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書信 > 檢討書 >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通用19篇)
手機版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75W 次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

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我按照教參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落花生的品質,做人就要像落花生一樣,務實有用。然而學生並不買我的帳,一個平時很有主見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您的說法,做落花生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好,您平時不也常告訴我們要善於表現自己嗎,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啊?”此時課堂中出現了不少竊竊私語的聲音,很多同學都贊成這位學生的見解。我想既然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特感悟,作爲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的引導。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通用19篇)

對於現在的社會,是不是一定要做“落花生”呢?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也有思考過,因此也有了自己的一點預設。於是我把問題拋向學生:你願意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還是“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呢?就這一問題我們展開一場小小的辯論吧!我原以爲這樣的一場辯論賽肯定是旗鼓相當的,然而令我吃驚的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願意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做“落花生”,這樣的場面卻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這也更證明了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敢於表達,這也是讓我深感欣慰的。於是我讓這些“蘋果、石榴”們暢所欲言,闡述他們各自的想法,而我則加入到“落花生”隊,用實際行爲支持他們的選擇。這時的學生不再小心翼翼,他們得到了老師的支持,拋開所有的顧慮,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理由。

課堂上精彩的話語層出不窮,思維的火花不斷跳躍其間,我被學生的精彩辯論所折服,沒想到五年級的學生居然對社會、對生活會有這麼深入的體會與感悟。

在學生激烈爭論之後我適時點撥:“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我們的社會需要像‘落花生’這樣的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人,更需要像‘蘋果、石榴’這樣不斷創新、敢於挑戰、勇於展現自己的人。同學們到底願意做哪種人,等將來你們長大了自己來決定吧!”同學們見自己的意見得到了老師的認同,臉上都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2

在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展開想象“書像什麼”這個問題時,我的引導沒有很好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不知從何說起。要是能先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素材,通過反覆地朗讀分析,讓學生理解這樣比喻的依據,找到二者之間聯繫,學生再想像“書像什麼”就會顯得簡單多了。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願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餘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爲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這節課使我深刻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的舞臺,而是學生的園地。我是引領者、點撥者,應讓學生多談個性化的見解、感受,這樣的課堂真正是學生的樂園。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3

這篇課文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很接近。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讓吃過楊桃的同學談談他們看到的或吃過楊桃的感受,再利用課本上提供的插圖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認識楊桃,老師不必用生搬硬套的講解,課後資料袋中關於楊桃的介紹通俗易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知道有關楊桃的知識。

由於已經安排學生課前有過預習,所以課文不必再讓學生自由讀的過程,要對前一天的預習作業有所檢查。教學時可以快速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進行學習,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反饋。

教學時先進行正音,再有側重的對每一個字進行教學。如“嚴肅”的“肅”是平舌音,“審視”的“審”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翹舌音也是後鼻音。由於本課的生字不多,也基於這些生字的特點,爲了充實教學內容,字詞教學中可以把“審視”、“半晌”、“和顏悅色”的意思說一說,讓學生理解,在以後深入學習課文時再帶入句子中理解。生字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但也要複習鞏固,讓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學習課文。第一課時做好了“讀”的鋪墊後,在第二課時教師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的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逐步培養其對正片課文的把握能力,教學中在讓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幾位學生的發言有的不夠簡練,有的不夠完整,還有的不夠準確,這需要教師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引導其他學生給予補充。或是教師適當的指導、修正。

教師的發言要有針對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學環節聯繫不緊的問題,不能給學生不恰當的問題,給學生思考問題帶來難度。

字詞教學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環節結束後,我安排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重點理解“叮囑”一詞的意思,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爸爸媽媽在什麼時候會叮囑我們,或者是用“叮囑”說一句話。文中爸爸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要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意思,理解“想當然”這個詞。

在寫字教學中,由於本課要求寫的字比較多,不必個個都講,可以把生字進行結構上的分類,再重點指導個別難寫的字。如:“肅”的筆畫較多,而且筆順也是難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一邊書空,教師一邊在黑板上進行範寫,其他的字只要讓學生說一說個別筆畫的書寫要點即可。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4

