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 國子監導遊詞十篇
手機版

國子監導遊詞十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37W 次

國子監導遊詞 篇1

Guozijian

國子監導遊詞十篇

Guozijian, the Imperial College during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n be found in Beijing's Chengxian or Guozijian Street; it is also the site of the Kong Miao, or the Confucius Temple.

Temple Name Imperial Sacrifices From Forbidden City Chinese English Shejitan Temple of Land and Grain sacrifices to land and grain north; now known as the 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Tiantan Temple of Heaven sacrifices at beginning of each Lunar Year for a plentiful harvest southeast Ditan Temple of the Earth sacrifices to the earth northeast Ritan Sun Temple sacrifices to the sun southwest Yuetan Moon Temple sacrifices to the moon south

Established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Guozijian was the heart of China's highes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college from the 1200s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20th century. Qing emperors gave lectures there following their coronations, their ministers and scholars would stand outside, listening. For the hard of hearing, officials stood beside the emperor and repeated everything in a loud voice.

It also served as a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op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including many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Lu Xun, worked in the Guozijian to catalog, clean and sort the books there.

Two steles at the main gate read, Dismount Here in Chinese and in five other minority languages.

Centuries-old cypress trees dot the courtyard. The most famous is called Chu Jianbo, believed to be a human spirit who could differentiate good from evil. It is said that the tree once exposed Yan Song, a minister during the Ming, as a corrupt official by lifting his cap and dropping it on his head. The Qianlong emperor (Qing), named a small lake in the compound Ink Lake. According to legend, writers who drank from Ink Lake would have an endless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ould therefore easily pass imperial examinations.

Piyong Hall, the main hall of Guozijian, stands in a courtyard lush with ancient trees and is surrounded by a pool. Piyong Hall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o duplicate an image from a legend of deities lecturing in a hut on a small island. One of two wells in a pavilion at Guozijian's entrance still produces the water flowing to this pool. Water is now pumped from the well and channeled through an underground tunnel to circulate in the pool.

Rooms in the west courtyard formerly served as Guojizian classrooms but they now house Beijing Young People's Library, a place were man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gregate to read or do homework.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stands on 20,000 square meters of the grounds of the Guozijian. Emperors of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gularly conducted ceremonies honoring Confucius in the temple's Dacheng Hall, or Great Achievement Hall. Ten stone drums from the Qianlong reign still stand at the Dacheng Hall.

Of the more than 50,000 people during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o successfully took examinations and became jingshi, the basic grade of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all have their names, their origins and positions inscribed on 198 steles on either side of Dacheng Gate. Some famous historical figures whose names are carved on these steles include:

Lin Zexu an imperial envoy in the late Qing pivotal in the Opium Wars against England

Yu Qian, a famous Ming general

Yuan Chonghuan, another Ming general who fought against the Manchu invasions.

國子監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前去遊覽的是北京北二環邊上的孔廟和國子監,大家今天可以一睹這裡的風采,提前祝大家我的愉快!北京國子監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佈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

大家跟我走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線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大家想在這拍拍照吧。

大家跟緊我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大家休息好了麼,下一站是著名的學府國子監,大家跟緊我現在我來到的是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

現在大家跟我我待會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辟雍和彝倫堂,現在跟我慢慢走進太學門,前方就是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額書“圜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國子監導遊詞 篇3

