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廣西導遊詞 > 陽朔龍河導遊詞(精選15篇)
手機版

陽朔龍河導遊詞(精選1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33W 次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

遇龍河是陽朔僅次於灕江的第二大河流,是一條美麗的河流,遇龍河素有“小灕江”之稱。遇龍河風景區包括沿河兩岸的帶狀景緻,其中以遇龍河到青厄渡這一段風景最佳。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羣、東暈巖、八仙過海等近20處。

陽朔龍河導遊詞(精選15篇)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古稱“安樂水”,發源於臨桂縣,全長42.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是一條流着一江風情,一江靈氣的“小灕江”,因相傳有龍自東海巡遊至此而得名。遇龍河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實爲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悅目。天平綠洲、情侶相擁、平湖倒影、夏棠勝境、雙流古渡、夢幻河谷等等,讓人彷彿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返樸歸真的自由天地。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里橋都在遇龍河景區;而被譽爲“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就在遇龍河畔;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不過,最刺激、浪漫、瀟灑的還是漂游遇龍河,竹排過壩,驚險刺激;盪舟平湖,輕鬆愉悅,被人們視爲擋不住的誘惑,酷煞人的時尚。人們只用一個字來形容漫遊遇龍河的感覺:那就是:“爽”!

遇龍橋:位於遇龍河中游,白沙鎮遇龍村旁,陽朔境內規模最大、廣西橋樑史上著名的古橋樑建築,爲無漿幹砌單拱,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橋長59.39米,寬5米,高9米。橋體巍峨壯麗,兩側藤蔓累垂,古色古香。橋下流水悠悠,村民世世代代在這裏擔水洗衣,月轉星移,遇龍橋見證人世滄桑,卻依然堅固如初。

富里橋:位於遇龍河上游,石結構單拱,長30米,寬5米,高10米,築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約500餘年歷史,造型美觀,水中倒影恰似一滿月。橋頭各有古樹一株,立橋頭觀田野,青山環抱,綠水繞莊,河壩浪花滾滾、溪水潺潺,田疇井然,阡陌如織,令人陶醉留連,是觀賞田園風光的最佳處。

仙桂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爲單拱石橋,是廣西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橋長25.8米,寬4.16米,高2.2米,採用極爲罕見的並列砌法,用9組券石拱砌,共用石281塊並列而成。八百多年風雨剝蝕和洪流衝擊,橋體完好無損。

古城遺址:遇龍河畔,仙桂橋上游約100米,有一四方泥壘城牆爲歸義古城遺址。史料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設縣址於此,貞觀元年(公元620xx年)廢。遺址佔地39餘畝,現存有城牆。遺址對岸有一川巖,登巖憑眺,水天一碧,達10餘公里,巖內氣候冬暖百夏涼,不燥不溼,是天然讀書靜養之地,清咸豐年間桂林進士唐墨香曾在此講學;遺址東邊山有一東暉巖,巖內一溪流出,水質清瑩,經冬不涸。

八仙岩:隱藏在遇龍河畔遇龍村前的山峯中,明代有人題“懷安境”於石壁上,上有石洞坦平如室,寬約丈餘,層巖重疊如樓。洞內有形如圓月的扁石門;下又有七個小洞,深不可測。可謂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2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河水清澈如鏡,隨手就能拍出山水畫般的照片。與灕江風光相比,遇龍河的風景更溫婉,有“小灕江”之稱。遇龍河的竹筏漂流很有名,可以坐筏細細品味沿河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

遊玩遇龍河有三種方式:步行、騎自行車、遇龍河漂流(全程15.36公里),來到遇龍河的遊人大多是衝着漂流來的,乘竹筏泛舟在遇龍河上,兩岸山水如畫,非常享受。遇龍河共有5個碼頭,從上游開始依次是金龍橋、舊縣、夏棠寨、朝陽、工農橋。可以從金龍橋漂全程至工農橋,也可分段漂流。目前開通的主要航段是:金龍橋-舊縣、夏棠寨-舊縣、金龍橋-工農橋、朝陽-工農橋,漂流時間因遇龍河水量大小而異。

如果打算一日遊,比較推薦的方式是從陽朔縣城租一輛自行車,騎行到遇龍河邊的碼頭,然後乘竹筏漂流而下。自行車有專門的運送船運到下游,上岸時,你的自行車已經在那兒等着你了。這樣玩既可以享受騎行的樂趣,也可以乘竹筏看山水。

