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香港導遊詞 >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精選17篇)
手機版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精選17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3.02W 次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精選17篇)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遊小王,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香港,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雲遊覽香港大嶼山。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島。從東湧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樹木蔥蘢,山嶺起伏,其間的鳳凰山和大東山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向南的海岸擁有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遊大嶼山西南部,可說是一步一古蹟。從石壁水壩出發,沿引水道向西南走個多小時,便到達狗嶺湧。此地方除被不少郊遊人士列為最佳露營地點外,豎立?的「嶼南石碑」,更見證了一百年前英國迫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強租借新界的事件。站在這租借分界線,背後無盡的南中國海、索罟群島、桂山島、萬山群島全近在咫尺,遊人在這裡可盡享無限好風光。

再往西走便是香港境內的極西——分流。據悉,這裡是西面珠江三角洲的黃泥水和東面南中國海清澈鹹水的交匯,清水與濁水的分隔,故名分流。彎月形的分流東灣邊緣有座雍正時期的炮臺,當年曾負起鎮守大嶼山至珠江一帶水域的重任。此外,附近的分流村、分流大學和天后廟,儘管皆空置破落,卻又古意盎然,值得參觀

位於昂平大路的“竹園精舍”不可不去,裡面有一幅中堂蓮花圖。這一朵蓮花並非平常畫家所畫,而是出自慈禧太后御筆,畫上印有慈大後玉璽,是鎮山之寶。相傳早年香港淪陷時期,日軍經過竹園精舍時,連走路都不敢用力,只靜悄悄地走過,更加不敢進入騷擾,慈禧太后御筆蓮花圖由此得以儲存。在此參觀,雖則沒有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卻更添禪院的幽雅脫俗。從東湧經沙螺灣、深屈,到大澳寶珠潭,有一段全長約8公里的古道。古道沿海而修,歷來是遠足者最喜歡的路段。沿途還有一些客家排屋,這在大嶼山是很少見到的。

大澳漁村水鄉風情極為濃郁,是大嶼山最有生活氣息的遊覽勝地。這裡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海就是著名的伶仃洋。傍晚時分,站在渡口的橋上看“伶仃落日”,景色壯美中另有一番滄桑。渡口租一艘遊艇,進入水鄉河道,一路前行,大澳水鄉最有特色的吊腳樓讓人目不暇接……

位於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寺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佛門勝地之一。寶蓮寺創建於1920xx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之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峰,有一座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天壇大佛”。大佛底座有三層,內一口大鐘,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供人“解除108種煩惱”。它和寶蓮寺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佛教旅遊大區。

鳳凰山是大嶼山的最高山峰高達九百三十四米,是本港遠足人士的旅遊勝地,旅遊人士每多摸黑登山,觀看日出。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2

在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明朝東莞人鄧淳著的《嶺南叢述》就有提到“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巖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系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

大嶼山亦稱大溪山、大姨山、大嵛山、大魚山、大漁山、屯門島,大嶼山島,大嶼島及爛頭島。大嶼山的英文名“Lantau”正是粵語“爛頭”的音譯。雖然“嶼”字的廣東話正音同“罪”(zeoi6),但“大嶼山”則讀成“魚“(yu4)。這是因為大嶼山舊名“大魚”、“大漁”、“大俞”等,皆是“魚”音,“大嶼山”一名是從清朝道光年間才開始的官方名稱。

早於石器時代,大嶼山便有人居住。考古學家曾發掘出當時的陶器、捕魚工具和兵器,而現存於分流的石圓環及石壁的石刻就是當時的遺蹟。

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定居,後人以漁業及製鹽為業,其後成為傜民的一支。可是當時亦有傳說指島上的是稱為盧亭的半人半魚的生物。

南宋年間,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製鹽業從此式微。另一方面,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大嶼山的梅蔚(今梅窩)也是其食邑之一。

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他們曾兩度逗留於大嶼山,曾於梅蔚(今梅窩)及東湧等地稍作停留。景炎三年三月,端宗於大嶼山北岸一帶病逝,宋帝昺繼位,其後才逃至新會。

明朝正德年間,佛朗機(今葡萄牙)人滋擾屯門地區,並曾於大嶼山的大澳建立據點。正德十六年(1521年)爆發的屯門海戰,才使佛朗機人撤出大嶼山。

清朝年間,大嶼山以北的龍鼓水道成為外國商旅往廣州貿易的必經之路。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朝廷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設立於東湧興建一個所城,現稱東湧炮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整個大嶼山的新界地區被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島上樹立了嶼南界碑以示英方主權。

