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精選18篇)
手機版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精選18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1.44W 次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精選18篇)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頤和園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張,大家可以稱我張導。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共同遊覽這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頤和園共佔地290公頃,其中陸地四分之一,水面達到了四分之三。根據皇家園林建園的用途和特點,可將頤和園景區分為政治活動區,帝后生活區和風景遊覽區三個部分。這裏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築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長廊是我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也稱畫廊。因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繪,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多達14000餘幅,而且很少有重複。其人物畫多采用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例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所設計的內容時間跨度很大。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小張。今天我要帶大家瀏覽美麗的頤和園,如果諸位有什麼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問我,祝大家玩得開心。

大家跟着我走,好了,我們現在已經繞過大殿,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大家向左邊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大家聽我講,每相鄰的兩個柱子中間的距離,就叫做一間,待會我們邊走邊數,是不是二百七十三間。各們遊客,大家向上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很是好看!

朋友們,我們已經走過長廊,來到萬壽山腳下。大家抬頭仰望,可以看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去殿。現在,讓我們登上萬壽山吧!

我們已經登上了萬壽山,向下俯視,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碧水環山,景色十分宜人。遊客們,大家向東遠眺,可以隱約看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遊客們,我們走下萬壽山,展現在眼前的就是昆明湖。大家在這兒先玩一會,我買好票,帶着大家來到湖心島,大家在盡情的遊玩。

朋友們,大家跟我走,我們坐上畫舫,準備去湖島。

好了,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湖心島。大家可以盡情遊玩,自由拍照,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兩小時後大家在這裏集合,願大家玩的愉快。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人間仙境蓬萊,我是咱們此行的導遊劉X ,很榮幸為大家導遊工作,希望大家玩的開心。在我們到達蓬萊閣之前呢,我們先了解一下蓬萊。

關於蓬萊這個名稱的來歷,據説與漢武帝有關,為了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聽説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來到這裏站在海邊的小山頭上眺望,結果並沒有看到仙山,但為求長生不老,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所築的小城命名為蓬萊,所以蓬萊一名由此而來。

蓬萊是山海名邦,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成為“仙境”,這可能與海市蜃樓有關,海市蜃樓是蓬萊吧十大仙境之一,當地人叫做“神仙現市”一般吃現在春夏兩季,不知諸位是否有親眼目睹的幸運。

蓬萊的蓬萊閣馳名中外,他是我國的名勝古蹟,他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並稱中國四大古樓,至今己有940年的歷史了,蓬萊閣古建築羣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擴建到現在的規模,它主要包括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蓬萊閣六大建築羣,共一百多間,整個古建築羣樓台殿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錯迴應,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現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現在我們到已到達目的地,我們拾級而上,開始遊覽仙境。

好,朋友們跟着我往上走,我們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築“彌陀寺”,始建於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裏便是彌陀寺的前殿了,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成為護衞寺院的第一道防線。現在我們先看左手邊的祖師殿,供奉的是慧遠法師。他曾在廬山的西林寺的東面建起東林寺,成為淨土宗祖庭,慧遠則就是淨土宗的祖師了。站在他右手邊的陶淵明,慧然,左手邊的是劉遺民,恆伊,我想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詩人陶淵明會在這,大家有知道的麼?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隱居過廬山,他好交賢士,不避官民,而慧遠是得道高僧,學問淵博,陶淵明自然要與她交往啊,他倆亦師亦友,開啟了名士名僧交往的先河。好,我們接着看看右手邊的關公殿。相信大家對關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宋代以後,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使關羽的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説《三國演義》問世以後,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併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旁邊供奉的是關公的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裏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正中間的便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手邊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象徵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願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唸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着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大家現在可以自由的參觀欣賞一下彌陀寺。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是“ 丹崖仙境坊” ,“ 丹崖仙境” 四個字是董必武在1964 年8 月來這裏時親筆所書,為什麼叫做“ 丹崖”呢?那是因為蓬萊閣所在的這個小山崖上的石頭是紅色的,所以叫做“ 丹崖” ,那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設一道“ 丹崖仙境仿” 呢?這主要是因為蓬萊閣被稱為 “ 仙境”,而這素有先仙境之門之稱,也就是説,過了這座們,我們就真正進入丹崖仙境了,怎麼樣?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我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給各位現任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各位仙人請看,我們面前的就是龍王宮了。他建於唐貞觀年間,是廣大漁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龍王宮包括山門,前殿,正殿後殿,。走進龍王宮前殿,這裏是龍王宮的前殿,裏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是龍王的守護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築風格,看起來莊重樸實,屋頂為蕪殿頂,在古時的宮殿廟宇中只有最最貴的建築物才能使用,可見當時龍王在人們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裏供奉的事東海龍王敖廣,傳説龍王能潛入海底騰於天空能夠興風布雨,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加希望神龍能憐憫人間的苦衷給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出沒風浪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傳家,在我們蓬萊沿海有這樣一個民俗每年農曆正月13是漁燈節,這天人們會敲鑼打鼓,鳴鞭放炮,載歌載舞的道海邊為龍王送燈。這裏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_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順風耳。風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於龍王的調遣。後面還有龍王宮的後殿。過去這裏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為了求雨所設的。大家現在可以細細欣賞一下。