推薦沿河一路騎到朝陽碼頭,漂流遇龍河下半程到工農橋,下半程的景緻是遇龍河的精華,還可以遠眺月亮山。騎行路上會路過富里橋,這裏離陽朔縣城約12公里,是觀看兩岸田園風光的最佳地點。還有和富里橋長得很像,但更出名的遇龍橋,以及被譽爲“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可以免費進去參觀古建築、城牆殘垣、古井等等,順便也休息一下。下午遊玩結束後從工農碼頭回到陽朔,沿路可欣賞十里畫廊風景。晚上用餐後,正好可以前去觀看印象劉三姐演出,還有精力的話,演出結束可以去體驗西街的夜生活。

如果可以在陽朔住一晚,第一天可以乘車去漂流金龍橋-工農橋全程,下午騎車逛逛陽朔縣城,晚上看印象劉三姐。第二天從陽朔縣城租自行車繞河騎行,逛逛遇龍河下游的大榕樹和月亮山,比較悠閒。在月亮山村有家庭旅館和農家樂,可以休息和用餐。

遇龍河漂流用餐大多在舊縣解決,這裏有不少農家樂可以選擇,最出名的是老根農家飯店,口味好分量足,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推薦嘗試黃燜雞、荔浦芋頭和炒油菜花、啤酒劍骨魚等招牌菜。河面上會遇到划着竹筏賣烤魚、烤玉米之類食物的當地人,餓了可以買些來吃,只是烤魚的價格不算實在。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3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實爲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

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悅目。天平綠洲、情侶相擁、平湖倒影、夏棠勝境、雙流古渡、夢幻河谷等等,讓人彷彿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返樸歸真的自由天地。

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里橋都在遇龍河景區;而被譽爲“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就在遇龍河畔;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不過,最刺激、浪漫、瀟灑的還是漂游遇龍河,竹排過壩,驚險刺激;盪舟平湖,輕鬆愉悅,被人們視爲擋不住的誘惑,酷煞人的時尚。人們只用一個字來形容漫遊遇龍河的感覺:那就是:“爽”!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4

圖騰古道位於陽朔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近代考古工作者發現120_年前就有一種叫甑皮人的種族在這裏居住生活,當時這裏是桂林的的十萬大山。這個種族遠離現代文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甑皮人到現在還使用弓箭、長矛等打獵生活。

圖騰古道景區通過大量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遠古人們的生活場景等,再現了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以及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

參觀過程上,我們要學會一些甑皮人的語言,如用嘴巴發出“啊—”,同時用手拍嘴巴,這表示“你好”;用左手輕輕拍打右側胸脯,說“你莫莫”,是“再見”的意思;如果你想和甑皮人合影,就和他說“咔嚓咔嚓”,並做出拍照的手勢,他們會很友善的和你合影,並擺事出各種各樣的“pose”。

牛是甑皮人崇拜的動物,也是部落的象徵,因此整個景區到處可見用牛頭做成的裝飾。

甑皮人部落屬母系社會,參觀過程中,導遊向我們介紹,在甑皮人部落裏女的叫“阿力”,表示有權力,男的叫“阿布”,表示任人擺佈的意思。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5

圖騰古道位於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景區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讓人聽不懂唸唸有詞充滿野性誘惑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了120_---7020_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爲世人開啓了一道遠古之門!

在煙雨峯嶽中,皮裏黝黑的甑皮人與灕江爲伍,與青山爲伴,或漁獵或採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樸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節奏明快的“妖鼓”下,穿着色彩斑斕的獸皮,手持鋒利的長矛在山林裏狩獵,燒蛇烤蚌爲食,長唱着人與自然和諧的灕江漁歌和桂山獵謠。

整個景區具有故事的動態性,視覺的審美性,蘊藏着深刻的文化內容,具有甑皮文化所特有的神聖原始信念。從這些信念中,我們不難捕捉從遠古時代開始,桂林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生命的崇拜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整個景區濃縮了祖先的智慧,也表達出我們對祖先思德的激情,使萬年之甑皮文化品牌重新獲得生命價值。“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之一。步入圖騰古道,在解讀千古之謎中,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體驗延長的生命,擴張我們的心靈版圖!

陽朔導遊詞4

陽朔,因爲美麗,因爲別緻,千百年來這裏留下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的讚美名名;因爲奇特,因爲非凡,使陽朔更富盛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羣峯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陽朔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內山峯林立,平地拔起,千資百態,如人物、似走獸、若器皿、類飛禽,另具情趣,令人回味無窮,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佈,晶瑩剔透,如藝術長廊,似天然迷宮。陽朔的水清澈透明,綠水悠悠,如情似夢,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爲“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美麗的桂林山水之精華所在地,整個陽朔恰似一座瑰麗多彩的大公園。

陽朔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且得天獨厚,其特別是:“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有名的風景點達250多處,景觀集中,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中西文化交融。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6

