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個人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精選16篇)
手機版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精選16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7W 次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

英雄無悔更顯血色忠誠,過去的男兒壯志,如今的眷眷回憶,是對逝世英雄的憧憬。通過觀看張楠事蹟報告會,我的內心被深深的觸動。聆聽着張楠生前的戰友領導,述說張楠的事蹟。讓我看到了張楠愛黨愛國情懷,體會到了視死如歸的精神,也感受到七尺男兒面對家人的鐵骨柔情。雖然我從未接觸過張楠本人,但張楠精神已經給我烙下神聖的印記,與沉甸甸的使命感!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精選16篇)

逝者如斯,英雄的精神卻長留心中,我決心像張楠一樣要繼承和發揚矢志警營、踏實奉獻,忠誠使命、精武強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精神,自覺投身強軍實踐,將其轉化爲完成使命任務的強大動力,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2

張楠烈士事蹟心得體會:張楠的勇,是一往無前的勇。

面對生死抉擇,烽火硝煙,他沒有退縮。能夠爲祖國和人民爭取榮譽,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這是張楠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畢生追求。

張楠的真,是真性情、真男兒的真。

對父母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姐姐他是胸藏大愛的弟弟,對戰友他是無私幫助的兄弟,對國家他是鐵血忠誠的男兒。

從開始認識張楠到回想張楠,他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動容。更因爲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英雄,對我產生十分強大的影響。

張楠,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好班長,您未曾走遠,您永遠都在!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3

在全國上下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同時,有無數個身影衝鋒在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着“衆志成城、同舟共濟”的真正含義。

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取得了當天新增病例爲0的戰績,笑意再一次綻放在每個人的心頭,我們從心裏佩服這些抗疫英雄。

由此,我園向家長和小朋友發起了“尋找身邊的抗疫英雄”的主題教育活動,大家一起尋找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和“堅守者”——他們或是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或是堅守崗位的警察、公交司機、社區工作者,或是勇於奉獻的志願者,或是充滿愛心的物資捐贈者…

活動發起之後,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

中心園欒賓宇的爸爸媽媽都是是黃島中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媽媽是急診輸液室的一名護士,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爲生病的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爸爸是放射科的一名大夫,新冠疫情期間,堅守崗位,從來沒有因爲疫情的原因而影響每一天的工作,盡職盡力爲患者做好每一項放射影像學檢查。

福萊一幼楊博睿的媽媽是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的一名護理工作者,疫情期間利用空餘時間給患者及家屬們教授正確的洗手、戴口罩的方法,一步一步教,一個一個學,讓每一個病患及家屬做到有效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間,口罩物資短缺,一罩難求,個別患者面對買不到口罩的難題,醫護人員們爲患者排憂解難,免費向病人發放口罩,大家一起努力對抗病毒。切實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贏得了病人的信任。

郝家幼兒園殷詩淇的爸爸是紅石崖醫院的120急救車司機,媽媽是郝家社區衛生室的醫生。在疫情期間她們每天都忙碌在高速口值勤檢測和接送患者的工作中,家中剛滿4週歲孩子只能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看護,加大的工作量使他們疲憊不堪,但從來他們沒有在同事、家人面前說過一次累,而是更加堅定的鼓勵家人朋友,大家一起奉獻各自的力量,讓疫情早日結束!

中心園劉睿祥、劉睿和小朋友的媽媽是黃島中醫院健康管理科的一名護士,疫情期間,顧不上照顧骨折的寶貝,積極報名參加了防控點的工作,並通過總結過往經驗,提出了爲來往病患及家屬貼“標籤”的工作妙招。隨着復工復產企業增多,祥和媽媽又加入到大唐電廠協助企業返崗人員疫情覈查中。圓滿完成任務後她又回到科室繼續奮鬥在查體工作的一線。她笑談:自己就是一塊磚,革命工作哪裏需要哪裏安。

福萊一幼楊悅彤的媽媽,是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重症醫學科一名護理工作者,在疫情期間,不拒危險毅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爲重症患者做好各項臨牀護理治療。

中心園鄭睿果的媽媽是紅石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醫務人員,疫情期間,舍小家顧大家,從大年初三開始,一直堅守在崖逄南北高速路口進行體溫監測工作。

