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內蒙古導遊詞 >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手機版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39K 次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們青年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瀋陽——內蒙古大青溝兩日遊活動,我們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的話,請隨時找我,我將盡力爲大家解決,爲了使大家完的開心、愉快,請大家協助我做好幾點:

1、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2、爲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衛生,不要吸菸。

3、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並且全程對號入座。

4、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天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瀋陽出發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在西行餘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雲、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裏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鬆,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說充滿了神奇。科爾沁沙海現在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衛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說起“保衛沈城”是因爲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爲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大青溝是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8183公頃,相當於24個北陵公園地大小。由長度爲11公里的大小清溝組成“人”自行景區。大青溝共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大青溝景區,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溝遠眺,五兄弟,夫妻樹,蝸角楓等景區。溝內林林蔥鬱,動植物繁多,有二千多個泉眼,終年流淌不息。溝內外溫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勝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區,包括菊麗瑪神像,青龍劍、龍泉。提到菊麗瑪女神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大青溝是一片美麗的沃土,由菊麗瑪女神統治着,惡磨尼古勒要來侵犯霸佔這片土地,菊麗瑪女神和尼古勒搏鬥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傷了菊麗瑪,菊麗瑪則用青龍劍刺殺了惡魔尼古勒,最後菊麗瑪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軀變成了小清溝,飛出的青龍劍則劈開了“三岔口”惡魔尼古勒則變成了烏鴉,從此遠離大青溝,這就是大青溝看不到烏鴉的原因。來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參加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活動“漂流”橡皮艇20__餘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鐘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區:風景秀麗的小清湖象一條玉帶靜臥,萬綠從中,蜿蜓兩千餘米,寬闊的小清湖浴場水錶沙白,使你彷彿置身於海濱,這裏還有遊艇供大家遊玩。需要說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爲了使大家在大青溝玩的愉快順利,請大家注意幾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返程時間。我們在大青溝準時出發,虛妄大家在到達大青溝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後在玩,最後大家在玩時一定要合理安排好遊玩時間,使自己玩的開心。

最後祝大家在大青溝玩的開心,盡興!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2

距烏海市區50多公里的桌子山東麓,是碧野茫茫的鄂爾多斯大草原。在這裏既可以欣賞到內蒙古草原的綺麗風光,也可以到牧民家中領略鄂爾多斯蒙古民族的風情,還可以看到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壯景。

鄂爾多斯大草原屬半荒漠草原,響沙灣是遊人滑沙、乘駱駝遊沙漠的好地方。這裏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而馳名。鄂爾多斯歌舞者衣着裝飾華麗,這裏的祭祀活動禮儀隆重,元代宮廷“詐馬宴”非常獨特。

鄂爾多斯大草原視野面積長40公里,寬30公里,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包和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羣,其中189頂豪華蒙古包,4頂超豪華總統套蒙古包和50頂傳統蒙古包。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3

大家好,我們得地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草原,到了那裏,主人們會在小丘上騎着馬,穿着五彩繽紛的衣裳歡迎我們,只要我們在乘五分鐘車程就可以了。

五分鐘過後,我們來到了目的地,下了車,這裏的天空別處更可愛,空氣那麼新鮮,天空那麼明亮,這裏的草原無邊無際,就算你用天文望遠鏡竟也看不見盡頭。

首先,我們參觀一些蒙古包,蒙古包使用一些帆布做成的,然後用一些堅硬的竹子作爲支撐架,如果用一些不堅硬的竹子,颳大風的話,就會好容易倒的`。

然後,如果你們會騎馬,只有跟主任說一聲,那裏的馬任你騎,如果你不會騎,跟主任說一聲,就會有人叫你騎。

到了晚上,主人們會熱情的吧你邀請到一座蒙古包裏。蒙古包中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着一盤奶豆腐,一盤手捉羊肉,一杯酒。吃着吃着,吃的美味的時候,會有一個鄂溫克的姑娘,他們很拘束,也有點羞澀。他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都唱的唱。

