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 關於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的調研
手機版

關於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的調研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87W 次

關於加快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的調研

關於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的調研

一、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文化工作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和貫徹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爲:

(一)文化藝術事業

《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設綱要》頒佈以來的四年間,我市文化精品創作形勢較好,據初步統計,XX-XX年我市投入文化精品創作的經費近100萬元。 XX年開始,我市設立了“海寧潮”文學藝術政府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目前已舉行二屆,共評選出獲獎作品53件(其中銀獎5名,銅獎11名,入圍者37名)。新編古裝越劇《貞妮傳》先後參加了浙江省第九屆戲劇節的演出,並被列爲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展演節目。海寧“硤石燈綵” XX年走出國門赴新西蘭和希臘參加展演,XX年,海寧市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硤石燈綵)。《海寧花燈舞》、《娃娃看潮》先後獲得全國第十二屆、十三屆羣星獎,填補了嘉興市舞蹈、器樂類節目無全國羣星獎的空白。自XX年以來,我市有75件作品獲得嘉興市級以上獎項,其中全國獎45個,省級獎21個,嘉興市級獎9個。

(二)羣衆文化活動

廣場文化、村落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民俗文化紅紅火火。近五年來,我們以重大節慶爲契機,舉辦大型廣場活動302場,舉辦書法、美術、攝影展覽890期。市圖書館年接待讀者數量從XX年的12.6萬增加到XX年的20.2萬,年新增圖書從5000多冊增加到了15000多冊。市文化館、越劇團及各鎮(街道)以文藝小分隊的形式,每逢元旦春節、重大宣傳教育活動,深入農村集鎮、社區里弄進行巡迴演出,爲配合全市開展“反對封建迷信,倡導文明新風”和“反邪教鬥爭”、“機關效能建設年”等活動,及時創作趕排了30多個思想性強、有教育意義的文藝節目,赴全市進行巡迴演出。我們還通過社區與村文明共建結對,開展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大力開展送文藝、送戲、送書畫、送圖書等文化下基層、進社區、進鎮村活動,據統計,文化下鄉達3697場,觀衆140.57萬人次。

(三)文物博物事業

近五年來,相繼投入6000多萬元,建造了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海寧博物館、徐邦達藝術館,完成了鹽官海神廟、徐志摩故居、衍芬草堂、王國維故居、史東山故居、蔣百里故居、金庸舊居、陳閣老宅、天風海濤亭等文物景點的維修、復建。積極配合土地整理、東山開發等基本建設項目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金石墩遺址共發現墓葬13個,出土文物200餘件,荷葉地、楊家角遺址出土各類器物200餘件,東山智標塔地宮,出土文物70餘件。經過努力,XX年鹽官海塘及海神廟被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填補了海寧沒有“國保”的空白。XX年完成第三次全省歷史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普查了1000多個村落,140多個點,對原有137處文物點重新摸底覈實,對新發現的33處文物點進行調查考證和資料歸檔。自XX年3月1日起,市博物館、史東山故居、衍芬草堂、張宗祥書畫院、錢君匋藝術研究館、徐邦達藝術館、米穀畫廊等七個文化活動場館實行對市民免費開放,並被市政府列入XX年十大實事工程。

(四)文化設施建設

以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爲龍頭,投入3500萬元、建築面積10400平方米、設施功能齊全的市文化館新館XX年建成使用。加強了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市、鎮、村投入四千萬餘元,建設農村文化陣地,目前全市已有4個鎮的文化中心達到了省級“東海明珠工程”標準,49個村建成文化活動中心,109個村建起文化活動室,到今年6月底全市實現村村都有文化活動中心(室)。

(五)基層文化陣地作用明顯

在抓硬件建設的同時,積極抓好軟件建設,注重“一村一精品,一鎮一特色”,倡導文藝活動的羣衆性、經常性和參與性,把建好農村文化隊伍作爲突破口,明確提出了建制鎮(街道)必須建起6支以上、村文化活動中心必須建起3支以上、村文化活動室必須建起1支以上文化隊伍的目標。各鎮(街道)、村十分重視文化隊伍的建設,充分挖掘和培育文藝隊伍,目前全市已組建農村文體團隊約300支左右,預計到年底可以達到400支以上。許村鎮塘橋村建起了舞龍隊、腰鼓隊、馬燈隊、女子樂隊、扇子舞隊、娃娃隊,舉辦了村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馬橋街道組建魅力馬橋藝術總團,下設八個分團;海洲街道依託社區文藝人才較多、企業家關心支持公益事業的優勢,組建了“新家園”藝術團和“東雁”女子鼓樂隊,舉辦了一場名爲“海洲之夜”的彙報演出;斜橋鎮舉辦“金穗之夜”夏日廣場藝術周活動;丁橋鎮舉辦首屆文化藝術節;海昌街道雙山村舉辦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等。

