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個人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 > 《活着》讀後感3000字(通用3篇)
手機版

《活着》讀後感3000字(通用3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閲讀:1.38W 次

《活着》讀後感3000字 篇1

濃密的烏雲遮蔽了本該湛藍的天空,它囂張的認為黑暗可以埋沒一切,分秒流失,它卻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吞噬掉太陽的光芒。因為只要有一絲縫隙,太陽便撒下陽光,播下温暖,種下希望。

《活着》讀後感3000字(通用3篇)

這是一個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給他一個支撐點,他就能“活着”。一直在等,卻始終沒有等來幸福。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邊,發現與錯過,不過説辭。這個故事,是一場沒有方向的悲劇,無法摸索它的軌跡,這也是生活,無法預知下一秒究竟會怎樣,生命的悲情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着。

福貴,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和他父親一樣,嗜賭成性,整日揮霍,終於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日子,他的父親也因此帶着苦悶的心情死了。因為貧困,進城給母親找醫生之時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番波折之後迴歸故里,而此時他面對的是已故的母親,還有因病變成聾啞人的女兒鳳霞,只有可愛的小兒子讓他得到了慰藉。後來小兒子有慶被迫獻血,失血過多,不幸去世,女兒鳳霞嫁給了歪脖子的二喜。當福貴夫婦為女兒找到歸宿而欣慰的時候,鳳霞卻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福貴苦命的妻子家珍也因悲傷和病痛去世了,二喜打工養家的時候不幸被水泥板夾死,他們唯一的孩子苦命的苦根因為吃了太多豆子,滑稽的被撐死了。總之福貴身邊的人都因各種原因離開了他,最終陪伴福貴的依舊是一頭將死的老牛。作者以安靜冷漠的筆觸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温柔含蓄的説着血肉模糊的悲劇。被死亡籠罩的氣氛格外憂傷,卻也能讓人冷靜的看故事、耐心的分析故事。濃密的烏雲遮蔽了本該湛藍的天空,它囂張的認為黑暗可以埋沒一切,分秒流失,它卻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吞噬掉太陽的光芒。因為只要有一絲縫隙,太陽便撒下陽光,播下温暖,種下希望。

這是一個活在黑暗中的不倒翁,給他一個支撐點,他就能“活着”。一直在等,卻始終沒有等來幸福。亦或者幸福一直在他身邊,發現與錯過,不過説辭。這個故事,是一場沒有方向的悲劇,無法摸索它的軌跡,這也是生活,無法預知下一秒究竟會怎樣,生命的悲情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着。

福貴,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和他父親一樣,嗜賭成性,整日揮霍,終於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日子,他的父親也因此帶着苦悶的心情死了。因為貧困,進城給母親找醫生之時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番波折之後迴歸故里,而此時他面對的是已故的母親,還有因病變成聾啞人的女兒鳳霞,只有可愛的小兒子讓他得到了慰藉。後來小兒子有慶被迫獻血,失血過多,不幸去世,女兒鳳霞嫁給了歪脖子的二喜。當福貴夫婦為女兒找到歸宿而欣慰的時候,鳳霞卻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福貴苦命的妻子家珍也因悲傷和病痛去世了,二喜打工養家的時候不幸被水泥板夾死,他們唯一的孩子苦命的苦根因為吃了太多豆子,滑稽的被撐死了。總之福貴身邊的人都因各種原因離開了他,最終陪伴福貴的依舊是一頭將死的老牛。作者以安靜冷漠的筆觸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温柔含蓄的説着血肉模糊的悲劇。被死亡籠罩的氣氛格外憂傷,卻也能讓人冷靜的看故事、耐心的分析故事。

讀完之後,很同情福貴,因為他的確很值得同情。可以説福貴的悲劇是自己的浪蕩和社會的動盪共同造成的。

首先福貴因為自己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才一夜之間從一個富家少爺變的一貧如洗,這是自作自受,福貴父親因此離世,這是福貴一手造成的,如若不是他輸光了家產,父親也不會變得整日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更不會無故離世。

福貴的母親,是因為國民黨的腐敗和霸道,也是因為福貴的揮霍成癮。試想如果福貴沒有敗光家產,他們便可以找到最好的醫生,及時的給母親治病。另外,如果不是國民黨將福貴抓去做壯丁,福貴也能夠找到醫生給母親治病,這都説不定,福禍問題也先不做評價。