1990年代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一直未有在大嶼山有大型發展。1989年,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發表“機場核心計劃”,決定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大嶼山西北的東湧被髮展為北大嶼山新市鎮,並以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與島外的陸上交通連線,大嶼山開始被大興土木。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

歡迎來到香港遊玩,我是導遊,我們今天要去的是大嶼山。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島。從東湧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樹木蔥蘢,山嶺起伏,其間的鳳凰山和大東山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向南的海岸擁有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遊大嶼山西南部,可說是一步一古蹟。從石壁水壩出發,沿引水道向西南走個多小時,便到達狗嶺湧。此地方除被不少郊遊人士列為最佳露營地點外,豎立艫摹贛炷鮮碑」,更見證了一百年前英國迫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強租借新界的事件。站在這租借分界線,背後無盡的南中國海、索罟群島、桂山島、萬山群島全近在咫尺,遊人在這裡可盡享無限好風光。

再往西走便是香港境內的極西——分流。據悉,這裡是西面珠江三角洲的黃泥水和東面南中國海清澈鹹水的交匯,清水與濁水的分隔,故名分流。彎月形的分流東灣邊緣有座雍正時期的炮臺,當年曾負起鎮守大嶼山至珠江一帶水域的重任。此外,附近的分流村、分流大學和天后廟,儘管皆空置破落,卻又古意盎然,值得參觀。

位於昂平大路的“竹園精舍”不可不去,裡面有一幅中堂蓮花圖。這一朵蓮花並非平常畫家所畫,而是出自慈禧太后御筆,畫上印有慈大後玉璽,是鎮山之寶。相傳早年香港淪陷時期,日軍經過竹園精舍時,連走路都不敢用力,只靜悄悄地走過,更加不敢進入騷擾,慈禧太后御筆蓮花圖由此得以儲存。在此參觀,雖則沒有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卻更添禪院的幽雅脫俗。從東湧經沙螺灣、深屈,到大澳寶珠潭,有一段全長約8公里的古道。古道沿海而修,歷來是遠足者最喜歡的路段。沿途還有一些客家排屋,這在大嶼山是很少見到的。

大澳漁村水鄉風情極為濃郁,是大嶼山最有生活氣息的遊覽勝地。這裡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海就是著名的伶仃洋。傍晚時分,站在渡口的橋上看“伶仃落日”,景色壯美中另有一番滄桑。渡口租一艘遊艇,進入水鄉河道,一路前行,大澳水鄉最有特色的吊腳樓讓人目不暇接……

位於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寺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佛門勝地之一。寶蓮寺創建於1920xx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之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禪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峰,有一座新建的世界最大的銅佛像———“天壇大佛”。大佛底座有三層,內一口大鐘,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供人“解除108種煩惱”。它和寶蓮寺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佛教旅遊大區。

鳳凰山是大嶼山的最高山峰高達九百三十四米,是本港遠足人士的旅遊勝地,旅遊人士每多摸黑登山,觀看日出。

冰燈,不過是當地貧窮人家過年過節時張掛的一種簡陋裝飾,其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造型複雜、多姿多采的冰制藝術品。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4

在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明朝東莞人鄧淳著的《嶺南叢述》就有提到“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巖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系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

大嶼山亦稱大溪山、大姨山、大嵛山、大魚山、大漁山、屯門島,大嶼山島,大嶼島及爛頭島。大嶼山的英文名“Lantau”正是粵語“爛頭”的音譯。雖然“嶼”字的廣東話正音同“罪”(zeoi6),但“大嶼山”則讀成“魚“(yu4)。這是因為大嶼山舊名“大魚”、“大漁”、“大俞”等,皆是“魚”音,“大嶼山”一名是從清朝道光年間才開始的官方名稱。

早於石器時代,大嶼山便有人居住。考古學家曾發掘出當時的陶器、捕魚工具和兵器,而現存於分流的石圓環及石壁的石刻就是當時的遺蹟。

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定居,後人以漁業及製鹽為業,其後成為傜民的一支。可是當時亦有傳說指島上的是稱為盧亭的半人半魚的生物。

南宋年間,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製鹽業從此式微。另一方面,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大嶼山的梅蔚(今梅窩)也是其食邑之一。

