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學工作計劃 >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精選17篇)
手機版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精選17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67W 次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精選17篇)

五年級共有學生21名,經過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地認字、識字潛力、口語交際、寫作潛力、預習新課文的潛力和必須的自學潛力。但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學習潛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所以本學期除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閱讀書目上做進一步的指導,並且嘗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閱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爲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資料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必須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學生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潛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資料,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潛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理解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我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過比較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我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對不一樣體裁文章的閱讀,瞭解不一樣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潛力。

第5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資料,瞭解不一樣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閱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慾望,體現雙向互動。

2、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我學習的潛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潛力。

四、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對於生字新詞,要及時聽寫檢測。

2、鼓勵快速瀏覽,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二)閱讀

1、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訓練。

2、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表達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3、教師根據課文的不一樣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三)口語交際

1、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

2、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好處,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一樣的場合、針對不一樣的對象,圍繞不一樣的目的,採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二是思考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

3、要體現雙向互動。交際的過程並不是要學生一個一個挨着說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互動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說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一樣對象,禮貌地進行交際。

(四)習作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資料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作文指導,要從資料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使學生都找到想寫、要寫的資料。“放”開了,學生就有東西寫。再就是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肯定大多數同學的努力和進步。使每個學生透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結合起來培養。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2、閱讀前四篇閱讀材料,瞭解信息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3、根據主題,蒐集有關信息,並寫報告。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爲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 “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 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結果怎樣?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 那人爲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 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文章爲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

4、聯繫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銳利 都能戳穿

說話前後牴觸 矛戳盾 會怎麼樣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3

《楊氏之子》精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語文教案 → 教學設計 20__-03-21 手機版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閱讀本組課文,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我們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

1.正確規範地書寫“樑、惠、禽、詣、乃、曰”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

3.能讀懂文言文意思,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4. 初步感知文言文,運用逆向翻譯法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讀懂文章的意思。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教師準備:學習課標,通覽教材、教參,細讀文本,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預設教學活動。準備一些巧問妙答的小故事。

教具準備:課件、田字格黑板貼、課文紙、練習紙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課前熱身

1.講述幾個巧問妙答的小故事,體會語言藝術的精妙

2.白話故事導入

a.師講述白話版《楊氏之子》。

b.點名複述。

c.同桌互講。

一、導入課題

1.這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古代的文言文如何講這個故事的?文言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我們走近《楊氏之子》去感受一個古代孩子的智慧。這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一書。(板書:文言文。課件出示文言文和《世說新語》介紹)

2.板書課題。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10.楊氏之子)

3. 理解題意。課題是什麼意思?指名反饋。

我是姓敖人家的女兒,那我就是敖氏之女,你能用這樣的語言形式來介紹自己嗎?指名反饋。

二、初讀文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字字準確、句句通順。(課件出示課文)

2.指名朗讀:根據學情強調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確讀法,使學生學會根據文意判斷多音字讀音的方法:(課件出示多音字用法)

爲wèi設果 兒應yìng聲答曰

3.學生自己根據語感劃分節奏讀。

4.出示正確的劃分,教師範讀,生小聲跟讀,讓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聲斷氣連的讀法。(課件出示帶節奏線文本)

重點練習:“孔指以示兒曰”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爲什麼是“家/禽”而不是“家禽”)

5.再讀,評價。

三、文白對譯,疏通字詞句。

(一)文白對譯,疏通句意。師說白話文,生讀對應文言文。引導發現文言文語言精簡的特點。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難點字詞。

1.同桌合作學習:一起讀讀古文,完成練習——理解難點字的意思(“甚、惠、詣、乃、曰、示、禽”等)。

生彙報並反饋學習方法,師相機板書。

2.指導規範書寫本課生字。

四、精讀品味對話之精妙

(一)把文章讀短

1.引導學生回顧白話文找中心句的方法,將課文濃縮成一句話、一個詞。(課件出示下劃線。板書:聰惠)

2.從哪裏可以體現出楊氏子的“聰惠”?(相機板書:會聽 反應快 會說)

(二)把文章讀長,理解人物間關係,體會語言精妙

1.話說這孔君平去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誰知他父親不在。這不約而來,可以看出他們兩家的關係怎麼樣?生反饋。

楊氏子知不知道來人是誰?從哪看出他知道?那又一次證明他們兩家……生反饋。

2.理解人物內心:楊氏子爲孔君平端來了水果,這水果裏有楊梅,孔君平看着這楊梅心裏想到了什麼?一句“此是君家果”是有意刁難嗎?如果你是那聰慧的楊氏子,聽到這句“此是君家果”又會怎麼想?

比較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語氣的不同,從“未聞”中感受楊氏子的委婉、禮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學生反饋,教師隨機點撥。

引導學生讀懂孔君平拿楊氏子的姓氏和楊梅的“楊”字做文章,楊氏子是用同樣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楊氏子的聰惠表現。(相機板書:楊梅 楊家果 孔雀 孔家禽)

4.若來者是柳君平、黃君平、李君平、梅君平呢?楊氏子又會怎樣應聲答?扮角色演一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5.趣味練習:看白話說文言。(課件出示練習,視學習情況出示)

五、熟讀成誦

生讀沒有標點的、豎向排列的課文;背誦。(課件出示)

六、自選課外拓展

1.發揮想象將《楊氏之子》擴寫爲一則生動的白話文故事。

2.收集有趣的巧問妙答故事、經典的廣告語等,與同學交流。

3.閱讀《世說新語》中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七、總結

板書設計: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l 體會作品表現的人對家、家園和故鄉的刻骨銘心的依戀之情極其深刻內涵。

2學會從大處着眼,小處落筆的評點方法,記下自己閱讀作品時的感受、理解、評價和質疑,與作品展開對話。

3嘗試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你自己對故園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播放《彩雲追月》)

(上課前3分鐘)上課!(起立、問好)剛纔大家聽到的歌曲是 ?欣賞了這首美麗的歌曲,這讓我們想起了 ?誰能告訴我主題是什麼?

