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學工作計劃 >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6篇)
手機版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6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1.82W 次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通用16篇)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生活在xx鄉鎮的農村孩子對方言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程所涉及到的話——是地區文化的結晶,藴含着豐富的民族特色。話——我們故鄉的吳語,凝結着甌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顯示了xx人的個性與精神。校本課程有意識拓寬了孩子視野,增長了孩子的知識。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我愛、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小學都設置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話。

另外,外地來温打工的越來越多,”土著”外遷也越來越多。這使得班級裏的俚語參差不齊,於是大家便漸漸形成只用普通話交流的慣。面對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和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髮展,我以極大的熱情,嘗試着將童謠引進地方課程課堂,用以彌補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地方課程教學更加風趣、更加生動,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學説話”和“童謠”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我愛,瞭解話也是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有普通話不能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教學內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包括親屬稱謂和職業稱謂,根據教學需要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第二章數字教學內容,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重點學童謠《是個好地方》。第三章時間和情景對話與童謠。儘可能讓孩子多學些童謠。體會方言的優美以及文化意義,激發學生學説方言的興趣以及愛方言、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本主題是“我愛、xx市我家”。校本特色課程的一大主題。在開展“小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文化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對我們的家鄉——,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感情。

然而,現在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有已漸漸淡忘方言該怎麼説,有的甚至不會説話。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從小在長大。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本學期我們以“童謠”為切入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生活中,孩子們常隨着似懂非懂似準非準地娓娓朗誦,但對其所描繪的'內容和藴含的意境又常常難以理解。一為培養孩子對民間童謠的興趣,有利於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二為孩子提供輕鬆學x的x話的良好氛圍,使方言得以傳承。

1、使孩子瞭解地形地貌,瞭解歷史,培養孩子愛情感。

2、瞭解話的特點上。學説話的親屬稱謂的含義。學會發音。

3、瞭解話的特點上,學説話之一的數字,並通過童謠及話民歌《叮叮噹》和歌曲,體會民俗風情。

4、在瞭解話的基礎上,通過看看,聽聽、説説、講講,唱唱童謠,掌握6一8首童謠

5、能用説説、唱唱、講講,演演、等方式創造性地表現童謠。是孩子們初步感受文化的豐富和多彩。

6、在頌唱童謠,做遊戲過程中提升對方言的審美力,培養熱愛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方言。

2、初步體會童謠意境,理解民謠所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視頻、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x的x話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把科普教育與遊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於樂,事半功倍。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毽球運動是從我國古老的民間踢毽子游戲衍生而來,是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深受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喜愛。經常參加這項活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增強心肺功能,並能培養協調靈敏的反應能力。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青少年兒童從小系統學習和掌握體育健身的方法,為終身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學校組織了這樣一門選修課。

二、課程目標:讓學生掌握單腳內側踢的方法,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和展示所學動作的優良品質,讓學生掌握雙腳內側盤體的方法,培養學生敢於挑戰自我的精神。

三、課程內容:單腳內側踢毽子、雙腳內側踢毽子、兩人相互踢毽子、多人相互踢毽子、拐踢及磕踢。

四、課程安排

年級: X年級

時間: 每週五下午 15:20—16:40 地點: 田徑場 人數: 21人

教學方法:教師示範單腳內側踢的方法,學生模仿練習,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採用定時計數或定數計時的.方法練習,腳外側踢球,觸球。

五、課程實施進度

六、課程要求:每週活動一次

學生要求:穿運動衣,運動鞋,保管好自己的毽球。掌握所學動作,同學之間互幫互助

場地要求:毽球場

七、評價方法:

1、課程內容的制定上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身體情況,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具體差異在踢毽子的難度和強度上有不同的安排,而且對於針對同年級體質有所不同也設置了不同的評價方法。

2、每月對自己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反思進行評價,學期末進行總結。

3、從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我評價三個不同的評價主體進行。

八、成果展示:

1、 活動比賽

2、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動我校“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為目標,加強本教研組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個性,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創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圍。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孩子們的人文修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自己的家鄉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併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從小立志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2、提高綜合能力,發揮學生潛能。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認識範圍一般,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能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對名勝學習,學生們瞭解了家鄉名勝由來、蒐集歌頌家鄉名勝的詩歌、並將自己遊覽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受到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保護環境的情感薰陶,提高了語文素養。