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他們曾兩度逗留於大嶼山,曾於梅蔚(今梅窩)及東湧等地稍作停留。景炎三年三月,端宗於大嶼山北岸一帶病逝,宋帝昺繼位,其後才逃至新會。

明朝正德年間,佛朗機(今葡萄牙)人滋擾屯門地區,並曾於大嶼山的大澳建立據點。正德十六年(1520xx年)爆發的屯門海戰,才使佛朗機人撤出大嶼山。

清朝年間,大嶼山以北的龍鼓水道成為外國商旅往廣州貿易的必經之路。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朝廷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設立於東湧興建一個所城,現稱東湧炮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整個大嶼山的新界地區被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島上樹立了嶼南界碑以示英方主權。

1990年代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一直未有在大嶼山有大型發展。1989年,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發表“機場核心計劃”,決定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大嶼山西北的東湧被髮展為北大嶼山新市鎮,並以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與島外的陸上交通連線,大嶼山開始被大興土木。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香港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香港(簡稱: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位於南中國海沿岸,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南望萬山群島,西迎澳門和廣東珠海,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所組成,共263個島嶼。香港華人普遍通行廣府片粵語,當地慣稱廣東話。香港的英文名稱Hong Kong是廣府系香港原住民的語言蜑家話音譯,並非廣府片粵語的念法Heong Kong。

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人口約713萬(20__年),總面積1070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香港可分為四個部份:香港島、新界、九龍和離島。九龍是位於北邊港口的半島,香港島的面積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業區,但只佔全香港陸地面積的7%,新界的面積約980平方公里,相當於香港陸地面積的91%。離島共包括262個島嶼,最大的離島大嶼山幾乎是香港島的兩倍之大。

香港自中國秦朝起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息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說法四:因為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粵大紀》上的香港

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極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

現仍有人把香港稱作“香江”、“香海”、“香島”、“香州”等。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原譯作Heung 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為“康”(蜑家話),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

【資源物產】受到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最寶貴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麵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主要是紅衫、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農業方面,香港主要出產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日常需要的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行政區劃】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

新界: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氣候概況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溼,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

香港1月和2月雲量較多,間有冷鋒過境,帶來乾燥的北風;市區氣溫有時較低,並有結霜現象。3月和4月的天氣極為潮溼,霧和小雨使能見度降低,有時更令到航空和渡輪服務中斷。5月至8月的天氣炎熱潮溼,時有驟雨和雷暴來襲。7至9月是香港最有可能受颱風影響的月份。當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東南約700至1000公里時,天氣通常晴朗酷熱,但黃昏時卻可能有區域性地區性雷暴。若熱帶氣旋中心移近,風力便會增強,大部地區可能會有大雨。11月和12月的香港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是一年中天氣最好的時節。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嶼山(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為大濠島,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面積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但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汲水門等,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市區,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但因此成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隨著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青馬大橋(含地鐵東湧線及機場快線)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線起來,以及東湧新市鎮的開發,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

大嶼山為全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約為144平方公里,共有村落47個,其中三個——梅窩、東湧及大澳近期已發展成為新巿鎮。而78.4平方公里的土地則劃為大嶼山郊野公園。香港國際機場、迪斯尼樂園也位於大嶼山上。

大嶼山(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為大濠島,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面積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但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汲水門等,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香港島以西約10公里(6哩)的島嶼,為中國香港特區新界的一部分。長約27公里(17哩), 寬約9.5公里,面積150平方公里(58平方哩)。 大嶼山的最高峰鳳凰山高934公尺(3,064呎), 島上遍佈草地及灌木叢,沿海岸有小塊可耕地。栽種稻米及蔬菜。1980年代早期曾有開發大嶼山的計畫,包括沿南部和北部海岸建新的國民住宅,由新界(東北)築一座橋通此,以及在北部的小島赤鱲角建一座新的國際機場(1998年4月正式啟用),以疏解香港與九龍的擁擠狀況。位於西南的石壁水庫為集水設施;島上有公路網,渡船可通屯門和維多利亞。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市區,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但因此成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隨著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青馬大橋(含地鐵東湧線及機場快線)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線起來,以及東湧新市鎮的開發,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