很好,思鄉之情。古往今來,思鄉的作品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月是故鄉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般而言,故鄉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許多歲月都是在故鄉度過的,這裏不但有自己的家、親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記憶。一個人的經驗積累以及情感與性格都與家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積澱有着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正因爲如此,人們對故鄉都有一種割不斷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發地,也是人的歸宿。因此,一個人擁有故鄉,不僅是指具體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無形的。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不管走到哪裏,身在何方,故鄉都在他的心中,都體現在他的行爲方式上。由於這種特殊關係,故鄉常常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也有了多種多樣的美稱,(提問:列舉對故鄉的美稱)如故土、家園、故園、故里、桑梓、歸宿等等有時指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在比喻的意義上,它們往往指向人們的精神家園。

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而是由許多人、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思鄉之情,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爲融匯了鄉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有的景物因爲被反覆書寫而成爲思鄉的文學意象,如柳、月、炊煙、鄉音等等。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就是以月作爲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二、看人看眼睛,讀文讀題目。我們還是先看文章的題目——月是故鄉明。看到這個題目你都能想到什麼?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鄉”。

2、 有可能想到出處: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課件)

全詩爲:“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時期,抒發了杜甫離亂之際對故鄉親人的懷念。對自然事物的感覺有時因主觀情緒而改變,在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寫法特別多,月亮其實無處不明,但杜甫偏說“月是故鄉明”,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由於杜甫這句詩特別能引發人的鄉思共鳴,因而被廣爲傳誦。

3、 有可能聯想到其他詩句:(學生課前準備)

李白的《靜夜思》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明月幾時有》)

同學們,散文鑑賞有三點不可忽視:題目、作者和註釋。瞭解了題目,我們再來看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

季羨林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生於1911年,山東臨清縣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四位老先生,因爲都曾在燕園居住,人稱“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實則住在未名湖的後湖,那地方叫朗潤園。所以又稱 “朗潤園四老”。

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爲什麼還念念不忘那個僅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四、朗讀課文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散文,走進季老的內心世界。現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讀,讀的同時請把你認爲優美的段落作上標誌)

同學們讀得不錯,男生聲音洪亮,女生感情細膩。這裏有幾個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投影)

浩渺 篝火 旖旎 絕倫 惆悵 耄耋

嚼爛 慨然 恍然大悟 離鄉背井

(學生認讀)

五、課文內容層次簡析

1.第1小節對“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句作了簡單闡釋。“月是故鄉明”是一句流傳很廣用以表達故園之思的詩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本文的第一段,實際上就是對這句詩的解釋,最後說“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正是說明它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感受。

2.第2、3、4、5節是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第2小節是一個過渡,由月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山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鄉往往與童年連在一起,作者對家鄉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雖然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但兒時的記憶連同那少年的夢境與感受仍新鮮如昨,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揀鴨蛋,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構成了美麗純潔的鄉村生活圖景,經過幾十年後一位耄耋老人的的敘述顯得更加動人。

3.第6、7、8三節寫作者離開故鄉之後的生活,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4.最後一小節是對前面的呼應,也是作品在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和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的記敘與描寫之後,情感的自然迸發。雖然短短几句話,卻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六、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寫得非常優美?

(學生站起來朗讀並稍加分析,3-4個人)

我也找了兩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萊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________的,我都異常喜歡。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這麼好的段落大家應該記住,現在,我們試着不看課本,一起來讀一下。

評點是古人研讀文章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等)和寫作方法進行評論與分析,從而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從方法上講,評點的要義是對話,是交流,是再創造。評點作爲對話,是讀者與文本、與作者、與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讀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對話的第一個對象,與文本的對話是構成其他對話的前提和基礎。

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要注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實際上,在閱讀中,作品的局部與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因爲對整體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礎上的,而且,從閱讀的過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體次第展開的,有時,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實際上關係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體的關鍵。古人講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眼”有的關係到全篇的結構,有的關係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轉換,甚至是給全篇寫作方法和風格定調子的地方,我們在評點時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對局部的理解又離不開作品的整體,局部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理解,整體是局部的語言環境。

與文章對話的進一步就是與作者對話,孟子講“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說可以通過對作品意義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示例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開篇點題。)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過渡,由月到山、水,從而寫到故鄉的水。)

至於水……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寫童年往事,故鄉往往與童年連在一起。下面還有許多充滿童趣的細節。)

在濟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對比,爲的是突出故鄉月亮之美,同時又是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隨着年月的增加,思鄉之情更增一番蒼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這也是對比,又是襯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與故鄉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對故鄉的思今是充滿了惆悵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鄉可以思念,並且擁有一份溫馨的回憶,又是幸福的。)

評點是讀書時常用的方法,古人講讀書不動筆等於不讀書。讀書不是純粹單向的、被動的接受,同時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隨時記下來,書的天地邊角空白處都是記錄的地方,因此,評點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一種讀書的好習慣,要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八、重點探討: (佈置課前預習)

1。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想念自己的家鄉,爲什麼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學生甲回答:季老年齡大了,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回家不方便……。

學生乙回答:季老的家鄉沒有親人了,所以沒有回去的必要了……。

學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個家鄉,而不是現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們的理解,只是從文章本身出發來分析。我們的分析與季老的內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難肯定了。

2.他的家鄉沒有山,爲什麼還寫山呢?