各位佳賓: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瞭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裡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裡,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裡,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的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裡,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裡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群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巨集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儲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裡,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贔屭,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裡撫摸這贔屭,他們說:“摸摸贔屭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贔屭的腚,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儲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大成殿兩側的綠瓦長廊叫兩半島,共有80間房屋,是後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餘人,到了民國多達156人,這些配享原為畫像,金時改為塑像,明代改為木製牌位,文革期間被拆掉。現在兩廊中主要存放漢畫像石刻和著名古碑。最珍貴的是漢魏六朝石刻22塊,如“五鳳”“禮器”“乙瑛”“孔廟”“史晨”“張猛龍”碑等,都為國家級石碑,被視為書法藝術的極品,價值連城的瑰寶。最北面的兩廡中,珍藏著584塊石碑,叫“玉虹樓”法貼,是孔子68代孫孔繼涑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慕刻而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聖蹟殿是明萬曆年間,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編繪刻石的連環畫,共有120幅。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孔廟東路,這裡當年為孔子故宅,這口水井為“孔子故宅井”,是當年孔子飲水之井,後人稱為“聖水”。亭內的碑有乾隆“飲水拜師”和“故宅井贊”,乾隆8次來曲阜,竟有他5次題字。後面這座紅色牆壁叫“魯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9世孫孔鮒把<<論語>>等經典藏在此壁內,牆壁倒塌後被人發現,孔子經典方才留傳於世。

這座殿堂叫“詩禮堂”,是當年孔子教兒子學詩學禮的地方,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當初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大家在品嚐孔府菜時,千萬不要忘了點這道菜,因為此菜的出處就在這個地方。

孔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匆匆看一次,只可窺見一斑。不能觀其全貌,尤其是不能會其神韻,那就留待各位以後再來時細細品味吧。下面我們參觀孔府。

孔府即“衍聖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大門與孔廟僅一牆之隔。孔府共佔地240畝,有廳、堂、樓、房463間,在路佈局,九進院落,東路為“東學”,西路為“西學”供遊人遊覽的主要是中路。

“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襲封了32代,歷時880多年。遠在這封號之前,自西漢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就給予孔子後代眾多封賜,漢代曾封孔子後代為“奉禮君”“關內候”,魏晉南北朝又封“宗聖候、崇聖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聖公”,到民國孔子77代孔德成時,改稱“奉禮官”。“衍聖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僅班列群官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等。孔子的嫡系長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孫孔德成離開曲阜,遷至中國臺灣。

孔府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聖府”二字。有趣的是門兩邊這幅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與國鹹休”“同天並老”,這是多大的氣派!

孔府二門裡,這座獨具風格的門叫“恩賜重光門”,過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時,此門才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啟開,此門又稱“儀門”或“塞門”。過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榮。

這個院子兩側的廳房,各掛有一個牌子,是孔府仿照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色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孔府“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正中太師椅上,披鋪斑斕虎皮,長桌上置文房四寶、印章令箭,兩旁擺滿各種兵器、更鼓、雲牌、龍旗、官銜木牌,象徵著孔府的種種特權,甚是威嚴。

二堂,也叫後廳,是當年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裡面的石碑和牌匾是清朝光緒、慈祥太后等封賜給衍聖公及夫人的。二堂東邊為啟事廳,為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為伴官廳,為正七品,據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聖公”可以一主四伴。

三堂,也叫退廳,也是衍聖公私設公堂,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場所。以上三個大堂,層層疊進,很是森嚴,足顯出孔府的聖威和顯赫。

三堂過後,我們進入“內宅”,在過去,內宅絕對不許擅入,有皇帝賜給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由十幾人輪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內者,“打死勿論”。內宅門西邊這個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進石流,淌入內宅。

內宅門的內壁上畫著一個形似麒麟的動物,叫“貪”,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你看它連八仙的寶物都吃掉了,還要去吃太陽。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並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要貪髒枉法。這對於我們現在的官員和“公僕”們,是不是也有借鑑和啟發呢?

這是前上房,有正廳7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朋友的地方,當年孔府戲班在此演戲,東側間有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聖旨原件,中間是404件滿漢全席餐具,菜多達196道,可想孔府菜之豐盛。西里間,為衍聖公籤閱檔案之處。

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富麗堂皇,室內陳設佈置,全為當年原貌,內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裡套間為孔子後代孔令貽夫人陶氏臥室,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丫環,後被納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間是孔令貽另一夫人豐氏的臥室,此人一生無聲無息,27歲就死去了。

這個院子是後堂樓,各有配樓三間,後堂樓是孔德成先生當年結婚的地方,堂中陳列著當年結婚的用品和名人贈送的禮品和題字。孔德成結婚時,正值西安事變期間,本來蔣介石先生要親自參加婚禮,但遭到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參加這最後一代衍聖公的隆重婚禮了。

