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辦公 > 文祕 > 新聞報道 > 美術課評課稿(精選20篇)
手機版

美術課評課稿(精選20篇)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2.17W 次

美術課評課稿 篇1

我評課的對象是xx老師,他所上的是

美術課評課稿(精選20篇)

聽了老師的課,感觸頗多,收穫不小。老師課上得很精彩,教學設計巧妙、安排合理、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師生關係和諧,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具體對老師這節課說一說我的個人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本節課將示範性教學技術環境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化、交互性強的特點,利用了文本、聲音、圖形、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設置合理的語言操練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爲學生任務型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很多的空間和機會。

首先,兩位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吳老師在課件中準備了大量的包的圖片供學生參考,學生在設計包的時候也呈現了作品內容的多樣性。朱老師利用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在課件中設計了有趣的遊戲環節以及提供了大量的卡通形象圖片,學生在整堂課中受益頗多。從課堂教學來看,兩位教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培養繪畫、創新能力爲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其次,兩位教師在課堂上的示範到位,兩位教師都運用了美術三部曲,從教師的示範作品中體現了兩位教師紮實的基本功。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兒童化,符合所教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很有親和力。美術語言使用到位,用積極地評價語言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氣氛好,能積極發言,思維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當然,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欣賞這兩堂課時,也有着一定的建議:

1、吳老師的欣賞作品比較多,也注重欣賞中的層次性,教師也通過示範教會學生如何來欣賞作品,但這麼多作品中,卻缺乏了同齡人的作品,在學生欣賞作品環節中,教師選擇的作品表現方式也比較單一,都是以單線條的畫爲主。是否也注重學生範畫的質量以及作品的多樣性。

2、朱老師整堂課的設計雖然十分符合低年級的特性,但在一些環節中還是忽視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美術語言過於專業化,如在解釋卡通形象的特點時,教師運用大量的文字去解釋,建議不如運用直觀的圖片,更加符合一年級孩子的特性,也更容易幫助孩子理解卡通形象的特點。

3、另外,作業設計上是否應降低難度,兩位老師的課堂作業完成率都不高,當然這與整個課堂節奏的把握有關,當時我認爲與教師作業設計難易程度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對於一些美術上所謂的“學困生”,教師不放也向主課老師學習,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繪畫要求,注重作業的層次性,讓所有的孩子在美術課上都能有成就感。

美術課評課稿 篇2

6月8日聽了美術老師趙一節題爲《花的世界》的主題教學彙報課,很有研究價值,值得推敲,願將聽課的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

本節主題教學的內容是:用線條表示各種花卉的形狀。

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

(1)學生能夠認識幾種花卉

(2)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進而創造美

(3)培養學生熱愛花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道德意識

教學重、難點: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繪畫技巧)

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1、教學用較精妙的語言,引出教學的主要內容。

2、教者播放視頻材料“中國十大名花”並配以優美的音樂。以聽覺、視覺調動學生感觀,達到很好的效果,從花的形、色、狀等角度使學生對不同種類的花卉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同時,又配以生活中的實物花卉進行比對,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事物的表像,爲下一步的繪畫奠定了一個初淺的認識基礎。

3、視頻結束以後,教者又問學生記住了哪幾種花卉的名字,這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等能力的紮實訓練,這樣一問,學生能自然的回憶起視頻圖像,將各種花的名字與花的實物圖像聯繫在一起,達到對客觀事物認識進而牢記的目的,同時,又問國花是哪一種?由此可見,教者設計之精心。

4、爾後,教者又下發學具,即各種顏色的花卉葉片的彩紙,讓學生動手拼構花卉的圖案,動手操作,使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創造美。

5、教者又精心製作演示教具,即用“國畫”、“粘貼”、“圖案”、“剪紙”、“布藝”等不同表現方法作的範圖列舉,其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技法表現的道理,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來學習。符合認識規律和教育規律。

6、接下來進入主題板塊,教者範畫。教者是這樣做的:側背對着學生,在自己水平視線位置的黑板上快速作畫,並且,口中講道:“就這樣畫”,“就這樣畫”,“再畫個花莖”,“畫個花托”,“再畫個花葉”,“再畫葉脈”,只有1/3的學生能看到他作畫,進行時間不到一分鐘。

7、再下來,就讓學生自己作畫,教者巡視指導,並不斷播放視頻圖像並伴有音樂。

整個教學的遺憾就在第6個環節上,這個環節本應是濃墨重彩之處,教者的示範作畫要能真正起到作用。

首先,應當講清用線條繪畫是表現實物形狀的一種形式,然後重點講清,即要一筆一筆的畫,又要一筆一解說。花蕊、花瓣、花莖、花托、花葉從實物的不同角度看去,應如何繪畫,一招一式都要示範到位,如果這樣做的話,多數學生是能夠明白繪畫技巧的,部分學生是能夠掌握繪畫技巧的。

再有,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重複播放視頻資料,拼湊環節是畫蛇添足。

如果我們的老師在“範畫”的過程中,能將身了再側一側,將示範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如果我們的老師“範畫”的速度再慢一點;如果我們的老師“範畫”的過程,每一招一式,配上準確的指導與解說,這不就是很完美的一課了嗎?由此看來,這節課所反映的不是教師水平與能力的問題,而是方式與認識的問題,是教學思路與理念的問題。

個人觀點:

1、教者水平高,但對學生現有能力與未來發展潛能認識不足,過高或過低的估價了學生的能力,造成教學方法與學生現有能力不能很好銜接的問題。

2、美術教學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認識美、欣賞美,具有強烈的創造美的願望;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用自己掌握的技巧去創造美(心中要能構建起一座美麗的宮殿,但不一定要求手上就可以繪畫出一幅美麗的宮殿);使極少一部分學生心中既有美麗的宮殿,手中又能創造出一幅美麗的宮殿。

3、教師的示範是否束縛學生的思維與創新?示範是學生模仿的基礎,沒有模仿,就沒有生成與創新,脫離基礎的創新是不存在的,“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必定要根植於已有的傳統優秀作法之上,是傳統優秀作法的昇華,同時也是對傳統不良作法的改進。試圖與傳統的做法徹底革裂,脫胎換骨(求證一種非此即彼的新作法),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行而上學,是僞科學。

美術課評課稿 篇3

一、評價方式單一化

筆者就組織美術教學評價環節與我園教師進行過交流:

問:你一般採用哪些方式進行評價?

師一:我也不知道該怎樣評價。

師二:本來美術活動用的時間就長,根本就來不及評價。

師三:基本上就是讓幼兒說說“喜歡哪幅畫”,或者讓幼兒說說“哪幅畫好看”,讓幼兒上前來指一指。

在與我交流過這個問題的老師中,這三種回答比較集中。回答“不知道的”佔了絕大多數,日常美術教學中不評價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少數注意到這個問題的老師也只是採用傳統的第三位老師說的方法走走形式,就算評價過了。

建議:嘗試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引導幼兒體驗美術活動過程中的情感,從而培養幼兒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一)代幣獎勵法。以幼兒熟悉的“笑臉娃娃”、“紅蘋果”、“紅片片”等作爲代幣刺激物,讓幼兒把這些獎品送給自己喜歡的作品,再以獎品的數量多少爲依據,選出孩子喜歡的作品,欣賞作品的美。(二)音樂融合法。許多成功的美術活動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可以在輕柔的音樂中讓孩子和作品一起翩翩起舞,既陶冶了情操,又體驗到了成功的美好感受。如,幼兒在裝飾完美麗的斗笠後,可以放着《採茶舞曲》,戴着斗笠,學一學婀娜多姿的採茶姑娘,孩子會很興奮,很投入,很自然表演。(三)展開想象法。作品完成後,孩子的思緒還沉浸在創作的想象中,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幼兒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如在畫完美麗的花瓣雨後,讓孩子欣賞花瓣雨,說說花瓣雨還像什麼,如果你在這麼美的花瓣雨中還想做什麼,把孩子帶入唯美的境界,更深刻的體驗自然的美。評價的方式很多,選擇適合內容的評價,讓孩子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讓他們乘着自由的翅膀在想象和創造的空間翱翔就好。

二、評價標準單維化

請看小班美術活動《可愛的蔬菜寶寶》評價環節實錄:

師:白菜畫得好不好?爲什麼?