圖騰古道位於陽朔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近代考古工作者發現120xx年前就有一種叫甑皮人的種族在這裏居住生活,當時這裏是桂林的的十萬大山。這個種族遠離現代文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甑皮人到現在還使用弓箭、長矛等打獵生活。

圖騰古道景區通過大量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遠古人們的生活場景等,再現了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以及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

參觀過程上,我們要學會一些甑皮人的語言,如用嘴巴發出“啊—”,同時用手拍嘴巴,這表示“你好”;用左手輕輕拍打右側胸脯,說“你莫莫”,是“再見”的意思;如果你想和甑皮人合影,就和他說“咔嚓咔嚓”,並做出拍照的手勢,他們會很友善的和你合影,並擺事出各種各樣的“pose”。

牛是甑皮人崇拜的動物,也是部落的象徵,因此整個景區到處可見用牛頭做成的裝飾。

甑皮人部落屬母系社會,參觀過程中,導遊向我們介紹,在甑皮人部落裏女的叫“阿力”,表示有權力,男的叫“阿布”,表示任人擺佈的意思。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7

陽朔境內有一處唯一可兼水陸游覽的溶洞——聚龍潭。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分黑巖和水巖兩大巖洞。在近千米長的遊道中,約四分之一的路程可乘船遊覽。水陸游程,皆可隨遊客自己選擇。全程用時約60分鐘。

巖內無數條鐘乳石如臥龍、盤龍、游龍、飛龍、舞龍、金龍、玉龍、青龍、黃龍、龍王、龍女、龍子、龍孫,數不勝數,形態逼真,惟妙惟肖。由此形成了“龍女迎賓”、“龍宮玉柱”等景緻。一般溶洞所有的石芽、石花、鍾乳、穴珠、瀑布、落水洞、地下河等,在這兒皆可見到,美不勝收。巖洞裏有無底深潭,沒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深。據說潭上有一條暗流,直通陽朔白鶴山下的深潭匯入灕江。相傳,古時有人探險,其暗流並不深,高處可以直立行走,低處僅有斗笠那麼大,需匍匐而進。移步換景,令人目不暇接,還有“孔雀開屏”、“月宮桂樹”、“銀河奇峯”、“蟠桃盛會”、“貴妃出浴”、“海上明月”、“海市蜃樓”、“滴水觀音”、“蓬萊仙島”等等,彷彿在水晶龍宮遨遊。

聚龍潭位於古榕公園、月亮山之間,由黑巖和水巖兩大巖洞組成,水陸兼程一千米,洞內穹頂最高處有25米,最寬處30米左右。無數條鐘乳石很象“龍”,有臥龍、盤龍、游龍、飛龍、舞龍、金龍、玉龍、青龍、黃龍、龍王、龍女、龍子、龍孫,數不勝數,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先入洞徒步觀光,然後坐船,順地下河由後洞出來,上下高低落差幾十米。巖洞裏有無底深潭。據說無底深潭的之上有一條暗流,直通陽朔白鶴山下的深潭匯入灕江。相傳,古代曾有人探險,其暗流並不深,高處可以直立行走,低處僅有斗笠那麼大,需匍匐而進。聚龍潭內景點密集,多達48處。如龍女迎賓、孔雀開屏、月宮桂樹、銀河奇峯、蟠桃盛會、龍宮玉柱、貴妃出浴、石林奇觀、海上明月、海市蜃樓、滴水觀音、蓬萊仙島等,使人彷彿於龍宮遨遊。它的全長約一千米,遊覽時間約一小時。聚龍潭是陽朔境內唯一的“一洞水陸兩遊”的地方,也是“藏龍臥虎”最多的地方。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8

圖騰古道位於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景區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讓人聽不懂唸唸有詞充滿野性誘惑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了120xx---7020xx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爲世人開啓了一道遠古之門!

在煙雨峯嶽中,皮裏黝黑的甑皮人與灕江爲伍,與青山爲伴,或漁獵或採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樸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節奏明快的“妖鼓”下,穿着色彩斑斕的獸皮,手持鋒利的長矛在山林裏狩獵,燒蛇烤蚌爲食,長唱着人與自然和諧的灕江漁歌和桂山獵謠。整個景區具有故事的動態性,視覺的審美性,蘊藏着深刻的文化內容,具有甑皮文化所特有的神聖原始信念。從這些信念中,我們不難捕捉從遠古時代開始,桂林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生命的崇拜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整個景區濃縮了祖先的智慧,也表達出我們對祖先思德的激情,使萬年之甑皮文化品牌重新獲得生命價值。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之一。步入圖騰古道,在解讀千古之謎中,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體驗延長的生命,擴張我們的心靈版圖!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9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管轄。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陽朔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區,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爲攝氏19度,日照146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無霜期302天。

