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识中文吧 > 专题 > 热点专题 >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精选3篇)
手机版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精选3篇)

来源:学识中文吧 阅读:2.46W 次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 篇1

xx区教育系统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把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教育引导、活动开展、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为确保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小学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学校通过开学典礼、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有利时机,广泛进行思想动员。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板报、横幅和宣传标语等载体,积极开展“弘扬志愿精神、促进校园和谐”宣传活动,深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学习上刻苦钻研,集体中助人为乐,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了浓郁的活动氛围。

二、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一)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

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是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重要环节。目前教育系统共成立1个xx区教育系统服务总队,54个志愿服务分队,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全区14周岁以上学生x人,网上注册志愿者x人,覆盖率达%。

(二)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

做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是提高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渝中区教委始终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XX年,共举行各类培训x余人次。

(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由各校园根据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XX年,全区学生志愿者服务总时数为小时。

(四)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区教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褒扬和嘉奖优秀学生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学生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

三、搞好结合融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各学校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和学校实际,将志愿服务融入教师教书育人全过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开展重温雷锋事迹教育活动。

号召广大师生重温雷锋事迹,了解雷锋同志生平,学习雷锋精神实质,同时发动广大师生寻找身边典型,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学习。同时,各中小学认真组织开展了学雷锋“6个1”活动(即:学唱一首学雷锋歌曲;讲一个雷锋故事;做一件学雷锋实事;开展一次学雷锋主题班队会;采访一位身边的活雷锋;写一篇学雷锋心得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

各中小学通过组织志愿宣讲团,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演讲、座谈问答、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为广大中小学生普及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礼仪常识,开展了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倡导文明行为,普及了文明出行等常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提高了文明素养。

三是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部分学校积极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活动,引导机动车驾驶人做到守法、自律、谨慎驾驶。青少年志愿者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有力推动广大家长带头守交通规则,并纠正了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为我区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

四是开展扶弱助困志愿服务活动。

各学校通过组织团(队)员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进一步深化了“手拉手”活动,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部分、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群体,提供爱心帮助、亲情沟通、文体娱乐等志愿服务,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了生活难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

五是开展倡导绿色环保志愿服务。

各学校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清扫学校附近卫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植绿护绿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宣传了低碳理念、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的理念,展示了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构建和谐渝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四、大力弘扬志愿文化,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各校园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普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结合时代条件深入挖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志愿服务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了渝中教育系统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曾家岩小学的“小小志愿解说队”,创建了近三十年,成为曾家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品牌,学校依托曾家岩周公馆50号这个得天独厚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借力红岩联线的专业讲解员作指导老师,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定期到现场学习,体验,实践,锻炼。复旦中学“青藤社”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志愿爱心奉献服务为宗旨的社团,已有长达五年的历史。他们活跃在校园内外,从小到无人售卖文具、大到发动全校师生募捐,长期资助长寿、合川等地学校贫困生,谱写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赞歌,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生活、感恩社会的意识。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 篇2

岁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弹指一瞬,眨眼间一年即将过去了。践行新教育,思考新教育。回想在践行新教育的征途中,有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感动,也有些遗憾。现将我班践行新教育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书香班级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为学生播下爱读书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重视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已成为我们柳林一小每一位师生的习惯。学校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切入点开展学生读书活动。

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每天20分钟的晨诵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习惯。每周周二至周五的早晨8:50整,我和学生一起边读边体会从《语文读本》、《经典诵读》、《主题阅读》上精选的古诗、儿童诗、儿歌和三字经。午读:每天的12:40——13:20是学生的午读时间。学生读《经典诵读》或图书柜里的书上教师指定的文章。

暮省——让孩子学会反思的生活,学生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写下或者绘出自己从诗歌中、从美文中、从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中体会到的感受。学生读书,教师同样也动起来。学校投资为教师网购了一批教育专著,如《做的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给教师100条建议》等,要求全校教师阅读,写读书体会。

二、师生共写随笔

新教育的实施,无不上演着精彩。精彩首先来自于我们的学生。在学生的《读写绘本》上,我们看到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自己的故事,有的画面清晰,内容故事完整;有的字迹书写工整,干净整洁;有的线条流畅;有的色彩搭配协调。当然有的孩子画的不是很理想,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锻炼了孩子的思维,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只要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这就足够了!

