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精選15篇)
手機版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精選1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8W 次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精選15篇)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繫與啓發,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1、基本情況:12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2、兩個班均屬普高班,學習情況良好,但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班級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去算題,嫌麻煩,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同時,由於初中課改的原因,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銜接力度不夠,需在新授時適機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可能仍然吃緊。同時,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學時只能注重基礎再基礎,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知識點。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2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爲實現四個現代化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基本情況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爲 ,最低分爲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爲 ,最低分爲 。

3、4/5班分別爲高一年級9個班中編排一個普高班和一個普高班之後的體育班,整體分析的結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簡易邏輯、映射與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數列、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是近代數學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數列有着廣泛的應用,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

3、教材重點:幾種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不等式的解法、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

4、教材難點:關於集合的各個基本概念的涵義及其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來刻畫函數概念、反函數、一些代數命題的證明、

5、教材關鍵:理解概念,熟練、牢固掌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6、採用了由淺入深、減緩坡度、分散難點,逐步展開教材內容的做法,符合從有限到無限的認識規律,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和對立統一的辯證規律。每階段的內容相對獨立,方法比較單一,有助於掌握每一階段內容。

7、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較強,每一階段的知識都是以前一階段爲基礎,同時爲下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8、全期教材重要的內容是:集合運算、不等式解法、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等差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和前n項和。

四、教學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的概念。瞭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瞭解屬於、包含、相等關係的意義,能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能正確地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並能熟練求解。

3、瞭解命題的概念、邏輯聯結詞的含義,掌握四種命題及其關係,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條件,初步掌握反證法。

4、瞭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理解函數及其有關的概念,掌握互爲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5、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數的奇偶性與圖象的對稱性的關係描繪圖象。

6、掌握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概念及其圖象和性質,並會解簡單的函數應用問題。

7、使學生理解數列的有關概念,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六、教學進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補集(2)、交集、並集(2)、集合習題(1)

絕對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習題(1)

邏輯聯結詞(1)、四種命題(1)、充要條件(1)、習題(1)、

第一章小結與練習(3)

十月份: 映射(1)、函數(2)、單調性奇偶性(3)、反函數(2)、習題(1)

指數(1)、指數函數(3)、對數(2)、對數函數(3)、習題(1)

函數應用舉例(2)、第二章小結與練習(3)

十一月份:期中複習與考試(8)、數列(2)、

等差數列(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2)、習題(1)

等比數列(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應用(2)、習題(1)

第三章小結與練習(3)、複習(12)

元月份: 期末複習(8)

附:高一數學教學的幾點具體措施

1、作業方面:

①課堂作業設置一本;提倡用鋼筆書寫,一律要求用鉛筆、尺規作圖,書寫規範;墨跡、錯誤用橡皮擦擦乾淨,保持作業本整潔;當天佈置,當天第二節晚自習之前交(若無晚自習,則第二天早讀之前交);批閱用“?”號代表錯誤,一般點在錯誤開始處,自覺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業按A、B、C、D四個等級評定,分別得分5、4、3、2,每本作業本完成後自行統計得分並上交科代表審覈、教師評定等級,得分90%~98%爲優良等級,98%及以上爲優秀等級;

③《同步優化設計》及時完成,按進度交閱,自覺訂正。

2、考試方面:

①控制考試次數,一般爲:月考2次,期中期末統考各1次,期末複習小考2次;

②制好試卷,切合實際,難易適中,目標高考;

③組織好考試,嚴格考試紀律。

3、興趣方面:

①組織一次活動、一次競賽;

②多上一些多媒體課、優質課;

③每兩週安排一節課時,由課代表組織4個學生講課,每人10分鐘左右,主要講解《同步優化設計》上的難題。

4、成績總評:

①每期總評成績150分,分爲三大項,分值爲:考試成績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時成績24分(作業10’、練習8’、2次小考各3’)、自評1分。

