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福建導遊詞 >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手機版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03K 次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

遊客朋友們,我們即將到達美麗的鼓浪嶼,請大家帶好照相機等物品,然後跟著我一起到鼓浪嶼海底世界玩吧。

大家看,這是水母。瞧,這些水母的下部有幾根“須”,這些“須”都是透明的,它的身子很軟,上下流動時身體會變形哦。

好,我們現在要進去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是一條會移動的“路”,上面和兩邊都是鋼化玻璃,玻璃外面是鯊魚以及各種凶猛的肉食性魚類,請大家仔細觀賞。

終於出了隧道,大家快看,企鵝!它的身體是白色的,矮胖矮胖,兩邊有翅膀,非常可愛!

現在,大家繼續前行,這裡有一具珍貴的白鯨化石,它全長超過5米,高超過1米,還有許多不知名魚類的骨架和化石。

沒來過鼓浪嶼就不算來過廈門,遊客朋友們,本次旅遊到此結束,請大家收拾東西,三分鐘後,我們車上見!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你們鼓浪嶼之遊的導遊李昕顏,大家可以叫李導。 首先,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鼓浪嶼這個名字的來歷,讓導遊來告訴你們,這是因為鼓浪嶼的浪花打到島上巖洞的聲音就像在拍打鼓的聲音一樣,所以名為鼓浪嶼。大家順著小路向前走,沒看到一輛汽車,一點兒都沒有汽車的尾氣和鳴笛聲。沿著小路繼續向前走,隱隱約約可以聽到琴聲。據稱家家戶戶都有一臺鋼琴,因此,鼓浪嶼又被譽為琴島。在小道上,輕快的步子,加上優美的琴聲,真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接著來到居民區,紅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白色的牆壁,促成了高大的房子。許多房子連在一起,就像成排的樹林。

剛才大家欣賞了鼓浪嶼的景色,接著大家去品嚐鼓浪嶼的小吃。鼓浪嶼有幾個有名的小吃,現在大家先品嚐魚丸湯。鼓浪嶼的魚丸裡面有碎碎的肉,再加上一些蔥花,還真是香甜可口呀!喝完魚丸湯,繼續走,老是覺得少吃了些什麼,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立刻想起來少吃什麼了?“賣芝麻餅嘍,賣芝麻餅嘍,一個三塊錢喲!”。是芝麻餅!魚丸湯和芝麻餅都是鼓浪嶼的名小吃呢!

聽啊!這是什麼歌呀。“鼓浪嶼四周海茫茫.......”,嗯,是鼓浪嶼之波呀!這是一首經典的老歌,也是一首有歌唱鼓浪嶼的歌,相信大家應該都會唱吧。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傍晚時分,應該去看日落了。電瓶車嘟嘟地響著,不一會兒電瓶車就到達了海邊。享受著海風吹拂臉頰,聽著大海拍打出優美的歌曲,看著太陽慢慢地落下西山,啊!鼓浪嶼的海景多迷人呀!

眼看著時間也晚了,應該搭船離開鼓浪嶼了,心裡還是有一些依依不捨。不過沒有關係,下次要是還想各地遊玩的時候,記得叫上導遊哦!讓導遊帶大家一起各地遊玩。李導和大家說聲再見!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3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廈門市的一個美麗小島—鼓浪嶼遊玩。 前往鼓浪嶼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個—渡輪。現在就讓我們乘坐渡輪來到美麗的鼓浪嶼吧。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偶,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小島是音樂的沃土,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名。小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綠樹成陰,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鼓浪嶼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日光巖、菽莊花園、海底世界、皓月園、百鳥園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鼓浪嶼的碼頭—龍頭碼頭。

請大家跟隨我走,這裡就是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公園,公園裡聳立著高大雄偉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和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副天然的圖畫。

大家來看,這就是鼓浪嶼中最引人注目的海底世界。這裡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魚、淡水魚三百五十多種。在海底世界裡,有海洋館、海豚館、企鵝館等。

但是最新穎的,非那條海底隧道莫屬不可啦!走進海底隧道,你可以不用潛水,“與魚共遊”。在海洋館裡,我們可以看見巨鯊、巨魚工、醫生魚、海龍、海馬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瞧,在企鵝館裡,小企鵝那圓溜溜的、白白挺挺的肚子,那黑黑的脊背,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在抹香鯨標本館裡,有一隻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全長18.6米,重46噸。海豚館裡的節目最精彩了!海豚、海獅的表演令人目瞪口呆,它們用尖尖的嘴奮力頂起皮球;它們姿態優美地躍過空中的大圓環;它們友善地親吻馴養師的臉頰。

接下來,我們來菽莊花園觀賞。這裡風光萬千,具有江南園林的韻味。園內有眉壽堂、真率亭、四十四橋、十二洞天等景觀。菽莊花園裡還有“鋼琴博物館”呢。

接著,我們要去日光巖。日光巖俗稱“晃巖”,是鼓浪嶼的最高峰,位於鼓浪嶼中偏北部的龍頭山。站在日光巖上往下望,鼓浪嶼的景色盡收眼底。

百鳥園是我們今天遊玩的最後一個景點了。它由一張巨型網覆蓋,園內有鳥類二十多種,兩千多隻,其中包括國家級的保護鳥類幾十種。百鳥園裡鳥語花香,人和鳥兒友好相處。

這次的遊玩就到這了,希望你們喜歡我,喜歡鼓浪嶼,把這一份快樂帶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祝你們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築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晒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岩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裡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遊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築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曆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餘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佔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佔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

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裡,卻強佔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後達20xx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後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杆,已廢倒。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我們現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為了解決乘船的擁擠為題,所以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大家看,這像不像一臺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日光巖,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各位遊客,這裡是一間鋼琴博物館,裡面有30臺鋼琴,聽,裡面還傳出優美的鋼琴聲!鼓浪嶼也有許多出名的鋼琴家。

各位遊客,我們來到了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裡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各位遊客,遊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築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裡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綠海明珠的三明市,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泰寧金湖景區的上清溪。

各位團友,泰寧縣城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山川秀麗,文化悠久,曾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譽,這裡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有被譽為“南方懸空寺”的甘露巖寺,而今天我們將遊覽的上清溪位於金湖上游,發源於泰寧縣的一個村裡,全長50多公里,幽靜可人。據《泰寧志》記載,300多年前,泰寧貢生陳九疇第一個發現了上清溪,多年來,上清溪猶如一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嬌女,默默地隱居在這原始古樸的深山狹谷之中,在這裡我就不用什麼形容詞來形容今天我們所遊覽的上清溪,只告訴大家要乘坐竹排漂過77座峰,88個灘,99個曲,全程33公里,在這水上的時光,我們全靠竹排的艄公,其實聽聽艄公唱山歌,講講故事,說說笑話,一邊看看大好風光,可謂美極了、妙極了。

