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其他 > 導遊詞 > 山東導遊詞 >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通用5篇)
手機版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通用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3.06W 次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 篇1

青島海底世界位於青島萊陽路2號,毗鄰青島著名風景區魯迅公園和第一海水浴場。青島海底世界主要由潮間帶、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層觀光建築三大部分構成,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青島海底世界潮間帶的四個海水展池中飼養有多種海星、海膽、章魚、鱟、海龜、蟹類等無脊椎動物,以及鰕虎魚、彈塗魚還有皺脣鯊、黑鰭鯊等小型鯊魚。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通用5篇)

海底隧道的長度86.2米、寬2.5米,它全部是由從國外進口的20公分厚的拱形亞克力玻璃(我們俗稱的有機玻璃)建成的環形封閉空間。青島海底世界主水體約爲4000噸,裏面放養着幾百種上萬種海洋生物。在這兒是欣賞海洋生物的最佳場所。

在海底世界的隧道展池區域與海洋生物展示大廳區域間有一段景緻別樣,現場效果刺激、驚險的船艙通道。在大展廳的另一側是內外圓展區,五彩繽紛的珊瑚造景,色彩鮮豔的各型海葵以及各種漂亮的熱帶觀賞魚正在等候遊客的到來。

加上相互呼應的外圓珊瑚生態展區,遊客們可以在這兒從容、仔細地欣賞各種美麗大方的蝴蝶魚,雍容華貴的神仙魚,俏皮可愛的小丑魚,外形奇特的刺尾魚,憨態可掬的炮彈魚……

青島水族館是中國第一座水族館。在她迎來七十五週年華誕之際,青島水族館、青島海底世界景區將其改造成中國大陸首座專業水母展館——夢幻水母宮。夢幻水母宮集中展示幾十種上千隻水母,大多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由海底世界自己培養繁殖。展示品種主要有海月水母、絲帶水母、倒立水母、發水母、花笠水母、彩色水母、海蟄等。

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標本經60多年累積已達1950餘種,2萬多件,是中國館藏海洋生物標本最全的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專業性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標本中有多種瀕危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唯此獨有。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 篇2

海底世界坐落於第一海水浴場西側,這裏是展示海底環境和海洋生物的主題場館。在這裏,你不僅可以看到許多活體海洋動物和生物標本,還可欣賞精彩的水下表演,非常適合親子游覽。

首先在夢幻水母宮中,你將看到上千只水母在燈光映射下爭奇鬥豔,然後可去海獸館看看憨態可掬的海豹、海獅和企鵝,還可在國內藏品最豐富的海洋標本館中看到抹香鯨、劍魚、海龜等各種海洋生物標本。

接着,完全建於地下的“海底世界”館會帶給你全方位的海底視覺,你可以漫步在全透明的海底隧道中、感受魚羣環繞身邊,或是透過世界最大的圓柱形展缸看小丑魚等熱帶魚羣繞着珊瑚遨遊。

而海洋劇場裏的真人水下表演更是備受歡迎,可欣賞驚險的“人鯊共舞”、唯美夢幻的“美人魚”表演,有時還能看到由潛水員在水下上演的幽默小品。

在瞭解海洋生物後,最後可去淡水生物館參觀巨骨舌魚、中華鱘、娃娃魚等珍稀淡水生物,一睹這些“活化石”的風采。

青島海底世界內有多個展館,參觀路線爲單向不可走回頭路,從萊陽路南面的入口進入、最後從萊陽路北面出來。遊覽順序依次爲:夢幻水母宮-海獸館-海洋生物標本館-海底世界-淡水生物館。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 篇3

青島海底世界位於青島萊陽路2號,毗鄰青島著名風景區魯迅公園和第一海水浴場,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水體4000噸,是由青島水族館和山東魯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發的現代大型海洋生態旅遊項目,總投資達2.2億元。

青島海底世界主要由潮間帶、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層觀光建築三大部分構成,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潮間帶長35米;海底隧道長86.2米,寬2.5米,隧道拱形玻璃的弧度採用180度的常規角度、254度大角度、360度圓柱水體及窗式玻璃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造型結構,行走在隧道中,便如同置身於海底,大大小小的魚兒在身邊遊弋,還能看到人鯊共舞的場面;地下四層有高達7.6米,亞洲目前最大的單體圓柱展示水缸,展示一些珍貴的珊瑚碉生物。整個青島海底世界被礁石環繞,形成山中有海的美景。獨特的地理位置、現代化的展示手段、與水族館、標本館、淡水魚館的良好整合和互補,使其成爲全國獨具特色海洋生態大觀園。

青島海底世界集海底觀光旅遊和海洋科普教育爲一體,填補了山東省海底世界項目的空白,並創下多項全國第一,形成了青島黃金海岸線上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是全國獨具特色的海洋生態大觀園。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 篇4

青島,別稱“島城”、“琴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東、南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

