牧童的悠閒與自在:(齊讀兩句: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麼畫面?哪個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C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1.請你看看插圖,你彷彿又看到了怎樣的話面?指名説。再讀詩句: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麼卧的?

他就是這樣,隨心所欲地,想怎麼卧就怎麼卧,多自在啊,誰讀讀這句?透過插圖和這個卧字,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板書:悠閒

這麼自在的感覺,我們一起在讀中享受

3.有詩人直接寫出了他的悠閒和自在。:引入,師讀: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你),無是亦無非。(生交流)自己讀一讀(……)什麼意思?你讀明白了嗎?誰能像你這樣,過着無是無非的生活呢!

4.是啊,何人得似爾,引讀: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何人得似爾,引讀: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5.(音樂起)來,讓我們連起來讀整首詩,再次體會牧童的這份悠閒與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間

1.通過剛才的學,詩人筆下的牧童彷彿就在我們面前閃現。呂巖為什麼會寫這樣的牧童呢?讓我們看一下呂巖的資料

呂巖:字洞賓,唐代末年進士,當過兩次縣令。正遇到農民起義,兵荒馬亂的,帶領家人逃跑,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傳説到山中學道,不知所終。

2.這回你知道他為什麼寫牧童了麼?——呂巖渴望過上這樣休閒自在的生活。

3.總結:其實,嚮往這樣的生活的又何止呂巖一人呢?

剛才我們在學習《牧童>詩的過程中,讀到了棲蟾的幾句詩,連起來其實就是一首完整的詩,題目也叫《牧童》。(出示)讓我們一起連起來讀讀——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北宋]雷震《村晚》)

回讀生齊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清]

4.這些詩都是寫牧童的。

有位專家他專門做過一個統計,在古人的詩作中以牧童為主題的詩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現過二十多次。

詩人想表達的都是對鄉村牧童生活的嚮往啊。而這二十多首寫牧童的詩,都是表達對自由自在的田園的嚮往和追求。像這樣寫牧童的詩,它不僅僅是一個個方塊的文字,也不僅僅是文學作品,它更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板書:文化

5.如果你以後再聽到短笛聲,——你可能會想起一個人——(生:呂巖);你可能會在心中念起一首詩——(生背誦《牧童》,再齊背誦。)

師:從此,你對牧童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寫牧童的詩還會延續,寫牧童的歌不會間斷。

6.作業菜單:選做

(1)課外收集以牧童為主題的詩,與同學分享感受。

(2)把《牧童》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默寫《牧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寫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心靈對話的過程,古詩教學也是如此。要結合古詩凝練含蓄、意在言外、言約而旨豐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的方法,引領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改變古詩逐詩逐詞逐句的教學方法。注重詩中句與句間的整合,同體詩與詩內涵的延伸拓展。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嘗試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過程中領略古詩的情感和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對這首詩歌的教學,我覺得:①首先要注意對詩歌整體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導學生在一次次“創境想象”、“涵詠誦讀”中,進入詩境,感受詩歌中的“兒童”形象——孩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後通過“品味精妙詩句”、“整合品讀”其他優秀的描寫童真童趣的詩歌,加深對詩歌的喜歡,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墩、摟”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監”,會寫“跤、摟”等15個字,會寫“摔跤、欺負”等9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嚴監生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閲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內容為文學、影視作品中的經典人物,讓學生説出其名字和最顯著的特徵。

(在燦爛的文學寶庫裏,作家們用他們神奇的妙筆,為我們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顧全大局的藺相如,知錯能改的廉頗,勇武過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筆下,這些人物特點鮮明,讓我們印象深刻,久久難忘。

2.出示課題“人物描寫一組”。

3.導入新課。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走進一組新的課文,繼續認識和親近作家們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曉的人物形象,感受這些人物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嘎(gǎ)、腮(sāi)、欺負(fu)、腳腕(wàn)。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鞭、扳、腕、疤、喉、嚨”,並在黑板上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樹》《兩莖燈草》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各選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誰?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兒,選自《小兵張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樹》的主人公是人力車伕祥子,選自《駱駝祥子》,作者是老舍。