醫院接到通知,要爲密切接觸人員做標本採集工作,她第一個請戰到密切接觸者家中面對面採取樣本,急救站需要轉運轄區的14名密切接觸人員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她又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轉運工作。直到現在,果果媽媽一直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踐行醫務人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承諾。

河西幼兒園孫潤淇的媽媽是西海岸新區真情巴士的一名公交駕駛員,20__年的新冠肺炎讓很多人宅在了家裏,而潤淇媽媽,爲了保障我們新區人民的安全出行,一直不懼危險、不辭辛苦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換來了大家安全的乘車環境。

中心園馬茵悅的媽媽是邵家社區的一名網格員,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底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之一。疫情期間,茵悅媽媽用那份堅守爲千家萬戶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她還利用自己休息時間,爲社區的孤寡老人理髮,用愛心爲抗疫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心園史晨萱媽媽是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放射科的一名大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爲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心園張梓萌的爸爸是紅石崖退役軍人事務辦的一名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他每天早起晚歸,連軸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主要負責芙蓉路社區紫荊山路路口疫情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出入人員身份覈查、車輛登記及體溫檢測,儘自己的所能守護着小區居民的安全與健康。

中心園邵瑾瑜的媽媽是青醫附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疫情期間,毅然堅守在醫院門診預檢分診的工作崗位上。門診預檢分診是所有醫患進入醫院的第一道關卡,主要負責每日進入醫院的數萬門診量及住院患者家屬的信息登記和體溫監測,以及發熱、疑似新冠肺炎病人的分診救治工作。

爸爸是紅石崖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新冠疫情期間每天堅守在芙蓉路疫情防控崗的位置上對來往車輛,人員進行信息覈對登記,檢測體溫。“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發一點光和熱,爲抗擊疫情奉獻微薄之力,中國加油!必勝!”這是他們的心聲。

中心園解欣茹的爸爸是一名中共黨員,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他一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身作則,堅定不移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始終堅守在抗疫第一線,芙蓉路社區就是他的戰場:體溫測量、人員管控、車輛排查,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升起,到傍晚的夕陽落下,他的身影遍佈在社區的每個角落,從上崗那天起便未曾休息過一天,不論風雪再大,他都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中共黨員的偉大。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4

在基層,有一羣人,他們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個衛生室間,看病拿藥、打針輸液、包紮傷口,偶爾也會揹着醫藥箱進組入戶。疾病面前,他們能給羣衆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們成了守護羣衆健康的“戰鬥員”。羣衆足不出戶,街道格外冷清,他們卻踏上了戰“疫”征程 ,村醫“大白”成了最靚麗的風景。

一枚黨徽的擔當

小小的一枚黨徽,是中國共產黨員的標誌和象徵,帶上它,意味着亮明瞭身份,嚴於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當前疫情防控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在這個特殊時期,防控物資尤其是口罩至關重要,安徽金寨縣桃嶺鄉趙院村村醫吳章學深深明白這一點。村幹部說這個村醫有點“倔”,衛生室防控物資被他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一天送出去幾個口罩、幾瓶消毒液,他都詳細記錄在登記簿上了,親戚來找他多拿幾個口罩,他絕對不會多給一個,但是一聽說有武漢返鄉人員被隔離觀察出不了門,他卻主動爲他們送去口罩、體溫計、洗手液等防護物資,並引導他們積極做好防護措施。他說:“目前防控物資比較緊缺,大家絕對不能浪費,要先給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後,這位56歲的老黨員、老村醫,時刻堅守在工作崗位,隨時上門爲外出返鄉人員和村民量體溫,一有空閒,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個黨員的職責。

一輛三輪車的軌跡

每天清晨,人們總會看到一個身影,騎着三輪車,一路向前,他是羣衆心中最可敬的村醫。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醫師鄢德江,家住在高灣村,在複雜的疫情防控鬥爭中,每天天剛亮,他就從家出發,騎着那輛三輪車,向衛生室趕,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騎得更快。由於身有殘疾,他看病拿藥、測量體溫的動作可能沒有那麼利索,但他總是耐心的囑咐看病羣衆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還要騎着三輪車上門爲武漢返鄉人員測量體溫,送去防控物資,爲了節約時間,中午就用微波爐加熱從家裏自帶的盒飯,這個春節裏,他放棄和家人的團聚,靠着一輛三輪車,堅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盞白熾燈的情懷