陽朔縣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爲主,年產量爲13萬噸。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爲陽朔四大特產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聞名海內外,1997年總產量達1.6萬噸,1995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同類產品最高獎棗銀獎;1998年獲全國柚類評比“金盃獎”1996年被農業部確定爲“中國沙田柚之鄉”。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礦種。陽朔人心靈手巧,近幾年來,開發製作出大量的旅遊工藝品,如書畫、畫扇、大理石、滑石工藝品,還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裝、仿古陶器、繡球等工藝精品,暢銷國內外旅遊市場

陽朔是最早確定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名勝區”之一,山水景色更勝桂林。灕江的“黃金水道”(楊堤至興坪),即位於陽朔境內,境內還有挺拔俊秀的奇峯2萬多座,蜿蜒於萬山叢中的河流17條,被徐霞客譽爲“碧蓮玉筍世界”。再加上處處是景的自然風光,古樸清秀的田園景緻,驚絕天下的溶岩奇觀,難以忘懷的“洋人街”——西街......到陽朔來!您將不虛此行!

陽朔美景無處不在,許多初到此地的人都說彷彿人置畫中:在縣城景區,除了爲您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的同時,有西郎山、山水園、碧蓮峯等美景,還有老外老願呆在這裏的“洋人街”——西街,您可以泡吧、到攀巖館攀巖;可乘船遊覽灕江上的九馬畫山、下龍勝景、浪石風光、黃布倒影、興坪佳境(二十元人民幣的背面圖取景處)等灕江著名景點,登岸拜訪克林頓訪問過的漁村,探被譽爲“岩溶奇觀”的蓮花巖;在月亮山景區,有十里畫廊、穿巖古榕、月亮山、聚龍潭、天然的巖洞——菩薩巖(可洗泥浴,有益皮膚)、蝴蝶泉、衆多的攀巖勝地等;騎自行車遊覽遇龍河景區:有遇龍橋、富里橋、仙桂古橋三座520_年曆史以上的古石橋,以及隨處可見的田園美景,因其之美,被遊客們稱爲“小灕江”,可游泳、漂流、釣魚、野營等;在灕江下游景區,遊書童山、東郎山、中國畫扇之鄉——福利鎮......陽朔就是一座大公園!

大自然給了陽朔以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全球熱愛大自然的遊人的目光,從八十年代的少部分老外,到現在每年的接待量在300萬以上,陽朔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外桃源的尋夢人。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資訊的發達,以前只知道桂林而不知道陽朔的人們找到了真正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公園”!

其實,老外比大多數國人更先了解陽朔,一本LonelyPlanet把他們從地球的另一面帶到了陽朔,到陽朔的外國遊客都是人手一本,他們只把桂林作爲一個交通的中轉站,下飛機了,下火車了,直接從桂林趕到陽朔,一刻也不停留。知道爲什麼嗎?我只知道一點,老外大多數很有主見!隨着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成了一個大多數人重要的議程,加上國家政策的調整,五一、十一黃金週的執行,每到節假日風景區人滿爲患!據陽朔旅遊部門統計,從20_年至今,陽朔的賓館牀位翻了一番!今年的五一依然無法安排完所有的客人,不少人只能去搭帳篷。陽朔沸騰了!陽朔爆發了!

陽朔在外國遊客紛紛到來的時候,才慢慢地新建或用舊房改裝了幾十家各具特色的涉外賓館、酒店,可以說陽朔的旅遊是被推着走的!現在,西街上的四十多家各色酒吧,可讓您品嚐到世界各地的飲食風味,即使再小的一家小旅館,服務員都能用流利的外語爲外國遊客服務,比起有些地方的三星級酒店來,還略勝一籌。陽朔當地的風味除了米粉外,主要有灕江啤酒魚、各色釀菜、清水灕江魚等,尤其是啤酒魚,讓人回味無窮。

自古以來,名人與名景都有理不斷的淵源:孫中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_等國家領導人都曾來過,尼克松、卡特、喬治·布什、克林頓四位美國總統,前聯合國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等紛沓而至,1996年,李鵬攜夫人到陽朔遊覽,並題字:“陽朔——中國旅遊名縣”。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0

桂林,一個享譽全球的響亮名字。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是家喻戶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情濃,人更美”就是她的真實而全面的內涵。可是各位只陶醉在自然的山水優美的風景之中,卻少了一道難得的風景線——那就是“情濃人美”。所謂情濃就是說的濃郁的桂北少數民族風情,人美當然就是指漂亮的桂林妹仔。難怪遊客們都說都說來桂林是“遊山玩水,進洞坐船,看妹仔”。。。。說到這裏不得不說說桂林古人類的起源及少數民族 。

