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湖南導遊詞 > 湖南導遊詞(通用9篇)
手機版

湖南導遊詞(通用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38W 次

湖南導遊詞 篇1

郴州旅遊區共有遊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革命聖地和民俗風情等各種類型。在衆多的旅遊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湖南導遊詞(通用9篇)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位於郴州市區東側,海拔526米。“山雖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所以稱之爲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蹟郴州旅舍,這裏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於公元586年,卒於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遊,次年經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歷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載。

現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現順水漂來一根十分漂亮的紅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麼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裏。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爲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裏。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於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裏回了家。兒是孃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現,孩子安然無恙,一隻白鶴正張開雙翅爲孩子禦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爲孩子餵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麼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於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成人。長大後,孩子要上學了,可沒有父親怎麼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說後就問孩子:“你到學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麼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着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說:“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

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會了仙術。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鄰,終於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說,蘇仙曾經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地不少老人們仍然供奉着蘇仙的牌位。

離白鹿洞不遠,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秦觀去世後,蘇軾十分悲痛。將《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寫在自己的扇子上,並且附了“少遊已矣,雖萬人可贖?”的跋語。後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於世。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雅,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併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巖壁上,形成502釐米高、46釐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

湖南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華天旅行社,美麗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大家的這次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我是大家這次的導遊員,我叫楊莎,非常高興能在這樣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裏與大家相識,在今後的幾天裏啊大家的吃,住,行,遊,夠,娛,六方面呢我都會盡力爲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們的司機哥哥~~小馬大哥,小馬哥哥駕車多年,有着非常好的駕車經驗,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裏,將由我們兩位爲大家竭誠服務,由我爲大家提供導遊講解,那麼首先在這裏預祝大家這次的湖南之旅過得愉快,希望我們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帶來一份好的心情,最後祝大家在湖南吃得舒心,玩得開心,住得爽心~謝謝!

很高興能跟大家介紹我們的湖南,湖南是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芙蓉國。它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區處於我國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簡稱,湖南。

湖南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 四季分明 熱量充足 氣候比較溫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夠辣的哦~夏天有那麼一段時間可以熱導40°,正是因爲地域氣候的原因,給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熱的氣候,尤其在春夏之交有長期的梅雨季節,溼氣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們湖南人啊,就造就了愛吃辣和足浴的風俗習慣。。。

好啦,剛剛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湖南,那麼我們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從長沙開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 我們長沙啊是湖南省的省會,是全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旅遊集聚地,是我國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更是一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楚漢名城”長沙這個名字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西周,這個名字的由來說起來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爲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長沙星對應的地面,就稱爲長沙,又名星沙。

長沙位於湖南中部偏東北的湘江下游,湘江啊,就像一把剪刀,把城市分爲東西兩岸,河東爲發達的商業區和工業區,河西爲高校區和高科技發達區。河東是繁華的鬧市,河西則是幽靜的書院~

哈哈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我們長沙的飲食,看我就知道,長沙的飲食文化也是比較豐盛的哦,我就不說那久負盛名的臭豆腐 玉樓東的麻辣仔雞 雙燕樓的餛飩 德園的包子 甘長順 楊裕興的面 今天跟各位介紹長沙新美食熱點待會順便帶大家過去飽嘗一下正宗的湘菜滋味,有橘子洲頭的黃鴨叫 寧鄉的口味蛇 四方坪的土雞 老照壁一帶的小吃,去領略一下我們長沙人火辣辣的性格吧~

湖南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桃花源旅遊觀光!

桃花源位於常德市西南部,東晉詩人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使桃花源名揚天下。千百年來,桃花源以其幽靜秀美的獨特風貌,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曾令多少遊人迷戀,陶醉!她以紅樹、青山、斜陽古道聞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澗潺潺,藏鳳聚氣,瀉靈溢韻, “水回青嶂合,雲度綠溪陰”,當大家沉浸在“偶聞黃髮石中語,時有白雲衣上生”之意境時,自會有一種幽深恬靜之感。