生一:不好。白菜的根沒有塗。

生二:不好。顏色塗到了黑線外面。

師:茄子畫得好不好?爲什麼?

生:不好。塗到外面去了。

師:小朋友們要注意,下次塗色不能塗到黑線的外面去。

這是我園評價組的老師在最初的課堂研究活動中的一次實錄,同樣的場景在日常美術教學過程中比比皆是。簡短的對話引起了我們的深思,師生的一問一答,不能不讓我們思考,評價就是評塗色嗎?塗色的評價標準到底是什麼?孩子的評價標準是從哪裏來的?孩子有自己的真實想法嗎?孩子的真實想法又會是什麼呢?

建議:由於3-6歲幼兒的思維水平、認知水平都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發展的、動態的教育活動,沒有固定的模式,評價的標準也不應該是單維的,不應該讓這麼小的孩子就學會用固定的條條框框去評判一幅美術作品的好壞。

當前許多教師在潛意識中還是把美術教學活動看成一種“教師教學生學”的認知活動,表現出重結果(作品)輕過程評價的取向依然存在,教師個人的審美情趣成爲唯一的評價標準,忽視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審美情感的培養和審美經驗的獲得。

評價一幅作品,除了技能上包括構思、造型、材料運用、表現、塗色等指標,在情感、態度評價上應注重對幼兒活動中的興趣性、主動性、持久性、自信心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亟待更新教育觀念,用愛、美、生命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審美教育爲中心,對兒童進行整體性、融合性、開放性的生態式教育,以實現美術教育和兒童的完美和諧發展。

三、評價語言寬泛化

在對我園和其他美術活動的觀摩中,筆者發現在通常的評價環節中,老師說得最多的是“哇,你是第一名!”、“你(們)畫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表揚表揚他(自己)!”“寶貝真棒!”似乎除此之外,老師的語言已經枯竭。

建議:教師評價語言的簡單化,一方面可能是思想上對評價環節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當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己對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缺少研究,的確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只能擺擺樣子走走過場。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兒童往往是爲了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認可而去學習,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說,教師評價的激勵性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喜歡成人的表揚,這樣有助於其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要給予具體的、啓迪性的鼓勵和建議。特別是活動過程中的評價,教師應該把興趣、情感和操作體驗作爲評價的重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操作體驗和審美感受。

美術活動“爲人而教”,而非“爲教而教。”豐子愷在《兒童畫》一文中提到,對兒童的美術活動要“培植美術心”與“涵養興趣”。評價環節在美術活動中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的功能不能小覷,不該忽視。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對材料掌控的快樂,對探索、嘗試的興趣、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對知識的渴求等都會成爲他們終生有益的經驗。

美術課評課稿 篇4

作爲評課老師我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爲目標,用把“優點講夠,不足說透”的評課原則來闡述、交流我對這堂由陳文輝老師執教的《我們愛吃的水果》一課的理解和看法。從整體上看,這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愉快、輕鬆的美術課。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的選擇符合兒童生活實際

水果是兒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有益身體健康的食物,孩子們十分熟悉。正因爲水果豔麗的色彩,簡單的外形,美味的口感,豐富的營養,以及,水果的結構、水果的藥用價值、水果的發展性、地域性、季節性等特點都給我們提供了超大的信息量,綜合性很強,選擇空間很大,所以水果這一課題有着其他課題無法比擬的優勢,這就爲本課的教與學提供了便利。

二、教學形式的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陳教師運用玩遊戲、和創設情景的形式提倡一種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用摸水果的遊戲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水果王國”選繼承人的情景促成學生饒有興致的達成目標,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三、教學方法符合兒童認知規律

低年級的兒童認識事物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陳老師正是從孩子的這一特點出發,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恰當的教法。如:在讓學生感知水果的形、色、肌理時,教師提供的真實的水果實物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非常直觀、真切的感知蘋果、菠蘿的外形特徵;在引導學生進行水果創想,發散學生的想象思維時,教師直接採用了演示的教法,把畫水果的方法、步驟以及對水果的聯想都清晰、明確、直接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

陳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侷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以及學生愛畫敢想的特徵和美術學科特點,陳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在學生充分了解水果的形色肌理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想象,發散學生的思維,對水果進行豐富的聯想,大膽的誇張變形,進行水果王國的本領大比拼,這一設計具有開放性;其二,有趣新穎的情景創設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水果道具是實實在在的新鮮水果,以及大量的水果圖片,學生作品資料則來自網絡,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當然,在賞評《愛吃的水果》的同時,我也對陳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課前準備可以再充分一些,俗話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只有教師在課前對水果的種種知識(各種水果的特點、功效、營養、如何用點、線、色表現不同水果的肌理等)精心準備,胸有成竹,在課堂中教師才能厚積薄發,收放自如,遊刃有餘。

二、教師語言可以再簡潔、準確些,指令明確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讓課堂更流暢如:

三、開門見山地對學生加強水果質感,肌理的表現的引導。

水果質感,肌理的對比表現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因爲水果單純的色彩,簡單的外形對學生來說已經儲備了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的是對不同水果質感的對比和用線表現不同水果的肌理,因此在本課的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蘋果和菠蘿的外形特徵(型色質感)後,就可以讓學生思考用什麼線可以畫出蘋果光滑的表皮,還能用什麼花紋畫出菠蘿粗糙、厚實、突起的外皮呢?並用簡單的線條畫一畫。這樣做可以對本課重點的解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對《愛吃的水果》一課的膚淺看法,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用一句話結束我的評課,那就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謝謝大家!

美術課評課稿 篇5

星期五,我區全體美術教師到八十一中學去聽課教研。聽了毛老師的課《吉祥圖案》,真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節好課設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綜合素質高的教師來駕御。教師形象的感召力、微笑、親切、抑揚頓挫的語言以及隨機應變的教育機智皆是一節好課必不可少的調味劑。課堂上毛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令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毛老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毛教師聲情並茂,極富有吸引力,尤其是課堂教學的語言,不再是單一的“你真棒”,“你真聰明”而是採用多元化,顧及到每位學生對美術的化理解,讓學生在自我肯定中獲取自信。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爲,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爲一名新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毛老師的課對我產生了新的啓發,同時在課堂上用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這次的聽課學習,對比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毛老師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在導入環節,毛老師用師生之間互相送祝福的方式,給整堂課營造出其樂融融非常祥和的溫馨氣氛,並在之後的授課環節以及小組展示的環節,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美術課評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參賽教師:

早上好!