(3)《兩莖燈草》的主人公是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吳敬梓。

四、小組探究。

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組進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組朗讀,熟悉課文。選部分學生作為演員,剩餘的學生作為導演。導演説戲,演員演戲,老師評戲。分別指出生動之處、不足之處,讓學生自主討論,自主學習。(指出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

五、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樣性。接下來,我們來説説對人物評價和對人物言行的感受。

舉例説説課文中分別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説説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評價和對人物言行的感受。(讓學生充分發言)

(1)人物的評價,如小嘎子很機靈,祥子很健壯,嚴監生很吝嗇……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嚴監生臨死前“伸着兩個指頭”的動作在文中反覆出現,充分説明了嚴監生的吝嗇……

2.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等)

3.《摔跤》中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別是哪種描寫方法?

(1)語言、動作描寫:“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後兩步,一閃身脱了單褂兒,叉着腰説,“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表達效果:體現出小胖墩兒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寫: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鈎他的腿……

表達效果:“沉不住氣”表現出小嘎子對長時間不能取勝的不耐煩,這種急躁的心理預示着他的失敗。

4.《他是一棵挺脱的樹》中描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寫。(讓學生説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説説喜歡的原因。)

祥子來自農村,他一個是靠賣苦力為生的人力車伕。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健壯的身體是他賴以謀生的基礎。他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

作者着重描寫祥子那粗壯的脖子、紅撲撲的臉、硬棒的身體和四肢,遠遠望去,猶如一棵挺脱的樹,堅毅、壯實。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貌描寫,隱含着對勞動者的健壯體魄和高尚情操的讚美。

5.畫出《兩莖燈草》中最能表現嚴監生人物性格特點的句子。

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

(1)從這個句子中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可以感受到嚴監生病情的嚴重,試着用幾個詞語形容一下。(氣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從“總”字可以看出嚴監生垂死掙扎時間之長。討論:這時嚴監生“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為的是什麼?(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對兩個指頭的含義的猜測、嚴監生的表現和嚴監生的心理活動。)

兩個指頭的含義

嚴監生的表現

嚴監生的心理

大侄子

兩個親人

把頭搖了兩三搖

着急

二侄子

兩筆銀子

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焦急、生氣

奶媽

兩位舅爺

把眼閉着搖頭,那手只是指着不動

氣極

趙氏

兩莖燈草

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安心

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兩莖燈草。一個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躍然紙上。(嚴監生的心理可讓學生自己揣摩,不設統一答案。)

三、感悟寫法,嘗試描寫。

1.快速閲讀三篇短文,你認為哪個人物形象在你頭腦中留下了最鮮明的印象?為什麼?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標記。

2.交流討論: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師隨機點撥。

點撥要點:(1)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動作就是一個小孩子才會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簡單的“狡猾”。

(2)採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嚴監生臨死前還惦念兩莖燈草,這件事最能表現他的吝嗇。

(3)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突出人物特點。例如,對祥子外貌的描寫,突出了祥子強健的體魄,表現了祥子精氣神十足、充滿生氣的特點。

小結:描寫人物時,要選取典型的事例;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3.回憶生活中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設想一個具體的生活情景,描寫一個人物活動的片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了《人物描寫一組》,瞭解到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在描寫人物時,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選擇相應的描寫方法,從而體現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人物描寫一組》是由三個各自獨立的選段構成的一篇課文,學生對於描寫人物的文章已經有所接觸,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充分發言,説出各自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學沒有看過《駱駝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張嘎》有部分同學看過影視作品,在沒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礎上,單單隻看選段,難免會對人物形象有些誤解。所以,教師需要加以指導,必要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原著中遨遊,正確認識人物形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7

教學設想:

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學習的資源,如聽課教師的指點、網絡社區資源的利用、學生特長資源的開發等,讓學生開心快樂的學習。在學生已經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藉助課外補充材料,讓學生感悟鄉村生活之美。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學習詩歌理解內容。

2、個性化體會詩歌情感,用朗讀表現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學生對詩歌的解析能力,並發展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節奏的朗讀並能背誦這首詩。