傳說武陵漁郎所逢桃花林,正是這片林子。每當桃花盛開,紅雲飄浮,赤霞騰飛,與沿溪松濤、竹風映照,瑰麗多彩。可謂“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現在登上的這座橋,叫“窮林橋”,以《桃花源記》“欲窮其林”而命名。橋下流水潺潺,橋畔桃花灼灼。傳說當年武陵漁郎沿溪而行,置身於一片桃花林中,十分驚訝。歷經滄海桑田,桃花溪雖已沒當年那麼寬、廣,但“桃花依舊笑春風”。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築物就是菊圃,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爲淵明祠,因陶淵明愛菊,遂改名菊圃,門口有副對聯:“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採,把今古遊人忙煞;欲尋彭澤令,問圇園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說當年武陵漁人,從世外桃源出來以後,把人間仙境透露出去,引採了古往今來的遊人想找陶淵明先生問良田美景究竟在哪裏,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變。 走進菊圃大門,仔細觀賞一下菊圃的建築,菊圃四周環以垣牆,數處開窗,分前後兩進,前進人門爲魚池,池旁繞以迴廊。兩旁隨地形高下,雕欄疏櫺,修竹垂影,蘭桂飄香。池上石橋縱跨,獅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後爲花圃,金菊競放。正中是一塊淵明東籬採菊石刻,後鐫《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棟古樸典雅、雕樑畫棟、耀碧流丹的建築,就是淵明祠。

正門廊柱上,掛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聯:

“心愛菊,睥睨榮華,難爲鬥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性嗜酒,不汲富貴,甘願南山種豆,歸來五柳先生。”寫出了陶淵明心愛菊花,厭惡榮華,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他特別喜歡喝酒,從不追求富貴,心甘情願歸隱回園,種豆南山,好個五柳先生啊!淵明祠正中,供有漢白玉雕刻的淵明像,右邊是他自傳體銘文《五柳先生傳》。這30多幅畫,以歷代名家所寫陶淵明爲依據,介紹陶淵明這個偉大詩人61個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爲官,五次歸隱田園,不爲五斗米折腰,41歲辭去彭澤縣令後,樂道清貧,安居田園,終老一生。

這裏有他自己的《輓歌詩》的一部分: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從這裏我們彷彿看到陶淵明先生以極爲淡泊的心態,視生如死,視死如生,超凡脫俗的高風亮節。

歷代文人賢達顏延之、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黃庭堅、朱熹、辛棄疾、顧炎武、王夫之、龔自珍、梁啓超、魯迅等對之予以高度評價,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陶淵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顏延之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淵明高潔的人品。遊覽菊圃,就像閱讀了一本有關陶淵明的書。穿過圓門,來到碑廊。千百年來,遊桃花源者,騷人墨客多覽物興懷,寫景抒情,碑碣傳世頗多,惜爲風雨剝蝕。現存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羣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雖歷經滄桑,尚可摩讀,彌足珍貴。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爲八方三門四窗磚石結構。亭方8米,牆厚1米,上覆琉璃瓦,內爲穹隆頂,有古今石刻8方。亭側方竹,依依滴翠,爲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1995年,遊覽到這裏,撫摸方竹後,連聲說:“還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後,前往遇仙橋。橋原系橫臥澗上的天然巨巖,傳爲漁郎遇仙之處。橋柱上有對聯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許流出,水引漁郎,春風不知從來。”是寫桃花源藏於仙溪之內,正是那和煦的春風和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漁人進人這樣一個神祕奇異的境地。走過遇仙橋,循着飛瀑流泉,拾級而上,來到山腰的“白雲軒”,軒因“時有白雲衣上生”而得名,軒後古木參天,軒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橋橫跨,白靄漂流其間,另有一番意趣。 穿過霧靄,踏着古樸的石板小徑,經亂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傳爲武陵漁人從此口人。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門半啓, “初極狹,才逼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給人一種“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感覺。

現在盡收眼底的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們世世代代在這塊樂土裏,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有趣的是,這裏許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爲“避秦時亂”,就以朝代爲姓吧。他們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設酒殺雞作食”,並“鹹來問訊”。 沿齊整而古樸的石級下行,首先到達秦人居。秦人居爲秦代建築樣式,古窗幽壁,雕樑畫棟,飛檐鬥角,室內陳設極富先秦風味,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在這裏不妨欣賞一下美妙的楹聯吧:

“豁然敞五百奇蹤,祗山上白雲,盡堪怡悅;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黃綺,未免塵囂。” 它是說桃花源突然敞開了神祕境界,像無心出岫的白雲,舒捲自由,可以使人留戀、快樂、消憂解愁;到了這裏,把心中存疑的古今關於桃花源的漁樵仙隱種種說法,都搞清楚了。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黃公、綺裏季他們,晚年還出山輔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這兒的避秦人,纔是真正的隱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遠觀蛇行龍騰,氣勢非凡,古意野趣,淋漓盡致。廊內高掛詩詞對聯,兩旁栽植各類花竹。一覽可飽平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滄桑。