四、具體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實驗。

3、綜合與開發有機結合。

五、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認真思索,積極鑽研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不斷反思,形成經驗。

六、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並積極參與研討。

2、積極參與相關的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電腦新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課件製作水平,促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3、研究教材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時間,多多閲讀教育教學期刊,蒐集、篩選並積累有益相關信息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七、實踐活動:

1、辦一期介紹家鄉的手抄報。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家鄉景色,畫下來或拍成照片,並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詩。要求圖文並茂。

2、蒐集革命先烈的故事,開一次讀書演講會。

八、時間安排: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與《國學啟蒙》隔週上一課。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鞏固校本課程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要把校本課程做得更加紮實並進一步推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為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為學校凸現特色做貢獻,還要更加豐富我校的校本課程資料應是我校發展的又一階段,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向多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開發更多的活動資料。在實施中,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選取的平台,服務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育教學中還要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尤其是民族採風的一些資料,就應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努力使家長更多地瞭解我們的課程,瞭解我們的學校。

校本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綜合性和實踐性是校本課的主要特徵,本校的校本課程資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類的研究性學習性質的校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們要讓學生更多的走出學校、走出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務必重視與各課程間、各個部門間的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加強校本課程間、校本課程與其它各科課程間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加強課程的整體效應,還要注意學校各部門間人力、物力資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們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有待完善,本學期不管是對老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還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項目真正做到民族體育項目進入體育課堂。在全鎮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參加比賽的隊伍,在春運會上,把綾球和推鐵環作為比賽項目。

2、民族音樂與舞蹈項目要開展以年級為單位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為學生帶給展示平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慾望。請學校的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展示活動,瞭解民族音樂舞蹈進入課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們更大的支持。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採風項目在本學期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主題活動,藉助校本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主線的一系列活動。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調查、採訪、實踐活動等,記錄更多的採風資料。主題活動中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用心性,每個主題活動後要及時總結、及時鼓勵、表揚,評選出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項目每個主題活動中及時評價,活動後各班評出優秀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穫及時收集,評出的優秀作品交少先隊廣播站廣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佈置本學期校本課教學任務及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建立課外小組。

2、組織校本展示課活動。

四月:

1、組織第一屆風箏比賽。

2、清明節祭奠民族英雄掃墓的實踐活動。

3、民族體育項目綾球單項賽。

五月:

1、組織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反思本學期工作。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課程名稱:

童話之約

二、指導思想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孩子熱愛讀書,那麼他會從書本中豐富、充實、深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感受與思考,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尋找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去淨化自己的心靈,書中的人物往往就成為他生活的旗幟,書中的道理往往就會成為他人生的座標。

而童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方珍寶,它最貼近兒童的心理。孩子們喜歡神奇美麗、幻想豐富的童話世界,未來需要有美好心靈和創造才能的人才。童話故事裏所藴含的哲理和經驗,幾乎可以覆蓋人生的每個角落,也就是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個問題,都可以通過與其相對應的童話來找到出路或解決辦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發展童話這一美學命題,讓孩子從童話的世界裏學會現實生活。

為此,我們將着力培養學生愛讀童話,會讀童話,會講童話,會編童話,會評童話,能在童話閲讀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增強閲讀與生活的感悟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選擇了《童話之約》這一校本課程。

三、課程目標:

1.學生通過暢遊“童話世界”,感受童話世界的魅力,獲得思想與精神的陶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通過本校本課程,探索指導學生童話閲讀的基本方法,構建指導學生童話閲讀的課內外教學基本模式,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話閲讀體系。

3.積累大量的童話故事。

四、課程主題內容:

1.簡介童話起源和發展歷史

童話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時代,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們還根據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事件演繹出了許多帶有神奇色彩的民間傳説。這些傳説以民間童話為主,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在廣大少年兒童中受到歡迎。可以這樣講,這些民間童話便是現代童話的起源。