我們現在參觀孔府後花園,它建於明弘治20xx年(公元1520xx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聖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計監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當朝權臣嚴嵩又助修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64代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72代衍聖公孔憲培,又為修建孔府花園大動土木,經過前後三次大修,花園成了現在的規模,面積比北京故宮的花園還要大些。這裡面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請各位隨意觀賞一下。

孔府存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十餘萬卷孔府檔案,更是稀世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在李瑞環同志特此下,撥款修建了孔府檔案館,現在,這些文物和檔案得到了很好的儲存。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看了祭祀孔子的廟宇,看了孔子後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下邊我們參觀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後代的基地孔林。

孔子死後,葬在曲阜泗水之陽,洙水之陰,即現在的孔林,秦漢時期,孔林才不過一頃,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漢以後,孔林先後重修13次,增植樹木5次,增地3次,總面積3000餘畝,周圍7.5公里,並以高3米,厚1.5米的磚牆護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家庭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們從各地移來奇木異草栽植,主要有柏、檜、柞、榆、楷、楊等各類樹木,現在孔林內有10餘萬株樹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曲阜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古碑數量最多,共約五千餘塊,其中孔林佔三千塊,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等書法大家的碑刻。

孔林內古代建築很多,剛才我們進入的兩道門分別是大林門和“觀樓”,也稱二林門。觀樓亦是魯國故城的北城門,門上面刻有篆書“至聖林”三字。

現在我們沿一條約5公里的環林路瞭解一下孔林的主要風貌。孔林內埋葬著孔姓後裔。按照孔家的風俗,孔林有三不埋:即不滿18歲的人死後不進孔林埋葬,犯了國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進孔林,雖是孔姓婦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進孔林。

我們現在看到是孔子76代孫,也就是77代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的墓葬,他與其三位夫人合葬一起。靠近路邊刻有東塘先生之墓的石碑,就是清代大文學家、名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孔尚任少時好學,極為聰明。清康熙20xx年,聖祖玄燁來曲阜祭祀孔,要從孔子後裔中選人給他講解經書,孔尚任和族兄孔尚立被選給皇帝講經。講堂設在詩禮堂,孔尚任一入詩禮堂,就見堂中懸掛著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孔尚任看了大喜,拉了族兄一下說:“我們要入朝做官了”。果然,孔尚任、孔尚立講解深得主上喜歡,13天后便接到任命詔書,被提拔為國子監博士,正六品官,官服前面正好是白鷺圖案。

這座牌坊叫“於氏坊”,正北面是乾隆女兒與孔子72代孫孔憲培的合葬墓。據說乾隆女兒很醜,臉上有塊黑斑,算命先生打卦說她一生有災,必須嫁給一個有福的人,朝裡官員議論,只有聖人後代最有福,可按當時規定,滿漢不通婚,於是乾隆先讓女兒認漢族大臣于敏忠為義父,改姓於,這才嫁給了孔憲培。

我們現在正向孔子墓走去,這條小河叫“洙水河”,橋叫“洙水橋”,這條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後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這甬道兩邊高大的石柱叫“望柱”是進“天門”的標誌,這象豹的動物叫文豹,溫順善良,用以守墓,這個石刻動物叫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並通曉四方語言。這文武兩位石人稱翁仲,秦代驍將,文者執笏,武者按劍,守在墓前。這所房子叫享殿,是供奉孔子木主的地方。

這便是孔子墓,周圍用紅牆圍繞,約長裡許。墓前石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33年)黃養正書。

墓西這座房子是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3年,盡皆離去,只有子貢守墓6年。孔子墓右邊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及墓,三座墳墓呈“攜子抱孫”形。這幾座亭子,叫駐蹕亭,是當年皇帝祭孔時休息的地方。