不知不覺,來到公議堂,這公議堂爲迴廊穿鬥式木構古典建築,傳爲秦人所建,內有院坪、戲臺和魚池。公議堂是秦人議事之處,凡祭祀、婚喪、營造等大事,均在此處理。 走出公議堂,又踏進了奉先祠的門檻。奉先祠傳爲蓁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後多次重修。今之祠堂,疏窗畫櫺,保留了先蓁建築風貌。祠旁田園桑竹,祠下阡陌交錯,恍人蓁代。每逢佳節盛會,婚喪嫁娶,秦人均於此祭祀祖先。再往前就是“餘蔭堂”,因陶詩“桑竹垂餘蔭”得名,堂周桑竹掩映,古樹茂密,風景奇幽。傳說秦中孤寡、無生養者均居於此堂,所需由村人聚獻四時供養,無生活之憂。

真如陶詩中所說: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是一個平等、互助的理想社會,只有父子,不知君臣,過着平等自給自足的生活。

現在來到“自樂橋”,因陶詩“怡然自樂”而名。橋下池水清澈見底,橋上清風習習,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茶餘飯後,村中男女老少常聚於橋上,望天談月,輕歌曼舞,怡然自樂。再往上走,就是奇蹤館了,它因陶詩“奇蹤隱五百”而名,館前良田美池,館後松竹垂蔭,風景甚佳。

前面是一段起伏曲折的竹廊,正所謂曲徑通幽。

湖南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歡迎觀光天心閣。本人是景區講解員,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古閣厚重的歷史文化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和象徵,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自古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其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視爲長沙的風水寶地。景區建於1924年,是爲保護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和400多年曆史的古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個園林景點。

首先大家觀賞到的是“薰風亭”和“倫鑑池”。“薰”是一種香草,“薰風”即“香風”;亭子建於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紅巖石壁上的“倫鑑”兩,“倫”爲類似之意,“鑑”爲鏡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鏡面一樣明淨。話說唐太宗李世民在諫官魏徵過世後,悲傷之餘留下了“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訓,“倫鑑”一名由此而來。

天心閣是楚漢文化長沙之魂,而長沙是國務院公佈的我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閣是長沙的象徵 ,見證了長沙的歷史發展和變遷。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鎮,因鎮而城的歷史,所以長沙城歷史由來以久,據史書記載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的西周王朝,長沙城歷經幾千年,不遷不移,不動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當今的城市極爲罕見。長沙的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貴文物:如西漢馬王堆女屍,商周青銅器,走馬樓三國竹簡等等……舉不勝舉。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片錯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區的《歷史名人石刻畫廊》,它刻繪了33位對我們湖南有過突出貢獻的歷史名人,他們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爲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農氏,品百草造福於民,他晚年因誤食一種叫“火焰草”(又稱“斷腸草”)的植物而謝世於湖南,炎帝陵就在我們湖南株州的炎陵縣;朱熹、張軾爲長沙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主講;李芾,長沙(古稱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撫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長沙三日守城無望的情況下,領全家十九口人集體自盡,以示忠烈;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清朝道光年間洋務派首領之一,創建了“無湘不成軍”的湘軍,曾瘋狂鎮壓太平軍,後被捻軍所敗,但他的爲人處世之道歷來被後人所學習、傳頌,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林則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國圖志》,被稱爲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燾,湖南湘陰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駐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間,取用公款只薪水與房租兩項,嘗言:“廉才 君子以自責,不宜以責人; 惠者 君子以自盡,不宜以望於人”,時稱名言。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勝亭,有“扶搖向天心,到此方入勝”之說,意思是說天心勝境由此開始。請注意上面的對聯,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聯是“心到無私心自寬”。此爲嵌聯,又是藏頭詩。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對了,就是我們景區的名“天心”了,此聯一番修身哲理盡在其中。

請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爲蔣介石所題,“舊事難忘一聲驚午夢,新風振起萬里看朝霞”相傳爲蔣介石所作,爲1946年紀念抗日陣亡的將士所建,又名“崇烈亭”。從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長沙,以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爲主體的中國軍隊採取“後退決戰”的戰略,奮力抵抗。三次會戰,日軍均從長沙敗退。長沙成爲二戰歷史上堅持抗戰達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爲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正面戰場之一。由於天心閣佔據長沙城內製高點,三次會戰中都成爲我軍重要部防的主要陣地。英雄的長沙城以不敗的身姿屹立於世人面前,而雄偉、壯觀的古城牆,也就成爲了長沙人民的驕傲。