中國的古人類有有名的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可是在嶺南地區卻有着比他們更原始古老的人類,那就是桂林人的祖先—甑皮巖人。也是嶺南少數民族的起源所在。甑皮巖桂林古人類遺址已經被定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唯一參觀過的中國古人類遺址博物館。館內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讓人聽不懂唸唸有詞充滿野性誘惑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了120xx---7020xx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爲世人開啓了一道遠古之門! 衆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廣西卻佔了十幾個之多,桂林就是少數民族部落主要代表所在地。他們大多數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傳統的生活習慣以及固定的生活環境。但還是有許多少數民族生活在母系氏族文化中,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沒有固定的住所。

隱居深山,好勇狠鬥,喜歡紋身,野性十足,曲姿蹲葬,靈魂不散。在煙雨峯嶽中,皮裏黝黑的甑皮人與灕江爲伍,與青山爲伴,或漁獵或採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樸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節奏明快的“妖鼓”下,穿着色彩斑斕的獸皮,手持鋒利的長矛在山林裏狩獵,燒蛇烤蚌爲食,唱着人與自然和諧的灕江漁歌和桂山獵謠。 但爲了讓所有來桂林的遊客不留遺憾,來到了陽朔就有機會看到她——一個茅塞未開的部落——圖騰古道。 整個景區具有故事的動態性,視覺的審美性,蘊藏着深刻的文化內容,具有甑皮文化所特有的神聖原始信念。從這些信念中,我們不難捕捉從遠古時代開始,桂林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生命的崇拜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整個景區濃縮了祖先的智慧,也表達出我們對祖先思德的激情,使萬年之甑皮文化品牌重新獲得生命價值。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之一。步入圖騰古道,在解讀千古之謎中,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體驗延長的生命,擴張我們的心靈版圖!

可以說這是桂林喀斯特地貌中的一朵奇葩,一場你人生中不可以錯過的少數民族盛宴!說句實在話,各位好不容易來到陽朔,有時間,又不缺這點錢。如果我沒有說動大家去看這個景點的話,不是你們對不起我,而是我對不起大家——因爲我的嘴太笨,以至於讓大家錯過了到桂林最值得去的景點!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1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參加由天下行國際旅行社旅遊體驗吧組織的桂林陽朔3日汽車團。首先由我介紹一下的車上最重要一位人員,就是我們的司機,_師傅,我們這3天裏在用車走行程的安全,都是由師傅照顧我們的安全,那麼要用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接下來作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全名是_X,大家可以喊我X導。再接下來的3天裏,就由我帶領大家在桂林陽朔一起玩,一起瘋,請大家記一下我的手機號碼,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可能比警察叔叔趕來的速度還有快哦,我的手機號是_____X。

現在我要和大家說下3個要求:

第一點:請大家在車上吃的水果皮和垃圾,放進我座位背後的塑料袋裏面,因爲3天裏我們都在用這輛車,大家都是大學生了,也不想在車上聞到異味,所以請大家注意一下公共衛生。

第二點:希望大家在之後的行程中,遵守時間集合或上車,如果有什麼急事,請提前打電話給我,沒有電話通知的情況下,我只會等候15分鐘哦,還有就是大家記得我們的車牌號碼__x,什麼顏色。如果在找我不到的情況下,就找我們的車。

第三點:就是我今天帶領大家開開心心的到陽朔去玩,也希望開開心心的帶領大家安安全全的回到學校,所以希望大家在行程中或自由活動的時間,多注意人生安全問題,也要多堤防小偷,如果有什麼意外,要記得及時通知我哦。

接下來我簡單說一下行程:

第一天:

江鑽石水道。

灕江,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桂林風光的精華,以秀麗的山水著稱於世,早已聞名中外。它發源於“華南第一峯”---興安縣的貓兒山,流過桂林、陽朔匯入西江。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灕江。

到了灕江後,我們從磨盤山碼頭上船,船下是碧綠的灕江,向上望是高山,雲霧繚繞如仙境般美麗。江水靜得象一面鏡子,綠得象一塊碧玉,船在江面慢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請大家往我左手看,這座巨大的山就象舞臺上的帷幕,只要一掀開,灕江的風光就開始了;所以,這座山名“帷幕山”。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揚堤風光”,一片村莊,一片石子地,還有那長年碧綠的鳳尾竹,一陣風拂過,有的鳳尾竹似優雅的舞者,在江邊手舞足蹈;有的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是灕江的重要風景。

船繼續前行,出現在眼前的景象好似九匹馬在山上奔跑,一匹匹體格健壯、肌肉豐滿;有如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所以稱爲“九馬畫山”。曾經,有一位詩人用一首詩讚美過這奇妙景緻“自古山如畫,而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過了一陣雲霧,熟悉的一幕出現在了眼前,山上色彩斑斕的石紋,象一匹匹黃色的布倒映在水中,此處正好領略了“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原來,這就是有名的“黃布風光”,也是20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