松柏濤濤,墳瑩座座,碑石遍地,訴說著千古的故事。

各位朋友,雄偉壯闊的“三孔”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內容,在這裡,我們將會直接感受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數千年曆史中神聖而穩固的地位,從而去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是怎樣凝聚,怎樣發展的,在這裡,你不得不為曲阜驕傲,你不得不為孔子驕傲,你不得不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驕傲。

國子監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國子監,它位於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各位請看,這是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前方就是國子監土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建於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牌坊正面額書“圓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叫辟雍,它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簷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臺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大家跟我往後面走,後面就是敬一亭,它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司業廂房和七座御製聖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塊髙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20_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餘字,規模巨集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

國子監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北宋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參政"慶曆新政",應天府書院升為南京(今商丘)國子監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並列為北宋最高學府。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樂年間,規模巨集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西周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為"太學", 漢武帝設定"太學"也是承襲了傳授儒家經典最高學府的功能。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東吳景帝孫休建立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建業太學之濫觴。

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初立國子學。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晉書·卷二十四·職官志》記載:"咸寧四年(278),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國子學限五品官以上貴族子弟方可入學。但國子學在西晉並不景氣,尤其是西晉末年以後,時興時廢。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建業太學中斷。

晉武帝死後,中原"八王之亂",以王導、謝安為首的大族,於307年簇擁著西晉皇族琅邪王司馬睿,倉促南渡至建鄴(史稱"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並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太學。

西晉末(313年),因為晉愍帝的名字叫司馬鄴,為了避他的名諱,又把建鄴縣改稱建康縣。

後宋、齊、樑、陳先後在建康建立太學。

劉宋時期,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師,令國子學開館於雞籠山,聚徒百人教授。

劉宋末年,祖沖之回到建康,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祖。祖沖之花了較大的精力來研究機械製造,重造指南車,發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是我國南朝機械工程專業之最早肇始。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國子監導遊詞 篇6

各位佳賓: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瞭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__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__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裡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裡,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裡,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的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裡,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裡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__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群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巨集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儲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裡,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贔屭,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裡撫摸這贔屭,他們說:“摸摸贔屭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贔屭的腚,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儲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大成殿兩側的綠瓦長廊叫兩半島,共有80間房屋,是後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餘人,到了民國多達156人,這些配享原為畫像,金時改為塑像,明代改為木製牌位,革命期間被拆掉。現在兩廊中主要存放漢畫像石刻和著名古碑。最珍貴的是漢魏六朝石刻22塊,如“五鳳”“禮器”“乙瑛”“孔廟”“史晨”“張猛龍”碑等,都為國家級石碑,被視為書法藝術的極品,價值連城的瑰寶。最北面的兩廡中,珍藏著584塊石碑,叫“玉虹樓”法貼,是孔子68代孫孔繼涑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慕刻而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聖蹟殿是明萬曆年間,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編繪刻石的連環畫,共有120幅。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孔廟東路,這裡當年為孔子故宅,這口水井為“孔子故宅井”,是當年孔子飲水之井,後人稱為“聖水”。亭內的碑有乾隆“飲水拜師”和“故宅井贊”,乾隆8次來曲阜,竟有他5次題字。後面這座紅色牆壁叫“魯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9世孫孔鮒把<<論語>>等經典藏在此壁內,牆壁倒塌後被人發現,孔子經典方才留傳於世。

這座殿堂叫“詩禮堂”,是當年孔子教兒子學詩學禮的地方,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當初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大家在品嚐孔府菜時,千萬不要忘了點這道菜,因為此菜的出處就在這個地方。

孔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匆匆看一次,只可窺見一斑。不能觀其全貌,尤其是不能會其神韻,那就留待各位以後再來時細細品味吧。下面我們參觀孔府。

孔府即“衍聖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大門與孔廟僅一牆之隔。孔府共佔地240畝,有廳、堂、樓、房463間,在路佈局,九進院落,東路為“東學”,西路為“西學”供遊人遊覽的主要是中路。

“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襲封了32代,歷時880多年。遠在這封號之前,自西漢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就給予孔子後代眾多封賜,漢代曾封孔子後代為“奉禮君”“關內候”,魏晉南北朝又封“宗聖候、崇聖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聖公”,到民國孔子77代孔德成時,改稱“奉禮官”。“衍聖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僅班列群官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等。孔子的嫡系長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孫孔德成離開曲阜,遷至中國臺灣。

孔府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聖府”二字。有趣的是門兩邊這幅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與國鹹休”“同天並老”,這是多大的氣派!