大家跟我這邊走,一會我們將走到聞名的'天后宮了,六個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天后宮了,天后宮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灣一帶被稱為“ 媽祖”現在我們在天后宮的前殿,兩位門神,東為嘉應,西為嘉佑,他們都是保護天后的神將,我們前面的這座們叫垂花門,由們上兩個倒垂花蕾而得名,古時只有皇族內眷才用這種飾物,可見天后娘娘的地位之高,步入垂花門就是天后宮正殿了,供奉的事天后娘娘,的她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説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紅光滿室,異氣飄香,生下來到滿月都沒哭,默默無聲,所以其父親取名為林默娘。於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説她非常的靈驗,阿有求必應,所以這裏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後殿是天后的寢殿,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心我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吧福氣賜給每一位來丹崖山的人。現往我們帶着海神娘娘的福氣繼續往前走。

現在我們來到了蓬萊閣主閣了,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頂,有人提” 登山北方第一閣,身在蓬萊即是仙”蓬萊閣經宋明清不斷擴建至現在的規模,蓬萊閣有四面迴廊,立有明珠16 跟,正門上懸“蓬萊閣”三個大字是明代書法家鐵報所寫,大家在蓬萊閣

上遠眺,既可以鳥瞰萊是的市容市貌,還能觀賞渤海黃海的驚濤駭浪,蓬萊閣底層北牆上鑲嵌有“海不揚波”“碧海清波”“環海鏡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書法家露琪光的字跡,彌足珍貴,

這就是避風亭了。避風亭坐南朝北,冬季任憑北風呼嘯,在裏面感覺不到一絲風,過去傳説每逢這裏狂風大作,就會有一個身穿紅肚兜的童子嘴銜避風珠坐在這裏,為此,避風亭充滿了神奇色彩,其實避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亭前有齒狀的矮城牆,城牆下面是成弧形的懸崖絕壁,風從海面吹來,隨即又懸崖急速上升,越亭檐而過,二十因為亭內單面無窗,恰形成空氣死流角,空氣不能對流。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來着曾寫到:面北當風,風力雖狂絕不入,開軒秉燭,燭光故小竟長明。生動描繪了避風亭的神奇避風效果。

下面的這個祠堂是蘇公祠顯而易見是為了紀念蘇軾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裏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築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税。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好了下面我們要去的就是蓬萊閣中道教的主要建築三清殿了。它的門神是誰呢?對了,就是哼哈二將,裏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統帥。中間的為原始天尊,右邊為靈寶天尊,左邊的是道德天尊。

好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半小時後大家集合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4

大家都聽説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哪呀?對就發生在這裏。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枴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並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枴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鍾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採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着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説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裏。還有一首詩來説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常回頭看,便於總結經驗。俗話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説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蜃並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説成是神山現世,傳説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裏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麼名。方士説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説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裏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築了一座小城,在這裏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築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安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着氣温的變化而變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後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麼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當時小武帶了一個十六人的團隊在蓬萊八仙渡景區遊覽,大約三點左右蓬萊海濱薄霧漸退,上空先是出現淺黃色帶狀雲霧,並逐漸轉白,大家還在開玩笑説:看,海市蜃樓。沒想到從四點五十分開始,海域上空出現了大團雲彩,海市蜃樓真的出現了。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上空出現了海市蜃樓。此次的海市蜃樓與以往出現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現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樓大廈、燈塔、城區道路非常清楚,還好像好像有人、車走動;並且還在不斷的變換,這次海市奇觀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們大家這次也能幸運的看到海市蜃樓,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遺憾,去年的海市蜃樓影像已經被八仙渡景區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了下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現在距離蓬萊還有一段距離,借這點時間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5