灕江的每一處景緻,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希望你有機會再來細細遊賞!下午16點左右我們驅車返回酒店,大家可以洗澡休息補充睡眠爲晚上去西街的酒吧街

做好體力準備。

第二天:

我們的遊覽線路爲:銀子巖——月亮山——十里畫廊——遇龍河—桂林市區 08:30早餐 餐後乘車前往本行程最後一個景點【銀子巖】

銀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峯,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彙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鐘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所以稱爲“銀子巖”。

月亮山是陽朔境內的奇景,它在高田鄉鳳樓村邊,高達380多米。因爲山頂是有一個貫穿的大洞,好像一輪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們叫它明月峯,俗稱月亮山。

十里畫廊位於谷城南河龍灘東溝大峽谷,北起龍灘村,南至萬興村,全長28華里。峽谷蜿蜒曲折,時寬時窄,但谷地平坦。深谷像一條充滿誘惑的畫廊向前逶迤延伸。東溝大峽谷,山勢陡峭,峽谷幽深,奇峯異石突起,秀林修竹滿澗。明清時代民居、石墓碑、石巖洞、古山寨、五龍山天池宮、雲霄洞,十里畫廊內可謂步步有景,處處如畫。

遇龍河位於桂林市的一條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樹工農橋段,長約16公里,寬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遇龍河兩岸山峯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鬱,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閒遊,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麪,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清新悠揚。

下午啓程到桂林市區,晚餐自理.晚上可自行逛市區,感受國際旅遊名城風情夜景!

第三天:

我們的遊覽線路爲:外觀象鼻山——虞山公園——大圩古鎮——七星公園——肇慶八點起牀早餐後八點半遊乘車前往桂林象鼻山門口,外觀小學就認識的桂林市徽【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區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爲桂林山水的象徵。

虞山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市區北部的北極廣場和虞山橋附近,因其內有虞山而得名,又因其在市區北部所以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也是桂林歷史的淵源地。

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鎮始建於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着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着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七星公園景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岸,距市中心1.5公里。 它被小東江流貫其間, 佔地面積600餘畝, 景點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峯,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七星景區是桂林市最大, 遊客最盛,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築、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華景觀的縮影。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自古以來,大家都公認,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是廣西陽朔。雖然桂林山水很美麗,但也遠遠的排在了陽朔的後面。去年暑假,我和媽媽、海阿姨、胡阿姨、鄭海瑞和彭楚汗一起去了這個如夢境般美麗的地方。下面,我就給大家當一次導遊,來介紹介紹這個“天仙之城”。

早晨7點半,我們吃完一頓豐盛的早餐,就坐車去碼頭。到了碼頭,我們又坐船到陽朔的漁村去遊覽。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陽朔的遇龍河。導遊介紹道:“這條遇龍河有一百多公里長,河的盡頭是一個壯麗的瀑布。陽朔的瀑布就像廬山的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遇龍河周圍環繞着青山翠竹,十分壯觀。”聽導遊總體介紹以後,我覺得陽朔的山水不愧被稱讚爲天下的世外桃源。而且,連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觀景家卡爾博士觀賞遇龍河的景象時,也不禁的讚歎道:“這絕對是我在中國見到過最美麗的地方。”我真自豪我的家鄉在廣西。

我再介紹個陽朔最美麗的景點——世外桃源。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世外桃源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漁夫來這裏打魚。後來,他發現了一個洞口,就進去看看。不得了,這個地方美麗的沒法形容了!這裏面滿是盛開着桃花的桃樹。還有幾個很古老的小房子。經這裏老鄉的介紹,這個洞口叫世外桃源,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夢境之洞。臨走前,老鄉告訴漁夫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個地方。可是,漁夫還是告訴了衙門。衙門的人就來到這個地方。可是洞口突然不見了。他們也被困在了這裏。

後來,我們就到了月亮山。爲什麼叫月亮山呢?這是因爲,山頂上有一個巨大的橋,形狀跟月亮十分相似,所以就叫月亮山。月亮山十分美麗,山腳下還有一口泉水。叫蝴蝶泉。這條泉水四周都開着鮮豔的花朵和翠綠的柳樹,所以經常聚集着很多的蝴蝶。

我的介紹完畢,大家感興趣的話就去廣西的陽朔吧!下次見!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3

遇龍河古名安樂水,是我縣僅次於灕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灕江”之稱。發源於臨桂縣粘嶺,流經我縣金寶、白沙鎮、陽朔鎮、高田鎮的30多個村莊。在觀橋村東注入烏龜河水,到鳳樓村的青厄渡與金寶河匯合爲田家河,至書童山流入灕江。遇龍河全長35.6公里,縣內集雨面積124平方公里。