我評課的對象是xx老師,他所上的是

聽了老師的課,感觸頗多,收穫不小。老師課上得很精彩,教學設計巧妙、安排合理、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師生關係和諧,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具體對老師這節課說一說我的個人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本節課將示範性教學技術環境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化、交互性強的特點,利用了文本、聲音、圖形、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設置合理的語言操練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任務型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很多的空間和機會。

首先,兩位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吳老師在課件中準備了大量的包的圖片供學生參考,學生在設計包的時候也呈現了作品內容的多樣性。朱老師利用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在課件中設計了有趣的遊戲環節以及提供了大量的卡通形象圖片,學生在整堂課中受益頗多。從課堂教學來看,兩位教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培養繪畫、創新能力爲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其次,兩位教師在課堂上的示範到位,兩位教師都運用了美術三部曲,從教師的示範作品中體現了兩位教師紮實的基本功。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兒童化,符合所教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很有親和力。美術語言使用到位,用積極地評價語言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氣氛好,能積極發言,思維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當然,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欣賞這兩堂課時,也有着一定的建議:

1、吳老師的欣賞作品比較多,也注重欣賞中的層次性,教師也通過示範教會學生如何來欣賞作品,但這麼多作品中,卻缺乏了同齡人的作品,在學生欣賞作品環節中,教師選擇的作品表現方式也比較單一,都是以單線條的畫爲主。是否也注重學生範畫的質量以及作品的多樣性。

2、朱老師整堂課的設計雖然十分符合低年級的特性,但在一些環節中還是忽視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美術語言過於專業化,如在解釋卡通形象的特點時,教師運用大量的文字去解釋,建議不如運用直觀的圖片,更加符合一年級孩子的特性,也更容易幫助孩子理解卡通形象的特點。

3、另外,作業設計上是否應降低難度,兩位老師的課堂作業完成率都不高,當然這與整個課堂節奏的把握有關,當時我認爲與教師作業設計難易程度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對於一些美術上所謂的“學困生”,教師不放也向主課老師學習,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繪畫要求,注重作業的層次性,讓所有的孩子在美術課上都能有成就感。

美術課評課稿 篇7

這是一節絡美術課,執教老師是周老師。

在課的一開始,周老師就用視頻展示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過渡到新課。通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們展示課前收集好的扇子,並讓學生回答古代扇子的名稱。互相欣賞帶來是扇子,並讓學生以精煉的語言來描述扇子的種類,羽扇蒲扇摺扇紈扇等。

學生的課前準備的很充分,把氛圍渲染的很好。

在接下來的環節,展示的扇子圖片都是比較具有歷史性的,諸葛亮、宋江古代美女等。扇子根據羽扇蒲扇摺扇紈扇四大類分開,教師課件展示扇子的詩文結合讓學生朗讀。提問,爲什麼扇子還能存在還能的生活中?扇子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討論,學生的談論積極。

有一個值得提醒的是,可以運用一些現代的技術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觀看。最後在展評的時候,在展示不同身份的人物用扇子表演,但這個班級學生走秀效果也挺好的,學生積極性調動比較好,設置的競賽在整個課堂中貫穿,能激發學生積極性。教師問題設置合理。

周老師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她的語言表達,抑揚頓挫,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過渡語句措辭比較優美。

美術課評課稿 篇8

一、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

2、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新《綱要》精神: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而且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着目標,環環

二、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

l、教材《浪花一朵朵》來源於生活,關注到孩子

最佳興趣點;同時又求新變異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模式,

三、從學習活動方面來看:

2、學習活動中注意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以增強幼兒學習興趣,更好地滿足其成就需要。

3、讓活動具有挑戰性,讓孩子自己上來畫一畫看到的浪花是怎樣的,你可以用什麼線條來描畫。

4、學習活動儘量照顧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

子們來拿着魔法刷來畫一畫,使他們的自主表現慾望

5、及時展示已經完成的幼兒作品,促進幼兒積

兒敏銳的審美鑑賞能力。這樣,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四、從教學效果方面來看:

五、從教學特色方面來看:

1、營造開放自由的活動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隨着新綱要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金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孩子大膽參與演示,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一個輕鬆的情境中,孩子樂於嘗試,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藝術大師作品的獨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

2、樹立幼兒主體的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新綱要非常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提倡將幼兒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

教師給予幼兒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

不同形態的浪花,激發了孩子探索發現的慾望,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孩子的演示過程中,及時給予鼓勵。

六、建議

第一,教師要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第二,活動中教師的迴應。

美術課評課稿 篇9

大家好!,下面我謹代表教務處對王晶老師這節課進行點評,希望各位領導及授課教師本人批評指正!大家都知道,新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趣味性、實效性和師生互動性的特點,那麼,作爲一名初中政治教師,如何藉助新教材提供的平臺,根據初中生好奇善動的特點,真正克服過去枯燥而機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讓學生樂學,好學呢?王晶老師《難報三春暉》這一節課的教學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的有效生成!,給聽課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五個亮點;二、三點缺憾;三、三個建議。下面說“新”

在主動體驗中豐富感知、強化情感。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教師要努力去發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節課中,王晶老師不僅讓學生講故事、做表演,凡是學生自己能自主完成的問題,她都權力下放,將學生看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她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使用如”、”、”、”、”、”、”這些使課堂氣氛緩和或產生歡樂的語言進行肯定,以積極、鼓勵的姿態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體驗,使學生不再擔心集體的壓力和他人的眼光,積極地去體驗、思考。教學手段新,具體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上,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歌曲、文字材料、圖片材料等極具說服力,學生熟知或未知的感性材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教學目標清,王晶老師的教學目標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清晰可辨,

層次清晰,過渡自然,環環相扣

下面說“準”

並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討論、思考,教師的點撥,加上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去感受,不但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對重難點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下面說“活”

王晶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教學中將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融爲一爐,通過觀看廣告、小品、講故事、歌伴舞、評星頒獎等生動、活潑的方式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達到了快樂學習的目的。課堂氣氛活新課程評價一堂好課,重頭戲看學生的活動。王晶老師很好的注意了這一點,努力創設了一個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搭建了一個多維互動的平臺,因而本節課無論在學生參與人數,時間數量,參與討論問題深度、廣度上都很好的證明了她的努力。整合教材能力強。王晶老師依據教材,但是不拘泥於教材,在不背離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重組,由此,可以看出王晶老師善於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整合教材。總之,王晶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新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趣味性、實效性和師生互動性的特點,克服了過去枯燥而機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讓學生樂學,好學,教學目標把握正確,突破了課程的重難點。

第一:理解教材深度不夠,應該進一步開掘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難報三春暉”有兩個目題。第一目“愛灑心間”,小峯與媽媽這個故事放在教材的開篇是有深意的,不但要用這則材料而且要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自然由此體驗父母對子女的一片苦心,進而明白父母理應得到愛的回報。第二目“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我認爲,要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相關材料。關於落實“孝親敬長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必須履行這一義務”這一問題時。除了在課堂設計的相關情景外,必須有效使用教材中相關鏈接的材料對學生深化。王晶老師開篇揭示了課題的出處,但沒有揭示其內涵,雖然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的確明白了應該孝敬父母以及怎樣盡孝的問題,但如果在課堂結束環節能夠來一個點睛之筆我想,效果會更好。本課課題出自於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

心,報得三春暉。

第三:課堂教學留白藝術有待加強,應該多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時空。

空白藝術的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空白中,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或悟,或做,或記,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必將誘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皆可找到用武之處,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和學生學習的信心

聽了本節課我對“如何上好一堂課,讓課堂活起來第一、

第二、以課本爲中心,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要處理好資源開發與教材內容的關係,把學生、教材、教師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作爲一名教師,既要立足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要有活資源意識,會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要選取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熱點材料呈現給學生。第三、轉變觀念,要把握好角色引領。要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和結構,要體現師生互動生成尊重學生主體。要更多些體現活動內容化、內容活動化的教學理念。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特別是富有愛心的有經驗的教師上得很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效果也很好。爲什麼呢?主要着力於師生間知已知彼,配合默契,教師把學生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親身體驗,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以最少的濃重的情感投入輕鬆地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體現了引領者角色作用。

美術課評課稿 篇10

這堂課由周老師執教的《彩色拼貼畫》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五冊中的第十四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首先,周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知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較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成爲爲目標,做到了教學目標的明確。

周老師的整堂課的結構如下幾塊來完成:

1.創設情景,看一看單個的幾何形狀,再讓幾個幾何圖案組成一幅畫,引出課題。

2.觀察馬蒂斯《游泳者》,兒童畫,剪紙等作品的對比,引出製作拼貼的畫的幾個要素:色彩,造型概括,添加。

3.示範製作過程,並提點學生注意點。

4.學生作品點評

本節課的亮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周老師在拼貼畫的材料選擇上別具新意,顏色的多種,讓學生一開始對製作充滿了好奇,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製作慾望。