生答:過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說中國古代詩文寫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襯,所以下面提到了山,還寫了水,使人聯想起故鄉。

3.作者明明是寫家鄉的月亮爲什麼寫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餘?

生答:這些童年趣事也是圍繞着月亮來寫的,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夢、撿鴨蛋都跟月亮有關,不是多餘,反而更能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

4.爲什麼除了寫故鄉的月色,作者還寫到了那麼多地方的月亮?既然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豈不讓故鄉的小月亮相形見絀?

生答:這是對比,文章中明確提到了“對比之下……”。我覺得這樣寫更能突出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更能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現出來,故鄉的小月亮爲什麼那麼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要說景色,比故鄉那只有在童年看來纔有浩渺之勢的葦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處兩處,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故鄉的月亮越美,越發勾起作者的鄉思鄉愁。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師提問:那在作者眼中,思鄉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同學們齊讀一下。 (倒數第二段)

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而是由許多人、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平常我們所說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爲融匯了鄉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

在《月是故鄉明》中,這種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問: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麼是它的抒情線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雖然寫了很多看似無關的事物,但卻都是緊緊圍繞月亮展開的。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解惑結束後,重申三個問題:對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九、總結文本:

季羨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還念念不忘自己的故鄉。

季羨林先生走出了魯西北那個小村莊,走出了國門,但沒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愛國情結;他走進燕園,走上了大學的講臺,但沒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鄉土情結;他走上了社會的高層,步入了人生的輝煌,但沒有走出那刻骨銘心的平民情結。有評家稱他爲“平民中的大師,大師中的平民”。(爲一名大學生看行李。)

十、寫作實踐:(可安排在課前完成)

同學們,我們學習知識是爲了應用知識,提高能力。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訓練——寫作實踐

有許多事物能喚起我們對家鄉的懷念:老樹、老街、老房子、門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陽的餘暉和嫋嫋的炊煙,想想母親呼喚兒女的聲音……請置身於某個情境,寫一個片斷。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肆、桅”等7個生字,會寫“艘、航”等14個字,會寫“環遊、航行”等12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試着講講這個故事。

3.找出描寫水手們的語句,並說說這些語句是怎麼推動情節發展的。

4.說說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受到的啓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觀看跳水視頻。

同學們,跳水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種運動。我們觀看奧運會跳水運動員的英姿,爲他們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學也夢想着能成爲一名爲國爭光的跳水運動員?

2.解題導入。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誰?爲什麼跳水?在哪裏跳水?怎麼跳水?

接下來,我們將帶着這些問題開始學習第17課《跳水》。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桅杆(wéi gān)、嚇唬(xià hu)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艘、肆、帽、桅”,並在黑板上示範。

(“艘”是左右結構,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豎、橫撇、捺。

“肆”是左右結構,部首是“镸”,“镸”的筆順是橫、豎、橫、橫、橫、撇折、點。

“帽”是左右結構,右邊是由和“目”組成的。

“桅”是左右結構,部首是“木”,右邊是“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什麼事?

(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時所提的問題,自行找到相關答案。課文講述了船長的兒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最終得救的故事。)

2.通讀全文,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樂。

經過:猴子搶孩子的帽子,並將帽子掛到桅杆頂端橫木的一頭,孩子爲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結果: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

水手拿猴子取樂→(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你有什麼話想跟船長的兒子說?你有什麼話想跟水手說?(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長的兒子,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說?(言之有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遇事應沉着冷靜,多思考。)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經過、結果。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我們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樂。那麼,請同學們畫出有關描寫水手的語句。

(1)一隻大猴子在人羣裏鑽來鑽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們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

爲什麼水手笑,而孩子卻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3)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爲何水手們笑得更歡,孩子氣得臉都紅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兇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頂端。

(4)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

怎麼此時水手們突然嚇呆了?→孩子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5)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爲什麼會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在橫木上的危險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們能直觀地看到猴子與孩子的動作與神態,他們的表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點撥總結:在整個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動情節的發展。猴子在水手們的取樂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氣氛。開始水手們都“笑起來”,氣氛輕鬆。後來“全都嚇呆了”與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對比,表現了人們對孩子的擔心,烘托了緊張的氛圍。

③反襯主人公的品質。水手們平時訓練有素,但在關鍵時刻卻不知所措,與船長的審時度勢、機智果斷形成對比,突出了船長的臨危不亂。

2.感悟孩子的處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哪裏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稍快,聲調稍高,突出重點詞語。你們朗讀的技巧掌握得越來越好了!