孔府二門裡,這座獨具風格的門叫“恩賜重光門”,過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時,此門才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啟開,此門又稱“儀門”或“塞門”。過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榮。

這個院子兩側的廳房,各掛有一個牌子,是孔府仿照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色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孔府“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正中太師椅上,披鋪斑斕虎皮,長桌上置文房四寶、印章令箭,兩旁擺滿各種兵器、更鼓、雲牌、龍旗、官銜木牌,象徵著孔府的種.種特權,甚是威嚴。

二堂,也叫後廳,是當年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裡面的石碑和牌匾是清朝光緒、慈祥太后等封賜給衍聖公及夫人的。二堂東邊為啟事廳,為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為伴官廳,為正七品,據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聖公”可以一主四伴。

三堂,也叫退廳,也是衍聖公私設公堂,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場所。以上三個大堂,層層疊進,很是森嚴,足顯出孔府的聖威和顯赫。

三堂過後,我們進入“內宅”,在過去,內宅絕對不許擅入,有皇帝賜給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由十幾人輪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內者,“打死勿論”。內宅門西邊這個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進石流,淌入內宅。

內宅門的內壁上畫著一個形似麒麟的動物,叫“貪”,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你看它連八仙的寶物都吃掉了,還要去吃太陽。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並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要貪髒枉法。這對於我們現在的官員和“公僕”們,是不是也有借鑑和啟發呢?

這是前上房,有正廳7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朋友的地方,當年孔府戲班在此演戲,東側間有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聖旨原件,中間是404件滿漢全席餐具,菜多達196道,可想孔府菜之豐盛。西里間,為衍聖公籤閱檔案之處。

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富麗堂皇,室內陳設佈置,全為當年原貌,內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裡套間為孔子後代孔令貽夫人陶氏臥室,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丫環,後被納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間是孔令貽另一夫人豐氏的臥室,此人一生無聲無息,27歲就死去了。

這個院子是後堂樓,各有配樓三間,後堂樓是孔德成先生當年結婚的地方,堂中陳列著當年結婚的用品和名人贈送的禮品和題字。孔德成結婚時,正值西安事變期間,本來蔣介石先生要親自參加婚禮,但遭到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參加這最後一代衍聖公的隆重婚禮了。

我們現在參觀孔府後花園,它建於明弘治20__年(公元1520__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聖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計監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當朝權臣嚴嵩又助修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64代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72代衍聖公孔憲培,又為修建孔府花園大動土木,經過前後三次大修,花園成了現在的規模,面積比北京故宮的花園還要大些。這裡面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請各位隨意觀賞一下。

孔府存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十餘萬卷孔府檔案,更是稀世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在李瑞環同志特此下,撥款修建了孔府檔案館,現在,這些文物和檔案得到了很好的儲存。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看了祭祀孔子的廟宇,看了孔子後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下邊我們參觀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後代的基地孔林。

孔子死後,葬在曲阜泗水之陽,洙水之陰,即現在的孔林,秦漢時期,孔林才不過一頃,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漢以後,孔林先後重修13次,增植樹木5次,增地3次,總面積3000餘畝,周圍7.5公里,並以高3米,厚1.5米的磚牆護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家庭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們從各地移來奇木異草栽植,主要有柏、檜、柞、榆、楷、楊等各類樹木,現在孔林內有10餘萬株樹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曲阜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古碑數量最多,共約五千餘塊,其中孔林佔三千塊,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等書法大家的碑刻。

孔林內古代建築很多,剛才我們進入的兩道門分別是大林門和“觀樓”,也稱二林門。觀樓亦是魯國故城的北城門,門上面刻有篆書“至聖林”三字。

現在我們沿一條約5公里的環林路瞭解一下孔林的主要風貌。孔林內埋葬著孔姓後裔。按照孔家的風俗,孔林有三不埋:即不滿18歲的人死後不進孔林埋葬,犯了國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進孔林,雖是孔姓婦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進孔林。

