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師工作計劃 >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通用5篇)
手機版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通用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5W 次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情分析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通用5篇)

1-4班王老師,年輕有活力,管理學生和駕馭教材能力較強,課堂教學效率高,比較注重養成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堅持精講多練,學生學習狀態比較好。

5-6班趙老師,年齡相對較大,在備課上課和作業批改方面,都有一定的滯後性。自覺開發樂教樂學線上作業功能,用信息技術之長補己之短。

在備課上課和測試中,兩個教室互相取長補短,不斷研究初一地理授課特點,改進自身教育教學方法,各自取得了相應的教學經驗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藝術。

王老師,繼續在熟悉教材提升自身技能藝術方面進一步取得提升;趙老師儘量用人文知識和線上作業,彌補自身不足。總之進一步挖掘地理教學潛能,創建高效優質地理課堂。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對於地理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規律,如看圖識記分析。

具體情況參差不齊:

每個班,前十名左右,已經基本上能夠自主複習,聽課練習做得較好。各班後面的有6-8同學,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對於學習的情趣和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仍然繼續需要培養引導。更多的同學屬於中游,近於兩者之間。上進一些,就進入優秀狀態,稍微鬆懈就會轉入學困生行列。

所以在新一年教學中,繼續培養學生自信心,提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聽課和課後複習習慣,從思想情緒和言行方面加強自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父母同學老師,讓自己新太陽光,言行積極,助人爲樂。

三、主要目標和任務

學習十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工農業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擁有世界性眼光,真正做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主要地區有:亞洲、東亞日本、東南亞、南亞印度、北亞東歐俄羅斯、西亞北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北美洲美國、南美洲巴西、南極洲極地地區。

樹立全球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環境保護理念,正確面對資源環境和糧食問題,正確對待高科技發展和各種加工工業發展,正確認識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

珍惜擁有,樹立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增強學習信心和動力,爲自身成長奠定良好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基礎。

四、採取的措施和方法

1、提倡自主學習,積極預習課堂展示,小組互助。

2、繼續培養看圖識記分析的習慣和能力

3、採取競賽法、合作法和相互交流學習法

4、進一步貫徹校訓,提高課堂人文氛圍,增強學習動力。

5、利用課堂展示精講點撥和線上作業相互補充的特點,挖掘學生學習潛能,調動師生教學積極性。

五、校本研究課題

貼近生活,貫徹經典,養成良好興趣和行爲習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到許多的地理知識,但地理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初一年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是一個陌生的學科,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所需各種能力基本上時從零開始培養起。同時,初一年學生的所學的科目由小學的兩個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而我校很多學生的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不好。

二、教學目標

加強教材、課標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地理的研究內容,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徵,同時瞭解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點。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讀圖、析圖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安排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篇3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爲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節課,努力講好每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備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爲備課準備充分的素材。

9、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素質教育、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樹立校本教研意識爲中心,整合各項常規工作,爲全面提高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2、學生現狀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初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爲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小學基礎上的遞進。

三、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七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 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 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繫,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 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具體措施

1.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2.在教學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樸實、簡易的課堂:課堂上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的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

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

3.課時要認真鑽研地理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瞭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難點及“雙基”內容。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素材,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4.強化作業、單元考試製度的落實。落實作業佈置和批改制度。單次作業佈置要適量,內容要精當,針對性要強,熱點問題要準,批閱要及時,矯正要徹底。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目標學生、弱科學生作業的面批。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篇5

臨近期末,爲幫助學生理順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特作複習計劃如下:

一、複習目的:

1、現在試題的一大特點是靈活、聯繫實際,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必須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識圖、析圖、解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在複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做到能識圖、會用圖、能根據圖示思考、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到對他們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3、通過複習彌補知識的缺漏,強化重點,解決難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4、使學生通過複習既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學生現狀分析及對策

1、現狀:A、複習時間較短,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

B、一部分學生仍不太會讀圖,個別學生,地理成績不理想,班級之間差距較大。

C、不過學生有信心繼續學好地理知識,各班學風濃厚,爭取取得好成績。

2、對策:

①一方面:發放複習資料,強調複習方法,複習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對於易錯難寫字要動手寫寫,爲防止走神,邊記邊念。對照課本內容認真複習一遍,對一些概念性的內容,要強調理解記憶,佈置到位,目的要明確。教師每堂課先點一下重點難點,梳理知識脈絡,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各班分組進行基礎知識過關,課代表每天公佈當天複習內容,要求組員到組長處過關,並簽名。

②第二方面:精講多練,以練爲主,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運用及識圖能力的練習和提高。並查漏補缺,以及綜合運用練習。主講全品上的課時練習。

③第三方面:落實。每天抽查幾個學生的基礎知識過關情況,及時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圖:南亞、東南亞、西亞、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等地圖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gzjhfanwen/jiaoshi/w479o8.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