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工作 > 工作計劃 >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手機版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1.61W 次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本人本期承擔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學工作任務。

雙基掌握情況:

高一是本期入學的新生,儘管國中階段均開設了資訊課,但由於受客觀條件(師資、上機條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級中學的資訊課有其名而無其實,據我們調查90%的學生尚不具備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學生大多語、數、外等文化基礎課底子較好,這為教學好本門課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品質,為加快祖國的資訊化建設而努力學習。

(2)智育目標:期評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60%。

(3)雙基教學要求:

第一、使學生理解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樹立良好的資訊意識,培養良好的資訊道德品質。

第二、瞭解計算機的特點,認識微型計算機系統,學會Windows98的基本操作。

第三、瞭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能較熟練地通過Internet瀏覽、搜尋、下載資訊,收發電子郵件,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為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學思想、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本期計劃完成全書的教學任務。學生學完全部課程合格後獲得2個學分。

第一章資訊科技基礎(知識要點)

1、什麼是資訊:資訊是客觀事物存在的第三種基本形態,也是區別於物質與能量的第三類資源。資訊可以用來消除客觀事物的不確定性,從而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科學決策,指導人們的行動。

2、資訊的主要特徵: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價值性、時效性

3、什麼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資訊的獲取、整理、加工、儲存、傳遞和利用過程中所採用的技術和方法。現代資訊科技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網路技術、儲存技術等等,其中微電子技術是基礎,計算機技術是核心。

4、資訊科技的歷史: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資訊科技已經經歷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語言的產生。

(2)第二次資訊科技革命是文字的發明。

(3)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4)第四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5)第五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使用和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結合。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二章資訊的獲取(知識要點)

1、資訊需求的確定:資訊需求就其含義而言,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資訊本身所表達的意義,即資訊的內容;二是所需資訊的載體形式,如文字、聲音、圖、視訊等。所以,人們在確定資訊需求時,可以從內容和載體兩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

2、資訊來源的確定:按承載資訊的載體的不同,資訊來源可以分為四大類:紙質媒介、電子媒介、人和事物。這些資訊來源有其特點,在考慮從什麼渠道能獲取所需要的資訊時,一般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可用的資訊來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資訊來源?

3、資訊獲取的方法:閱讀法;文獻法;訪談法;視聽法;實驗法;調查法;觀察法;問卷法;網路檢索法;遙感遙測法等。

4、網路資訊檢索:因特網上有一種非常有效的資訊搜尋工具——搜尋引擎。利用搜索引擎獲取資訊有兩種主要方式:目錄檢索和關鍵詞查詢。

5、資訊價值的判斷: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資訊的準確性、資訊的客觀性、資訊的權威性、資訊的時效性、資訊的適用性

教學課時:12課時,其中上機6課時。

第三章計算機網路及應用(知識要點)

1、資訊的加工:是人們將獲取的原始資訊按照資訊應用的需要,根據資訊的內容和型別,對資訊進行的分類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轉換和儲存等加工過程。資訊加工包括資訊加工的需求確定、文字資訊的加工、資料資訊的加工、圖片資訊的加工、聲音資訊的加工、視訊資訊的加工、動畫資訊的加工

2、資訊的整合與交流:將文字、圖、聲音、視訊和動畫等多種媒體素材,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多媒體作品的過程稱為資訊的整合。

3、程式設計解決問題和智慧資訊處理

(1)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現有的軟體(已經編好的程式)讓計算機工作,二是自己編制計算機程式,讓計算機為自己服務。

(2)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編制計算機程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包括: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除錯執行等。

(3)智慧資訊處理:人工智慧是相對人的自然智慧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術,研製智慧機器或智慧系統來模仿、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實現智慧行為和“機器思維”,解決需要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問題。

教學課時:16課時,其中上機8課時。

四、教研教改自學活動及主要措施:

1、教研課題:資訊科技新課程教學研究

2、參與集體備課8次,相互聽課20節,上公開課1節。

3、接受名師或同科老師的指導或幫助青年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或與同行老師互教互學。

4、主要措施:

(1)落實好學校常規管理制度,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應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上課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精心組織每一次上機課的教學;做到上機有教案、有準備、有目的要求。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業務水平;