我們現在看到是孔子76代孫,也就是77代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的墓葬,他與其三位夫人合葬一起。靠近路邊刻有東塘先生之墓的石碑,就是清代大文學家、名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孔尚任少時好學,極為聰明。清康熙20__年,聖祖玄燁來曲阜祭祀孔,要從孔子後裔中選人給他講解經書,孔尚任和族兄孔尚立被選給皇帝講經。講堂設在詩禮堂,孔尚任一入詩禮堂,就見堂中懸掛著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孔尚任看了大喜,拉了族兄一下說:“我們要入朝做官了”。果然,孔尚任、孔尚立講解深得主上喜歡,13天后便接到任命詔書,被提拔為國子監博士,正六品官,官服前面正好是白鷺圖案。

這座牌坊叫“於氏坊”,正北面是乾隆女兒與孔子72代孫孔憲培的合葬墓。據說乾隆女兒很醜,臉上有塊黑斑,算命先生打卦說她一生有災,必須嫁給一個有福的人,朝裡官員議論,只有聖人後代最有福,可按當時規定,滿漢不通婚,於是乾隆先讓女兒認漢族大臣于敏忠為義父,改姓於,這才嫁給了孔憲培。

我們現在正向孔子墓走去,這條小河叫“洙水河”,橋叫“洙水橋”,這條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後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這甬道兩邊高大的石柱叫“望柱”是進“天門”的標誌,這象豹的動物叫文豹,溫順善良,用以守墓,這個石刻動物叫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並通曉四方語言。這文武兩位石人稱翁仲,秦代驍將,文者執笏,武者按劍,守在墓前。這所房子叫享殿,是供奉孔子木主的地方。

這便是孔子墓,周圍用紅牆圍繞,約長裡許。墓前石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33年)黃養正書。

墓西這座房子是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3年,盡皆離去,只有子貢守墓6年。孔子墓右邊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及墓,三座墳墓呈“攜子抱孫”形。這幾座亭子,叫駐蹕亭,是當年皇帝祭孔時休息的地方。

松柏濤濤,墳瑩座座,碑石遍地,訴說著千古的故事。

各位朋友,雄偉壯闊的“三孔”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內容,在這裡,我們將會直接感受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數千年曆史中神聖而穩固的地位,從而去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是怎樣凝聚,怎樣發展的,在這裡,你不得不為曲阜驕傲,你不得不為孔子驕傲,你不得不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驕傲。

國子監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先師廟,是祭祀孔子的聖廟。在中國,孔廟遍佈各地,但孔氏家廟全國僅有兩處,一個在山東曲阜,一個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的北京孔廟規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舉行國家祭孔的場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3間,進深7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進人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5間,進深9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這裡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孔廟的第三進院落,這是最具特色院落,是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的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佈局上的巧妙構思。各位請看這組建築,它叫崇聖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5間,進深7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3間,進深5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各位朋友,孔廟的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國子監,它位於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各位請看,這是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前方就是國子監土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建於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牌坊正面額書“圓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大家跟我往後面走,後面就是敬一亭,它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司業廂房和七座御製聖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塊髙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餘字,規模巨集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

國子監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先師廟,是祭祀孔子的聖廟。在中國,孔廟遍佈各地,但孔氏家廟全國僅有兩處,一個在山東曲阜,一個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的北京孔廟規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舉行國家祭孔的場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3間,進深7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進人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5間,進深9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這裡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國子監整體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配著集賢門(大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上軸線上還有一扇太學門,國子監和現代大學一樣,都是教書的,為什麼不叫‘大學門’,而叫‘太學門’呢?因為國子監的地位比大學要高一‘點’所以叫‘太學門’。那麼為什麼地位不一樣?這裡教書的人不是別人,而是當代的皇上。而這裡教出來的人最低也能當個縣令,高一點還能當 狀元呢!國子監那麼大,學生又那麼多,皇上一個人坐在國子監中間的寶殿內,四面八方圍滿了學生,古代又沒有擴音器,學生們怎麼聽得見呢?聽導遊講,原來在寶殿的門站著一文一武兩位官員,他們負責把皇帝說的話一字不漏的重一遍,每隔一段就有兩個這樣的官員,這就是那時候的‘擴音器’。

想一想,在古代連皇帝的學生都只能擁有這樣的教學條件,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我們的學習、生活條件這麼好,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我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我們的未來建設的更加美好!

