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江西導遊詞 >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手機版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52W 次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光臨我們九江,我就是九江旅遊屆最富有才華英俊瀟灑玉樹臨風風流倜儻高大威猛人稱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見愁美貌與智慧結合英雄與俠義化身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為司機師傅可以兩肋叉倒,為客人可以叉師傅兩刀,呵呵……跟大家開個玩笑啊,活躍一下我們車裡的氣氛。我叫樑偉,是大家本次在廬山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樑,很高興在這茫茫人海中與大家相遇,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緣分,俗話說的好百年修得同船度,咱們也是百年修得同車緣。既然大家在九江遇見我為大家服務,我一定會讓大家玩的開心、玩的盡興。希望我們的服務會給你們帶來,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的感覺……現在我以一首歌來開始我們的行程啦。大家請鼓起您的金掌、銀掌、仙人掌、為我小樑鼓鼓掌(唱歌)。待會兒就要上山嘍,山高路陡,各位親要小心哦!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通用15篇)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知道這兩首詩,寫的是哪裡嗎?“廬山”,答對了,沒錯,就是我們廬山,友友們確實厲害!‘不識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語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去揭開廬山的神祕面紗,你們準備好了嗎?下面我將為大家一一揭曉。

廬山位於江西省的北部,地處長江南岸,鄱陽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鄰九江。 廬山雖然沒有列入“五嶽”之列,卻又“廬嶽”之稱(是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讚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讚歎它是“匡廬奇秀家天下上”。廬山的山體呢,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彷彿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廬山由99座山峰組成,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1474米,那麼廬山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6000萬年以前,這一地區是汪洋大海,經歷了一場“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樣,又在200萬年前,又經歷了第四紀冰川。

簡單的說,就是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之為“地壘式斷塊山”。那麼廬山,是屬於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宜人,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地勢每升高1000m,溫度會降低6度左右,而廬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這樣的氣候就形成了廬山:春天遲、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度,歷史上最高溫32度,最低溫,-16度,在炎熱的夏天,廬山相對於山腳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漢等幾個火爐來講,是一片熱海中的清涼島嶼。因此,廬山是有名的避暑勝地。

後面的遊客快跟上哦,馬上就到了第一個景點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遊覽即興之作。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築的石級便道遊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

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谷中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獅長嘯,如猛虎躍澗,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盤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

一直向前走,你馬上就會看到第二座山峰。沒錯,它就是傳說中的五老峰。因為地處廬山東南,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它根連鄱湖,峰尖觸天,海拔1436米,雖高度略低於大漢陽峰,但其雄奇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為全山形勢最雄偉奇險之勝景。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在這裡留下一首千古絕唱:“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很美吧?

還有漢陽峰,仙人洞,龍首崖,秀峰等等,各有特色,小心地滑哦。有山必有水。來到廬山,當然少不了廬山瀑布,這可是聞名中外的哩!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臥龍潭”, “神龍潭”,“黃龍潭”等。距廬山牯嶺約10多裡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

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這裡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層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

哈哈,終於到我們的核心景點三疊泉。三疊泉位於九江市廬山東南九疊谷,經環廬山旅遊公路可達,距九江市26公里。它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屬於山丘型旅遊地。同時,三疊泉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探美旅行社的導遊潘昶皓。歡迎你們來廬山旅遊。

廬山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西省九江市南,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就在它旁邊。廬山在1996年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廬山長越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高1474米。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此而得名。廬山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聲譽。所以請大家愛護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要亂丟垃圾。而且,大家在爬山時也要注意安全。

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廬山之中。看見這麼多山峰,大家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念起大文豪蘇東坡寫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裡的.山峰橫著像銅牆鐵壁,側著看就像一根根擎天柱了,十分奇異。

各位旅客們,這裡是天橋。它像龍一樣飛架在花徑湖上。相傳,朱元璋被陳友諒戰敗,逃到廬山上,到天橋(當時沒有天橋)時,進退兩難。眼看陳友諒就要追上來了,一條金龍飛過,化作天橋。朱元璋絕處逢生,過了天橋後躲了起來,脫離了危機。