煙台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台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台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裏年平均氣温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里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蹟,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煙台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台市海岸海島曲線長909公里,可開發的淺海灘塗900多萬畝,水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經濟魚蝦有帶魚、小黃魚、鮁魚、鮑魚、鮐魚、黃姑魚、真鯛、鱸魚、鰩魚、梭魚、對蝦、鷹爪蝦、梭子蟹、海蔘等30多種,主要貝藻類有牡蠣、泥蚶、文蛤、扇貝、鮑魚、海帶、裙帶菜、紫菜等20餘種。其中扇貝產量佔全國總產量以上。煙台的海珍品中,渤海灣對蝦在國際市場上稱東方大對蝦,個大體肥,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煙台海蔘屬刺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中國20多種食用海蔘中的最佳品。鮑魚自古以來被視為海味之冠,其主要產區在長山列島海域,鮑魚除肉質細嫩、食味鮮美外,其貝殼是平肝明目的中藥石決明。另外天鵝蛋、紫石房蛤、鷹爪蝦等都鮮美至極,是海產品中的珍奇。

煙台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1984年,煙台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開放10多年來,煙台市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資環境,成為連接內陸與東亞國家和地區、中國華北與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之一。煙台市先後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各種方式的經濟貿易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批准利用外資項目4900多個,總投資95億多美元。其中批准成立三資企業3800多個,已投產企業1800多個。國際上著名的日本電裝、豐田、三菱、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韓國的大宇以及德國格羅茨拜格特,美國多納勒、鐵姆肯、羅斯敦普瑞納等多家大商社和跨國公司相繼來煙台投資。亞太經台組織有15個成員在煙台有投資,投資項目達4424項。香港、韓國、美國、中國台北、日本、新加坡在煙台市的投資排在前6位。在煙台投資的外商企業成功率高,贏利面高達90%,並有400多家三資企業的外方追加了投資。

位於煙台市福來山一帶的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首批成立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開發區投資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都在1.5億元以上。全區道路框架已擴大到3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面積16平方公里,鋪設水、電、暖等基礎設施管網近百公里。與經濟發展相配套的通訊體系、教育體系、金融體系、醫療衞生體系和商貿旅遊體系也相繼建成。已有2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開發區投資。一大批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大的項目在開發區落户。一個國際性、現代化、外向型的工業城區在黃海之濱初步形成。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煙台市的對外交往活動進一步活躍,已從以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擴展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台市先後同美國的聖迭戈市、日本的別府市、新西蘭的陶朗加市、韓國的羣山市、泰國的普吉府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還同日本宮古市、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關係,拓展了對外交往活動的領域,增進了煙台同國際社會的相互瞭解,促進了全市的對外開放。

1997年6月6日至6月10日,第二屆亞太地區經合組織(APEC)國際貿易博覽會在煙台國際商城隆重舉行,煙台市成為繼日本大阪市之後,第二個成功地舉辦此項國際貿易博覽會的城市。亞太經合組織18個成員全部參加此次貿易盛會,這是國際社會對煙台成為亞太地區國際經貿城市的.肯定。亞太經合組織祕書處執行主任傑克惠特爾頓、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等,對煙台成功承辦此次盛會給予了高度評價。煙台是一

個發展前景廣闊的城市,將立足煙台特有的區位開放優勢,面向21世紀,順應世界發展大趨勢,把煙台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煙台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同胞達18萬人之多,佔全省的l/3,分佈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相對集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僑胞回鄉探親觀光、投資辦廠,廣大海外僑胞已成為煙台市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樑。

在煙台市沿海有9個港口,年吞吐量達2300萬噸。其中,煙台港和龍口港、蓬萊港、萊州港是國家批准的對外開放一類口岸。煙台港年吞吐量1250萬噸,是全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航,成為中國北方的樞紐港。煙台與大連、天津闢有客班輪航線,與韓國釜山等地有紫玉蘭輪往來。龍口港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港口,年吞吐量達850萬噸。最近山東省確定在龍口修建鐵路,龍口將成為港口、鐵路和公路交通的集結點和中轉站。