國子監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前去遊覽的是北京北二環邊上的國子監。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於隋代,歷經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國子監,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國子監街內,是中國最後一個國子監,儲存至今,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子監,大家會問,何為國子?為何讀jiàn(薦),而不讀jiān(兼)?首先咱們說說“國子”:《周禮·地官·師氏》記載:“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漢書·禮樂志》:“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國子證誤》:“國子者,王大子、王子、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見國子泛指貴族子弟;至於“監”的讀音,讀相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歷史上只有男監、女監,沒有專門囚禁貴族子弟之監啊,另外“國子監”作為官署名牧馬監、欽天監、中書監之“監”都讀jiàn(薦)。

另外,在參觀前,我想請大家在參觀過程中注意一下國子監內的古槐.

據史料載,在元明時,北京的國子監內有國槐古柏二百餘株,隨著年代的推移,現存古槐古柏僅四十餘株。國子監裡的古槐大多種植於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於彝倫堂前西側的“吉祥槐”。“吉祥槐”高約15米,由兩棵主幹組成,其雙幹周長分別為2.6和2.5米。似一對孿生兄弟並肩而立,向人們展示著獨特的風采。此槐種植於元代,據說是元代國吉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所植。人們為什麼叫它為“吉祥槐”呢?相傳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幹上忽又萌發新芽成葉,枯而復榮。國子監的師生們發現後,紛紛傳頌,當時正值乾隆生母慈寧太后六十壽辰,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徵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紛紛題詩作畫,以示慶賀。這年正趕上大學士將溥奉旨到孔廟祭先師,他得知此事後,竟夜宿國子監,發揮其樹畫的特長,繪製一副古槐圖,得到乾隆的嘉獎。據《日下舊聞考》載“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閱歲既久,枯而復榮。當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時慈寧六旬萬壽之歲,槐市眾生,傳為瑞事”。乾隆皇帝也作《御製國學古槐詩》,詩云:“黃宮嘉蔭樹,遺蹟緬前賢。初植至元歲,重榮辛末年。奇同曲阜檜,靈紀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壽筵。喬柯應芹藻,翠葉潤觚編。右相非誇繪,由來事可傳。”乾隆的古槐詩和蔣溥的古槐圖及眾大臣的詩文還刻在碑上,立在樹旁。朝廷還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圍牆保護起來。據說古槐詩畫碑儲存完好,在1956年該碑與《十三經石刻》一起移到孔廟西側。關於此槐的名字,在上述《日下舊聞考》引句中的“槐市”。在周代時的太學旁,有一大片槐樹林。當時的士人和太學生為了互通有無,每逢七年級、十五,就在槐樹林裡,各自拿出家鄉的土特產或書籍等互通有無,或進行買賣。因都是文人進行交易,故出現和氣禮讓的景象,人們稱為“槐市”,以後槐市也就泛指國子監。文句中的“槐市眾生”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

國子監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孔廟。孔廟又稱文廟、先師廟,是祭祀孔子的聖廟。在中國,孔廟遍佈各地,但孔氏家廟全國僅有兩處,一個在山東曲阜,一個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的北京孔廟規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舉行國家祭孔的場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3間,進深7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進人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5間,進深9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這裡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孔廟的第三進院落,這是最具特色院落,是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的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佈局上的巧妙構思。各位請看這組建築,它叫崇聖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5間,進深7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3間,進深5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各位朋友,孔廟的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dycfanwen/jingxuan/6nywvr.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