各位遊客快來看,這裡就是“廬山第一奇觀”——三疊泉。這段瀑布可分為三疊。由北崖口注入大盤後,又飛瀉到二級盤石,又噴灑到三級盤石。三疊泉勢如奔馬,聲如洪鐘,大家看到這樣的奇觀,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說:“飛流直下三千尺,你是銀河落九天。”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探美之旅”結束了,不過,廬山的花草樹木永遠歡迎你,再見!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05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巖壁上雕刻著成千上萬的小佛像,每個小佛像雖然只有一寸多高,但頭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好了,到下一個景點。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個九層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是一個百寶箱。

好了,遊覽到此結束。歡迎下次再來!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裡(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汙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著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群、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著“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裡,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裡,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著嫻熟騎馬和有著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著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麵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裡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裡透著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裡,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 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 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著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佈,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祕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型別。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峰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著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裡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鉅著《天工開物》為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先後新建了現代化旅遊公路和國內一流的旅遊新碼頭。現已開發了20餘處風光景點和人文勝蹟,是遊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以其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和火熱的激情,將大家從五湖四海召喚到了美麗的三亞。而作為三亞主要景區的天涯海角也憑藉著它那份神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這份神祕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風景?還是獨特的文化?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探尋探尋其中的奧祕吧。 古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涯洲何處在,生度鬼門關”,唐代楊炎用簡單的文字描繪了當時流放海南的心情,被朝廷貶謫到祖國的最南端,一去就是幾萬裡,再也沒有回來的希望了,這是多麼的絕望啊。又有胡銓的“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詩人從繁華富饒的中原大地流放到了這天之盡頭,無不鬱鬱寡歡,更是用斷魂表現了當時海南淒涼的一面。難道說在古人眼中海南永遠是末路的代名詞嗎?那倒未必,在大文學家蘇軾的眼中海南就是資源富饒的寶地,他曾寫到“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意思就是,在這南荒之地死九次都沒有怨恨,這次遊歷是他這一生最奇妙的旅程。經過歷史的沉澱,現在的景區賦予了新的含義“美麗海角,浪漫天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體會神祕中不失浪漫的“天涯海角”吧!

大家隨坡而下,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天涯海角星”,它是為了紀念一顆編號為9668號的小行星而修建的。期望藉此為這個充滿神奇的旅遊勝地注入現代科學文化的內涵。透過天涯海角星,大家可以看到兩塊巨石,左右相對,若即若離,一書“日”,一書“月”,這便是“日月雙帆石”,其寓意為:天涯海角,日月同輝。

沿著海邊我們直接參觀景區的精華所在——摩崖石刻區。大家看到的這塊石頭是景區中最早的摩崖石刻“海判南天”,關於這塊石頭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而說法最多,也深受大家認同的就是清朝三位分別姓苗、綽、湯的欽差大人,受皇帝之命尋找中國最南端的地標。他們來到這裡,認為這裡就是中國的南極地標,並在此地立石作為標誌,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的“海判南天”了。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湧泉寺位於鼓山之上,佔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築風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25座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簷凌空,雄偉輝煌。殿內釋迎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法相莊嚴”。在大殿後側,有尊重約1.15噸的“三聖像”。像前有一張桑絲木製成的長桌,據說歷經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稱為鎮寺之寶。大殿內外有許多橡聯佳句,如:“座上白雲多,正丹風浴時,蒼龍臥後;眼中滄海小,看七鯤東去,五虎南來。”等,皆為古寺歷史和環境的生動寫照。

大雄寶殿和圓通寶殿的天花板上彩繪豔麗奪目。其中,大雄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製的各種樣龍圖案129塊,丹頂鶴圖案86塊,另有麒麟、白馬、象、猿等圖案27塊。圓通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1882年)繪製的故事彩繪75幅。此外,還有清中國臺灣知府慶保和福州將軍慶霖兩兄弟同獻的巨匾“寶珞尊嚴”。殿中還保藏著幾十部明版錦裝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寶殿前兩側的鐘、鼓樓上懸掛有古鐘、鼓,其中重約2噸的金剛般若鐘上鑄有6372字金剛經,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圓通寶殿西側有聖箭堂,俗稱“方丈”室。院中栽有兩雌一雄的鐵樹,開花時黃色大如絨球。據說鐵樹分別為閩王王審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湧泉寺最盛時,僧人曾達1500多人。香積廚仍保留有4口巨鍋,為宋朝時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裝水20擔、下米5擔,真可謂是“千口之鍋”,養千人之眾。

