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學生 > 節日慶典 > 端午節 >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16篇)
手機版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16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89W 次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真是讓人食慾大增。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16篇)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中國人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到處都洋溢着一片節日的氛圍,同樣,在我們家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十分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今年的端午我們不僅一家人一起包了美味的糉子,還一起分享了喜悅幸福,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難忘的端午節。

我想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個端午節了。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時至今日,端午節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而在我心裏的端午節就是糉子、茶葉蛋和賽龍舟。

隨着時間的臨近,端午節的氣氛越來越濃了,大街上隨處可以看到有人買來艾葉回家插在門上,媽媽也要準備包糉子。

我們首先準備好材料,有糯米、肉餡、各種調味料和糉葉。爺爺先把糯米清洗乾淨加好調味料,有鹽和油。肉餡是五花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用鹽和醬油醃好。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教我把糉葉捲成漏斗形,媽媽做的很好,底是尖尖的,沒有一點縫,而我做的底卻是個大窟窿。於是媽媽抓着我的手,做了個勉勉強強的“漏斗”,再把糯米填進“漏斗”裏,最好加三分之一,再用筷子插緊糯米。然後放進肉餡,之後再蓋滿一層糯米,要蓋的均勻,不能多也不能少。最後,蓋上糉葉。這可是個技術活,要漂亮又不能漏米。媽媽說繩子綁上去要緊緊的,那纔好吃。我們一起努力,費了半天勁,包了三十多個糉子。

爺爺把糉子放進高壓鍋裏煮了半個多小時,糉子的香氣瀰漫着廚房,終於可以吃到自已包的糉子了,別提多高興。吃着香糯的糉子,我想到中華民族的歷史真是淵源流長,我們要多多學習,傳承這豐富的文化遺產。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昨天,我坐車回家,突然看到灰橋哪邊有一條龍船,心想一定是端午節又到了。回到家裏,我把這事告訴爸爸,爸爸說:“好呀,明天正好是雙休日,我帶你去看賽龍舟。”我聽完高興的差點暈倒。

今天一早,我們帶上自己包的糉子,就向三出發。三是溫州的溼地,哪裏河網縱橫,每年都有許多龍舟在哪裏竟賽,可熱鬧了。在路上,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祭奠日。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國君非常昏庸,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國家也已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爲了挽救國家,屈原向君王提出了許多治國的良策,但是君王一點也聽不進去,屈原不想當亡國奴,就在汨羅江投河自盡。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和劃龍船的習俗。

當我們到了三的時侯,河岸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磨拳檫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爲他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衆沸騰了,我也爲白船開始亡命地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隻得了第二名,心裏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爲他們能在落後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我覺得今天的端午節過的真夠味。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的端午節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着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應該算吃糉子了吧!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會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糉子到桌上,那糉香也已四處飄溢,糉米中摻雜着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正是現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着節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信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着龍鬚,“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着兩岸的岩石,發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囉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終於,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思吧!希望你來到我的家鄉來作客!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媽媽告訴我,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大家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搶着和媽媽一起包。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紅棗、蜜棗、花生、葡萄乾、栗子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哈哈,圓圓的糉子多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在給我加油“真不錯!”

煮糉子了,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開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我喜歡吃美味的糉子,喜歡家鄉的端午節,喜歡勞動的快樂!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陽光如同天的爐火,燃燒起五月的天地,空氣中瀰漫着紅棗、豆沙、蛋黃和竹葉的清香。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臨了。

夏日的上海,充滿着浪漫的色彩。端午之夜,河邊兩岸星光點點,我們漫步在岸堤旁,享受着着美好的一切。媽媽建議去放河燈。端午之夜正是放河燈的最好時刻,大家都雙手贊成。

夜幕降臨,河畔人聲鼎沸。那天,這條小河顯得格外美麗,我們瞬間就被這裏的夜色迷住了。兩岸柔柔的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條綢帶在水面上搖曳閃動,寬闊的河面在夜色下銀波盪漾,醉意綿綿。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早已有許多河燈被放飛,那那星星點點的河燈,一閃一閃,真有種說不清的韻味。聽老人說,放河燈是一種民間很古老的傳遞思念的方式,而在端午節放河燈則是爲了來紀念屈原。

我也拿出蓮花燈,用打火機點燃了蠟燭,站在放飛河燈的臺階上。每一個臺階,都有一個手持河燈的人等待着屬於自己的那一刻。小孩子們拿着河燈覺得新奇好玩,年輕人捧着河燈在默默許願,老年人提着河燈感慨歲月的變遷,那場面是多麼聖潔,我深深地被那放飛河燈的人羣所感動了。看着蓮花燈已經接觸水面了,我的手有點捨不得離開了,蓮花燈已經有了我的溫度,它的花心中已經盛滿了我對屈原的敬佩……我突然覺得它好沉好沉,啊,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不是全都裝在這一盞盞小小的河燈裏嗎?