小兒子有慶從出生開始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忍受福貴的無故呵斥,是個苦命的孩子。最終又滑稽的死於抽血過多,這一切都來的太突然,太不講道理。不過這看似的偶然的背後其實也是一種必然,這是黑暗社會對窮苦人民無情的制裁。可以説,福貴和他的家庭沒有資格選擇什麼,甚至是生存這種最基本的權利,都已經成為了他們所不能擺佈的。

女兒鳳霞真的很可憐,雖然生得一副好模樣,卻因為生病變成了聾啞人,這的確讓人感到遺憾悲傷。因為家境貧困,弟弟有慶要上學,福貴和家珍曾經無奈的將她送給別人家收養,她經歷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難,不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當她好不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時候,卻又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大出血,甚至都沒有見兒子苦根一面,跌宕起伏的命運,痛心疾首,讓人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壓抑和苦悶。幸福成了悲劇短暫的陪襯,讓這出悲劇變得更加囂張,也更加失去了它原本在我心中的走向,讓人摸不着頭腦。

二喜,這個本來無辜的局外人強行入戲,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苦根,卻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個妻子鳳霞。有得有失的痛,讓二喜這個男子漢險些崩潰,如果沒有這個孩子,估計二喜早就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最終,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夾死了,在死的時候他腦子中還想着自己的孩子苦根,命運留給他的念想的確少得可憐。總之一直對這個男人有期待,希望他能夠改變福貴家的命運,哪怕是一點點。不成想,他不但使悲劇升級,更成了這場悲劇的陪襯。苦根,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生出來就要過着沒有媽媽的日子,吃了多少苦就不用説了。命運又在此刻殘忍的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唯一的父親二喜不幸被水泥板夾死。當我看到苦根對父親死訊的毫不在意的時候,我便更是心痛。是啊,一個小孩子而已,哪裏懂得什麼生死聚散,那種莫名的悲傷,是一點一點滲入心中的,而苦根最終的死因居然是吃豆子撐死了,滑稽可笑的背後,是窮苦人民難以言表的痛。一起在期待,期待着鳳霞能夠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不再受到任何傷害。期待着二喜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故事的走向,結束這場悲劇。苦根努力發展,長大之後改變這個悲劇的家庭,卻也因此一直在失望。這種期待與失望的落差感,不斷刺痛內心,因為不容忽略也不能忽略的是,還有福貴。

此時,福貴身邊的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了。先不説福貴是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境遇。發生的太多太雜,讓人沒有時間去屢清思路,因為一切都過於連貫,不給人喘息的機會,我拼命地想看到轉機,卻發現各種悲劇接踵而至,無情的吞噬着這個曾經的地主少爺,一點兒也不講人情味兒的滲入我們的內心,直達那最柔弱的地方,輕聲低訴着什麼叫做痛。其實也是,這場悲劇本身就沒有人情味兒,本身就是血腥殘忍的。

最痛的莫過於回憶,整理記憶的過程總是會讓人情不自禁的動容。福貴這一生經歷了太多。首先是敗光了家產,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生他養他的父親也因此離世。試想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地主少爺,怎樣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現實,這個殘酷的結果,會帶給他多少的苦痛,我想他當時一定很難,很不容易的才撐了過來,不論當下發生的一切是否是他造成的,他的日子卻是真實的生不如死。其次,他經歷了社會的動盪,被國民黨抓過壯丁,雖然兩年沒有參加過一次真正的戰鬥,卻也一直過着背井離鄉、心驚肉跳的生活,説不定哪天就輪到他上前線,試想,這個地主家的少爺,一個從來沒有過憂患顧慮的人,就這麼突然被帶上戰場,隨時可能面對真正的戰爭,隨時可能面對真正的死亡,他的心中又是怎樣的動盪,遠離家鄉,沒有親人,獨自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生死選擇,心繫母親的生死,這一切又是多麼的不容易。終於,他被解放軍釋放,有機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迎接他的卻是母親死亡的消息以及女兒變成聾啞人的噩耗,後來又趕上了人民公社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不斷開展的活動更是給福貴一家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而在這些苦難之間又不斷夾雜了親人的離世。

換做他人,經歷其中的任何一件,我想都可能會精神崩潰。更何況還要同時面對親人的不斷離世,生活上巨大的壓力,這些客觀因素綜合到一起是不可想象的,真的很難理解福貴是如何“活着”的,也不斷的讓我發出調侃般的感歎,他的親人夠死的嗎?