青島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東夷人開始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1897年,德國以“鉅野教案”爲藉口侵佔青島。1920xx年,以收回青島主權爲導火索,全國爆發了著名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爲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青島爲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現有包括道教名山嶗山、棧橋、五四廣場、奧帆中心等著名景點,每年還會舉辦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海洋節、沙雕藝術節等活動,青島近年來舉辦過20xx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帆船比賽,20xx、20xx年連續舉辦兩屆世界盃帆船賽、20xx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和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世界性的比賽盛會,20xx世界休閒體育大會也將在青島舉辦。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包括老舍、聞一多、洪深、沈從文等人。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青島導遊詞,希望大家喜歡。

山東青島海洋館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嶗山太清宮。來到青島,必遊嶗山。嶗山有“山海奇觀”之稱,也有“神仙窟宅,靈異府第”之說。

嶗山的主峯名爲“巨峯”,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大陸漫長海岸線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峯,因而嶗山又被稱爲“近海名山”。

國務院於1987年批准公佈嶗山風景名勝區爲首批國家中重點風景名勝區。在20xx年,嶗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爲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嶗山東南瀕臨黃海,西部與青島市區毗鄰,北與即墨相連,總面積446平方公里。

嶗山,古代又稱牢山、勞山、二勞山、輔唐山、鰲山,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要遊覽的是太清宮,它位於嶗山南部,景區以著名殿宇太清宮命名,是國家4A級旅遊區。嶗山太清宮是嶗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於西漢建元元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的歷史。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的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故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於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敕封他爲“華蓋真人”。

由此給他鉅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由“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140多所建築,佔地近3萬平方米。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是太清宮牌坊,高8米,寬16米。牌坊陽面“嶗山太清宮”5個字爲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所題;陰面“閬苑聖德”的意思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太清宮的正門也稱山門。走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兩側的鐘樓和鼓樓,目的是爲了警示衆道士勤修苦練,不可虛度光陰。

往前走,路兩邊的兩座雄偉的建築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元辰閣正中供奉的鬥姆元君,爲北斗衆星之母,

道教稱她爲“圓明道母天尊”又稱“紫光夫人”。兩邊供奉的是六十元辰又稱六十甲子或六十太歲。元君閣供奉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稱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左右是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天花娘娘四位輔神。元君閣兩邊供奉的是道教有名的八仙,道路中間的這棵樹叫虎皮松,因其樹皮斑駁如虎皮而得名。

太清宮的第二個正門——儀門。門口兩側各有一石鼓名“抱鼓”,俗稱“門當”,門口上方的木板稱“戶對”。三官殿的正門兩邊,有兩顆古老高大的銀杏樹,是宋太祖爲道士劉若拙敕建道場,修建太清宮時栽種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銀杏樹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性別之分,這兩顆銀杏樹都是雄性。

進入三官殿,首先看到的是兩棵耐冬樹,耐冬又叫山茶,花期從每年的12月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5月,長達半年,因其花開時正值隆冬季節,但卻能迎風怒放,所以被稱爲“耐冬”。耐冬和月季是青島市的市花,右邊的耐冬開的是單瓣紅花,左邊的耐冬,開的花是重瓣白色的,樹齡也有400多年了。

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們三位祖先堯舜禹。相傳堯敬天愛民,上應天象,風調雨順,被人尊爲“天官”。舜在位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被尊爲“地官”。大禹繼承父業,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當然被尊爲“水官”。三官接到信息就能爲病人賜福、赦罪、解厄。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院落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所以後人就將此地稱爲“翰林院”。現在是太清宮的課堂。尹琳基在這個院子正廳供奉東漢時期的大經學家鄭玄,所以此院原名又叫“經禪祠”。

走出三官殿,在通往三清殿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景點,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棵黃楊樹,樹高8米多,它看起來不是太粗,但已經有800年樹齡了。黃楊樹最大的特點是生長的非常緩慢,所以木質就特別細膩堅硬,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材料,在民間有“鳥中之王稱鳳凰,木中之王是黃楊的說法”。

經過黃楊樹,可以看到一顆彎彎曲曲的榆樹,因爲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的,所以把它稱爲“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榆樹葉上面有一層沙質,摸上去比較粗糙,所以它的學名叫“糙葉樹”,又因爲它樹幹盤曲,形狀似龍頭,又被稱爲“龍頭榆”。現在這棵樹高約19米,樹冠東西長25米多,南北約33米,遮陰面積達一畝多地。

在龍頭榆的對面,有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有“逢仙橋”3個字。相傳,宋代的道長劉若拙,除夕迎神,在這裏遇到一位白鬚飄胸的老翁走上前來與他交談,正想問其姓名,老人卻不見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兩個腳印,於是劉若拙認爲自己遇到了仙人。因爲在這座橋上曾經與仙人相逢,所以就將此橋稱爲“逢仙橋”。

大家過了逢仙橋上山,迎面可以看到康有爲詩刻。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dycfanwen/shandong/pgly1k.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