湧泉寺分別於明永樂六年(1420_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度毀於大火,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幾次修建後,於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和佈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三大殿堂為主體、依著山勢層層上升、構成完整的古代建築組群。湧泉寺前兩側的兩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燒製的,左邊一座稱“莊嚴劫千佛陶塔”,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雙塔是用陶土分層燒製累疊而成,八角九層,高約7米左右。塔身細部為仿宋代木構樓閣建築風格,兩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寶塔,八角塔簷另塑有僧人武將各36尊,懸掛陶製塔鈴72枝。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並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

湧泉寺曾為中國寺院的一所重要經書出版機構,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種雕板2萬多塊。寺內的藏經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類佛經9000部,計2.79萬多冊;手抄經書200多冊;用血書寫的《大乘般若波羅蜜多》經657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紀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共有120卷,分裝48冊,雕版2425塊。這是清康熙年間有代表性的佛學著作。湧泉寺從宋代起就刻經、印經;清康熙間,成了全國出版經書的重要場所。至今,寺內還儲存歷代佛經雕版11375塊,堪稱一座佛經的寶庫。

藏經殿正中有一座釋迦如來靈牙舍利寶塔,塔中僅存三顆舍利子與佛牙。舍利子是佛門高僧精、氣、神的結合物,火化後遺留下的,會發光。在塔的背後安放著一尊緬甸送來的漢白玉臥佛象,佛身勻稱,體態安詳,作睡臥狀,據說這就是釋迦牟尼圓寂時的形態。

湧泉寺南側有回龍閣,羅漢臺、佛閣等,回龍閣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紹興年間(1131~1161年)開闢,元明兩代重開修繕,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欄。現放生池內放養著上百隻烏龜和紅鯉魚,最大的龜有上千年龜齡了。放生池內還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觀音菩薩石雕像,觀音手中聖水瓶可流出聖水。閣後有"蘭花圃","蘭花圃"3字匾額是1961年朱德所書。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中國明西安府城牆。在陝西省西安市。建於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本上擴建而成。原為夯土城牆,明隆慶年間(1567 ~1572) 巡撫張祉在夯土城牆外初次包磚。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陝西巡撫畢沅舉辦大侷限的維修和加固, 將包牆增厚,鋪設海墁,並增修排水道、宇牆垛口等。城 牆周長 13.75公里,為中國現存完備、侷限最大的城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釋出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據文獻記實,明代建築的西安城,西牆和南牆都是 操作原唐代皇城的城牆而增修加長的,東牆和北牆是擴 大新建的。西牆和南牆內均發明有唐代城牆和城門的遺蹟。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明代建築的城牆用黃土加石 灰、細沙並摻麥秸、草渣混淆分層夯築而成,夯層厚10~12釐米。城牆高12米,底寬16~18米,頂寬12~14米。 牆頂均以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處,有一磚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內除四門左側各有登城馬道外,華南地區,還有6處馬道。城牆內沿牆附近築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984個。城牆外壁附近有馬面98座。馬面伸出牆面11米,寬 20米,各馬面之間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 之內。

城的四角各築有一個突出城牆的角臺(樓),除西 南城角臺為圓形外,其他 3個為方形。據掘客得知,這 種圓形角臺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擴建西安城時,因西南角未動而儲存下來。城牆每面各闢一門,東名長樂,西 名安寧,南名永定,北名安遠。門外築甕城,門上建樓, 門樓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閘樓及周圍城牆已在民國初年拆除,現存正樓、箭樓 6座。除南面箭樓下無門 洞外 (門洞分從甕城閣下開),其他3門箭樓下各穿門洞。 門洞高寬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寬七間,進 深二間,高36米,三層簷歇山頂,周有迴廊,樓下及平 座均施鬥□,箭樓以青磚為主佈局,面寬十一間,進深兩間,高33.4米,單簷歇山頂,正面分設四層箭窗,各 12孔,總共48孔,閣下各3層,總共9孔。樓的不和有兩 層房簷,均施鬥□,下有簷廊。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10米。1983年開始對城牆舉辦全面整修。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天星橋在太平鎮南面約4公里處,龍灘河與臥龍河在這裡匯合。兩河相交處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橋,因橋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徑30釐米的天然圓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當時,可見一股河水流進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窩再從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橋,後又被人們改寫為天星橋。此橋是五洞鎮至太平鎮的交通要道,寬闊的石板大路跨橋而過。