大嶼山遠足路線由昂坪開始,可眺望石壁水塘的美麗景緻,然後繞著鳳凰山北面的山坡前進。朝著東湧谷緩緩而下,會經過樹林、山溪、舊炮臺和庵堂。放眼遠望,現代化的赤鱲角機場與原始郊野構成強烈對比。大嶼山上的著名遊玩景點有:天壇大佛、寶蓮寺、昂坪360、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梅窩(銀礦灣)、貝澳溼地、大澳水鄉、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鳳凰山、大東山、大白灣等。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香港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香港(簡稱: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位於南中國海沿岸,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南望萬山群島,西迎澳門和廣東珠海,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所組成,共263個島嶼。香港華人普遍通行廣府片粵語,當地慣稱廣東話。香港的英文名稱Hong Kong是廣府系香港原住民的語言蜑家話音譯,並非廣府片粵語的念法Heong Kong。

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人口約713萬(20xx年),總面積1070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香港可分為四個部份:香港島、新界、九龍和離島。九龍是位於北邊港口的半島,香港島的面積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業區,但只佔全香港陸地面積的7%,新界的面積約980平方公里,相當於香港陸地面積的91%。離島共包括262個島嶼,最大的離島大嶼山幾乎是香港島的兩倍之大。

香港自中國秦朝起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息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說法四:因為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粵大紀》上的香港

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極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

現仍有人把香港稱作“香江”、“香海”、“香島”、“香州”等。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原譯作Heung 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為“康”(蜑家話),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

【資源物產】受到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最寶貴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麵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主要是紅衫、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農業方面,香港主要出產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日常需要的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行政區劃】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

新界: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0xx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氣候概況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溼,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

香港1月和2月雲量較多,間有冷鋒過境,帶來乾燥的北風;市區氣溫有時較低,並有結霜現象。3月和4月的天氣極為潮溼,霧和小雨使能見度降低,有時更令到航空和渡輪服務中斷。5月至8月的天氣炎熱潮溼,時有驟雨和雷暴來襲。7至9月是香港最有可能受颱風影響的月份。當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東南約700至1000公里時,天氣通常晴朗酷熱,但黃昏時卻可能有區域性地區性雷暴。若熱帶氣旋中心移近,風力便會增強,大部地區可能會有大雨。11月和12月的香港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是一年中天氣最好的時節。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8

荔枝角公園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的荔枝角灣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興建,佔地17.65公頃,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荔枝角公園位於深水埗西,東為美孚一期,南接葵湧貨櫃碼頭路,西靠荔景山道,北則為荔灣道,交通四通八達,可乘地鐵、西鐵及巴士前往。

歷史沿革

早於1970年代後期,由於興建地鐵荃灣線,荔枝角大橋(葵湧道)以內的荔枝角灣被填平,灣內的泳棚和划艇場消失。北端的荔枝角泳池和室內體育館首先於1980年代落成。南端亦落實興建荔枝角公園,第一期於1990年啟用。

1990年代初期,西九龍填海工程使荔枝角大橋以及美孚新邨以南的海域變成陸地,荔枝角公園就再向該處擴充套件,以作為西九龍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間的緩衝帶。但有部分地段受到九廣西鐵工程所影響,在1998年-20xx年間,九廣鐵路公司負責重置荔枝角公園內所有受西鐵工程影響的設施,第二及第三期發展亦作出相應修訂,進行加建及改善設施工程,西鐵美孚站上蓋亦加建了花園。

相關景點

荔枝角公園分為三期建造,總面積達17.65公頃,園內提供多項康體設施,而鄰近配套設施則有荔枝角公園游泳池、體育館及圖書館。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是一箇中式公園,於20xx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7時正至下午11時正。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全園面積達12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

整個公園分為十個景區,園內的建築物皆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迴廊為佈局。其建築藝術也是採用嶺南風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則以英德太湖石為主。此外,園內掛有多副對聯,撰聯人有梁啟超、劉華東、李文田、康有為等。公園由東門至橋廊屋簷,均綴以彩色光纖燈飾,令園景在月夜下更添嫵媚。園的內外廣植樹木,綠樹成蔭;此外,更有精緻的盆景擺設,供遊人欣賞。

卵石徑

花園內的一個景點為“健康去屣”。這是一條用卵石鋪砌而成的小徑,遊人赤足或穿著布鞋,於卵石徑上來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經反射區,促進足部血液迴圈。每天的不同時段,均見遊人如鯽,可見卵石徑甚受歡迎。

