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書信 > 檢討書 >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精選11篇)
手機版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精選11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2.39W 次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1

在藺潤煤業工作期間,我不錯過,不浪費每一次鍛鍊的機會,加速自身知識的不斷更新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利用閒餘時間向領導及同事請教有關礦井一通三防方面的知識,努力煤礦通風和安全相結合,使自己成為適合煤礦工作的通防人員。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精選11篇)

一、在工作期間,經常下井,進行巷道通風及防瓦斯、防塵、防火和氣體採樣。

在室內,對井下編錄資料進行整理。作為一名通風技術員,我按照生產的需要,按時完成了各項工作。

1、生產通風:過去的一年中,在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的基礎上為滿足開採和繼續開拓延伸的需要,為進一步加強和鞏固我礦井通防安全,確保礦井風量滿足各採掘工作面的需要,從而為礦山的開採和指導施工提供詳細的風量依據。通過礦井通風的設計,風量原始編錄、綜合編錄、氣體取樣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通風設施、風量計劃、瓦斯檢查計劃、巷道沖洗計劃、防滅火計劃、密閉檢查記錄、採空區氣體檢測等礦井通防資料。

2、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成果,推廣實施了採空區噴灑阻化劑技術,建成並正式運行了KYSC-1煤礦自燃火災束管監測系統。該系統是在微機分析與控制、色譜高精度分析、束管負壓運載氣體,為預防煤層發火提供了依據,其主要優點是:可以實現井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氮氣等氣體參數的檢測,建立氣樣數據庫,煤礦火災專用色譜分析儀輸出氣體分析結果並將採樣點氣體含量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趨勢用圖表方式非常直觀地表現出來,具有氣體含量超限監測功能,實現了分析數據的共享,便於領導和調度人員對井下氣體的變化情況進行直接檢測。該系統的引進和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礦井的防滅火水平。

3、協助同事進行數字化礦山模型的建立,礦山數字化軟件的引用和應用,將會推動礦山企業技術和管理方式的改變,預計年底完成。

二、工作中尚存在的問題

從事一通三防工作以來,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責任的重大;大事、小事壓在身上,往往重視了這頭,卻忽視了那頭,有點頭輕腳重,沒能全方位地進行系統地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剛到臨汾這裏工作不久,跨地區煤田的存在一定差異,對於礦體複雜的地段理解不夠深。

②、通風隊當地人員多,語言溝通上較差,會議上討論與實際工作聯繫不夠。

以上問題,雖然對工作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我總覺得沒有盡到一個技術員的職責,在今後工作中自己將努力做到更好。

在藺潤煤業工作的一年裏,我對整個礦山的通風系統及防瓦斯、防塵、防滅火情況有了系統的認識,這對我今後在藺潤煤業“一通三防”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還學會了有害氣體的化驗。理解並掌握了“一通三防,重中之重”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情況,這對我今後在礦山上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

三、今後的工作打算

通過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儘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加強創新性的工作思路,個別工作做得還不夠完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時還需要多看書,認真學習好規範、規程及有關文件資料,掌握好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強工作責任感,及時做好個人的各項工作。不斷的總結與反省,不斷地鞭策自己並充實能量,提高自身素質與業務水平,以適應時代和企業的發展,與公司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延伸閲讀:

工作總結簡介:

工作總結報告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並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工作總結。總結的寫作過程,既是對自身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過程,又是人們思想認識提高的過程。通過總結,人們可以把零散的、膚淺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系統、深刻的理性認識,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以便改正缺點,吸取經驗教訓,使今後的工作少走彎路,多出成果。它還可以作為先進經驗而被上級推廣,為其他單位所汲取、借鑑,從而推動實際工作的順利開展。

書寫工作總結要用第一人稱。即要從本單位、本部門的角度來撰寫。表達方式以敍述、議論為主,説明為輔,可以夾敍夾議説。總結要寫得有理論價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無論談成績或是談存在問題,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對主要矛盾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如談成績要寫清怎麼做的,為什麼這樣做,效果如何,經驗是什麼;談存在問題,要寫清是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其性質是什麼,教訓是什麼。這樣的總結,才能對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並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主要內容

工作總結[1]的內容分為以下幾部分:

基本情況

這是對自身情況和形勢背景的簡略介紹。自身情況包括單位名稱、工作性質、基本建制、人員數量、主要工作任務等;形勢背景則包括國內外形勢、有關政策、指導思想等。

成績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採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麼效果等,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內容,需要較多事實和數據。

經驗和教訓

通過對實踐過程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今後打算

下一步將怎樣糾正錯誤,發揚成績,準備取得什麼樣的新成就,不必像計劃那樣具體,但一般不能少了這些計劃。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2

9月16日和9月21日,我區連續發生的兩起工傷事故,時值中秋前後,給籌建處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在此,我代表____向各位領導作出深刻檢討。

兩起事故的發生,暴露出我區在安全教育、現場安全管理、班組管理還存有漏洞,現場的違章作業現象在個別職工身上表現還相當嚴重。事故的發生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採取以下措施加強管理:

1、嚴格措施施工,抓好安全技術措施學習和貫徹。要明確安全技術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安全生產,而不是開工的通行證。讓每一個職工認識到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的目的是什麼,不按安全技術措施執行的隱患在哪裏,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從而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

2、嚴格執行週二、週五安全學習制度。認真安全技術措施學習和貫徹是區隊領導的共同責任,區隊領導要齊抓共管,嚴格按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作為安全嚴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

3、嚴格執行現場跟班制度,狠抓現場安全管理。每班班前要將各施工地點安全狀況進行分析,跟班副區長必須到達安全程度差的工作地點進行現場指揮施工。

以上所述是我們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彙報和檢討,在此我代表____向各位領導及各職能科室在事故之後給於的積極幫助表示深深的感謝。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3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狀況不在少

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我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但是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光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光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

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思考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思考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就應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用心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就應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説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説:“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我都覺得剩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貼合各地不一樣的人文環境、不一樣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構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説,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光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樣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4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到的打擊樂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師帶給的節奏,一邊又一邊的模仿練習,直到孩子“學會”為止。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幼兒用心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中班打擊樂《粉刷匠》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動開始,只見王老師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張沒有顏色的小豬的新房圖片,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小豬的新房漂亮嗎”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沒有顏色的”、“不好看,給它塗上顏色才好看”。這時王老師“好,那我們就來做小小粉刷匠,幫小豬來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話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動的資料“粉刷匠”。跟隨着音樂的節奏,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師此時則是靜靜地觀察孩子的動作,並不時地用鼓勵及贊同的眼神迴應着孩子。

音樂一停,老師就已經將目光注視在孩子們身上,“誰來試試,你是怎樣刷房子的”孩子們爭先恐後舉起小手。一個男孩子上前,隨着音樂雙手做摸牆狀,快速地上下移動,表現八分節奏的動作,“哦,你是這樣快快刷的,真棒!請你來教教我們吧!”剛才還有點羞澀的男孩,儼然像個小老師似的教了起來,王老師卻像個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間認真地學着。“哎呀,那你們明白哪個節奏在説這個快快刷的動作呢”大家學好這個動作安靜下來後,老師求助似地拿出三張節奏卡(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帶休止符的八分節奏)。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發表起自己的看法:“__多的是快快刷的”、“__下面有橫線的是要快快刷的”、“這張只有2個__,那張有4個__,是要快一點的”。“哦,是這樣嗎”老師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們試試不就明白了嗎!”一個小朋友自告奮勇地提議。“你的辦法真好,我怎樣就沒想到呢”被老師這麼一説,樂得這個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樂聲中,老師和孩子共同驗證了結果。“對了,我們説對了”孩子們歡呼雀躍着。“我們的小粉刷匠真能幹,那你們還能用其它動作來刷這個節奏嗎”“能夠,老師我能夠橫着刷”、“我會畫圓刷”……片刻,孩子們就鞏固掌握了八分節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師關切地説。“那你能夠怎樣刷讓自己放鬆一下呢”“慢慢刷”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來。“太好了,你來教教大家吧……”隨着音樂的節奏,大家又樂此不彼地學了起來,並且同樣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節奏卡。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又掌握了四分節奏。