更加客觀存在的是,福貴經歷的一切悲劇不曾間斷過,連貫的發生在福貴的身邊,讓他一次次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悲劇和痛苦是不斷升級不斷加劇的,他“活着”就得不斷的迎接痛苦,然後一次次的挺過來,別無選擇,這就是唯一的選擇。

福貴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每一件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是在《活着》這部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不斷夾雜着小希望和小幸福,還有小幸運。

首先,福貴出身好,畢竟他曾經過上了風光無限,不愁吃穿的日子,這也可以算他曾經幸福過,至少有幸運的因素在裏面。

其次,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槍斃的龍二。如果當初福貴沒有輸光了家產,恐怕當時被槍斃的就是他了,由此來看,富貴是幸運的,他幸運地避開了這個敏感而有尖鋭的社會問題,僥倖撿了一條命。

還有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家珍,不論貧富,不論福貴對她的態度,她都始終如一的用心照顧福貴,用心經營着這個窮困破散的家庭,盡職盡責。

女兒鳳霞,雖然因為生病變成了聾啞人,卻生得一副好模樣,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內心。在生活上,鳳霞很懂事,不叫苦不叫累,幫福貴分擔了很多壓力和煩惱。

小兒子有慶,雖然過程和結局都很悲慘。但他曾經取得了跑步比賽的第一名,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乖巧懂事,可愛伶俐,讓福貴覺得很有面子,很驕傲,同時這也給予了福貴“活着”的希望。

二喜的出現,更是讓這個家變得更加完整,女兒鳳霞找到了歸宿,對於福貴夫婦來説是一種放心和滿足,也是一種無法言説的幸福,因為他們不必在為女兒終老之後的事擔心。

還有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兩年沒有上戰場參加真正的戰鬥。帶着健康的身體回到家裏,這本身就是值得慶幸的。

這部作品就是這樣,不斷地給人希望,又不斷地讓這些希望破滅。就是利用這種心理落差讓原本就很悲情的故事,一點一點的侵蝕你內心的安全感,直至你沉溺在他虛幻的故事中,再一把將你拉回現實,讓你從內心深處感到痛,這便是殘忍的餘華,他不留餘地,因為現實就是不留餘地的。

《活着》讀後感3000字 篇2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個很有內涵的詞語。如果你問我是怎麼理解?在沒有看餘華寫的《活着》這本書前,我對“活着”,只是很單純的理解為父母給我生命,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好好認識世界,這就是我對活着的理解。

看完餘華的《活着》,我有太多的感歎太多的感概,但是又覺得很難去説,很難去表達。關於“活着”的話題。或許你會覺得“活着”這個話題很廣泛,很嚴肅,談起來會覺得有壓抑感。餘華的《活着》這本書,其實就是教你如何對生加以崇敬,如何對死敬而遠之,如何去理解活着的意義。

首先,我來簡短介紹一下故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事件。《活着》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由社會上的闊少爺變成了什麼都沒有的佃農的人生經歷,由“福貴”少年無知到迷茫活着,然後是無視自己妻子的艱辛,無視自己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關愛,無視親人們對自己的愛,也無視了自己對妻子對父母們的責任。完全沒有盡到一個丈夫應該有的責任,也沒有盡到孝敬自己父母,關心父母,愛護父母的責任。繼續往下看,故事開始有了轉機,主人公“福貴”從一開始無所事事的“闊少爺”慢慢轉變成家裏最重要的“頂樑柱”。看到這個轉變,我開始對故事裏主人公“福貴”的形象慢慢開始有了改變。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死把“福貴”從生活中喚醒了。讓他意識到自己沒有了依靠,促使他要開始為謀求生而開始努力了。然後就是,父親逝世之後,母親也永遠離開了他,對於母親的逝世,“福貴”對自己有深深的自責,一下子失去了父母讓“福貴”體會到了悲傷與傷痛。養育了自己的父母紛紛離開,自己都還沒有好好地去孝敬父母,去關心父母,父母就已經離開自己。當“福貴”還沉浸在父母都逝世的憂傷裏,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這時候傳來了自己兒子“有慶”死亡的消息,再一次給“福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看到這裏,我感慨了一下,“福貴”是個很不幸的人,面對父母逝世之後,又要面對自己兒子死亡的消息,再次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當時,看到這一幕幕都覺得很傷感。主人公“福貴”的人生是很不幸的,活着對於“福貴”來説或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面對親人一個個的離開。想起自己,真的很幸福,因為我還活着。活着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這樣説,讀完了餘華的《活着》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福貴身邊”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的離開,一個一個的遠去,主人公“福貴”仍然還很堅強好很樂觀地活着,儘管他失去了情人之後,走的那段路很平庸,很艱辛。親人們的離去,固然會對“福貴”是一種打擊,但是重要的是還要勇敢堅強的活着,我們活着並不是為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自己。