3.“正在這時候,船長從船艙裏出來,手裏拿着一支槍。”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4.“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裏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所以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5.想一想: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

(1)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

(2)當時天氣風平浪靜,孩子跳到海里不至於被大浪衝走,而且與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進海里是最安全的辦法了。

(3)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後水手們能第一時間把他救起。

(4)因爲孩子的兩條腿已經發起抖來,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而且在這麼高的位置,孩子是沒有勇氣往下跳的,所以船長拿起手裏的槍,逼迫孩子第一時間跳海。

綜上可知,在當時的危險情況下,快速跳海是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

6.最後一個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有什麼關係?作者要讚揚什麼?(末尾迴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對船長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但卻把一個沉着冷靜、機智果斷的船長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真實又具體。這種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鑑和學習的。

2.學習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這種危急時刻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如拉棉被讓孩子跳下甲板、水手們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衝擊力大,容易受傷。船長的兒子水性應該還不錯,水有浮力不會摔傷,又有水手的幫忙。指出船長的方法既節省了時間,又很安全,突出船長的思維敏捷、邏輯清晰、遇事沉着。)

4.這篇課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靜,要多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教學反思

1.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始料未及的事,面對這些事件,我們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靜,多分析,多思考。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神態和動作,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禦、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後,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啓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麼。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麼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爲什麼“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麼意思?武松是“就”着什麼“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後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着,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衆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佈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胚、禍”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我”發現的過程。

3.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談感受,並體會作者童年時善於提問、樂於探索的精神。

4.說說自己有過的“發明與發現”,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回憶童年的發現吧!(板書: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爲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麼?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大家讀完課文了嗎?誰來向大家彙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

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並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指名說。

課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請大家把這兩句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3.師小結: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瞭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課件出示:(1)找出有關的句段。(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短語。(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師:剛纔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髮現的過程。

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

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

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

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

師:大家真會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的合作探究進行得非常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根據板書回答:敢於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5.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啓發?有沒有什麼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麼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爲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2.課後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發現,並把它寫出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見會飛 請教原因 癡迷研究 發現原理

敢於提問 不斷探究 大膽想象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一文,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才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並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渺、篝”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燕”。

2.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再蒐集一些思鄉的詩文,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都見過月亮,看到彎彎的月亮,我們總會脫口而出:彎彎的月亮像小船。那麼,又大又圓的月亮,又讓我們想到了什麼呢?(圓盤、月餅、中秋)哦——中秋節,在這個傳統佳節,我們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餅,欣賞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賞月,僅僅是在看月嗎?(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會想起自己的故鄉及親人。)所以,詩中說得好啊——月是(故鄉明)。(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季羨林(1911—20__),山東清平(今併入臨清)人。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在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一生創作了許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選集》等。

季羨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個小鄉村,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與季羨林一起回味那故鄉的明月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出示生字)學生練讀,師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園) yàn(燕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可分爲幾部分?

2.提出問題: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1)課文第1自然段的描寫有什麼作用?(開篇點題,引出下文)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愛(故鄉的月亮)。

(2)作者爲什麼說“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因爲太單調了。)所以,古詩文中,月亮常用什麼東西當陪襯?(山、水)想到這裏,作者便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鄉在哪?(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因爲平原地區沒有山,所以他從小沒有見過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麼樣子的?(圓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時候望月,從不與山聯繫起來,就連詩中說的情景,他也無法想象。(補充蘇軾《前赤壁賦》資料)

(4)作者沒有見過山,那有沒有見過水?(有,他故鄉的小村子裏到處都是水。)那麼他和水之間有什麼趣事呢?(夏天黃昏後,他就去坑邊場院裏數星星,在古柳下搖知了。)還有沒有別的趣事?(更晚的時候,去坑邊看水裏的月亮,晚上做夢還夢見兩個月亮疊在一起。)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愛月亮,而且,他總能圍繞着月亮,找到許多樂趣。

四、精讀課文,情感昇華。

1.朗讀課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1)往事: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夢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鄉,幾個大葦坑佔了村子面積的一多半,坑邊的月景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他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通過對故鄉往事的回憶,體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與懷念。

(2)經歷:①作者離鄉背井,在世界各地見到過許多美妙絕倫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還是故鄉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潤園景色優美、環境優雅,是賞月的勝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無論是在萊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還是在高山上,都看到過美妙絕倫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潤園這樣的賞月勝地見到的奇景,都無法撼動故鄉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見作者對故鄉月亮的懷念,對故鄉的懷念。

2.在回憶這些往事的時候,作者多大年紀?(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齡。耋,七八十歲的年紀。這時,他早已不在故鄉,而是住在朗潤園,這裏的環境怎麼樣?(此地有茂林修竹……賞月勝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懷念的是故鄉葦坑裏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3.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這段話只有短短二十多個字,卻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麼情感嗎?(作者渴望回到故鄉的迫切心情和通過月亮寄託的思念之情。)

五、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思鄉的詩句,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在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僅起到輔助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真正意義上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由於時間有限,故文章一些詩句來源不能一一點出,只能留給學生課後探究學習。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寓言的內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5.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並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類似的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陽光明媚,可把我凍壞了。

(此時學生會說,老師你說錯了。)

老師哪裏說錯了呢?(前後表達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還有很多,試着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更多例子。)

3.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處吧。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段視頻。(看《自相矛盾》的視頻)讓學生大概瞭解故事情節。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

着重指導:弗(fú)、夫(fú)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矛、盾、譽、吾”,並在黑板上示範。

(“矛”的筆畫是橫撇、點、橫鉤、豎鉤、撇。“盾”的部首是“廠”。“譽”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介紹相關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

矛: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槍頭。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體裁。(寓言)

3.指名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楚國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東西也戳不破;又誇他的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分組朗讀課文。

註釋:

楚人:楚國人。鬻(yù):賣。譽:稱讚,這裏有“誇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鋒利。以:用。弗:不。應:回答。

5.教師範讀。

概括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穿透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鋒利,無論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楚國人如何賣矛和盾的呢?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指名讀,讀出其誇讚自己東西的自豪感。)

2.他這般誇耀,路過的人都停下了腳步。路人們是要買他的矛或盾嗎?路人們都說了什麼話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這位楚國人是什麼表現?