高-潮過後,老師提出那張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節奏卡(休止符用紅筆畫),這是隻聽見孩子開始竊竊私語:“哦,這麼難的!”。這讓我們幾個下面聽課的老師也一陣心揪:“這個節奏這麼難,讓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學習,老師要如何解決呢”。只見王老師神態自若地將節奏卡貼到剛才的八分節奏卡下面,用挑戰的語氣問:“你會這個節奏嗎它與前面的節奏有什麼不同呢”室內一片寂靜後,又立刻沸騰起來:“老師我明白,那裏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紅燈”、“下面有橫線”,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又活躍起來,活動也相當投入。“有線的有紅圈的這個節奏要怎樣刷”老師追隨着孩子的回答緊之後問。站起了一個小男孩,他鎮定地説:“刷房子的時候有一個裝顏料的桶,那個0(指休止符)像桶一樣,刷的時候先把刷子在桶裏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來快來做小老師教教我們怎樣刷!”伴隨着音樂,師生開心地玩着、學着。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節奏就這樣簡單地解決了。

最後,老師請小朋友完整欣賞音樂,回憶音樂的那裏是快快刷哪裏是蘸一下、刷一下哪裏是慢慢刷經過完整的動作練習後,用上樂器進行伴奏。整個活動在歡快、愉悦的氣氛中簡單地完成。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5

課程改革使音樂課堂煥發着活力。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資料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應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須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音樂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在音樂課中把認識樂譜作為每課必學的資料,並且把會不會識譜作為學生懂不懂音樂的標準,不但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必須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一樣,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必須聯繫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如果單純的説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學。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習:在課始與課末,進行騎着毛驢進教室的小遊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遊戲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自我創想的動作。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自主的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能夠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我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一樣,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其次,讓學生隨着音樂把這三個動作串聯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發揮創編律動,讓學生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那麼到了下一課,我便要求學生儘量不要重複自我上節課的動作,學生們相互模仿,同時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隨着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潛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6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到的打擊樂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師帶給的節奏,一邊又一邊的模仿練習,直到孩子“學會”為止。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幼兒用心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中班打擊樂《粉刷匠》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動開始,只見王老師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張沒有顏色的小豬的新房圖片,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小豬的新房漂亮嗎”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沒有顏色的”、“不好看,給它塗上顏色才好看”。這時王老師“好,那我們就來做小小粉刷匠,幫小豬來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話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動的資料“粉刷匠”。跟隨着音樂的節奏,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師此時則是靜靜地觀察孩子的動作,並不時地用鼓勵及贊同的眼神迴應着孩子。

音樂一停,老師就已經將目光注視在孩子們身上,“誰來試試,你是怎樣刷房子的”孩子們爭先恐後舉起小手。一個男孩子上前,隨着音樂雙手做摸牆狀,快速地上下移動,表現八分節奏的動作,“哦,你是這樣快快刷的,真棒!請你來教教我們吧!”剛才還有點羞澀的男孩,儼然像個小老師似的教了起來,王老師卻像個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間認真地學着。“哎呀,那你們明白哪個節奏在説這個快快刷的動作呢”大家學好這個動作安靜下來後,老師求助似地拿出三張節奏卡(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帶休止符的八分節奏)。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發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橫線的是要快快刷的”、“這張只有2個X,那張有4個X,是要快一點的”。“哦,是這樣嗎”老師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們試試不就明白了嗎!”一個小朋友自告奮勇地提議。“你的辦法真好,我怎樣就沒想到呢”被老師這麼一説,樂得這個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樂聲中,老師和孩子共同驗證了結果。“對了,我們説對了”孩子們歡呼雀躍着。“我們的小粉刷匠真能幹,那你們還能用其它動作來刷這個節奏嗎”“能夠,老師我能夠橫着刷”、“我會畫圓刷”……片刻,孩子們就鞏固掌握了八分節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師關切地説。“那你能夠怎樣刷讓自己放鬆一下呢”“慢慢刷”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來。“太好了,你來教教大家吧……”隨着音樂的節奏,大家又樂此不彼地學了起來,並且同樣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節奏卡。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又掌握了四分節奏。

高-潮過後,老師提出那張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節奏卡(休止符用紅筆畫),這是隻聽見孩子開始竊竊私語:“哦,這麼難的!”。這讓我們幾個下面聽課的老師也一陣心揪:“這個節奏這麼難,讓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學習,老師要如何解決呢”。只見王老師神態自若地將節奏卡貼到剛才的八分節奏卡下面,用挑戰的語氣問:“你會這個節奏嗎它與前面的節奏有什麼不同呢”室內一片寂靜後,又立刻沸騰起來:“老師我明白,那裏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紅燈”、“下面有橫線”,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又活躍起來,活動也相當投入。“有線的有紅圈的這個節奏要怎樣刷”老師追隨着孩子的回答緊之後問。站起了一個小男孩,他鎮定地説:“刷房子的時候有一個裝顏料的桶,那個0(指休止符)像桶一樣,刷的時候先把刷子在桶裏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來快來做小老師教教我們怎樣刷!”伴隨着音樂,師生開心地玩着、學着。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節奏就這樣簡單地解決了。