2、能想象並説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個性化理解詩歌。

教學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個網絡交流社區“資料室”欄目下的《村晚》

教學設計:一、遊戲引入,營造情境

1、我們先玩個遊戲。

舉個例子,我這兒有個詞:樹,我給它前面加個詞兒:

高大的樹

大家懂了嗎?好,現在開始,準備,想到了就站起來説。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綠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紅紅的落日

放牛娃——快樂的放牛娃

牛——悠閒的牛

……

2、很好,現在換一種方式,把要加的詞放在後面,比如:樹——樹長得根深葉茂

學生説。

3、我們再加大難度,現在把所給出的詞語前後都加上一些修飾性詞語,大家願意接受挑戰嗎?

學生説。

二、初感詩歌,激發疑問

1、我們今天要去領略的是宋代鄉村的一段美麗風光。這段風光是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書)。

指名解題:看了詩題,你想到什麼?

(“村晚”意思就是鄉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是描繪鄉村傍晚景色的。)

這首詩老師想請我們班書法最棒的一名同學寫在黑板上。

學生上黑板板書古詩: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其他同學可以先打開書本,自己來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流利,有問題可以在書上做個記號。

學生自由讀古詩,可分組討論或同桌共同學習。

2、好,詩已經寫完了,現在誰能願意來為大家讀一下這首詩呢?

(指名讀)

讀完後教師組織學生評點一下朗讀情況。

3、激發疑問。

讀了這首詩,誰有問題嗎?

讓學生闡述自己想到的疑問,教師則在黑板的詩歌上用紅粉筆打上相應的記號。

問題假設:

1)、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明白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邊上的岸上兩部分)學生找出詩句中和圖畫上想對應的地方,看看圖,再説説詩句的意思,理解這一行詩寫出了水草豐美的樣子,寫得生機勃勃。

2)、這一行裏的“山銜落日”是什麼意思?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將要落下去的太陽)為什麼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區動畫上和詩句內容相對應的部分,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涼的水面波紋。)“浸”是什麼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從圖畫上能看出這句詩的內容嗎?為什麼?你能相象出這部分的圖畫嗎?(學生自由的發揮想象,比如可以説説圖畫上沒有的內容是怎樣的) 4)、“牧童”是指什麼人?(指放牛放羊的兒童,這裏指的是放牛娃。)“歸去”是指去哪裏?(去村裏)“橫牛背”是什麼意思(看圖理解該詞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幹什麼?哪一句詩和這個畫面是對應的?(理解“短笛無腔信口吹”,明白這句的意思是:手裏拿着短笛不成腔調地在吹。)聽一支牧童短笛。

師:好,還有問題嗎?(肯定已經沒有學生再有問題了)如果沒有,那我們就要開始運用我們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三、指導學法,理解詩歌

1、同學們,研究問題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運籌帷幄,最終方能決勝千里。讓我們想一想,怎麼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誰有好的建議?

讓學生講講解決的辦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討論、查找課外資料、結合課文插圖其實,還有很多辦法,荀子曾説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借於物也”,今天我們周圍有許多老師,我們也可以問問他們,更要告訴大家的是,李老師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一個網絡社區,上面稍微有一些資料和動畫,可供大家學習時參考,你們可以把自己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解決的問題答案回覆到社區裏,這樣,我們大家資源共享了,呵呵~

學生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問題。

2、集體交流。

3、誰能將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説説看?

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誦讀,表達感悟

1、詩歌講究音律美,我們讀詩時應該注意什麼呢?(指名説)

2、提出要求:應該把這首詩的韻腳“陂、漪、吹”讀得清晰、響亮。

3、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學生評議。

教師根據評議在社區中劃分出這首詩的節奏: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5、教師分行領讀,學生跟讀。

草滿池塘——

山銜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善加積累

《村晚》這首古詩描寫了夏末初秋傍晚時鄉村的景色,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課前,老師曾讓大家蒐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樣描寫鄉村景色的古詩,併發到了社區中,現在派上用處了,讓我們一起來瞧一下吧。(打開相關網頁瀏覽)請同學們分成小小組進行交流:

A、選取你們組喜歡的一首詩,並討論:你從中感受到

了怎樣的美景?再完成表格。詩題季節描寫的景物感

B、嘗試着吟誦好這首詩。

(如果學生來不及做,就將它留作課外作業)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譯、愧”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澄、着”。

2.默讀課文,説説你對金字塔有了哪些瞭解。

3.瞭解兩篇短文分別採用了怎樣的方式來介紹金字塔,兩種方式有什麼不同。

4.根據兩篇短文介紹的金字塔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金字塔的圖片。學生髮言,説説自己對金字塔的瞭解。

2.今天,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瞭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對金字塔的介紹有什麼不同。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讀課文。課文是什麼體裁?結構是怎樣的?(寫景散文。“總—分”結構。)

(1)第1自然段總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寫金字塔與周圍的景物構成了一幅開闊雄渾的畫卷。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麼開闊而又雄渾的畫卷啊”是感歎句。改為陳述句是:真是一幅開闊而又雄渾的畫卷。

(3)第3自然段寫作者對“金字塔”這個漢文譯名來歷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寫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難忘。

全文描寫了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和作者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金字塔這一人類建築奇蹟的讚歎之情。

2.《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圖文結合的非連續性文本,是一篇説明性質的文章。

(1)本文由兩部分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讀非連續性文本,要注意讀圖和篩選信息。説一説你從這一部分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約600萬噸,體積約258萬立方米,塔底面積約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於開羅郊外的沙漠裏。(引導:讀圖,有駱駝説明是在沙漠裏。)

生3:金字塔歷史悠久。(建於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觀雄偉。(“共用230萬塊石頭建成,平均每塊重2.5噸。整個胡夫金字塔相當於50層樓高,塔底面積有126個籃球場那麼大,體積是1萬多個教室的總和。”)

(引導: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説明方法,説明金字塔的雄偉。)

生5:工藝精湛。(“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

(引導: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生6:設計巧妙。(兩個“正好”突出了這一設計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學過的方法,篩選概括信息。

這一部分主要講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術、採石技術、造屋技術,石窟陵墓、神廟等建築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結晶,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你能蒐集資料,回答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嗎?(答案不唯一,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金字塔是一偉大奇蹟,體會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包含兩篇短文,體裁各不相同,描寫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異。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一處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查找相關資料,試着介紹一下金字塔吧。

板書設計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寫景散文)——金色的

教學反思

1.課前設置預習方案,讓學生蒐集金字塔的資料,瞭解金字塔的基本情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非連續性文本是閲讀文本的一種,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學會了讀圖和篩選信息。在教學時,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總結,培養了他們閲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和能力。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21名,經過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地認字、識字潛力、口語交際、寫作潛力、預習新課文的潛力和必須的自學潛力。但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學習潛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所以本學期除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閲讀書目上做進一步的指導,並且嘗試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閲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為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資料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必須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學生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潛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資料,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潛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理解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我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過比較閲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我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對不一樣體裁文章的閲讀,瞭解不一樣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潛力。

第5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資料,瞭解不一樣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閲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閲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慾望,體現雙向互動。

2、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我學習的潛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潛力。

四、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對於生字新詞,要及時聽寫檢測。

2、鼓勵快速瀏覽,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二)閲讀

1、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閲讀基本功訓練。

2、閲讀教學中,要注意表達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3、教師根據課文的不一樣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三)口語交際

1、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

2、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好處,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一樣的場合、針對不一樣的對象,圍繞不一樣的目的,採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二是思考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

3、要體現雙向互動。交際的過程並不是要學生一個一個挨着説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互動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説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一樣對象,禮貌地進行交際。

(四)習作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資料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作文指導,要從資料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使學生都找到想寫、要寫的資料。“放”開了,學生就有東西寫。再就是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肯定大多數同學的努力和進步。使每個學生透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結合起來培養。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1、閲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2、閲讀前四篇閲讀材料,瞭解信息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3、根據主題,蒐集有關信息,並寫報告。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0

教學要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發展和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構想:

教學中應抓住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發展和變化的這一條線索來理解課文內容。介紹作者引入新課,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介紹托爾斯泰)

2、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課文。

二、初步理解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的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結果怎樣。再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

2、學生自學,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

(1)事情發生在什麼地方?事情是怎樣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樂,有哪幾個原因?兩個:一是完成了任務,心情愉快;二是風平浪靜,水手們沒有什麼事情。

(2)猴子怎樣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説説。)

(3)孩子為什麼會走到頂端的橫木的?

