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書信 > 檢討書 >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9篇)
手機版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9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12W 次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1

1設置的學習目標學生清楚嗎?可以檢測嗎?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9篇)

首先我覺得必須要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目標是爲學生而設置的而不是教師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性的目標有主要分爲了解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教師在設置目標的時候,該學習目標是可操縱的可檢測的,以此來檢測和鞏固本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怎麼樣的。針對地理學習目標設置主要分爲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平三個階段。今後

2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分層了嗎?時間夠用嗎?

以前我一直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個誤區,總是認爲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單純的教師在一旁看着學生完成的進度而學生只是簡單的進行看書圈畫罷啦。看到這個問題以後,我反思了近兩個月以來的時間我的課堂自主學習的狀況。我發現我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設置的內容並沒有分層且設置的內容還比較繁瑣。

在時間安排上也不恰當,我發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長了,容易出現學生打鬧現象,但是如果時間短的話就會達不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針對以上我的課堂出現的問題並結合我的課堂中實際我總結以下辦法來解決。首先將學習內容分模塊進行學習,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分層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由淺入深的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學生自主把握時間,培養程度好的學生當教師設置內容過少時學會進行下一步階段學習。而對於複雜的知識內容設置中注意教師的點撥作用。

3、對子交流、討論問題的價值?

對於學生的交流討論我是持肯定意見的,因爲我覺得教授的過程中只能將大部分的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決掉但是對於某一小部分性格內向且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來說則是另一種學習方式。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把不會的問題解決掉。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鞏固他們對於知識的記憶,此外我覺得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於整堂課來說而言討論什麼呢,討論的是否有價值則又成爲一個關鍵的問題。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將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解決:第一點:討論的問題應該是整堂課的重難點。第二點:討論的問題時應該保證全體參與性。

4 學生自主學習對子交流時教師巡視主要是做什麼呢?

教師的巡視是對各個小組的調控,一方面教師的巡視作用可以使學生清楚的瞭解班級內學生的進度以便掌控整個的課堂。另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對學生學習中起到點撥作用,尤其是一些重難點方面教師給予學生關鍵點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5學生的提問有效嗎?

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就是,學生的之間的提問是十分有效的,教師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提問到每一位學生。而學生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學生之間的提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在我的課堂上存在於我們班的現狀就是在學生提問時的思路層次性、內容、時間、方式、本質、重點等方面上存在巨大的問題漏洞。

6教師對於學生的提問做過培訓嗎?

說實話我沒有對學生的提問做過培訓,這是我教學的漏洞。從今天起我打算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問題的內容也要從淺入深,提問的時間也要注意把握恰當。提問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比如說在地理課堂提問的時候針對黃河這一節內容應當一畫圖的方式進行提問,而針對自然資源這一節內容的則主要是以問題式提問爲主。

7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是否關注到了聽展者的學習效果?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也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在聽完杜郎口中學的兩節地理課程後我發現在整堂課中展示者將知識掌握的非常熟練但是我發現特別容易忽視大部分的聽展者的學習效果。其實我覺得這也是杜郎口的教學模式的弊端,所以我一般就會採用學生講解然後我就採用舉手表決的方式詢問是否聽懂和課下檢測的方式對聽展者學習效果的評估。

8學生的講解是否完全能代替教師?教師如何做好引領的?

夏教授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如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教授的特別好的話那麼還需要教師幹嘛,那麼爲什麼國家還堅持將教師分爲不同的等級呢?比如說特級教師和中極教師。所以這一句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學生的講解並不能代替教師講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起着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注意到自己的引領作用。每次的課堂教學都要當成舞臺的表演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並且分層次進行教學。上次蔣校長聽完我的課後給我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先做好構建好本節課的思維導圖,並且要做到課文中的每一段都要有知識網絡圖。我覺得做好每一次的思維導圖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並組織好語言纔會做好課堂中的引領。

9教師是怎麼關注弱勢羣體的學習效果?

一個班級裏面肯定有程度差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我主要採取課上多提問,下課多檢測的方式完成對程度差的學生的關注,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則主要採用鼓勵式發言和獎勵制。

10教師是如何賞識與激勵的?