天星橋的正上方是一狹長形的半島,在這半島的頂部有一座極富盛名的古園林式的民居建築,名曰天星橋灣。因其規模巨集大,建築精美,所處地理位置又恰似重慶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人們便送給天星橋灣一個美名,稱其為小重慶。

天星橋灣坐北向南,磚木石混合結構,為四進四壩的復四合院式建築群體,是一座封建地主莊園,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當地豪紳易時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時庭曾做過石匠、木匠和字畫裱糊等業,30歲開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賺了很多銀兩。易雨庭做官京城,專管建設事(官階無考),積蓄頗豐。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將所有積蓄合併一起,修建了這座莊園。佔地近10畝,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數十人,歷時20xx年餘才建成。

從五洞方向過天星橋,經橋頭店子(此店是莊園主專為過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據易氏之後易澤生先生說:此坊是莊園建成之後,為彰揚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節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寬亦不下10米。縷空石刻極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豎匾,匾內刻斗大的“聖旨”2字。牌坊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從中孔通過,兩旁有雌雄石獅各一尊,獅高3米,場面壯觀。

穿過石牌坊,經過馬道子(跑馬場地),過龍灘河上的石平橋,便到了莊園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圍牆。此牆為青磚建成,牆高3米,長30餘米,牆帽為斗拱花磚彩繪牆帽。圍牆雨端各有一小朝門。從小朝門進去便是塊長30米、寬20米的石板地壩,地壩前有魚池,右方(觀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佔地40平方米的正六邊形書樓。此樓為磚木結構,共6層,高20餘米,每層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磚瓦屋面,翹角飛簷。屋頂中央是由3個圓球形狀的綠瓷花瓶疊成的寶鼎,陽光下,寶鼎反射出耀眼的綠色光芒。

在地壩左面建有戲樓,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為草坪而得此名。

地壩正面是一排寬5米、長24米的磚木結構房屋,稱為下屋,共7間,臨地壩一面牆上每間有一個長1米、高0.80米的浮雕彩繪花磚窗。下屋開大朝門,八字形,為木結構建築,有階梯踏道3級,每級均為7.50米長的整塊石板鋪成。門內有匾圓形石柱2根,柱高3米、寬0.40米,刻對聯一副,曰“祥開桂水家聲遠,派衍太原世澤長”。下屋左右兩端擋頭各有一個小朝門。

進大朝門後,是第二個石板地壩和第二進房屋。此地壩又被豎著的一道隔牆分成了左右兩部份。右邊部分長、寬各10米,中間有一石砌花臺,右邊是繡樓,磚木結構,高5米,面闊3間。素面臺基高2米,臺基上浮雕非常細緻,刻紋細至1線只有3毫米。樓臨地壩一面的牆上有高1.50米、寬0.60米的木窗8個,每個窗門兩扇的圖案均不相同。頂端山牆為青磚封火牆,牆帽為5個半圓造型,通作浮雕彩繪圖案。

豎牆上有一個內朝門。通過此門便進入地壩的左邊部分。此部分長為15米,寬與右邊相同。這裡有小四合院學堂,磚木結構,佔地100餘平方米,共有6間,中間是一個正四邊形天井,長、寬均為5米,內有石砌花臺1個,花臺由1米高的四根石柱支撐。房內有獨立木柱10根,柱石均為多邊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鳥人物圖案。

地壩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磚木結構,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樑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闊5間24.10米,進深10.20米,素面臺基高1米,垂帶式階梯踏道5級,階簷寬1米,有石欄杆高0.80米,欄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間1間為過道,此間有木門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藝精湛的木窗一個,圖案為不規則多邊形。過道間的兩邊二次間各為敞廳堂屋,與過道間的前部廳口相連,形成一個凹字形寬大空間,是主人宴請賓客的場所。堂屋上方牆上掛巨型木匾一塊,刻“世德相承”4個金字。此處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為造型生動的人物圖案,敞廳堂屋兩側是三次間,均是二層木樓,其窗戶為彩繪雕花磚窗。正堂屋的兩端為青磚封火牆,梯級、牆帽,各為五級,中間最高階達8米,翹角飛簷,通飾花草鳥獸浮雕,彩繪雲水圖案。