最後,老師請小朋友完整欣賞音樂,回憶音樂的那裏是快快刷哪裏是蘸一下、刷一下哪裏是慢慢刷經過完整的動作練習後,用上樂器進行伴奏。整個活動在歡快、愉悦的氣氛中簡單地完成。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7

本課時主要是要讓學生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歡快活潑的不同音樂特點,學習藏族的舞蹈動作,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藏族音樂。

俗話説,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堂開頭,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日喀則的美景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再以遊戲的方式,趣味化的童謠語言、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並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在接下來的跳藏族舞蹈環節,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想學的慾望,在學歌曲的過程中小的律動也是坐着的,時間太長了有些坐不住了,我想這個環節也可以讓學生站起來適當地動一下。在教學中,還應該跟鋼琴來唱歌曲,這一點疏忽。最後跟老師跳藏族舞蹈動作要定下來。在學生們學會了這首歌后,我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方式,結合自己的家鄉,進入了創編歌詞的環節,利用這首歌的曲調、問問好朋友的家鄉在哪裏、在音樂襯詞處讓學生用最喜歡的方式和好朋友交流、(拍手、轉圈等)這樣既增加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又彼此瞭解了對方的家鄉,進一步鞏固了歌曲,開拓了學生們想象的空間,提高了學生們編創歌詞的能力。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8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

前段時光,我們對部分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傾向”的抽樣調查,得到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在他們的答卷反饋裏,我們得不到一向期望的“音樂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音樂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那種感動,相反的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能夠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那裏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職責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恁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狀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我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但是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光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光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光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思考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思考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就應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用心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就應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説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説:“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我都覺得剩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貼合各地不一樣的人文環境、不一樣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構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説,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光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樣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再有,我們對“教科書”那種根深蒂固的虔誠,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那種嚴肅認真態度,一些教師對教材的依戀及所有管理層面上的考核、評估、督查都是以此為據,更加劇了這種不例題。因此,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以“教學以人為本”,讓每個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狀況來接待教學資料(那裏暫且不論我們音樂教師是否都具備這種水平與潛力),才能出現我國自我的真正好處的教學法,才會有中國自我的“奧爾夫”、“柯達伊”。

教材資料並非經典,沒勁!我們一些教學資料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老師的認同。在許多人的頭腦裏,一提到審美教育,便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編寫中什麼時候該唱什麼歌,那段時光是什麼節日該安排什麼資料,這兩年在號召學生什麼教材就該有所體現德育都成為務必思考的第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教材始終離不開正當附庸的臼巢,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削弱了音樂本身,音樂的本體失落了。另外,從音樂學習、情感體驗的角度説,經典音樂亦並非靠別人去持牌指認就成了,大家去聽了、去唱了,覺得好聽,好美,好感動,就牢記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調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歡的樂曲”。在三成以上都寫的是《梁祝》,那無疑這《梁祝》就成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們的教材歌(樂)曲,學生不喜歡去唱、去聽,再有偉大教育好處的音樂作品又透過什麼去教他們呢?用什麼來到達我們的教育目的?又怎樣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有勁?

四、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麼聯繫、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麼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還有一個領不到獎金(甚至工資)的音樂老師。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餘時光聽錄音。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9

反思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師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有個整體的回顧,現將我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認識談談:

一、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會在心中把要上的環節演一遍,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每一堂課結束後,都會進行反思,考慮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閃光點是否被我抹殺。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這些也有可能是拓寬我們教師教學思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這種“動”,非“放羊式”的亂成一團,是在教師的科學方法推動下、促引下,逐漸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提高音樂修養,培養起音樂情趣的“動”。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曲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慾望。

