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學生 > 節日慶典 > 感恩節 > 西方的感恩節吃什麼
手機版

西方的感恩節吃什麼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2.6W 次

感恩節吃什麼食物可是比較有講究的,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西方的感恩節吃什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西方的感恩節吃什麼

感恩節吃什麼?

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加拿大,感恩節的眾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就就是“火雞”了。人們在這天是一定要吃烤火雞的,亦有“火雞節”之稱。火雞的吃法是整個烤着吃,把火雞肚子裏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

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麪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由於地理的原因,加拿大人們還吃鹿肉、野鴨、野鵝、水鳥、火腿等。

感恩節送什麼禮物

在感恩節送禮物並不是主要的習俗,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最初傳統習俗是吃非常豐盛的晚餐,烤火雞是這一天的最重要的食物,所以有人稱這一天為火雞節。此外還有其他豐盛的食品,好客的人們還會拿出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和鄰居等。除了吃以外,還會伴有歌舞、篝火晚會等。

隨着時代的變化,人們過感恩節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除了吃烤火雞一成不變外,豐盛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集體的聚會也演變為現在的大遊行活動,篝火晚會也沒有了,晚上大家就一家人聚在家裏吃豐盛的晚餐。近年來還有豁免火雞的習慣。美國總統美年的感恩節當天都有豁免一隻火雞。

説了這麼多,是要説送禮不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別什麼節都送禮,太俗了。話雖這麼説,送禮的人還真不少,而且呈越來越多的趨勢。象徵感恩節的禮物是暫時沒有誕生,但是合適的也有食物類的,感恩節不就是吃的嗎。另外賀卡也一定會是不錯的選擇。

在美國過感恩節體驗當地的風俗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這個節日在當地的隆重程度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family的節日。而每年此時,紐約的最大看點便是在曼哈頓舉行的“梅西感恩節大遊行”。

對於我這個初到紐約的單身漢來説,沒有家人在身邊,朋友們也都有各自的出行計劃,看遊行似乎是最好的節日選擇。可上網google一下現場觀看的相關提示,整個雷我一後滾翻:“如果您想佔據最佳的現場觀看點,建議早上6點半至7點前來搶地兒(正式遊行時間是早上9點至12點)”,“建議您不要帶摺疊板凳,因為現場沒有它們的空間”,還有“如果您不想成為沙丁魚罐頭,請儘量不要出現在遊行路線的XX或XX以及XX路段。”

雖然這是我在紐約的第一次感恩節,並且不知道第二次會發生在何年何月,可是最怕春運買火車票的我,實在沒有勇氣在寒風凜冽的早晨坐地鐵去當沙丁魚罐頭。看來這個節日只能宅在家了。

正當失落時,博物館的朋友打來電話,説他們明晚各自與家人朋友有活動,但是中午我們可以去Flushing一家有名的川菜館腐敗一頓(感恩節時美國的商家基本都關門過節,中國城照常營業的可能性最大)。

放下電話,頓時有了精神。因為前往Flushing需要在遊行站點之一的“時代廣場”換乘地鐵。我可以接近中午時出發,中途順道鑽出來瞅瞅。倘若不是太擠,就摟一眼。如果是在做罐頭,就鑽回地鐵趕飯局,這樣懶覺、遊行、飯局,哪頭都不耽誤,真是美妙的感恩節啊!

感恩節的上中午,帶着對遊行的滿心期待,以及一想到中午吃川菜就湧出的哈喇子,我坐上地鐵,從我家的231街前往42街的時代廣場追趕遊行隊伍。

一路上,地鐵車廂都空蕩蕩的,如同咱們大年初一早上的公交車。可就在地鐵到達50街時,突然湧入暴多人,車廂的狀況頓時成了北京早高峯時的一號線。這時距離遊行結束還有40分鐘,我意識到遊行隊伍已經離開50街,等我一會趕到42街,估計只能看到遊行的尾巴了。

管不了那麼多,先想辦法下車吧。因為車上人實在太多,我還被塞在車廂的最裏頭。來到此地一個多月,從沒見過地鐵上擠這麼多人。我一邊不停地對身邊人説着Excuse me,一邊衝着門口大喊Please hold the door,好歹下來了,咱在北京到底是練過的。

待我飛奔至路面,果不其然,遊行隊伍的尾巴剛從地鐵站口前經過。嗚殃嗚殃的人羣,蔚為壯觀。有一部分觀眾開始進入地鐵站準備打道回府,算是緩解了一下路面交通。但大部分人還是執着的繼續跟隨遊行隊伍,我立即加入他們的行列,並想方設法往前擠。不過此時警察叔叔開始設置路障,分流前進的人羣,可想而知前方的擁 堵壓力。不過在中國見過大世面的我,還是很輕鬆的一路過關斬將,並且擠得很happy,因為感覺很有節日氣氛,而且完全沒有胸悶頭痛的症狀。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jrqdfanwen/ganen/w22g0w.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