《活着》這本書故事很簡單同時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還有他從一個無所事事的闊少爺變成家裏的頂樑柱,這一轉變過程,帶給我很多感慨。同時,書裏有很多話都引人深思,讓我們對活着這個簡單任由內涵的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很漫長的,同時也很艱辛,也很坎坷。漫長的人生會遇到什麼人會遇到什麼事情,你是完全不能預測到的。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有勇氣,是勇氣讓我們可以勇敢面對所有的困難,所有的艱辛,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幸運的,和主人公“福貴”相比起來,我們還要告訴自己,要好好的活着,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珍惜父母帶給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屬於父母的,我們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 所以我們要好好活着, 為了活着而活着。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算骨子裏是個跳樑小醜也能拿個粉墨登場。餘華先生的《活着》揭開了歷史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他不為人知殘酷且無奈的一面。沉重讓人覺得痛,痛過之後卻發現這不是一場夢。

“福貴”從天而降,幸運女神眷顧了他生命之初。“福貴”在當時可是一個標標準的富二代,家擁百畝良田,尚有父母健在,還有美麗温柔的妻子作伴,想那人生巔峯也不過如此。可惜,上天給他的終究是要還的。賭場一敗,敗的不僅僅是運氣,敗的是祖上基業,敗的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福和貴。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財富轉瞬間化為烏有,無論誰都會覺得他難逃一頓毒打,來解我們心中對他不成器的痛恨。可是作者在此處卻表現得相當冷靜,僅僅是寫福貴頭腦發昏,母親哭成淚人,父親氣得卧牀。一切似乎很平靜,未有大動干戈。這或許是作者故意淡化這一場悲劇,因為這場悲劇是必然的,當然也為之後更大的悲劇做了鋪墊。從此福貴不再“福貴”,有人説財富皆為空,人世間最痛的莫過於親人的離去,然而福貴先失去財富,隨後親眼目睹一個個親人的離去,他最終失去了一切,唯一沒有失去的恰恰是他的名字—福貴,多麼諷刺。

悲劇都有起源,福貴的悲劇正是他自己。曾今他揮霍無度,目中無人,沉迷賭博,他忽視了親人。隨着他賠掉家產,親人的逝去,他才明白自己曾今的“福貴”是有多麼可貴,只是這明白的代價對他來説太過沉重,太過殘忍。在這裏我並不想細説書中那一個個鮮活個體的死去。因為在讀到友慶去世時,我幾乎是崩潰的。悲劇並不會因你的卑微可憐而對你高抬貴手。

多年以後,在一個爛漫的黃昏,有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依靠在一個叫名叫福貴的老牛上,夕陽的餘輝觸摸着他們佈滿褶子的臉龐,微風拂過,大地張開了他結實的胸膛擁抱着整個世界。老人跟着陌生人聊着從前,老人回首望去,全是自己二十歲的影子:騎着長工奔跑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家的大宅中與家珍嬉戲打鬧,與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吵着嘴……説到這,老人眼角似乎有淚水劃過,但老人並未顯得太過悲傷,只是無限傷感。是啊,父親母親、家珍、鳳翔、有慶、苦根,他們都走了……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個玩笑把福貴弄得遍體鱗傷,但也只有他還活着,哦,對了,還有他的老牛。

倘若不是權貴欺壓,有慶又怎麼會抽血抽到幹而死呢?社會吃人!時代吃人!人吃人!但是,福貴還活着,就像書中所説,他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神州大地上人類的生命仍在延續,雖然步履維艱,但他們卻始終前進着,因為人類本身,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寫這篇讀後感時,距離讀完《活着》已經過了一年多,可是我寫到有慶,腦海中還是他可愛天真的樣子,直到被拉去抽血抽到生命的終結時,我分明看到他紅撲撲的臉蛋慢慢的沒有了血色,不安分的雙手漸漸沒了動作……我同情他們,他們都是活在歷史悲劇的舞台上的鮮活個體,其中包括了福貴,雖然他是最不該原諒的,不該被同情的悲劇之源。他本軟弱,但他從敗光家財之後,卻一夜之間變得堅韌起來,他懂得了什麼是責任。曾今的浪子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步。浪子回頭金不換,那股中國幾千年農民的頑強生命力在他身上迸發出來。只是此時的蜕變並不能改變悲劇,為此我同情福貴,我同情他面對悲劇的無能為力。