1、閱讀教學自主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本的主題進行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纔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______,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____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最後幾個環節的時候,學生爭論哪個孩子更好,向誰學習時,教師的引導地位沒有很好地顯示出來,在續編故事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實現這樣大幅度的轉變,教師的角色需要至少發生這樣的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5

四月,是萬物煥發生機的月份,也是天氣變化無常的月份,一如我在教學上的心情:有時意氣風發,內心涌動着滿心的歡喜;但更多的時候是鬱悶在胸,說不出的無奈和失望。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教學片段:

《端午的鴨蛋》一文中,第二、三段講的是家鄉鴨蛋的名聲、特點。在第二段寫有清朝詩人袁枚的一段話,在第三段寫有北京鹹鴨蛋。課堂上,我問學生高郵鴨蛋有名嗎?學生說有名,我讓學生找到文中的句子——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接着,我又問作者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說明高郵鹹鴨蛋有名。這一問,把學生問迷了,學生一臉的茫然,好像不懂我在說什麼。我進一步引導說,文中寫袁枚的話,寫北京的鹹鴨蛋有什麼作用。學生還是回答得亂七八糟,文不對題。此時,我的心情沮喪極了。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6

趁熱打鐵,我引導學生“大音樂家貝多芬這麼忙,彈完一曲得走了”,學生此時一起否決,“沒走,又彈了一首”。我在這時恰當地問,你爲什麼不走呢?彈第二首前又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有何感受呢?學生畫句子,品詞語,讀片段,感受到第二次彈奏的原因——感激知音。

此時,文章進入高潮。我恰當地收回我的風趣,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中讀第九自然段,並思考,這段中有幾個畫面。音樂停止時,我用四個字概括出了第一個畫面的小標題“月灑銀光”,讓學生照樣子寫出另兩個小標題,以鍛鍊學生概括小標題的能力,生補充的爲“月穿微雲”、“月照浪花”,我隨後將其板書。引導學生讀三個片段,邊讀邊感受節奏,同時播放音樂驗證,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將音樂表現出來。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評價,音樂的節奏漸漸在班級上空盤旋,我再次將朗讀引入佳境,男女生配合讀,齊讀,由於本段需要背誦,考慮到這段給學生的印象已經很深了,所以我還設計了補充讀的環節。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完成了背誦。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7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習。

教學結束後,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爲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節中,積極思考,配合默契,討論積極。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及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

課堂永遠充滿遺憾。我認爲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是:

一、整節課,儘管採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二、朗讀形式較少。學生們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對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所以朗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有些重點詞句,學生讀出來了,但我未及時創設情境,讓他們再美美的感悟。

三、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了問題。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8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詢問或表達自己的喜好。教學設計的中心目的就是讓學生一步步將已知的知識和新授的語言信息有機結合,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和整合能力。

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創設情景,示範教學內容,啓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成 功地扮演了多個角色。首先,我是一個示範者,爲學生展示語言結構、意義和語言運用的情景;同時我又是一個啓發者,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想象;其次,我還 是一個情景的設計者和學習的指導者,他通過相冊、郵冊等實物展現生動、逼真的交際情景,幫助和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語言的結構和意義;此外,他更是一名課 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和促進者,他通過照相機、身體語言設計情景,組織學生開展遊戲和兩人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模仿、體驗、實踐和創造性運用 語言的機會,並在活動中適時地鼓勵和表揚學生,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有所獲。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9

一、成功的喜悅

1、激發興趣,自主讀文。

爲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想畫什麼?接着,我就和學生一起繪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秋天裏走一走、看一看。學生興趣盎然。接着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着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2、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說:“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說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說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裏。”“果林裏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二、不足的惋惜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裏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說喜歡,但卻說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我覺得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的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讀的沒有感情等。今後應培養學生正確評價,評一評成功之處,不足在哪裏,並能說出爲什麼。這樣學生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會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提高審美情趣,使紙面上的靜態內容躍出教材,轉化爲符合兒童個性特點的動態表演,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0

《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1

至於課文,還是那句話沒有深進去。原本設計的,一展開講就全不一樣了。我幾乎是邊講邊備,就“多好啊”三處,這地方其實可以更好些的。講課時一個環節與設計相背,後邊就得全部重新調整。效果可想而知了。就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學生體會不夠深刻,也只是淺顯的明白而已。此外讀書的感情指導不足,今後這方面一定注意了。