二.周老師在教學引入上,幾何圖形的運動,到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拼貼作品,讓學生能初步的認識到拼貼畫的概念。

本節課有些不足之處:

一.周老師的語速上有點快

二.課上在區別剪跟斯的效果時,作品的引用的不好,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作品的醜與美上,並沒有把重心放在周老師所要講的兩種做法的不同的效果表現,並且周老師在學生回答醜的時候,周老師也同意學生觀點,並且忽略了這個知識點,帶過了。

美術課評課稿 篇11

一、選材與時令緊密結合

眼下正值年關,選擇《歡歡喜喜過大年》這一題材符合實際需求,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對幼兒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非常有意義。

二、教學態度嚴謹,課前準備充分

三、教學方式具有開放性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

四、教學內容新穎實用

王老師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的美術活動,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上固有的知識,是對平時美術教研和課堂教學的檢驗。讓幼兒的美術活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幼兒創作能力,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五、學習方式與區域教學有機結合,使幼兒學習具有自主性

1、本次活動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幼兒自主選擇創作形式。

2、讓學習具有挑戰性,最後的環節讓幼兒在玩開槍的遊戲中體驗“油彩分離”這一技法的神奇,再次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

3、及時展示已經完成的幼兒作品,促進學生積極完成的興趣。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素質良好,語言表達清晰,操作示範熟練,基本功紮實,學生積極參與,體現面向全體學生。

在賞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個思考:

1、本節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由於年齡小,幼兒愛動、好奇,課堂容易亂,在教學中你是怎樣組織孩子呢?

2、本節是一節以展示爲主的美術形式綜合課,在課堂中是否可以再加入其他形式呢?

美術課評課稿 篇12

1、以蝶文化營造情境進行教學

課堂以蝶文化營造情境體現在以下幾處。

第一,在課堂的導入上,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蝴蝶動畫片導入,同學們一下就被擬人化的蝴蝶吸引,很快就進入蝴蝶的世界。

第二,在蝴蝶的學習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講蝴蝶的結構,而是先向學生介紹蝴蝶種類、生活習性、美麗的翅膀等等說出蝴蝶受到人們的喜愛。之後以一句“人們喜愛蝴蝶,更受到了蝴蝶的啓發”爲引導,進入了蝴蝶文化:根據蝴蝶翅膀上的花紋創造出美麗的對稱圖案美化生活;人們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跳出了蝶舞;以雙蝶戀飛創造出戲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化蝶”等等,道出了蝴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也說出了我們爲什麼要學習蝴蝶這一課內容,學生在接下來的觀察蝴蝶結構,創作美麗的蝴蝶學習中才會由衷而動。

第三,在展示評價中,學生以自己創造的蝴蝶爲依託,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託於自己創作的會“飛”的蝴蝶,手拿“蝴蝶”與其一道翩翩起舞,與其說“彩蝶飛飛”,倒不如說是學生的情思飛飛,審美體驗得到靈動的昇華。

2、善於啓發學生創新

創新是藝術的靈魂,也是藝術課堂上的追求之一。對於創作美麗的蝴蝶,蔡老師也是多處對學生進行啓發,來讓學生創新。

首先,是教師自己的示範,除了示範對稱之外,教師以與衆不同的圖案,以自身的創新進行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在繪製蝴蝶翅膀時,教師還準備了事先繪製好的多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欣賞。

其次,在欣賞學生作品時,教師出示了以生活中學生喜愛的圖案裝飾的蝴蝶,完全是理想化的,創新的作品,有的是花朵的裝飾,還有的是音符五線譜的裝飾,別具匠心。

3、教師示範作品的精美

美的體驗一方面來自於自己的動手創造,另一方面更來自於自己的視覺感受,學生在課堂上的所見,在課堂上欣賞的美術作品會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整節課中,無論是教師出示的作品,還是教師現場示範的作品都非常精美,給人以美的感受,學生會在視覺審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教師教學的激情不夠

激情來自於情感的投入,上課首先教師要投入進去,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以情動人。只有投入,情緒飽滿,也才能表現在教學語言中爲抑揚頓挫。這方面不足,太平。

2、課堂結尾“彩蝶”沒有“飛”起

課堂結尾,學生完成作品及評價之後,本該把自己的彩蝶放“飛”,由於教師組織力度不夠,“飛”起的不多,本該出現的高潮沒有出現。學生將自己創作的彩蝶飛一飛,樂一樂,玩一玩是多麼高興,要知道,這是學生情感昇華與陶冶關鍵環節。

美術課評課稿 篇13

我是羊毫街小學美術老師,田衛紅,接下來由我對董建麗老師講的《彩雲衣》第二課時評課,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董老師執教的《彩雲衣》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養成,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首先,教學內容沒有侷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自己精心設計具有開放性。其二,老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在愉快學習的環境中自然有序的學習和操練,不斷的提升學習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情境活動中,孩子們樂於嘗試,獲得了知識和技能,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釋放。

二、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1、課前準備充分,課具齊全,課件精美,多媒體使用合理。例如在演示課件“服裝變—變—變”的遊戲時,學生在觀察、遊戲中輕鬆認識到,改變服裝的某個部位就會創造出不同的服裝,這一設計非常直觀生動。

2、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董老師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的研究了教材,並進行了多次試教的錘鍊。

3、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

三、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師素養,紮實的基本功。

1、教師優美的語言極具感染力,激發了孩子們創新的靈感,彰顯了人格魅力,課堂具有向心力,凝聚力。

2、課題中教師能及時、準確、生動地評價,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起到了激勵和引領的效果。

3、板書設計充分顯示了美術學科的特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感受到了“美術”功能獨有的魅力。

四、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1、抓重點、難點,展開“互助互動”。教師出示自制 “二方連續花邊”教具,四人小組討論並由一小組代表說出四條花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點,其他學生補充。在互助學習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

2、結合作業“互助互動”。共同完成作品。小組分工,一人畫上衣,一人畫褲子或裙子,這就要求兩人協商互動,分工合作。減輕了學習負擔,促進了共同發展。

3、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在成果展示時學生說出創作意圖,採用了小組評價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評價作品,有利於培養學生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同時,老師頒發“小獎狀”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鼓舞了創新精神。

通過小組課上交流與全班共同學習,我們看到小組內成員互幫互助,交流時能做到認真傾聽,自信表達,教師則在小組彙報展示時補充並適機對重點加以強調板書。提示學生具體明確,設計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而且真正做到培養學生自主積極探究、創新意識、團結合作的能力。

同時,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上、評課中,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一定有值得推敲和改進之處。以上只是我粗淺的感受,不足之處也請各位領導、專家、同行指正,並懇請大家就本堂課留下寶貴建議。

美術課評課稿 篇14

本課以欣賞教學爲主,陳老師利用課件中大量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評論讓學生領悟童謠童畫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審美能力和對美術作品的領悟能力。整堂課下來看得出陳老師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很強的繪畫技能,在整體的把握和時間的掌控上非常到位,學生參與度也很強,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的重點突出,難點也得到突破。下面談一下不足之處。

陳老師整個教學過程雖然很順利,但教學過程有些平淡,缺少高潮部分。上完這節課還是覺得有些糾結,想想有三個方面欠考慮:

陳老師利用學生喜愛的課外體育運動《跳橡皮筋》進行導課,其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回憶和鄰居、朋友、同學一起活動的美好時光,以此來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本以爲這種設計學生會很感興趣,恰恰相反,現在的學生很少接觸這項運動,有經歷過的學生屈指可數。

在作品欣賞部分,設計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間童謠這一環節有些冷場,本以爲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每位學生至少會背一二首兒歌、童謠,因爲羞於交流,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想方設法的引導無濟於事。