(4)結果怎樣?

(5)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

1、孩子為什麼追猴子?(因為猴子戲弄孩子,水手們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劃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劃出水手的表現,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3、孩子遇到生命危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嚇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6、理解“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

7、誰出現了,他是怎樣使孩子轉危為安的?

8、水手們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鐘,為什麼大家覺得四十秒鐘的時間太長了?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從課文中,你覺得孩子的得救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什麼啟發?

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理清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明白從課文中學到了什麼道理,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係。

學習過程:

一、檢查朗讀。

1、同桌互讀互查,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

二、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係。

1、孩子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1)客觀上:猴子的戲弄,水手們的笑,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觀上:孩子在氣急了的情況下,沒有考慮事情的後果。

2、孩子得救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長果斷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縱身”跳到了水裏;

(3)是水手們在短短的四十秒中裏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暢所欲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

1、遇到危險的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的採取措施。

2、做事要考慮後果,不能意識生氣而不顧危險。

3、開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寫一寫讀後感

1、説説從本文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2、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此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寫下來。

作業設計: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你想到了什麼?請寫下來。

2、感情朗讀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胚、禍”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我”發現的過程。

3.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談感受,並體會作者童年時善於提問、樂於探索的精神。

4.説説自己有過的“發明與發現”,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回憶童年的發現吧!(板書: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麼?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大家讀完課文了嗎?誰來向大家彙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

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並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

2.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説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指名説。

課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請大家把這兩句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3.師小結: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瞭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課件出示:(1)找出有關的句段。(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短語。(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師: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髮現的過程。

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

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

三組,痴迷研究。(板書:痴迷研究)

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

師:大家真會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的合作探究進行得非常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根據板書回答:敢於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5.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有沒有什麼想對作者説的呢?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麼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説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2.課後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發現,並把它寫出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見會飛 請教原因 痴迷研究 發現原理

敢於提問 不斷探究 大膽想象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一文,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説,才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並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3個字,會寫“妒忌、軍事”等15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試着閲讀名著《三國演義》。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關於三國的故事,最著名的莫過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這本書嗎?你最喜歡裏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討論發言)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諸葛亮,誰能説説喜歡他的理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諸葛亮有關。(板書課題)看了課題,大家有什麼想問的嗎?(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嗎?怎麼借的?)現在就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來讀一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着重指導: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生字,師指導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寫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寫成“日”。

(3)(出示生詞)指定學生帶讀。

3.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描寫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段落,並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些什麼。

起因(1~2自然段);

經過(3~9自然段);

結果(10自然段)。

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與諸葛亮約定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小結。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卻將計就計,承諾三天就能辦好。接下來,他如何在三天內成功造好十萬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為什麼會發生“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並初步瞭解了四個人物,那麼,請你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給故事中的四個人物進行排名,你覺得可以怎麼排?(學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學都給四個人物打了分,儘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異議的: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諸葛亮排第一。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真讓人佩服。

二、深入體會,感知人物形象。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線畫出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從中體會後再小組交流。

(學生讀課文並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説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對天氣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①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繫上文説説。(“諸葛亮説:‘只要三天。’”“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找到文中這兩處,引導學生誦讀,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從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這天有大霧。)

②我覺得“第一天……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個句子寫得太囉唆,前兩天沒有動靜,是否可以刪去,直接寫“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組織學生討論)

小結:不能刪,因為通過具體寫前兩天沒動靜,我們才能把時間快速流逝與諸葛亮從容的行為作對比,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2)“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積達到最大。)

(3)“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造聲勢,又是為了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

