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中文吧 > 簡歷 > 職場指南 > HR管理 > 企業社會責任不等於慈善事業
手機版

企業社會責任不等於慈善事業

來源:學識中文吧 閱讀:3.06W 次
一個全球經濟的無邊界時代正在來臨,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如何獲得世界市場的信任?答案之一就是積極履行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

企業社會責任不等於慈善事業

日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政府與企業的新型合作關係”論壇上,來自企業界與學術界的衆多嘉賓就時下廣受關注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話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企業CSR現狀不樂觀

在工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裏,企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社會、自然資源以維持運轉,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污染乃至毀滅性破壞,以致資源總量銳減。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全球副總裁Michael Inacker就此指出:“對日益全球化的企業而言,它的各種商業活動對社會和自然環境都會產生巨大影響。我們深信,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與其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公衆對企業的信任是企業取得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歐副院長張維炯教授與德意志銀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Colin Grassie也先後指出,企業是地球公民的一分子,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商業運營密不可分,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各自的CSR,將自身與政府、客戶緊緊聯繫在一起。

不過,商務部研究院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對CSR理念在中國的發展狀況表示了擔憂,“所謂的責任,講的是爲誰服務、對誰負責的問題。企業當然要爲股東服務,而且在成功實現對股東負責之後,還應以整個社會爲服務目標,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但目前中國企業連股東責任問題都還沒解決好,遑論其社會責任。”

他發現,近兩三年來,跨國公司已經把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延伸至中國,同時對中國企業提出更高要求:譬如歐美各國紛紛提高中國的家電等商品的進口標準,要求家電生產企業承擔回收責任。“中國企業必須加速培養CSR意識,應對這一趨勢。”

不是幫助少數弱者的慈善行爲

在會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時,王志樂指出,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核心已經從過去的設備、廠房以及制度等“硬件”,升級爲企業價值觀、社會責任等“軟件”。長期以來,重“硬”輕“軟”的傾向已對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傷害:企業過分重視硬件,輕視軟件;重視制度建設,輕視道德責任培養。因此,他們更有必要藉助新興的CSR潮流,提升自身“軟”競爭力。

王志樂坦承,企業在落實其CSR理念時存在諸多困難。他在企業調查時就發現,某些政府部門與企業對此都存有顧慮,比如擔心強化社會責任會影響中國企業強化股東責任,提高中國企業的產品成本,降低出口競爭力,並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額外負擔。

他還分析指出,長期以來跨國公司的一些做法與大衆媒體的一些報道,對中國企業產生了誤導,使其誤以爲CSR等同於慈善事業。因此他專門解釋說,企業在所從事的各種活動中,應當對“所有利益相關者”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求不僅在經濟方面,更在社會、環境等領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別於幫助少數弱者的慈善行爲。“實際上,慈善事業只是CSR的一種表現形式,CSR比簡單的慈善事業有着更豐富的內涵,意義也更爲重大。”

王志樂建議,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將強化CSR意識與落實中央政府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統一起來。他透露,國務院目前已批准讓商務部牽頭,聯合七個部委制訂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標準,再過一段時間該標準有望出臺,“政府正在以積極的態度來推進CSR,企業更是責無旁貸。”
(林國棟)

來源:慧聰網

本文連結:https://www.xszwb.com/zh-hant/zcznfanwen/hr/p3rxx2.html

Copyright © 2024. 學識中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