課堂練習中有出現幾張創造性較強和有個性的作業,童畫和童謠兩者之間在畫面中安排靈活、美觀,形式感強,但好的作品並不多,大部分學生還是以臨摹範畫加創作爲主。

美術課評課稿 篇15

這堂由周雅昕老師執教的《書包》一課是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課,本課屬於繪畫·表現的學習領域,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能突出一個“明”字。

從教學過程看,雖然只有十分鐘周老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能根據新課標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目標三層目標來設計,教學目標明確。

二、教學方式上能呈現一個“活”字。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教師教學中,教師的活,必帶動學生的活。周老師在本課新授部分,在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方面,教師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自我歸納知識的能力。學生都知道書包有收納功能,說明它是書包有體積的,學生根據數學知識推斷出書包是一個立方體。再由學生觀察書包的外形,有幾個面,學生觀察到書包的哪幾個面,並在老師的幻燈片中找出來,從而總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點觀察書包,就會發現視點不同看到的也就不一樣。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改變了按部就班的欣賞範畫作業評價的美術教學套式。較好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認知起點,使學生已知的知識和原有的知識有效的結合,讓其想、讓其練,讓其通過觀察、來嘗試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此基礎上給予點撥。這種方法不僅教師教學目的更加明確,而且,降低學生新知識學習的難度,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三、教學特色上能展現一個“諧”字。

教師的笑臉往往是學生學習心境愉悅的前提,愉快的學習心態,必將取得高效的學習結果。這種心態保持時間越長,對於學生學習越有利。課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

四、從教學技能上體現一個“強”字。

教師的素質決定學生的素質,周老師美術教學基本功是上好課的重要方面,從板書、教態、範畫、語言舉止從容、態度熱情,體現出一位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範畫環節上,教師邊講邊示範,立即展現出書包立體型的表現方法,即有難度,同時又起到對比的作用,對學生學習有較強的啓發性,強化了目標,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本課教學中不足的是:

教師在時間上仍需好好把握,在引導學生觀察書包的近大遠小的變化一環節,由學生上臺指出哪裏產生了近大遠小的變化,浪費了幾分鐘的時間,給聽課者的感覺是,這個片段教學的重點是觀察物體的近大遠小的變化這一知識點,也是因爲這個原因,留給學生畫細節的時間很少,學生沒有完成畫細節的小訓練。

這是一堂充實而精彩的美術片段教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學習。

美術課評課稿 篇16

王曉波老師執教的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王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 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侷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王老師自己進行設計的,具有開放性;其二,獨特新穎的舞臺主持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爲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王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第一,組隊內學生間互助互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第二、抓住重難點,展開 “互助互動”。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欣賞,教師引導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進行畫法指導(示範),巧妙解決了重難點。從表面看是學生幫老師解決了難題,實質是學生自己幫助了自己。第三、結合作業,“互助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同一事物的表現也各不同,作業的設計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了作業的質量。第四、結合,“互助互動”,時,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寬容的合作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三、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如果說教學決定着教學行爲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着教學行爲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熟練,另外,據我所知爲了上好這一課她還對二年級學生對包裝紙知識的瞭解情況和學生是否喜歡用競賽的形式上美術課進行過詳細的調查;二是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先個體後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並進行過多次試教的錘鍊。

四、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思考:

1、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爲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2、教育要以人爲本,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都有所發展。 總之,王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由於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麼對美術課的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鑽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膚淺看法,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美術課評課稿 篇17

經過三天的聽課,獲益匪淺。感覺這一次的優質課評選的教師的授課無論從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課件製作、課堂互動、語言表達等方面,都達到了百花齊放的狀態。以前的這類評比活動也參加過,但多數情況都是就是那麼幾個教師讓人感到特別優秀,其他的都相對比較平常。而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觀摩時間很短,聽完整個課程,仍覺意猶未盡。下面就觀摩的過程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評比講授的課程全部爲山東美術出版社的美術鑑賞及其他選修教材內容。我校現在使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別,編寫的角度不是一樣的。這給聽課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受。一定程度上窺探了魯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參加評比的教師在課程設置、內容安排上都比較有創意,課件製作較爲精美,音樂課件的大量使用使美術教學的課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幾個案例談一下聽評課感受:

案例一:x年5月19日膠州實驗中學倪麗娟利津二中

課程《民間美術》

課:常規導入,使用電腦課件。用喜慶的音樂突出年節的熱鬧,烘托節日氣氛,學生聯想音樂所能代表的現實環境。通過音樂導入紅紅火火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閱讀教材,找到什麼是民間美術並回答。

評:音樂和美術合稱爲藝術,可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慶音樂的形式導入民間美術,恰到好處。喜慶的音樂容易使人聯想到春節這一的傳統節日,而這一傳統節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動構成的,民俗活動恰好是民間美術樣式的載體。如:春聯、門神、掛箋、窗花、年畫等等。學生通過音樂很容易想到這些美術樣式。整體導入富於聯想、貼近生活。

課: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界定,同學們試着發現一下我們自己身邊都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學生回答(積極踊躍)

評: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授課的最根本任務,不能空講,要結合生活才能使知識在學生心裏融會貫通。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美術樣式,也是對於美術的定義的一個鞏固。

課:觀看視頻圖像,展示各種樣式的美術作品。然後觀察同學們手中的民間美術作品,主要是觀察色彩和造型兩個方面,討論分析民間美術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徵性。

評:課前教師發給同學們已經準備好的民間美術物件教具風箏、布老虎、年畫、泥玩具等。然後利用多媒體表現作品。學生不但能從多媒體中觀看到民間美術作品,更能從手中拿到的作品中親身體驗到民間美術作品的意義特徵。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內心。

課: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共有4名同學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學生分析的不錯(感覺學生整體素質比較不錯,這也是倪老師本節課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引導着逐步深入分析。

評:分析的過程更要注重啓發式的引導方法,少一點直接性的引導。(如布老虎的象徵性意義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可以試着讓學生從整體觀察色彩,再從老虎本身代表的含義上入手,比引導學生說“布老虎身上的大紅和黃色是不是很鮮豔”要好一點。

課:播放教師親身參與的年畫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後運用圖片手段展示民間美術作品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並作簡要分析,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

評:立意新穎,教師親身體驗的視頻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觀看的趣味性。適時的起到了趁熱打鐵的作用。

課:教師出示現場的一些較大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觀看並討論分析。擴展練習:

1、山東省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

2、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福娃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學生回答較爲不錯)

評:課堂練習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識鞏固、的作用。練習的關鍵是選題內容。這兩道題選題合理,貼近生活。山東省的民間美術樣式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間美術樣式。如:高密剪紙、膠州麪塑、棗莊泥人、萊西葫蘆雕刻、楊家阜年畫、濰坊風箏等等。奧運福娃選題更趨時代性,讓學生體會民間美術的樣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的。

課程總評:倪麗娟老師的課程設計整體比較好,沒有出現前後時間段不協調的現象,是一節十分生動的互動型的課程。開始用喜慶音樂導入課程,讓學生以一個比較熱情的節奏不如課堂教學,這時也個十分成功的環節。學生互動的較爲成功,回答問題積極踊躍,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整節課輕鬆愉快,也爲老師更好地發揮創造了條件。學生中個別同學對民間美術的熟知也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採用多媒體、掛件和實體物品綜合的授課方式不但是學生能夠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中兩名同學精彩的回答,倪老師即興送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使師生互動氣氛達到了高潮。貼近生活的問題設計也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亮點,讓學生回答山東地區有關的美術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家鄉。福娃問題更是貼近時代特徵,更是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

倪老師的這節課使整個評比課中的開頭課,,之前沒有可以的,但聽完她後面的課之後,我們幾個人研究了一下,覺得他的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評比繼續進行中,好的課程頻頻出現。張煥玉老師的可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耳目一新。