好,各位團友,上清溪渡口到了,請大家隨我下車,待會乘坐竹排時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啊!別忘了用塑料袋子把包包、鞋子都紮好,以免他們隨波逐流,漂走了。請記住我們車號為閩D12345。 好,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前面這是斷石潭,說是上古時期,上清溪有一蝦精,經過千年修煉,化為人形,並與當地一個老實寬厚的小夥子結為恩愛夫妻,且得一子叫文寶,此事被龍王得知,龍顏大怒,用巨石把蝦精沉入深潭。文寶長大成人後,得知母親身世,立誓斷石救母,從此文寶日夜鑽石,風雨無阻,從不間斷,文寶的赤子之心感動了觀音菩薩,她不發慈悲用柳枝劃巨石,讓他們母子團圓,故此潭叫斷石潭。我們一路看來,真可謂一路風景一路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兩岸遍佈野花野草,鳥類眾多,這些自在的鳥兒們真用他們淘氣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你呢,有可能他在想我們是不是他的同類呢?整個金湖就是美在自然,妙在原始。好,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黃龍峽。這兩邊風景我覺得很有種很寧靜美,請各位依自己心境加以欣賞。大家可以深深呼吸一下這裡清馨的加有一點水份的空氣,或是閉上眼睛,已好好享受一下或是想想我們周圍清澈見底的水,水中有一條小魚正在很舒服的遊著,搖著他的小尾巴。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上清溪的自然。我們的遊船在這平滑的湖面行駛,猶如在畫中游的感覺。上清溪真可以說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呀。各位朋友,上清溪漂流就要結束了,大家等竹筏停穩後再上岸。各位,你們看在樹梢上有一隻知趣的鷓鴣鳥正在再三挽留大家:“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歡迎大家有機會重遊上清溪,謝謝!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 。願我用福建人特有的熱情接待您,讓您在福天福地的福建渡過最幸福的日子。

靈秀的金湖位於武夷山脈南端的泰寧縣境內,在這片136平方公里如詩如畫的碧水丹山中,處處都蘊藏著天蹤絕景,短短几年間金湖已先後獲得了五項國家級榮譽稱號。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金湖勝景之一的甘露巖寺。

甘露巖寺建於宋紹興十六年,是北宋狀元葉祖洽為還母願而建造的,因其巖穴上方有一形似龍頭的鐘乳石,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現在請大家順著我的手勢往前方看,左邊這塊紅色的岩石是不是像一口碩大無比的鐘,而右邊這一塊是不是又像一面獨步天下的鼓呢?甘露寺就建在這鐘鼓之間,真可謂是右鼓左鍾,廟在其中!大家來到甘露寺自然少不了要燒香拜佛,祈求神願了。甘露寺的香分為八種,上香點共有五處,請大家跟隨我從這兒開始,慢慢往上朝拜。這第一處,就是位於我們左手邊四方竹林中供奉的財神菩薩。在這也出現了甘露寺的第一大奇觀,那就是竹成四方形,竹節長刺,秋天才長筍。俗話說,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財。在財神面前上財旺香,再用手摸摸四方竹,您的財運也很快會從天而降了。在此,我也祝願大家財運亨通,財源廣進。

沿梯而上,我們來到了甘露寺的山門前。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個究竟吧。甘露巖是一個天然的內窄外寬呈倒三角形的洞穴。大家請看,它以一根柱子插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樓閣,因此,甘露寺又有南方懸空寺之稱。而且這個寺廟的全部建築都是以梁木構建而成,用梯型拱頭相連線,沒有使用一根鐵釘,這就是甘露寺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建築特色。

請大家抬頭仰望,在甘露寺的上方,有一塊黑紅相間的巖壁,那是應身佛,只見它一手持佛珠,一手向天地指點迷津。在應身佛前上平安香就能保佑大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朋友們,讓我們加把勁,登上101級臺階,我們來到了上香許願的第三處——拜如意柱。如意柱堪稱甘露寺的又一大奇觀,當地老百姓說呀,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是聰明可愛,老人抱了是健康長壽。因此,在如意柱前上龍鳳香、狀元香、平安香和長壽香,再伸出雙手抱抱如意柱,您的心願很快就能實現了。接下來我們到達的是天王殿,殿內供奉的是彌勒佛及四大天王,在彌勒佛前上歡喜香就能讓我們笑口常開,永遠年輕。再上一層樓,我們就到了甘露寺的最後一個上香點——大雄寶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在這呢,也出現了甘露寺的第三大奇觀,那就是佛祖前面拜觀音。相傳甘露寺最早是一個供奉送子觀音的茅庵,當年葉祖洽修建甘露寺時,在主閣樓安排不下觀音殿,只好在大雄寶殿的如來佛祖前面供奉了一尊觀音,這也是甘露寺香火特別旺盛的根本原因。大家在佛祖和觀音前上一柱全家福香,就能祈求佛祖和觀音對您的呵護了。雖然甘露寺已歷經了八百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但它古風依舊,遊人絡繹不絕,真可謂是“古剎千年歷滄桑,甘露依舊潤遊人”。暢遊金湖,您可以體會到這裡的每一塊丹崖,每一泓清水,每一處名勝都蘊藏著一股靈動的氣韻。各位團友,在感受到金湖天下靈之後,您一定願意與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這裡的山山水水,歡迎您帶上您的親友重遊金湖,一同來領略這一方佛山秀水。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旅行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歡迎大家來到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白水洋觀光遊覽。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專職導遊,我姓陳,名,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或陳導。為我們開車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是有多年開車經驗的老司機,今天的白水洋之旅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服務,話說白水洋是個非常漂亮而且好玩的地方,很多來過遊客都對它讚不絕口,相信大家也會不虛此行。好了,先預祝大家都玩得開心,愉快。

首先,我先對景區的概況做個介紹。讓大家瞭解一下。白水洋是鴛鴦溪風景名勝區的標誌性景區,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溫州,西鄰武夷山,東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在199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外鴛鴦溪全長18公里,是以野生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容溪、瀑、峰、巖、洞、潭、霧等山水為一體的自然景觀。鴛鴦溪風景區總面積為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鴛鴦鳥保護區。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公認的最美麗的水鳥。鴛鴦也是候鳥,但是它和燕子一類的候鳥不一樣,燕子是春去冬來,而他是冬去春來。大家都知道,鴛鴦歷來都被作為愛情幸福,夫妻恩愛的象徵,各位團友,到了白水洋就進入鴛鴦溪風景名勝區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學鴛鴦愛、吃鴛鴦果、唱鴛鴦歌、睡鴛鴦床、做鴛鴦夢,盡享人間的歡娛了,大家是不是著急了?

好!現在我們的車已經進入白水洋景區的停車場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的物品下車,並關好門窗,請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閩D54321,藍色的金龍大巴車,這裡人多車多大家千萬別上錯車啊!請大家跟著我的紅色導遊旗走,這裡人多擁擠,

大家別走散了。下面我們改乘景區的電瓶車,行程大約15分鐘,大家可以在此順便領略一下沿途的風光了。

好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淺水廣場,就是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白水洋了,它是由古代火山沉積岩組成。這裡最有特色的是“十里水上長街”和百米天然衝浪滑道。“十里長街”是由三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組成,最大的一塊近四萬平方米。這三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經國務院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淺水廣場”,因此被稱為“天下絕景”。時任福建省長盧展工視察白水洋時讚歎是“宇宙之迷”,很多遊客也都慕名而來觀賞絕景。

白水洋按水流的方向分上中下三洋,不方便踩水的朋友可以從上洋的鼓橋到達對面,請這部分遊客先等一下,我安排好了就帶你們過去好嗎?