板書沒有,只有課題,是因爲上課前根本沒設計好,一講課沒寫。這個我是明白的。其實這個學期,就板書方面,我是有所注意的。

就學生表現而言,整體紀律不錯,前期回答問題積極,後期有點沉悶,所以我當時還真有點急。大家不舉手,我就乾脆直接叫。好在我班學生叫起來,也能回答出來。但是這個問題以後在平素常態課上還是要加強纔是。我提問到得學生多數是待優生,他們雖然十分積極,但是十之89會不對,之所以叫他們是因爲想鼓勵他們上課積極的參與這種行爲。縱然他們的回答,還是引起了大家的笑。但是能把手舉起來還是值得表揚的。唯一不該的是,由於最後,趙文勇說的不對,還沒說完,就被我無情的打斷了。這很不對的,即使不對也應該聽他說完。以後注意了,切記。

就那麼倉促的完成了這節課,與蘇主任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說我就上學期那兩節課有了很大的進步。上學期那兩節後我深入的思考,針對那些不足,重點加以改進,的確有些地方好多了。雖然匆匆忙忙,但是也好歹講完了。也順帶一個啓示,這課不好好準備,還真出不來好效果。就無法談什麼“高效課堂'了。因爲準備的不充足,還真是有一點點緊張。

好在講完了,也知道不足在哪了,以後教學中注意改正就是了,要有更大的進步才行。

又:寫到最後,忽然想起班裏的錶慢5分鐘的事,難怪我覺得時間不對呢,我忘記了,害我“狗尾續貂”了一回。否則應該是剛好講完纔是。不會拖堂了。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2

本次班會開的很成功,班會的目的已經到達,成功地讓讓學生體會到了教師這些年的辛苦。

一、對活動主題的反思

通過今天的教育,孩子們學會了尊重理解老師,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嬌生慣養,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師對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師爲救自己的學生而犧牲的畫面時,我清晰地看到許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淚水,當緊接着放教師平時辛苦工作的 PPT時,學生的心理出現了波動,我想這一定能觸發他們年幼無知的心靈,此時孩子們的情緒也被調動了,他們有很多內心感受以及想說的話對老師表達,他們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經意識到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遺憾的是,我對課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夠,當有學生說出曾經對老師有過誤解時並沒有加以引導,沒有讓學生說出什麼時候心裏是怎麼誤會老師的,也許課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錯過了對學生的引導,這也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蹟

二、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基本實現,同學們通過向老師鮮花的環節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師辛苦工作的視頻,同學們都很感動,同時在活動中增進老師與同學們的感情與默契,讓辛勤操勞的老師們放鬆一下心情。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教師工作的艱辛和崇高,從心產生對教師的崇敬之情,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爲載體,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把尊師重教化作一種自覺行動,從而使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對活動內容的反思

主持人開場白,在向老師鮮花的同時播放《獻給老師的歌》背景音樂,目的是渲染本次班會的氣氛,使同學們進入狀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奠慰屍魂——爲祭汶川地震中爲學生而獻出生命的教師,在這個環節,學生比較激動,有的孩子甚至無法剋制的抽涕起來,班級的氣氛很沉重,大家都對犧牲的教師表現出沉痛的悲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用製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師忙碌工作時的照片,這時學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師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動;漫談尊師:學生自主發言,陳述和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在這個環節活動目標得到實現,大家踊躍發言,學生都老師的深切的愛得到表達;師生互動遊戲:猜詞,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但是由於這個環節很難組織好,考慮的也少,在活動中花去了很多的時間,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變近了;

四、活動後的收穫

本次班會從開始到最後我準備了很長時間,活動的成功召開和結束讓我倍感欣慰。在觀看教師辛苦工作時的視頻時,學生了解到老師平時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學生在談論與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時,有的學生在談到以前誤會老師甚至哭了起來,並保證以後一定會改正,從而使本次班會的活動的目標得到實現。在本次班會上,讓我看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同時也體會到當老師走進學生內心時的那份欣喜,教師是個讓人們尊敬的職業,同時也讓我感受到身上的單子很重很重,在交給他們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實習教師,卻同樣讓我感受到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重大職責,也更加熱愛這個職業。所以以後我要多積累各方面的知識,等待着真正作爲教師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天!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並抓住課文中的聯繫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啓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徵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爲“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4