(其人弗能應也)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4.體會“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牴觸,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要前後一致。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班級交流討論: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把事實誇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訴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矛和盾都賣不出去)

我們來想辦法幫幫他,幫他賣出這些東西。(引導學生爲楚人想辦法,自由發言。)

3.說話不要前後矛盾,說話要有邏輯性。說話之前先思考這樣說是否合適。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盾→堅,物莫能陷

矛→利,物無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通語句,根據註釋理解句意,反覆品讀,把握人物形象。

2.給學生表演和發言的機會,以學生爲主體,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兒、破綻、穿梭、朗中、媳婦、輝煌、苗條、風、打量、標誌、氣派、祖宗、可憐、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圓、斂聲屏氣、放誕無禮、轉悲爲喜”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重難點、關鍵】

1、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人物形象。

2、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通讀課文

1、出示課題:

人物描寫一組

說說讀過的課文或課外讀物中哪些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彙報課前蒐集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詞。

2、指名學生讀,正音。

三、再讀課文,暢談感受

1、默讀課文,尋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讀幾遍。

2、說說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⑴可以說說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評價,比如:

小嘎了了很機靈;鳳辣子很潑辣;嚴監生很吝嗇……

⑵可以說說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嚴監生臨死前“伸着兩個指頭”這個動作,課文中反覆出現,充分說明嚴監生的吝嗇……

⑶可以說說課文的語言在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作用,比如:

“鳳辣子”這個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四、細讀課文,感受人物

1、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深入閱讀短文,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⑴在短文中找出特別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詞句,畫下來,反覆朗讀。

⑵你所閱讀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用一兩個詞語概括,標註在課本上。

⑶想象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頭腦中形成圖像,嘗試有感情地朗讀。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學自由組成小組,相互討論切磋,研讀成果。

第二課時

一、課堂交流,共同分享

1、交流學習《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⑴小嘎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並說說你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⑶作者是通過什麼來展現人物的形象呢?

(動作和心理描寫。)

⑷歸納小結:

老舍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動作描寫,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化人物的特點標誌。心理描寫有內心獨白、表情描摹、展形聯想等。心理描寫經常與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目的在於準確地傳情達意,但無論用哪一種方式表現,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交流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

⑴嚴監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說說你對這些詞的理解。

①體會嚴監生的吝嗇:

人都將死,仍恐費了燈油,是多麼吝嗇。

②課文刻畫的人物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呢?

⑵想象句子所描寫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讀。

⑶作者是通過什麼來展現人物的形象呢?

(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⑷歸納小結:

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係是極爲密切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神態是人的一種行爲,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一個人心裏高興,往往喜上眉梢;內心得意,就眉飛色舞;心裏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心痛苦,就雙眉緊皺。神態描寫要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要集中筆墨,不要面面俱到;要與外貌描寫適當區別,注意細緻觀察,用心揣摩。

3、交流學習《“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⑴“鳳辣子”是一個什麼的人?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並說說你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①體會作者筆下“鳳辣子”的人物形象。

(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於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特權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②你喜歡王熙鳳嗎?喜歡,說說原因;不喜歡,也說說原因。

⑵想象句子所描寫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讀。

⑶作者是通過什麼來表現人物的形象呢?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

⑷歸納小結:

林黛玉和賈母對王熙鳳的感覺和評價則從側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寫,與那些正面描寫共同完成對王熙鳳性格特徵的刻畫。外貌所指的內容很廣,如容貌、神態、衣飾、風度等。外貌寫得好,對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語言描寫是對人物的獨白、對話及其說話時的神態、動作、語氣等的描寫,其主要作用是刻畫人物性格……

二、反思形象,感悟寫法

1、速讀三篇短文:

哪個人物形象在你頭腦中留下了最鮮明的印象?爲什麼?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標註。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隨機點撥:

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和特定的情境相結合,突出了人物形象;應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纔會典型。

三、課外延伸

1、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性格的句子。

2、回憶生活中影響深刻的人物,設想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描寫一個人物活動的片斷。

【板書設計】

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機靈──動作、心理描寫

嚴監生:守財奴──動作神態描寫

王熙鳳:潑辣精明──外貌、語言描寫、正側面描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托爾斯泰的一篇精彩短文,記敘了發生在一艘環遊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文章通過描寫孩子、猴子、水手、船長几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來表現船長在危急時刻的機智果斷,沉着冷靜。同時告訴人們做事的道理。

二、設計意圖:

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兩部分,因此,我把這兩部分作重點教學,學會從文字表面讀出背後的故事,同時結合課後習題,讓學生明白文章要表明的中心:船長的冷靜沉着,機智果斷,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衝動。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生字生詞,明白破折號所起的作用。

2、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4、學習作者按事物的發展順序敘述故事的方法。

5、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衝動。

四、教學重點:

瞭解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現,從而體會船長的性格特點和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

五、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不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只要求查找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設計意圖:學習這樣的文章,如果提前預習就沒有了跟隨着事情一步步發展的激動緊張的感受,因此不要求孩子提前看課文。)

二、激趣導入:

1、孩子們,都看過福爾摩斯的故事吧,他之所以引人入勝就是一個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而且能從結果推斷出故事的所有過程。今天,老師也爲你們帶來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出示故事結局即課文最後一段)

2、請一位同學爲大家讀一下。

3、你也做一回福爾摩斯,對於這段文字你有哪些疑問?又推斷出文字背後怎樣的故事?