現在大家縱目望去的,就是建於明末崇禎年以前,具有400多年曆史的天心閣。初建時閣樓爲一層,清乾隆年間修建爲兩層,1774年作爲《四庫全書》總閱官的李汪度還作了《重修天心閣記》;到清嘉慶年間,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院長羅畸撥款重建,爲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層,並增加南、北兩附閣,使之更加雄偉、壯觀;現主閣高14.6米,兩附閣各高10米,整座閣樓仿明清時期南方園林建築風格,“不登天心閣,不知古長沙。”請大家隨我一起登閣參觀

主閣一層爲《百年長沙圖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紀長沙百年的歷史變遷。首先請大家看《天心閣眺望》一詩,詩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長沙。此詩取自《善化縣誌》(原長沙分爲長沙、善化兩縣,天心閣屬善化縣),作者俞儀爲明崇禎年京帶指揮使,由此可推斷天心閣早在400餘年以前就高高聳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請看一下古長沙老地形圖,它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長沙有幅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對子:“水陸洲洲系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這水陸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陸洲長約5500多米,寬約100多米,是長沙這一特殊地理景觀代表。長沙的地質結構以石英砂岩爲基礎,經過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於地表,由此得出長沙地名由來於“長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閣第二層有兩副大型浮雕,其一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後,周恩來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親臨閣樓視察災情的情景:武漢失陷,日軍通往中國南方的門戶打開,蔣介石對保衛長沙缺乏信心;在岳陽失守後,密令張治中對長沙實施“焦土抗戰”,以天心閣舉火爲號,把個好端端的長沙城化爲了一座廢墟,毀城面積達90%,燒死3000餘人,燒傷者近兩萬多人,全城平民無家可歸,史稱“文夕大火”,長沙也由此並列爲二戰時期四大毀壞最爲嚴重的城市之一。可是不到三個月,英勇不屈的長沙人民又在廢墟上立起了一個個棚屋的新長沙,用滿腔熱血抗擊了日寇一次次進攻,使日軍在一路得手的情形中第一次承認中國人民的不可凌辱。其二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懷爲首的紅三軍團武裝攻克長沙,在中山亭勝利會師的場景。當時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產國際委託,提出“武裝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後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紅軍又主動撤離了長沙。

湖南導遊詞 篇5

南嶽衡山爲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羣峯,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嶽”、“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

中華壽嶽 南嶽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南嶽故名“壽嶽”。宋徽宗在南嶽御題“壽嶽”巨型石刻,現仍存於南嶽金簡峯皇帝巖。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碑記》首句即爲:“南嶽爲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嶽。”再度御定南嶽爲“壽嶽”。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敬稱歷代南嶽衡山。《辭源》釋“壽嶽”即“南嶽衡山”, 南嶽因而譽稱“中華壽嶽”。

歷史悠久 南嶽始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相傳堯舜禹來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獵;大禹曾在此殺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現留下白馬峯、金簡峯和禹王城等古址。古今往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王船山、譚嗣同、-、-、郭沫若、田漢、陶鑄、-、-、-等歷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在南嶽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崖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五嶽獨秀 南嶽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舉,歷來是人們旅遊、避暑勝地。景區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鬆、世界罕見的絨毛藻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峯、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讚譽爲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佛道並存 南嶽佛、道教同居一山,共存一廟之特色,爲中國名山一絕。在中國佛、道教史上,南嶽佛、道教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早在西周期間,道教就在南嶽開闢洞天福地,至唐代出現“十大叢林”、“八百茅庵”之盛況。兩教具教義經典,並最終形成了佛道同尊共榮的特色。隨着黨的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南嶽佛道兩教籌集8000多萬元,先後修復被文革破壞的寺觀宮殿10餘處,增加藏經10萬餘冊。

湖南導遊詞 篇6

宗教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衆10萬人以上。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雲麓宮、河圖觀、青陽山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城北堂10處宗教場地被列爲省級以上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均爲千年古剎,其中麓山寺和開福寺還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陶公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城北堂和基督教北正街教堂等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列爲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作爲省會城市,既是市級宗教團體所在地,亦是省級宗教團體的所在地,宗教界人士相對集中。