張煥玉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古代青銅藝術》

張老師的課雖然是讓人感到沉重的青銅器,但整個課程的氣氛卻是十分輕鬆的。平淡無奇的內容在張老師的課堂中經過創造呈現出另外一種形式。他把課本知識經過揉和、拓展分成三大部分,並且以一個導遊的身份來介紹講解歷史、評說歷史,即“識廳”、“賞廳”、“評廳”。三個“廳”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進行的。採用導遊的形式,比較新穎別緻,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製作較爲新穎,切換時清脆的金屬聲音,從另一個側面加深了同學們對青銅器的印象。

課:進入“識廳”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青銅器”,圖片示例分別列出青銅器的不同的種類樣式,並分析各種不同形式的青銅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種不同種類青銅器具上的紋樣:夔龍紋、饕餮紋、竊曲紋等。根據所認識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給出一個圖片示例,進入“考考你”環節。學生根據剛纔所學的內容,分析展示的圖片。

評:生動的語言描述,合理的教學環節設計,構成了本課成功的開始。基礎性知識鋪墊的“識廳”讓學生了解到青銅器的真實面貌。而在其後鞏固性的練習使同學們加深了對青銅器的認識。

課:導遊繼續前行。觀察了第一部分的“識廳”後,進入第二展廳“賞廳”。這裏主要展示的是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從夏朝到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發展歷程是不盡相同的,每個時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無論從體積、重量、造型、紋樣、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各自特點並對整個觀賞過程進行點評。

評:課程講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一半了,張老師從不同的時期着眼於青銅器的不同特點。用圖示的方法一目瞭然,使學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亂。採用表格對比的手法使每個時期的各自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夏代時期青銅器體積小、重量輕,到商代變得大了一些,西周時期體積更加龐大造型更加規範。等到了春秋時期,體積又再度變小,重量變輕,造型更趨於文明,紋樣多是樸實自然的,而且銘文較多。

課:由“賞廳”出來,進入最後一個展廳“評廳”。評廳的主要目的是學生能運用“識廳”和“賞廳”的知識來青銅器具。觀看兩件青銅器作品。一個是尊,一個是鼎。從名稱、用途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

評:本環節張老師採用的是挑戰的形式進行的,有點類似電視裏的“想挑戰嗎?”,名稱就叫“挑戰解說員”。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整個課程進行質的飛躍的過程,學生由剛纔的賞過渡到了現在的評。分組的解說方法,加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生到前臺的解說,鍛鍊了學生開放的性格,也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課: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提出期望。在本課內容的同時進而提出了保護文物的方法,使學生意識的保護文物應從自身做起。

評:本節內容在的基礎上提出的期望,屬擴展內容,不過正是這個擴展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以人爲本,重視育人的觀念。

整體: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的張煥玉老師的課程設置合理緊湊,實用性較強,可見整體聲音效果很好。三個展廳的設計,使學生耳目一新,帶着好奇去聽課。尤其是“挑戰解說員”環節更是把課程帶到了高潮。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使得課堂氣氛熱烈而又活潑。

隨着觀摩的繼續,許多好的課程都陸續的浮出水面。x年省優質課一等獎的濟寧市第一中學的萬璐璐老師的課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x年5月20日上午第一節,我們在膠州三中聽取了萬老師的優質課《中西古典園林》。

課:課件採用了圖片和視頻圖像相結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園林。課程首先從欣賞園林的視頻開始,然後進入課題中西古典園林,學生參照教材,讀出園林定義,教師借園林的繁體“園”字講園林構成。

評:繁體“園”字解釋園林可謂新穎獨到,頗具創意。激發學生學習園林的興趣。課:園林的欣賞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鏡心”,“二意”即“畫意”“意境”。導入本課,詮釋園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園林面對面。

評:聽了萬璐璐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語言。流暢的語言表達、完美的語言組織,是本課的授課過程好似一隻歡快的樂曲。視頻資料的導入,豐富了課程內容,使學生欣賞園林如身臨其境。

課:對比中西園林。西方的園林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秩序美、人工馴服自然的美感。學生在中戲對比中發現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帶來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異。列舉了四時的園林美景,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的園林。

評:如詩如畫的園林給同學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課件中的音樂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樂設置會讓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更佳良好。隨堂的小練習、提問也起到了知識鞏固的作用。學生氣氛活躍,回答積極踊躍。

課:播放蘇州園林的短片《憶江南》,從色彩、意境上讓學生感受蘇州園林。提出分類賞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對比中西園林藝術,作性分析。最後用真實的本地園林(膠州市)景觀解說結論。

評:條理清晰的分類方法,使課程脈絡更爲清晰。借用實際的膠州本地園林景觀,使學生更容易賞析。課後的作業也是很有針對性的實踐性問題:拍攝依稀本地的園林景觀。讓學生在詳細瞭解園林之後再去和園林面對面,更能加深理解。

總體評析:萬璐璐老師的課程聽下來,似行雲流水,非常流暢,課堂節奏把握的很好,沒有多餘的環節,學生的互動性也還可以。語言組織和表達精彩,可見優美動人,是本節課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但有一點需要提的是:中西園林中不應把日本園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園林以內的,可以算作補充教學資料。

短短的幾天觀摩的時間結束了,仍覺意猶未盡。百花齊放的省優質課給了我太多的啓示,學到了太多的課堂教學方法、處理課堂事件的手法、對待學生互動的方式等。同時由於本次使用的是魯美版的教材,也更豐富了我的美術鑑賞知識。縱觀整個優質課評選,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和教師的語言組織是整個授課的中心靈魂部分。通過這次膠州之行,我學到了很多:

1、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過程要更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班級根據不同的班級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一律。

2、要結合實際進行教學課程組織。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課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師的語言和課程組織結構設計也是重中之重。很多優秀的理論型課程也正是從學生的實際環境入手,引導啓發。如勝利十中的潘志傑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利用膠州本地的園林景觀引入新課。蓬萊一中的陳湘怡老師的《中西神像雕刻》採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創新。本次優質課的課件製作可謂精美。許多老師不但有圖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視頻資料,從全方位進行視覺教學。萬璐璐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精彩的視頻片段引人入勝。倪麗娟老師的近親身體驗的視頻更是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棗莊40中學的孫雲山老師的《北京故宮和巴黎凡爾賽宮》,更是用視頻恢復了圓明園的原貌,使學生更能感受文化建築的恢宏壯闊。

4、實物課件在課堂上使用的頻率也更爲頻繁。實物課件以其“百聞不如一見”“看見不如摸到”的效果,對教學效果的加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張煥玉老師的《古代青銅藝術》使用的戰國編鐘模型,孫雲山老師的“斗拱”模型等。

5、課程設計要更注重實效性,結合具體實際。不要只講空空的理論,更要教會學生處理實際的方法。理論聯繫實際才能使知識發揮作用,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6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至關重要。一節好的課程要求語言組織合理,語氣流暢。這就要求要練好普通話,多讀書。這樣才能在授課時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富有趣味性。

7學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課的導入要抓住學生年齡的特徵,分析其愛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課題,所以學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實備課是一堂課的基礎因素。只有備好課、備精課,才能上好課、出精品課。備課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學書的範圍內,更應廣泛涉獵,凡是和本課有關的知識都要準備。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

還有很多的感悟,自己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求證,不斷融匯。這一系列的獲益對我今後的教學活動將產生很大的觸動。爲我的教學起到了強大的輔助作用。取其精華,爲我所用,促進教學能力的進步這纔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會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自強不息!