最近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每天晚上金寨縣桃嶺鄉桐崗村的衛生室總是亮着一盞白熾燈,村民們既感到暖心,又覺得很安心,因爲有人在負重前行,默默守護。村幹部張忠洋說:“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吳孔勝醫生還在加班加點,我作爲一個年輕人真的非常感動,他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學習,本來還覺得一身疲憊,看到那盞白熾燈,我頓時又充滿了動力。”一個50歲的村醫,在基層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積極履行村醫職責,白天深入武漢返鄉人員家中監測體溫、交代隔離事項,同時,還積極參與防疫宣傳,每家每戶走訪、發放宣傳單及明白紙,晚上在村服務羣裏,普及防疫健康知識,接診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貪黑,沒有休息過一天,始終無怨。他說“既然選擇當一名醫生,就得擔負起我的責任。我是桐崗村的村醫,我就得對桐崗村羣衆的健康負責”。

一支體溫計的溫暖

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進出村路口有7個,衛生室有2個,防疫任務較重。由於廖榮貴醫生對村民情況熟悉瞭解,工作經驗豐富,他就主動承擔了給羣衆量體溫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帶上體溫計,奔走於武漢返鄉的重點人員家裏,他仔細詢問、掌握情況,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爲他們測量體溫,細心登記造冊,耐心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下午他在兩個衛生室之間來回奔波,爲一般羣衆量體溫,發放防控物資。對於廖醫生的工作,鄉村幹部高度認可,但大家在誇讚他時,他卻謙虛地說:“這是我的本分工作,關鍵時刻,村醫不能當逃兵”。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這羣村醫“大白”,憑着一個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個村莊衛生室,參與一線防控,他們願意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羣衆。在基層,除了村醫,還有衝鋒在前的黨員、默默奉獻的羣衆、不辭辛苦的鄉村幹部,平凡人物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共同迎接屬於20__年的春天。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5

王華同志是援疆幹部、公務員、共產黨員的好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向王華學習,學習王華情繫新疆、熱愛人民、獻身兵團的奉獻精神,自覺從兵團的性質、地位、職能和使命出發立身行事;學習王華俯下身子、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在新疆這片熱土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學習王華把兵團當家鄉的主人翁精神和恪盡職守、身先士卒、敢於擔當的工作作風,立足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做好各項工作,用敬業奉獻鋪就無悔援疆路。

雪蓮,是高山的精靈。凌寒獨放,紮根雪線之上,傲立冰川之間;花色素潔,不慕蜂鳴蝶舞,更有藥石之效。有人說,因公殉職的援疆幹部王華,就像這樣一朵純潔的雪蓮花,忍得住孤獨,耐得住艱難,頂得住壓力,擋得住誘惑,扛得起責任。

雪蓮堅韌、聖潔,可謂草木有本心。而爲人處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終不悔,堅守自己的標準、錨定自己的目標。同事都說王華身體很好,卻不知他辦公室和宿舍裏放着很多治療慢性胃病的藥;王華帶領援疆幹部資助了50名學生,卻特意叮囑學校保密;在王華的日記裏,鮮有在外人看來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獻與犧牲,那些執着與堅持,那些樸實與簡單,或許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壯舉,但卻如雪蓮一樣:唯其純粹,所以美麗;唯其平凡,所以動人。

王華用行動與生命,回答了援疆三問來疆爲什麼?在疆幹什麼?離疆留什麼?當有人計較高寒乾燥、水鹼、紫外線等對身體的傷害時,王華在可克達拉市高中項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醫院綜合樓項目申建殫精竭慮;當兒子因爲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傷心落淚時,王華在幫高中生依力米努爾馬合木提躍過龍門這樣的故事並非驚天動地,也無關生死抉擇,卻讓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義和價值。其中原因,正在於少了私利,多了公義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幟,倒下是援疆的基石。更多如王華一樣的援疆幹部,奉獻在此、牽掛在此,有的眼睛幾近失明仍堅守崗位,有的妻兒重病無法陪護,有的父母離世未能見上最後一面。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產業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幹部的真實寫照。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對於他們來說,苦不抱怨,因爲這是使命的召喚;難不退縮,因爲這是篤定的信仰;累卻心安,因爲這是光榮的職責。