②提倡準備筆記本、考試錯題更正本,並檢查後給予加分5’、2’,其它特別表現給予加分3’。

5、抓好學習常規,提高學習成績。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3

一、指導思想:

(1)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着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通過收集信息、處理數據、製作圖像、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着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爲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1)班和(5)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共有111人,其中(1)班學生是名校直通班,學生思維活躍,(5)班是火箭班,學生基本素質不錯,一些基本知識掌握不是很好,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提高,成績以中等爲主,中上不多。兩個班中,從軍訓一週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愛問問題的同學比較多,但由於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上課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繫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必修4有三章(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必修1,主要涉及兩章內容:

第一章 集合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性、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數學對象,爲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1.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並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係,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在給定集合中某個集合的補集;

4.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和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和交集;

5.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

6.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得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係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章 函數的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

教學本章時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從具體問題入手,以問題爲背景,按照“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意義建構—數學理論—數學應用—回顧反思”的順序結構,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抽象、概括,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是探索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基本規律的工具和語言,學會用函數的思想、變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1.瞭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學習和掌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能借助函數的知識表述、刻畫事物的變化規律;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意義,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瞭解冪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時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3.瞭解函數與方程之間的關係;會用二分法求簡單方程的近似解;瞭解函數模型及其意義;

4.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數學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 三角函數

通過本章學習,有助於學生認識三角函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以及三角函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世界、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及誘導公式;

3.瞭解三角函數的週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讓學生了解平面向量豐富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能用向量的語言和方法表述和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一些問題,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的運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座標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會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解決有關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換

通過推導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以及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半角公式的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參與數學發現活動的基礎上,體會向量與三角函數的聯繫、向量與三角恆等變換公式的聯繫,理解並掌握三角變換的基本方法。

1.掌握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 ;

3.能正確運用三角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和恆等式證明。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爲必修1和必修4,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約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4在期末考試前完成(約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爲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1、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於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2、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培養能力是數學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

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講清講透數學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引入、探究、例析、反饋),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提倡創新教學方法,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主動學習知識。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7、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六、教學時間大致安排

集合與函數概念 13 課時

基本初等函數 15  課時

函數的應用 8  課時

三角函數 24  課時

平面向量 14  課時

三角恆等變換 9 課時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任教153班與154班兩個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術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並且有音樂生8人。兩個班基礎差,學習數學的興趣都不高。

二、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爲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教研組要根據教材各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每人每學期指定一個專題,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課。年級備課組每週舉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動,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四、教研課題

——高中數學新課程新教法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 集 合

第二週 函數及其表示

第三週 函數的基本性質

第四周 指數函數

第五週 對數函數

第六週 冪函數

第七週 函數與方程

第八週 函數的應用

第九周 期中考試

第十——十一週 空間幾何體

第十二週 點,直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十三——十四周 直線與平面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第十五——十六週 直線與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 圓與方程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5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爲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三、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校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爲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佈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知道或不明確學習數學應具有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6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繫與啓發,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教法分析:

1. 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兩個班均屬普高班,學習情況良好,但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班級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去算題,嫌麻煩,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在於培養學生 的計算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

同時,由於初中課改的原因,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銜接力度不夠,需在新授時適機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可能仍然吃緊。同時,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學時只能注重基礎再基礎,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知識點。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 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高一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爲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爲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着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爲來年高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三角函數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三角函數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算法初步,1算法步驟2程序框圖(起始框,判斷框,附值框,)3silab語言(順序,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第二部分,統計,第三步分,概率,古典概型,幾何概型。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三、 具體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第一冊(必修3),期中考後完成好必修4

2.抓好數學補差,培優活動 各班在星期1或星期4的下午

3.立足於教材。

4.要求學生完成課後練習及每一章課後習題

5、我們組還繼續學習了《課堂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努力學習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6、繼續認真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師徒間經常聽課交流,認真評課。集中備課,共同商討教材等。