正堂屋的左面封火牆外有一臺地,是為花園。此園佔地150平方米,素面臺基高2.50米,三面石欄杆高0.80米,欄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兩塊,均刻人物房舍圖案,場面巨集大,人物眾多。園內建假山、魚缸和名貴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錦、爭奇鬥豔。園左有瓦屋3間,是為賞花、品茶、下棋之所。

從正堂屋的過道間進去,便到了第三進的地壩和中堂屋及廂房等建築群。此地壩為石板鋪成,長16米,寬僅5米,是四塊地壩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精巧的一個。地壩中間有一寬3米的五級階梯,階梯兩邊各有一個條石砌成的長方形大花臺,臺中植奇異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虯龍的古紫薇活著),兩花臺的外側各有一道青磚矮牆,牆中間各開一個園門,園門外與下屋盡頭的小朝門延伸進來的通道相接。此處極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闊3間,屋高6米,長16米,進深9米,其中間一間數道間,二次間為二層木樓建築,木板壁上的窗戶或方或圓,圖案或直或曲,每個窗戶造型都不一樣。中堂屋的兩側為左右橫屋,兩邊橫屋各長達20餘米,一直通至第四進的上堂屋兩側。

從中堂屋的過道間進去,則是第四進的地壩和上堂屋。此地壩長26米、寬12米,也是石板鋪成。地壩兩頭是從中堂屋兩側延伸進來的橫屋。地壩上方是上堂屋。上堂屋為木結構建築,面闊5間,長24米,進深9米,屋高6米。素面臺基,高0.60米,階梯踏道3級。上堂屋的中間一間為敞廳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掛木製巨匾一塊,匾下置神龕香案。堂屋兩邊置木製縷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頭均掛長3米、寬40釐米的硬對一塊,全部匾對均為黑底陰刻金字,其內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間,均為二層木結構建築,其窗亦是圖案各異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個莊園的最後一幢建築。

這座莊園設計別具匠心。總體要求是對稱佈局,多變的結構,百餘個窗戶,個個圖案不同;108個門,門門相對;千米走道,婉轉曲折,下雨天無論走到何處,均不會溼鞋。猶其下水道的設計,許多地方做成了上下兩層,上層流露天雨水,下層流生活汙水。現在看來,這是相當環保的。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橋下方10米處還建了一座橋樑,取名高橋,與天星橋成為螺獅坡的雨條觸角。

整座莊園除南面是一長片開闊地外,東北西三方都是由3米以上的長條石砌成的保坎,坎上有一條寬10餘米的竹木林帶,除翠柏綠竹外,紅豆、楓香、紫微、桂花、銀杏、黑桃等古木參天,在此林帶外又建了一條高3米、厚0.40米的青磚圍牆,此牆前方與外朝門的圍牆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圍牆以外才是茂密的樹林,樹林下方是青石板鋪成的林蔭大道,大道以下才是臥龍河和龍灘河。

站在上堂屋後面的坡頂上眺望,兩旁逝林參天,兩邊河水碧波盪漾,河中有遊船,河岸巨柳成行。眼下是黑壓壓一片屋面,綠樹紅花點綴其間,燕子穿梭,麻雀嘰喳,微風中幾縷炊煙或濃或淡,陽光下三五行人或閒或忙;時有笑語歡歌,時有書聲朗朗,好一個世外桃園。

現在,莊園建築的主體房屋仍在,至少有70%儲存較完好。磚石工程(除圍牆外)儲存完好的在95%以上。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白洋澱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豎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澱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群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澱、燒車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澱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白洋澱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

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逝白洋澱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澱。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xx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澱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澱。對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箇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澱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樑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澱區分屬於 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澱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歎。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澱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澱區三臺、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澱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裡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澱區遊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澱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澱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0xx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0xx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澱區為題材。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澱區涉及保定、滄州兩個地級市的4縣1市,佔安新縣總面積的85%。安新縣境內水區人口10萬人,36個村四面環水,蘆葦年產值4000多萬元 ,是水區人民主要生活來源,魚類16科54種,最高產量800多萬公斤。以盛產大米、魚蝦、菱藕和“安州葦蓆”著稱。其中,元魚和桂花魚中外聞名,被譽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開展旅遊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每年7月23日舉辦“中國白洋澱荷花節”。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華清池是位於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穩固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西安事務產生地以及豐盛的人文汗青資源而成為中國聞名的文化旅遊景區,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國度首批AAAAA級旅遊樹模景區。