與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活在身邊的理想鄒碧華一樣,王華與更多的援疆幹部,用自己的選擇,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考題,堪稱學習的典範。走過流血犧牲、毀家紓難的時代,不再有戰火烽煙、槍林彈雨的考驗,然而對於共產黨人,使命的召喚從未停止,篤定的信仰更不能動搖。8800多萬黨員以榜樣爲指引,在學上用真功,在做上見真章,在平凡崗位上義無反顧地默默堅守,在羣衆需要時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必能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挺起民族復興的堅實脊樑。

賽里木湖舉杯致謝,伊犁河谷嗚咽感恩。日前,展現王華事蹟的新媒體作品《想你!天山雪蓮爲你綻放》剛一上線,不到24小時,閱讀轉發量就超過220萬人次。一次點擊就是一次感激,一次轉發就是一次褒揚,這就是民心,這就是豐碑。雖然王華離世了,但他其實還活着活在新疆各族羣衆的心中,活在援疆前工作過的句容和鎮江的百姓口碑裏,活在接力王華未竟事業的援疆幹部的堅守中。無悔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初心永不忘,忠魂守邊陲。王華已經化爲了那一朵雪蓮,綻放在天山之巔,守護着這一方熱土,傳唱着精神的頌歌。

我們要學習王華同志熱愛新疆、熱愛兵團,心繫羣衆的公僕情懷,用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學習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銳意進取的擔當精神,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業績;學習他心中有民、一心爲民,全心全意爲羣衆謀利益,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觀和精神追求的高尚品質。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6

20xx年4月7日上午,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師德師風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樂東中學舉行報告會上,五位師德標兵分別作了《傾情教育,堅守這片藍天》、《愛崗敬業,終身無悔》、《用愛心換取信任》、《春風細雨,大山灑愛心》等報告。五名師德標兵用自己精彩的報告展示着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自身切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中的小故事,現身說法,爲我們上了生動的一節課。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在他們的身上得到詮釋。五位師德標兵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見偉大,簡樸中見真情,體現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對學生的摯愛,折射出他們高尚的師德。聽了師德標兵們精彩的報告,感動之餘,感觸頗多。通過學習,我對師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一、加強學習,充實與完善自我。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是啊,一個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的教師,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的、純淨的底色。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爲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原來的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二、加強師德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爲人師表。作爲一名教師,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

三、關愛每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想當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有愛心,不關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學生們也決不會喜歡的。關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爲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爲家長不重視學生的教育而傷透腦筋。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學生鬧矛盾,我給予合理的處理;學生犯了錯誤,我耐心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並及時改正。平時我很我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瞭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對程度、水平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差生,給予更多的關心,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健康成長。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動詮釋師德的真正內涵。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用實際行動向優秀教師學習,要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做學生的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做一名有愛心、有責任感、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7

當我們懷揣着步入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走進20__之時,一場全民抗戰“新型冠狀病毒”戰役也拉開了序幕。陰霾在悄然擴散,但黑暗中點點的微光,正逆流而上……

“生命不息,衝鋒不止”,這微光是李蘭娟院士,她古稀之年自願前往武漢實地調研疫情防控情況,展現出真正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微光是鍾南山院士,他八十歲高齡依然逆流而上,這位耄耋老人馬不停蹄輾轉,爲大衆解讀最新情況,十七年前是他領軍非典時期,之後亦是如此,在病毒面前他從不退縮,始終砥礪前行!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爲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白衣天使,大愛無雙”,這微光是一路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疫情所在之地便是她們的主戰場,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角逐,給予了人們多少鼓勵,同時又咽下了多少心酸。那映在我眼中的,是毅然剪掉頭髮後瀟灑的背影,是脫下面罩時憔悴的笑容,是凌晨三四點仍然奮戰在病房裏的落寞身影。“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鮮紅的誓言,多麼鏗鏘有力,我們相信他們在這誓言之下的決心,更相信這份勇敢會庇佑中國,如炬火一般,破除陰霾,迎來光明。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微光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一個農民捐出抵工錢的一萬五千個口罩;一位環衛大爺到派出所捐出一萬兩千元;很多愛心企業毫不猶豫地捐錢捐物資;韓紅愛心基金會馬不停蹄運送物資……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此時十四億人的點點心願如同茫茫星光,星光雖然微小,但當我們羣星閃耀,腳下的大地會熠熠生輝!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微光成炬,終會破除陰霾,迎來光明。作爲當代青年,我們應向可愛可敬的終南山爺爺、醫護人員、科研人員……這些英雄人物學習,協同心,共努力。

英國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二月已開,櫻花再來,我們終將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終將撥開陰霾,迎來光明。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8

大家好!