對於上語文課,營造輕鬆、愉悅、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尤爲重要。在這節課中,我總覺得課堂氣氛不活躍、缺乏活力。怎樣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課下反思,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面帶微笑進課堂,給學生親善、和藹之感。且莫緊張、嚴肅,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借班上課還要注意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交流中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讚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要有鼓勵性的評價。

2、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這節課,我設計的學生的活動欠缺活力,使得課堂氣氛沉悶。我覺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5

在學生掌握本課生字並且讀熟課文的基礎之上,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所寫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的成長經歷。聚焦“文學”一詞,隨後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麼樣的人呢?

這樣的問題,由於前面分析課題時,學生已經從身份地位上對“小草”和“大樹”的代指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這裏,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不難總結出:就“文學”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學方面沒有成就的人,“大樹”則指在文學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再引導學生從“文學”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樹的代指。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並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於調動學生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爲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6

《柳樹醒了》是一篇童話,讓我們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

《柳樹醒了》節與節之間結構相似,讓學生多讀,自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後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接着我對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或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讀完後再請你展示。於是學生興趣十足地讀起課文來了。有了讀的任務,學生對讀就興趣黯然了,不會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自由讀之後,還安排了學生之間的賽讀,師與生之間的接讀等,在多種形式的讀之後學生不知不覺就會背課文了,達到了課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要求。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拓展延伸部分,我給學生設計了“春天跟-----------說話了,說着說着,--------------。”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也試着學寫詩歌。學生的思路很寬闊,如:陳柳欣說的:“春天跟花兒說話了,說着說着,花兒紅了。”張彥鵬說的:“春天跟青蛙說話了,說着說着,青蛙從洞裏鑽出來了。”周夢婷說的:“春天跟小草說話了,說着說着,小草發芽了。”多麼有詩意啊,學生在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之後,感到無比的自豪。是啊,學生的可塑性很強,給學生一個天空,學生可以在藍天中自由的翱翔,不要束縛孩子,孩子會在學中自由地成長。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7

教學完後,我注意到這兩個環節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節,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節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節一的20千克與環節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複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節一如果改爲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後,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後環節一和環節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8

在教學中還有做的不足的地方,如對學生的情感關注不夠,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等問題,在今後的教學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爲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當課堂教學設想未能如期進行時,教師切不可揠苗助長。一當發現學生思維停滯,教師一定要當好指導者,幫助者的角色,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本堂課不要想着節省時間,靈活地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重新補充“讀”這一環節,從而完成師本、生本、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化、多方位的交流,真正把教室變成學室,促使讓學生說出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消除課堂的窒息狀態。那麼,我想課堂一定會重新煥發生命的光彩。

落花生的反思總結 篇19

我在情境設上特別介紹季先生的生平,並點明季羨林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成功者,本文就是他對自己經歷的反思和總結,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產生共鳴。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我採用設疑研究法,即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最難理解的是三句詩的引用,學生不僅要理解各句詩本身的含義,關鍵要理解三句詩之間的關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內在邏輯關係。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教師一定要努力鑽研文本,弄清作者引用這三句詩的其實就是成功諸條件之間的聯繫。作者在這裏交代得比較隱晦,需要我們弄懂,講清。本文的語言平和,作者態度誠懇,採用對話教學不失爲一種明智的選擇,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和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師生可以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 例如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

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爲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爲,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爲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提問,從文中看作者似乎並不是很贊同靜安先生的話,爲什麼還引用?所謂“角度不同”是什麼意思?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作者不僅很贊同靜安先生的觀點,而且更強調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作者之所以說補上天資和機遇是體現了先生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長者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科學求實研究態度。

通過教授本文,我感到我們應當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的表演,塑造充滿靈性充滿智慧的祖國棟樑的形象。教師應當具有藝術家的氣質,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想像的空間,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應當是每一位教師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sxfanwen/jiantao/1enpn8.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