在課堂中對於回答問題表現好的學生我會採用鼓勵式的語言對他們進行評價,在學生講解問題較好的時候我會採用點評式的誇獎語言,但是表現不好的學生我就會鼓勵他們和要求他們在認真再審題進行解答。

11教師在教學中投入了怎麼感情?

首先針對我個人問題而言我特別容易帶着感情上課,這就是我上課的另一個弊端。今後我將保持着一種樂觀、積極向上、激昂的態度去上課。我認爲快樂是可以傳遞的,教師的快樂表情可以感染到聽課的學生們。

12教學檢測是如何落實的?

針對教學的檢測我主要分爲課上的檢測和課下檢測。課上主要是板塊練習和課上提問,課下主要是小組抽測進行檢測。

13教師檢查時如何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在課下的時候進行檢測的時候檢測的內容分爲中等和基礎題,通過不同層次的檢測內容實現逐步提升。在課上的時候就主要對不同程度的問題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

14 學生的學習效果、效率、效益如何?

針對學生學習完後教師的課堂檢測可以檢測出學習效果。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則是看是否達到了預設學習目標。學習效率的檢測則看學生完成預設目標的時間。

15課堂中師生有多少無效勞動?

我覺得姜校長說的一句話特別好,就是在教學的活動中如果學生出現打鬧現象究其原因則是無事生非,你沒有安排適當的學習產生了無效勞動。在目前我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講授過多,而學生需要做的有很多少。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需要在課堂上少講授、精引導使每一學生做到有事幹。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2

現在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認爲數學特別難學。我們只要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主要是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搞清楚。沒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概念,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概念是極爲重要的。

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1.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侷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我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我把原來的三堆合併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學生說,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小數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繫。我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繫。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4、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於爲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着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圓周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一般教師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很快就發現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每個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教師指出:“這個倍數是個固定的數,數學上叫做“圓周率”。這樣,引導學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非本質東西(如圓的大小,紙板的顏色,測量用的單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論圓的大小,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形成了概念。

5、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例如: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減少與減少到等等相對應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與內在聯繫。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質特點。然後把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找出來,使學生既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內在聯繫,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的概念就會更加明確。

二 有效鞏固概念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使學生熟記並靈活地運用概念。我認爲概念的記憶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學中,加強練習,及時複習並做歸納整理,對鞏固概念具有特殊意義。

1、學過的概念要歸納整理才能系統鞏固

2、學習一個階段以後,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概念進行歸類整理,明確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使學生掌握完整的概念體系。如學生學了“比”的全部知識後,我幫助他們歸納整理了什麼叫比;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比的基本性質,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化簡比;這一系列知識複習清楚之後,才能很好地解決求比例尺三種類型題和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這樣做,就構成了一個概念體系,既便於理解,又便於記憶。概念學得紮紮實實,應用概念纔會順利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際應用,鞏固概念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勢必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學生學了小數的意義之後,我就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商店瞭解幾種商品的價錢,寫在作業本上,第二天讓他們在課上向大家彙報。通過了解的過程,非常自然地對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得以運用與理解。又如學了各種平面圖形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觀察家裏那些地方有這些平面圖形。通過這種形式的作業,學生感到新鮮,有趣。這不僅鞏固了所學概念,還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綜合運用概念,不僅鞏固概念,而且檢驗概念的理解情況。

在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之後,進一步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概念練習題,讓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思考、達到鞏固概念的目的,這也是培養檢查學生判斷能力的一種良好的練習形式。

學習數學僅僅是一個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形成概念之後,要善於爲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生經常地運用概念,纔能有更大的飛躍。只有學生會運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3

教學反思或稱爲“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大部分教師都追求在課前進行儘量完滿的教學設計以便順利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但是也難免會有部分的教師通常在課程結束後忽略了對本堂課進行應有的回顧與反思總結,甚至認爲教學反思是一本無用功可有可無。其實不然,教學後的反思對教師的業務成長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非常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尤其可以使年輕教師對學科教學的認識逐漸上升到更高更新的理論層面上。