2.西方童話

上學期主要帶領學生系統閲讀了安徒生童話,本學期以格林童話為主,帶領學生繼續閲讀童話,瞭解外國童話世界。

五、課程實施策略

1.課程要以學生的閲讀活動為主,不能上成語文課或者語文活動課。切忌過多講解。

2.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提供相關的閲讀內容和材料,給時間讓學生自由閲讀。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閲讀是一種負擔,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切忌批評指責。

4.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靈活安排內容和教學過程。

5.閲讀應結合實施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切忌盲目的閲讀。

六、課程評價

童話閲讀必須注重實效,強調過程,注重評價。關注學生的每一項活動、記錄學生的每一個成績、評價學生的每一份收穫,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朝着活動的縱深發展。因此主要通過學生自我反思評價;生生(或師生)相互觀察評價;過程激勵評價一系列的評價手段,把童話之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應以創新精神為出發點,努力完善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儘快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為了自己更好地工作,並在學習工作中得到成長,特制定教師自我成長計劃,並在計劃實施中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的素質。

隨着新一學年來臨,我成為了一名班主任走進入了緊張而又有秩序的工作與學習中來。作為一名新教師,接手二年級的班主任對我來説真是一種挑戰。我深知: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是一個班的指揮官,班主任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着班級乃至學校的工作開展。做為一名班主任應該對學生"管如嚴父,愛如慈母,親如朋友"。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儘可能的全面發展,也為了使新學期班級上能有新的氣息,特制定以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突出養成習慣、德育課程、問題學生教育等常規工作,切實提高工作實效性;創新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實現家庭教育現代化,構建開放式的教育格局;加強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師生身心和諧、全面、主動發展。

二、學生現狀分析及本學期工作重點

我班共有33名學生,男生19名,女生14名。這些孩子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有很強的可塑性;大部分學生思想上進,集體榮譽感強,能夠尊重師長,但是由於年紀較小,自制意識和自制力較弱,上課時會隨便説話和玩小動作,需要加強監督和引導。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參與清潔勞動,但是保潔意識不夠,有待加強。學生都來自農村,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有兩位學生來自單親家庭,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理解。另外,學生標新立異的能力不高,因此本學期班級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逐步引導學生熟悉並適應學習生活,嚴格訓練一日常規,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抓好學生思想品德的基礎上,開動腦筋,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揚、競爭,激發學生上進求知的慾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本學期將着力培養班幹部,讓學生管理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目標:

學生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對於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必定不太適應,做到每一項規章制度對於他們來説都不太容易。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並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重於泰山,學生安全關係家庭和學校的成長,必須擺在重要的位置,共通構建平安的學習環境。

第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班級裏實行班幹部責任制。挑選和培養積極分子,形成班級集體領導核心;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形成集體紀律;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第三:狠抓學生的學習,促使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上充分地展開競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動性,要多開展相應競賽活動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重視主題班會和各種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用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增強班級凝聚力,要開展好主題班會。

第五:保持良好的衞生習慣。

班級衞生實行責任到位制,每天小結進行獎懲。個人衞生實行監督。

四、具體措施:

1、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重視,在新學期及時召開家長座談會並簽訂安全責任書,加強家長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利用班會、座談會、晨會時間堅強安全教育和宣傳,開展安全演練、觀看安全紀錄片等活動。

2、重視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一個人的終生髮展受益非淺。因此,在班級進行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學期,將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

3、加強後進生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施教,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關心學生。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情況。

4、及時瞭解學情: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點難點上下工夫,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紮實地上升。

5、家教結合:經常保持與否學生家長聯繫,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本學期,力爭把所有的家長走訪一次,甚至多次。要不厭其煩的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抓兩頭,促中間,使全班形成一盤棋,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6、培養班級幹部: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7、重視關懷教育: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時和家長聯繫,體貼他們的冷暖,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班主任要時時瞭解他們的心理,給予關懷,重樹他們的自信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8、抓好少先隊工作:班級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是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將積極配合學校少先大隊,結合實際搞好各項活動。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一般內容

1、主講教師:魏茂豔

2、教學材料:十字繡

3、課程類型:動手操作類

4、授課時間: 2課時/2周,授課18課時,評價與學分認定2課時

5、授課對象:三年級學生

二、具體內容

(一)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課程的實施,瞭解十字繡編織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繡編織出各種有趣的圖案。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開拓藝術視野,陶冶藝術情操,讓知識啟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個性的舞台。