這個庚子虎年可不一般!從寒假開始,就有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壞傢伙,迫使武漢在臘月二十九“封城”了!在武漢的親友們都買了一大堆吃的喝的準備冬眠了。而我那不是那麼堅強的“小心臟”,也是隨着各種新聞,就像做了過山車一樣起伏跌宕!

這個病毒最開始源於一個海鮮市場的“小事件”,一下子因爲新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可以讓人們持續發熱,重一點的呼吸窘迫,更加嚴重的還導致脹氣衰竭,甚至死亡。然而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政府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了,不讓武漢人出門。這時候武漢還缺口罩、缺隔離服、缺消毒液,缺病牀、缺醫生,還有好多病人不能到醫院救治。哎!武漢已經亂套了!

就在這麼嚴重的病毒環繞之下,臘月三十晚上,上海卻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逆行到了武漢。這些人是誰?他們爲何還要去病毒氾濫成災的地方?沒錯,他們就是我們最敬佩的白衣天使——醫生!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武漢的市民渡過難關。

我在電視裏看到,這些來自於上海各個醫院的醫生,他們是自願報名的,他們和家人分別時都掉下了眼淚,因爲他們知道將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大年,一起吃上和呼呼的年夜飯。他們要穿上厚厚的隔離服,陪伴着武漢的病人。

頓時,我落淚了!我們偉大的150名白衣天使,不顧自己的安慰,放棄自己的家庭,逆行進入到武漢重災區,幫助救治武漢的病患,這是多麼的偉大呀!

作爲一個小學生,我做不到像醫生一樣,衝進武漢疫區救治病患,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待在家中,看書學習;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我們保護好我們自己,不要被傳染上病毒,不給醫生們找麻煩。

預祝這些白衣天使在武漢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回家!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9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儘管疫情肆虐江城,儘管黃鶴樓籠罩烏雲,但我們依然相信,太陽一定會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麼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臺國際文化娛樂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櫻花》在騰訊視頻、好看視頻和西瓜視頻等各大網絡媒體上線後即迅速被轉發,引起熱議。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櫻花》一個小時達到過萬閱讀,朋友圈有近百條轉發。

“早晨出門的時候,我看到門前的櫻花已經開放,它告訴我們,冬天已過去,春天來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會太遠。”3月6日,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祕書長丁向陽在回答“武漢什麼時候解禁?”時這樣回答道。

丁向陽這一席話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櫻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漢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勝利,全國人民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夠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櫻花),是大家的共同心願。

“我曾經也是一名軍人,還是一名軍醫,這次抗疫沒有機會去前線,我們在後方要爲抗疫加油鼓勁,文藝抗疫。”歌詞作者、上海推麼推文化傳媒創始人塗建設如是說。據塗建設介紹,在《四月去武大看櫻花》這首歌的創作過程中,從作詞、譜曲、演唱、製作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人們的鼓勵和支持,這其中,有在武漢的老師、同學、戰友,還有許多從未謀面的全國各地寫手、歌手和音樂人。其中最令他感動的是原武漢大學學生合唱團團長李泉和上海東方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雷撼,他們不但親自參與了這首歌的隔空錄唱,還動員了校友和小夥伴們參與。

文藝抗疫,是位於“演藝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臺自疫情防控以來一直的行動。抗疫期間,人民大舞臺的萬衆編劇上線了五部抗疫廣播劇,受到了聽衆的好評。

這次參與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櫻花》的製作,上海人民大舞臺合唱團的團員們全部公益行動,男聲主唱餘爭平是中央電視臺軍旅歌曲大賽金獎獲得者,女聲主唱李傑曾經隨團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過新年音樂會演出。他們都是戴着口罩出門參加公益演唱錄製的……

“真的很感動,這麼多歌手、音樂人和網友都義務參加這首歌的製作,不辭辛苦,不計報酬,他們讓我看到了人性發光的一面,讓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櫻花》統籌、90後推麼推文化傳媒音像部小編歐陽丹感慨的說。

“這歌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有勁!”

“這個MV聽得我渾身充滿力量!”