看着這河裏的河燈,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它們照亮了……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我的家鄉在蒼南龍港,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我等啊等!終於等到了端午節這天了。大人們都給小孩的額頭塗上一滴紅紅的雄黃酒,胸前佩戴香囊,個個顯得活潑可愛,活力四射了。

媽媽早早地買來了糉葉、糯米、豆豆、肉等材料,包起了糉子來。不一會兒,在媽媽的巧手下,圓筒形、菱形、三角形……一個個造型新奇的糉子展現在大家面前。接着,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裏蒸起來。又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出爐了,我們一家人把糉子吃了個精光,就趕去老家看划龍舟。

到了那裏,河岸兩旁已經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我像只小猴子,使勁擠到人羣最前面。一看,啊!這些龍舟好威武呀!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有的張着犄角,有的睜着雙眼,有的昂首望日,真是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似的在水面飛奔,誰也不甘落後。觀衆的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叫喊起來,連嗓子也喊啞了,也不歇一下。

啊!端午節,你的味道,你的熱烈,你的快樂,令我難忘!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8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9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給我們買糉子吃,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好吃極了。吃糉子的時候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吃糉子?”媽媽說:“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於是媽媽就給我將關於糉子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糉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劃龍船了。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0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我小時候是在贛榆長大,我的家鄉每年端午節也有很多習俗,我現在仍記憶猶新。

那天最有趣是小孩的裝扮,首先小孩要穿上黃色的新衣服,領子下面縫着一個長長的香荷包,香荷包是用不同顏色的碎布拼成,上面是一個“貓”型的臉,還繡一個“王”字,下面掛着許多“心”型的墜子,一直拖到腰上面,走起路來一擺一擺有趣極了,伴着荷包裏面裝着香料香氣撲鼻,當時的心情不知有多麼得快樂。衣服袖子下面還縫着兩小塊長方型的紅布條黃布條;兩個小手腕還要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線穿一個桃核繫上,據說這些都是爲了避邪。

穿戴整齊後,然後開始品嚐媽媽包的糉子,糉子用長長的竹葉包的,裏面有的包肉、花生、紅棗、總之都有糯米。接着媽媽把放在糉子鍋裏一塊煮的鵝蛋、鴨蛋、雞蛋裝在用五彩線編織的網裏,放在我的脖子上掛着,我小心翼翼保護這三個蛋,等到上幼兒園時和小朋友玩“碰蛋”遊戲。到中午時媽媽用許多艾葉、蒲草放在水盆裏給我洗澡,說能祛病健身,用少量雄黃塗耳朵眼……

這些就是我的家鄉贛榆端午節那天的習俗,我喜歡這習俗,喜歡那糉香的味、荷包的味和“碰蛋“給我帶來的歡樂和幸福!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1

我家的端午節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吃糉子,好像就連空氣裏都充滿了糉葉的香味,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家端午節特別溫馨,快來跟我看一看吧!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我的牀頭,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我慢慢的睜開雙眼,“起牀嘍”我邊喊邊伸了個賴腰。

“咦!什麼味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是從廚房飄過來的,肯定是奶奶在煮糉子,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興沖沖的衝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看着這翠綠的葉子,這嫩嫩的糉子,真誘惑人,讓人着迷。我的口水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看你急的,還沒熟呢?”奶奶說。“哦!知道了!”我趕忙蓋上鍋蓋。“唉!”那隻好等着了。乾脆先到我們家的“花園”玩一會吧!這時怎麼回事,我家的這些花花草草一個個都昂着頭,那興高采烈的樣子,難道他們也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也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也想吃糉子?時間過的可真慢,終於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爺爺做了一桌子的菜,聞聞,好香啊!“主角上場嘍”爸爸把糉子端了上來。這味道太特別,太清香了。

我伸手抓了一個就要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爺爺奶奶還沒吃呢?”我趕忙把手裏的糉子遞給了爺爺,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我透過窗戶看到了花園裏的小花小草,看着它們的樣子,好像是剛吃過了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那裏,好像在說:“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擡頭看了看藍天,白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炙熱的笑臉,還有那飛翔的鳥兒,它們好像都在對我說:祝你端午節快樂!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一個充滿溫馨、快樂的端午節。你們家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2

在我小時候的一天早晨,我剛起來就聞到了糉子的清香味。於是,我趕緊洗臉、刷牙,跑去廚房一看,沒有人,我又跑到大門那兒去看。咦,門外好像有兩個人,我以爲是小偷,所以拿着掃把出了門,我一看,原來是爺爺奶奶呀,他們正在包糉子呢。奶奶看見了我說:“幹啥,去打仗呀?”我摸了摸頭不作聲。

爺爺奶奶包好了糉子就開始下鍋煮了,過了約半小時,糉子該出鍋了。我拿了一個的糉子,咬了一口:“哇!好香啊,這糉子真好吃呀!”爺爺叫了我一下,說:“快吃,吃完了我們去看賽龍舟。”“太好了!”我高興地叫了出來。

到了湖邊,人們都非常開心,他們有的聊天,有的吃東西。說話間,一聲響亮的口哨聲響了起來,龍舟像子彈一樣飛了出去,速度好快呀!我和爺爺打賭:“是3號贏。”爺爺說是1號贏,我們誰都不服氣。過了半小時,比賽結束了,果然是3號贏了,還真讓我蒙對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太開心了,不僅吃了美味的糉子,還看了精彩的龍舟賽。我真是太幸福了!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4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5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與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爸爸也非常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

我對爸爸說:“糉子形狀非常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與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與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非常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6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做菖劍,戴香囊,吃糉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我的母親特地到鶴浦過端午節,體驗端午節生活。

一到我的奶奶家,就吃到我的奶奶精心準備的麥餅筒,糉子等豐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糉子,解開藤繩,剝開糉子葉,鹹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甜糉子裏白白的糉肉和蜜棗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把糉子放在盤子裏,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我最愛吃肉糉子了,沒等大家動筷子,我已把肉糉子夾到了嘴裏。

我的母親說,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銀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銀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我的奶奶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及各角落裏灑上銀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每逢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統,吃着正宗的老家糉子,親自做上精緻的菖蒲劍,袋着美麗的香囊,看着家家戶戶門上插着的艾葉和菖蒲劍,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jrqdfanwen/duanwu/r7mw72.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