2、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他們的創作興趣和能力。工藝造型除了美學外,還涉及到數學、物理、自然、歷史等學科知識,同時,還要求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學生從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質培養。

3、能力目標: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製作技能、技巧,訓練

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學生通過熟悉材料性質,學習使用工具,到成功製成工藝品,會變的心靈手巧。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十字繡的方法、圖片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審美方法。

5、人格目標: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愛藝術的思想品德教育,培

養學生耐心、細緻、有毅力的優良品質,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

(二) 課程內容

十字繡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四世紀,十字繡從土耳其經由意大利在歐洲傳播開來,最初是在宮廷中風行,後來傳入民間,廣泛流行於歐洲和美國以及亞洲等國家和地區。最早的十字繡是用從蠶繭中抽出的蠶絲線在動物毛皮的織物上刺繡,這種十字繡在許多國家被人們用來裝飾衣服和傢俱,由於各國的文化不盡相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無論是繡線,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都別具匠心。十字繡在二三十年代曾經是歐洲女性的至愛,現如今再度受到矚目,為大眾所喜愛,是因為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藝,受到不同年齡層的人的喜愛。

校本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動腦能力。而十字繡這一活動能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陶冶他們美好的情操,提高對事物的欣賞能力和辨別能力。十字繡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實踐課程,尤其重視操作訓練。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審美上的衝擊力,更是培養人具有耐心、細心、恆心等優良品質的好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性特點要求對任何主題有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應當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人健全發展。而十字繡正是具備了這種整合的條件,所以我校開設十字繡校本課程。旨在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同學們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耐心細緻的處事方式和奧運精神,弘揚傳統文化。十字繡課程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實踐課,尤其重視操作訓練,所以我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以自己喜歡的組合形式進行練習、交流、展示,培養實踐、合作、想象的能力,發展他們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直觀形象的畫面,培養學生學會欣賞美、體驗美和創造美。

(三)課程實施建議

1、實施方法:

(1)買材料

(2)講解

(3)教師師範

(4)學生實踐

2、實施形式

(1)分組訓練、實踐。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參加訓練、實踐

(2)教師設計、講解。基於對課程的認識、設想、開發等原因,校本課程的設計應以教師為主。當然設計應盡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延伸、拓展。

(3)學生操作。校本課程是為學生髮展開發的,學生對設計教學內容、步驟有較濃的興趣,教師提供一定的目錄、內容,讓學生挑選擅長或感興趣的項目設計活動、情景,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課程設計的權利,調動學生積極性。

採取哪一種形式或哪幾種形式,沒有固定的程式,應根據具體環境、場合、學生實際而定,不可拘泥於形式,形式應服從於內容、任務,服務於學生髮展。

(四) 課程要求

1、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髮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3、突出實踐性。

4、注重知識、能力、態度之間的聯繫。

5、運用激勵性語言。

6、學習、訓練的過程應成為學生社交口語能力發展的過程。

(五)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

(1) 學生參與的態度。

(2) 學生動手的能力。

(3) 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

2、評價形式

(1) 學生自評:學生自我對照參加本課程以來的變化,自己對自己評價。

(2)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訓練實踐的態度(投入程度),運用技巧的能力,給學生適當的評價。教師可以用檔案袋、成績冊、記分等方式對每位學生的表現簡單記錄,作為評價依據。

(3)學校評價:可以是學校瞭解本課程情況的方式,也可以是學生在學校某寫活動中特長髮揮,得到學校的認可、肯定。

(4) 學生評價:學生根據作品,給予認為合適的評價。

(5) 他評:指家長、社會等對學生的評價。

(6)本校本課程將學生的參與過程與態度情感作為評價首位,設置“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第。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分析:

四(1)班有39名學生,經過一年的英語學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語學習,學的好的學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很紮實的掌握聽、説、認讀和書寫。但班級裏很多學生已經兩極分化明顯,很多插班生明顯較弱。