“身在武漢的我,這首歌既讓我淚流滿面,又讓我感到溫暖和充滿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來武漢……”

“做着社區防疫工作,又參與了公益歌曲的製作,這個春天有點忙,只爲每個人心中的櫻花都能綻放……”

“一首歌溫暖一座城,每個音符都是不能複製的感動,願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個中國的力量,鼓舞士氣、形成合力,全力以赴、衆志成城。”

網絡上、微信羣、朋友圈許許多多的留言,與其說是對《四月去武大看櫻花》的讚譽,不如說傳遞了一個共同心願:苦疫久矣,抗疫必勝!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0

張楠同志生前系武警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上士警銜。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1月赴索馬里執行任務。在身體負傷組織安排回國修養的情況下,他寫下請戰書,強烈要求繼續留守,7月26日我駐索使館遭到襲擊,張楠同志不幸遇難。張楠同志表現出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情懷,展示了新時期年輕軍人的英雄本色。近日在濟南舉行的追悼會上,近千名駐地官兵和羣衆自發前來,向張楠烈士作最後的送別。武警山東總隊政治部批准張楠同志爲烈士,武警部隊追授張楠“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

張楠,男,漢族,河北省吳橋縣人,1986年12月出生,20__年12月份入伍,大專文化,黨員,現爲武警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上士警銜。20__年1月31日赴索馬里執行任務,7月26日不幸遇難。

該同志入伍10年以來,始終能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工作任勞任怨,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堅信“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是合格兵”的理念,由一名訓犬員成長爲了一名優秀的反恐尖兵。

張楠新訓結束後就被派去內蒙古呼和浩特警犬訓練基地學習了半年,成爲了一名訓犬員。擔任訓犬員的6年裏,爲支隊訓練了一大批防暴犬,爲支隊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我是一名訓犬員,但我首先是一名武警戰士。”這是該同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張楠在訓犬的同時也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而且個人要求非常嚴格,訓練十分刻苦,以一名後勤兵的身份連續參加了山東總隊20__年和20__年的軍事大比武,20__年2月份又參加總隊組織的特戰分隊骨幹培訓,因素質全面、成績突出,被選拔參加全國特戰骨幹—湖北賽區的比武競賽。在反恐分隊軍事比武中取得了狙擊專業個人第三名的好成績。在獲得榮譽的同時,張楠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戰友們的讚揚,戰友們都親切的稱呼張楠爲臨沂支隊的“猛楠”。

入伍10年以來,該同志先後參加了多起犯人追逃任務和重大警衛勤務18次,參加了“濱海-11”演習、“4。29” 蒙山救火、“9。18”涉日維穩任務、“”城市武裝巡邏任務、“五種力量”展示彙報狙擊表演等多項重特大任務,20__年、20__年連續兩年被評爲優秀士兵,多次獲得嘉獎。先後榮立“三等功”兩次,20__年12月被總隊評爲十佳訓練標兵,20__年被山東總隊評爲“十佳優秀士官”。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1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爲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爲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區內爲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覈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爲他的心裏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爲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麪,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羣衆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羣衆”,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麪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裏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爲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裏有疫情、險情,哪裏最困難、最艱苦,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爲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爲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區內爲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覈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爲他的心裏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爲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麪,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羣衆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羣衆”,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麪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裏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爲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裏有疫情、險情,哪裏最困難、最艱苦,哪裏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2

春節,本是個闔家團圓的喜慶節日。但今年的春節卻與往年不同。疫情的爆發,使得平日裏熱鬧的大街小巷空無一人,再無往日的歡聲笑語,此時,有這樣一羣人,成爲了這空曠大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是在疫情中無懼個人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是風雨無阻的快遞小哥,是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基層工作人員,是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愛心志願者。他們就是風暴中的逆行者!