美術課評課稿 篇18

老師執教的《恐龍世界》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梅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侷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梅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具有開放性;其二,獨特新穎的舞臺主持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恐龍玩具是學生自帶的、大量恐龍圖片和恐龍資料則來自網絡,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其四,學生進行創作《恐龍世界》時,有的拿畫筆畫,有的用彩紙舊掛曆紙去剪貼,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爲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梅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互助互動”主要表現在:第一將全體學生分成四個團隊即機靈小隊、佳績小隊、拼搏小隊和高峯小隊,通過設計小組問答競賽、畫恐龍競賽等環節四個小隊之間互相競爭,組隊內學生間互助互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第二、抓住重難點,展開“互助互動”。教師出示寫實恐龍圖片,請學生欣賞,教師引導思考:恐龍的身體是由幾個部分構成的?我該如何去表現它呢?學生經過認真地思考商討後認爲: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較好。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進行畫法指導(示範),巧妙解決了重難點。從表面看是學生幫老師解決了難題,實質是學生自己幫助了自己。第三、結合作業,“互助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同一事物的表現也各不同,作業的設計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恐龍世界》,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了作業的質量。第四、結合評價,“互助互動”,評價時,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三、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行爲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着教學行爲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梅春華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另外,據我所知爲了上好這一課她還對四年級學生對恐龍知識的瞭解情況和學生是否喜歡用競賽的形式上美術課進行過詳細的調查;二是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先個體後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並進行過多次試教的錘鍊,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恐龍世界》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思考:

1、組織小組活動時,小組人數太多,很容易亂,如果是平時上課,紀律能否控制?

2、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爲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3、教育要以人爲本,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都有所發展。本課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機靈勁兒和非凡的語言能力組織能力令人嘖嘖稱讚,有沒有更好的方案讓他既做我們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寶貴的美術課學習鍛鍊機會?

總之,梅春華老師執教的《恐龍世界》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由於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麼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鑽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對《恐龍世界》一課的膚淺看法,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美術課評課稿 篇19

經過三天的聽課,獲益匪淺。感覺這一次的優質課評選的教師的授課無論從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課件製作、課堂互動、語言表達等方面,都達到了百花齊放的狀態。以前的這類評比活動也參加過,但多數情況都是就是那麼幾個教師讓人感到特別優秀,其他的都相對比較平常。而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觀摩時間很短,聽完整個課程,仍覺意猶未盡。下面就觀摩的過程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評比講授的課程全部爲山東美術出版社的美術鑑賞及其他選修教材內容。我校現在使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別,編寫的角度不是一樣的。這給聽課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受。一定程度上窺探了魯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參加評比的教師在課程設置、內容安排上都比較有創意,課件製作較爲精美,音樂課件的大量使用使美術教學的課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幾個案例談一下聽評課感受:

案例一:x年5月19日膠州實驗中學倪麗娟利津二中

課程《中國民間美術》

課:常規導入,使用電腦課件。用喜慶的音樂突出年節的熱鬧,烘托節日氣氛,學生聯想音樂所能代表的現實環境。通過音樂導入紅紅火火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閱讀教材,找到什麼是民間美術並回答。

評:音樂和美術合稱爲藝術,可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慶音樂的形式導入民間美術,恰到好處。喜慶的音樂容易使人聯想到春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而這一傳統節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動構成的,民俗活動恰好是民間美術樣式的載體。如:春聯、門神、掛箋、窗花、年畫等等。學生通過音樂很容易想到這些美術樣式。整體導入富於聯想、貼近生活。

課: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界定,同學們試着發現一下我們自己身邊都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學生回答(積極踊躍)

評: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授課的最根本任務,不能空講,要結合生活才能使知識在學生心裏融會貫通。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美術樣式,也是對於美術的定義的一個鞏固。

課:觀看視頻圖像,展示各種樣式的美術作品。然後觀察同學們手中的民間美術作品,主要是觀察色彩和造型兩個方面,討論分析民間美術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徵性。

評:課前教師發給同學們已經準備好的民間美術物件教具風箏、布老虎、年畫、泥玩具等。然後利用多媒體表現作品。學生不但能從多媒體中觀看到民間美術作品,更能從手中拿到的作品中親身體驗到民間美術作品的意義特徵。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內心。

課: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共有4名同學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學生分析的不錯(感覺學生整體素質比較不錯,這也是倪老師本節課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引導着逐步深入分析。

評:分析的過程更要注重啓發式的引導方法,少一點直接性的引導。(如布老虎的象徵性意義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可以試着讓學生從整體觀察色彩,再從老虎本身代表的含義上入手,比引導學生說“布老虎身上的大紅和黃色是不是很鮮豔”要好一點。

課:播放教師親身參與的年畫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後運用圖片手段展示民間美術作品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並作簡要分析,總結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

評:立意新穎,教師親身體驗的視頻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觀看的趣味性。適時的總結起到了趁熱打鐵的作用。

課:教師出示現場的一些較大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觀看並討論分析。擴展練習:1、山東省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2、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福娃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學生回答較爲不錯)

評:課堂練習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識鞏固、總結的作用。練習的關鍵是選題內容。這兩道題選題合理,貼近生活。山東省的民間美術樣式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間美術樣式。如:高密剪紙、膠州麪塑、棗莊泥人、萊西葫蘆雕刻、楊家阜年畫、濰坊風箏等等。奧運福娃選題更趨時代性,讓學生體會民間美術的樣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的。

課程總評:倪麗娟老師的課程設計整體比較好,沒有出現前後時間段不協調的現象,是一節十分生動的互動型的課程。開始用喜慶音樂導入課程,讓學生以一個比較熱情的節奏不如課堂教學,這時也個十分成功的環節。學生互動的較爲成功,回答問題積極踊躍,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整節課輕鬆愉快,也爲老師更好地發揮創造了條件。學生中個別同學對民間美術的熟知也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採用多媒體、掛件和實體物品綜合的授課方式不但

是學生能夠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中兩名同學精彩的回答,倪老師即興送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使師生互動氣氛達到了高潮。貼近生活的問題設計也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亮點,讓學生回答山東地區有關的美術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家鄉。福娃問題更是貼近時代特徵,更是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

倪老師的這節課使整個評比課中的開頭課,,之前沒有可以參考的,但聽完她後面的課之後,我們幾個人研究了一下,覺得他的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評比繼續進行中,好的課程頻頻出現。張煥玉老師的可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耳目一新。

張煥玉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張老師的課雖然是讓人感到沉重的青銅器,但整個課程的氣氛卻是十分輕鬆的。平淡無奇的內容在張老師的課堂中經過創造呈現出另外一種形式。他把課本知識經過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並且以一個導遊的身份來介紹講解歷史、評說歷史,即“識廳”、“賞廳”、“評廳”。三個“廳”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進行的。採用導遊的形式,比較新穎別緻,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製作較爲新穎,切換時清脆的金屬聲音,從另一個側面加深了同學們對青銅器的印象。

課:進入“識廳”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青銅器”,圖片示例分別列出青銅器的不同的種類樣式,並分析各種不同形式的青銅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種不同種類青銅器具上的紋樣:夔龍紋、饕餮紋、竊曲紋等。根據所認識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給出一個圖片示例,進入“考考你”環節。學生根據剛纔所學的內容,分析展示的圖片。

評:生動的語言描述,合理的教學環節設計,構成了本課成功的開始。基礎性知識鋪墊的“識廳”讓學生了解到青銅器的真實面貌。而在其後鞏固性的練習使同學們加深了對青銅器的認識。

課:導遊繼續前行。觀察了第一部分的“識廳”後,進入第二展廳“賞廳”。這裏主要展示的是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從夏朝到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發展歷程是不盡相同的,每個時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無論從體積、重量、造型、紋樣、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總結各自特點並對整個觀賞過程進行點評。

評:課程講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一半了,張老師從不同的時期着眼於青銅器的不同特點。用圖示的方法一目瞭然,使學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亂。採用表格對比的手法使每個時期的各自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夏代時期青銅器體積小、重量輕,到商代變得大了一些,西周時期體積更加龐大造型更加規範。等到了春秋時期,體積又再度變小,重量變輕,造型更趨於文明,紋樣多是樸實自然的,而且銘文較多。