上洋是寬闊的水面,有座鼓橋通往對岸,方便了不想踩水的朋友,現在在我們腳下的就是中洋,中洋總長200多米,寬150米,面積3萬多平方米,溪水從石面輕輕流過,水深沒踝,大家可以穿上防滑的襪子在水裡散步,感受一下水從腳底直衝心臟的涼意。其實在幾年前專家就開始設計“白水洋”牌紅軍草鞋了,說是用稻草和麻繩等環保材料編制,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又可以帶回家珍藏,可惜一直沒有推出來,不知還能不能推出。現在呢我們的腳在於水接觸的過程中也可以受到這富含天然礦物質的天然清水的按摩,這種效果可比腳底按摩和排毒好多了大家呆會親自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屏南縣委、縣政府自1992年起每年夏季都在這裡召開一屆世界上獨有的民間水上運動會。有首《白水洋》的詩裡有這樣幾句 :“煙波水街十里長,遊人穿襪任徜徉,烈日當空似火爐,走進水裡如冰涼。 中洋西面白茫茫,萬眾雲集彩旗揚,水上運動獨此有,龍騰獅躍健兒忙。其場面就可想而知了。

屆時會有上萬人在這裡載歌載舞,場面非常壯觀,那種快樂也會深深感染每一個人,而且還有豐富多彩的水上運動,還有被譽為三絕的跆拳道,屏南 傳統武術隊表演和舞香龍的表演,說到這個舞香龍啊!這可是屏南獨有的奧!閩東屏南雙溪鎮在正月十五至十七日,迎城隍、舞香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香龍長60多米,龍體直徑幾米,分為龍球(珠)、龍頭、龍身、龍尾等相對獨立的4個部分,用棕片、棕繩、竹木、稻草等紮成骨架。舞龍前在每個鱗片上插滿特製的香火,每根都有食指這麼粗,全身共有6萬多柱,光點火就要近百人花半個小時。夜色中香龍舞動,紅光閃爍,紫煙繚繞,栩栩如生,極為壯觀。龍到之處,家家都要鞭炮迎送,附近群眾也蜂擁而至,一飽眼福。可惜小王也從來沒見過,不過,沒關係,希望我們下次有機會可以大飽眼福。好了我不羅嗦了,大家會有四十分鐘的時間在此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白水洋!10.30分我們就在對面集合去下洋,體驗衝浪的快感。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福建泉州開元寺導遊詞[智庫]。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它規模巨集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曆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佈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曆二十六日,這裡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隻贔屓。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歎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10尊。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淨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誇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樑接合次,有兩排相向的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頻伽”(即妙音鳥),導遊詞《福建泉州開元寺導遊詞》。據佛經說:此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他們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人柱榫裡,翼脅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櫻洛圈脛胚,雙臂伸展,腕著馴鐲,手棒文房四寶,瓜果點心,絲竹管絃,翩翩若仙。他們不但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託粗大的珩樑,減少其過大的跨度,極為巧妙地將宗教、藝術與建築融合起來,令人稱絕。

藻井下分五級。壇臺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臺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釐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菩薩,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菩薩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髮,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個。戒壇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這種神祕肅穆的氛圍,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諸念俱滅,一心皈依。據說這種戒壇在全國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在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有俗稱“小開元寺”的準提禪林,原供奉天台宗的準提菩薩;西有尊勝院,現已開闢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著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遊覽、觀瞻、揣摩和研究。

泉州開元寺石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充分體現了宋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性。它不但在中國石塔中堪稱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誌。現在,東西塔影雕作品已成為我市最高層領導人饋贈佳賓的珍貴禮品。因此可以說,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既是泉州人民的驕傲,也是海外僑胞和臺灣同胞所憧憬的鄉影。即使是沒有到過泉州的人也常在說:做人要“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剎,必有名僧。歷*元寺僧人,或以佛學著作稱勝,或以詩詞文章聞名,或弘道揚名,或入世獻身,代有高僧:唐山祖匡護大師,五代唯識大師,律宗釋弘則,淨土宗釋楚勤,南禪釋文展,橋成造化的釋義波,禪宗第一住持釋妙恩,溫陵禪師釋戒環,藹益大師釋智旭,“為文似柳、為詩似陶“的釋大圭,更有“唸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唸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詩文於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

開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國弘法。如清朝順治年間的木庵禪師,漂洋過海,揚名東瀛,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世傳人;新中國成立後的轉逢老和尚,足跡遍及印尼、尼泊爾、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現任住待道元法師也曾應邀前往巴西弘法,禪風遠播。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築、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禮朝膜拜,旅遊觀光。

女士們,先生們,參觀完泉州開元寺,您是否有不虛此行的感覺呢?您是否對泉州這個宗教歷史博物館有更深的瞭解呢?但願主城泉州豐富的人文景觀與美麗的自然風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領略有“秀出東南”美譽的清源山秀麗而多姿的風采!由於時間所限,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依次是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盡興!

清源山是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稱“三臺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相容幷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今天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的神韻,只能讓大家留點遺憾去回味,或可以從我們有關的旅遊宣傳資料中去神遊一番了。

好,現在我們參觀站--老君巖。

老君巖的佈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造像。

大家現在站的地方為老君巖的山門,請大家注意,眼前這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美譽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歷鄉“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經》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象我們常說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告誡人們禍福旦夕,都是相對的,不必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物主義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巨集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燬,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李老君騎著青牛出函谷關,悠悠然“由楚入閩”,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國”這一風水寶地吧?!

現在讓我們來認真觀賞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我國現存,雕技絕年代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倒也名符其實。生動逼真的造型,精美傳神的韻味,誇張寫意的線條,質樸淳厚的內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這尊老君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令人心馳神往、百看不厭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几,雙眼含笑,鬚眉皓然,真可謂“風過髯動,指能彈物”。嚴格他說,老君的耳朵和雙膝似乎不合比例,雙耳垂肩、膝大無比,但這誇張和變位卻恰到好處地讓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令人喜愛和讚歎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態和藹可親,目光深邃而睿智,滿臉笑容,豁達大度,平易近人,充滿了一種溫馨的人情味,一點也沒有道貌岸然、威嚴凌厲的神仙架勢。那襟懷坦蕩,笑口常開的神情,讓人感到可親、可近。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還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說,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當然,只有小娃娃才會信以為真。其實清源山空氣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麼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壽了。

在親近了千年老人之後,此刻我們將進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區。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古樸自然的古寺即為千手巖。

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維妙維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峰石磷峋,別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這株已有300多年曆史的古鬆,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別之處?你看它樹幹東西分成兩叉,正對寺廟大門,卻又不遮佛眼,與寺廟形成一個很美的夾角,令人稱奇。古鬆蒼勁挺拔,虯曲盤旋,像一位慈善為懷的老者,張開雙臂,迎接四方賓客,因此,無怪乎黃山的客人觀摩了這棵古鬆後,讚歎它比黃山的“迎客鬆”還美,姿態更加熱情大度。

從千手巖往上攀緩十多分鐘,即到彌陀巖。彌陀巖可以說是清源山的精華之一,這裡有流泉飛瀑、古樹名木、廟宇石刻……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巧奪天工。我們來看這一處“泉窟觀瀑”。瞧,清澈的泉水從五十米高的陡壁上瀉落,在青石上飛珠濺玉,充滿了詩情畫意,把人間的凡塵俗念盪滌貽盡,歷代文人騷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滿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許”、“流膏”等題刻仍熠熠生輝,為我們增加了觀賞雅興,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畫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這一株由古榕和重陽木合抱成一體,造型奇特的附生樹,如情深意篤的“天侶”,故美其名曰:“天侶呈瑞”。看著它們如此親密無間,如膠似漆,令人既驚歎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聯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說它是陳三五娘留在故鄉土地上的化身。因此,這裡常有年輕的戀人,如意的夫婦相偎於此,留下充滿詩情畫意的紀念照。而僅隔幾步之遙的這棵濃蔭如蓋的大樹,相傳是700多年前施琅將軍的的部將從臺灣帶回故鄉栽種的“洋蒲桃“,俗稱“蓮霧”。每當收穫季節,樹上綠裡透紅,果實累累,形若斗笠,頂部尖、底部寬,吃起來清涼可口,別有風味。

再往上,過雲臺,穿“一線天”,便到了高築雲臺之上的彌陀岩石室,彌陀巖是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仿木結構,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寬5.6公尺,歇山頂,正脊中間置一葫蘆,門上橫額書“阿彌陀佛”,柱頭及外簷用斗拱,巖內頂為疊澀方形藻井,石壁巖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寬2米,造型端莊大方,面容豐滿,慈祥和善,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據佛經上說,這是表示要滿足信徒的願望,接引眾生往極樂世界的意思。難怪這麼多善男信女,見了阿彌陀佛,都頂禮膜拜,虔誠備至。