民國時期,長沙有古開福寺、麓山寺、華林寺、上林寺、洪恩寺、谷山寺、杲山禪寺和桐溪寺譽爲“長沙八大叢林”。後因爲經歷文夕大火、四次長沙會戰、文化大革命等劫難,很多寺廟慘遭毀滅,近些年來,有一小部份寺廟得到重建,如谷山寶林寺。古開福寺,每年香火十分旺盛。另外嶽麓山上有古麓山寺;洪山廟地區有洪山寺;寧鄉有密印寺等,都是長沙地區重要的廟宇。長沙人也愛去衡山的南嶽大廟燒香拜佛,多以祈福爲目的。而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的道教聖地陶公廟,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傳媒

長沙的媒體力量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臺”就坐落在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除此之外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誌傳媒、數字網絡傳媒更是節節高升,長沙娛樂傳媒已漸漸成爲中國大陸、乃至世界的強勢媒體。湖南衛視爲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臺,網羅了一大批著名主持人和媒體工作者。其主要作品有《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電視劇《還珠格格》等。“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目的成功舉辦和《大長今》、《軒轅劍》、《一起來(又)看流星雨》《最美的時光》等電視劇的播出又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

湖南經濟電視臺爲湖南本土最受歡迎的電視臺之一,其收視率和支持度都與湖南衛視不相伯仲。湖南經視注重本土觀衆,所以經常有帶有湖南地方特色的節目播出。如綜藝節目《越策越開心》、家庭劇《一家老小向前衝》等。20xx年又與青海衛視聯合推出一檔選秀節目《花兒朵朵》,它是20xx年新裝改版試播後推出的一檔全民選秀活動,旨在挖掘優秀人才,提供平臺。中國的本土動漫在長沙的發展也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佔兩家。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長沙爲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爲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當地報紙《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週報》和《今日女報》,都曾多次獲得“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稱號。《體壇週報》爲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

隨着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媒體開始轉向互聯網發展,各大報紙紛紛推出了電子網頁版,使市民閱讀效率更高,獲取信息渠道更便捷,其中《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在線》電子版深受市民喜愛。同時各種長沙生活網和長沙分類信息網、紅網也不斷涌現,共同繁榮着長沙互聯網經濟。

休閒娛樂

長沙的娛樂業十分具有特色。由於消費觀念的不同,長沙人在娛樂方面投入很大資金。足浴按摩店遍佈全城,密度之大讓人稱爲“腳都”,從20xx年後有所好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大大小小几十家酒吧,具有代表性的酒吧爲魅力四射、水木年華等。化龍池和太平街也是娛樂的好地方,這兩個地方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爲主。夜總會也是場場爆滿,以田漢大劇院和歐陽胖胖歌舞廳最具特色,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等。夜總會和歌舞廳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併成爲長沙媒體娛樂業的強勁的推動力,爲長沙培養了衆多本土人才,提供了很多媒體娛樂發展的素材。

長沙的公園有世界之窗、烈士公園、月湖公園、橘子洲公園、嶽麓山公園、南郊公園、曉園公園、省森林植物園、天心閣(天心閣公園)、王陵公園等。世界之窗是長沙最大的遊樂園。

長沙人重視生活品質,多具有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相對較低,而在餐飲和休閒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這種消費觀也使得許多商家願意落戶長沙。

歷史古蹟

由於八年抗戰、文夕大火和破四舊,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1978年大陸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城區建設發展較快,但沒有完整考慮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尚不存在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完整的麻石街僅存4條。近幾年開始關注對古城區的搶救,設立了五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性搶救,這些街區爲: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

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裏遺址的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以下列舉重要的歷史紀錄。

湖南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著名風景名勝區——郴州蘇仙嶺旅遊觀光。

郴州旅遊區共有遊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革命聖地和民俗風情等各種類型。在衆多的旅遊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關於湖南蘇仙嶺的導遊詞5篇(一)

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所以稱之爲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蹟郴州旅舍,這裏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於公元586年,卒於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遊,次年經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歷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載。

現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現順水漂來一根十分漂亮的紅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麼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裏。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爲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裏。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於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裏回了家。兒是孃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現,孩子安然無恙,一隻白鶴正張開雙翅爲孩子禦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爲孩子餵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麼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於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成人。長大後,孩子要上學了,可沒有父親怎麼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說後就問孩子:“你到學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麼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着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說:“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

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會了仙術。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鄰,終於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說,蘇仙曾經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地不少老人們仍然供奉着蘇仙的牌位。

離白鹿洞不遠,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秦觀去世後,蘇軾十分悲痛。將《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寫在自己的扇子上,並且附了“少遊已矣,雖萬人可贖?”的跋語。後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於世。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雅,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併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巖壁上,形成502釐米高、46釐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

湖南導遊詞 篇8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爲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裏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0。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