課:由“賞廳”出來,進入最後一個展廳“評廳”。評廳的主要目的是學生能運用“識廳”和“賞廳”的知識來評價青銅器具。觀看兩件青銅器作品。一個是尊,一個是鼎。從名稱、用途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價。

評:本環節張老師採用的是挑戰的形式進行的,有點類似電視裏的“想挑戰嗎?”,名稱就叫“挑戰解說員”。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整個課程進行質的飛躍的過程,學生由剛纔的賞過渡到了現在的評。分組的解說方法,加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生到前臺的解說,鍛鍊了學生開放的性格,也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課: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提出期望。在總結本課內容的同時進而提出了保護文物的方法,使學生意識的保護文物應從自身做起。

評:本節內容在總結的基礎上提出的期望,屬擴展內容,不過正是這個擴展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以人爲本,重視育人的觀念。

整體評價: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的張煥玉老師的課程設置合理緊湊,實用性較強,可見整體聲音效果很好。三個展廳的設計,使學生耳目一新,帶着好奇去聽課。尤其是“挑戰解說員”環節更是把課程帶到了高潮。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使得課堂氣氛熱烈而又活潑。

隨着觀摩的繼續,許多好的課程都陸續的浮出水面。x年省優質課一等獎的濟寧市第一中學的萬璐璐老師的課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x年5月20日上午第一節,我們在膠州三中聽取了萬老師的優質課《中西古典園林》。

課:課件採用了圖片和視頻圖像相結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園林。課程首先從欣賞園林的視頻開始,然後進入課題中西古典園林,學生參照教材,讀出園林定義,教師借園林的繁體“園”字講園林構成。

評:繁體“園”字解釋園林可謂新穎獨到,頗具創意。激發學生學習園林的興趣。課:園林的欣賞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鏡心”,“二意”即“畫意”“意境”。導入本課,詮釋園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園林面對面。

評:聽了萬璐璐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語言。流暢的語言表達、完美的語言組織,是本課的授課過程好似一隻歡快的樂曲。視頻資料的導入,豐富了課程內容,使學生欣賞園林如身臨其境。

課:對比中西園林。西方的園林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秩序美、人工馴服自然的美感。學生在中戲對比中發現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帶來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異。列舉了四時的園林美景,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的園林。

評:如詩如畫的園林給同學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課件中的音樂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樂設置會讓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更佳良好。隨堂的小練習、提問也起到了知識鞏固的作用。學生氣氛活躍,回答積極踊躍。

課:播放蘇州園林的短片《憶江南》,從色彩、意境上讓學生感受蘇州園林。提出分類賞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對比中西園林藝術,作總結性分析。最後用真實的本地園林(膠州市)景觀解說結論。

評:條理清晰的分類方法,使課程脈絡更爲清晰。借用實際的膠州本地園林景觀,使學生更容易賞析。課後的作業也是很有針對性的實踐性問題:拍攝依稀本地的園林景觀。讓學生在詳細瞭解園林之後再去和園林面對面,更能加深理解。

總體評析:萬璐璐老師的課程聽下來,似行雲流水,非常流暢,課堂節奏把握的很好,沒有多餘的環節,學生的互動性也還可以。語言組織和表達精彩,可見優美動人,是本節課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但有一點需要提的是:中西園林中不應把日本園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園林以內的,可以算作補充教學資料。

短短的幾天觀摩的時間結束了,仍覺意猶未盡。百花齊放的省優質課給了我太多的啓示,學到了太多的課堂教學方法、處理課堂事件的手法、對待學生互動的方式等。同時由於本次使用的是魯美版的教材,也更豐富了我的美術鑑賞知識。縱觀整個優質課評選,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和教師的語言組織是整個授課的中心靈魂部分。通過這次膠州之行,我學到了很多:

1、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過程要更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班級根據不同的班級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一律。

2、要結合實際進行教學課程組織。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課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師的語言和課程組織結構設計也是重中之重。很多優秀的理論型課程也正是從學生的實際環境入手,引導啓發。如勝利十中的潘志傑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利用膠州本地的園林景觀引入新課。蓬萊一中的陳湘怡老師的《中西神像雕刻》採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創新。本次優質課的課件製作可謂精美。許多老師不但有圖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視頻資料,從全方位進行視覺教學。萬璐璐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精彩的視頻片段引人入勝。倪麗娟老師的近親身體驗的視頻更是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棗莊40中學的孫雲山老師的《北京故宮和巴黎凡爾賽宮》,更是用視頻恢復了圓明園的原貌,使學生更能感受中國文化建築的恢宏壯闊。

4、實物課件在課堂上使用的頻率也更爲頻繁。實物課件以其“百聞不如一見”“看見不如摸到”的效果,對教學效果的加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張煥玉老師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使用的戰國編鐘模型,孫雲山老師的“斗拱”模型等。

5、課程設計要更注重實效性,結合具體實際。不要只講空空的理論,更要教會學生處理實際的方法。理論聯繫實際才能使知識發揮作用,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6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至關重要。一節好的課程要求語言組織合理,語氣流暢。這就要求要練好普通話,多讀書。這樣才能在授課時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富有趣味性。

7學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課的導入要抓住學生年齡的特徵,分析其愛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課題,所以學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實備課是一堂課的基礎因素。只有備好課、備精課,才能上好課、出精品課。備課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範圍內,更應廣泛涉獵,凡是和本課有關的知識都要準備。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

還有很多的感悟,自己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求證,不斷融匯。這一系列的獲益對我今後的教學活動將產生很大的觸動。爲我的教學起到了強大的輔助作用。取其精華,爲我所用,促進教學能力的進步這纔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會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自強不息!

美術課評課稿 篇20

各位老師,:

大家好!

剛剛三位教師,爲我們作了《會變的線條》和《有趣的造型》三節美術課堂教學,讓我們領略了她們的不同教學風彩。

三節課共同的亮點:

一、巧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三節課都採用情景導入

二、注重觀察生活,發現線條(事物)特點。

《會變的線條》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的橋、路、動物、事物等引導學生髮現線條的美感,《有趣的造型》是將生活照與工藝品比較發現造型變化的特點的。

三、加強課堂示範,化解教學難點。

汪老師當堂示範了太陽,並出示了不同手法表現的太陽。

吳老師當堂示範瞭如何美化花瓶,讓學生明白了不同線的裝飾運用。

盧老師:當堂製作了紅太狼,讓學生學會了蛋殼造型的方法。

四、沿伸教學空間,再激藝術學趣。

三位老師都巧設了課後拓展,如欣賞中外大師的名作等,給了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課堂教學永遠是一件不完美的事,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說一下,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會變的線條》教學建議:

1.本課不僅要認識線,還要發現隱藏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線條,這些線條其實變來變去都出不了如來佛的手心呀——全是直線、曲線和折線的變種。本課要將這三種線以及它們的變種稍些提一下。

2.怎麼用不同的線條以及線條的粗細、密、長來表現美感?

可以進行比較教學,進一步教學當堂示範。

3.怎樣讓學生思維更開擴,作業效果更好?

作業可以上抽象一點的,強調線條美感的表現。展示時可以應用老師做好的不同物品框來評選作業。

《有趣的造型》教學建議:

1.課堂示範時方法還可以拓展一些,如畫、貼等,材料可以結合橡皮泥。

2.運動會參加的角色說一下是怎樣抓特點的?怎樣大膽誇張的?怎樣巧妙設計的?

感謝三位老師的準備、用心設計,給我們帶來了精彩教學以及他們的深入反思

感謝各位老師的深刻思考、精要點評以及毫不保留的教學建議。

本文鏈接:https://www.xszwb.com/zh/wmfanwen/xinwen/76657x.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