前幾天,我在一篇新聞中看到一個“說走就走的媽媽”——謝濟聯的媽媽。她是一名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經常是單位一個電話,就立刻趕過去了,節假日裏也是隨叫隨到,沒有具體工作時間,基本上都是24小時全天候。這次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他的媽媽真正是連軸轉了好多天,等到輪休時,她又和所有普通的媽媽一樣,叮囑謝濟聯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謝濟聯的媽媽穿上“戰甲”,她就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脫下戰袍,她又是一名普通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都望子成龍。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每天在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是這個特殊時期的最美逆行者。

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我的腦海裏浮現了一個人影,那就是我大伯,他是一名基層領導,一年到頭,說走就走,基本不着家。大年初二,接到縣裏通知就急忙去鄉鎮了,一走就是一個月,期間回來拿了一次換洗的衣服,大伯回來後就站在院子裏,沒有進門,他帶着口罩隔着窗戶,趴在玻璃上和我們說了幾句話,他說他很好,讓我們不要擔心他,要我們都待在家,沒有生死攸關的大事就不要出門。叮囑堂哥和我要好好學習,認真上網課,不要偷懶。隨後他拿起放在門外的衣服急匆匆的又走了。我的堂妹今年剛剛1周半,拍着窗戶哭鬧着要爸爸,奶奶看着這情景很難過,一個人偷偷躲臥室哭了好久。我雖然也很難過但同時又覺得很驕傲,因爲大伯“守在前線”無怨無悔地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其實我明白,之所以能坐在溫暖如春的家中,不受“病毒”這股寒風的襲擊,享受着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爲有太多像謝濟聯的媽媽,像大伯這樣的“普通人”穿上“責任”這身戰甲爲我們逆風執炬,驅除陰霾。而我身邊,像大伯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這樣一羣“基層工作者”的包圍下,耳濡目染間更深刻地明白了“責任”和“擔當”這兩個詞真正的含義!我想我願意同他們一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正確的事。就像我們的“守護神”鍾南山爺爺對自己的評價“我不過是個看病的大夫”一樣。此刻,做爲一名小學生的我,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等將來有一天,祖國需要我時,我也可以逆風而行,獻上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待陰霾散去,四月的武漢,櫻花爛漫有人亦有心共賞,如同我家鄉那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生機勃勃,不負春光,不負韶華!

報告會心得體會5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3

20__年底,一場全面防疫的戰爭開始了,全國人民萬衆一心,經過了幾個月艱苦的奮戰,如今我國疫情已經處於穩定狀態,本地輸出的病例大大減少了,目前需要防止境外輸入。

在這場抗疫中,“90後”爲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力軍,大多數援鄂醫療隊員都爲90後跟00後,他們在這場戰疫中功不可沒。憑藉他們的堅持,和奮勇之前向擔當,我們在這場戰疫中取得了巨大優勢。他們就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面對這場這場艱難的疫情防控鬥爭,普通的年輕人都會畏懼,而這些勇敢的“90後”卻迎難而上,主動面臨挑戰,接受挑戰,他們申請加入援鄂醫療隊,成爲了這場戰疫英雄。

是什麼鼓舞着他們?是擔當,因爲他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力量,他們不能退縮,他們毅然而然主動申請加入抗疫鬥爭,只爲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

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親戚、好友,不過他們把人民羣衆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關鍵時候,有的人推遲了婚禮,有的人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果斷跑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只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有着我們沒有的責任心,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雖然他們沒有超能力,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他們就是“超級英雄”!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爲一名青年工作者,我們應該向這些“90後”戰疫英雄學習,學習他們勇往直前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工作作風,以及爲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總之,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不過我們當下要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4

“其實想跟病人交流,想給她們一個加油的微笑,可是我的臉被一層一層的護具壓得已經沒有表情,說話時,面部的表情肌都不是那麼的配合,只有心裏默默地爲她們加油打氣。”重慶市援鄂醫療隊隊員、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李文均在2月1日的日記裏寫到。

當日是她隨重慶市級醫療隊到湖北省孝感市支援的第6天。1月26日,144名來自重慶11家醫院呼吸內科、傳染病科、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受命集結,在大年初二的夜晚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北孝感,支援當地醫療機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週過去了,這些在抗疫一線戰鬥的隊員堅守其中,僅在休息時間寫下百字日記,記錄工作,抒解情緒。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呼吸內科護士周柳吟在日記裏,寫下自己對患者的“心裏話”:“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我們汗流浹背,戴上防護口罩,非常的憋悶。一名患者得知我們來支援的,連聲道謝還讓我們離他遠點,怕傳染給我們。我哽咽了,淚水悄然留下。我們是白衣戰士,疫情就是命令,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會離你們遠點呢,我們既然來了,就不怕靠近你,我心裏默默想着。”