右室右側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記事石碑》,這一方石碑記載了彌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過程,而有價值的則是碑文中出現的多處簡化字,是漢字簡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臺叫“一嘯臺”,臺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級實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嘯臺極目遠眺,晉水橫流,雙塔凌空,紅房碧野,景色妖嬈,使人心曠神治,留連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館之美譽,這在母親山--清源山體現得更為突出。前面我們參觀了老君巖(道教),千手巖、彌陀巖(佛教),現在讓我們一起登上碧霄巖(喇嘛教),去領略碧霄巖三世佛的風采吧。

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儲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著袒右肩袈,並以架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主司現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觸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撫地,一手向上。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主管過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託缽。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作施定印之禪定相,即雙手交疊置於腹部。險要的地勢,精湛的技術和迥異的形狀,無不讓每一個參觀者嘖嘖稱奇。

三世佛是13世紀以來藏傳密教(俗稱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畫塑記》上記載,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於“正殿”,是當時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這三世佛石刻經專家考證後認定為:我國發現的現存時代早、儲存、位於東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側20米處有一方石刻即記載三世佛刻於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名碑奇石,密蔭幽澗,是碧霄巖的一大特點,以“三世佛”為中心,南側有1991年所建的閩南民居風格的廣欽法師塔院建築群體;於其背後,我們看到了這個很大的南宋摩崖楷書石刻“壽”字,字型高3.5米,寬3.15米,譽稱“閩中大‘壽’字”;旁邊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則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數方石刻。

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頂峰,高處登臨,眼界頓覺開闊。清源洞、南臺巖這兩個景點可以說是我們今天抵達的峰,稱之為“山海大觀”。清源洞作為清源山洞,溶合泉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積澱,具有很高的觀賞和學術價值。清源洞又名“純陽洞”、“蛻仙岩”。《泉州府志》稱:“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紹興年間有裴姓道人在此蛻骨登仙,時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這是一個富有神祕色彩、流傳久遠的民間傳說,說的是裴道人為民除害,追殺殘害生靈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蛻化。若問清源洞有多深?民間尚有“清源洞通洛陽江”的傳說。洞前有裴仙祠、觀音殿、文昌閣等三教祠宇森然並列交相輝映。還有一大批歷史名人紛至沓來留下無數勝蹟;李光縉、何喬遠、姜志禮、洪承疇、粘本盛、馬負書、施琅、……清源洞不僅具有深邃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還有極為壯觀優美的自然風光。現在讓我們領略此處的萬千氣象。這一帶山脈橫斷,峰巒起伏,層次變化極富規律;群落豐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亞熱帶雨林特徵,從中隨步可見歷盡風霜依然生機盎然的古樹名木。春夏之間山頂雲霧蒸騰,洞前亭閣縹緲。又因高居主峰,下臨無際,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盡收眼底,遠景有大海蒼茫,構成一幅絕妙的“山海大觀”意境圖。南臺巖則如“空中樓閣”,巨石高聳,視野曠遠,左挹大海,右帶金溪,晉水橫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東西兩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觀”意境區中一處妙奪天工的奇景。同樣有釋、道、佛三教建築緊依絕壁而起,四周樹木蔥籠,亦是一處遊人登高遠眺之佳景。

朋友們,我們的遊程即將結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佈,我們今天所見僅僅是鳳毛麟角,但我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各位能對清源這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發您寄意山水,重遊故地之情!

後,謝謝大家的配合,願有機會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模巨集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眼前這座別緻的建築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後已經過幾次火災燒燬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0xx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曆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佈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曆二十六日,這裡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隻贔屓。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哈嘍!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339夢幻集團的鄭導,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了解白水洋。

白水洋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溫州,西鄰武夷山,東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距離XX縣城關35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白水洋分上洋、中洋、下洋,現在我們腳下的是中洋,總長200多米,寬150米,面積3萬多平方米。淺水廣場的3塊巨石旁矗立著三座大山鋒,交匯處豁然開朗,人置身其中的心情也隨之激盪,到過這裡的人都讚不絕口,在全國確定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天下絕景”特別是盛夏。一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爭先恐後下水瀟灑走一回。

上洋的遊人太多了,我們只能遊玩下洋了,不過保證讓你們玩得開心。這裡雖然沒有中洋那麼寬闊,但這水面平如鏡,風景格外的秀美,是名副其實的“情人谷”。大家看,洋中那突兀拔起的巨大岩石,石頂尖尖的就像仙人遺留下的筍,但是從其它角度看又會發現它的形狀像古代朝廷大人們頭上所戴的烏紗,所以又有縣令加冕進爵的說法。凸巖的兩岸是懸崖峭壁,

在平展的河床上築起了一道道門戶,裸露的岩石頂上披著一層層綠蔭,就像是個生態型的鴛鴦大洞房,再加上右邊燕潭微波盪漾,右下的懸崖彎情谷上淺灘清香陣陣,彷彿讓人墜入愛河之中。

好了,各位團友,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白水洋的講解到此結束。今天,我們主要遊覽了白水洋的中洋、下洋,希望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同時希望各位能再次來我們白水洋旅遊,謝謝!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麼一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一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裡,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裡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裡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裡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裡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裡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開元寺位於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淨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

鐘樓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式建築,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築面積135平方米。單簷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築藝術風格。甚至上層木構件還有相當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這是我省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結構鐘樓,也是北方時代較早的一座。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落架重修。鐘樓上掛銅鐘一口,高2.9米,口徑1.56米,厚15釐米,造型古樸,為唐代遺物。

須彌塔,俗稱磚塔、方塔,坐落於鐘樓西側。塔身建在高約1.5米的正方形磚砌臺基上,塔平面為正方形,密簷九級,舉高39.5米,塔身第一層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週,各面兩端均浮雕一尊雄勁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線以上全部由青磚砌築。正面闢石券門,門框刻以花瓶、花卉圖案,門循浮雕二龍戲珠。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上面鐫刻“須彌峭立”四個楷書大宇。每層磚砌迭澀簷,四角懸掛風鋒。塔身寬度自第二層開始收縮,外觀清秀挺拔,簡樸大方,頗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疊澀出簷塔的典型作品。

塔內第二層上部原作木鬥八藻井,惜已毀壞。今塔內呈空筒式,內壁垂直,上下貫通。第二層以上的八層,雖然各設一方形小窗,但無臺階攀登。 本站 網整理該文章……

剎座、仰蓮、覆缽均系磚砌,四周置銅境,光亮奪目。其上,系金屬質剎杆、寶殊。寶珠多達四枚,顯得格外挺拔關於須彌塔建造時代,地方誌記載不詳,未足憑信。根據現存實物並結合歷史記載推斷,此塔可能始建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後雖經歷代維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築特點。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峰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峰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說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靈芝峰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於飛雲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險壑之中。登艇遊覽,山環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遊客:您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同遊覽莆田九龍谷森林公園,首先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為了便於交流,就叫我吧!這次由我給大家作全程導遊,在遊覽中,大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儘管提出來,我將竭力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遊覽的景區位於莆田市常太鎮莒溪村,從莆田到九龍谷森林公園35公里,約1個小時車程。前方不遠處就是東圳水庫, 東圳水庫是我省大型水庫之一,建於1958年,水庫攔河大壩長360米,高58米,頂寬8米,象一座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天馬、地龍兩山峽谷之間,攔住了自仙遊九鯉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個面積18平方公里、庫容量達3.8億立方米的人工湖。1962年,郭沫若來莆田參觀時,曾賦詩盛讚。今天,東圳水庫已成為一個新興的遊覽區。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殖、城市用水等作用。早些年莆田由於常年乾旱缺水相當嚴重,莆田人只能種地瓜為生,被稱為“地瓜縣” 曾有這麼一個順口溜:“一天下雨嘩啦啦,三天無雨幹吧吧”。莆田要改變“地瓜縣”就建起以東圳水庫為首等多條水庫。在這個人工湖上,風景優美。素有“杭州小千島湖”之稱。到此會使人興致倍增。大家看一個四周都種滿枇杷大概有10多萬畝,沒有什麼工廠吧。以前這裡的居民都是居住在東圳水庫下面的。為了整個莆田市區人口用水,這裡的人就依依不捨的將房屋往上幫,又不能辦廠工,怕影響水質,所以這裡的村民只能靠種枇杷為經濟收入。枇杷可是當地人的寶,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這裡的枇杷品種多,品質好,可口而且也可止咳嗽、治感冒。被稱中國“枇杷第一鄉”。枇杷可是莆田常太鎮人民的寶,它用途可大了,枇杷葉可提煉中藥材、枇杷可做罐頭、枇杷酒、枇杷膏等食品。說著我們就不知不覺的來到洋邊村.這個村可是對當年紅軍做了很大貢獻的,特別是在當時本村裡有很多有偉青年投入抗日戰爭及抗美援朝等為國家獻身的英雄,村部為此建了一個記念英雄的革命記念館.