香港導遊詞相關文章: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9

香港,一個繁華並且令人嚮往的美麗城邦;香港,一個激情而又動感的遊樂場;香港,文明又包容著人性的國際都市。

我們懷著心潮澎湃的心情,踏上了去香港的旅途,生命中的一次飛躍,心靈的又一次洗禮。在陳女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順風。享受著陳女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當地的人情味很濃人。在香港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會熱情的和你交談,當你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更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你們,我們8人在香港問路時他們都會熱心的幫助。

其次來說說香港市民的素質,先拿香港司機來說吧。當我坐上大巴車時駛向目的地時,發現了一個祕密,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城市行車井然有序。可是香港的馬路很狹窄,所謂城市交通是考驗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文明程度,像香港這麼擁擠的彈丸之地,

我很好奇也很驚訝香港的司機為什麼開車怎麼那麼井然有序。

在香港的第2天,我們乘坐了那裡的地鐵,那裡的環境給人一種井井有條的舒適,雖然是有人打掃,但是沒有行人的配合是不夠的。走進地鐵,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副溫馨的場面:雖然車上人很多,但是大家都很好的相處。並且對於一些需要幫助的乘客,還有許多人會熱情的讓座,幫助,這是東莞這座同樣是國際的大都市所缺乏的。

我最想說的是香港的風景,那兒真的很美很美,香港地處亞熱帶,水天相接,渾然一體,到處都是大葉子的綠色植物,顯得生氣盎然啊!被人們稱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在我眼前就像是海市蜃樓。一座座高樓大廈,設計別緻,非常獨特.

香港的夜景最讓人留戀,夜空下的香港有如無數繁星隕落,覆蓋在一片富麗的土地上.星星的點綴,比世上最美的燈光要更燦爛,更輝煌.透徹的空氣,就像香港透明的歷史,預示了香港透明的明天,更加華麗的盛開.一朵紫荊花的帳綻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它的香飄了每一位華人的身邊,讓人激動,感懷.它久久的盛開著,不思疲憊,正如它當初迫切的掙扎著回到偉大祖國懷抱一樣的不思疲憊.我們愛香港,我們愛它的一切!

這次旅行真的讓我收穫很大,它讓我學會了獨立生活,增強了與別人交流的能力,認識了香港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0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亦稱作荷里活道,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好萊塢無關,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石板街(即砵甸乍街)由一塊塊大石板砌成,位於中環荷里活道交界至幹諾道中環段,香港的懷舊老街

半山自動扶梯:往來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垂直差距:135米,免費;在自動扶梯中段,設有八達通卡票價優惠的感應機,刷卡後即可享受當日自灣仔、中環及香港站搭乘地鐵,折扣2元港元。

中區警署建築群:即中環與舊中區警署相關的歷史建築,包括:舊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前中央裁判司署

PMQ元創方(英文:PMQ,意思為Police Married Quarters,即已婚警察宿舍)創意中心,位於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總樓面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有5個門口,20__年6月21日開幕

文武廟:位於荷里活道,建立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1891年,廟內奉祀文昌帝及關帝,廟內藏有一件道光27年的銅鐘;廟內串串塔香掛滿廟宇,是其一大特色。香火鼎盛。 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昔日的摩羅上街及樂古道多為海員聚居,附近青樓林立,粉黛三千,龍蛇混雜,現已變成古董和雜貨市場。

SoHo荷南美食區:即荷李活道以南的士丹頓街、伊利近街到些利街一帶。小街兩旁都是雅緻小巧的露天餐廳及開放式酒吧,飄著咖啡香的小巷弄裡,不僅嚐到世界各地美食,還有服裝店、生活雜貨店、藝術家工作室、畫廊、古董店

蘭桂坊(Lan Kwai Fong),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聚集大小酒吧與餐館的中高檔消費區,時尚青年和外籍人士聚集地,緣起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1

在香港島西側的海面上,浮立著地域寬闊、風光秀麗的大嶼山島。島上有座雄偉壯觀的寶蓮寺,天壇大佛就矗立在寺旁海拔482米的木魚峰上。

端坐於石砌仿北京天壇基座之上的天壇大佛,是釋迦牟尼佛,他慈眉善目.神態莊重,似在為炎黃子孫默默祝福。耗資20__萬港幣建造的大佛,高34米,重250噸,由200塊青銅鑄件砌成,佔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堪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銅佛像。