華清池融人文汗青和天然景觀於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築離宮別苑。景區仿唐構築大氣恢巨集,園林風物獨具匠心。首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務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光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永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符號性構築群,有體驗皇家溫泉的以瀾湯殿、御湯苑、星辰苑、尚食苑、長湯苑、少陽苑、香凝閣和御膳閣為主的華清御湯(佳構)旅館。____年4月推出的大型實景汗青舞劇《長恨歌》,成為中國旅遊文化創意財富的樂陋習範。____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永生殿》,成為傳統博物館數字化改革的新模式。

連年來,華清池以“打造中國唐宮廷文化旅遊符號性景區”為成長願景,起勁實驗唐華清宮文化旅遊開拓計謀,憑證汗青文化、御湯文化、宮苑文化、梨園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籌劃建樹唐華清宮文化旅遊大景區。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華山旅遊!

我是西安神奇旅行社的導遊林蕊,大家我小林就可以,有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非常高興,俗話說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估計已經修了50年我們才能同遊華山,希望在小林的帶領下,華山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

第一點: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華山是以險峻著稱天下,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是記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翻閱護攔,不要到懸崖邊等危險的地方去遊覽或者照相。不要刻意的追求攝影家的效果。帶小孩子的遊客,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第二點:大家要注意集合時間,地點,以免耽擱行程。記住我的電話[1],隨時保持聯絡。華山的除了黃埔峪旅遊進山公路30分鐘沒有訊號外,基本都有訊號,有的地方訊號好點,有的要差點的。

現在我給大家說說華山的概況。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形成於距今7億年前,俗稱“西嶽”。漢武帝把地處五個方位的山封為神山,華山地處西方,故名“西嶽”。古代還為這5大名山對應了中國古代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華山在西方,屬金,華山的形狀剛好象是一個金元寶,到了華山北峰我讓大家在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和華山這個元寶合影。

華山得名北魏地理學家儷道元《水經注》裡所說是因為遠而望之,有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

1996年華山的纜車的通車,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我們今天就是乘坐纜車登山。我們先要換乘華山進山專線車進山,我們現在車子行駛的是黃埔峪旅遊專線公路,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智取華山》這就是當年的尋找嚮導之路,從檢票處到華山索道的黃埔峪旅遊公路全長7.66公里,花費20xx萬人民幣。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名醫黃盧子曾經在這裡隱居修煉。黃盧子能喚黃龍潭中黃龍上天耕雲播雨,解除百姓之苦。給人看病,千里之外,只要告訴他病人姓名,就可以開出藥方解除病痛。

現在我們大家乘坐纜車上山,纜車是新加坡三特公司投資8000萬人民幣,採用的奧地利的裝置,全長1525米,落差760米。一個纜車掛兜可以乘坐6個人

現在我們上了纜車就到華山的北峰,纜車下面的那條路就是智取華山路,現在是一條便道。1949年華山解放了,胡宗南保安6旅的旅長韓子佩帶領縣鄉民團400多人佔山為王,我們解放軍從正面根本打不上去,繞道後山,奇襲成功,根據這一事件拍的電影就叫做《奇襲華山》,後來周總理看了,說這件事情充分的表現瞭解放軍的智勇雙全,後來就改名《智取華山》。

我們現在可不要走平坦的路上北峰智取華山紀念亭,我們走智取華山路,也就是那邊的步行路一部分,我要看看大家有沒有恐高症,可不可以上華山的蒼龍嶺等的線路,他和其他路的坡度差不多,但是要短的多,你的身體如果適合爬山那我就讓你去,連這裡都征服不了,那上了北峰拍張照片我就要勸你下山了。

上山要走直線,感受華山的險,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要走之字型的路,安全容易掌握身體平衡。

到了北峰我們先穿過北峰飯店,可不要太著急,北峰飯店有張華山的地圖,我要給大家講講,一會上山的時候可能就走散了,我們要先熟悉一下地形才能夠征服華山呀!