各位旅客,現在這個蒙古之旅就在這裏結束了,謝謝你們得到來。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3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爲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爲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爲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衆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爲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爲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爲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爲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爲“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纔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嫺熟騎馬和有着嫺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爲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纔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爲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爲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爲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爲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爲簡單了。

(總結性說明)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4

內蒙古的景區有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包頭等。而我們今天一起遊玩的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內蒙古自治區北面近鄰蒙古和俄羅斯,東緣嵌着一塊茫茫林海的大興安嶺,嶺東南山麓西的遼河平原,是內蒙跨經緯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地旅遊資源的豐富多樣。

內蒙古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境內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淨明亮、草原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羣,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遙遠而親切。內蒙古的沙漠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爲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爲內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蒙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境內有不少的名勝古蹟,如成吉思汗陵、昭君陵、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這裏的奶茶是摻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裏的點心,並不是真的豆腐。

內蒙古的手抓羊肉是那裏最美味的食物,普通的客人來這裏是不會上這道菜的,只有來了貴客他們才能上這道菜。

內蒙古的人民特別的熱情好客,只要來了客人,他們都會到幾十裏外去迎接,大家快看,熱情的蒙古人來迎接我們了,他們一定會拿出豐盛的食物來款待我們,等會兒大家進了蒙古包一定不要客氣,盡情地吃喝。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爲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爲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爲簡單了。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6

各位旅客:

你們好!

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導遊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希望你們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你們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你們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內蒙古大草原之旅到這裏就結束了,明天我們再繼續參觀更多美麗的景點。感謝你們今天的配合,謝謝!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7

距烏海市區50多公里的桌子山東麓,是碧野茫茫的鄂爾多斯大大草原。在這裏既可以欣賞到內蒙古大草原的綺麗風光,也可以到牧民家中領略鄂爾多斯蒙古民族的風情,還可以看到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壯景。

鄂爾多斯大大草原屬半荒漠大草原,響沙灣是遊人滑沙、乘駱駝遊沙漠的好地方。這裏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而馳名。鄂爾多斯歌舞者衣着裝飾華麗,這裏的祭祀活動禮儀隆重,元代宮廷“詐馬宴”非常獨特。

鄂爾多斯大大草原視野面積長40公里,寬30公里,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包和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羣,其中189頂豪華蒙古包,4頂超豪華總統套蒙古包和50頂傳統蒙古包。

內蒙古大草原的導遊詞範文四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大草原之旅的導遊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大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大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內蒙古大大草原之旅到這裏就結束了,明天我們再繼續參觀更多美麗的景點。感謝大家今天的配合,謝謝!

內蒙古大草原的導遊詞範文五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大草原爲什麼叫呼倫貝爾大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大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大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爲了救大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爲了救大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衆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大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大草原上的人們爲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大草原取名爲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爲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爲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大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爲“綠色淨土”。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大草原,你看,大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大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這就是剛纔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大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大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大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嫺熟騎馬和有着嫺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大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到大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大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爲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纔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大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爲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大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大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來到大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大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爲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大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大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大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大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大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大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大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爲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爲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爲簡單了。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大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大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大草原和大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大草原,在呼倫貝爾。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內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導遊張萌,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開心!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我們的草原之旅啦!

看,這是內蒙古大草原的小丘與平地,小丘與平地全都是綠的。這裏的空氣比別處更清鮮,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溫順的小綿羊,還有高大的蒙古馬,騎上去試跑幾圈,你就不忍心下馬了。有人說內蒙古草原到處綠色,可實際不是這樣,看看河岸邊吧!有小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繽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開放,還有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顏六色的花兒,花兒上沾滿了河水,其真是別具特色,美不勝收的奇景,內蒙古大草原有多麼美,大家知道了吧?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裏,大家可以品嚐品嚐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裏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內蒙古大草原之旅到這裏就結束了,明天我們再繼續參觀更多美麗的景點。感謝大家今天的配合,謝謝!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範文五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爲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爲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爲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衆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爲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爲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爲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爲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爲“綠色淨土”。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這就是剛纔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嫺熟騎馬和有着嫺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爲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纔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爲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爲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爲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爲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爲簡單了。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姓郭,你們就叫我小郭吧!下面的行程將由我來爲大家安排。先讓大家猜個謎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上部,有一塊狹長的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地區。這個區域,看似一隻驕健的雄鷹上,振羽展翅,盤踞在祖國的正北邊疆,這就是遼闊、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草原。