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爲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爲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應該如何落實發揮其重要作用,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一. 總結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在設計上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尤其作爲新教師更應該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之處記錄下來,爲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的操作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1)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啓下富有創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內容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課堂當中採取了什麼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我們都知道由於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導致心理思維和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不可預知性和複雜性,加之我們新中公師資因爲教學經驗缺失導致對教學實踐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是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的。面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們不應該只讓它變成懊惱與遺憾,而是應該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看作是使我們逐步成爲一名教師的階梯。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地對教學中的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與剖析探究,這樣可以爲今後的教學不斷積累經驗以便提升教學質量。那麼具體的操作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三. 反思教學機智

在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與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的新師 資思維的活躍性往往會因此得到激發,就會產生一些瞬間的靈感,而有時這種無意間的巧合就會很好地解決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由於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作爲年輕老師應該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與記錄,爲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一個班級裏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幾十個不同的疑問,幾十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隨時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不斷地有效地教學反思,年輕教師可以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完滿之處得以昇華,在不斷積累沉澱的過程裏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纔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爲我們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4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通過示範、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瞭解學習的意義,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啓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並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爲主要內容、以學做解放軍情景遊戲爲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積極性

來到戶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遊戲,併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孩子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隨着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擡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着解放軍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佈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爲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佈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爲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鬆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釐米,另一條是75釐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於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爲能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爲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後,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後,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悅。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啓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不過去。於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不過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後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不過去,有的是因爲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爲跑得慢,缺乏衝勁兒,有的是因爲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助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終於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後,幼兒自己#from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來自 end#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文章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出自,此鏈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後,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爲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非常熱烈。可是,因爲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於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過戰壕的動作,使遊戲真正達到了鍛鍊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爲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有趣,樂於參與,也爲了使大班幼兒的遊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內容和跑的內容結合在這個遊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製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並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後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目標: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準備: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爲4釐米和3釐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 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

一、後面躲着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後面會是什麼。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它們爲什麼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並塗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後活動方案:

目標與上面同。

準備: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都江堰》教學反思)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

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

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5

很多人都知道責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會。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國轟動。這些企業家明知道生產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爲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嬰兒。網吧老闆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許進入網吧。但是爲了賺錢,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進入網吧,正是他們對社會的不負責,結果不知毀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們的生命。

作爲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我們的責任。《最苦與最樂》一文講的就是責任的問題。文章思想深刻,格調高雅,語言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讀起來膾炙人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學生學習此文,不但有較大的現實教育意義,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素養。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學。杜郎口教學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展示模塊六大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種教學主要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本課我主要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預先設計的學案預習,第二課時開始共同學習。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__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嗎?多少嬰兒的生命就是毀於三鹿奶粉中,這怎能不讓人心痛。爲什麼會發生如此悲劇,最主要的是責任問題。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關於責任的文章——《最苦與最樂》。

第一步,安排學生練。練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字音,二是字義。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步,安排學生講。我提問:“生活中,你們認爲最苦的事情是什麼?學生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是貧困,有的說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還有的說是骨肉分離……說着,有的學生眼睛開始溼潤了。我接着又問,那你們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學生一個個露出了笑臉,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樂的事情。有點說是和父母一起過年;有的說是和朋友一起郊遊;有點說是課堂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的說是比賽獲獎。我安排這一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安排學生找。設計了四個問題。

問題一:作者認爲:貧、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嗎?爲什麼?學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問題二:作者認爲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麼?(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麼?生答: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負着一種未了的責任。理由是:因爲那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問題三:未盡的責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應人做一件事情沒有辦②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④得罪了人沒有賠禮。另一生答:①承諾未辦②欠錢未還③恩惠未報④得罪人未賠禮。

問題四:作者認爲人生什麼事情最樂?負責任與盡責任感覺有何不同?生答: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負責任的感覺:有如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不過了。盡責任的感覺: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輕鬆愉快。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找,從而理解、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