(4)“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是笑着説這句話的,讓我們一起讀出諸葛亮的自信、鎮定。(齊讀)諸葛亮在笑什麼?這一笑表現了什麼?小聲誦讀,仔細思考。(自由彙報)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兵,只會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一笑表現了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運籌帷幄。

(5)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出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6)“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周密、滴水不漏,你們説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7)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出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難怪周瑜長歎一聲,説了這樣一句話:“(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

(2)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3.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用幾個詞語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幹。

出示後人借這件事讚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後人用來讚揚諸葛亮的智慧的。引導學生齊讀,同時指出: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麼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讀後感悟。

1.在學習課文之前,大家覺得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那麼學了課文之後,大家對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諸葛亮:有膽有識、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才智超羣。

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

魯肅:忠厚守信,顧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謹慎小心。

2.思考: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還有哪些因素?(天時、地利、人和)

四、小結。

相信我們每一個同學對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理解。回家以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吧!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教學反思

本課是精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多。首先,在情節的理解上,講解詳細有層次,學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內容;其次,在人物特點的分析中,通過抓住重點語句去體會;最後,安排學生討論、總結人物特點,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説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 “誇口”是什麼意思?(説大話)文中是誰在説大話?他説的是什麼大話呢? 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結果怎樣?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説不出話來) 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説不出話的呢? 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 你能説説“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文章為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

4、聯繫實際説説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閲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鋭利 都能戳穿

説話前後牴觸 矛戳盾 會怎麼樣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肆、桅”等7個生字,會寫“艘、航”等14個字,會寫“環遊、航行”等12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試着講講這個故事。

3.找出描寫水手們的語句,並説説這些語句是怎麼推動情節發展的。

4.説説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受到的啟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觀看跳水視頻。

同學們,跳水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種運動。我們觀看奧運會跳水運動員的英姿,為他們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學也夢想着能成為一名為國爭光的跳水運動員?

2.解題導入。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誰?為什麼跳水?在哪裏跳水?怎麼跳水?

接下來,我們將帶着這些問題開始學習第17課《跳水》。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桅杆(wéi gān)、嚇唬(xià hu)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艘、肆、帽、桅”,並在黑板上示範。

(“艘”是左右結構,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豎、橫撇、捺。

“肆”是左右結構,部首是“镸”,“镸”的筆順是橫、豎、橫、橫、橫、撇折、點。

“帽”是左右結構,右邊是由和“目”組成的。

“桅”是左右結構,部首是“木”,右邊是“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説一説,課文講了什麼事?

(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時所提的問題,自行找到相關答案。課文講述了船長的兒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最終得救的故事。)

2.通讀全文,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樂。

經過:猴子搶孩子的帽子,並將帽子掛到桅杆頂端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結果: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水手拿猴子取樂→(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你有什麼話想跟船長的兒子説?你有什麼話想跟水手説?(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長的兒子,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説?(言之有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遇事應沉着冷靜,多思考。)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經過、結果。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我們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樂。那麼,請同學們畫出有關描寫水手的語句。

(1)一隻大猴子在人羣裏鑽來鑽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們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

為什麼水手笑,而孩子卻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3)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為何水手們笑得更歡,孩子氣得臉都紅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兇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頂端。

(4)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

怎麼此時水手們突然嚇呆了?→孩子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5)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為什麼會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在橫木上的危險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們能直觀地看到猴子與孩子的動作與神態,他們的表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點撥總結:在整個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動情節的發展。猴子在水手們的取樂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氣氛。開始水手們都“笑起來”,氣氛輕鬆。後來“全都嚇呆了”與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對比,表現了人們對孩子的擔心,烘托了緊張的氛圍。

③反襯主人公的品質。水手們平時訓練有素,但在關鍵時刻卻不知所措,與船長的審時度勢、機智果斷形成對比,突出了船長的臨危不亂。

2.感悟孩子的處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哪裏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稍快,聲調稍高,突出重點詞語。你們朗讀的技巧掌握得越來越好了!

