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天津導遊詞 >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精選5篇)
手機版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3.08W 次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 篇1

太平寨鎮位於遷西縣東北部21公里處,北鄰寬城、青龍兩縣,東接遷安市,南臨大秦鐵路和三撫國道,地理位置優越。全鎮總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544畝,林地134280畝。轄29個行政村,9624戶,共31228人。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精選5篇)

太平寨鎮立足山場廣闊優勢,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投資近400萬元實施了南大門萬畝荒山開發工程,完成圍山轉整地7000畝,修路29公里,栽植各種果樹50萬株,修建集雨水窖300個,形成了以板栗、金太陽杏、愛宕梨為主的特色果品產區。現全鎮有板栗樹140餘萬株,常年板栗產量100萬公斤;在該鎮大嶺寨、城自嶺、擦巖子一線長城腳下石灰岩帶上,特產安梨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其中大嶺寨安梨以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口聞名於京、津、唐地區。該村原有安梨樹3萬株,常年果品產量20萬公斤。秋季安梨未下樹,採購者已至。目前該村已建成600畝安梨基地,栽植安梨苗6萬株;以南劉古莊、黃土嶺為中心,輻射南片10村形成了3000畝的玉米種植基地;以樓房峪為龍頭,帶動東辛莊、太四村等村形成了800畝的藥材生產基地。

礦產資源以鐵礦、石灰石為主,已探明的鐵礦儲量20xx萬噸,石灰石儲量1200萬噸,形成了鐵礦採礦、鐵選、燒結、鍊鐵一條龍生產,目前全鎮共有在冊礦點288個,選廠87家,年產鐵礦石200萬噸,鐵精粉100萬噸。

太平寨鎮旅遊業前景廣闊,資源豐富,有蜿蜒起伏的古長城遺址,有明代的古磚窯、古灰窯遺址,有傳說中韓湘子讀書成仙的攻書檯,更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36.7億年前的麻礫岩。

太平寨還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鎮內現有5處集貿市場大型超市一處,商場、商店近百家,有中國小20所,高標準四層太陽能式教學樓一座。省政府確定的長城旅遊路太平寨至金廠峪段13.3公里水泥路貫穿全鎮,鎮敬老院翻建工程順利通過了省甲級驗收。重新對小城鎮進行了規劃,並請市規劃設計院設計的佔地4080平方米,商業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的中心廣場正在籌建中,該鎮還成立了個體私營經濟辦公室,真心實意為外來投資者和個體業主解決實際困難,提供服務。

開放的太平寨鎮人民,決心以寬鬆的環境、優惠的政策,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到此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天津太平寨位於黃崖關東南1.0公里小平安村。海拔高度400~500米,東起半拉缸山,西至寡婦樓。西北接鳳凰樓,西南接水關。全長873米。控扼黃崖關城東側崇山溝谷的寨堡,以山勢險峻,長城雄偉著稱。在太平寨長城東側,新建門洞式登城便道,門上嵌“太平寨”石額,故得名。太平寨有多井字形拱券結構城樓六座、墩臺一座、登城便門一座。

登城入口處為甕城,甕城前廣場有8.5米高的戚繼光花崗岩塑像。甕城西面為三岔牆,牆向外伸向有哨樓,牆內有水洞,長城隨險峻山勢而變化,山巔築有圓形石樓,連線100多米陡降石牆,為北齊年間所建,距今1400多年。長城內側有一牆圍子,名“養馬閣”,為古代養馬處。小平安村有一殘碑,名《建空心敵臺碑》。半拉缸山下城牆有一座平臺,是戚繼光點將臺。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 篇3

天津太平寨 位於黃崖關東南10公里小平安村,海拔高度400~500米,控扼著黃崖關城東側的崇山溝谷。在太平寨長城遊覽區的入口處的甕城前廣場上,樹立著戚繼光的石像,高8米有餘,身著戎裝,氣宇軒昂。太平寨以長城墩臺變化多端而聞名,有石條徹就的,有磚木構成的,有空心的,有實心的,有方有圓,形式多樣。

太平寨控扼著黃崖關城東側的崇山溝谷。寨北穀道稱韃子溝,明嘉靖年間韃靼曾由此破城入關,故名。

太平寨長城東側,新建門洞式登城便道,門上嵌“太平寨”石額。太平寨有井字形拱券結構敵樓六座、墩臺一座、登城便門一座。登城便道前有一個小甕城,甕城前廣場上,塑有高8.5米的明末戍邊修城名將、薊州總兵戚繼光花崗岩塑像,身著戎裝,氣宇軒昂。甕城西面有一段城牆向外延伸30多米,設一敵臺,稱哨樓。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旅遊的目的地是西開教堂。西開教堂全稱天主教西開總堂,又稱老西開教堂、法國教堂。西開教堂位於天津和平區濱江道獨山路,坐西南朝東北。1920xx年由法國傳教士杜保祿主持修建。抗日戰爭時期,老西開近34公頃的中國土地被法租界鯨吞。西開教堂因地處法租界,又是法國傳教士建造,故舊時津民亦稱之為法國教堂。天主教是基督宗教主要派系之一。中世紀時,基督教正教會成為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公元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東部稱正教,亦名東正教;西部稱公數,亦名天主教。十六世紀,西部教會內又發生反教宗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分化出脫離天主教的新宗派,即新教;新教又不斷分化,繁衍出若干派系。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的結構大體相似,功能也相同,它們都為宗教信徒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活動場所。每到星期六晚和星期日,許多信徒及群眾都集結到這兩座教堂內,聆聽神父對教義的講演,參與其教會組織的有關宗教活動,氣氛熱烈祥和。

天主教堂不但裝飾各類大小十字架,往往還要恭奉耶穌揹負十字架的雕像或畫像,還有聖母瑪利亞及聖徒的畫像,有的教堂還有耶穌揹負十字架上各各他的“耶穌苦路像”,供人們瞻仰。天主教堂聖殿一側還專設有“告解亭”供神甫接待信徒懺悔告解之用。

天津太平寨導遊詞 篇5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蹟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著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裡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洛陽橋。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曆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 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臥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個“醋”字。

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 ——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著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裝置,就採用“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dycfanwen/tianjin/5rp9m5.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