煙台已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民航已開通了煙台至釜山等國際航線,國內客運已開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瀋陽、西安、香港等21條航線,每週航班90多個。藍煙鐵路橫貫全市東西,火車直達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大中城市。正在規劃建設的德煙鐵路、藍煙鐵路複線和煙台至大連的火車輪渡,將使煙台的鐵路運輸有大的飛躍。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5000多公里,溝通所有鄉鎮和村莊。煙台快速立體的交通網絡,完善了現代城市的功能。

煙台市城市建設已走上佈局求科學,造型講藝術,功能求齊全,質量爭一流的發展之路。城市建設不斷髮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構成新型的沿海城市面貌1991年,煙台被評為全國環境綠化城市、全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1993年.又被評為全國環境綜台整治優秀城市。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6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這次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唐,你們可以叫我小唐,我們這次旅遊的地方是長城。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裏就來到長城的腳下。從這裏仰望長城,人們都會想道:“啊!雄偉的長城,你就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而我與眾不同,我會想:“雄偉的長城,你在這崇山峻嶺之中,那麼努力地翻山越嶺,而我卻什麼也沒做。我要努力學習,以後和你一起奮鬥!”

我們走上長城,向下看,人就像會動的芝麻,汽車像飛奔的螞蟻,樹就像根小草……上面十分平整,就好像鋪了一層瓷磚。看到了這樣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城,我突然想到一句話就是:不登長城非好漢。今天,我也來做一回好漢。遊客們,你們看見小方格了嗎?那是瞭望台,供瞭望用的,上面的間隔是射口,供射擊用,那些房子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還可以互相呼應。

我告訴你們:“修建這個長城,花了9年時間,死了數十萬人。這都是為了對抗北方的匈奴的進攻,好了現在是自由活動,但要遵守安全條例,兩小時後到車站集合。一定要遵守安全條例,記住安全第一,生命寶貴,好了我也不多説了。”

今天的旅遊到此結束,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鋭,明天我們去遊覽故宮……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7

各位師哥師姐:

大家好!很高興能擔當此次環煙行活動的導遊。我是可能作為非專業性導遊在過程中會有做的不足之處,忘大家諒解。首先感謝院領導及我們的教研室老師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工程學子能夠聚在一起感受煙台文化,體會專業優勢。工程齊心,其利斷金。希望大家在此次遊覽中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願各位師哥師姐們旅途愉快!

冰心老人説,這片海、這個城、這些人,給了她一個靈魂的故鄉。是少女時代最單純美好的夢想,一點點,變得充盈的地方。這個地方叫"煙台"。它曾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是秦始皇東巡的目的地,全真教的發源地,中國葡萄酒的重要產地,北方水果之鄉;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里,電影《地雷戰》中原形們生活、戰鬥的地方;是1984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看不盡的青山秀水和講不完的動人傳説。煙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很久,迄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煙台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是從明朝開始。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入侵,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禦千户所城的同時,在北山(今煙台山)設熨斗墩,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的時候晝則生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簡稱"煙台"。到1861年,煙台因《北京條約》增補條約而開埠,成為清政府喪權辱國條約下的通商口岸。先後十七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至今,這些飽含着異域風味的建築還屹立在煙台海邊,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革命戰爭時期,煙台人民在膠東特委的領導下積極展開鬥爭,以鮮血作代價換取尊嚴與自由。最終在1948年成為經濟較發達地區中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而膠東特委的領導人理琪等同志卻也從此長眠於這裏的青山翠谷中。

煙台體育公園因此成為山東省第一個集體育競技與旅遊、健身、娛樂、商貿為一體,具有體育旅遊特點的景區。她承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現代五項(10月23日-27日)和女子籃球小組賽(10月10日-14日)。

煙台國際博覽中心,由南山集團開發建設,是煙台市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展覽、會議、餐飲場所。每年都會有很多大型展覽會在此舉辦,比如説煙台國際葡萄酒節,中日韓食品博覽會,綠色食品博覽會等等。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我是鬱鬱葱葱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閆,請大家叫我閆導。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皇家園林——頤和園。