3.“正在這時候,船長從船艙裏出來,手裏拿着一支槍。”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4.“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裏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所以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5.想一想: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

(1)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

(2)當時天氣風平浪靜,孩子跳到海里不至於被大浪衝走,而且與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進海里是最安全的辦法了。

(3)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後水手們能第一時間把他救起。

(4)因為孩子的兩條腿已經發起抖來,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而且在這麼高的位置,孩子是沒有勇氣往下跳的,所以船長拿起手裏的槍,逼迫孩子第一時間跳海。

綜上可知,在當時的危險情況下,快速跳海是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

6.最後一個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有什麼關係?作者要讚揚什麼?(末尾迴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對船長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但卻把一個沉着冷靜、機智果斷的船長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真實又具體。這種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鑑和學習的。

2.學習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這種危急時刻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如拉棉被讓孩子跳下甲板、水手們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衝擊力大,容易受傷。船長的兒子水性應該還不錯,水有浮力不會摔傷,又有水手的幫忙。指出船長的方法既節省了時間,又很安全,突出船長的思維敏捷、邏輯清晰、遇事沉着。)

4.這篇課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靜,要多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教學反思

1.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始料未及的事,面對這些事件,我們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靜,多分析,多思考。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神態和動作,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5

教學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埃及金子塔圖片,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瞭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 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

教學目標:

1、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宏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2、憑藉語言文字、數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深入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教學難點:

如何充分利用搜索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金子塔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4課,這是一篇説明文。課文着重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

教法與學法:

本文是説明文,學生興趣不濃。為了讓學生喜歡,學好。我藉助百度搜索和多媒體,採用了自主探究學習與網絡課堂的講讀討論法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了新穎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樂於合作,積極探究,深入感悟,學習得到了深化。

1、創設情境,個性閲讀。

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和感悟。例如在教學金字塔的結構精巧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欣賞金字塔的圖片,在美妙絕倫的圖片面前,學生讚歎之情油然而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再品讀文中相關的語句,感悟金字塔結構的精巧,水到渠成,個性閲讀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難點。

利用多媒體也能解決課文的難點,如學生對於金字塔壘石頭的方法不能夠理解,我讓電腦通過畫圖演示壘石的方法,(其他同學在紙上畫)然後向同學解説過程,自然就解決了這點。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課文的理解也更直觀了。

3、課外延升,促進發展。

瞭解完金字塔讓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信息,並説説作者運用的方法。這樣使大多數學生獲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鍛鍊了學生收集信息後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別人表述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巧妙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去埃及旅行,大家説好不好?埃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字塔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叫金字塔啊?

你會用文中哪些詞來形容它? 過渡:是啊,埃及金字塔憑什麼傲對碧空。今天這一節課,讓我們走近它,解決這個問題,有信心嗎?

二、重點切入,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快速地讀課文3—5小節,抓住文中一句關鍵句,再從這個關鍵句中找出重點詞語來回答這個問題。

2、學生回答,出示過渡句。齊讀 師:這句話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對碧空的原因了嗎?(板書宏偉、精巧、建造)

3、小結:這句關鍵句是過渡句,它將上下文有機地連接了起來。通過這句過渡句我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對碧空的原因。讓我們在來讀一讀這句過渡句。

三、精讀感悟,體會寫法。

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們介紹,作者想了什麼辦法?(板書:舉例子)舉了哪個例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偉與精巧。

1、出示學習要求: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從哪些字詞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説説作者是如何寫的?

2、學生自主感悟探究。

3、組織交流,引導想象,指導朗讀,加深理解。(隨學生交流相機出示)

重點句;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

B、“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以繞地球一週;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

C、“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4、小結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説明方法,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獨特魅力吧!

(設計意圖:以多媒體為輔助,學生能看到直觀的文字資料以及相關的圖片,加深印象,能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

5、過渡:聽了同學的講解,看了生動的畫面,此時的你想説些什麼?因此文章結尾也説——我想它更是全人類的驕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遺產。讓我們懷着崇敬與驕傲來讚美一下吧!(齊讀最後一節)

(設計意圖:利用“畫圖”程序讓學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過程中壘石的情況,學生很清楚地瞭解這一過程,解決理解上的難點。)

五、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在世界文化遺產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還知道哪些?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gzjhfanwen/jiaoshi/l43mpy.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