這裡就是看地圖的位置,大家先不要著急,先不要看地圖,兩個屋簷之間看華山的東峰

象一個禿頭的老鷹,那裡售日出的最佳地點,一早擠滿了遊人,又稱朝陽峰。旁邊的哪個就是西峰,直直的,好象刀削的一樣,在智取華山的電影裡,是敵軍指揮部。也是神話傳說《寶蓮燈》的發生地。

現在我們大家轉身過來看這個地圖,看看華山頂部,是不是象個元寶。兩邊的突起就是東西二峰,中間突起就是華山的最高峰南峰,是傳說中的武林高手比武論劍的地方,還有華山第一險長空棧道。

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北峰,經過擦耳巖,天梯御道就到了蒼龍嶺,過了蒼龍嶺就是五雲峰金鎖關。金鎖關就是上面的四個峰東.西.南.中峰的必經之路。到了那裡你可以決定去看任何一個峰,也可以順道把四個峰都逛完。

我們是從黃埔峪進上來的,另外一條路叫做自古華山一條路。大家跟我再上幾個臺階就可以看見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大家現在往下面看,下面的羊腸小路就是從前上華山的畢竟之路了,從山腳走到北峰,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呢!

再往上走就是鯉魚嘴,馬上就到北峰最高處了,有兩條路可以上去,魚背叫做步步高昇路,有驚無險,魚嘴叫做連年有餘路,非常平坦。大家可以自由選擇。

現在就到了北峰極頂,金庸先生20xx年曾經在這裡華山論劍,他在他的小說裡多次提到華山,可給華山的宣傳立下了汗馬功勞呀。同時這裡也是拍攝華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給大家留點自由活動時間,一會們一起去爬蒼龍嶺!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松原查幹湖風景區遊覽。查幹湖在蒙語中叫“查幹淖爾”,意為白色的湖。查幹湖南北長37千米,東西長17千米,水域總面積420平方千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查幹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近幾年,查幹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地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幹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為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幹湖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上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雞、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禽鳥類80多種。20_年8月,查幹湖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各位遊客朋友,查幹湖的旅遊開發始於20_年,那一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先後建設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王爺府商業區等一系列景觀景點,修建了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開發了竹後遊湖、水上娛樂、冬網捕魚等遊樂專案,完成了遊客服務、商貿服務、郵電通訊等服務設施,把原來的小漁村建設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查幹湖冬捕被評為中華百大美景奇觀,被譽為“冰湖騰魚”,單網捕魚最高產量16.8萬公斤被列人世界吉尼斯紀錄。曾舉辦十屆“中國吉林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包括韓日、港澳臺等國內外重要新聞媒體紛紛來查幹湖採訪報道。旅遊節期間,舉辦了攝影、書畫、詩歌、楹聯和垂釣等大賽。20_年“查幹湖冰雪捕魚旅遊節”被評為“中國十大自然生態類節慶”。開發區還通過參與、協助拍攝影視劇等進行宣傳促銷,先後有《聖水湖畔》《美麗的田野》《天道無欺》《成長》和《關東漁王》等影視劇在查幹湖拍攝,其中《聖水湖畔》在中央一套及地方電視臺熱播後,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應,極大地推動了查幹湖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查幹湖旅遊度假區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溼地、草原風光及蒙古族風情為特色,冬季以冬網捕魚、展現查幹湖悠久漁獵文化為主要內容,集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餐飲、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木府是麗江古城之“大觀園”。“北有故宮,南有木府”。跨過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橋,突見一座木牌坊赫然立於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跨進硃紅色的木府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然聳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巨集的氣勢,使人恍若置身於皇宮之內。如果說在麗江古城我們看到的是麗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話,那麼在木府,我們將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

木府位於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築氣象萬千,徐霞客曾嘆木府曰:“宮室之麗,擬於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築毀於清末兵火,倖存的石牌坊也毀於“”。1996年大地震後,世界銀行慧眼識寶,貸鉅款相助重建木府,麗江俊傑精心設計施工,經三年艱辛備至的努力,使木府如“鳳凰涅(般+木)”般再現於世。