二、內容與目標

1、能聽説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要求能

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説認讀16個單詞。

3、能學會6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目的

1、對於有一年學習基礎的學生要求進一步提高,加強兒童對英語的感性知識,

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説英語,在理解的基

礎上表演英語。

2、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根據單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則認讀和拼寫單詞。

四、重點難點:

1、“四會”單詞的教學。

2、每一課的會話的掌握。

3、四會單詞的拼寫。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裏習得“第二語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大膽説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訓練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齊、規範、準確地書寫。

六、對學困生的措施:

由於我校大部分是外來流動人口,每個學期學生流動很大,導致學困生有比較多的人數,他們有些是學習習慣一直不好,導致課堂效果差,還有些是以前由於到處流動的關係,沒有學好英語。對於這些學生,目前我採取以下這些做法:

1、請班級裏成績較好的同學給予幫助。

2、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後給予輔導。

3、安排他們坐在好的學生旁邊。

七、課時安排

單元課時周

第一單元6課時3周

第二單元6課時3周

第三單元3課時3周

複習16課時1周

第四單元6課時3周

第五單元6課時3周

第六單元6課時3周

複習23課時1周

機動複習6課時1周

共計88課時21周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9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為依託,以學生髮展為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進而實施閲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小學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願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衞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於童趣。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並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理解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構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僅有了一技之長,並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並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本事。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供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教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職責、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齊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小學建校以來,一向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望經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本事,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説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歡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必須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本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本事,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藴,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經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歡樂地生活。

4、經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本事,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研究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資料、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景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本事、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資料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着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研究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研究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研究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根據學生年齡的不一樣,設置不一樣的課程。

c)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課程名稱涉及年級課時開發時間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民族工藝三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樂四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飾五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築六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七、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修改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景,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經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理解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異常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資料。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我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能夠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我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

成員:、。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資料。

2、經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資料。

3、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資料:《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資料。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資料: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資料: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貼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提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學校正式開題,修改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修改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資料、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修改。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到達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景。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經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經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資料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景,從學習資料的選取、誦讀資料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鞏固校本課程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要把校本課程做得更加紮實並進一步推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為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為學校凸現特色做貢獻,還要更加豐富我校的校本課程內容應是我校發展的又一階段,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向多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開發更多的活動內容。在實施中,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選擇的平台,服務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育教學中還要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尤其是民族採風的一些內容,應該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努力使家長更多地瞭解我們的課程,瞭解我們的學校。

校本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綜合性和實踐性是校本課的主要特徵,本校的校本課程內容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類的研究性學習性質的校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們要讓學生更多的走出學校、走出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必須重視與各課程間、各個部門間的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加強校本課程間、校本課程與其它各科課程間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加強課程的整體效應,還要注意學校各部門間人力、物力資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們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有待完善,本學期不管是對老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還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項目真正做到民族體育項目進入體育課堂。在全鎮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參加比賽的隊伍,在春運會上,把綾球和推鐵環作為比賽項目。

2、民族音樂與舞蹈項目要開展以年級為單位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慾望。請學校的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展示活動,瞭解民族音樂舞蹈進入課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們更大的支持。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採風項目在本學期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主題活動,藉助校本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主線的一系列活動。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調查、採訪、實踐活動等,記錄更多的採風資料。主題活動中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每個主題活動後要及時總結、及時鼓勵、表揚,評選出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項目每個主題活動中及時評價,活動後各班評出優秀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穫及時收集,評出的優秀作品交少先隊廣播站廣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佈置本學期校本課教學任務及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建立課外小組。

2、組織校本展示課活動。

四月:

1、組織第一屆風箏比賽。

2、清明節祭奠民族英雄掃墓的實踐活動。

3、民族體育項目綾球單項賽。

五月:

1、組織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反思本學期工作。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温州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生活在温州鄉鎮的農村孩子對温州的方言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程所涉及到的温州話——是地區文化的結晶,藴含着豐富的民族特色。温州話——我們故鄉的吳語,凝結着甌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顯示了温州人的個性與精神。校本課程有意識拓寬了孩子視野,增長了孩子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我愛温州、温州是我家”的新温州人。