二、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理論是讓一個人在思想上得到昇華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由此可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今後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孩子不是認知學習的工具,他們是具有鮮活生命,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生活中,課堂教學道德應該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於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卻成了次要的問題。當我們把認知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時,課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沒有興趣,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時刻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人都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到位,興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執教《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我沒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聲音教唱,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能把小烏鴉對媽媽的感情體會到,在這節課中,最大的成功在於學生懂得了要愛媽媽的思想,也有許多學生在這節課想到自己的媽媽,唱的淚流滿面,談體會也很深刻,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

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就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從學生的眼裏讀出願望,當學生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脈搏始終與他們一起歡跳!這才是充滿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想,我只希望以後再通過教學實踐多摸索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台階。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10

對於護理工作來説,規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督導方法,要想把護理工作做好,還需要我們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將其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真正運用到臨牀工作當中。比如學習六步洗手法,是要使大家在掌握方法以後,在工作當中養成一種正確洗手的自然習慣,可是大多數人在檢查時會按照步驟來,實際操作中為了省時省力,經常忽略這些細節,工作忙時更為突出。而其他的操作呢,注射、取血、給藥我們都遵守操作規程了嗎?我們是否用慎獨的精神來規範了我們的護理行為呢?

巡視病房、病情觀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精神科。由於精神症狀的支配和自知力的缺乏,患者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行為,因此,護士認真觀察病情,及時瞭解和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對預防護理差錯及意外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養成主動觀察、善於觀察的習慣,防止養成重操作輕觀察、重有形事物輕無形事物、重表象輕實質,重機械觀察輕分析思考的不良習慣,避免對患者病情觀察不仔細,重點不突出,不知道患者可能發生哪些潛在問題。此外,護士還要熟記各班工作流程,對新入院、五防、病情變化等重點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從察言觀色中瞭解患者思想動態,對整個病房做到運籌帷幄,防患於未然。怎樣不斷完善自己的觀察技能,當好患者生命的守護神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溝通是各項治療的前提,溝通能力是醫學模式轉變對護士這一社會角色提出的客觀要求,是護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護士的一項重要技能,如同會打針、輸液、插管一樣,是每位護士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良好的溝通能解除患者由病痛帶來的焦慮、恐懼、緊張等消極心理情緒;能取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與患者相互理解中妥善解決各種矛盾,提高患者滿意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練硬“溝通”這項軟業務來優化我們的服務,用和藹可親的語言來化解家屬的疑慮、擔憂和恐懼,用真誠適度的表情獲得他們的理解、信任與配合。對受精神症狀和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折磨的患者更需要我們用傾聽包容患者,用愛心感動患者,用移情理解患者,用真誠贏得患者。我們做到了嗎?

臨牀工作中許多應急情況護士是首當其衝地面對着。許多應急措施需要的不只是勇氣、冷靜、熱情、樂觀,更需要知識、技巧以至於技能的配合,因此對護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危重患者搶救中能否沉着、冷靜、果斷、有序地配合醫生搶救?面對突然衝動的患者能否機智、勇敢地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當患者家屬用挑剔的眼光審視我們的工作,矛盾一觸即發時,能否一語中的,化解矛盾,營造______?在這些關鍵的時刻,妥善處理事件的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毅力。

煤礦工作反思總結 篇11

反思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師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有個整體的回顧,現將我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認識談談:

一、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會在心中把要上的環節演一遍,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每一堂課結束後,都會進行反思,考慮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閃光點是否被我抹殺。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這些也有可能是拓寬我們教師教學思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這種“動”,非“放羊式”的亂成一團,是在教師的科學方法推動下、促引下,逐漸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提高音樂修養,培養起音樂情趣的“動”。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曲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慾望。

二、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理論是讓一個人在思想上得到昇華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由此可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今後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孩子不是認知學習的工具,他們是具有鮮活生命,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生活中,課堂教學道德應該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於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卻成了次要的問題。當我們把認知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時,課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沒有興趣,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時刻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人都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到位,興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執教《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我沒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聲音教唱,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能把小烏鴉對媽媽的感情體會到,在這節課中,最大的成功在於學生懂得了要愛媽媽的思想,也有許多學生在這節課想到自己的媽媽,唱的淚流滿面,談體會也很深刻,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

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就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從學生的眼裏讀出願望,當學生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脈搏始終與他們一起歡跳!這才是充滿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想,我只希望以後再通過教學實踐多摸索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台階。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hk/sxfanwen/jiantao/363o7n.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