時代風雲變幻,社會也幾經重構,永恆不變的是那孕育生命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努力活着的人們。

可人總要生存,我們還是會選擇活着。

福貴,我想如你一般地在暮暮之年守着時光的盡頭安靜地盼顧往昔,我希望那時的我已勘破無常、平淡地死去——經不起太多磨礪的苦短一生終會走到盡頭,活着便是生命之神真摯的饋贈,而我曾擁有過。如你一般地記得,我,曾是少年。

在這之前,福貴,我希望你能陪我活着,用活着去領悟人生。無常,如常。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着勝利。縱然要擔當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儘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着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着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讀這樣的文字,讓我們感覺到文字的樂趣,讓我們知道自己當下的生存狀態如何,讓我們知道活着的真正意義,讓我們清楚自己未來該如何調整重新出發!全文回味悠長,好似品茶一般,也許這正是小説吸引我的原因吧。

讀完餘華的《活着》後我突然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讓我們沿着歷史的足跡細細品悟,且行且珍惜!

《活着》讀後感3000字 篇3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聖的”稱謂。後來的版本便以《神聖的喜劇》作書名。中譯本通稱《神曲》。全詩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aba,bcb,cdc,……),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羣星”(stelle)一詞結束。在詩中,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教皇),一隻獅子(象徵野心/法國國王),一隻豹(象徵逸樂/佛羅倫薩),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説:“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於是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雅特麗齊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煉獄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這裏懺悔洗罪,山分七層象徵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為九層,越往上的靈魂越高尚,直到越過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聖母和所有得救的靈魂所在,經聖母允許,就能一窺三位一體的上帝。在經過地獄、煉獄、天堂的一路上,詩人充分發揮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描寫了種.種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神奇的景象和場景。例如《地獄》篇中,為讀者展現了陰森、悽慘、恐怖的地獄氛圍和對各種犯罪靈魂懲罰手段的描寫:貪色者,狂風要不停的吹着他們撞擊石崖;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潑大雨的洗禮;對於吝嗇和揮霍無度者,則抱着大石頭相互撞擊;憤怒者要被淹在一條烏黑髮臭的河裏;而對於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則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騰的血湖裏接受懲罰。

而對於欺詐罪更是列舉了十種殘酷刑罰。比方説,買賣官職的,詩人就讓他倒栽在一個石洞裏,朝上的兩隻腳都被點了火。讀之,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心驚膽戰。而《煉獄》的氛圍和《地獄》不一樣,整個氣氛顯得比較寧靜、明朗,這裏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藍的。這些鬼魂接受的刑罰也不一樣,生前犯有驕傲的,每一個揹負着大石頭在烈日下走,壓壓他們的驕氣;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紅眼病的,在這裏雙眼就被鐵絲縫起來;生前喜歡憤怒發火的,在這裏籠罩在黑煙當中,要發火發不出來。然而只要他們虔誠接受懲戒,他們還有希望得到新生。再例如對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現了詩人想象力的非凡。撒旦是經常出現在西方文學裏邪惡的象徵,但丁把他描寫成一個有着三個腦袋的龐大怪物。

三個腦袋,一個紅色,一個黑色,一個白色。每一邊有六個手臂,手臂不斷的揮動,颳起狂風,把湖水吹得都結了冰。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級階梯,但丁和維吉爾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進入了地獄的最低層。對撒旦形象細節刻畫的栩栩如生,獨出心裁,讀後,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猶如畫卷般在眼前展開。在歷經三界的路途中,借對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現了詩人對文學, 政治,哲學等的種.種觀點和態度,對當代也有很深的現實意義。