預設:學生讀出——①孩子遇到了危險,或者是從海中的輪船上掉下水的。

②四十秒都覺得長,可見當時情況一定非常危險,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由此講解破折號的作用)

學生疑問——孩子怎麼會從船上掉進海里呢?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以及聯繫文本的想象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

4、到底是怎麼遇險的呢?請大家看這一段。(發放印有第5段的紙張)

5、請大家默讀這部分,說說你從文字中又讀出了什麼?(寫上批註)

預設:學生讀出——

①從“瞄準兒子”看出一定是情況非常緊急,要不船長是不會用槍對準自己的孩子的。

②從兩次“喊”看出一定是離孩子很遠,這個孩子一定在很高的地方,不喊是聽不到的。同時也能看出船長當時也爲孩子捏着一把汗。

③從船長兩次說的話中可以體會到當時的情況太危險了,連着用了幾個感嘆號而且還在“喊”着“一!二!”

④從“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 心驚膽戰,站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看出當時孩子已經非常危險了,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掉下來。

6、請你“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把關鍵的語句有感情地讀出來,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彩之處。)

7、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看當時孩子所處的位置,直觀瞭解情況的緊急。

8、讀了這樣的文字後,你的感覺怎樣?(學生談讀後感受)

9、我也和你們一樣,就感覺像是有一根繩子在牢牢地牽着我們一步步走進故事當中。下面我們就來全面地讀一讀這個故事——《跳水》。(板書課題)

10、能寫出這樣扣人心絃的故事的就是——列夫·托爾斯泰。(板書作者)

11、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請跟大家說一說。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的一生寫了許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前面我們還學過他寫的《窮人》一文。)

12、請打開書,讀一讀這個完整的故事。

三、理清課文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說一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快速讀故事,概括說一說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全文:本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繼續學習課文。

1、故事中的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危險境地的呢?請以小組爲單位就這一問題分析一下,然後派代表聯繫課文內容說明理由。

2、小組討論上一問題。

3、交流上一問題。

預設:主要是猴子故意挑逗孩子的原因,還有水手拿孩子和猴子開玩笑的原因,也有孩子自己要面子,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原因。

4、讓我們先來看看猴子的挑逗,讀課文第二段,找出猴子逗孩子的語句,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當時的神態的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作者寫作的方法。認識到事物是在不斷聯繫和變化中發展的。)

5、誰給大家讀一讀這些語句。(猴子的動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孩子的神態:哭笑不得、臉都紅了。)

6、聯繫這些詞語想象當時畫面,想想孩子什麼感受?

預設:被惹人發笑的猴子戲弄,生氣也不是,笑也笑不出來。很是尷尬,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7、按照剛纔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也是抓住猴子和孩子兩個方面來談。問題同第二自然段:①找出猴子逗孩子的語句,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當時的神態的詞。②聯繫這些詞語想象當時畫面,想想孩子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讀書方法,能夠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等方式對課文內容有個全面的認識。在此也是訓練孩子語言的感悟能力和根據語句聯想的能力。)

8、回過頭,我們再看船長,在那種時候,難道就只有用槍逼着孩子跳海這一條路嗎?

9、學生就此問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創新思維,去想更多的辦法,嘗試解決問題,從而也能讓學生對船長的行爲做出進一步肯定。)

10、請看黑板(板書——水手、猴子、孩子、船長),請你把他們的關係用一個字或詞連接起來,簡單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人物之間的關係,深化本文表現的主題)

三、拓展延伸:

1、學習寫作手法:

當我們一步步跟隨作者走進故事時,已經被一個個精彩的環節吸引。你覺得最讓你難忘的是哪一部分?(預設:文章的最後兩段)可見一篇故事,最關鍵的是高潮部分,作者在這部分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來落筆的呢?(預設:語言、動作、神態等)

回憶《窮人》一課,作者又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展開記事的呢?(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還有環境的渲染等)爲了讓人物更適合故事的情節,運用的描寫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文章也要選擇更適合表達中心的描寫方法,同時在高潮處着重下筆吸引住讀者,用細緻入微的貼切的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質。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能夠指導學生今後的寫作。)

2、總結文章中心:

這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多啓示,請你說一說。(預設:從孩子那裏得到的啓示是做事時要考慮後果,不能武斷,不假思索;從水手和猴子那裏得到的啓示是開玩笑要注意火候,不要過分,不要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從船長那裏得到的啓示是在危急關頭要沉着冷靜、果斷的處理問題。)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預習。

1.根據需要查找資料(如有關彝族、火把節等情況)。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默讀思考:課文是分哪幾部分寫的,你是根據什麼劃分出來的?

(二)導入新課。

談話:

1.同學們都喜歡哪些節日?說說過節的情況和心情。

2.我國是有着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國人民共同的節日,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特有的節日,我們先交流一下查找的這方面的資料。

3.“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聽,彝族朋友在召喚我們了。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大涼山,走進彝族的火把節去感受那盛大的節日氣氛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2.說說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容。

3.課文寫了火把節的哪幾個場面?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了課文,你對彝族火把節有了哪些瞭解?