請大家跟着我走。這就是大殿,我們繞過大殿就可以來到長廊。長廊又叫畫廊,一共有237間,長達728米。每間的檻上都有一幅畫,每幅畫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我們現在離開了長廊,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請大家往上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三層建築就是佛香閣。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建築就是排雲殿。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萬壽山的山頂了。大家看下面的景色的一大半已經呈現在眼前,有葱鬱的樹叢,有硃紅的宮牆和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還有畫舫遊船緩緩遊過。

下山以後,如果有需要乘坐遊船的遊客可以到昆明湖裏盪舟。不坐船的遊客請跟隨我到十七孔橋上欣賞昆明湖的美。最後,我們到湖中心的小島集合。坐船的遊客請不要往湖裏扔垃圾,以免污染了昆明湖的美麗景緻。

現在,我們腳下踩着的就是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幾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隻獅子,各個惟妙惟肖,姿態不一。

下了橋,我們來到的是與十七孔橋相連的小島。現在請兩路遊客匯合。我帶領大家遊覽頤和園的最後一個景點。這座小島上有葱鬱的樹叢,還有華麗的宮殿。在這裏,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後,由我帶領大家回酒店休息。

今天的遊覽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下午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4400萬江西老表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大家本次江西之行的導遊。各位可能大多是第一次來江西,自然希望對江西有一個大概的瞭解,請讓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江西的總體概況。

江西省地處祖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全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千米,總人口4400.1萬。

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因元代設“江西等處行中書省”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故簡稱“贛”。南昌為省會城市。江西是著名的紅土地。這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因為江西是全國紅壤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另一方面便是因為江西為革命做出過重要貢獻,土地是用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江西也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山水藴靈秀,人物自風流,江西曆史上先後出現過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晏殊、黃庭堅、楊萬里、朱熹、文天祥、宋應星、湯顯祖等歷史文化名人。

江西省內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分為四大類:即瑰偉絕特的綠色山水、積澱深厚的贛鄱文化、內涵豐富的紅色搖籃、古樸純厚的民俗風情。世界級旅遊資源有6處:即世界文化景觀遣產——廬山,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組成部分——龍虎山、龜峯,世界地質公園——廬山、龍虎山,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11處,如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梅嶺——滕王閣、龜峯、高嶺——瑤裏、武功山、去居山——柘林湖等。

江西主要的土特產有:景德鎮瓷器、廬山雲霧茶、樟樹四特酒、南豐蜜桔、信豐臍橙、安福火腿、泰和烏雞等等。好了,江西就先介紹到這裏。

遊客朋友們,好酒需要品嚐,好景點也需要親臨觀賞,祝願大家在這次旅行中能夠玩的`開心和盡興,我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0

在碧波萬頃的渤海之濱,綿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臨海,景色十分壯麗,這就是歷史名關,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裏“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衞。“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裏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裏外又築威遠城、烽火台、敵台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捧月般拱衞着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xx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台高聳,台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着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台,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為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1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位於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館內除了展示李鄭屋漢墓外,旁邊還有兩個展覽廳,介紹漢墓的歷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該墓穴是香港政府於1955年興建李鄭屋邨時發現的,從中共發掘出58件文物。從墓磚銘文的字體、內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斷,墓穴建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xx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貴胄。李鄭屋漢墓於198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法定古蹟。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除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通過文字、圖像、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0xx年至220xx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温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歷史

1955年於李鄭屋邨發現的漢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為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築工人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892-1974)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香港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香港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由20xx年1月起,為紀念漢墓出土50週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製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采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到1990年代後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護設施,並在墓內裝設控制濕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穴。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2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羣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説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説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台上,清涼台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佔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温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白馬寺的山門為明代所重建,為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脱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為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着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佛教的護法神,昂然佇立,顯示着佛法的威嚴)。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燬。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白馬寺建築規模雄偉,現在的佈局為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門東西兩側有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後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蹟,所傳唐經幢(讀牀)、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原來還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彌勒佛像,已被盜往美國。各殿內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乾漆製成的,特別是大雄寶殿的佛像,是洛陽現存最好的塑像。據記載,三國魏時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説:“白馬甜榴,一石如牛。”寺東還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齊雲塔。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3