“沒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名逆行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黃倩的日記裏則記錄着自己意外和坦然:“出征儀式,瞬間點燃了我的鬥志,會開始想象到湖北後的一切狀況,也會憧憬着脫下口罩的自由呼吸。”黃倩登機前,平日少言的愛人在微信朋友圈爲她發了一條信息:請一定安全回渝,我的英雄。

“洗漱完畢,我穿上了尿不溼,工作時間要從上午8點到下午2點,穿上尿不溼可以避免中途上廁所,做好安全防護準備。我們小組四人,六小時都沒有時間坐下休息,一直在爲患者進行治療護理工作。下班取開口罩時,臉上也被壓傷,雙手被手套捂的發白,內衣也被汗水浸溼。”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心血管呼吸內科護士長蘭花寫到。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5

抗疫歷程中有着太多溫暖、堅毅、平凡、偉大的抗疫故事。“別怕”醫生暴婧,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當隊友準備在她的防護服上寫上名字時,暴婧對他們說:“別寫名字了,就寫‘別怕,加油!’吧,希望患者看到能不再害怕。”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李佳辰的媽媽也是一名護士,十七年前的“非典”,佳辰媽媽同樣戰鬥在抗擊一線。而今,女兒已經長大,長成了如同媽媽一般擔得起國家使命,守得住患者生命的“白衣戰士”。家人的愛深深融在短短微信中:“媽媽盼望着,我的女兒勇戰病毒,脫下‘鎧甲戰袍’,依舊是天真灑脫的模樣。”

在擔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的吳超看來,北大抗疫青年是勇敢的、無畏的、勇於擔當的,有着紮實的醫療基礎,有着醫者仁心和人文關懷。他說:“抗擊疫情是給我們的最好成長禮,我們即將‘立’起的不僅是信心和能力,還有更多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擔當。”

白衣執甲,無悔逆行,日日夜夜的奮戰中有着數不清的動人瞬間,凝結成了無數值得永久珍藏的記憶。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來思,楊柳依依。這些“戰士”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此次報告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長沈寧教授,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代表董錦沛醫生,將同我們分享戰疫前線的點滴故事,帶我們回到那座曾經爲之拼盡全力的英雄之城。

學習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6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人民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隊長王泠以“不知道你是誰,但知道你爲了誰”爲題,娓娓道來一個個感人的戰“疫”故事。

“疫情、責任和家人、親情,猶如天平的兩端,然而爲了更多人家庭的團聚與親情,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選擇了責任與堅守。也許你不知道我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我爲了誰。”從帶隊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時,防護服下的大汗淋漓,耳畔粗重的呼吸和心臟戰鼓雷雷般的跳動,到看到重重門後是迫切需要救治的患者;從難度大、強度高的護理工作要求,到無微不至的生活護理;從一點點爲皮膚壓力性損傷截癱患者清創換藥,到收到出院老人一筆一劃寫出的感謝信,他們用溫暖的雙手,救護着每一位無助的病患;用和藹的話語,安撫着每一顆驚惶的心靈,用專業的護理,爲重症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用無邊的大愛,爲武漢人民帶去希望與陽光。情讓人與人隔開很遠,卻讓心與心貼得更近,隔着防護服感受到的真摯情誼,透過起霧的護目鏡看到的感激目光,讓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

在醫療隊中,有人推遲了婚期,有人孩子剛剛出生8天,有人父母生病住院。他們是女兒、妻子、母親,是兒子、丈夫、父親,但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難,爲了“大家”的安康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和奔赴武漢的4萬2千名醫務人員一同,匯聚成磅礴萬鈞的力量,給生命以最強勁的守護。

鄭吉春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同志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舍小我、爲大我,不懼危險、不怕犧牲,堅持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以精湛的醫術築起了一道‘讓死神也望而卻步’的生命防線,展現了首都高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使命擔當,爲我們樹立了新時代的好榜樣。”他要求,北京教育系統以學習援鄂抗疫先進事蹟爲契機,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精神的熱潮;以弘揚援鄂抗疫寶貴精神爲重要內容,縱深開展“使命在肩奮鬥有我”主題教育活動,將師生抗疫故事和精神“學起來”“唱起來”“講起來”“做起來”;以用好援鄂抗疫生動素材爲切入點,不斷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大會公佈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名單,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師生代表們向各位報告人獻花,用鮮花和掌聲向援鄂抗疫的勇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祝賀。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xdthfanwen/xuexi/z6nk7m.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