在烏龜河與遇龍河交匯處及遇龍河上有二石料單拱橋,上爲富里橋,下爲遇龍橋,皆爲古橋。橋體巍峨壯麗,古香古色,爲縣重點保護文物。在舊縣村,還有仙桂橋及歸義縣城遺址。仙桂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爲單拱石橋,是廣西最古老的石橋之一;歸義縣城爲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現遺正方形土築城牆,周長約800米,有東、南、西三門。遇龍河兩岸奇峯排列,竹木蒼翠,流水清澈,游魚可數,景色宜人。主要景點有雙流美景、夏棠佳勝、大小五指山、獅子山、八仙岩及新開發的世外桃源等。綠水青山、古蹟名勝與田園風光及濃郁的地方風情交匯在一起,是絕佳遊覽勝地。

到桂林,不遊灕江,是一種遺憾;到陽朔,不看遇龍河,更是可惜。

陽朔景點遇龍河有“小灕江”之稱,是陽朔山水的精華。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橋奇村巧而聞名於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陽朔風光的最好體現。 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的古裏河,流域卻大多在陽朔境內。它清澈嫵媚,一路流經陽朔的金寶鄉、葡萄鎮、白沙鎮、新陽朔鎮、高田鄉,最後與金寶河交匯於青颼渡(高田日出)處,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灕江。 遇龍河古時叫“安樂水”,因後來在河上建有石拱橋名日“遇龍橋”,後來人們就乾脆把這安樂水叫做遇龍河了。“遇龍”而“活”,人們對這條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見一般了。

遇龍河一般寬度爲30一60米,其長度約44公里,水深處達七八米,淺處只能齊腿肚。徒步旅遊遇龍河,欣賞美麗的陽朔風光是賞這條“小灕江”的最佳方式。

遇龍河兩岸青山連綿,造型各異,百態千姿;一路翠竹夾道,綠樹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則藍天白雲,碧水綠草,開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霧繞雲遮,百媚千嬌,將陽朔風光表現的淋漓盡致。假若把灕江比作風情萬種的大家閨秀的話,那麼,遇龍河就更應該是小家碧玉了。

走進遇龍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縮”了的灕江山水,還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風趣的水車,造型各異的古橋。這是一條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橋樑、有水車、有建築。其透視出來的歷史氛圍和歲月滄桑,明顯要優於灕江好一派奇美的陽朔風光。

如果你從陽朔鎮出發,遇龍河奉獻上的第一道風景,便是富里橋。富里橋寬5米,全長30米,高約10米,青石砌成的橋拱成大半圓形,倒映在水中,是一個雞蛋形的模樣,宛如大姑娘那張明朗的臉,十分別致。

橋的兩岸,是百頃良田,微風吹過稻浪翻,白雲走處碧波滾,景色宜人。橋的兩頭,長着兩株古樹,彷彿如橋的兩個衛士,風雨同舟,與富里橋一齊在這遇龍河畔成爲一種不朽。由於富里橋呈大半拱狀,從橋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綠水、白牆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橋中,彷彿如山水畫在水月中重現,典雅素淨,很是耐看。 富里橋建於何年,已經無法考證,估計與金龍橋、遇龍橋、仙桂橋等名橋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爲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橋顯然是難以通行的。過了富里橋,順着遇龍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沒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龍橋了。

遇龍橋建於明代,可見遇龍河的叫法,最早也是從明代開始的。這座橋,可以算得上陽朔縣境內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了。它長約60米,寬5米,高9米,單孔跨度爲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欄,欄上花鳥魚蟲,龍鳳呈祥,十分精美。遠處看去,這遇龍橋橋身壯實高大,古藤纏繞,野花裝點,巍峨而壯麗,很有男子之風範。

站在遇龍橋上看四周風景,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龍橋、富里橋,如孿生兄弟一般,歷歷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樹,像沙盤上的作品,在兩岸依次排列。太陽照在水中,拉成一條直線,彷彿爲遇龍河開了一條金色的拉鍊,水中那閃閃的金光,很像一條金龍在潛游。我們不知道先人在建這座橋時,是否也看到了這種景象,或許,遇龍橋的來意,便是如此的吧。

轉身向下遊望去,羣山奔騰,村落點點,稻田簇浪。橋下有一洄水潭,如鏡的碧水映着東岸的村莊。那村前的古榕,那黃牆青瓦的農舍,那一條條縱橫的街巷皆歷歷入目。更有趣的是這牆、舍、道全由半米見方的古銅色石塊壘成。連伸入水中的磚頭,也是如此。 那深潭,那古榕,還有那村落,加上遇龍橋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最好寫照。只不過馬致遠先生沒有看過遇龍河的景緻,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詩會寫得更好些。