神龍峽位於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為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峯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遊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聖境裏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為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峯豹子嶺為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裏隱壩。從裏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為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為金佛山的第一台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温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為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為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為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為10米。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4

東北虎林園是一家集保護、科研、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哈爾濱市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飼養、繁育東北虎的基地。

東北虎林園座落在松花江北岸,與太陽島毗鄰。它佔地面積144萬平方米,擁有各種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300多隻。東北虎林園自然特色十分濃郁,具有良好的生態旅遊基礎。這裏的空氣質量優良,到處散發着泥土和野草的芳香,使人充分地享受與自然的融合,是一處旅遊、休閒、度假的理想之所。自1996年對外開放以來,東北虎林園以它濃厚的野趣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內外的遊人慕名而來,7年來累計接待遊客人數達到了180多萬人次;成功地接待了國家級重要領導人和國內外重要來賓1500多人次。東北虎林園目前建有成虎園、育成虎園、幼虎園、非洲獅園和步行區5個景點,遊人需要用1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游完全程。其中成虎園、育成虎園、幼虎園、非洲獅園需乘車觀賞。東北虎林園擁有15台豪華舒適的旅遊觀光車,人們可以坐在車內去尋覓虎蹤,領略東北虎的風采。

東北虎林園設有“藝品屋”,供遊人選擇購買的工藝品琳琅滿目,具有東北虎林園本身特色的工藝品就有五十多種;設有“虎園郵局”,出售東北虎林園自己的明信片、首日封等,除了不能匯款之外,其它的郵政業務均可辦理。東北虎林園的建立,不僅保護了東北虎,也為熱衷於旅遊的人們提供了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如果您真誠追求人與大自然的最佳融合點,請記住東北虎林園的誠摯邀請。乘車進入虎園,近距離觀虎,直面森林之王,別有一番情趣和感受。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5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公里,總規劃面積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遊覽區達3.25平方公里。景區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莊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5個核心景點,分別展現了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古老純真的建築文化、別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樸神祕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純正、最真實的以“土族文化”為主題,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成為國內外遊客集中瞭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園正式啟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園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景區景觀價值評審並被列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名單。

20xx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西安市三學街孔廟遺址,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

孔廟遺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門照壁上的“孔廟”兩字是由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現在的大門東西開,俗稱“禮門”、“義路”。走進博物館大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樑畫棟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氣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於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書庫”、“書法的故鄉”。西安碑林是為保存唐代《石台孝經》、《開成石經》而建,經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誌1000多件。

遊客朋友們,碑林博物館的參觀講解就到這裏,謝謝大家的配合,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謝謝大家!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7

九寨溝在四川省南坪縣城西45千米處,與甘肅省相接,因有九座藏族村居於其中而得名。九寨溝呈人字形,主溝叫樹正溝,呈南北延伸,南高北低,向北開口,其上有兩條支溝,東名則查哇溝,西名日則溝。溝谷總長約50千米。其自然風景點都集中在溝兩側。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的高峯、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 溝內串珠式的分佈着108個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子,雖深過數十米,但可直視海底。因水中植物種類和湖底沉積物不同,水色各異,漣漪多彩,晨曦或夕陽下,海中之倒影,更加明淨真切,步移景異,妙趣無限。

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人類自然遺產。這裏保存着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現遊覽區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為主景,與九寨十二峯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九寨溝景觀分佈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窪3條主溝內,總長50餘公里。主要有樹正景區,長75公里,有盆景灘、樹正羣海、樹正瀑布、雙龍海、火花海、卧龍海等景點組成;日則溝景區,有諾日朗、珍珠灘、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鏡海、熊貓海、芳草海、天鵝海、劍巖、原始森林、懸泉、五花海等景點;則查窪溝景區,有長75公里的長海和五彩池等景點;扎如景區,有魔鬼巖、扎如寺等景點。

關於名勝古蹟的導遊詞 篇18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羣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佈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代風水精鑑》),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

20世紀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縣、龍巖市永定縣的土樓被美國人誤以為是蘑菇狀的核武設備,殊不知這獨一無二、從宋元時期就已經產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早在第一枚原子彈蘑菇雲騰雲駕霧之前,就已經在閩西南一塊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數個世紀了。中國“福建土樓”20xx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mo/dycfanwen/jingxuan/erl2gm.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