7抓好競賽輔導,時間定於週三、週四的提前時間,週六的下午1點到3點;任教老師:高一全體數學老師。

8、段統一考試在週日或者週三的晚自修時間,每隔2週考一次;

9、上學期必修4的學分認定考試補考及落實工作;

10、響應學校教務處的備課計劃安排,督促組員落實工作;

11、抓好集體備課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8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爲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 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9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點“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繫與啓發,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教法分析

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1、基本情況:12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2、兩個班均屬普高班,學習情況良好,但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班級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去算題,嫌麻煩,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同時,由於初中課改的原因,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銜接力度不夠,需在新授時適機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可能仍然吃緊。同時,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學時只能注重基礎再基礎,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知識點。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啓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0

一、教學目標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爲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

三、教學內容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1.通過實例,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體情境中,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5.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6.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7.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過豐富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瞭解構成函數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瞭解映射的概念。

9.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圖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數。

10.通過具體實例,瞭解簡單的分段函數,並能簡單應用。

11.通過已學過的函數特別是二次函數,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數,瞭解奇偶性的含義。

12.學會運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

課時分配(14課時)

1.1.1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約1課時 9月1日

1.1.2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約1課時

9月4日

1.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約2課時

9月12日小結與複習 約1課時

1.2.1 函數的概念 約2課時

1.2.2 函數的表示法 約2課時

9月13日

1.3.1 單調性與最大(小)值 約2課時

1.3.2 奇偶性 約1課時

9月25日小結與複習 約2課時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I)

1.通過具體實例,瞭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實例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4.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5.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其對簡化運算的作用。

6.通過具體實例,直觀瞭解對數函數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體會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和特殊點。

7.通過實例,瞭解冪函數的概念;結合函數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課時分配(15課時)

2.1.1 引言、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約3課時 9月27日—30日

2.1.2 指數函數及其性質 約3課時 10月8日—10日

2.2.1 對數與對數運算 約3課時 10月11日—14日

2.2.2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約3課時 10月15日—18日

2.3 冪函數 約1課時

10月19日—24日

小結 約2課時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1.結合二次函數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繫。

根據具體函數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3.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分段函數等)的實例,瞭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4.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茨、歐拉等)的有關資料或現實生活中的函數實例,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寫一篇有關函數概念的形成、發展或應用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課時分配(8課時)

3.1.1 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 約1課時 10月25日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約2課時 10月26日—27日

3.2.1 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 約2課時

10月30日

3.2.2 函數模型的應用實例 約2課時

11月3日

小結 約1課時

考生只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各個擊破,夯實基礎,規範答題,一定會穩中求進,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1

一、具體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

二、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雙基要求:

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掌握高一有關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能使用計數器及簡單的推理、畫圖。

2.能力培養:

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數學關係,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會根據法則、公式正確的進行運算、處理數據,並能根據問題的情景設計運算途徑;會提出、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帶有實際意義的或在相關學科、生產和生活的數學問題,並進行交流,形成數學的意思;從而通過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3.思想教育:

培養高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毅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及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並懂的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的觀點;數學中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等觀點。

三、進度授課計劃及進度表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並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2

分析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考察方向越來越清晰,即本着課改方向:能力立意,重點考查學生數學本質思想的理解及其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從題目上看比較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在堅持對五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兩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考查的同時,注重對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考查,體現了數學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工具性的學科特色。考查更加科學。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着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爲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正因爲如此,我們組對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以“爲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的理念”爲指引,切實落實 “6+1”教學模式及精神實質,在學校“高效課堂,精細管理,激情教育”三箭齊發的大背景下,在教學處、年級組、教研組的監督與指導下,嚴格遵守教學計劃,落實教學常規,全體組員做到以下幾點:

(1)、全組成員精誠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一定要使我們高一數學備課組組成爲一個優秀集體。

(2)、規定集體備課的時間,分工協作,加強研討,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課件,又要根據本班的學情進行復備。

(3)、積極參與備課組的教學資源的建設,鼓勵每位教師就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或教訓,及時總結。

2、四個重視,即重視課堂管理,重視過程管理,重視質量管理,重視合力管理。在組內形成一股正氣,形成濃厚的“趕學比幫超”的學風,研究6+1,研究高考,爲自己的成才鋪路,爲學校的逆勢崛起添力。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出版設A版 數學必修1、數學必修4.