木府佔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群體座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納西人推崇知識 的靈心惠性;古牌坊通體皆石,結構三層,豎內石建築的精品;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巨集,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萃,千卷東巴經,百卷在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 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 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在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 土宗教活動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人廣採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氣質,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餘韻,而其座西朝東,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佈局,則又見納西族傳統文化之精神。

木府麗江是納西族聚集的地方。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朱將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成漢姓名字。

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則代代世襲,父子相傳,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以後。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佔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整個木府蔭庇在獅子山懷抱中裡,處於整個古城的頭部,西河水東南西三面環流,古城街道和民居傍河而築、依渠而建,自然形成條條渠水與官邸、民居一脈相連,民居層層環圍木府的扇形格局,給人以一脈勃生的官民祥和氣氛。史稱木氏“土地廣大,傳世最遠,富冠諸土郡”,並以“知詩書好禮守義”著稱當時,遺澤後世。納西人說起“木老爺”來,就跟我們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樣親切。

忠義”石牌坊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採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於城西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雲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於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走進木府,迎面而來的是議事廳。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木府大部分建築曾毀於清末戰火,倖存的石牌坊也於毀於"",麗江當地黨委、政府為了發掘和弘揚民族文化,決定貸巨資恢復重建木府舊觀。

經過三年艱辛備至的努力,木府再現於世。建成後的木府比原規劃設計還要壯觀,巍巍木府,得雪城之靈氣,玉水之精魂,它的重現,發展和弘揚了麗江納西族之傳統文化,成為遊人紛至沓來的一處勝地。 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氣質,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餘韻,而其座西朝東,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佈局,則又見納西族傳統文化之精神。

廬山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您們好!歡迎各位親蒞國防園參觀遊覽。

南京國防園始建於一九九二年八月,總佔地300畝。現在大家看到門樓上五個鍍金大字是__在建園前專門為公園題寫的園名。

國防園的所在地,遠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修建的金陵邑城堡;其後,東吳孫權鑑於石頭山地勢險要,為扼守建康門戶,於公元220_年在金陵邑舊址上築石頭城,建烽火臺;東晉義熙年間,又建造入漢樓,成為建康軍事重鎮;唐末再修石頭城,到明朝,朱元璋又擴建了中外聞名的南京城牆,對石頭城進行了加固和修復。現在山的西面腳下有一公里多的城牆,是歷史的原物。城牆上有塊巨石,因大自然的風化,酷似猙獰恐怖的鬼臉,所以這段石城遺址又名鬼臉城,是著名的石城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七五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_同志專程陪同朝鮮首相金日成前來參觀。

昔日的軍事重地,召集已成為南京市著名的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她由國防教育館、軍兵種館、英模館、國防科技館、重兵器場、模擬演練場和軍體娛樂園等組成。國防教育館名有原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軍兵種館名由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張愛萍、江渭清、杜平、向守志等領導也分別為國防園題了詞。

右側大草坪上的雙擁模範城紀念碑,是南京市1993、1994、1997三年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後,收集了_同志的手跡專門鑄成的。石塑的兩手緊握,象徵軍民攜手並進;她像一個嘴巴,象徵軍民脣齒相依。

現在,我們看到的展覽館二樓,正是新近對外開放的神舟號飛船展示廳,廳內展出我國發射回收成功的神舟號載入飛船模型,它按照原物尺寸的三分之一,由國家航天工業總公司特為南京製作,這是全國首次公開展出的神舟號模擬模型,是尋常人不易看得見的。這個模型與神舟號飛船原物一模一樣,這次可以請大家親眼目睹並仔細參觀拍照留念。這個展覽館內還同時展出了大量的長征火箭和宇宙飛船的大量實物照片及文字資料。這種參觀機會也是不多的。

在展覽館的後面一座館,正是大家最感興趣,也是最有刺激的新近開放的太空遨遊館。它通過國家航天部特製的大型動感平臺和寬銀幕電影,運用高科技的聲、光、電、3D動畫和模擬模擬等手段,使觀眾隨著座椅左右、上下、前後搖擺振動,加上配合默契的銀幕視覺技術,您就彷彿逼真地乘在太空飛船裡,進行緊張而又舒暢、驚險而又飄渺的太空遨遊,使您產生身臨其境,前所未有的感覺。遨遊太空、其樂無窮。各位遊客請不要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不妨去親自體驗一下。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dycfanwen/jiangxi/kk33o1.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