天壇大佛於1993年12月29日開光,自此登臨參拜的遊客便絡繹不絕。遊客從香港島中環的統一碼頭搭輪渡到大嶼山島之後,再乘巴士即可直達寶蓮寺。親眼目睹天壇大佛的磅礴氣勢,實乃遊覽香港的一大快事。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2

香港的主要港口是維多利亞港,它位於維多利亞海峽近岸,港區海底多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港區水域遼闊,可以同時靠泊50艘巨輪。港區水深大,平均水深為12.2米,萬噸級的遠洋巨輪可以全天候進出港口。港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躲風避浪。另外,由於九龍半島向南伸入海中,消減了風浪,使港區相對平靜。維多利亞港灣地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這裡港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水域總面積達59平方千米,寬度從1.2千米到9.6千米不等,可以停泊遠洋巨輪。

維多利亞港有三個主要出入水道,是進入香港的門戶,維多利亞港目前有72個供遠洋輪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個可供長達183米的巨輪停泊。整個港區開發的碼頭和貨物裝卸區總長度近7千米,進出港的輪船停泊時間只需十幾個小時,效率之高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香港港口的助航設施以及港口通訊裝置也是十分先進和完備的維多利亞港灣斜斜的漆鹹道,深夜打烊的大小店鋪都還倦在捲簾門後。漆鹹道往南的盡頭,已足夠聞得著維港的味道了。橫著的是有名的梳士巴利道。穿過去,就是尖沙咀的濱海公園。其實,漫步尖沙咀的濱海散步道,維港就在身旁。往來的各色船等慢悠悠地穿梭在雨霧中,隔水相望,港島更便澀地躲在朦朧之後。彌敦道的喧囂還沒有開始。往西走,香港太空館、藝術館、文化中心在徐徐悠悠的港風中逐漸顯露著各自的身形。

再往西去,文化中心的廣場上,米壽的鐘樓亦然。這是一座紅磚砌成的方形建築,高44米,四角是花崗岩。樓頂,一枚7米長的避雷針高聳。鐘樓外牆依稀可見斑駁的痕跡。始建於1920_年的鐘樓,原是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總站的標誌性建築。1978年,九廣鐵路總站遷至紅磡,尖沙咀站被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鐘樓在此。

維港的那一面,太平山正與鐘樓日夜相望,一高一低,永遠遙相廝守,一道見證著維港的一切。行至天星碼頭,雨已停歇,天似放晴。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猶如竹幹節節高升的外形和鋼架玻璃的結構將香港的傳統氣質和現代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灣仔的會展中心新翼則是香港的新地標,它擁有全球最高的玻璃幕牆,如展翅欲翔的海鷗。臨海的廣場上,金紫荊正熠熠盛開。

廣東道上豪華海景酒店的頂級名牌店或許發散著誘惑的磁場,一如維港對面中環的高檔寫字樓。坐在海港城三樓的露天遊廊上,碌碌嘎然。身後的玻璃門彷彿一道屏風,門裡是塵世,門外是桃源。陽光鋪在海面上,隨波浮蕩,目眩神迷。依稀中,沒有追逐,不知魏晉,唯有山海天風。

夜幕初臨,維港燈火漸明,天邊一抹紫霞餘輝。綠白兩色的天星小輪緩緩向港島游去。摩挲多年依然堅固的甲板,吱吱呀呀的古舊木質座椅,沿襲著不列顛的紳士品格。回望九龍,霞光正淡去,燈火繁花漸行漸遠,幾艘歸航的小船靜靜地躺在碼頭上,鐘樓依然形單影隻。彼岸璀璨耀眼的港島讓人目不暇接,加上波光倒影,越顯奢華。灣仔會展中心徹亮如洗,銅鑼灣熙攘如潮,中西區錯落的高大建築燈火通明,中環中心的明燈直刺雲霄,青黑的太平山隱現的點點星星,是這片燈海的邊際。迷離恍惚中,海面上的觀光遊輪甚至天星小輪都成了維港兩岸爭妍的表演者,水、燈、船、人共奏華章。

在中環的天星碼頭登岸,夜色完全籠罩了維港,她的妝容逾顯華貴。臨海護欄隔疏了拍岸的浪聲,倒映著連片色彩的海面,九龍反而顯得親近平實了許多。幾步路外的皇后碼頭,不知哪家電視公司正在拍跳海戲。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總喜歡在這裡跳海,想想其實在這樣浪漫的地方結束生命恐怕真是對自己的最好祭奠。