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温州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温州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温州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小學都設置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温州話。另外,外地來温打工的越來越多,温州”土著”外遷也越來越多。這使得班級裏的俚語參差不齊,於是大家便漸漸形成只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面對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和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髮展,我以極大的熱情,嘗試着將温州童謠引進地方課程課堂,用以彌補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地方課程教學更加風趣、更加生動,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學説温州話”和“温州童謠”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温州,我愛温州,瞭解温州話也是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有普通話不能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教學內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包括親屬稱謂和職業稱謂,根據教學需要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第二章數字教學內容,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重點學習童謠《温州是個好地方》。第三章時間和情景對話與童謠。儘可能讓孩子多學些温州童謠。體會温州方言的優美以及文化意義,激發學生學説方言的興趣以及愛温州方言、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本主題是“我愛温州、温州市我家”。校本特色課程的一大主題。在開展“温州小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對我們的家鄉——温州,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感情。然而,現在的温州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普通話,有已漸漸淡忘温州的方言該怎麼説,有的甚至不會説温州話。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或從小在温州長大。温州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本學期我們以“温州童謠”為切入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生活中,孩子們常隨着似懂非懂似準非準地娓娓朗誦,但對其所描繪的內容和藴含的意境又常常難以理解。一為培養孩子對民間童謠的興趣,有利於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二為孩子提供輕鬆學習温州話的良好氛圍,使温州方言得以傳承。

1、使孩子瞭解温州的地形地貌,瞭解温州的歷史,培養孩子愛温州的情感。

2、瞭解温州話的特點上。學説温州話的親屬稱謂的含義。學會發音。

3、瞭解温州話的特點上,學説温州話之一的數字,並通過温州童謠及温州話民歌《叮叮噹》和歌曲,體會温州的民俗風情。

4、在瞭解温州話的基礎上,通過看看,聽聽、説説、講講,唱唱温州童謠,掌握6一8首童謠

5、能用説説、唱唱、講講,演演、等方式創造性地表現温州童謠。是孩子們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豐富和多彩。

6、在頌唱童謠,做遊戲過程中提升對温州方言的審美力,培養熱愛温州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温州方言。

2、初步體會温州童謠意境,理解民謠所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視頻、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温州話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把科普教育與遊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於樂,事半功倍。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結合本學期工作要點,以新課程標準為指針,全面落實認真貫徹落實教師的“備、教、批、輔、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出工作創新,開展切合實際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二、主要工作任務

1、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瞭解新的教育教學資源查閲相關教學活動信息,觀看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實錄及教學理論講座錄像,學習《有效教師》、《有效研修》和我所教的英語學科課程標準,寫好自學筆記,並有一定的質量,全學期8次。在本學期末上交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案例或教學反思。

2、端正態度、提高認識,瞭解新課程理念,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工作的需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本學期按學校要求聽課18節以上,內容真實,並有一定質量的評語。積極參加本學期兩週一次的計算機遠程培訓,並寫好記錄,做好自學筆記,按時完成。

3、認真理解掌握“備、教、批、輔、考”的基本要求。

4、認真做好學校“三、五”工程“基礎型”隊伍建設實施細則的制定工作,做好“基礎型”教師的初評工作。

三、英語教學工作

在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英語教學。教學小學低年級英語,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的英語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學目的任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進一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進一步養成聽英語、讀英語和説英語的良好習慣。

7、能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已學過的歌謠。

(二)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三)主要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説、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5、根據“備、教、批、輔、考”的基本要求,每堂課結束後進行檢測,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畢業班的英語教學要全面進行,在新課結束後做好詳細的複習計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利用業務學習和業餘時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和向名師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素質。

五、教學進度安排

2月13號——3月1號 unit 6

3月2號——3月15號 unit 7

3月16號——3月30號 unit 8

4月1號——4月20號 unit 9

4月21號——5月4號 unit 10

5月5號——期末 總複習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4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生活在xx鄉鎮的農村孩子對方言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程所涉及到的話——是地區文化的結晶,藴含着豐富的民族特色。話——我們故鄉的吳語,凝結着甌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顯示了xx人的個性與精神。校本課程有意識拓寬了孩子視野,增長了孩子的知識。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我愛、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小學都設置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話。