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九龍谷公園的基本概況。九龍谷森林公園位於莆田市城廂區西北部常太鎮溪南村,與仙遊九鯉湖交接,景區內的大坑溪為九鯉湖下游,也叫“下九鯉”相對海拔高度717米,景區佔地面15.3平方公里,於20xx年6月開發建設,但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是因為基礎未成形,近年來在省林業廳、莆田市人民政府、城廂區人民政府、常太鎮政府大力支援和幫助下,景區有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已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開發,建成林業植被、梅花鹿苑、漂流、攀巖、軍事化拓展基地、景區遊覽、住宿和餐飲等旅遊觀光等配套設施。景區內森林覆蓋95%以上,植物共162科,53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景區不斷的發展和進步,20xx年遊客接待省內遊客人數達8萬人次,營業額近千萬。20xx年上半年的接待遊客數量逐漸增加。

在明代時九鯉湖的九漈從第一漈雷鳴漈到第九漈將軍漈,蜿蜒分佈在這條溪上,而其中的下五漈就分佈在我們今天所遊玩的景區,第五漈瀑布是石門漈,這裡山勢險峻,懸崖壁立。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曾這樣寫道:“……兩崖至是,壁湊僅容一線,欲合不合,欲開不開;下湧奔泉,上礙雲影,人緣其間,如獼猴然,陰風吹之,凜凜欲墜……”。水流至此,猛然轉折,衝過一處夾縫,造成一般二丈餘高的粗大瀑布,跌落狹窄高深的石門之中,然後沿著回頭峰和聳天峰下壁立的石崖夾溝,悠悠東流而下。石門漈下到第九漈將軍漈,有20餘華里。就是我們要前往的景區了,一路還有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三瀑。五星漈下是一個五塊大石相聚而成梅花狀水潭,水流縈繞其間。

飛鳳漈是因一旁有飛鳳山而得名,亦許是瀑布像一隻飛天的鳳凰吧。飛鳳漈的景色嫵媚秀麗。溪流再向下流,便到了一個不高的懸崖,傾覆而下形成第八漈——棋盤漈,棋盤漈氣勢並不雄壯,但因旁邊有一埠形同方桌的棋盤石,附近還有一些亂石堆積,若一群圍看下棋和下棋的人,故顯得十分獨特。自棋盤漈向下一里光景,則至九鯉湖飛瀑的最後一漈——將軍漈了。自上俯視,並不見將軍漈之風姿,但從瀑上兩旁山石對峙,瀑布在其中飛瀉而下,發出轟鳴之聲,震撼山谷,就顯出將軍漈之神威風采了!

直到唐朝時仙遊地界歸泉州管轄,就這樣九鯉湖分開了。分成上四漈九鯉湖下五漈九龍谷。至分開後時間一久人們慢慢的就忘了此山名字了,之後有個傳說以前有一隻老虎受了九仙的幫助成了精,但它違背了九仙的意願,不但不造福百姓,反而危害著他們,於是九仙就想除掉它,但這隻老虎魔力高強,九仙無法戰勝它,後來上仙知道了,便下凡派雷公電母把它劈成兩半,老虎臨死之前便發出一聲長長的哭叫聲,後人們就把此山取名為“虎崛山”了。我們景區在開發時當地老人有這麼一說“上九鯉下九龍”。“九龍”就是九鯉越龍門之意和景區將有大好的好展前景,所以我們景區名字便改成“九龍谷”了。由於當時劃分地界仙遊縣分於泉州,而我們所到達的景區卻分於莆田,所以後來仙遊九鯉湖只開上四漈,後五漈就在我們今天所要去的景區了。現在人們遊覽九鯉湖時覺得這麼能與將樂玉華洞、武夷山稱為“福建的三絕”呢?原來是後五漈沒看到。現在人們稱九龍谷森林風景區莆田的“後花園”。

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奇特,主要以湖、瀑、洞、石四奇著稱。最引人入勝的是素有“九鯉飛瀑天下奇”美譽的九級瀑布群,其高可與黃果樹瀑布的闊大相媲美。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後先讚歎說:“江西廬山三迭泉、浙江雁蕩龍湫,只以一長擅勝,比不上這裡的瀑布複雜多變而又集中”。

九鯉以祈夢文化為主,這有一個典故:是講何氏九仙的故事在仙遊流傳很廣。仙遊有許多地名都與九仙有關。相傳漢武帝時,安徽蘆江有一個叫何任俠的人生了九個兒子,但除了老大額中間有一隻眼睛外,其餘八人全是瞎子。有一年九兄弟隨父親到江西臨川淮南王劉安家作客。晚飯後,他們聽到父親和劉安在堂上竊竊私語,得知劉安要謀反。他們苦苦勸告父親不要同劉安合謀,其父不聽。九兄弟只好揹著父親連夜逃走,歷盡千辛萬難,來到了仙遊海濱。當時是深秋,楓葉流丹,他們採楓葉,折楓枝,在山坡上蓋起了一座亭子,當晚就在亭裡過夜。後來這地方就叫“楓亭”。翌日黎明時分,九兄弟離開楓亭,往北繼續走去,傍晚時分,來到一座山崗。那裡古木參天,清溪蜿蜒。兄弟們來到溪邊,捧起清涼的水,連喝幾口。誰知,水珠沾上眼睛,頓時感到有點亮光;再洗幾下,眼睛全部睜開了,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一清二楚。後來這條溪叫“仙水溪”,他們停留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仙水村。舊時,人們還在溪邊修建了一座“洗睛亭”。何氏九兄弟重見光明後,高高興興地爬上山頂,決定在那裡安家。他們忙著伐木搭架,一夜工夫,就把寮子搭起來了。第二天早晨,兄弟們開始生火燒飯。這時,有幾個樵夫上山砍柴,老遠看到山頂火光直冒,以為山林失火,邊喊叫邊跑,往山上衝去。何氏九兄弟不知出了什麼事,連忙往東邊逃去。後來這座山就叫“九仙山”,至今石頭上還留著巨大的腳印。離開九仙山,又往深山行。他們來到一個天然的石湖邊,那裡勝似世外桃源,九兄弟便就居住下來。當時仙遊山區瘟疫流行,災害頻繁,地方官員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何氏九兄弟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們白天採藥,晚上煉丹,將丹藥送給人們治病。那年中秋佳節,九兄弟臨湖賞月,忽見湖中金光萬丈,剎那間,跳出九條鯉魚,躍躍欲飛。原來湖中的鯉魚吃了何氏兄弟練的丹藥成了精,就要上天了。兄弟們心中大喜,各乘一條鯉魚沖天而去,成了神仙。仙遊縣原名清源縣,因這傳說,才改為“仙遊”。