還是再上山頂吧。有的人喜歡分兩次上太平山,一次是在白天,體會殖民時代只准上流人士出入的巔峰感,另一次則是在山下城市燈火盛宴的夜晚,領略維港最亮麗的一面。

古老的山頂纜車一如既往地陡斜著身子往上爬。半山一戶豪宅正在開party,惹來陣陣觀望。美酒佳人恐怕早就沒有欣賞夜景的興致了,抑或他們早已習慣了將自己也看作景緻。夜晚的太平山頂凌霄閣觀景臺籠罩在流光溢彩中。不管你是不是一個浪漫的人,這裡都能讓你沉醉其中,暢快愉悅。

躲開山頂最熙鬧的人群,一路西行,觀景的獅子臺靜臥在飛崖之上。人不算多,隨意地或站或坐,指點著海山之間的炫影。繼續西去,自然祥靜的氛圍越來越濃密,脫世一般。這時維港才真切起來。港九兩岸奪目的燈海是她給自己塗上的夜光眼影,調盡亮麗色彩,配合著香港的嫵媚線條和華貴夜禮服。維港忽明忽暗的眼波不似她的奢華妝容這般張揚,海潮更替中沉澱著浮華,幽冷地望穿紅塵,反而更撩人心緒。

細味維港所代表著的這個東方大都會,東西對比,左右共存,古今並陳,南北交通,城鄉兼勝,滄桑榮辱……眼前的繁都逐漸和記憶中的交疊起來,或許這才是維港掩藏在奇幻無窮美景之後的真髓吧。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3

淺水灣位於香港島南部的淺水灣是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麗海灣。淺水灣海灘綿長,灘床寬闊,且水清沙幼,波平浪靜。沙灘上中國古典色彩的鎮海樓公園裡有天后娘娘、大慈大悲觀音神像,還有長壽橋等勝景。臨海的茶座,則是欣賞紅日西沉,濤聲拍岸的好地方。

淺水灣的秀麗景色,使它成為港島著名的高階住宅區之一,其中包括香港鉅商李嘉誠、包玉剛的豪華私宅。

如果在海灘玩累了,可以到旁邊的快餐店、餐廳及超級市場就餐、購物,曾經是著名的淺水灣酒店現在已經成為影灣園商場了。附近的深水灣、中灣及南灣,都是暢泳勝地。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4

遊客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前來香港遊玩。在本次行程中,我會向大家介紹我國的香港,祝大家玩得開心。

香港是個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喜歡來這兒做生意,香港的商品琳琅滿目,各種各樣。因此,香港被稱為‘‘購物天堂’’你們想去嗎?

在香港,人們能品嚐到各種可口的食物,比如:川菜、德國菜、義大利麵……所以,香港又稱為‘‘美食天堂’’。

當然,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我們的迪士尼樂園。遊覽完海洋公園,就來到了歡聲笑語的美妙世界,迪士尼樂園有4個主題: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和明日世界。每一個主題都有不一樣的特色,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來到這裡,就等於來到了童話世界,感受奇妙之旅。

最後,我們來到了全球中心的金紫荊廣場,因為這裡有家喻戶曉的紫荊花雕刻。這是整個香港行政區的象徵,象徵著香港永遠繁榮昌盛。因此,這裡也成了遊客們的必經之處。

各位遊客,神奇的香港難道不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東方明珠’’嗎?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尖沙咀位於九龍南端,維多利亞港海濱。區內集中了大量的商店,購物中心,餐廳和辦工大樓,任何時間都是車水馬龍,擠滿了市民及旅客.這一帶更是高階旅館的集中地。

彌敦道是貫穿尖沙嘴的主要大街,和其周圍的街道商店林立,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都在尖沙嘴。太空館是一座規模大、現代化水平高的太空科學館,館的外表是一座別具風格的大型圓型建築,館內設太陽廳、展覽廳、天象廳等,內有各種圖表、模型和精密儀器,還有自動放映的閉路電視和電影等,向遊客介紹天體的形成、地球的歷史、人類的起源、世界的氣候、古代的天文學家,直至現代的人造衛星和載人火箭宇宙飛船等。遊人可以通過各種裝置觀賞到日蝕、月蝕的美妙景色;可以在太空隧道里親眼看到執行的宇宙飛船模型,以及宇航員飄在空中失重的狀況。整個天象館如同宇宙天體,遊客到此如置身太空漫步一般。