在文學和思想上深受維吉爾的影響,所以詩人把維吉爾當作引導他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嚮導,並不斷稱其為:“親愛的父親”“偉大的老師”等。在政治上痛恨國家的分裂者和篡權謀私者,所以就借犯買賣聖職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靈魂之口,宣佈還在世的,鎮壓佛羅倫薩共和政權,在意大利製造動亂和分裂,企圖篡奪世俗權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終會下地獄。預言式地宣告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教會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將結束的前景。而對於公正賢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詩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但丁的這種願望和情感,表達了新興市民階級擺脱中世紀教會束縛和宗教神學桎梏的要求。同時又由於詩人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的神學觀念,中世紀思想的偏見,世界觀的種.種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現。雖然《神曲》中處處洋溢着對現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準備。他揭發教會和僧侶的敗行劣跡,但又不整個的反對宗教神學和教會,甚至還把宗教神學置於哲學之上,把信仰置於理性之上。例如,在詩中,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遊地獄和煉獄的嚮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雅特麗奇作為遊歷天堂的嚮導,説明詩人仍然侷限於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院哲學觀點。但丁又借維吉爾之口表明理性的軟弱:“誰希望用我們微弱的理性識破無窮的玄夢,那真是非愚即狂”。在地獄與煉獄裏,他描寫人間的種.種醜惡,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屢見不鮮。像貪色、嫉妒、欺詐、買賣官職、唆使人犯罪、阿諛奉承、叛逆,等等。這些醜惡現象,現實中仍有,儘管時間過去了七百多年,《神曲》裏的這些人物好像並不是中世紀的人物,而就是我們周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回顧現實,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筆下的邪惡不僅僅是中世紀的邪惡,也是我們時代的邪惡。但丁只是替人們表達了一種意願、一種心態,就是對邪惡的憎恨、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人性完善的期盼。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無名的靈魂交談,也引出了一系列的傳奇故事。如保羅與弗朗西斯卡動人的愛情悲劇。這在但丁《神曲·地獄》第五章裏描寫到,維吉爾與但丁游到地獄第二圈看到一羣生前犯貪色罪的鬼魂,在狂風中飄蕩,撞擊山崖。其中有一對鬼魂向但丁飄蕩過來,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悲慘遭遇。男的叫保羅,出生在貴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東部的海濱城市裏米尼。保羅的家庭考慮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聯姻,把弗朗西斯卡娶過來,給保羅醜陋的哥哥做妻子。但他們在這場政治婚姻中沒有愛情。完全是政治利益驅動的結合。而在與年輕英俊,愛好廣泛的保羅的接觸中,弗朗西斯卡與之迸發了愛的火花。這件事給保羅的哥哥發現後就把兩人殺害了。在地獄裏,他們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愛情悲劇。但丁聽後,非常感動,當場暈倒了。這裏反映了但丁作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認為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貪色罪,所以把他們安排在地獄裏受刑,同時又為他們所遭遇的愛情悲劇所感動以至暈倒,體現了他對禁慾主義的批判。再有對英雄人物尤利西斯故事的詳盡的描寫。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戰爭中勝利後並沒有停住前進的腳步,繼續開拓進取,但丁的詩也為讀者展現了一代英雄傳奇的一生。

同樣,神曲也有很獨特的藝術特色。如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採用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界,色調陰森恐怖;煉獄是悔過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轉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闢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同時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使人如身臨其境。其次,但丁在寫人繪景時,比喻也非常簡單,通俗易懂。例如,地獄裏的幽靈遇見陌生人維吉爾和但丁,驚奇地盯視着他們,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縫凝視針眼一樣。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好像一對寶石脱落的戒指。《神曲》裏有很多神來之筆,堪稱名句格言,充滿了哲學思想。例如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就像詩人維吉爾對但丁教導的那樣: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還有但丁在《地獄》第二十六章中描寫了尤利西斯這段神奇的經歷時,尤利西斯鼓勵同伴前進時講的話, “兄弟們,你們盡力千萬種危險到達了西方,現在我們的殘餘的生命已經這樣短促,你們不要不肯利用它去認識太陽背後的無人的世界。細想一想你們的來源吧:你們生來不是位的像獸類一般活着,而是為追求美德和知識”。這兩行詩不僅體現了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對我們今天也不乏啟迪意義。比方説,但丁描寫的在地獄的門口的兩行詩,“這裏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裏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來告誡要攀登科學高峯的人,要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甚至如我們一心治學的人,都要有這樣一種品格,毫不畏懼,堅韌不撥。

在但丁的《地獄》裏有這樣兩句詩:“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説吧!”當我們做某一件事,你認為正確,而遇到種.種流言蜚語,種.種輿論偏見的時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當然向這樣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在這不再一一列舉。總之,但丁的《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值得千古傳誦。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mo/xdthfanwen/dushu/7g3wln.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