進入景區,抬頭前看就是“臥虎峰”,往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個水如米篩的深潭,它就叫做“米篩潭”,意喻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繼續前進,站在小橋上,變置於“臥虎藏龍”之中,往向下看這個潭水就像兩棵心緊緊相連,所以把它叫做“連心湖”。我們直[視前方,可看到一小亭在鬱郁鬱蔥蔥的山林秀色之中,亭亭玉立於碧波盪漾的潭水之邊,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得趣亭”,取義于徐霞客九鯉湖遊記中曾寫到的“然一帶雲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而得名。

過了水亭,迎面是一條在密林中蜿蜒穿行的小道,這就是“霞客古道”。據說當年徐霞客從九鯉湖順溪而下考察九漈時就是由此走出山溝前往莒溪的。在此時我們已進入天然“大氧吧”,遊客們可以盡情的享受。大家可以邊走邊欣賞這裡的奇花異草、自然風光,可以傾聽小溪的淙淙流水,如頌力曲。在我的左(或右)手就是有名的蝴蝶谷,此谷曾有千萬只蝴蝶在這裡棲息築巢,繁衍後代;各種各樣的蝴蝶,一年四季萬蝶飛舞,因此得名“蝴蝶谷”。蝴蝶谷裡流淌著清甜甘洌的“蝴蝶泉”,是天然的礦泉水,城裡人喝的是東圳水,我們喝得是東圳的庫源水,更純正,是最佳的自然享受,常常有人帶回去泡茶。

大家可以看,對面的山頭象什麼?象不象麒麟。麒麟峰:因這隻麒麟每到除夕之夜就禍害百姓,九仙修煉成仙後就把它化為石麒麟讓它永世不得出谷禍害人間,永遠地守著這條溪泉,守著蝴蝶谷。

出了蝴蝶谷,沿著古道繼續前行,可以看到美麗乖巧的梅花鹿;梅花鹿——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毛色夏季慄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故名。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梅花鹿,是我國的吉祥動物,也是長壽的象徵,又因是與“祿”、“樂”諧音,所以也表示富裕與快樂。鹿還是一種藥用動物,由於野和的鹿群日漸減少國家不允許宰殺,所以現在各地都有飼養鹿群,以彌補藥源的不足,鹿茸、鹿血都有高效的療養補品。鹿為寒帶動物,特別是東北的梅花鹿,猶為珍貴,也是皇家的貢品。本苑飼養的鹿是從東北引進來的,特別請了東北的養鹿能手在此專門飼養。現在我們可以去觸控它們.

接著大家請隨來,請看我手指的正前方,大家看它像什麼?觀音聽曲:傳說觀音有天做了夢,夢見整個山川大地被太陽烤的像個蒸籠,清晨起來時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就騰雲駕霧來到音山寺問夢。路過此處,聽見小溪淙淙流水像“天簌之音”,觀音聽著聽著就記了去解夢,也不願迴天庭,於是就化著石頭,永生永世在這裡,為的是能夠聽這“山裡之音”。轉過山坳,將軍巖瀑布就眼前,將軍漈是九漈最後一漈,奔騰至此,由他把關,“九漈將軍洞口間,仙人敕命守玄關”。你別小看將軍漈,看似平坦但溪水暴漲這時,將軍漈的形成波浪式的飛瀑翻騰呼嘯而過,猶如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殺同戰場。有詩為證“雷為鼓轟轟鳴,電作旌旗閃閃明,虎豹熊羆胥聽命,山中草木盡為兵。表霜肅殺軍威壯,敵人一望氣沮喪,”可見將軍漈振山河。將軍漈實為將軍巖漈,應該是有巨石把關,但時光流失,人為破壞,將軍巖已不復存在(可見地上的破石痕跡)。將軍巖之上就是棋盤漈是傳說中的九仙曾在此下棋消譴,留下的棋盤化為石盤,大家看象不象?棋象石還留下九仙下棋殘局。清代有位詩人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還留殘局到於今”,這是一句。還有一句“玄機撞破智何深?”如果你是個象棋愛好者,可以仔細地找一下殘局,與神仙下盤棋,試試您的智慧。瀑布下的深潭就是漂流的起點;潭深不可測,因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因為潭邊比較滑。漂流路程總長2公里多,可以一直漂到米篩潭,全程穩中突險,險處帶穩,讓大家歷過急流險灘,浪激飛舟,體驗驚險刺激之餘,又能平湖泛舟,悠閒自得。一路驚險刺激,但有驚無險。在起漂不久,漂流艇要衝過一道石洞,洞口的高度剛好容一人滑過;過洞不久,將遇石門兩邊石壁直上直下,激流從中衝過,石門的寬窄也剛好容一漂流艇通過,險象環生,所以叫“洞開石門”。動與洞諧音,說明漂手有勇氣“動”開石門,走向未來。通過之後,就會遇到一處平潭,可在潭上泛舟平復一下心情迎接後面的挑戰。漂流共經過十六個潭,這十六個潭連成一串,固稱“珍珠潭”。潭中有很多象形動物,有十二生肖,還有其他的,所以又有“百獸潭”之稱。傳說,這些動物原來在這裡戲耍,因有神仙在棋盤石上下棋時輸了棋而發脾氣,把茶壺重重地摔在棋盤上,就這一摔把動物們嚇蒙了,從此變成了石頭;如果大家在漂流過程中能帶來好運,如果一時沒有找著,可以再來漂流到一直找到,反正你的生肖在那裡守護您,保你平安無事。過了棋盤漈,可以看到一個虎頭形石頭被劈成兩半,老虎張大嘴巴像在吼叫,它就是“虎嘯巖”。我們剛剛有說過是吧。過了“虎嘯巖”就是下五漈中最為壯觀的飛鳳漈,飛鳳漈是因為漈上的巨石如鳳凰展翅,故稱之。有詩形容:“巖疊嶂意幽深,恍若空中飛鳳臨。”落差高、布面寬,洪水時可達50—60米之寬,瀑布從山崖上咆哮而下,聲如雷鳴,燕下的水霧隨風漂盪,在陽光射下成了五彩繽紛的彩虹。在這個漈下,有個靜若處子的水潭,人稱:“情人潭”,潭邊的出口處有一排進潭的蹬步人稱:“情人陂”,蹬步的寬度,剛好容得兩人相擁而過;渡過情人陂,有一個情人洞,是情人們休憩和幽會的好地方,涼風帶一些水氣穿洞而過,成了自然的“空調”,涼爽無比。“情人潭上情人陂,情人陂上情人渡,情人潭旁情人洞,情人洞裡情人會,”這既浪漫又溫馨滿有情調的。願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到此感受一下情人潭、情節陂、情人洞的魅力。大家順著我的手指看,離情人洞不遠的地方有個“霞客洞”,它在“虎嘯巖”的虎嘴之中,徐霞客來此考察時,曾經在此洞中休息用餐。從遠處看,虎嘯巖和情人陂又像一隻虎和一條龍盤踞在“飛鳳漈”旁,所以又叫“龍盤虎踞”。站在霞客洞裡,可以看到“大象過溪”,(手指方位)“銀龜守潭”(手指方位),“野豬爬壁”(手指方位)“水牛戲水”(手指方位)等等,千奇百怪,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筆。過了“一線天”繼續前行,山中景色令人目不暇接,沿途有“獨樹一根”,“玉兔奔月(又名“兔子不吃窩邊草”)”“獨具慧眼(又名“祈願石”)”、“水晶宮”、“水簾洞”“蛤蟆峰”、“霸王樹”、“天狗回望”、“林中隱士‘等等。