第四步,安排學生議。設計了三個問題。問題一: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的關係?結論如何?生答: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另一生答: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苦不堪言。還有一學生回答: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問題二: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這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在家裏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長說:“我身爲一班之長,我要敢於管理班級,把班級管好是我最大的責任。”另外一位同學說,我們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對社會對國家盡責任。我對這位學生投以讚許的目光。此時教室掌聲不斷。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們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盡責任。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的發展,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祖國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問題三:談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着怎樣的責任?一生答:遵守學校紀律。另一生答: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最後我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人。當前我們應該把知識學好,將來才能爲國家、爲社會、爲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議”這一步,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觀點講述出來。無形中學生已經懂得怎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滲透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談”。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收集有關的名言名句。學生把有關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選取了兩個比較經典的進行評析。第一個是“一切在於人,一切爲了人。——高爾基《人》”,第二個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觀,即使他優美出衆,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沒有愛的天才是種怪物。——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論》”。 第二個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穫?生答: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樂。再一生答:我知道樂是苦中來。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穫是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談的目的是讓學生拓展思維,知識遷移,從而也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敢想、敢說。能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學步驟分爲練、講、找、議、談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議,把責任上升到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滲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責任的公民。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是學生討論不夠熱烈。也許是剛推行杜郎口模式,學生基礎又比較薄弱的原因。

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對於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只是兩句話帶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作爲一個重點問題。很多人就是因爲缺乏社會責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6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爲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爲什麼說“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着力爲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在讀中激趣,在想象中馳騁,讓學生在朗讀、說話、唱歌等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聯繫學生實際導入,調動學生已有情感體驗。

上課伊始,我出示“家”字,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的家怎樣?有的說我的家很溫暖,有的說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關心照顧我,我很幸福。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的家的熱愛。

二、媒體教學展現優美的畫面,創設美好的情境,引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優美的畫面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課堂上,我讓學生看藍天白雲圖、樹林小鳥圖、小河魚兒圖,祖國風光圖,並配以優美的解說,給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樂,激發學生對家的熱愛。爲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做好情感準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讀,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學生朗讀的同時進行適時的評價點撥,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因而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課文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也是全詩理解的難點所在。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說說,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如巍峨的高山華山、黃山,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讓學生唱一唱《娃哈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

家有大家,有小家。學習課文時,我不僅注意課文中說的家,白雲、小鳥、魚兒、種子、我們,並將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家叫“中國”,全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家,叫“地球”。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我們的家?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讓學生帶着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請學生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學生說說藍天還是 的家。樹林還是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的家。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啓了詩性思維,激發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識寫生字,授之以漁。

在教學生字“兒”時,我出示“兒”的筆順,讓學生看着筆順說說筆畫,在書上描紅,再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並以兒歌提示學生書寫注意點,學生興趣濃,印象深刻,接着示範板書,最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總之,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想象說話,體會家的溫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樂,從而使學生不僅體會了詩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薰陶,學習效果較好。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7

相信每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的,而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的家長。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裏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爲暴躁,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每到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僅僅因爲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最後,我還要跟各位家長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一、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衆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爲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爲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她(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二、可能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裏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週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捨,撫着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爲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

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爲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三、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爲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爲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爲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那麼重要,學校不因爲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爲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爲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爲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爲什麼會丟三落四?爲什麼這樣磨蹭?爲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爲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四、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爲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

而且,一週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爲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着呢?

五、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爲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爲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8

對《她是我的朋友》這節課的認識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校級行知課堂我組周老師講課前的研討,第二階段是自己參加語文課程達標過程中的嘗試。

設計教學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但以前我卻從不敢丟開現成教案,總是大量借鑑名師點子,東挪西湊拼成基本屬於自己風格的設計。研討過程中,我第一次嘗試獨立設計教學設計,與周老師同備一節課。