我們還以海洲街道爲試點,開展城市社區與行政村文化結對共建活動,目前海洲街道的8個社區與11個行政村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書,通過結對共建活動,發揮羣團優勢,實現互助互動。同時,考慮到中老年婦女是農村的弱勢羣體,觀念較舊,我們積極引導,組織發動,動員中老年婦女轉變觀念,走出家門,參與文體活動。目前已在許村鎮永福村、海昌街道雙山村、鹽官鎮桃園村、海洲街道伊橋村、馬橋先鋒村試點,建立婦女文體團隊,逐步推廣,爭取村村建起1支婦女文體團隊。

二、存在問題

(一)文化精品創作方面

一是人才緊缺,創作力量薄弱,跟不上事業發展的步伐。

二是戲曲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戲曲編創人員承受的壓力較大。

三是文化精品創作的投入仍顯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創作。

(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方面

一是文藝團隊的組建意識不強,沒有普遍建起農民自己的文藝團隊。

二是文藝骨幹的培養力度不夠,沒有真正達到羣衆文化活動羣衆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效果。

三是文化活動經費缺乏保障,日常經費沒有着落。

四是文化站專業人才緊缺,後備力量不足,跟不上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

五是文化站編制缺編嚴重,覈定編制爲44名,目前實際到位只有25名。

六是鎮級圖書室發展滯後,面積狹窄,圖書陳舊、過時,很難發揮圖書室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文物保護方面

一是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育、宣傳力度不夠,缺乏向社會進行有效宣傳教育的方法、載體和經費,工作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是文物行政執法工作被動應付,在處理經濟建設和文物保護矛盾時,文物保護工作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工作難度極大,造成對地面地下文物嚴重威脅甚至破壞。

三是文物保護長效管理機制薄弱,文物行政執法隊伍素質偏低,需要建立一套長期的培訓和管理機制。

四是文物保護經費投入不平衡,較側重地面文物古建築的復原、維修等項目,文物建築的經常性養護、零星維修等經費缺乏,文物徵集、行政執法、普法宣傳等經費缺乏,設備配備不足。

三、今後發展對策、措施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強市的總體目標,堅持“三貼近”的工作方針,堅持文化“兩爲”方向和“雙百”方針,拓寬思路,切實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步伐,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一)抓精品,出成果

1、組織實施好大型廣場文化活動,如元宵燈會、國慶文藝晚會、迎春文藝晚會、全市基層民間藝術文藝調演等。

2、建立和完善羣衆文化創作的獎勵機制,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深入生活,創作一批體現時代風貌、海寧精神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藝術水平的文藝作品。

3、加強與全國各地的羣衆文化、書畫、文博等方面的文化交流,舉辦好全省第四屆青少年校園劇大賽,促進我市的文化品位和檔次的提高。

4、加強對 “皮影戲”“硤石燈綵”等民間藝術的挖掘和保護,開展好全市民間藝術普查工作,制定具體的搶救保護方案和工作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民間藝術重點項目的搶救保護工作。

(二)抓基層,夯基礎

1、以創建“東海明珠工程”爲抓手,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重視各鎮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動中心(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2、加強基層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鎮、村文藝骨幹的政治、業務素質培養,舉辦各類培訓班,重視村文藝骨幹創作隊伍、文化演出隊伍和民間藝術創作隊伍的建設。下派文化輔導員到各鎮、村進行羣衆文化活動業務輔導。

3、重視文化站隊伍建設,在確保文化站人員編制到位的同時,補充新鮮血液,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

4、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抓好高標準社區閱覽室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社區文化活動現有設施作用,積極培育特色文化社區。

5、繼續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組織送戲、送圖書、送電影、送文化到基層社區和農村,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並積極探索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文化三下鄉新方式和新形式。

(三)抓保護,創特色

1、宣傳文物法律法規,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使廣大羣衆進一步提高文物法制意識。

2、制訂文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gzbgfanwen/diaoyan/0m21w.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