遇龍河的歷史悠久,表現在一處遺址之上,這遺址,便是歸義縣遺址。據《陽朔縣誌》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從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貞觀元年(公元620xx年)撤歸義縣入陽朔。

至於歸義縣的含義,社會上有多種傳說,並無定論。但有一種說法是比較正規的,那就是“統歸大義,誠服皇道”。可見歸義縣從陽朔分置,並不是很正統的,也許是因爲割據,也許是因爲造反。

遺址現佔地約4萬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個不小的縣城。當然,今天任何一個鄉鎮都比它強多了。如今整個“縣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兩戶人家。歸義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卻給遇龍河的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那古井邊的石欄上刻有“尋舊,二字,但今天的遇龍河已經全新了。

出了歸義縣舊址,便到了遇龍河上又一名橋——仙桂橋。仙桂橋規模雖然不如前面兩橋,卻有些歷史。因爲離歸義縣舊址不遠,因此,人們叫它“舊縣橋”。可見當年也是交通要衝之處。

這仙桂橋爲廣西區內現存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建於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橋雖不大,但風景宜人,也是遇龍河的一處勝景。到遇龍河,這三座橋是不可不看的。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龍,巡遊到此,看到如此勝景,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面貪婪的觀賞美好的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着出來,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遇龍河因此得名。也有說是她古名安樂水,後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龍橋,改爲遇龍河。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4

如果說陽朔是一個大盆景,那麼,陽朔大榕樹景區就是這個盆景中不可不看的點綴,毫不誇張的說,大榕樹整個景區就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備且充滿藝術感染力的中國山水畫。景區中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相傳是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與情人阿牛哥的定情處。

大榕樹蒼老古樸,周圍阡陌如織、小河清澈、渡口靜待、山峯環繞。已有1400多年高齡的隋代大榕樹,樹圍有七米多,高達十七米,獨木成林,靜穆凝重。盤根錯節,如同蟒繞龍盤,濃蔭遮天,只有絲絲縷縷陽光從縫隙中鑽入。

大榕數下,金寶河緩緩流淌,明淨如鏡,附近的猩猩山,水獅巖,駱駝峯,與周圍村舍阡陌構成絕世田園風光。金寶河緩緩流淌,明淨如鏡,附近的猩猩山,水獅巖,駱駝峯,與周圍村舍阡陌構成絕世田園風光。大榕樹矗立在金寶河畔。

相傳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雖然樹幹老態龍鍾,盤根錯節,但仍然生機勃勃。在電影裏,劉三姐就是在這棵樹下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傳情繡球的。在金寶河的對岸有一座小山,中間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門,可以讓人隨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巖”。在榕樹和穿巖之間有個渡口,人稱“榕蔭古渡”。在穿巖的臨河處有一塊石頭,頗像一隻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於是民歌唱道:“金鉤掛山頭,青蛙水上浮,小熊滿山跑,古榕伴清流。

當年劉三姐拋繡球給阿牛哥,與阿牛哥私訂終身就是榕樹作的媒。起初,三姐有情,而阿牛哥無意,三姐又借山歌表情達意,但阿牛哥仍不能會意,於是三姐約阿牛哥到榕樹下,拋出一個繡球給阿牛哥,阿牛哥不敢去撿,三姐就託榕樹把自己的心思悄悄告訴了阿牛哥,阿牛哥這才撿起繡球與三姐訂下了終身。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經典愛情片《劉三姐》中訂情的鏡頭就是在這裏拍攝的。想當年這部影片曾經使多少青少年怦然心動、情竇初開啊。大榕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記載了人間的情感歷程。

陽朔龍河導遊詞 篇15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如果把桂林山水比作一顆世界旅遊皇冠,那麼陽朔山水就是鑲嵌在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陽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與田園風光融爲一體不世界罕見。聚龍潭奇石景區是陽朔旅遊明珠上一朵奇葩,該景區位於風景秀麗的遇龍河、金寶河交匯處,緊鄰大榕樹、月亮山景區。

陽朔江山旅遊有限公司對聚龍潭奇石景區進行保護性開發,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高度結合爲構思,別於其它巖洞的特色而設計,更顯其獨具一色的魅力,而成爲最具特色陽朔旅遊景點之一。

景區內依託周圍的山水,按照當地少數民族風格建築,亭、始、樓、閣,四周綠樹環繞其中,更爲一絕的是神祕的地下河配以廣西最具特色的“劉三姐對歌”,整個遊程歌聲、掌聲、笑聲不絕。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dycfanwen/guangxi/onx0pp.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