(4)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獲得教學反饋資訊,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5)鼓勵積極學生參加有關的課外活動,動員部分優秀學生參入奧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資訊科技特長的學生。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一級8個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高一(2 、4 、6、8、10、12、14、16) 。本教材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資訊獲取、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和智慧化加工、文字和表格資訊加工、多媒體資訊加工、資訊整合與資訊交流、資訊資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為後續各章節的學習做一些準備,其且各章是沿著培養資訊素養的主線(資訊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的評價)有側重地展開的。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如打字、計算機基礎操作),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 改進措施 教學措施

1) 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2) 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4) 課堂中注重講練結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5) 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措施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四、輔導形式、時間 形式

1) 理論輔導:教師講解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體教室中進行

2) 上機輔導:教師上機指導為輔,學生上機練習為主,優勢生幫後進生為補進行。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而且,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二、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教材為依據進行教學。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不能和其它課程一樣上課,而應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為重點,把計算機作為本門課的工具,讓學生學會使用這個工具來處理日問題,可讓 結合其它學科來學習,並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加深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資訊素養。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和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

三、教學措施

1、讓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採取知識題目化,任務驅動的方式,把各知識點以練習題的方式體現出來,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2、並在學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點關注後進生。

4、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四、時間安排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即每週只有一節資訊科技課,故在保全基本模組的情況下,適當引導拓展模組,做如下安排:

第一課時 講解學好資訊科技的方法、本學期課程計劃

第二課時 瞭解計算機網路

第三課時 瞭解校園網

第四課時 網路中的資料通訊

第五課時 區域網的構建

第六課時 通過校園網訪問因特網

第七課時 利用因特網獲取資訊

第八課時 網上交流及討論

第九課時 因特網的應用領域

第十課時 瞭解網站的基本結構

第十一課時 靜態網頁與動態網頁

第十二課時 建立新的網站

第十三課時 製作動態網頁

第十四課時 動態HTML效果的運用

第十五課時 網站的釋出

第十六課時 複習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篇4

轉眼間,上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現將上學期的工作做個工作總結,幫助梳理下資訊科技的教學工作,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一、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全體資訊科技教師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因此每節課前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能做出有創新、有創意的作品。通過一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掌握技巧,使他們有成就感,學生上了每一節課都有收穫。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各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後進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找出不足。

二、個人學習:

對於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擁有自來水。為此在工作中,資訊組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虛心、主動地向其他資訊科技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豐富教學手段,抓住學校安排聽課的機會,不恥下問,及時消化,吸取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三、其他方面:

電腦教師的硬體維護也是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此課下機房的維護工作是必要的。學校網站是一個學校的展示的世界視窗,為了構建更好的展示平臺,工作之餘還要及時更新網站的後臺資料,實現校園的數字化。

四、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希望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篇5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學,我們在本著學校各部門的計劃要求及學科組的計劃結合,為了把本學期的教學做好必要的準備。我本人做出如下的教學計劃工作:

一、教學簡析

《網路技術應用》這本書以“解讀寫思路、探討教學方法、提供教學案例、拓展教學資源” 為主線,從資訊科技教學實際出發,引入學習學生陶醉的網路學習。今天,我們是網路知識的學習者,同時也是網路家園的建設者,層層匯入網路的相關知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好的方面: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由於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且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不足之處: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這並非我們中學生學習網路的方向,而應當想方設法把網路變成為為我們學習的每一個方向來學習網路。

為了做好以上的工作,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按以下幾點計劃措施來要求我自己:

(一)、精心備課,認真上課

1、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熟悉大綱,鑽研教材,明確重點和難點,認真寫好教案。

(2)教師平時要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多讀教學理論書籍,研究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打下理論基礎。

(二)、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展

(1)面向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要在保證基本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揮個性和創造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教學中要注意與國中課程內容互相銜接,給學生創造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2)關注個別差異。教師面對所有的學生,要承認和關注學生基礎水平差異和認知特點的差異,真誠對待全體學生。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和表達創造性思想,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存在個體差異就有各種各樣層次不同的見解,要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轉變為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協同完成學習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發展的適應能力

(1)適應知識的更新。由於資訊科技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週期短,原來掌握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因此,培養高中學生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資訊科技,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資訊時代公民的需要。

(2)促進知識技能的有效遷移。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資訊科技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新的資訊科技技能。教師要在認識資訊科技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把握資訊科技發展變化的規律。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臺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知識技能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tw/gzjhfanwen/jiaoxue/klzm26.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