(準備過火把節那天的活動——打掃房子,準備節日飯菜,鬥牛、摔跤,點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圍着篝火盡情歌舞,火把節的來歷)

2.你最喜歡哪些場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3.說說彝族火把節的來歷。瞭解了這個傳說,你想到了什麼?大家交流。

(通過第2、3兩問,瞭解彝族的民族風情和彝家人的優良美德,從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五)有感情朗讀課文。

1.採取個人讀、小組讀、指名讀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六)鞏固練習。

1.交流學習、記憶生字的方法。

2.讀讀寫寫(課後練習4)

3.詞語採集——交流自己從課文中積累的詞語。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並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武松打虎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請講述了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據說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談到武松大家想到什麼事?對了,是打錳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景陽岡》。  二、初學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完成課後填空1。  (分別是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交流填空題1  (3)你認爲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三、學習重點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組討論  1、武松是怎樣打死錳虎的?用自已的話說說。  2、你從中體會到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容  (1)自讀練習  (2)指名讀,學生點評。  四、展開討論,延伸課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則新聞  一個餓熊闖進一家農戶對其農人進行嘶咬,可是村民卻束手無策,原因是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熊是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沒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傷害。待村長打電話請示上級後再去營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討論題  看了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想法?現在人們提倡保護野生動物,武松打虎這類文章不該看了,你又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並不是人人去打虎,而當人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是應當機立斷保護。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詣、禽”2個生字,會寫“樑、詣”等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藉助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談話雙方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他機敏聰慧,回答別人時語言更是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楊氏之子》吧。

2.讀題,解題。

(“之”相當於“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讀通課文。

2.檢查讀通情況。

(1)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詣、爲、曰、應、禽。

(2)引導學生讀準節奏。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裏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中間要停頓。)

(3)反覆讀課文。

三、理解文意。

1.參考註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註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批註在文中,據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以下字詞比較陌生或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2)爲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爲他擺出水果。設,擺放,擺設。

(3)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的尊稱。

(4)未聞:沒有聽說過。未,沒有。聞,聽說。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鳥。夫子,古時對年長而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這裏指孔君平。禽,鳥類。

以上問題,可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學生能夠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四、體會語言精妙。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話?爲什麼?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沒有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來應答,妙趣橫生。楊氏之子才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可見他聰明機智,應對能力強。)

2.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認爲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水果”這個意思,反映出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3.想象一下,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麼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表達,進一步體會楊氏之子所答言語的妙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拓展延伸。

1.鼓勵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小故事,大體瞭解內容,體會語言妙處。

2.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有特點的語言,如歇後語、諺語等。

(2)蒐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等。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中的精彩對白,試着演一演。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從讀入手,引導學生結合註釋弄懂文言文意思,品讀對話體會語言的巧妙,並且通過拓展環節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的能力。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課件。紙馬。

課型:

閱讀探究課。

第一課時安排:

1、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兩次賽馬的經過。

2、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學生有更多啓發)

3、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能積累一些詞語。

第二課時安排: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本文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動腦筋”故事交流會。

[課前激趣]玩紙牌

出示兩組牌,紅心10、8、4,草花9、7、3。上來的同學當然挑紅心。同學先出結果老師總以2比1獲勝。由此得出在戰爭中,在比賽中,有時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關鍵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動權。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①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②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啓發。

③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孔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1、出示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最後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由於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指名讀。讀一讀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②一生上臺講說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說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啓發質疑:

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板書: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1)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

3、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

齊讀這一句。

板書:調換順序

這個計策誰想出來的?

板書:孫臏獻計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5、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

6、(展示臺)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__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爲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出示問題2: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麼主意)——評價——全班齊讀。

3、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劃出來,想一想。

(出示)

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善於觀察)

②“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於思考)

③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

(知己知彼)

4、小結:

誰連起來說一說“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板書),再賽轉敗爲勝的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⑥驕兵必敗……)

板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3、(出示學習目標3)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預案: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孫臏:神機妙算、智勇雙全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田忌:有勇無謀、屢敗屢戰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齊威王: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你想對孫臏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田忌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齊威王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節課大家學會的詞語可真不少。老師準備了一張詞語卡片,大家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詞語卡片:

神機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雙全

有勇無謀、垂頭喪氣、屢敗屢戰、勝不驕、敗不餒、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預案: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資料。)

板書設計:

15、田忌賽馬

調換順序

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孫臏獻計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詞語,理解其含義。

2、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瞭解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開動腦筋,尋找最佳方法。

3、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投影片

2、標有不同顏色的六匹馬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我國古代一個關於賽馬的故事。

2、板書:15、田忌賽馬

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教學重點

1、出示課題

思考:圍繞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2、生討論

3、師綜合;綜合同學們剛纔提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出示投影片1)

a、田忌和和誰賽馬?

b、一共賽了幾次馬?

c、賽馬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4、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三個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提問:田忌和齊威王一共賽了幾次馬?

2、生答

3、指名讀第一次賽馬的部分。

4、思考:

①田忌和齊威王在比賽前做了些什麼?

②第一次比賽的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5、生討論,指名上臺用圖片演示,板書。

6、提問:

a、這次比賽齊威王爲什麼能贏?(出示投影片2)

b、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這個“強”字指什麼?

c、第一次比賽齊威王贏了,田忌表現怎樣?

d、“垂頭喪氣”是什麼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會怎樣想?

e、田忌失敗後,想了嗎?從他身上,我們想到失敗了應該怎樣辦?

7、指名答

8、師過渡:田忌垂頭喪氣,準備離開賽馬場,這時候出現了什麼情況?