我注重学生朗诵指导,每次,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读,一起仿写诗歌,一起改编故事。

我作为一名老师积极建立博客,书写教育人生。现在,书写随笔已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我有时在网上跟帖发帖,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三、构筑理想课堂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创新讲课方式。在11——12月份,学校举行“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领导和年级组教师一同听课、评课,全校所有任课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我精心备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展开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联系生活,活用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

此次活动充分加强了老师间的教学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全面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活动,让我们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

四、开展聆听窗外声音。

“走出去”: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业务培训和听课取经,拓宽视野,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从“窗外”汲取力量,获取直接的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成长。建设新教育实验交流平台。在学校网页中开设“新教育实验”专页,及时向广大师生传达“窗外的声音”实验信息,交流“聆听窗外声音”活动的心得体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新教育的实践改变了我和我的学生们的行走方式,改变了学校的整体面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我坚信: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教育系统工作总结 篇3

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一是加强过程视导,狠抓常规落实。20xx年,共6次对全县各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结合视导中发现的问题,多次分散视导及针对性视导。同时,深入全县各学校,督促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随机座谈,了解需求,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提出建议。视导过程中共参与听、评课1200余节。每轮视导结束,及时召开视导总结会,通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加强活动组织,服务学校教学。组织全县多学科优质课评选,重点对初中物理、化学和中、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和弱势学科进行了优质课评选,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学科优秀教师和带头人,促进了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联片教研,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效益;组织27名中小学校长到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进行了一周的封闭学习和培训,培训结束后,适时举办校长论坛,13位中学校长作了题为《我与永威比差距》的交流发言;将永威学校“四清”纳入了新学年7项重点工作之一,发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一轮动员,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改革氛围;教学理论研究硕果累累,截至10月底,共出版《庆云教科研》6期,期期印发各学校。

三是搭建成长平台,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在外出学习培训、优质课评选、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中,向一线青年教师倾斜。先后多次组织各单位青年骨干教师去省市两级听课学习,并适时组织汇报课展示活动。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带动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中考再传捷报,九学科总平均分、总优秀率、总及格率再次以大比分遥遥领先,囊括全市三个单项第一。其中总平均分比高出全市第二名44.17分,总及格率高出第二名16.38个百分点,优秀率高出第二名2.64个百分点。全市190个参考单位中,我县13处初中有4处进入全市前10名,有12处进入全市前50强。高考成绩再传捷报,在考生不满千人,全省军检线少划两万人的不利条件下,本科一榜上线377人,重点上线187人。

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教师补充形成长效机制。今年,县政府继续对教师队伍进行大力度补充。目前,各项招聘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县共招聘高中教师42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72人,为庆云四中、明德小学两所民办学校招聘教师6人。为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困境,按照逢招必考的原则,从全县农村中小学选聘30名教师充实到城区学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

二是圆满完成全县教师职称过渡工作。本次庆云县具备中小学教师职称的专任教师2912人,已全部参加职称资格过渡工作。中学高级教师463人已过渡到高级教师463人;中学一级教师515人,小学高级教师1066人已全部过渡到一级教师1581人;中学二级教师517人,小学一级教师349人已全部过渡到二级教师866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已过渡到三级教师2人。

三是顺利推进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截止目前,全县完成原民办代课教师登记3700人,为外籍人员办理出证工作134人。

四是师资培训工作合理有序开展。坚持全县中小学每周六上午校本培训制度,先后组织16名中小学和幼儿骨干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3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山东省骨干校长培训;对全县78名新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

三、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教育环境不断优化

(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一是学校建设全面加强。投资5亿元的庆云一中新校区顺利搬迁,7600多平米的实验小学新教学楼秋季启用,金书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竣工,渤海中学迁入原庆云一中,新成立了庆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渤海小学,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有5处农村中小学纳入校舍标准化建设规划,7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实现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齐步走”的宏伟目标。

二是无偿资金争取力度大。争取各项上级无偿资金1191万元,为历年最多;其中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及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290万元,20xx年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奖补资金30万元,20xx年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41万元,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央专项资金150万元,20xx年学前教育奖补资金50万元,20xx年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20万元,20xx年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项目中央专项资金320万元。

三是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投资近40万元购置部分紧缺的实验器材。投资234.55万元新建18个中小学标准微机室,城区中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和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在全市举行的电化教学优质课件评选活动中,全县有7名教师获一等奖,12名教师获二等奖;金书小学、渤海中学顺利通过全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师范学校验收。

四是教育惠民政策全部落实。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资金85万元;职业中专学生国家资助资金6.3万元;高中政府助学金64万元;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85万元;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61.1万元。按照“应贷尽贷”原则,共为854名大学生办理户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到486万元。

五是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20xx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出资450万元重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乡村两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捐资助教层出不穷。

一年来,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投入达2.6亿元,并为改善学校办公条件购置了电脑、空调等大宗办公用品。

本文链接:https://www.xszwb.com/ztfanwen/redian/v1ee99.html

Copyright © 2024. 学识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本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