作爲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

鳳凰的風景是歷史的。從遠古盤瓠到鳳凰廳、到辰沅永靖兵備道、到民國、到今天,走在古巷中,冥冥中想起的是衆多鳳凰名人的身影。

鳳凰的風景是文化的。但這文化是沉重的。奇樑洞古戰場、落馬河等衆多血腥濃郁的名稱正像這美麗風景的陰暗胎記時時提醒你。這文化是樸實的。走進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黃永玉畫屋,簡陋的陳設,撼人的成就,強烈的人格力量,一種敬仰心態完成一次神聖的人生文化洗禮。這文化還是鮮活的。尋常人家那些製作工藝獨特,藝術風格樸拙的蠟染、扎染作品和薑糖作坊系列,使人產生一種全方位文化交融的聯想。這文化當然更是肅穆的。當年的鳳凰縣境,人口不足十萬,卻建有規模都很大的敬修、三潭兩大書院。這是怎樣強烈的一種文化吶喊!敬修書院是官辦,如今文廟仍在。三潭書院是清同治十三年時任貴州黔東兵備道道員及黔東總兵的苗族人吳自發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博士後基金會副理事長肖繼美教授就是在這裏啓蒙。世間多數人有錢只用於建私宅、建私家園林、購置私家田地,吳自發對文化的這種崇敬,正透露出苗族人對外部的探索、對內部的整理、對價值的評判、對發展的希冀。走在保存完好的三潭書院內,放眼四野秀麗的風光,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鳳凰的風景是民族的。一個小縣聚居了18個民族,可能全國少有了吧。那座全國保存最完好的黃絲橋古石城,二萬多平方米的小圈子裏,住了一百十來戶人家,卻有八十多個姓氏,分屬多個民族。而衆多少數民族獨有的節慶活動,真使人心馳神往:苗族的還儺願、趕秋、四月八,土家的文武茶燈、陽戲等,經幾百上千年的交匯融合,都既保留了民族的質地,又與異地同族習俗明顯不同,引人入勝。

鳳凰的風景自然還是世界的。因爲沈從文,許多人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把鳳凰作爲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一種對美學的真諦、對文學的歸依、對藝術的認同、對歷史的評判問題的直接應答。或者到準提庵看看黃永玉精心創作、才情洋溢的二十幅巨型壁畫,面對四壁的曠世佳作,細嚼那些智慧與幽默共生的題跋,道德感染撲面而來。這裏展露了鳳凰人對傳統的繼承、對文化的吞吐、對世界的思考、對未來的憧憬。這是民族的風景,更是世界的風景。

或者,歷史、文化、民族、世界的話題太過沉重,許多的行旅只爲鳳凰那份奇異秀麗的自然景緻。“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同樣是一種可貴的認同。

湖南導遊詞 篇9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1982年國務院委託國家計委批准成立的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3年成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代管張家界村,袁家界村,公園總面積4810公頃,森林覆蓋率98%,木材蓄積量35萬立方米。公園常駐人口3800人,管理處幹部職工1500人。公園以獨特的石英砂峯林地貌著稱,集“雄、奇、幽、野、秀”爲一體,是“縮小的仙境,擴大的盆景”。公園已開闢黃石寨、金鞭溪、鷂子寨、袁家界等精品遊覽線,130多處精華景點。公園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有木本植物93科517種,觀賞植物720種,鳥類13科41種,獸類28種,有“天然植物園”、“動物王國”之稱。隨着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公園不斷髮生新的變化。由昔日以營林生產爲主的單一經營發展到農林商與生態旅遊爲一體,保護與開發相協調的實體。旅遊帶動戰略的實施,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旅遊觀光客人,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園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16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億元。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峯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三千座石峯拔地而坡,形態各異,峯林間峽谷幽深,溪流潺潺。春天山花爛漫,花香撲鼻;夏天涼風習習,最宜避暑;秋日紅葉遍山,山果掛枝;冬天銀裝素裹,滿山雪白。公園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景色各異,是人們理想的旅遊、度假、休閒目的地。

作爲最早建設的國家森林公園,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發揮了森林公園的領頭和表率作用,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認可。公園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文明森林公園”、“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光榮稱號,公園管理處所屬黃石寨管委會、金鞭溪管委會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不懈奮鬥、永遠向前,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人的精神,華夏第一園、國際知名園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三千奇峯,八百秀水,演繹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傳奇,展示着自然之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開熱情的雙臂歡迎您!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dycfanwen/hunan/w4mx48.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