玉兔奔月:傳說嬋娥當年身邊的兔子就是這隻兔子。這隻兔子是虎堀山裡斯本所有野生兔子裡頭最漂亮的一隻,有一天嬋娥去給王母拜壽路過此地看見此兔,喜歡的不得了,於是就把它帶回了宮。既然嫦娥把它帶走了,那為什麼它還在這昂頭眺望呢?因為它捨不得這裡的山這裡的水,所以它要求嫦娥把它的身軀化為石頭能夠世代永遠留在這裡,而它的魂魄就跟嫦娥而去。

我的手的X方(根據導遊員的方位而定),橫溪有塊石頭,你們說象不象大象,那就是大象過溪:以前莒溪在雨量多時,湖水暴漲,水流湍急,給莒溪人民帶來洪水之災。有一年洪水又氾濫成災,這隻已修練成仙的大象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法抵擋洪水,於是乎大象就把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來抵擋洪水,而它寵大的身體剛好阻住了水勢,洪水不再氾濫,人們為了紀念這隻大象就把它取名為“防洪衛士”,又戲稱為“大象過溪”。

順著我的手勢大家所看到的是情侶峰:傳說有一對情侶,由於女孩與男孩的家境貧富懸殊,女孩父親嫌貧愛富極力反對女孩與男孩在一起,於是兩人決定私奔逃了出來,女孩父親得知,派家丁追趕兩人,兩人逃到山峰半腰實在是跑不動了,女孩跟男孩說:那怕兩人變成石頭也不要被家父帶回去,說話間一位仙人聽見了他們的談話被他們的真情所感動,幫助他們化為一對“石情侶”依附在山峰上,要永生永世在一起,任何人都不能拆散他們。兒女的親事,父輩們也不要多加干涉,讓他們自己作主,這情侶峰就是一種警示。

順著我的手勢大家所看到的是看到就是獅狗仰嘯。看看像不像。我們繼續往前走前方有個許願洞。我們只要許個願將小石子投進洞內,就會如你所願。

霸王樹:此樹霸氣十足,它的根同時向四面八方延伸,網住了整塊石頭,儼然有“唯我獨尊”的氣勢。後面還有一棵長在石崖的獨樹,樹雖不長,長在毫無寸草的石穴裡,而其根沿著石“壁”延生幾米長入地生根,吸吸養分養活自己,它能在如此貧瘠的環境裡生存下來,可見生命的堅強,生命的可貴。我們往後看有個洞,此洞就是“彌勒洞”裡面供奉一尊彌勒佛。

我們再往下面看,飛鳳漈上面就是五星漈,五星漈因五石列成五星而得名。它又因文曲星點文魁的故事,更使五星漈聞名在許多的詩詞永中,都將五星漈形容為獨佔鰲頭的文曲星。有詩云:“瀠洄水勢聚奎然,擬以文星主客星,魚躍龍門登九鯉,木金水火土精英”。現在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何不帶你的子女來此見識飛鳳漈和漈五星。讓你的子女心身健康,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再走下去,我們就來到石門漈,它因兩石 峙如門,溪小從中奔騰而下形成瀑布,故稱之。“兩山如戟石門開,百折縈巒鳥徑回。中有懸泉三萬丈,雙雙飛下紫宵來”。可見石門漈之有雄偉奇觀。前面就是九鯉湖景區,給大家十分鐘時間自理活動。十分鐘後集中,記住要注意安全。我們往回走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在桃源洞“鎖洞橋”橋旁,山下有一個小小的徐霞客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徐霞客遊記”碑,在一面石壁上鑲嵌著一塊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鐫刻著徐霞客遊記裡關於永安桃源洞的遊覽筆記,看著這些文字,就可以作為登山遊覽的導遊詞了。因為走下來的路程與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別無二致。看過此碑之後,再遊桃源洞景觀就如同舊地重遊一般,山石風景歷歷在目。

“十四日 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亙壁立,為峰為巖,為屏為柱,次第而見。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於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餘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臺,一樹當空,根盤於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峰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雲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鬥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遊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巖,皆有勝可遊。”餘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併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樑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徐霞客是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三年,庚午年)陰曆八月十四日到達永安桃源洞的,根據遊記文字推斷,他應該是中午時分才到桃源洞,到游完桃源洞景觀已經是“昏黑不可出了”,天已經黑透了,在桃源洞這個地方夏天八月的天黑時間應該在晚上7點多鐘,整個桃源洞的地方並不大,現在條件好,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游完。明代桃源洞的遊覽條件應該沒有現在的好,登山的道路崎嶇,不好走,所以徐霞客用的時間要比今人要長,但是半天應該夠了,所以以此判斷他是中午時分到達的桃源洞。徐霞客在遊記中說明了這次遊歷的原因和行程:“庚午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餘擬是年暫止遊屐,而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遊,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於樟樹潭。”當年春天,在漳州任司理的族叔徐日升信函邀約徐霞客赴漳州遊歷,在徐日升父念莪翁的多次催促下,於是徐霞客雖決定當年“暫止遊屐”,但是在長輩們的多次催促下“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不好意思再加推辭,遂於七月十七日啟程,七月二十一日到達浙江武林,二十四日渡過錢塘江,七月二十八日到達浙江龍遊,三十日過浙江江山縣。八月八年級登仙霞關,八月初四游龍洞,八月五日在福建浦城上船,八月九日抵達延平郡(現在南平市)。八月初十,轉入沙溪,登舟向永安進發,八月十一日,“泊於舊縣”,八月十二日,“抵沙縣”,八月十三日,“入永安界,曰新凌鋪”。 八月十四日“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從七月十七日從江蘇江陰家中啟程到八月十四日到達永安,徐霞客在路上走了27天,一路走一路遊,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遊山玩水”。但是遊一路記一路,這才給我們留下一本千古名著“徐霞客遊記”。關於桃源洞這一段,徐霞客共用了756字,分三段描敘了他的永安桃源洞之遊,第一段是發現桃源洞,第二段是遊桃源洞,第三段是離開桃源洞。字簡言賅,概括全面,把桃源洞的景色和景點都簡要的介紹出來了。

離開徐霞客詩碑,沿著小道向上走,半山腰上就是徐霞客提到的“大士殿”。小道全是繞著桃源洞這塊大石頭在轉,“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千古江山依舊,世間人事常換。大士殿裡的道士已不是當年指引徐霞客方向的道士,可殿外的風景卻是依然秀麗。,大士殿名曰“觀音大士殿”,據說始建於1620xx年(明萬曆三十三年),距今已有420xx年曆史了。徐霞客來此遊歷時,此殿剛剛修好不久,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仿古建築,不經意間,被徐霞客用筆記錄在案,倒也流芳千古。清朝時期被火焚燬,20xx年才在原址上重建,看來又是一個仿古建築。雖然大士殿被火焚燬,但是觀音菩薩的蓮花座是在山洞中直接雕鑿在山石之中的,所以大火只是將山洞外的殿堂焚燬,卻沒有影響觀音菩薩的顯靈,所以觀音菩薩的香火四百年來未曾斷過。大士殿外是個觀景的好去處,對面兩山之間的山形宛如觀世音菩薩的手持玉淨瓶倒置著,遠處山頭松樹在清晨的雲霧繚繞中,恰似天然香燭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谷底的桃花澗水就像是從玉淨瓶中流出似的,源源不斷,預示著香客們的財源滾滾如同澗水,永不斷絕。繞石登山數百步,到此小憩,確是一個絕佳的去處。

最新的福建桃源洞導遊詞範文(四)