2、教材內容的整體分析:

主要內容包括:必修1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三章內容;必修4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恆等變換分爲三章。

人教A版教材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的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興趣。

(2)問題性:一恰時恰當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重點、難點:集合的概念及性質,函數的概念及性質,三角函數的概念及性質,平面向量.

三、教學策略及主要措施

高一作爲起始年級,作爲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着。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着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衆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着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爲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局,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局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通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通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針對清北班、重點班和普通班不同的班級進行分類教學。對清北班、重點班學生嚴格要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計算、速度、規範等各方面的培養;普通班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及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類班級還都應做到:課前評價和彌補的策略;注意思維過程;注意數學知識間的比較和轉化過程,比較可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繫,那麼轉化則可把新問題化歸爲舊問題(利用比較),然後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突破。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3

一、基本情況

高一計算機1323班共有學生55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13人。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學習環境新,好奇心強.但是普遍學習習慣不好,數學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所以工作的重心在於提高學生對數學科的興趣,以及在補足初中知識漏洞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夯實學生基礎.

二、指導思想

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圍着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紮紮實實抓好基礎知識,注意學生習慣的培養,爲三年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工作任務和措施

任務:基礎模塊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一章集合(9月份

第二章不等式(10月份

第三章函數(11月份

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12月份-1月份

措施:

1.夯實三基

知識、技能和能力三者關係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整體,能力是在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培訓中形成的,通過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能力纔得到培養和發展,同時,能力的提高又會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起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

A.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B.重視概念的歸納、規律的總結、技能的訓練。

C.重視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

D.加強知識過關檢測,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A.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B.課堂練習典型化;

C.教學語言精練化

D.板書規範化。

3.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A.指導學生看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B.指導學生整理知識,總結解題規律,歸納典型例題解法及一題多解與多題一解。

4.加強學風建設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適當安排作業,認真檢查督促,加強優生和後進生的輔導,對學生的作業儘量做到面批。

四、各章節授課具體時間安排:

(基礎模塊第一章集合(約12課時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關係,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2掌握集合之間的關係(子集、真子集、相等。

(3理解集合的運算(交、並、補。

(4瞭解充要條件。

(基礎模塊第二章不等式(約12課時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2掌握區間的概念。高一上數學教學計劃高一上數學教學計劃。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基礎模塊)第三章函數(約20課時

(1理解函數的概念和函數的三種表示法。

(2理解函數的單調性與奇偶性。

(3能運用函數的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基礎模塊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約20課時

(1理解有理指數冪,掌握實數指數冪及其運算法則,掌握利用計算器進行冪的計算方法。

(2瞭解冪函數的概念及其簡單性質。

(3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及性質。

(4理解對數的概念(含常用對數、自然對數及積、商、冪的對數,掌握利用計算器求對數值的方法。

(5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及性質。

(6能運用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任教x班與x班兩個班,其中x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x班是美術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並且有音樂生8人。兩個班基礎差,學習數學的興趣都不高。

二、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

以教材爲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

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觀念。

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

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教研組要根據教材各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每人每學期指定一個專題,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課。年級備課組每週舉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動,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

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四、教研課題

--高中數學新課程新教法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 集 合

第二週 函數及其表示

第三週 函數的基本性質

第四周 指數函數

第五週 對數函數

第六週 冪函數

第七週 函數與方程

第八週 函數的應用

第九周 期中考試

第十--十一週 空間幾何體

第十二週 點,直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十三--十四周 直線與平面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第十五--十六週 直線與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 圓與方程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總結 篇15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爲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爲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 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gzjhfanwen/jiaoxue/e98gpv.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