在這裡可飽覽維多利亞港的全景,是香港另一經典的明信片景緻。尖沙嘴一側有鐘樓,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年輕人的至愛婚姻註冊地,週末能見到許多新人在此留影,簡單大方的婚紗,及素雅的捧花總能吸引遊人的目光)。

尖沙嘴的天星碼頭,天星小輪穿梭於中區和沙嘴兩地,成為重要的渡海交通工具。這是世界上最出名最短的渡輪航線,乘坐綠白色相間的小輪渡海,只需八分鐘,遊人可觀賞海港兩岸美麗的景色。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6

香港沙田馬場-彭福公園位於火炭火車站,賽馬跑道裝置之先進在全球可謂數一數二,是全港第二大的馬場。全場可容納超過85000名觀眾,偌大的賽事報告板由電腦控制,詳盡顯示每場賽事資料及結果。

一進入馬季(九月至翌年六月),賽事每週在沙田和跑馬地舉行,通常是週六或週日下午及週三的晚上。可以自行購票入場或參加旅協所辦的(賽馬觀光團)。對賽馬興趣不大的遊客,可以參觀場內的彭福公園,這是香港最大的公園之一,佔地8公頃,位於賽馬場跑道圈中央,這裡有雀鳥棲息之所和優美的園林,週末遊人眾多。除了週一、賽馬日外每日開放。

香港的兩個賽馬場,一個是位於香港島跑馬地的快活谷馬場,另外一個是位於新界區的沙田馬場。兩個場地的投注和設施,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沙田馬場位處沙田火炭,環境優雅,是現今世界上設施最完善的馬場之一,世界知名。加上場上設定有巨大的賽事告示彩色螢幕,馬迷不會錯失各馬匹的表現。精密的全電腦化終端系統處理各項投注,十分簡便。全香港還有約125個場外投注站,協助將投注資料接駁至賽馬會的電腦網路。1996年及1997年的馬季,全年投注總金額高達118.7億美元。

投票所的視窗總是擠滿了馬迷們,相當擁擠但也相當熱鬧,這種景象到那裡都是一樣的。那麼如何投注呢?馬票由Hk$10起,有3連單、4重券等各種.種類,獎金也會隨之不同。

觀光客可以感受一下在開閘前10秒那種緊張,然後歡呼、嘶吼甚至是哭號等情緒,各種香港人生活最真實的面貌。

在賽道上有一個全球馬場最大約電視螢幕,可一邊觀賞馬匹出賽前英要,一邊參考各項賠率變化。清楚掌握最新形勢之綜,又可集中精神研究馬匹。

香港大嶼山導遊詞 篇17

一天的旅程又要重新開始啦!今天我們要去的是維多利亞港。我想,維多利亞港是什麼呀?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

哦,我知道了,維多利亞港原來是一個島嶼呀。你看,現在我就在維多利亞島上,一個繁榮璀璨的美麗海港盡入眼簾,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淺水灣。

哇!海里的水是那麼的乾淨,竟沒有一點汙染,海里的幾艘漁船正在海中晃盪著,顯得若隱若現,真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淺水灣沙灘的沙子是多麼的柔軟,像一顆顆金黃色的小芝麻,海邊的浪擊打著我的腿,使你感到一股暖流正衝進你的心裡,舒服極了,海邊的風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感覺溼溼的,鹹鹹的。山上,那一座座高樓大廈,像一個個衛士,理直氣壯地站在那兒,顯得十分威風。每一位遊客到淺水灣都會知道,在山上,其中有一套別墅是香港第一首富李嘉誠的,我都快羨慕死了。我想我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也能買一座別墅。不一會兒,天漸漸地暗了,我們要準備乘船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晚景。

船啟動了,它慢慢的向海中間開去,我看見周圍的高樓大廈上美麗的燈光照耀著它,香港的高樓大廈等於就是一顆閃耀的明珠,使它變得生機勃勃,真是一座不夜城。我坐在船上,欣賞著香港這美麗的晚,最讓我吸引的是,香港層次最多,高度最長的那座高樓,它亮得像一根銀條,我聽導遊說這做高樓一共有八十八層,大家都驚訝的嘴巴都變“0”行了,觀賞著香港的風景。

香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也是一個環保的地方,我愛香港的每一個地方!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dycfanwen/xianggang/gezw99.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