首先,我反覆閱讀這篇課文,探尋文中的知識點,結合三年級孩子的閱讀水平,在基於對課標認識的基礎上,初步把目標設爲如下幾個方法,讀準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滲透習作方法、樹立正確朋友觀。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是重難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讀了一篇課文後能夠簡單說自己的體會,但是如何從關鍵詞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卻是難點。課後習題第二題是“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並說一說他當時是怎麼想的”,這題不就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嗎?於是,在教學環節中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設計,“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麼?”看似貼合編者意圖,符合課標要求,但卻在實施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文中這樣的句子很多,每句話都交流體會,浪費了太多時間,而且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恆內心痛苦、恐懼,談體會時學生很難發現阮恆內心的變化,教學過程顯得冗繁複雜。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動作的句子爲範例,講解完後,讓學生自由學習其他幾個句子,即體現教師的導,又彰顯出了學生的學,可是再次試講時,效果仍舊不好,學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談體會。課後與組內老師討論,如何更精簡些,提 高實效,教給學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反覆又讀了幾遍文章後,發現文中多次寫到哭,這幾個詞語雖然都是表示“哭”的意思,但卻表示不同程度的哭,哭的程度不同與阮恆的內心世界緊密聯繫,於是,我們再次修改設計,“默讀課文9、10自然段,找出描寫哭的詞”,然後以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爲範例,抓“啜泣”初步體會阮恆內心,從哪個詞中你還有同樣的體會,學生找到“顫抖、捂住臉”,從這些詞中你又讀懂了什麼?就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人物內心。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其他三個哭所在的句子,使用“我從哪個詞中讀懂了什麼”來交流讀書體會。在體會中滲透習作方法,在小結中引導“哭”的程度與內心的關係,昇華情感就在這其中潛移默化的達到。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我覺得比較得意的地方。

我的這堂課遺憾的地方也不好。導入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同時讓學生更深入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但是情況的緊迫,爲理解下文做鋪墊。阮恆在沉默中顫抖的舉起小手,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這一連串的動作不禁引發大家的質疑,爲什麼舉起來又放下去又舉起來,此處尊重學生的質疑,但是在引導學生理解時,並不能把三個動詞放一起理解。“爲什麼要舉起來”?(救朋友)“爲什麼又放下去”?(害怕,哪個詞也讓你感受到他此時害怕?引導學生感受對死亡的恐懼)“爲什麼又舉起來”?引導中,把一個問題拆分爲三個問題,在交流過程初步體會到阮恆爲了救朋友的勇敢和無畏。初步滲透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理解。但是在這個過程,學生回答到害怕死亡時,我由於講課時的緊張,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稍微對抽血有點了解的都知道,抽血並不會導致死亡,但是阮恆此時害怕死亡,“你是從哪裏讀到這麼重要的信息的呢?”這一問題的漏問,導致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很迷茫,也缺失了一次聯繫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導。這本來是在教學設計之中的。

在課堂中,自己對課堂的把握還是很欠缺的,非常深刻的記得,有一個孩子在回答“誰來彙報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時直接說“啜泣”,我並沒有引導孩子做進一步的思考,還有一個孩子在說他的體會時,我一時語塞,直接讓他讀課文,避開尷尬,學生自己少了一次和老師交流的機會。

小結習作方法時的語言拖拉、看圖說話時的引導不當、迴應課題時的朗讀指導……種種遺憾徘徊於心。

總是以爲公開課中可以不顧學生的學習狀態,殊不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態度纔是最重要的。機智是學不來的,而是要在平日的每節課中有意識地去鍛鍊自己。課堂中的隨機應變是在足夠了解學生、足夠熟悉教材、足夠明晰學習環節的設計目的上實現的。跟同組的周老師交流教學體會時,我曾輕描淡寫地說:“只要明白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其他引導語神馬的隨機發揮即可。”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說法。沒有足夠的預設,課堂中怎麼會有靈活的應變。

感謝馮校長賽前的指導,纔有了我在深夜中一遍又一遍空講的動力,纔有了把課堂預設熟記於心的成效。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力而爲,更何況是要展現給孩子們的課堂。我會再接再厲!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000字 篇9

對《她是我的朋友》這節課的認識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校級行知課堂我組周老師講課前的研討,第二階段是自己參加語文課程達標過程中的嘗試。

設計教學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但以前我卻從不敢丟開現成教案,總是大量借鑑名師點子,東挪西湊拼成基本屬於自己風格的設計。研討過程中,我第一次嘗試獨立設計教學設計,與周老師同備一節課。