另外,外地來温打工的越來越多,”土著”外遷也越來越多。這使得班級裏的俚語參差不齊,於是大家便漸漸形成只用普通話交流的慣。面對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和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髮展,我以極大的熱情,嘗試着將童謠引進地方課程課堂,用以彌補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地方課程教學更加風趣、更加生動,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學説話”和“童謠”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我愛,瞭解話也是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有普通話不能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教學內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包括親屬稱謂和職業稱謂,根據教學需要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第二章數字教學內容,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重點學童謠《是個好地方》。第三章時間和情景對話與童謠。儘可能讓孩子多學些童謠。體會方言的優美以及文化意義,激發學生學説方言的興趣以及愛方言、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本主題是“我愛、xx市我家”。校本特色課程的一大主題。在開展“小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文化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對我們的家鄉——,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感情。

然而,現在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有已漸漸淡忘方言該怎麼説,有的甚至不會説話。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從小在長大。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本學期我們以“童謠”為切入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生活中,孩子們常隨着似懂非懂似準非準地娓娓朗誦,但對其所描繪的內容和藴含的意境又常常難以理解。一為培養孩子對民間童謠的興趣,有利於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二為孩子提供輕鬆學x的x話的良好氛圍,使方言得以傳承。

1、使孩子瞭解地形地貌,瞭解歷史,培養孩子愛情感。

2、瞭解話的特點上。學説話的親屬稱謂的含義。學會發音。

3、瞭解話的特點上,學説話之一的數字,並通過童謠及話民歌《叮叮噹》和歌曲,體會民俗風情。

4、在瞭解話的基礎上,通過看看,聽聽、説説、講講,唱唱童謠,掌握6一8首童謠

5、能用説説、唱唱、講講,演演、等方式創造性地表現童謠。是孩子們初步感受文化的豐富和多彩。

6、在頌唱童謠,做遊戲過程中提升對方言的審美力,培養熱愛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方言。

2、初步體會童謠意境,理解民謠所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視頻、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x的x話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把科普教育與遊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於樂,事半功倍。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所需課時數

1始業教學

2親屬稱謂(一)1課時

3童謠《吃餛飩》

5童謠《梅梅你真早》

9童謠《是個好地方》

10數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謠《叮叮噹》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5

一、開發教師

二、開課背景

新課改使課程資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學校開始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表現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這就決定着學校課程的開發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國畫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國畫,是用毛筆或其它軟筆,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國畫歷史悠久,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國畫的特點有着自己明顯的特徵,與西洋畫作比較,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是“表現”的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國畫的教學重點不是單純的興趣培養,而加入了一些基本技能的學習以及初步的審美感受。在本課程構建過程中開展的國畫教學,也比以往教學有了更多的內涵。通過教學實踐,學生的繪畫能力、興趣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並對課程中的國畫教材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在開展教學時,我們更多結合了傳統文化教學中的其他內容,在國畫教學中融入了古詩等眾多元素,使教學更具生活化特色。使學生的國畫創新一世和創作能力得到培養。 與教研組活動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方式,為我們課題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使我們本階段的研究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下階段的課題實踐,我們將在原有的目標基礎上繼續開展,並借鑑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在開展的量和麪上會比這一學期有所增加。

(二)階段目標

總目標貫穿於七、八、九年級三個學段,以體現國畫課程的整體性。每個學段分別設置具體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並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相互聯繫、螺旋上升。

七年級:

1、培養學習國畫的興趣;

2、瞭解國畫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3、掌握國畫的執筆方法和用墨、用色方法。

4、能臨摹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八年級:

1、掌握國畫的用色;

2、掌握繪畫的構圖。

3、能臨摹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九年級:

1、能獨立創作出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2、能準確表現作品的力度和濃淡層次。

四、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設定,分學段制定具體的課程內容。

七年級:

1、對學生進行國畫啟蒙教育,培養學習國畫的興趣。

2、學習正確的執筆方法和繪畫要領。

3、學習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等基本運筆技巧。

4、學習和掌握簡單的寫意花鳥、和昆蟲畫法。

八年級:

1、學習中國畫在技法形式上的特點。

2、學習中國畫用色,瞭解中國畫的顏料特點(包括水色、石色等)。

3、學習勾、擦、點、染等用筆的一些常用表現手法。

4、學習和掌握寫意花、鳥畫法。

九年級:

1、學習寫意畫的創作方法。

2、學習寫意花鳥畫的用筆、用墨。

3、學會欣賞繪畫作品,品味作品意境。

五、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七、八年級每週二課時,九年級每週一課時。具體時間為七年級每週三下午第二、三節課,八年級每週二下午二、三節課,九年級每週四下午第三節課。

(二)實施方法和途徑

1、採用四步教學法

(1)探討作品畫法和步驟。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來了解和探討作品的畫法和技法,表現作品時要準確把握力度,濃淡層次變化,這是學生作畫最為關鍵的。

(2)教師示範。通過示範 ,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意境,學習作畫,掌握方法和技巧,來準確表現事物。

(3)學生臨摹練習。主要讓學生臨摹名家作品為主,同時也少不了教師的指導,尤其作品的畫法和步驟,以及用色用墨用筆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揣摩和運用,並體驗到繪畫的快樂。

(4)欣賞、交流與評價。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欣賞與評價,使學生學習優點和長處,改進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和能力。

2、更新教學形式

(1)小組合作。打破傳統課堂的排排坐的位置,以小組為單位結合,以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探討、講解、示範作畫的技法運用,使學生清晰地看到用筆、用色和用墨以及表現濃淡層次的方法和技巧 。

(2)注重示範。教師做好示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能準確掌握方法和步驟。

(3)輔助教學。運用電教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引領學生走進藝術,感受藝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開展不同形式的國畫課:

(1)探討課:主要探討每幅作品的畫法和技法。

(2)演示課:利用電教設備,對作畫步驟和方法進行演示。

(3)欣賞課:通過名家作品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學生的情操。

(4)反饋課:將學生的作業進行交流與評析(可自評或互評),達到複習、鞏固強化的目的;

(5)活動課:組織繪畫比賽或展覽;讓學生蒐集大量的名家作品。

六、課程評價

國畫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僅看知識與能力技巧的掌握,着重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養成了課程總體目標中設立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採取三種方式進行評價:

1、學生自評:學生把自己每一週寫的認為優秀的作業收集在一起,定期總結分析自己的成功與不足,進行自我評價。

2、小組互評:以學生上課時的小組為單位,定期進行小組內互相評價。

3、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態度、知識技巧,給學生綜合評價,採取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校本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旨在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圍繞新課程的理念着眼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自主探究、合作與交往。讓學生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去施展;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們去追求。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合作交流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二、總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各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在熟練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的跳法和敲竹竿的節奏的基礎上,能創編出本年級特色的跳法,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敏、下肢力量、彈跳力、耐力等素質,提高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視頻、音樂讓孩子感受竹竿舞的魅力及節奏特點、動作特點。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跳竹竿舞,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加深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的瞭解。

三、教材分析

“校本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傳統體育教學內容有重要的補充作用,尤其不受場地限制,通過開發和利用竹子作為體育器材和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在舞動中體驗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弘揚民族文化,將德育滲透於體育教學中。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樣,竹竿的開合變化靈活,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能力;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能力、創新意識。

四、學情分析

由於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各年級的學生均能較好的完成本年級竹竿舞的跳法,無論是對竹竿舞的起源還是基本跳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本學期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實踐,不僅完成上學期的創編跳法,更要鼓勵孩子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編、自創、自演、自導新穎的竹竿舞跳法,達到動與美的完美結合。

五、預期效果

1、學生能打出最基本的節奏,並在竹竿上進行基本步的跳躍,並能在跳躍的過程中,熟練的唱歌;

2、學生可以在四杆中熟練的進行各種跳法的練習,還能加上各種不同的上肢動作。

六、教學進度

教學時間為每週二的下午體藝2+1,進度安排如下:

1、竹竿舞的文化特色及影響。(2課時)

2、多樣的竹竿舞的節奏及跳法。(2課時)

3、根據節奏創編肢體動作。(2課時)

4、創編多副杆的花樣跳法。(2課時)

5、快樂實踐。(2課時)

6、自我評價。(1課時)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gzjhfanwen/jiaoxue/gp5y9k.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