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演講稿 > 朗誦稿 >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精選5篇)
手機版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精選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88W 次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 篇1

貧窮這匹餓狼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精選5篇)

早早地吞噬了我多病之父

陽光似有還無

母親每天築籬而居

漫漫求學路

我象跨墩過渡

老師您多次家訪

洪來時我才未跌落水中

您一隻手拉我過河

兩隻手送給我高中錄取通知

可您也家徒四壁 淚汪汪

看著您的愛徒在升學路上走失

終日淫雨霏霏

鄉鄰不停勸解嘆息 卻怎麼也

阻擋不了一地野草瘋長

我戴著腳鐐在田間地頭忙碌

少年農夫苦捱兩年

我手腳起繭了老師您還唸叨

這個伢子本來可以考上大學

半途輟學了真太可惜

一聲春雷傳到耳裡

我封堵已久的大壩終於決堤

老師您一句話救了弟子

當兵回來的大哥咬牙作了人梯

學生復學考上大學

老師您笑得比誰都要甜蜜

弟子砥礪前行不負師恩

九十度鞠躬深表謝意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 篇2

一身淺灰的中山裝

風紀扣常常扣得緊緊

夾扎著山芋腔的普通話

給人的印象始終是一臉嚴肅

陸老師,讀師範時他任教文選

一摞大大小小的書

伴隨著課上的旁徵博引

讓我時常想起魯迅筆下的藤野

畢業那天師生會餐

陸老師破例喝了酒

酒後的他反覆叮囑我堅持筆耕

這話其實他已寫在了我的紀念冊裡

後來聽說陸老師生病

幾個同學相約去看望

燈光下的他面容枯槁

話語依舊是擲地有力

他說他和死神握過兩次手

他讓我們再忙也要愛惜身體

努力拓展生命的寬度

病床上的他仍堅持讀書寫作

上帝最終沒有給這個好人活下去的機會

陸老師離開人世已經好幾個年頭

但願天堂裡沒有生老病死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 篇3

李老師,我是打醬油的

而你總是打米酒

那五千年的米酒撫慰著

你的情感

流淌出米酒一樣的文字

在世俗的世界裡

閃耀出珍貴的光輝

喝酒之人如李白

可他喝的是天上之酒

他只能是謫仙之人

天上人間是令人羨慕

但俗世世界才會真實長久

那北方的白酒太過濃烈

而那些啤酒又太過恬淡

家鄉的米酒不烈也不談

它韌性綿長又甘醇

滿含著人生的底蘊

李老師浸潤在這永州的酒中

李老師也真正生活在

這酒一樣的永州

那種散談與灑脫

那種綿密與醇厚

更有仁慈與渾樸

詮釋著永州真人的風範

也讓柳宗元的文脈得以延詠

也讓永州的聊齋開滿文壇

還有陶淵明的談而有味

李老師,有朝一日

我想喝一喝你的米酒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 篇4

別人從生活中撈取黃金

您只能獲取花香

您的黃金是早晨的太陽

您的銀子是十五的月亮

但您依然快樂的吹著口哨

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

感謝老師的朗誦詩文稿 篇5

《守望教育》是把對教育生活提問的權利交還於實踐者,讓每個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斷地去追問: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正是在對現成教育實踐的不斷質疑、追問的過程中,催生一線教育人的教育實踐智慧,改善、提升每個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質量。當我們拒絕理論的、或者權力的威權簡單地凌駕於教育實踐之上時,並不意味著實踐中的教育怎麼都行,怎麼都好。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階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控、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所謂“做一個純粹一些的問學之人”,依筆者之見,就是對教育的複雜性保持一種敬畏,同時對教育的應然狀態懷有一種詩意的期待和浪漫懷想;所謂“不忘記自己作為普通個體的良知與社會一員的責任”,就是以敬畏和詩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並憑著自己的教育良知和道德、憑著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去表態。

如果下次再遇到坐而論道、對教育侃侃而談者,在接受或批判他的觀點之前,我們可以先仔細品味一下劉鐵芳教授這段話:“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論、方案、謀略說得天花亂墜者,皆不可信;凡動輒稱“學習的革命”“教育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動輒宣稱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奧義說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改革發展說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於是,在《魏書生:一個聽話者的教育技術》中,他在肯定魏書生“能在那個時期就有著還算獨到、豐富的教育思考”的同時,敢於說出“他的教育改革大都是那種不越雷池半步的技術性改革,而不是整體教育理念的改革與探索”,從而提出“讓魏書生從神話中走出”;生在農村,在鄉村學校教過書,成為大學教授後,他依然心繫農村教育,在《建立農村支教體系的一點設想》中,他提出“在投入硬體的同時,以合宜的方式投入優秀的人力資源,也許是更關鍵之所在”;面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個老掉牙的問題,他“把不便說的也說出來”了,在《我看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中,他提出“理論研究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同時還應保持適當的距離,有距離才可能有寬廣的視界”。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yjgfanwen/langsong/4ge8o7.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