首先,我反覆閱讀這篇課文,探尋文中的知識點,結合三年級孩子的閱讀水平,在基於對課標認識的基礎上,初步把目標設爲如下幾個方法,讀準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滲透習作方法、樹立正確朋友觀。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是重難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讀了一篇課文後能夠簡單說自己的體會,但是如何從關鍵詞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卻是難點。課後習題第二題是“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並說一說他當時是怎麼想的”,這題不就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嗎?於是,在教學環節中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設計,“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麼?”看似貼合編者意圖,符合課標要求,但卻在實施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文中這樣的句子很多,每句話都交流體會,浪費了太多時間,而且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恆內心痛苦、恐懼,談體會時學生很難發現阮恆內心的變化,教學過程顯得冗繁複雜。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動作的句子爲範例,講解完後,讓學生自由學習其他幾個句子,即體現教師的導,又彰顯出了學生的學,可是再次試講時,效果仍舊不好,學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談體會。課後與組內老師討論,如何更精簡些,提 高實效,教給學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反覆又讀了幾遍文章後,發現文中多次寫到哭,這幾個詞語雖然都是表示“哭”的意思,但卻表示不同程度的哭,哭的程度不同與阮恆的內心世界緊密聯繫,於是,我們再次修改設計,“默讀課文9、10自然段,找出描寫哭的詞”,然後以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爲範例,抓“啜泣”初步體會阮恆內心,從哪個詞中你還有同樣的體會,學生找到“顫抖、捂住臉”,從這些詞中你又讀懂了什麼?就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人物內心。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其他三個哭所在的句子,使用“我從哪個詞中讀懂了什麼”來交流讀書體會。在體會中滲透習作方法,在小結中引導“哭”的程度與內心的關係,昇華情感就在這其中潛移默化的達到。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我覺得比較得意的地方。

我的這堂課遺憾的地方也不好。導入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同時讓學生更深入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但是情況的緊迫,爲理解下文做鋪墊。阮恆在沉默中顫抖的舉起小手,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這一連串的動作不禁引發大家的質疑,爲什麼舉起來又放下去又舉起來,此處尊重學生的質疑,但是在引導學生理解時,並不能把三個動詞放一起理解。“爲什麼要舉起來”?(救朋友)“爲什麼又放下去”?(害怕,哪個詞也讓你感受到他此時害怕?引導學生感受對死亡的恐懼)“爲什麼又舉起來”?引導中,把一個問題拆分爲三個問題,在交流過程初步體會到阮恆爲了救朋友的勇敢和無畏。初步滲透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理解。但是在這個過程,學生回答到害怕死亡時,我由於講課時的緊張,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稍微對抽血有點了解的都知道,抽血並不會導致死亡,但是阮恆此時害怕死亡,“你是從哪裏讀到這麼重要的信息的呢?”這一問題的漏問,導致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很迷茫,也缺失了一次聯繫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導。這本來是在教學設計之中的。

在課堂中,自己對課堂的把握還是很欠缺的,非常深刻的記得,有一個孩子在回答“誰來彙報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時直接說“啜泣”,我並沒有引導孩子做進一步的思考,還有一個孩子在說他的體會時,我一時語塞,直接讓他讀課文,避開尷尬,學生自己少了一次和老師交流的機會。

小結習作方法時的語言拖拉、看圖說話時的引導不當、迴應課題時的朗讀指導……種.種遺憾徘徊於心。

總是以爲公開課中可以不顧學生的學習狀態,殊不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態度纔是最重要的。機智是學不來的,而是要在平日的每節課中有意識地去鍛鍊自己。課堂中的隨機應變是在足夠了解學生、足夠熟悉教材、足夠明晰學習環節的設計目的上實現的。跟同組的周老師交流教學體會時,我曾輕描淡寫地說:“只要明白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其他引導語神馬的隨機發揮即可。”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說法。沒有足夠的預設,課堂中怎麼會有靈活的應變。

感謝馮校長賽前的指導,纔有了我在深夜中一遍又一遍空講的動力,纔有了把課堂預設熟記於心的成效。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力而爲,更何況是要展現給孩子們的課堂。我會再接再厲!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sxfanwen/jiantao/om3z9w.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