道觀創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是時武夷山仙靈之說吸引大批高士來此隱居修煉。會稽女冠孔氏、莊氏、葉氏(後人稱三皇元君)結伴來武夷修煉,後皆結茅於桃源洞,並開發成一方避世隱居的樂土,桃樹成林。宋儒陳石堂、高士吳正理也曾居此煉養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隱居桃源煉丹。元朝時擴建劉文簡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劉文簡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觀已遠近聞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觀之一。當時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佔地面積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選此地居之;明吳拭《小桃源洞訪道人》詩云:「……,窮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棲心煉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無需索;風動棕花落,雨過藥苗摘。」道觀經過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處殿堂倒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華僑胡文虎先生偕同海軍司令薩鎮冰先生來此朝山遊玩,見道觀破爛不堪,胡先生當場捐贈五百大洋作為重修資金,並一同題寫「小桃源」匾額掛于山門上。道觀經過「文革」破壞,只剩下中間一座殿堂空殼。

1990年,桃源道觀獲批准為對外開放宮觀。福建省宗教局對道教重振十分重視,並介紹三名從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觀開展教務工作,把桃源道觀列為該省重點宮觀之一。1991年,住觀道士對大殿內部進行整修,並用閩北珍貴木杉---紅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聖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細;裝配紅豆杉供桌、銅香爐、燭臺和宗教用品,開展正常宗教活動。1993年,道觀根據省人民政府頒佈的《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登記暫行規定》,經核准給予登記發證,道教文化活動全面開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巖雕,並於1996年3月4日舉行盛大開光大典,中國道協、省、地、市領導主持了開光儀式,海內外信眾三千多人蔘加了開光盛典。老君聖像高十六米,寬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莊嚴,神態和藹可親,線條暢然,灑脫自在,超然物外。

桃源洞道觀重修面積佔地約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中軸部份)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組成。有道教徒 開展道務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養道教人才和宣傳道教文化之場所。1995年桃源道觀和 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巖雕。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秀麗的武夷山旅遊。我是今天的導遊,下面我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內,面積約70平方公里。這裡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和美景,古有云:水有三三勝,峰有六六奇。被譽為“奇秀甲東南”。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及一百零八景點。它兼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華嶽之險,西湖之美。

我們今天主要遊覽有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九龍窠。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它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出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長約7.5公里。

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大家請看在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架,抬頭望去,儼然一幢空中樓閣。觀賞至此,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明明縣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遊客們讓我們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巖,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竟然生長著一株幹虯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裡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

繼續往前走,過慧苑寺前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稱為倒水坑。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容納一人。夏日處身其中,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現正值夏日,酷暑炎炎,遊客們可以一一進去體驗一下這夏日的清涼。

那我們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在九龍窠最後一窠巖壁間,用石塊壘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生長著幾叢茶樹,它就是聞名於世的“茶中之王”——大紅袍。大紅袍之所以能夠獲得茶中之王的譽稱, 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流落的還有苔蘚等有機物,因而這塊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溫變化不大。再加之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著的藥效。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的由來,民間傳說很多,有的說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後來舉人得中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脫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人便給茶樹取名為“大紅袍”。但更多的人認為大紅袍茶樹是因為早春時節,葉牙勃發滿樹豔紅。遠望宛如一件件大紅袍覆蓋樹冠而得名。 大紅袍茶樹僅有四株,來武夷的旅遊者,無不想一睹大紅袍茶樹為快。 好了,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在此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心想事成!!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太姥山。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也可以叫我*導。今天的太姥山一日遊由我來為大家講解。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巖怪石,千姿百態,景色獨特,蔚為奇觀。太姥山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17.3米。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根據地質部門考察,太姥岩石為粗粒花崗岩,地質史中生代白堊紀的產物,距今約九千萬年至一億年。由於地殼的變動,海洋上升形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經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流水沖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現在請大家跟著我上山。

我們來到了一線天,是太姥山中最吸引人的洞道,仰望天空僅餘一線天光。很多遊客就是衝著“不擠一線天,風景去半邊”的盛名登上太姥山的。初始段60米長的狹窄洞道內,只容許一人貼壁屏息側行,而且只能靠腳向外探路;洞底又有一斧形石斜劈,僅留下一道呈60°角的夾縫,大家只能趴在石斧上,用“俯臥撐”動作提氣收腹慢慢挪行;緊接著還有一狹窄的石樑直臥洞中,只能用走“平衡木”的方式戰戰兢兢走過;再往前,又有“卡脖子石”擋道,大家必須蹲下身子讓脖子對準石尖方能通過;最後一段洞道,不時有巨石懸空,只能蹲下來走“矮子步”才不至於碰頭。總之,過一線天,須調動全身本領,歷經摸爬滾打,完整做完一套“太姥健身操”,才能重見天日。

請大家排隊進洞,在洞口等待的時間我給大家講講一線天的傳說:相傳太姥娘娘命白猴在煉丹井旁看守出爐的仙丹,因為連續數十日,十分勞累,所以,仙丹出爐時,白猴竟迷糊糊地打起瞌睡來。這時,貪吃懶做而又想成仙的金老鼠,愉愉溜到煉丹爐旁,含起一粒仙丹就跑了。金老鼠因做賊心虛,慌慌張張地跌了一跤,碰響了乾柴,白猴被驚醒,抓起一把神斧,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喊道:“好吃懶做的金老鼠,看你往何處逃?” 金老鼠根本不把白猴放在眼裡,它東躥西躥,又蹦又跳,一下子鑽進了一塊巨石下的一個小洞裡。白猴抓不到金老鼠,氣得火一丈,揮動神斧,“咔嚓”一聲,猶如晴空霹靂,巨大的頑石便裂開了一條狹窄深長的石縫。金老鼠口含仙丹,驚慌逃跑,白猴緊追慢追,金老鼠逃得無影無蹤。傳說,這一線天就是白猴用神斧劈成的。

現在我們清點人數,看看有沒有誰被卡在一線天裡,呵呵!接下去還有個更刺激的地方,請大家準備好手電筒,我們要進葫蘆洞了!葫蘆洞全長一千多米,因洞形似倒放的葫蘆而得名,是太姥山中最有特色的巖洞,素有洞中樂園之稱。入洞時,從洞隙透射進來的光線變幻著奇妙的光影,將人帶入夢幻般世界;到“流水灣”,可聆聽石橋下暗泉流淌聲如古箏輕撫;到“迴音洞”,相隔數十米的呼應之聲好像近在身邊;到“漱玉洞”,70米長伸手不見五指暗道是聽泉的極佳去處,尤其是雨後泉水成瀑,轟鳴之聲如滾雷;沿螺旋型洞道向上,仰視洞頂一線天空,被兩塊懸空的巨石分割成“三線天”。整個洞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明忽暗,忽暖忽涼,探洞時須時爬、蹲、側,樂趣無窮,還有人稱讚這裡“天下第一洞”。

我們今天的行程即將結束,很高興與大家度過了美好的一天,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天來對小陳的支援與配合。太姥山還是很多風景如畫的地方,一天的時間是難以遊遍太姥山,歡迎大家日後再來太姥山細細遊玩。謝謝大家!祝大家的回程一路順風!

介紹福建鼓浪嶼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岩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

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中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中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

詩詞歌賦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在清源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說、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宋·錢熙:《清源山》“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幾萬尋。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半凝處滴疏林。”

陳子昂:《 感遇》“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如何蘭膏嘆,感激自生冤。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雲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白居易:《香》“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有鬆數十株,有竹千餘竿。鬆張翠傘蓋,竹倚青琅玕。其下無人居,惜哉多歲年。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遠。架巖結茅宇,斫壑開茶園。何以洗我耳,屋頭落飛泉。何以淨我眼,砌下生白蓮。左手攜一壺,右手挈五絃。傲然意自足,箕踞於其間。興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牽。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

白居易:《南池》“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淹泊難遂,他宵關夢魂。”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dycfanwen/fujian/g3rpoy.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