9、指名讀孫臏的話。(出示投影片3)

10、齊讀孫臏的話,提問:從孫臏的話中,能看出什麼?學生相互討論後作答。

11、師過渡:面對田忌的再次挑戰,齊威王說了什麼?指名讀句子,從齊威王的話中能看出他的表現怎樣?從齊威王身上我們想到,面對勝利應該怎麼辦?

12、指名讀第二次比賽的經過和結果。

13、思考:

a、第二次比賽,孫臏想了個什麼辦法讓田忌轉敗爲勝?學生用圖演示比賽過程。

b、理解詞語:目瞪口呆

c、齊威王爲什麼目瞪口呆?

14、師過渡:同樣三匹馬,比賽結果爲什麼完全改變了呢?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出示投影片4)

四、體會中心,明白道理。

1、思考:

a、爲什麼這個辦法田忌想不出來,孫臏能想出來?

b、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麼呢?

2、生討論(出示投影片5,結論)

五、鞏固練習,當堂反饋。

1、數學遊戲導入新課。

(5)<(6)()?(6)

(7)<(8)()?(8)

(9)<(10) ()?(10)

(轉敗爲勝?)

六、以“轉敗爲勝”爲切入口,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1、田忌第一次賽馬爲何敗?

2、田忌第二次賽馬爲何勝?

3、孫臏憑什麼斷定田忌第二次比賽一定能勝?

數學遊戲提示:

(7)>(6)

(9)>(8)

(5)<(10)

七、小組討論會,認識人物。

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爲什麼?

八、懸念作文。

(1)田忌贏了賽馬,非常高興,正想與孫臏回家暢飲一番,忽聽齊威王在背後大喊:“孫臏,慢着!”……

田忌將如何應付?孫臏還能幫得上忙嗎?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課文。

(2)假如你是齊威王的謀士,你有什麼辦法幫齊威王在第二次比賽中仍然獲勝嗎?請同學們拿筆將第二次比賽改寫一下。

板書設計:

15、田忌賽馬

田忌(輸)第一次齊威王(贏)

上上

中中

下下

田忌(贏)第二次齊威王(輸)

下上

上中

中下

《田忌賽馬》教學後記:

這節課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懂得做事要開動腦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爲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這節課分四個部分進行了教學。

一、學生質疑,理清思路。

首先引導學生圍繞田忌賽馬這一課題質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問題,教師經過歸納整理,引出學生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這就是本節課要掌握的內容,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方向。

二、自主學習,明理育心

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分成四個步驟:

1、學生觀看錄像,養成仔細觀看的習慣,教師通過讓學生揣度田忌失敗的心情,談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樣正確對待失敗。

2、學生細讀人物對話,瞭解人物性格,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討論“應該怎樣對待勝利”這一問題。

3、學生自己動手擺馬,思考取勝的辦法,教師再演示孫臏的做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學生討論“孫臏爲什麼能想出辦法而田忌卻不能”這一問題,明白“做事要注意方法,講究策略”這一道理。

以上幾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薰陶,在有效地進行了學科心理教育,從而體現“協同教學”的基本思想。

三、鞏固練習,當堂反饋

通過“摘李子”這一遊戲,訓練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課文所包含的道理。

四、改寫故事,培養思維

齊威王必須調換出場順序,才能贏田忌,可怎麼調方法不止一種,讓學生想辦法,大大培養了創造思維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以教師主導,學生爲主體這一教學原則,自主學習、討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五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計劃 篇17

一.聽寫詞語

(“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裏的詞語.)

二.讀“三哭”.感悟真情

1.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外祖父哭了的語句,讀一讀,共有幾處? (共有三處:教我讀詩詞時;得知不能回國時;送“我們”上船時.)

2.學生聽錄音跟讀第2自然段,交流體會外祖父第一次哭時的情感 a.瞭解外祖父教我吟誦的三句詩的出處,讀懂它們的意思.

b.體會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的用意所在.(這三句詩都表達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於借詩句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

c.說說“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爲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情感,教“我”讀着詩句,他心裏涌動的是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懷念,淚水就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淚,體會他無法回到家鄉的傷感.

a.教師朗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b.你能理解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嗎?

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無法回到故里,於是他將這種思鄉之情寄託在某種事物之上,請大家再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

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讀出體會和感受.

“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4.出示一個句子進行比較:“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很愛惜.”

5.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爲什麼?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

子慢慢抹淨.”

6.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7.品讀外祖父送畫時的話,體會老人對梅花別樣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纔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a.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最多?

b.再讀一讀這句話,說說有怎樣的感受?

c.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樣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話來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d.“他們”是指誰?爲什麼把他們比喻成“梅花”?

8.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交流之後指導朗讀. “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

9.作爲一箇中國人,你怎樣理解外祖父的這句話?

a.在外祖父的眼裏,梅花代表着什麼?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魂”.他珍愛梅花,讚美梅花,實則是在表現他那顆拳拳愛國之心.)

10.美讀昇華:你能像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11..在何情況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淚?讀一讀,深人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朦朧.)

b.外祖父把珍愛的梅花圖及手絹送給“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

三.品語句,昇華情感

1.從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不僅深深體會到了他對梅花的愛,對具有梅花秉性的中華兒女的愛,更體會到了他的愛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愛,是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和外祖父爲作者送行的有關語句.

2.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飽含敬意朗讀課文中首尾兩段.

四.迴歸整體,理清層次

1.讀到這裏,你發現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有什麼聯繫嗎?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2.嘗試分段,說說每部分的意思.

五.注重積累,延伸拓展。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gzjhfanwen/jiaoxue/voger2.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