好,到了,大家慢點下車,不要擠,到了草原上,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大家先待目遠眺一下,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漾過,羊羣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無限美麗。大家若一會兒騎馬,不必擔心放不開,因爲這遼闊平坦的草原可爲馬兒提供了盡情馳騁的空間呀!

看,這個高原上分佈着遼闊的草原,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立於坦蕩無限的草原上,極目遠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景,一瞬間似乎可以領略到自由而豪邁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好,大家往右看,那就是寒暑往,祖祖輩輩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就居住在別具牧民風格的蒙古包裏,那些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放牧,過着騎馬遊牧的生活。

其實在內蒙古高原廣袤的背脊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印跡。如:在赤峯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龍,通高26釐米,雕刻着豬首、馬鬢、蛇身,造型極爲獨特,美觀大氣。據專家考證,玉龍系7000多年前製作,譽之爲“中華第一玉龍”。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沙漠之中的古城遺址,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廈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它如同歷經滄桑的老人,爲我們講述着一個個遙遠而古老的故事。

綠野延天外,晴空如碧泉,天然而美麗的草原與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合稱“六大奇觀”,構成了內蒙古草原別具特色的寒暑外風情。好了,現在已彩霞滿天,鋪出粉的、紫的、黃的、褐的錦緞,錦色順勢鋪向青白的蒙古包,聖潔溫暖。夕陽的餘輝灑向草原、氈包和畜羣被鍍上一層玫瑰色。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欣賞草原美麗的景色吧!

內蒙古草原的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我姓郭,你們就叫我小郭吧!下面的行程將由我來爲大家安排。先讓大家猜個謎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上部,有一塊狹長的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地區。這個區域,看似一隻驕健的雄鷹上,振羽展翅,盤踞在祖國的正北邊疆,這就是遼闊、美麗、富饒的內蒙古大草原。

好,到了,大家慢點下車,不要擠,到了大草原上,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大家先待目遠眺一下,遼闊的內蒙古大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漾過,羊羣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大草原風光無限美麗。大家若一會兒騎馬,不必擔心放不開,因爲這遼闊平坦的大草原可爲馬兒提供了盡情馳騁的空間呀!

看,這個高原上分佈着遼闊的大草原,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立於坦蕩無限的大草原上,極目遠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景,一瞬間似乎可以領略到自由而豪邁的大草原文化的精髓。

好,大家往右看,那就是寒暑往,祖祖輩輩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就居住在別具牧民風格的蒙古包裏,那些大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放牧,過着騎馬遊牧的生活。

其實在內蒙古高原廣袤的背脊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印跡。如:在赤峯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龍,通高26釐米,雕刻着豬首、馬鬢、蛇身,造型極爲獨特,美觀大氣。據專家考證,玉龍系7000多年前製作,譽之爲“中華第一玉龍”。位於鄂爾多斯大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沙漠之中的古城遺址,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廈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它如同歷經滄桑的老人,爲我們講述着一個個遙遠而古老的故事。

綠野延天外,晴空如碧泉,天然而美麗的大草原與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合稱“六大奇觀”,構成了內蒙古大草原別具特色的寒暑外風情。好了,現在已彩霞滿天,鋪出粉的、紫的、黃的、褐的錦緞,錦色順勢鋪向青白的蒙古包,聖潔溫暖。夕陽的餘輝灑向大草原、氈包和畜羣被鍍上一層玫瑰色。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欣賞大草原美麗的景色吧!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dycfanwen/neimeng/3m63z5.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